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系统保护性能

合集下载

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5个等级

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5个等级

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5个等级是根据GB 17859-1999《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进行划分的,具体如下:1. 用户自主保护级:这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信计算基的基础保护级别。

它主要通过隔离用户与数据,使用户具备自主安全保护的能力。

这一级别的保护主要针对普通内联网用户。

2. 系统审计保护级:与用户自主保护级相比,这一级别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信计算基实施了粒度更细的自主访问控制。

它通过登录规程、审计安全性相关事件和隔离资源,使用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一级别的保护适用于内联网或国际网进行商务活动的非重要单位。

3. 安全标记保护级:这一级别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信计算基不仅具有系统审计保护级的所有功能,还提供有关安全策略模型、数据标记以及主体对客体强制访问控制的非形式化描述。

它还具有准确地标记输出信息的能力,并能消除通过测试发现的任何错误。

适用于地方各级国家机关、金融单位机构、邮电通信、能源与水源供给部门、交通、大型工商与信息技术企业、重点工程建设等单位。

4. 结构化保护级:这一级别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信计算基建立于一个明确定义的形式化安全策略模型之上,它要求将自主和强制访问控制扩展到所有主体与客体。

此外,还需要考虑隐蔽通道。

适用于中央级国家机关、广播电视部门、重点物资存储单位、社会应急服务部门、尖端科技企业集团、国家重点科研单位机构和国防建设等部门。

5. 访问验证保护级:这是最高级别的保护,它适用于国家关键部门和依法需要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特殊隔离的单位。

这一级别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信计算基进行最严格形式的访问控制,并对访问者的身份进行验证。

这五个等级逐级提升,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提供了全面的框架和指导。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需求和风险程度,可以选择适合的保护等级进行配置和管理。

1。

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系统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系统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系统保护等级划分准则本标准规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五个等级,分别为用户自主保护级、系统审计保护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结构化保护级和访问验证保护级。

这些等级是根据安全保护能力的不同而划分的。

随着安全保护等级的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本标准引用了GB/T 5271数据处理词汇等标准。

在使用本标准时,应尽可能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

除本章定义外,其他未列出的定义可参考GB/T 5271.计算机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可信计算基是计算机系统内保护装置的总体,包括硬件、固件、软件和负责执行安全策略的组合体。

客体是信息的载体,主体是引起信息在客体之间流动的人、进程或设备等。

敏感标记是表示客体安全级别并描述客体数据敏感性的一组信息,可信计算基中把敏感标记作为强制访问控制决策的依据。

安全策略是有关管理、保护和发布敏感信息的法律、规定和实施细则。

信道是系统内的信息传输路径,而隐蔽信道则允许进程以危害系统安全策略的方式传输信息的通信信道。

访问监控器是监控主体和客体之间授权访问关系的部件。

第一级是用户自主保护级,属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最低级别。

在这个级别下,用户需要自主采取措施来保护系统的安全。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信计算基的两个保护级别,即自主保护级和系统审计保护级。

自主保护级通过访问控制、身份鉴别和数据完整性等机制,使用户具备自主安全保护的能力。

系统审计保护级实施了更细粒度的自主访问控制,通过登录规程、审计安全性相关事件和隔离资源等方式,使用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具体来说,自主访问控制机制可以根据用户指定方式或默认方式,阻止非授权用户访问客体。

身份鉴别机制要求用户标识自己的身份,并使用保护机制(例如:口令)来鉴别用户的身份。

保障系统运行安全的措施

保障系统运行安全的措施

保障系统运行安全的措施为了保障系统的运行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保障措施:1.安全监控和防火墙:通过安装监控系统和防火墙,可以实时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及时发现并阻止潜在的安全威胁。

2.访问控制:通过设立权限管理系统,限制系统中不同用户的访问权限。

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和修改系统中的数据和功能,从而保护系统的安全性。

3.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对系统中的关键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被损坏。

同时,建立数据恢复机制,能够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快速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

4.密码策略和加密技术:设立强密码策略,要求用户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以防止密码被破解。

同时,采用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

5.实施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进行系统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系统安全的意识和认识,教育员工正确使用系统,并教授避免安全威胁的最佳实践。

6.系统漏洞修补和更新:定期更新系统软件和补丁程序,修复已知的漏洞,确保系统能够抵御最新的安全威胁。

7.定期安全审计和风险评估:定期进行安全审计,检查系统的安全性,并对系统进行风险评估,针对性地解决系统中的安全问题。

8.建立安全通信和传输机制:采用安全通信和传输协议,确保系统中的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篡改或窃取。

9.建立反病毒和威胁情报系统:安装反病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及时发现和清理潜在的病毒和恶意软件。

同时,建立威胁情报系统,及时获取和分析最新的威胁信息,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总之,保障系统的运行安全需要综合考虑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并采取不同的措施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完整性保护要求:信息系统应当具备完整性保护能力,能够有效地防范未经授权的修改、删除和篡改操作,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 机密性保护要求:信息系统应当具备机密性保护能力,能够有效地防范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泄露操作,确保敏感信息的保密性和隐私性。

3. 可用性保护要求:信息系统应当具备可用性保护能力,能够有效地防范各类网络攻击和服务中断,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服务持续可用。

4. 安全审计要求:信息系统应当具备安全审计能力,能够对系统的各项操作和访问进行全面记录和审计,确保系统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5. 风险管理要求:信息系统应当具备风险管理能力,能够对系统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应急预案。

6. 安全培训要求:信息系统应当具备安全培训能力,能够对系统管理员和用户进行有效的安全培训,提升其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以上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不同等级的信息系统可能还存在其他特定的安全保护要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定制和实施。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不断创新,才能有效地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其基本要求不仅在于技术层面的保护,还包括管理、人员培训和持续改进。

在进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时,需要系统地对系统进行评估和分类,并根据不同等级的保护需求,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评估和分类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基础工作。

根据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的安全评估,包括系统架构、数据传输、访问控制、身份验证、安全审计等多个方面的安全性指标。

通过对系统的评估,根据涉密信息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将信息系统划分为不同的保护等级,如秘密级、机密级、绝密级等,以便在后续的安全管理中对系统实施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针对不同等级的信息系统,需要采取不同的安全保护措施。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四级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四级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四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四级是我国信息安全保护体系中的最高级别,也是对重要信息系统进行保护的最高要求。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四级的相关内容。

一、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四级的概述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四级是指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的安全保护,主要面向涉密信息系统领域,包括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等重要信息。

这一级别的保护要求最高,安全风险最大,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

1. 安全性能要求:信息系统在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不可抵赖性等方面都要达到极高水平,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2. 安全技术要求: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手段,包括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以保证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

3. 安全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安全策略、安全审计、事件响应等,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4. 安全保密要求: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涉密信息保密的法律法规,保护重要信息的机密性,防止信息泄露和非法获取。

5. 安全审计要求: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和评估,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风险和问题,保障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

三、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四级的应用范围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四级主要适用于国家机关、军队单位、重要基础设施、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等重要行业和领域。

这些领域中的信息系统承载着重要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一旦泄露或遭到攻击,将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四、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四级的意义和挑战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四级的实施,对于保护国家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环境的复杂多变,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四级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例如,新型网络攻击技术的出现,给信息系统的安全带来了新的威胁;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规模化使得安全管理和保护变得更加困难。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四级是我国信息安全保护体系中的最高级别,对于保护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

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系统安全保障措施1. 强密码策略一个系统的安全性首先取决于用户账户的密码强度。

弱密码容易被猜测或破解,从而导致系统遭到攻击。

因此,实施强密码策略是保障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强密码应包含数字、字母和特殊字符,并定期更换。

2. 双因素认证为了增加系统的安全性,可以在登录过程中引入双因素认证。

除了密码,用户还需要另外的身份认证方式,例如指纹、验证码或硬件令牌。

双因素认证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3. 防火墙的应用防火墙可以对系统进行网络流量监控和过滤,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阻止潜在的攻击。

通过配置防火墙规则,可以限制系统和网络的访问权限,保护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4. 定期更新和修补漏洞系统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软件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及时更新系统、应用程序和驱动程序是保持系统安全的关键。

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修补,可以及时补充系统的安全防护。

5.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数据丢失是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威胁。

因此,需要建立定期备份数据的策略,确保系统的数据可以在遭受攻击或故障时得到恢复。

同时,备份数据的存储设备也需要注意安全,以免备份数据被未经授权的人获取。

6. 访问权限管理为了保护系统的数据和资源,需要对用户和管理员的访问权限进行严格管理。

将不同的用户分配到合适的权限组,并且按照最小权限原则进行访问控制,可以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操作和访问,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7. 安全审计与监控建立安全审计和监控机制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问题。

监控登录行为、文件访问、系统日志等可以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安全防护。

8. 安全意识培训系统的安全性不仅仅依赖于技术措施,还取决于用户的安全意识。

定期进行安全意识培训,教育用户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系统,警示用户各种网络攻击手段,可以提高整体系统的安全性。

9. 网络隔离与安全策略对具有较高安全要求的系统,可以考虑将其与公共网络隔离开来,采用专用网络进行访问。

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五个等级

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五个等级

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五个等级1. 等级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计算机系统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威胁,例如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等。

针对不同的威胁,各级别的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能力也不同。

根据具体需求,可以划分成五个等级。

2. 一级系统一级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比较低,只能防御一些比较简单的攻击。

例如,一级系统可以使用防病毒软件来防御病毒攻击,使用杀毒软件来杀毒等等。

但是,对于一些高级的攻击,如黑客攻击等,一级系统的保护能力非常有限。

3. 二级系统二级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相对来说要比一级系统强一些。

二级系统可以采用一些更高级的防御措施,例如,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虚拟专用网等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黑客攻击和网络钓鱼等高级攻击。

4. 三级系统三级计算机系统是相对于二级系统而言的。

三级系统在网络安全保护上采用了更多的防护技术,例如入侵检测系统、入侵防御系统、权限控制系统、密钥管理系统等等。

三级系统可以同时保护网络和服务器,可以有效地防御各种高级威胁。

5. 四级系统四级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比较强大,可以采用更多的技术来保护系统的安全。

四级系统可以采用一些复杂的技术来保护数据安全,例如虚拟化技术、网络隔离技术、应用层防御等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防御黑客攻击和其他高级威胁。

6. 五级系统五级计算机系统是最高级别的系统,安全保护能力是最为强大的。

五级系统采用了最高级别的防护技术,例如全球审计系统、强制访问控制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等。

五级系统可以保护任何类型的攻击,包括恶意软件、黑客攻击、内部渗透等等。

7. 总结计算机系统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等级划分为五个,每一个等级都有相应的保护能力和应用范围。

不同等级的计算机系统需要采用不同的防护技术来保护系统的安全。

在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上,每一个等级都有其独特的保护特点,需要我们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选择和应用。

安全性能指标保密率

安全性能指标保密率

安全性能指标保密率保密率是信息安全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它衡量了信息系统对敏感数据和关键信息的保护程度。

保密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信息安全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安全性能、保密性能、保密率计算方法、提高保密率的措施等方面对保密率进行详细介绍。

一、安全性能和保密性能安全性能是指信息系统在面对各种威胁和攻击时仍然能够保持其功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来说,安全性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密性:确保敏感数据只能被授权人员访问和使用,防止信息泄露。

2.完整性:确保数据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不被修改或破坏,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可用性:确保信息系统在面临外部攻击或内部故障时仍然能够正常运行,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

保密性能是指信息系统对传输、存储、处理的敏感信息的保护能力。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加密:对敏感信息通过加密算法进行处理,保证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解密和使用信息。

2.访问控制:建立基于身份验证和权限管理的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操作敏感信息。

3.审计追踪:对信息系统的每一次访问和操作进行记录和追踪,以便后续的审核和调查。

二、保密率的计算方法保密率(opacity)是衡量信息系统对敏感数据和关键信息的保护程度的一个指标,计算方法如下:保密率=1-(敏感数据泄露/敏感数据总量)其中,敏感数据泄露指的是敏感数据被未授权的人员或系统访问、使用或泄露的情况。

敏感数据总量是指在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传输的敏感数据的总量。

保密率的取值范围为0到1,越接近1表示保密性能越高,对敏感数据的保护越可靠。

三、提高保密率的措施为了提高保密率,保护敏感数据和关键信息不被泄露、篡改或破坏,企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完善的访问控制机制:通过身份验证、权限管理、访问审计等方式,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使用敏感信息。

2.强化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采用强加密算法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都能够得到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标准文案安全保护性能
电梯安全保护系统由多种电梯安全保护装置组成:超速保护装置—限速器、保(安全钳;超越行程的保护装置—强迫减速开关、终端限位开关;冲顶蹲底)护装置——缓冲器;门安全保护装置—层门门锁与轿门电气联锁及门防夹人的装置;轿厢超载保护装置及各种装置的状态检测保护装置;供电系统保护、电机过载、过流等装置及报警装置等。

防超越行程的保护1
可以防止电梯由于控制方面的故障,轿厢超越顶层或底层端站继续运行,设置保护
防止越程的保护装置一般是由设在井道内上下端装置以防止发生严重的后果和结构损坏。

;强CE、CCC站附近的强迫换速开关、限位开关和极限开关组成。

产品符合认证:UL、CSA、采用先进的设计与限位开关和极限开关等由国内知名品牌申菱电梯部件生产,迫换速开关、技术,选用可靠的优质材料,确保安全开关的稳定。

2 防电梯超速和断绳的保护
电梯由于控制失灵、曳引力不足、制动器失灵或制动力不足以及超载拖动绳断裂等原因都会造成轿厢超速和坠落,因此,必须有可靠的保护措施。

防超速和断绳的保护装置是安全钳-限速器系统。

(1)安全钳是一种使轿厢(或对重)停止向下运动的机械装置,是由钢丝绳或链条悬挂的电梯轿厢均应设置安全钳。

当底坑有人能进入的空间时,对重也可设安全钳。

安全钳一般都安装在轿架的底梁上,成对地同时作用在导轨上。

部件通过指令95/16/EC(电梯)标准认证;符合EN81和ASMEA17.1规范要求。

额定速度:0.25-2.5m/S;绳轮节经240mm;钢丝绳直径8mm、6.3mm; 绳张紧力1000-2000N;提升高度:≤110m.具有双向制动功能,体积小、成本低、性能稳定,结构简单合理。

(2)限速器是限制电梯运行速度的装置,一般安装在机房。

当轿厢上行或下行超速时,通过电气触电使电梯停止运行,当下行超速电气触点动作仍不能使电梯停止,速度达到一定值后,限速器机械动作,拉动安全钳夹住导轨将轿厢制停;当断绳造成轿厢(或对重)坠落时,也由限速器的机械动作拉动安全钳,使轿厢制停在导轨上。

安全钳和限速器动作后,必须将轿厢(或对重)提起,并经专业人员调整后方可恢复使用。

部件通过指令95/16/EC(电梯)标准认证;符合EN81和ASMEA17.1规范要求。

专为电梯应用而设计,开关动作后,触点状态保持,需要手动复位。

塑料双绝缘,触电断开后距离大于2mm满足电梯标准要求。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1千万次操作寿命。

1NO/1NC,带强制开离装置,IP67防护等级,3 防人员剪切和坠落的保护在电梯事故中人员被运动的轿厢剪切或坠入井道的事故所占的比例较大,而且这些事故后果都十分严重,所以防止人员剪切和坠落的保护十分重要。

具有设置在升降通防人员坠落和剪切的保护主要由门、门锁和门的电气安全触点联合承担。

保持路中的电梯间门的开闭区间上、用来规定电梯间门的开闭区间的凸轮体;它的作用是
还有就是在电梯门这种状态就保证了电梯门的紧闭,也就避免了电梯门被轻易开启的危险。

规定门锁装置的电门锁上的电气开关接通,这样电梯才能正常运行。

GB7588锁关门到位后
应由锁紧元件证实门扇锁闭状态的电气安全装置的元件,气触点必须满足安全触点的要求,电气触点方能接通。

时,强制操作而没有任何中间机构,只有当机械锁的啮合深度不小于7mm用当电气装置触点似接未接时,检验过程中,应手动将机械锁紧装置向锁紧位置缓慢移动,是能够满足确保机械锁将层门锁紧的最小啮合深度,注7mm直尺测量锁紧元件的啮合深度,测量时应注意区分不是锁紧后的啮合深度,7mm是电气元件刚刚接触时的深度,此处的意,它们的区别。

缓冲装置4
电梯由于控制失灵、曳引力不足或制动失灵等发生轿厢或对重蹲底时,缓冲器将吸
采用油压式缓冲器。

提供最后的保护,收轿厢或对重的动能,以保证人员和电梯结构的安全。


证缓冲器能有效地吸收及消耗轿厢或对重失控下坠的能量,达到缓冲轿厢或对重的作用,。

符合《电最小冲缓质量700kg乘客的安全。

额定速度:≤1.6m/S;最大冲缓质量3000kg;
《电梯缓冲器型式试验细则》。

梯型式试验规程》报警和救援装置5
电梯发生人员被困在轿厢内时,通过报警或通信装置应能将情况及时通知管理人员
并通过救援装置将人员安全救出轿厢。

1()报警装置。

电梯必须安装应急照明和报警装置,
并由应急电源供电。

即轿厢内的操纵人员从)救援装置。

电梯困人的救援以往主要采用自救的方法,2 (
再采用自无人员操纵的电梯广泛使用,上部安全窗爬上轿顶将层门打开。

随着电梯的发展,因此
现在电梯从设计上就确定了救援必须从外部进救的方法不但十分危险而且几乎不可能。

行。


援装置包括曳引机的紧急手动操作装置和层门的人工开锁装置。

6 停止开关和检修运行装置)停止开关一般称急停开关,按要求在轿顶、底坑和滑轮间必须装设停止开关。

( 1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由安装轿顶或其它地方的检修)检修运行是便于检修和维护而设置的运行状态,(2 急停开关具有急停开关应为双稳态。

急停开关应符合安全触点的规定,运行装置进行控制。

(防
误动作),其外表面颜色是红色警示。

自锁作用,7 消防功能℃以上时也不能70 发生火灾时
井道往往是烟气和火焰蔓延的通道,而且一般层门在
直接返回撤在火灾发生时必须使所有电梯停止应答召唤信号,正常工作。

为了乘客的安全,离
层站,即具有火灾自动返基站功能。

消防员在用电梯或有消防员操作功能的电梯(一般称消防电梯),除具备火灾自动
返基站功能外,还要供消防员灭火和抢救人员使用。

还能避免消防水流入井道。

消防电梯的布
置应能在火灾时避免暴露于高温的火焰下,
层站内还有层站外有防火门将层站隔离,一般电梯层站宜与楼梯平台相邻并包含楼梯平台,防火
门将楼梯平台隔离,这样在电梯不能使用时,消防员还可利用楼梯通道返回。

符合《火警自动
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及浙江省消防部门的条例GB50116-1998 防机械伤害的保护8
电梯很多运动部分在人接近时可能会发生撞击、挤压、绞碾等危险,在工作场地由
于地面的高低差也可能会产生摔跌等危险,所以必须采取保护。

钢带、维护中可以接近的旋转
部件,尤其是传动轴上突出的锁销和螺钉;人在操作、
链条、皮带;齿轮、链轮;电动机的外伸轴;甩球式限速器等必须有安全网罩或栅栏,以防无意
中触及。

曳引轮、盘车手轮、飞轮等光滑圆形部件可不加防护,但应部分或全部涂成黄色以示
提醒。

防护罩要能防止人员的肢体或衣服被绞入,必须安装防护罩。

轿顶和对重的反绳轮,
还要能防止异物落入和钢丝绳脱出。

在底坑中对重运行的区域和装有多台电梯的井道中不同电
梯的运动部件之间均应设
隔障。

时,在高处应设栏杆并安设梯子。

机房地面高度差大于0.5m
时,应在轿顶设护栏,护栏的安设应不影在轿顶边缘与井道壁水平距离超过0.32m
响人员安全和方便地通过入口进入轿顶。

电气安全保护9
对电梯的电气装置和线路必须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以防止发生人员触电和设备损毁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2003的要求,电梯应采取以下电气安全保护措施。

事故。

按GB 7588—)直接触
电保护。

绝缘是防止发生直接触电和电气短路的基本措施。

(1
间接触电是指人接触正常时不带电而故障时带电的电气设备间接触电的防护。

2)(外露可
导电部分,如金属外壳、线槽等发生的触电。

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系统中,防止间接触
电最常用的防护措施是将故障可能带电的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与供电变压器的中性点进行
电气连接。

直接与电源相连的电动机3)电气故障防护。

按规定交流电梯应有电源相序保护,(
和照明电路应有短路保护,与电源直接相连的电动机还应有过载保护。

直接切断驱动主机电源接触器或中间继电4)电气安全装置。

电气安全装置包括:(
不直接切断上述接触器或中间继电器的安全触点和不满足安全触电要求的触器的安全触点;点。

但当电梯电气设备出现故障,如无电压或低电压;导线中断;绝缘损坏;元件短路或断断相错相等时,电气安全装置路;继电器和接触器不释放或不吸和;触头不断开或不闭合;应能防止出现电梯危险状态。

精彩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