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语文)
2020高考语文 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1(含答案)

高2020届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1(含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1]隐处也。
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
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
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
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
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
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
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
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
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水流波动,势欲飞起。
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
意当日垂纶[2],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
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
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
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
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
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
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
日之.夕矣,舟泊前渚。
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
快矣哉,是游乎!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3]卧游五岳,孙兴公[4]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
客曰:“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有删改)【注释】 [1]严先生:指严光,字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
刘秀做皇帝后,他改名换姓,隐居不仕。
后被刘秀觅得,召到京师洛阳,授以谏议大夫,固辞不受,归隐于富春山。
[2]垂纶:垂钓[3]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
2020高考语文 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5(含答案)

高2020届名校文言文整体阅读专题训练5(含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
父松字乔年。
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
”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
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
”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
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
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
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
纳粟赏行,遂受职名。
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
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
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
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
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
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
明年卒,年七十一。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讫:终了,完毕。
B. 为《学规》俾.守之俾:并且。
C. 单车屏.徒从屏:使……退避。
D. 有短.朱熹者,谓其疏于为政短:诋毁,指摘。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独端坐以.指画沙王好战,请以.战喻B. 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C. 禁女妇之.为僧道者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D. 五年,依所.请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名师精选真题+解题思路与技巧,建议下载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
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
召试,为集贤校理。
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神宗以为名言。
知谏院。
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
”拜御史中丞。
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
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
”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
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
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除田祖,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
知开封府。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
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
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
历齐、邓二州,会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
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遂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
哲宗登位,知郓州。
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遂绝其讼。
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为疠疫。
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
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
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B.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C.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D.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阅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避讳: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为示尊敬,避免说出或写出而改用他字。
2020年新高考卷高考语文真题古代诗文阅读专题

2020年新高考卷高考语文真题古代诗文阅读专题文言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本题共5小题,20分)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除中书舍人。
选授御史,巡视中城。
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
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
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
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
”阉人愤而去。
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威怒。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
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
至则下诏狱酷讯。
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
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
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
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
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
已,再赠太子少保。
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2020届高三全国各地10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专题)

2020届高三全国各地10月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含解析(文言文阅读专题)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熊浃,字悦之,南昌人。
正德九年进士。
授礼科给事中。
宁王宸濠将为变,浃与同邑御.史.熊兰草奏,授御史萧淮上之。
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
出核松潘边饷。
副总兵张杰倚江彬势,赃累巨万,诱杀熟番上功启边衅,箠死千户以下至五百人。
又尝率家众遮击副使胡澧。
抚、按莫敢言。
浃至,尽发其状,杰遂褫职。
嘉靖初,由右给事中出为河南参议。
外艰..,召修《明伦大典》。
超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
明年四月迁大..归。
六年,服阕理寺卿,俄迁右副都御史。
《大典》成,转左。
八年二月遂擢右都御史,掌院事。
京师民张福诉里人张柱杀其母,东厂..以闻,刑部坐柱死。
不服,福姊亦泣诉官,谓母福自杀之,其邻人之词亦然。
诏郎中魏应召覆按,改坐福。
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
浃是应召议,执如初。
帝愈怒,褫浃职。
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争之,帝大怒,并下两人诏狱。
侍郎许赞等遂抵柱死,应召及邻人俱充军,杖福姊百,人以为冤。
当是时,帝方深疾孝、武两后家,柱实武宗后家夏氏仆,故帝必欲杀之。
浃家居十年。
至帝幸承天与近臣论旧人,乃召为南京礼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
二十一年召为兵部尚书,掌都察院事。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二品六年满,加太子太保,坐事夺俸者再。
浃知帝意终不释,遂称病乞休。
帝大怒,褫职为民。
又十年卒。
浃少有志节,自守严。
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
隆庆初,复官,予祭葬,谥恭肃。
(节选自《明史·熊浃传》)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B.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C.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D. 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御史,古代具有监察性质的官职名,主要负责纠弹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
2020届高三“传”类文言文阅读

2020届高三年级语文文言专项系列“传”类文言文阅读(一)(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20分)张士逊传张士逊字顺之。
淳化中,举进士,调郧乡主簿,迁射洪令。
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郪,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
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第一也。
”知邵武县,以宽厚得民。
前治射洪,以旱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
至是,邵武旱,祷欧阳太守庙,庙去.城过一舍,士逊彻.盖,雨沾足始归。
改秘书丞,历御史台推直官。
翰林学士杨亿荐为监察御史。
贡举初用糊名法,士逊为诸科巡铺官,以进士有姻党,士逊请避去,真宗记名于御屏,自是有亲嫌者皆移试,著为令。
中书拟人充江南转运使,再拟辄见却.,帝独用士逊。
再迁侍御史,徙河北。
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
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
明道初,进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
明年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
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宝元初,以兵部尚书入相,封郢国公。
士逊与辅臣奏事,帝从容曰:“朕昨放宫人,不独闵.幽闭,亦省浮费也。
近复有献孪女者,朕却而弗受。
”士逊曰:“此盛德事也。
”康定初,士逊言禁兵久戍边,其家在京师,有不能自存者。
帝命内侍条指挥使以下为差等,出内藏缗钱十万赐之。
及简辇官为禁军,辇官携妻子遮宰相、枢密院喧诉,士逊方朝,马惊堕地。
时朝廷多事,士逊亡所建明,谏官韩琦论曰:“政事府岂养病之地邪。
”士逊不自安,累上章请老,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
(节选自《宋史·张士逊传》,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庙去.城过一舍去:距离B.士逊彻.盖彻:撤去C.再拟辄见却.却:退却D.不独闵.幽闭闵:怜悯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士逊做射洪县令的时候,安抚使到梓州去,问知州下属官员有没有才能,知州说张士逊的才干最大。
2020-2021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

2020-2021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治学(节选)(魏)徐干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
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曚未知。
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
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教以六行;教以六艺;三教备而人道毕矣。
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学之谓也。
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
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是以情性合人,而德音相继也。
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
”斯可谓师人矣。
马虽有逸足,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人虽有美质,而不习道,则不为君子。
故学者,求习道也,若有似乎画采,玄黄之色既著,而纯皓之体斯亡,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欤?子夏曰:“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
”故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
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易》曰:“君子以自强不息。
”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
然鄙儒之博学也,务于物名,详于器械,矜于训诂,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此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
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故君子必择师焉。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一)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6—9题。
(共19分)(1)孝景崩,武帝立。
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
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汉景帝死了,武帝登基。
大臣们都认为李广是名将,(武帝)就把李广(从)上郡太守任上(调回京城)担任未央宫卫尉,同时程不识也担任长乐宫卫尉。
程不识以前和李广都是凭借边郡太守的身份统率军队屯守(边疆)。
等到出关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靠近水草充足的地方扎营,休息时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夜间)不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幕府简省公文簿册的事情,但也(会)远远地(派出)哨兵(侦察敌情),(队伍)不曾遇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和行伍营阵的部署,(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簿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部队得不到休息,但是也(从来)不曾碰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治军十分简便易行,可是(如果遇到)匈奴突然袭击他,(他)就没有用来制止的办法了。
然而他的士兵只是放松快乐,都愿意为他去死。
我治军虽然烦琐,可是匈奴也不能侵犯我。
”这一时期,汉朝边境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2)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本题共4小题,19分)韦见素,字会微,京兆万年人。
见素学科登第。
景龙中,解褐相王府参军,历卫佐、河南府仓曹。
丁父忧,服阕,起为大理寺丞,袭爵彭城郡公。
坐事出为坊州司马。
入为库部员外郎,加朝散大夫,历右司兵部二员外,左司兵部二郎中,迁谏议大夫。
天宝五年,充江西、山南、黔中、岭南等黜陟使,观省风俗,弹纠长吏,所至肃然。
见素仁恕长者,意不忤物,及典选累年铨叙平允,人士称之。
天宝十三年,拜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院学士,知门下省事,代陈希烈。
见素既为国忠引用,心德之。
时禄山与国忠争宠,两相猜嫌,见素亦无所是非,署字而已,遂至凶胡犯顺,不措一言。
十五年六月,哥舒翰兵败桃林,潼关不守。
是月,玄宗苍黄出幸,莫知所诣。
见素与国忠、御史大夫魏方进遇上于延秋门,便扈从之成阳。
翌旦:次马嵬驿,军士不得食,流言不逊。
龙武将军陈玄礼惧其乱,乃与飞龙马家李护国谋于皇太子,请诛国忠,以慰士心。
是日,玄礼等禁军围行宫,尽诛杨氏。
见素遁走,为乱兵所伤,众呼日:“勿伤韦相!”识者救之,获免。
魏方进为乱兵所杀。
是日,朝士独见素一人。
是夜宿马嵬,上命见素子京兆府司录参军谔为御史中丞,充置顿使。
凌晨将发,六军将士日:“国忠反叛,不可更往蜀川,请之河、陇。
”或言灵武、太原,或云还京,议者不一。
上意在剑南,虑违士心,无所言。
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
七月,至巴西郡,是月,皇太子即位于灵武。
寻命见素宣传诏命,便行册礼。
见素以奉上皇幸蜀功,加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三百户。
上元中,以足疾上表请致仕,许之。
宝应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六,赠司空,谥日忠贞,丧事官给。
(节选《旧唐书•卷一百八•列传五十八》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B.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C.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D.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
古代常用穿着代指出身,如用“布衣”代指平民,以“青衣”代指高级官员。
B.服阕,守丧期满除服。
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C.册礼,册立、册封的礼仪。
封建王朝皇帝的封禅、即位,实行册礼;后来唐封拜后妃王公及赠官,皆行册礼。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见素选拔官吏公正,纠正吏治,颇有威望,担任江两、山南、黔巾、岭南等道黜陟使,巡察各地,检查各级地方官员政绩优劣,惩办贪官污吏。
B.韦见素为感杨国忠的举荐之恩,有意附会,但他也深知安禄山与杨国忠的争斗,所以韦见素也不管是非,以致使凶险的胡人反叛,不置一言。
C.韦见素深得民心,哥舒翰兵败潼关,玄宗仓惶出逃,护从禁兵发动兵谏,杀死杨国忠,韦见素冈有认识他的相救,没有被军兵刺伤。
D.韦见素因保护玄宗入蜀有功,受到加官进爵。
后患脚病上表请求退休,朝廷答应了他。
死后追赠司空,谥号忠贞,由官府办理丧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见素仁恕长者,意不忤物,及典选累年,铨叙平允,人士称之。
(2)翌日,次马嵬驿,军士不得食,流言不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本题共4小题,19分)魏罐,字用之。
父羽奏补秘书省校书郎、监广积仓,知开封府仓曹参军。
持法精审,明吏事。
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罐年少辄诛索侵扰罐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
瓘门人魏纲上疏诋天书,流海岛,罐亦坐是停官。
复监邓州税、鄂州茶,以大理寺丞知衡山县,就除转运使。
刘铱时计口以税,虽舟居皆不免,至是而雷、化、钦、廉、高州犹未除,罐为除之。
减柳州无名役四百人。
寻以罪降知洪州。
自主客郎中迁太常少卿,知广州。
史沆性险诐,尝为瓘所劾免。
会广州封送贡余椰子煎等饷京师,辄邀留之,飞奏指以为珍货,诏遣内侍发验无有,沆坐不实废,罐亦降知鄂州。
未逾年,复为陕西转运使,徙河北。
以给事中知开封府,政事严明,吏民惮之。
侬智高寇广东、西,独广州城坚守不能下。
于是论筑城功,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复知厂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给禁卒五千,听以便宜从事。
属狄青已破贼,召还,纠察在京刑狱。
议者请开六塔河,塞商胡北流,宰相主其说,命罐按视,还奏以为不可塞。
下溪州蛮彭士羲叛,将发兵讨除。
进龙图阁直学士、知荆南。
罐以为“五溪之险,师行鸟道,诸将贪功生事,于国家何所利?”因条上三策,以招徕为上,守御为下,功取为失。
不报。
后卒如罐议。
徙澶州、滑州。
又徙邓州,不行,请老,以吏部侍郎致仕,卒。
(《宋史•列传第六十二》,有删节)【注】险诐(bi):邪恶不正,阴险诡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瑾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B.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瑾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C.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瓘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D.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瓘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上元”,即元宵节,有赏花灯、猜灯谜等习俗,故又称灯节。
现已成为中国、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传统的重要年俗节日之一。
C.“奏”“疏”,和“章”“议”“表”“说”一样,均属古代常用文体,是臣下向君王、皇帝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看法的文书.。
D.“补”“除”“迁”是古代官职授任或变动的术语。
文中的“补”“除”与“授””拜”一样都是任职授官,“迁”与“徙”一样都是调动职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瑾任职,蒙父推举。
由于他的父亲魏羽奏请朝廷,他得以补任为秘书省校书郎,监管广积仓,开封府仓曹参军等职。
B.魏瑾在任,为民着想。
当时雷州、化州、钦州、廉州、高州沿用刘铱当时按人口收税的办法,即使船民也难以幸免,魏瑾替他们废除了这一苛税。
C.魏瓘为官,精审守正。
他曾揭发肆意妄为的宦官,后因株连停职;弹劾阴险诡诈的史沆,遭到报复,被陷害诬告私自截留了上供的宝物。
D.魏瓘为政,敢于建言。
在京刑狱担任纠察时,曾经对开凿六塔河以及镇压彭士羲叛乱的两个朝议提出反对意见,朝廷都马上予以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l)五溪之险,师行鸟道,诸将贪功生事,于国家何所利?(5分)(2)又徙邓州,不行,请老,以吏部侍郎致仕。
(5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本题共4小题,19分)焦竑,字弱侯,江宁人。
为诸生,有盛名。
从督学御史耿定向学,复质疑于罗汝芳。
举嘉靖四十三年乡试,下第还。
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读书崇正书院,以竑为之长。
及定向里居,复往从之。
万历十七年,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益讨习国朝典章。
二十二年,大学士陈于陛建议修国史,欲竑专领其事,竑逊谢,乃先撰《经籍志》,其他率无所撰。
翰林教小内侍书者,众视为具文,竑独曰:“此曹他日在帝左右,安得忽之。
”取古奄人善恶,时与论说。
焦竑,字弱侯,江宁人。
做诸生时就有很大的名气。
跟随督学御史耿定向学习,又向罗汝芳请教疑难问题。
嘉靖四十三年乡试中举,未考中进士而回乡。
耿定向挑选十四郡中有名的读书人到崇正书院读书,以焦竑为书院山长。
等到耿定向辞官返乡居住,焦竑又跟随他回到乡里。
万历十七年,焦竑才凭借殿试第一名被授予翰林修撰,入翰林后,更加潜心研究本朝的典章制度。
二十二年,大学士陈于陛建议修撰国史,打算让焦竑专门负责这件事,焦竑谦让推辞,于是先撰写了《经籍志》,其他的内容都没有撰写。
翰林教小宦官读书,被众人视为不起作用的形式,唯独焦竑说:“这些人以后在皇帝左右,怎么能够忽视他们?”他选取古时宦官的善恶之事,时常向他们讲述。
皇长子出阁,竑为讲官。
故事,讲官进讲罕有问者。
竑讲毕,徐曰:“博学审问,功用维均,敷陈或未尽,惟殿下赐明问。
”皇长子称善,然无所质难也。
一日,竑复进曰:“殿下言不易发得毋讳其误耶解则有误问复何误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
”皇长子复称善,亦竟无所问。
竑乃与同列谋先启其端,适讲《舜典》,竑举“稽于众,舍己从人”为问。
皇长子曰:“稽者,考也。
考集众思,然后舍己之短,从人之长。
”时方十三龄,答问无滞,竑亦竭诚启迪。
尝讲次,群鸟飞鸣,皇长子仰视,竑辍讲肃立。
皇长子敛容听,乃复讲如初。
竑尝采古储君事可为法戒者为《养正图说》,拟进之。
同官郭正域辈恶其不相闻,目为贾誉,竑遂止。
竑既负重名,性复疏直,时事有不可,辄形之言论,政府亦恶之。
二十五年主顺天乡试,举子曹蕃等九人文多险诞语,竑被劾,谪福宁州同知。
岁余大计,复镌秩,竑遂不出。
皇长子出阁读书,焦竑担任讲官。
按照惯例,讲官为帝王讲述诗书文史时很少有提问的,焦竑讲完后,慢慢地说:“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他们的)作用是一样的。
臣虽作详尽的陈述,但或许还有遗漏的地方,希望殿下多加提问。
”皇长子说讲得好,但是却没有质疑发问。
有一天,焦竑又进言说:“殿下不轻易发言,是不是担心犯错误?解答可能会有错误,提问又有什么错误呢?古时人不耻下问,希望殿下能以这些人作为学习的榜样。
”皇长子又说讲得好,但最终也没有提问题。
焦竑于是就与同僚商议先从头进行启发,恰逢讲到《舜典》,焦竑就举“稽于众,舍己从人”提问,皇长子说:“稽,就是考证考查的意思。
考查收集众人的想法,然后舍弃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
”当时皇长子只有十三岁,回答问题没有停顿,焦竑也竭尽全力去启发引导。
曾有一次在讲课途中,一群鸟飞翔鸣叫,皇长子不觉抬头看,焦竑就停止讲课,严肃地站在那里。
皇长子脸色郑重严肃起来听讲,焦竑才又像先前那样继续讲课。
焦竑曾经收集了古时王位继承者的能够作为楷式(典范)和鉴戒(可以对照引为教训)的事编成《养正图说》,打算进献给皇长子。
同僚郭正域等人厌恶焦竑没把这件事告诉他们,把焦竑(撰写《养正图说》)看成是沽名钓誉之举,焦竑就停止了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