正常发育及原始反射
神经反射及反射发育的评定完整版

神经反射及反射发育的评定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反射及反射发育的评定基础知识反射的定义:反射式是神经活动的表现,是机体感受刺激引起的不随意运动的定型反应。
反射通过反射弧完成。
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其中任何一部分发生病变都会使反射出现异常。
反射的分类1、按生理功能分类:防御反射摄食反射姿势反射2、按感受器分类:外感受性反射?内感受器反射3、按反射的发育分类:脊髓水平反射脑干水平皮质水平一、概述1、反射的定义:正常情况下,胎儿在母亲妊娠的后期、婴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一段时间的里会陆续出现一些脊髓、脑干以及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
该类反射与人体的运动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故又将此类发射称为发育性反射。
反射与反应的分类根据反射发育的水平,将发射分为脊髓水平的反射、脑干水平的反射、中脑水平及大脑皮层水平的反射。
1、脊髓水平的反射:一般在妊娠28周~出生后2个月内出现并存在,包括屈肌收缩反射、伸肌伸张反射、交叉性伸展、莫勒反射、抓握反射等;2、脑干水平的反射:大部分在出生时出现并维持到出生后4个月能够,包括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阳性支持反射、阴性支持反射等;3、中脑水平的反射:大部分在出生时或出生后4~6个月出现并维持终生,包括各种调整反应;4、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射:在出生后4个月~21个月出现并终生存在。
包括保护性伸展反应和各种平衡反应。
评定目的1、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反射发育异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成熟迟滞。
2、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状况;成年人在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时,原始的反射形式又复出现,如脑卒中后患者出现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及联合反应等。
脑卒中发生后,患者出现发育“倒退”,上述原始反射由于导致脱抑制而被释放出来。
简述小儿神经反射发育的类型

简述小儿神经反射发育的类型
小儿神经反射发育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原始反射:即天生具有的反射,如吮吸、眨眼、呛咳等反射。
2.条件反射:在婴儿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如婴儿在吸奶时听到特定声音就会开始流口水,而这种反应其实是一种条件反射。
3.后肢动作反射:通过刺激婴儿的足底,可以观察到脚趾弯曲的反射。
4.跟腱反射:刺激婴儿的跟腱,可以观察到小腿向前弹起的反射。
5.膝反射:刺激婴儿的膝盖,可以观察到小腿向前弹起的反射。
6.眼球转向反射:当刺激婴儿的眼睛时,可以观察到眼球向刺激处转移的反射。
7.抓握反射:当刺激婴儿的手心时,可以观察到手固定住并握紧的反射。
这些反射的发育程度和表现形式在不同的年龄段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基础反射,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康复治疗 儿科资料

正常发育的反射发育时间大体分为4种情况:1)出生就有且终生存在,如吞咽反射、牵张反射;2)出生就有且短期存在,如吸允反射、抓握反射、拥抱反射;3)出生后形成且短期存在,如紧张性颈反射、阳性支持反射;4)出生后形成且长期存在,如翻正反射、保护性伸展反射、平衡反应。
(脊髓水平)原始反射原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延髓和桥脑。
原始反射缺如、减弱、亢进或残存,都是异常的表现。
1.觅食反射:该反射缺失预示较严重的病理现象,智力低下、脑瘫可持续存在。
(1)检查方法: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角或上下唇。
(2)反应:婴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
(3)存在时期:0~4个月。
2.握持反射: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
肌张力低下不易引出,脑瘫患儿可持续存在,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也可一侧持续存在。
(1)检查方法:将手指或其它物品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
(2)反应:小儿手指屈曲握物。
(3)存在时期:0~4个月。
3.拥抱反射:(自动性反射)又称惊吓反射。
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
亢进时下肢也出现反应。
肌张力低下及严重智力障碍患儿难以引出,早产、低钙、核黄疸、脑瘫等患儿此反射可亢进或延长,偏瘫患儿左右不对称。
(1)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有5种引出的方法。
①声法:用力敲打床边附近发出声音;②落法:抬高小儿头部15cm后下落;③托法:平托起小儿,令头部向后倾斜10°~15°;④弹足法:用手指轻弹小儿足底;⑤拉手法:拉小儿双手慢慢抬起,当肩部略微离开桌面(头并未离开桌面)时,突然将手抽出。
(2)反应:分为两型。
①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下肢伸直、躯干伸直,拇指及示指末节屈曲,呈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态。
②伸展型:又称不完全型,可见小儿双上肢突然伸直外展,迅速落于床上,小儿有不快感觉,多见3个月以上的婴儿。
(3)存在时期:拥抱型0~3个月;伸展型4~6个月。
新生儿原始反射

05
新生儿原始反射的临床意 义
判断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状况
反射的存在与消失
新生儿原始反射的存在和适时消 失是判断其神经系统发育是否正 常的重要指标。
反射的对称性
观察新生儿原始反射的对称性可 以判断其是否有神经系统损伤或 发育异常。
预测新生儿未来的运动能力
运动发育的基础
新生儿原始反射是其运动发育的基础 ,反射的正常表现预示着未来运动能 力的正常发展。
原始反射与大脑发育的关系
促进大脑发育
新生儿原始反射是大脑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反射动作通过不断的刺激和反馈,促进大脑 神经元的连接和突触的形成,为大脑发育提供基础。
反映大脑成熟度
新生儿原始反射的存在和消失与大脑的成熟度密切相关。随着大脑的发育成熟,一些原始反射会逐渐 消失,而一些高级反射会逐渐出现。通过观察新生儿原始反射的表现,可以间接了解大脑的发育状况 。
原始反射的生理意义
新生儿原始反射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例如,吸吮反射有助于新生儿在出生后立 即开始吸吮母乳或配方奶,从而获取营养;握持反射和拥抱反射则有助于新生儿在受到惊 吓或刺激时保持身体姿势的稳定,避免受伤。
原始反射的消失与异常
随着新生儿的成长和神经系统发育的成熟,原始反射会逐渐消失。然而,在某些情况下, 原始反射可能持续存在或出现异常表现,这可能提示新生儿存在神经系统疾病或发育异常 。因此,对于新生儿原始反射的观察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新生儿耳边轻轻发出声 音,观察其是否有明显的 反应,如转头、眨眼等。
视觉刺激
用鲜艳的玩具或图片吸引 新生儿的注意,观察其是 否有明显的反应,如注视 、追踪等。
评分法
1 2 3
阿氏评分法(Apgar评分)
神经系统原始反射、深反射、浅反射及病理反射的评定及检查

(一)屈肌收缩反射(Flexor Withdrawal)
•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下肢伸展。 • 诱发刺激:刺激一侧足底。
(一)屈肌收缩反射(Flexor Withdrawal)
阴性反应:受刺激的下肢维持伸展或对恼人的刺激快 速地退缩。 阳性反应:受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而屈曲,足趾伸展, 踝关节背屈。不要与挠痒相混淆。 临床意义: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在这 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二)第一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 射(Symmetrical Tonic Neck 1)
阴性反应:四肢肌张力无变化。 阳性反应:上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展或伸 肌张力增高。 临床意义: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出生6 个月后阳性反应的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三)第二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临床意义: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但任 何时候出现的强制性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都是病理 性的,出生6个月后的阳性反应可能提示反射发育
(二)第一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Symmetrical Tonic Neck 1)
• 检测体位:病人取手足着地俯卧(膝手卧)位或趴在检查 者膝上。
• 诱发刺激:将头向腹侧屈曲。
临床意义: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6个月后 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四)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
(Tonic Labyrinthine Supine)
•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双上下肢伸展。 • 诱发刺激:维持仰卧位。 • 阴性反应:当上下肢被动屈曲时,伸肌张力无变化。 • 阳性反应:当上下肢被动屈曲时,伸肌张力增高。 • 临床意义:出生后4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4个月之后仍存
阴性反应:屈肌张力无变化,头、躯干、四肢伸 直。
新生儿的原始条件反射

新生儿的原始条件反射新生儿的原始条件反射,刚出生的宝宝,虽然很多时候处于睡眠状态,但是在他们清醒时仔细观察,爸爸妈妈们会发现宝宝有些动作很特别,内心不禁赞叹:“我的宝宝好可爱!”其实,宝宝很多特别的动作是出自“与生俱来”的反应,也就是“原始反射”!大部分的人会以为新生儿很脆弱,其实他们有着令人惊讶的“潜能”,如为了生存,刚出生的宝宝会有“寻乳反射”。
练绍弘医生指出,寻乳反射(或嘟嘴的反应)在胎儿32~36周大时就出现了,满月后就慢慢不明显了。
与生俱来的原始反射爸爸妈妈们也许会好奇,宝宝这些“潜能”从何而来呢?练绍弘医生表示,因为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尚未成熟,掌管身体机能的中枢神经仍在发育,其身体功能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主要靠脑干及脊髓的反射动作,这些动作无需思考,会对刺激做出立即的反应;不像成人的大部分行为是出自大脑发出指令,主宰身体相关部位做出适当的反应动作。
简单来说,新生儿这些“与生俱来”的动作里,包含了许多“原始反射”。
练绍弘医生补充说:“宝宝的原始反射,多数是在新生儿和婴儿前期才会出现的特殊反应,在宝宝长大,脑部逐渐发育成熟后,这些动作会被抑制下来,慢慢地自然消失,而早期的姿势反射则会慢慢被更成熟的神经肌肉动作取代。
”8种常见原始反射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有很多种,本文将常见原始反射以具体画面呈现,使您在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时,更加了解该动作所具有的意义。
1.可爱百分百的寻乳反射当妈妈用指尖轻触宝宝某一边的脸颊、嘴唇或嘴角时,宝宝会张口并把脸转向被碰触的那一边;若轻触其上嘴唇,宝宝的头会往后仰;轻触下嘴唇,下巴则会向下压,试图寻找碰触的来源,这些反应就是寻乳反射。
当宝宝饥饿时,寻乳反射会相当明显;当宝宝吃饱或睡熟时,寻乳反射就不明显了。
消失时间:随着宝宝渐渐成长,寻乳反射会逐渐消失,尤其清醒时的寻乳反射消失得更快,在宝宝6个月大前后会完全消失。
动作的意义:寻乳反射是婴儿出生后为获得食物而表现出的求生需求,当有物体碰触到婴儿的嘴角时,他会立即试图寻找到物体来源并做出吸吮的动作。
Brunnstrom治疗技术

Brunnstrom治疗技术一、概述signe Brunnstrom是瑞典物理治疗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美国从事临床、教学及研究工作,一直到70年代。
1970年他出版了《偏瘫的运动疗法》,书中详细的介绍了治疗偏瘫的方法,因此Brunnstrom技术也称为运动治疗技术。
二、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理论为中枢性促进技术,在患者尚未恢复任何主动活动之前,利用人体发育早期本属于正常的各种皮层下反射活动即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和反射活动去引出非随意运动,来促发恢复进程的开始,然后不断修正运动模式,使之成为更复杂的功能性活动。
(一)原始反射出生后的新生儿具备了许多运动反射,这些反射是生来就有的正常反射又称为原始反射。
随着婴儿神经的发育及其不断完善,大部分的原始反射在一岁以后逐渐消失。
但脑部受损后这些反射又会再次出现,成为病理反射。
1.同侧伸屈反射是同侧肢体的单侧性反应。
例如刺激上肢近端伸肌产生的冲动能引起同侧下肢伸肌收缩,或者刺激上肢近端屈肌可以引起同侧下肢屈曲反射。
2.交叉伸屈反射当肢体近端伸肌受刺激时,会产生该肢体伸肌和对侧肢体伸肌同时收缩;反之,刺激屈肌会引起同侧和对侧肢体的屈肌收缩。
3.屈曲回缩反射是远端屈肌的协同收缩。
表现为刺激伸跖肌可以引起伸跖肌、踝背伸肌、屈膝肌,以及髋的屈肌、外展肌和外旋肌出现协同收缩以逃避刺激。
上肢也有这种回缩反射,例如刺激屈指、屈腕肌时不仅引起屈指肌和屈腕肌的收缩,也可以使屈肘肌和肩后伸肌反射性收缩。
4.伤害性屈曲反射当肢体远端受到伤害性刺激时,肢体出现屈肌收缩和伸肌抑制。
其反应的强度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
轻微刺激只引起局部反应,例如在仰卧位下肢伸直时如果轻触足底前部,会出现足趾屈曲和轻微的踝趾屈。
随着刺激强度增大,反应逐渐向近端关节肌肉扩展,除了足趾和踝屈曲外,可以出现屈膝、屈髋,屈曲的速度也加快,甚至会出现对侧肢体的伸展。
5.紧张性颈反射(TNR):紧张性颈反射是由于颈关节和肌肉收到牵拉所引起的一种本体反射。
新生儿20个常见的原始反射

新生儿20个常见的原始反射新生儿20个常见的原始反射,陈蓉这几天发现朵朵爱上了洗澡,一到水里就表现得很愉悦,既然这样,何不让她开始学习游泳呢!于是在暖暖的浴室里,她给朵朵套上游泳圈。
嗨!还没等她帮忙朵朵居然扑腾开手脚要游泳了。
“建业,咱家朵朵这么一点大就会游泳了,有培养前途!”她惊喜在对老公说。
“小陈同志,这可是小宝宝的游泳反射,不知道了吧?以后你这做妈妈的一定得多了解些常识呀!” 最近积极了解新生儿有关知识的方建业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沾沾自喜起来。
正常的新生儿一出生就具有一些暂时的原始神经反射行为,这是新生儿特有的本能,是宝宝的肌体是否正常的标志。
您知道吗?原始反射指人类婴儿具有的先天反射,不受意识控制。
随着月龄的增长,神经系统的逐渐成熟,原始神经反射分别在出生2-5个月内逐渐消失,这一过程,说明了人类是从比较简单的生命形式进化而来的。
☆新生宝宝常见的原始反射觅食反射。
新生儿来到世界的一个重要本能是“准备吃”,而觅食(或寻找)反射就是为了使其容易获食。
用手指或乳头轻触新生儿的口角或面颊部,小儿就会将头转向被触摸的这一侧,可并有张嘴和吸吮动作。
这个重要的反射,能使新生儿找到和吃到食物。
该反射正常在生后3~4个月时消失。
吸吮反射。
将乳头或手指放在小儿两唇之间或口内,即出现有力的吸吮动作。
该反射正常在生后4个月左右时消失。
握持反射。
将手指或笔杆触及小儿手心时,小儿马上将其握紧不放,抓握的力量之大,足以承受婴儿的体重。
如借此将婴儿提升在空中可停留几秒钟。
该反射正常在生后3个月时消失,以自主抓握取代。
超过4个月还有就可能是神经病变。
婴儿在第一个月会常紧握拳头,但如超过两个月仍持续握拳,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呼吸反射。
持续性吸气与呼气。
怀孕20周的胎儿会有不规则的呼吸节律,每分钟30~100次,且会有呼吸暂停期;出生时,健康的婴儿会有稳定的呼吸节律,尤其是睡眠时;在出生第一个月会与哭泣协调;第三个月转变到与非哭声的发声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正常发育
表1 婴儿视听感知发展程序
表2 儿童发育简明程序表
年龄 大运动 精细动作 语 言 2月 抬头45° 两手轻握拳 发出元音 4月 抬胸 两手胸前相握 大声笑 6月 坐 伸手够物 发唇音 8月 爬 两手传递 模仿拍手 10月 扶站 拇食指捏小丸 咿呀学语 12月 扶走 轻抛球 有意识叫人 15月 走得好 放小丸入瓶 指身体部位 2岁 跑、双脚跳 正确握笔 用代词“我” 3岁 上下楼梯一步一级 穿珠子 回答简单问题 4岁 独脚跳
使用剪子
会讲小故事
月龄 视感知发展 听感知发展 1月 2月 4月 6月 9月 12月
短暂注视
目光跟随物体移动90° 目光跟随物体移动180° 目光跟随落地物体 长时间看远处人物的移动 偏爱注视小物品
对铃声有反应 区别笛声和铃声 听悦耳声音时微笑 对母亲语音有反应 可迅速、直接地寻找声源 听懂自己的名字,对声音的反 应可以控制
表3 部分原始反射出现和消退的年龄
原始反射刺激方式反应出现月龄消退月龄吸吮反射乳头或手指放入口中吸吮初生4-7个月觅食反射手指触及一侧面颊头转向刺激侧初生4-7个月
拥抱反射婴儿仰卧,检查者托婴儿
背部呈半坐位,迅速将婴
儿躯干和头向后、向下倾
斜15。
左右,婴儿出现两
臂外展伸直,既而屈曲内
收,呈拥抱状。
另一种检
查方式是,当婴儿仰卧时,
在婴儿头附近,用力击床
面或桌面,婴儿呈拥抱状。
两臂外展、伸
直,然后内收
初生3-6个月
踏步反射扶腋悬抱,足放平面迈步或向前走
步
初生1-2个月
交叉内收反射仰卧,一腿伸直,刺激足
底,或让其迅速屈曲
对侧腿先屈曲,
然后伸直内收
初生2-3个月
手抓握反射手指或其他物体触及婴儿
手心紧握,并随轻拉
而越握越紧
初生3-4个月
足抓握反射手指或其他物体触婴儿足
底前部
足趾内收、紧握初生6-9个月
躯干侧弯反射俯卧,手指或棉棒钝端沿
脊柱旁轻划
躯干向刺激侧
弯曲
初生3个月
不对称颈肢反射仰卧,使婴儿头迅速转向
一侧
同侧上下肢伸
直,对侧屈曲
初生3个月
站立反射悬抱,托一足,另一足背
触桌边下缘将其下肢抬到
桌面
初生1-2个月
高危儿的早期表现
1.生后情绪不稳定、易惊吓、易哭闹、易激惹或过度安静。
2.睡眠障碍(夜间睡眠时间短、易醒、易翻滚)。
3.吐奶频繁或喂养困难。
4.对声、光反应强烈或无反应。
5.喂奶时不注意人脸、眼球转动不灵活。
6.头后背、憋气。
7.四肢过度紧张(呈棒状)或过度松软。
8.下颌、手脚频繁出现抖动。
高危儿家庭监测十条
如果您的宝宝有以下一条表现,应认为有脑病或发育异常可疑,请及时到我院儿科发育门诊就诊,以免给您的宝宝留下终身问题。
1.整天哭闹、不睡、喂养困难、头、下颌、四肢频繁抖动;
2.婴儿手脚经常用力屈曲后伸直、打挺;
3.满月后头老往后仰,不能竖头;
4.三个月俯卧位不能抬头(头不离床)、不会翻身;
5.四个月仍紧握拳,拇指紧贴手掌、内收;
6.五个月俯卧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7.六个月扶立时尖足,足跟不能落地;
8.七个月不能发“爸,妈”音;
9.八个月不能独坐、不会爬;
10.视、听反应差,眼神呆滞。
注意力缺陷综合症
1.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2.活动过多;
3.注意力不集中;
4.情绪不稳;
5.冲动任性;
6.自控能力差;
7.并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
多发性抽动症
1.以眼部、面部和头部的抽动作为首发症状,如眨眼、歪嘴动作或摇头等;
2.颈、肩、肢体或躯干出现抽动,如甩头、耸肩、抖胳膊、抖腿、腹部抽动等;
3.喉部发声性抽动;
4.出现秽语。
性早熟
1.女童在8岁出现乳房发育;
2.女童10岁前月经初潮;
3.男童在9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腋毛生长,声音变粗,阴毛出现,
睾丸、阴茎增大,喉结开始增大,开始长胡须等)
4.均伴有体格的过速发育(身高、体重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