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塌方处理方案标准范本
塌方处理方案样本

塌方处理方案样本塌方是指土壤、岩石在自然或人工影响下发生坍塌、滑坡或落石等现象,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和塌方处理方案。
本文为大家提供一份塌方处理方案的样本,以供参考。
一、应急响应1.事故评估:接到塌方报警后,应立即进行事故评估。
了解影响面积、受影响人员和财产损失等情况,确定处理方案和优先处理顺序,做到统筹安排、科学施救。
2.疏散避险:对于受到威胁的人员,应立即疏散避险。
根据威胁等级和影响范围,确定疏散区域和安置地点,组织人员有序撤离。
3.人员救护:对于被困人员,应及时进行救援和救护。
根据受伤程度和救援难度,采取逐级救援措施,营救被困人员。
4.场地保护:对于塌方现场,应立即进行场地保护。
进行警戒、封锁,确保现场安全,保障人员和物品不受二次威胁。
1.开展现场清理:对于压在塌方物下的人员和车辆等物品,应先进行现场清理。
对于已被压死的人员,应遵循安全规程进行尸体搜寻、挖掘、确定身份等程序。
2.进行地质勘测:对于塌方现场,应立即进行地质勘测。
了解地质条件和塌方原因,制定塌方治理措施和预防措施,避免二次塌方发生。
3.采取安全隔离措施:对于塌方现场,应采取安全隔离措施,设置警戒线、安全带、禁区等。
保持现场安全,防止不法分子抢劫掠夺,维护公共利益。
4.进行堆积物移除:对于塌方下的堆积物,应及时进行清理和移除。
根据堆积物的数量和堆积高度,采取相应的清理方式和工具,确保现场彻底清理干净。
5.进行防护工程:对于险情泛滥的地方,应进行防护工程,修筑护堤、疏浚河道、加固河岸等。
保障险情不上升、不向下游蔓延,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
6.相关部门协作:对于重大塌方事故,应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协作。
如:地质、交通、水利等部门,加强信息共享,提高应对能力。
三、后续处理1.事故评估:对于塌方事故,应及时进行事故评估。
了解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为后续处理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指导。
基坑塌方专项处理方案

一、编制依据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 《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GB50307-2012)3.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4.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二、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各类建筑基坑工程中发生的塌方事故的专项处理。
三、处理原则1.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确保人员生命安全;2. 快速响应,及时处理,防止塌方事故扩大;3. 科学合理,措施到位,确保处理效果;4. 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提高工程安全性能。
四、处理流程1. 紧急疏散:发现塌方险情时,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确保人员安全。
2. 现场勘查:对塌方现场进行勘查,了解塌方原因、范围和程度,评估现场安全风险。
3. 制定方案: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制定塌方专项处理方案,包括人员、设备、物资等资源配置。
4. 实施方案:按照制定的方案,组织人员进行塌方处理工作。
5. 监控调整:对处理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处理方案。
五、处理措施1. 塌方原因分析: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分析塌方原因,如土质松散、地下水浸泡、施工不当等。
2. 处理方法:a. 撤除部分荷载:在塌方区域上方,撤除部分荷载,降低塌方风险。
b. 增加固结措施:对塌方区域进行加固,如采用锚杆、土钉、支撑等。
c. 排水降渗:对塌方区域进行排水降渗,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地下水浸泡。
d. 土方回填:对塌方区域进行土方回填,恢复原有地形。
3. 安全措施:a. 设置警戒线:在塌方区域设置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b. 加强监测:对塌方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险情。
c. 人员培训:对参与处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六、应急预案1. 人员伤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进行救援,同时通知相关部门。
2. 设备损坏:评估设备损坏情况,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3. 环境污染:对污染区域进行清理,防止环境污染。
基坑边坡塌方处理方案

基坑边坡滑坡治理方案一、项目概况地下坑周长约463m,面积14389m 2 。
基坑底部标高-5.95m,垫层高度100mm,底下盖板开挖深度-5.0~-8.65m 。
级配开挖和喷射混凝土表面保护的支护方法;当地地下室工程设计± 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7m 。
由于酒店基坑内部土方坐标和酒店内部结构的变化,○1竖井HI段盖帽开挖占据了喷射混凝土的二级坡脚,由于酒店图纸变更,造成酒店地下室临时基坑。
二级平整+喷锚支护已工作长达7个月,目前基坑HI段出现20多米小规模滑坡。
2、HI段边坡坍塌钢管桩处理方案:(1)首先,人工风镐将喷浆体因滑坡而滑出设计坡脚的部分清除;(2)搭设2米高的双排临时脚手架,用人工大锤将3米长的Ø48*3钢管沿坡脚打入土中2米。
立杆外露1米,立杆为Ø48*3钢管@300mm;(3)用Ø48*3钢管在立杆外露1米长处设置全长横杆;滑坡体范围内的支座平台采用6米长Ø48*3钢管和12根斜撑支撑杆,斜撑底部由支座支撑。
平台砖胎膜外侧;斜撑由一根3m长的横杆和一根水平长的横杆连接加固。
(4)竖杆内侧全铺竹跳板,起到挡土作用,在滑坡体范围内用沙袋反压二次级配土。
(5)滑坡处理后,用双层彩条布覆盖。
滑坡处理如下:三、安全管理及防护技术措施现场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现场设立专职安全督察员,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各项安全教育活动,发现隐患及时组织人员整改发现。
1、基坑开挖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土墙的变化。
如发现裂缝或局部坍塌,应及时进行支护或平整,并注意支护的稳定性和土墙的变化。
2、基坑周围应有安全栏杆,距基坑边缘1.0米左右采用Φ48钢管设置防护栏杆。
基坑上沿1米范围内不得堆放土、堆料、停放设备。
基坑施工时设置警示标志,夜间增设红灯标志。
3、基坑下人员应远离基坑边缘和平整场地,以防发生意外。
施工区内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4、夜间工作时,飞机和工作场所必须有充足的照明设施,危险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栏。
基坑边坡塌方处理方案

基坑边坡塌方处理方案1.事先预防措施:a.在基坑边坡施工前,应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层情况,确定土体的力学性质和坡度要求,并制定可行的施工计划。
b.强化边坡支护工程,采用适当的支护结构。
常见的支护结构包括挡土墙、护坡网、锚杆等。
要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合理选择支护结构,并确保其质量。
c.设置合理的排水设施,保持边坡周围地面和土体的湿度平衡,防止水分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d.定期检查边坡支护设施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2.处理方案:a.及时做好应急处理。
一旦发生基坑边坡塌方,需要立即进行应急处理。
首先,尽快采取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撤离危险区域,并对人员进行及时救治。
其次,将相应的设备和器材调度到现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b.落石清理和移除。
基坑边坡塌方后,会产生大量的落石。
清理和移除落石是基坑边坡塌方处理的重要步骤。
清理落石时,需穿戴防护装备,采取安全措施,确保清理过程中不会出现危险情况。
c.坡体修复与加固。
修复与加固坡体旨在恢复和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修复坡体的方法包括重新规划和整理边坡,填补土石,加固地体等。
加固坡体的方法包括设置钢筋混凝土挡墙、采用锚固等方式,增加坡体的抗滑能力和承载能力。
d.监测和预警。
基坑边坡塌方后,在修复和加固完毕后,需要进行监测和预警措施。
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实时监测边坡的变形和应力,并及时采取措施。
3.土体稳定性分析和设计:a.进行土体稳定性分析,评估边坡的稳定性。
采用合适的地质力学和土力学方法,确定土体的稳定状态,识别土体塌方的可能性和危险性。
b.设计边坡支护结构。
根据土体稳定性分析的结果,制定合理的边坡支护设计方案。
支护结构的设计应满足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并考虑抗震和排水等因素。
c.选取适宜的加固措施。
根据边坡的特点和土体的力学性质,选择适合的加固措施。
可以采用地基处理、土体加固、挖槽加固、松土排水等方式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针对基坑边坡塌方情况,需要通过事先预防措施来减少发生的可能性,并在发生基坑边坡塌方后,及时进行应急处理,清理和修复坡体,设置监测预警设备,以及进行土体稳定性分析和设计,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人员的安全。
深基坑开挖作业中的坍塌事件的应急预案范本(2篇)

深基坑开挖作业中的坍塌事件的应急预案范本深基坑开挖作业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由于工程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坍塌事件可能会突然发生,给工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而有效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深基坑开挖作业中坍塌事件的应急预案范本。
1. 应急响应组织1.1 主要领导应由项目经理担任应急响应的领导,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应急工作。
必要时,可以成立临时应急指挥部。
1.2 应急小组由项目经理指定,包括项目经理助理、安全主管、施工队长等相关人员。
应急小组应密切合作,配合应急工作的展开。
2. 应急预警2.1 监测系统安装并维护适当的监测系统,包括土壤位移、地下水位等。
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2.2 预警信号预警信号应通过声光报警设备、手机短信等方式发送给相关人员。
同时,应以适当的方式公告在工地显著位置,通知所有工人立即停工并撤离现场。
3. 应急处置3.1 人员撤离一旦接到坍塌事件的预警信号,应急小组应立即通过广播、喇叭等方式向现场所有人员发出撤离指令。
各岗位人员按照撤离计划,有序离开现场。
3.2 救援预案应急预案中应明确救援运作的具体流程和设备,包括救援人员的组织、通信手段、应急救援设备等。
同时,应预先确定好附近医疗机构的联系方式,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获得医疗支援。
3.3 疏散指挥应急小组成员应在现场设立疏散指挥点,指挥和引导被困人员有序疏散至安全地带。
同时,应指定专人在指定地点等待被困人员,及时进行人员统计和确认。
4. 应急通信4.1 内部通信应急小组成员应保持随时通信畅通的状态,使用各种通信手段,如对讲机、手机等,及时传达指令和信息。
4.2 外部通信应急小组应与执法部门、医疗机构等建立联系,提供详细的情况汇报和请求支援。
5. 应急培训5.1 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应急培训,包括应急预案的熟悉和操作技能的训练。
培训内容应涵盖预警信号的识别、撤离流程、救援技能等。
基坑塌方专项支护方案

一、方案背景为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针对基坑塌方风险,特制定本专项支护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基坑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的工程,以及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
二、方案目标1. 预防和减少基坑塌方事故的发生;2. 确保基坑工程安全、顺利施工;3. 保护周边环境和地下管线。
三、方案内容1. 基坑支护设计(1)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分析基坑周边土体的稳定性,确定基坑支护形式。
(2)支护形式可选用以下几种:1)排桩支护: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基坑周边土体稳定性较差的工程。
2)地下连续墙:适用于周边环境复杂、地下管线较多的工程。
3)水泥土墙:适用于基坑周边土体稳定性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工程。
4)土钉墙:适用于非软土场地、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米的工程。
(3)支护结构设计参数:1)支护结构截面尺寸、材料、配筋等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2)支护结构锚杆长度、间距、锚固深度等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3)支护结构应进行必要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计算。
2. 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1)基坑开挖应遵循分层、分段、分阶段的原则,每层开挖深度不宜超过 1.5米。
(2)在开挖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支护结构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3)支护结构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质量。
3. 基坑降水(1)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确定基坑降水方案。
(2)降水措施可选用以下几种:1)井点降水: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土体渗透性较好的工程。
2)喷射井点降水: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土体渗透性较差的工程。
3)深井降水: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土体渗透性较好的工程。
4. 监测与控制(1)对基坑周边环境、地下管线、支护结构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根据监测结果,对支护结构进行调整和加固。
(3)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施工安全。
四、方案实施与保障1. 成立专项工作组,负责方案的实施与监督。
2. 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基坑塌陷处理专项方案

一、编制依据1.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4.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5. 《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6. 《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7. 《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铁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8. 《关于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的实施意见》二、工程概况1. 基坑名称:XX项目基坑2. 基坑位置:XX市XX区XX街道3. 基坑深度:8.5米4. 基坑面积:2000平方米5. 基坑用途:住宅楼地下室三、塌陷原因分析1. 地质条件:基坑周边地层松散,地下水位较高。
2. 施工因素: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支护和降水。
3. 监测管理:监测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塌陷隐患。
四、处理措施1. 立即停工,对塌陷区域进行封闭,设置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误入。
2.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塌陷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案。
3. 增加监测频次,实时监测塌陷区域及周边环境变化。
4. 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塌陷处理:a. 采取明排法降低地下水位,确保基坑内无积水。
b. 对塌陷区域进行加固处理,采用土钉墙、锚杆、支撑等支护结构。
c. 优化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过程中,支护和降水措施到位。
d. 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
5. 处理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塌陷区域稳定,满足施工要求。
五、应急措施1.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和应急处置程序。
2. 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
3. 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六、责任追究1. 对塌陷原因进行分析,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 对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的施工单位和人员,依法进行处罚。
3. 对造成塌陷事故的施工单位和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七、总结本专项方案旨在对基坑塌陷进行处理,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
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加强管理,确保处理措施到位。
基坑局部塌方处理方案

基坑局部塌方处理方案基坑局部塌方处理方案XXX编制日期:2015年7月15日一、编制依据本方案编制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实际工程情况进行制定。
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地基坑工程,工程规模较大,基坑深度达到20米以上。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局部塌方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处理方案3.1局部塌方区域处理措施对于局部塌方区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清理现场:第一时间清理现场,确保人员安全,防止二次塌方。
2.加固边坡:对现场进行加固处理,采用喷锚加固技术,加固边坡,防止继续塌方。
3.排水处理:对塌方区域进行排水处理,确保施工现场干燥,避免影响后续施工。
3.2西侧边坡未塌方区域加固措施为了防止局部塌方向未塌方区域扩散,需要对西侧边坡未塌方区域进行加固处理:1.加固材料:采用高强度钢筋和混凝土进行加固,确保边坡稳定。
2.加固方式:采用喷射混凝土加固技术,加固西侧边坡未塌方区域。
以上为本方案的处理措施,经过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好评。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相关规范,针对西侧边坡塌方问题,制定了以下处理方案:1.对塌方区域进行清理,确保安全施工;2.在塌方区域进行加固,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确保边坡稳定;3.对广告牌基础进行加固,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确保广告牌稳定。
3.2加固措施实施过程中的监测措施在加固措施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基坑监测,以确保加固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监测内容包括:1.基坑周边地表沉降情况;2.锚杆混凝土支护的锚杆应力、应变和锚杆位移情况;3.复合土钉墙支护的土钉应力、应变和土钉位移情况;4.边坡稳定性监测。
3.3西侧边坡塌方区域广告牌基础加固措施针对西侧边坡塌方区域广告牌基础问题,采取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进行加固。
具体措施包括:1.在广告牌基础周围钻孔,安装土钉;2.将土钉与钢筋网固定在一起,形成土钉墙;3.在土钉墙内侧设置排水管道,以排除地下水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方案编号:LX-FS-A50510 基坑塌方处理方案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基坑塌方处理方案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塌方情况:
万金大厦项目,基坑北面围护护坡大面积塌方。
此地理位置处于头甲村农田及池塘,基层有大量淤泥,土层复杂,基坑外围塌方后检查过程中发现大量砂土层与粉质粘土断面,以及部分回填土不实。
该地段地下水丰富,而且当天有中雨,在雨停后出现大面积塌方。
在塌方后,业主召集总包、监理、工程部、基坑支护队、土方队开会。
立即制定处理方案。
塌方分析原因:
首先:工程地质原因,塌方部位处在砂土层与粉
质粘土层交界带,砂土与粉质粘土没有拉力,在塌方后发现断面光滑,在下层有积水迹象。
其次:基坑支护方案与现场情况不符。
第三:在没有勘探清楚地质情况下进行开挖。
第四:连续降雨。
第五:基坑开挖时间过长,坡脚多次泡水。
处理方案:
开会决定:
首先:拆除基坑顶部围护以及电源。
重新安装给水管,保证不影响售楼部正常用水。
然后:动用5台挖掘机进行基坑塌方处理。
把原有基坑顶部做好的钢筋加工场地挖开2米,从原有1:1坡度改为1:1.5。
第三:采取雨季施工应急措施,动员50名施工抢险人员,在基坑底部用4米钢管打入基底土层3
米,钢管间距为200mm,然后用竹胶板挡在留有一米的钢管内,用沙袋灌砂做起宽800mm高
1200mm长80米的挡墙。
最后处理完毕后在基坑底以及基坑顶设立观测点,做好位移及下沉记录。
第四:清理被埋物品及材料,在基坑顶3—5米进行硬化,做好挡水坡。
第五:做支护处理。
处理示意图
总结预防:
雨季施工是塌方多发期,在施工期间各单位应提高警惕,提前做好雨季施工应急措施准备,增加巡逻人员,安全员、水电工多加巡视,一旦发现情况要马上处理或者向上级汇报。
在处理塌方过程中,第一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防止引起第二次塌方,第二行
动迅速,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在查看塌方详情后立即制定处理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并对为塌方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上报、处理。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