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高判断方法
肌张力的评定PPT参考幻灯片

谢谢
肌力是指肌肉的收缩力,一般以关节为中心检查肌群的伸、屈、外展、内收、旋前和旋 后等功和运能,六级(0~5级)肌力记录法检查时让患者依次做有关肌肉收缩运动,检 查者施予阻力,或嘱患者用力维持某一姿势时,检查者用力改变其姿势,以判断肌力。
Hale Waihona Puke 0级表现为完全瘫痪,肌肉无收缩;1级表现为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表现 为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起;3级表现为肢体能抵抗重 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级表现为肢体能做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5级表现 为正常肌力。
肌张力的评定PPT参考 幻灯片
演讲人
肌张力分为正常、减弱和增强;肌力可分为六级。
肌张力是肌肉松弛状态的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遇到的阻力。检查时嘱患者肌肉放松,触 摸感受肌肉硬度,并被动屈伸肢体感知阻力。
1.肌张力减低表现为肌肉弛缓柔软,被动运动阻力减低,关节活动范围扩大。2.肌张力 增高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 病变。
肌张力评定定义和方法

静止性肌张力的检查是在安静状态下观察 肌肉的外观、触摸肌肉的硬度、被动过伸 运动时活动受限程度及其阻力来判断;
姿势性肌张力是在患者变换各种体位过程 中,观察肌肉的阻抗及肌肉的调整状态;
运动性肌张力是在患者完成某一动作过程 中,检查相应关节的被动运动阻抗。
肌张力增高的特征
(1)被动运动时诱发伸张反射。 (2)对被动运动产生抵抗。 (3)主动肌和拮抗肌的肌张力平衡 破坏。
(4)可动范围减少,主动运动减弱 或消失。
Tonus change – Spastic elbow flexors
Inc muscle tone of elbow flexors Inc Resistance to passive elbow Ext
肌肉低张力的特征
(1)肌张力低下,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 收缩减弱或消失
2级 轻度增加,表现为在抓握至一半ROM 以上有轻度阻力增加;
3级 肌张力在大部分ROM中都有较大增加, 但肢体被动运动容易;
4级 肌张力明显增加,被动运动困难;
5级 受累部分肢体强直性屈曲或伸直。
对于脑瘫婴儿肌痉挛,可通过抱持、 触诊、姿势观察和被动运动来进行 评估。
肌痉挛的婴儿抱持时有强直感和抵 抗感,同时有姿势不对称、主动运 动减少和动作刻板,触诊时有肌肉 紧张,被动活动有不同程度的抵抗。
MMT检查方法
MMT是检察者用自己的双手,根 据现行标准,通过观察肢体主动运动的 范围及感觉肌肉收缩的力量,来确定所 检查肌肉或肌群的肌力是否正常及其等 级的一种检查方法。
徒手肌力检查的分级标淮
Lovett 6级分级法
0级: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1级: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2级:在减重状态下能作关节全范围运动 3级:能抗重力作关节全范围运动,但不能抗 阻力 4级:能抗重力、抗一定阻力运动 5级:能抗重力、抗充分阻力运动
肌张力的评定

2)折刀样反射:当被动牵伸痉挛肌时,初始产生的 较高阻力随之被突然的抑制发动而中断,造成痉挛 肢体的阻力突然下降,产生类似折刀样的现象
3)阵挛:在持续牵伸痉挛肌时可发生,特点是以 固定频率发生的拮抗肌周期性痉挛亢进。常发生于 踝部,也可发生于身体的其他部位
4)去大脑强直和去皮层强直: • 去大脑强直表现为持续的收缩,躯体和四肢
③肌张力还具有随意使肢体在固定状态和 运动状态之间进行变换的能力;
④需要时,具有选择性完成某一肌群协同 运动或某一肌肉独立运动的能力;
⑤被动运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的 抵抗感。
二 肌张力异常的类型
神经系统或肌肉本身的损害常使患者肌张 力出现异常。
根据肌张力异常的表现特点,可将异常肌 张力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二)肌张力低下
指肌张力低于正常水平,被动运 动相关肢体时抵抗明显减弱甚至消失, 又称为肌张力弛缓。
1.表现
• 肌肉松弛软弱,牵张反射减弱,触诊见肌腹 柔软、弹性减小;
• 被动关节活动时肌肉的抵抗减弱甚至消失, 活动范围增大;
• 肢体整体运动功能受损,伴有肢体肌力减弱、 麻痹或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一
概述
导学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肌张力的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外周神经和中 枢神经系统的支配情况,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外 周神经损伤常导致肌张力异常。
因此,肌张力的评定是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 能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定义 肌张力是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
表现为肌肉组织微小而持续的不随意收缩。
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存在持续的、 始终如一的阻力感被称为铅管样僵硬。
齿轮样僵硬 被动运动时表现出有阻力和无阻
力反复交替出现的情况,被称为齿 轮样僵硬。
肌力肌张力检查评分标准

肌力肌张力检查评分标准肌力肌张力检查那可是相当重要呢!咱先说说肌力。
肌力就是肌肉的力量呗。
你想想,咱身体里的肌肉就像一个个小战士,它们得有足够的力量才能让我们行动自如呀。
要是这些小战士没力气了,那可就麻烦啦。
怎么判断肌力的强弱呢?医生们有一套办法。
从0 级到 5 级呢。
0 级就像一群偷懒的小战士,啥也不干,完全瘫痪。
1 级呢,有点动静了,就像小战士们刚刚睡醒,有那么一点点力气,但也只能让肌肉有一点点收缩,根本动不了身体。
2 级就好一些啦,就像小战士们能在床上稍微活动活动,但还是没办法对抗重力。
3 级呢,这时候小战士们有点本事了,可以对抗重力把身体部分抬起来,但要是有外力来捣乱,他们就有点招架不住。
4 级就更厉害啦,小战士们能对抗一定的外力,不过还不是最强状态。
5 级那就是超级厉害的小战士们,力量满满,能正常活动,啥也不怕。
再说说肌张力。
肌张力就像是肌肉的紧张度。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根弹簧。
正常的肌张力就像一根松紧适度的弹簧,既不会太松垮,也不会太紧绷。
要是肌张力低了,就像松垮的弹簧,肌肉没力气,软塌塌的。
要是肌张力高了呢,就像绷得太紧的弹簧,肌肉总是很紧张,硬邦邦的。
检查肌张力的时候,医生会让你放松,然后摸摸你的肌肉,感受一下紧张度。
还会让你做一些动作,看看肌肉的反应。
比如说,医生会让你弯曲手臂或者伸直腿,看看肌肉是不是能正常活动,有没有阻力。
那怎么判断肌张力是高还是低呢?如果肌肉很软,活动起来很容易,就可能是肌张力低。
如果肌肉很硬,活动起来很困难,甚至有僵硬的感觉,那可能就是肌张力高。
肌力和肌张力的检查对于很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比如说,中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肌力下降和肌张力异常。
脑瘫的孩子也常常有肌张力的问题。
还有一些神经肌肉疾病,也会影响肌力和肌张力。
所以啊,肌力肌张力检查可不能马虎。
医生们通过仔细的检查,才能了解我们身体的状况,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要是我们自己也能多了解一些肌力肌张力的知识,那不是更好吗?说不定还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保持身体的健康呢。
肌张力检查方法

肌张力检查方法肌张力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肌肉的紧张程度和肌肉的弹性。
肌张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肌肉功能状况,对于一些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肌张力检查方法。
1. 肌张力的触诊检查。
触诊检查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肌张力检查方法。
医生通过手部轻柔地触摸患者的肌肉,来感受肌肉的紧张程度和弹性。
正常情况下,肌肉应该是柔软、有弹性的,而在一些疾病或受损情况下,肌肉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硬度。
触诊检查通常可以用于评估肌张力的大致情况,但并不具有精确度和量化能力。
2. 肌张力的抵抗检查。
抵抗检查是一种通过对患者进行肌肉运动来评估肌张力的方法。
医生会让患者做一系列特定的肌肉运动,然后观察肌肉的抵抗情况。
正常情况下,肌肉应该能够顺畅地完成各种运动,而在一些疾病或受损情况下,肌肉可能会呈现出抵抗不良、无法完成或者过度紧张等情况。
抵抗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肌张力的情况,但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判断。
3. 肌张力的仪器检查。
除了上述的常规检查方法,现代医学还发展出了许多肌张力的仪器检查方法。
例如,肌电图检查可以通过记录肌肉的电活动来评估肌张力的情况;肌力测试仪可以通过测量肌肉的力量来评估肌张力的情况;肌张力测定仪可以通过测量肌肉的弹性和硬度来评估肌张力的情况。
这些仪器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量化能力,可以帮助医生更科学地评估肌张力的情况。
综上所述,肌张力检查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对于评估肌肉功能和诊断一些神经肌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希望本文介绍的肌张力检查方法能够对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促进更准确、科学地评估肌张力的情况。
肌张力角度测量方法

肌张力角度测量方法一、引言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程度,反映了肌肉的内在功能状态。
肌张力的异常是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表现,如帕金森病、脑瘫等。
因此,准确测量肌张力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肌张力角度的测量是评估肌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肌张力角度的测量方法。
二、肌张力角度测量方法临床观察法临床观察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通过医生的手感来判断肌张力的情况。
医生会用手指按压患者的肌肉,感受肌肉的硬度和抵抗程度,从而判断肌张力的高低。
虽然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主观性较强,精度较低,且受医生经验影响较大。
电阻抗肌电图(EMG)EMG是一种通过测量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信号来评估肌张力的方法。
由于肌肉收缩时,电流会在导电的肌肉组织中流动,形成电信号。
因此,通过测量这些电信号的强度和频率,可以间接评估肌张力的状态。
然而,EMG的精度受电极位置、皮肤阻抗等因素影响,且操作复杂,不适用于大规模应用。
超声成像技术超声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以实时观察肌肉的结构和功能状态。
通过高频超声探头对肌肉进行扫描,可以获得肌肉的形态学特征,如肌肉厚度、纤维走向等。
同时,还可以观察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过程,从而评估肌张力的情况。
超声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重复性,且操作简便,适用于临床和科研应用。
机器人辅助测量法机器人辅助测量法是一种基于力传感器和机械臂的测量方法。
通过将力传感器放置在机械臂末端,模拟医生的手部按压动作,对患者的肌肉施加一定压力。
同时,记录压力数据和角度变化数据,利用算法计算出肌张力角度。
这种方法精度高、可重复性好,且能够实现自动化测量,适用于大规模临床研究和康复治疗。
三、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肌张力角度的测量方法在临床和科研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准确测量肌张力角度,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康复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未来,随着各种新型测量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相信肌张力角度的测量方法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肌张力的评定

特点
方法较易掌握,但评定级别相对粗略。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检查法评定标准
级别
评定标准
Ⅰ、轻度
在PROM的后1/4,即肌肉靠近它的最长位 置时出现阻力
Ⅱ、中度 在PROM的1/2时即出现阻力
Ⅲ、重度
在PROM的前1/4,即肌肉在其最短的位置 时已出现阻力,使PROM难以完成
5.3、肌张力障碍(dystonia)
是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的和扭曲的不 自主运动为特征的运动机能亢进性障碍。
肌张力障碍的原因
肌张力障碍可由中枢神经系统缺陷所致, 也可由遗传因素(如原发性、特发性肌 张力障碍)所致。
与其他神经退行性疾患(如肝豆状核变 性)或代谢性疾患(如氨基酸或脂质代 谢障碍)也有一定关系。
3、正常肌张力分类
根据身体所处的不同状态分
静止性肌张力:可在肢体静息状态下,通过观察 肌肉外观、触摸肌肉的硬度、被动牵伸运动时肢 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及其阻力来判断。
姿势性肌张力:可在患者变换各种姿势过程中, 通过观察肌肉的阻力和肌肉的调整状态来判断。
运动性肌张力:可在患者完成某一动作的过程中, 通过检查相应关节的被动运动阻力来判断。
1987年,Bohannan和Smith将Ashworth分级法进 行了改良,在1级和2级之间添加了一个中间等级, 以降低处于中间级别附近的集束效应。同时,改良 的Ashworth分级法评定时还需要考虑阻力出现的角 度,并要求将被动运动的速度控制在1s内通过全关 节活动范围。
评定方法
患者处于舒适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体位, 分别对双侧上、下肢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 运动。
导致痉挛的常见疾病
肌张力评定含正常异常肌张力的分类[专业知识]
![肌张力评定含正常异常肌张力的分类[专业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84e1e6ebd64783e08122b36.png)
在局部或单侧功能障碍(如偏瘫)时,注意不宜将非 受累侧作为“正常”肢体进行比较。
专业培训
14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摆动检查
以关节为中心,主动肌和拮抗肌快速交替收缩,观察 其摆动的振幅大小。肌张力低下时,摆动振幅增大, 肌张力增高时,摆动振幅减小。
伸展性检查
检查肌肉缓慢伸展时,能达到的最大伸展度,要两侧 进行比较,如果一侧肢体的伸展比另一侧出现过伸位 ,提示肌张力下降。
要求患者尽量放松,由评定者支持和移动肢体。
所有的运动均应予以评定,且特别要注意在初始视诊
时被确定为有问题的部位。
专业培训
13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一般检查
被动运动检查
评定者应保持固定形式和持续的徒手接触,并以恒定 的速度移动患者肢体。
若欲与挛缩鉴别,可加用拮抗肌的肌电图检查。
在评定过程中,评定者应熟悉正常反应的范围,以便 建立估价异常反应的恰当参考。
专业培训
1
正常肌张力的分类
静止性肌张力
可在肢体静息状态下,通过观察肌肉外观、触摸肌 肉的硬度、被动牵伸运动时肢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及 其阻力来判断。如正常情况下的坐、站时能维持正 常肌张力的特征。
专业培训
2
正常肌张力的分类
姿势性肌张力
可在患者变换各种姿势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肌肉 的阻力和肌肉的调整状态来判断。如正常情况下 能协调地完成翻身、从坐到站等动作。
三 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 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正常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肌张力的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系
统的支配情况,一旦这种支配情况发生改变,就可导 致肌张力过强、过低或肌张力障碍等功能问题。 肌张力异常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外周神经损伤的重 要特征,肌张力的评定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控 制障碍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张力高判断方法:3个月以前,把宝宝放在床上,双手上举要接触到床,往外打开也要接触到床,双手胸前交叉,要手肘相碰。
把宝宝的脚向外打,看能打开多少度,90度以内,肌张力高严重,120度以下90度以上,肌张力高轻微。
把宝宝的双脚捏住往上提,屁屁不能离开床面,看腿能抬多高(抬时腿是直的不能弯),110度以上正常。
握住宝宝脚腕,轻轻向上推脚,使脚面尽量靠近小腿。
如推不动或抵抗强烈,显示肌张力高。
3个月以后,除以上情况,把宝宝放在床上,捏住双手把拉坐起,如果头还往后仰就显示肌张力高。
4个多月的婴儿站在大人腿上时会跳跃,肌张力高婴儿只会直直地站着,且用脚趾使劲的陷进大人肉里。
俯卧不能抬头。
如自己判断疑似肌张力高最好去医院儿科或康复科做全面检查。
如有必要(特别是出生时脑部缺氧婴儿),做脑部核磁共振检查,看看脑部是否异常。
宝宝肌张力高危害大,轻的导致肌肉生长不均匀,重的导致走路姿势异常,如内八字或X腿,甚至撅屁股走路。
所以,肌张力异常的应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通常宝宝3个月应能体检发现,4个月以内的治疗成为早期干预,一般治疗效果好,好转迅速,能彻底治愈,不影响以后运动发展。
最晚应在一岁半以前予以纠正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以按摩和康复训练为主,辅助以游泳治疗、电疗等。
如脑部受损明显应针灸或打脑活素针治疗。
家庭护理:天天坚持婴儿被动按摩操,上举、平举和胸前交叉双臂练习、双腿轮流蹬车轮式练习、手握脚踝转动脚和腿脚面贴小腿练习。
注意应拿捏力度,动作要轻柔,切勿用力过度伤到婴儿骨头。
可以在练习的同时放舒缓轻音乐,帮助婴儿放松。
常给婴儿洗澡和游泳有很强的肌张力的发育过程表现为新生儿时期屈肌张力增高,随着月龄增长肌张力逐渐减低转为正常。
所以一些不太严重的痉挛性脑瘫,在6个月以内肌张力增高并不明显,有时
造成诊断困难。
但一些严重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仍可在6个月以内表现出肌张力增高。
痉挛性脑瘫肌张力增高表现为"折刀式",但需注意在检查时如反复连续多次屈伸肢体,则"折刀"的感觉逐渐不太明显。
手足徐动型在l岁以内往往无肌张力增高,随着年龄的增加
而表现出来,常呈"齿轮状"或"铅管状"。
强直型表现为"铅管状"肌张力增高。
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不增高,肌张力低下型则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关节活动范围增加,但腱反射活跃或亢进。
检查肌张力时要注意,一些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儿,由于关节挛缩,以致关节活动受限,不要误认是肌张力增高。
三、姿势异常
脑瘫患儿异常姿势多种多样,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
1。
俯卧位由于紧张性迷路反射延缓消失,婴儿时期(3~4个月以后)表现为俯卧位时屈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或不能抬头,双上肢不能支撑躯干,肩部着床,臀部高举;或上肢内旋、屈曲,两手握拳,下肢伸直,内收内旋,足尖朝内;也可表现为一侧异常,一侧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图中所示为左侧受累。
2。
仰卧位也受紧张性迷路反射影响,头后仰,下肢伸直,有时呈角弓反张姿势。
由于不对称颈紧张反射持续时间延长(正常小儿4~5个月时消失),表现为头转向一侧时,枕部的一侧上肢及下肢呈屈曲状,面部一侧上下肢伸直。
有时呈 Mom反射状姿势。
有时呈双下肢伸直。
四肢肌张力低下,仰卧位时腕、肘、肩、髋、膝、踝等关节均可同时平置于床面,呈青蛙仰卧状
3。
由仰卧位牵拉成坐位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双手,缓缓从仰卧位拉成坐位,观察在牵拉过程中姿势的变化。
正常小儿4~5个月时头即不再明显后垂,两上肢能主动屈曲。
3~4个月以后的脑瘫小儿可表现为躯干拉起,但头后垂;一侧下肢伸直,足跖屈;双下肢均伸直伴足跖屈;一侧上肢正常,呈屈肘动作,另一侧伸直;牵拉时不经坐的过程直接成为直立姿势;头极度后垂,脊柱背屈。
4。
直立位正常3~4个月的小儿当扶其腋下呈直立悬空位时,表现为双下肢屈曲,6个月扶成直立位时,下肢能支持体重。
脑瘫小儿直立悬空位时往往两下肢内旋、伸直、足尖下垂,两下肢由于内收肌张力增高表现为两腿交叉呈剪刀状。
脑瘫小儿直立位时,头、脊柱、
足跟往往不能保持在一条垂直线上,髋腰部侧弯;或表现为两大腿内旋,膝半屈,下肢呈X 形,足尖着地。
手足徐动型及共济失调型表现与痉挛型不同,在第一年内,常安静躺着,几乎没有自主运动,仰卧位时其姿势与痉挛型相反,表现为下肢屈曲,髋外展,踝背屈。
抱起呈直立位时,能控制头在正中位。
辅助放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