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艺术美学有感

合集下载

读艺术美学读书心得

读艺术美学读书心得

读艺术美学读书心得我的美学读书笔记作业研究生学习阶段已有月余,匆忙间发现读书时间太少,难过。

现就近几日读书心得做一总结,权当慰藉吧。

一、“失语症”该名词不是我提出,《中国古典文论教程》之序言部分提及。

对于古典文论这门课程未曾触及的我,对它当然陌生的不得了。

后来细读才发现,作者把他的概念和定义已经展开论述到后段之中。

失语症是古典文论自身滋生的娘胎病,亦是一种古典文论研究者的无奈情愫流露。

古代文论面临的这种现象是现当代的研究者面对浩如烟海的文论经典没有法子去应运到当代研究中。

换句话说,因为当代的文化语境已经时过境迁,没有了那“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的诗歌滋生土壤,也没有了即使一封书信也要写的情文兼至的拳拳之心。

这点实在让我们窘迫。

同样的问题还有书法,不是我们固守着这看似老的不得了的怀旧情怀,而是我们真的有这份热爱,尽管面临向电脑、硬笔、简化字改革等给我们带来的一系列不爽。

我们还是需要执着的去异想天开,当然这是有条件的。

这种条件就是我们自身的态度问题。

说回来,若说是像科林伍德历史的“构造性”以及“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等,还不如说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更加的人文主义。

故而,我们要有一种虔诚的钻研态度,对待这类羞赧问题还是要转变态度,不能以无能为力置之不理。

当代书法的研究境地莫不如此,书法文论中的“风骨”“自然”“力”等等看似简单不得了的词语,当代人面对浩瀚的书法文论也会无从下手,要么就是推测出一个大概或者几种蠡测而已,还不是一个道理吗?二、文论研究之“方法论”面对学术研究方向的日益细致局面,美学研究的深度和广泛性还不足以让我们宽慰。

我意识到学术研究一旦有了切入视角的转换,其研究结果甚至有可能是天壤之别。

所以我重视研究角度的选择。

当前的文论学术研究主要立场就是要立足历史文本材料,加以个人理解、个性化的整理归纳。

然而,结合美学审美的角度来讲,这种考据式的实证主义会显得有所不足。

这点在和其他学科的横向比较中,即可发现。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
《美学散步》是一本关于美学的启发性读物,作者以散步的方式引领读者走进美学的世界,探索艺术、自然和人类生活中的美。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美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作者以散步的方式作为引子,让我明白了美学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美学不仅存在于艺术品和自然景观中,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通过散步,我学会了用心去感受周围的美,从而更加珍惜和享受生活。

其次,书中对美学的探讨让我明白了美是多元的,不同的人对美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

美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标准,而是随着时间、地域和文化的不同而变化的。

这让我更加开放和包容地去接纳不同的美学观点,从而拓宽了我的审美视野。

最后,通过《美学散步》,我学会了如何用美学的眼光去审视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开始更加注重细节和情感的体验,从而发现了许多以前忽略的美。

我也学会了更加用心去欣赏艺术作品和自然景观,从中汲取美的灵感和力量。

总的来说,《美学散步》是一本富有启发性的读物,它让我重新审视了美学的意义和价值,让我学会了如何用美学的眼光去感受和欣赏世界。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美学的著作,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和人生的启示录。

阅读完《美学散步》后,我对美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和创造美。

美育心得体会

美育心得体会

美育心得体会美育,即美术教育,是指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育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长期的美育教育实践中,我深有体会,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美育心得体会。

首先,美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情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是人的一种情感体验。

在美育教育中,学生通过观摩艺术作品,学习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表现形式,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美的力量,激发出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从而使自己的审美情感得到提高。

其次,美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人们对美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是人的一种认知能力。

在美育教育中,学生通过学习艺术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他们能够通过艺术作品的观赏和分析,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和内涵,培养自己对美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使自己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再次,美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是人们对美的态度和修养,是人的一种素养品质。

在美育教育中,学生通过学习艺术修养和品德修养,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他们能够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和表现,培养自己对美的态度和修养,使自己的审美素养得到提高。

总之,美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美育教育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感;能够理解美的内涵,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能够修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因此,美育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美育教育,让美育教育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助力。

艺术美与艺术境界的认识

艺术美与艺术境界的认识

对于艺术美和艺术境界的认识首先引用两句贡布里希的名言:“艺术中那些新方法和新发现本身从来不是最终目标;他们总是使用那些方法和发现,使题材的涵义进一步贴近我们的心灵。

”“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发展史。

”我认为这是艺术史的至理名言,并把它作为本文关于艺术的探讨的核心。

一,艺术美在人类艺术史的长河中上溯得越远,对于艺术的目的似乎就越明确,越奇特,对艺术的本质也会有更深的理解。

在原始人那里,绘画和雕塑是用来施行巫术的,相信这样能得到莫名的力量去制服猎物。

现在看来叫做艺术品的东西,在当时都是在这类祭祀仪式上用的,雕塑、绘画不在于美不美,而是看它能否发挥作用。

艺术家不是要改变创造什么东西,而是被要求用好的技艺把既定的模式、观念表现出来。

但他们的技艺水平,在技艺层面的创造力,丝毫不比今日逊色。

一些原始孤立地区的艺术品,比如出自尼日利亚伊费的14世纪黑人头像,出自塔希提的18世纪草编头像等等,精湛的技艺足以让人叹为观止。

古代艺术家与今日艺术家的不同不是技艺水平,而是思想观念。

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一些古代艺术品寓意何在,可能觉得一些艺术很难以接受,但却仍然能够欣赏它们,赞美它们。

埃及的绘画在表现现实方面有个奇特的特点——首先可能不要求好看,但要求完整。

比如出自底比斯一座墓室的约公元前1400年的名为“内巴蒙花园”的壁画,让水池四周的树木“躺”下,与水池一起话在俯视图中。

埃及人不可能认为物体看上去就那样,但可能认为理应画出物体最有特点的那个视角,反映出那时绘画中体现的不只是对物体形式和外貌的知识,而是还有对其意义的认识。

埃及艺术的另一特点是,所有建筑、绘画、雕塑等形式仿佛都遵循同一法则,三千多年里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中国古代艺术也有这特点,古时的山水水墨画给人感觉没有什么变化。

可以看出,一个长期较封闭的社会环境中,一旦一种文化艺术,一种思想观念发展到极致后,很容易被锁定下来,它辉煌的顶峰往往会阻碍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

美育心得体会

美育心得体会

美育心得体会
美育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
造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美育对
学生的重要性。

首先,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其次,美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
美能力。

艺术作品能够启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让他们在日常
生活中更加注重美的存在和体验。

最后,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通过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学生能够在身心上得到平衡发展,
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美育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得
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应该增加艺术课程的时间和资源投入,
让学生在校园中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参与艺术活动。

同时,家长也
应该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多带他们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培养他们
的艺术兴趣和爱好。

只有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能在美的熏陶下茁
壮成长,成为有情怀、有文化底蕴的人才。

美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人文关怀,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关注和呵护。

希望美
育能够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美育读书心得

美育读书心得

美育读书心得
美育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和文化活动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感和美
学素养。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美育的书籍,深受启发,有了很多新
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美育不仅仅是让人们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感和美学素养。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和
参与文化活动,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增强对美的感知和
理解。

其次,美育对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艺术教育可以
促进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
质和文化修养。

而且,参与艺术活动也可以促进人们的情感交流和
社会互动,增强个体与社会的联系和认同感。

最后,美育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艺术和文
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软实力,通过加强美育,可以提升国家的文
化软实力,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心,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经
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通过阅读这本关于美育的书籍,我深刻地认识到美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我在美育方面的信念和使命。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感和美学素养,同时也积极参与美育活动,为推动美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通过美育,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美的魅力,享受艺术的快乐,从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美学概论课程心得

美学概论课程心得

美学概论课程心得美学概论学习心得美学概论学习心得上了一学期的《美学概论》,说实话,我感觉美学老师挺有特点的,上课喜欢天马行空,经常会举生活的例子,使我们本来看课本都似懂非懂的美学原理调理清晰了很多,也让课堂活力了许多。

美学概论,就像他的名字那样,一听就觉的是一种很概括的一门学问,真的要去说清楚他恐怕很难。

无庸置疑,“美是什么”这一问题是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既然要研究美学,就该知道“美是什么”。

我觉得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感觉,一个就是视觉上的,也就是通常说得饱眼福吧,那样的美应该多了一些表面的感觉;还有一种就是精神上的感觉的美,我想那种美应该裹了一些欣赏在里面。

因为感觉在变所以美也就在变。

有的人认为相貌上的美是最重要最直观的美;有的人认为心灵上的美是最可爱最长久的美。

无论哪种美,这些想法和个人对美德定义都是不无道理的。

这里我想说说我对特种兵里美的认识。

我很迷特种兵系类电视剧,仔细去品味,它是一部有味道,有分量,有内涵有思想的作品,抛开现实的苛刻目光,它表现了当下中华民族最欠缺最迫切需要的一种责任感,一种崇高感,一种使命感,表达出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这些战士们突破重重困难,经历艰苦训练,他们所吃得苦受的罪不是我们能想象的那样,那又是什么让他们坚持下来了呢?是因为他们的信仰和目标:中国女兵,永不言败!也是因为他们身边有着战友们同生共死的誓言。

在我看来我比较喜欢的是《特种兵》系类里面的战友情之美,它之所以吸引我主要就是因为里面有着浓浓的战友情,这种情不同意亲情,友情或是爱情,它是一种可以在战场上为你挡子弹的生死情,我很羡慕这种战友情,我也希望有一天能有同生共死的朋友。

这种美是我渴望的,特种兵的美也是言不尽的。

我们只学了一学期的美学课,只是学到了美学的一点点皮毛,美学真的是一门很难得到一个统一说法的学问,就算是美学专家也是对于美学的问题避而不答,可见,美学是在我们生活中逐渐发掘的,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我们也要不断的发掘美,加强其理解,加深美的定义。

美从何处寻? ----读宗白华艺术、小诗有感

美从何处寻?      ----读宗白华艺术、小诗有感

美从何处寻? ----读宗白华艺术、小诗有感美从何处寻?—读宗白华《艺术》、《小诗》有感班级姓名学号《小诗》是宗白华先生《流云》诗集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

而《艺术》这首诗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作为艺术是美学的最典型的形态。

这两首诗所彰显的“新诗人人格”对于新诗发展的客观意义十分真淳而颇具新意。

小诗体是从国外传入中国的是即兴式的短诗。

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达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理想。

这不仅是是人对于诗歌形式的多方面探索的努力更是诗人捕捉自己内心世界微妙感受的努力。

在众多小诗体的创作中作为郭沫若的导师宗白华先生的《小诗》为典型代表。

首先从事的语言上来看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和流动性。

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棵会开花的树树上的花是生命之花是生命的象征。

作者成功的将中国的文字与西方的语言相结合生命的树上调了一枝花以示生命的终结如同花朵的凋零一般。

然而这朵花就谢落在诗人的怀里诗人便轻轻地把它压在心上那凋落的花朵与心中的音乐相接触化作了小诗一朵。

整首小诗就像是一组镜头的完美组接动作连贯而衔接自然。

成功的将物与我相结合给人以恬淡而安静的感受。

其中比喻新奇作者将生命比作大树即言生命之生机会在岁月中接受无数风霜的洗礼才能开花结果。

而生命的结束则好似花儿的凋零。

花朵无疑是美好的象征生命也是最美好的东西将两者相同的东西连接在一起。

花朵谢落在诗人的怀里是否指诗人曾经经历过一个生命的终结呢?不然何言“谢落在我怀里”?但诗人并未嚎啕大哭而是轻轻地把它压在心上烙在记忆里。

这样才是最好的纪念吧!那音乐便是诗人对这个已失去生命的怀念和热爱吧!当生命逝去这产生的细微的矛盾引起了是人的思考是该顺其自然的惋惜还是诗意的去接受这份音乐般的生命的洗礼便化作了小诗一朵深入作者的内心的细微感受变大出来。

其次从诗歌的意象上来看树花等意象新奇而巧妙。

树和花都是一种生命的象征它们同人一样要经历风吹雨打和时间的洗礼在重重考验之下真正修成正果的必然是顽强而积极的一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艺术美学》的感想
艺术美学是在美学与艺术哲学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得以形成的。

艺术美学就是在研究和解释人与艺术对象之间的审美关系所形成的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

具体来说,艺术美学研究“人、物、思、象、境“。

人,即审美主体,是面对艺术世界而具有审美情感的人。

物,即审美对象,是纳入人的审美视野的艺术现象。

思,即审美活动,人的审美活动表现为人的特殊思维方式,也称作情感判断、审美判断,属于审美之思。

象,即艺术审美形态,指人与艺术对象之间的审美判断所生成的意象。

境,即艺术审美境界,指人与艺术对象之间的审美判断所达到的精神与思维境界,不同于审美表象。

这五个基本范畴以艺术审美活动为核心,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完整的艺术审美关系模式。

艺术美学的核心概念是艺术美,而美与艺术则是理解艺术美的基础。

艺术美不是艺术与美两个术语简单相加形成的概念,而是处于审美状态中的人与艺术对象相互融通所形成的东西,是在人与艺术构成的审美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境界。

它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艺术美是艺术审美领域中的价值存在。

第二,艺术美是艺术对象与审美主体的情感遇合。

第三,艺术美体现出人的艺术审美境界。

第四,艺术美是人的情感判断活动中的当下状态,不是过去形态或将来形态。

《艺术美学》还比较全面的介绍了西方和中国的艺术美学发展概况。

并且逐一分章详细分析了“人、物、思、象、境“这几个重要研究内容。

读完《艺术美学》,我感觉收益颇丰,此书让我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思维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总之,意犹未尽,还会反复拜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