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悬空寺观后感

合集下载

参观悬空寺作文500字

参观悬空寺作文500字

参观悬空寺作文500字第一篇:参观悬空寺今天一大早,我们来到了恒山参观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恒山金龙峡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整座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齐。

共有殿阁四十,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迂回,虚实相生。

我随着人群,顺着楼梯小心翼翼登上寺庙。

我站在凌空而架的楼阁上,看着脚下的深谷和远处的恒山之颠,我真切地感到脚下的地面因参观人群的走动而震动着,在心里难免有些担惊受怕的同时想着在那个年代这四十间殿阁是怎样在这半崖峭壁上建成的?可见1500多年前的古人的建筑水平已达到了如此精湛的地步。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石壁上题了四个字:“天下大观”、诗王李白在醉洒题字时觉得用“壮观”两字来表述还不够,又提笔在“壮”字边上加了一点。

坐在回程的车上,我和妈妈谈着刚刚参观过的世界一绝的寺庙和其五不着的特点:“石头砸不着、洪水冲不着、大雨淋不着、狂风吹不着、太阳晒不着”。

我打心眼里佩服古代建筑师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及大胆设计。

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一名工程设计师,把“悬空寺”的设计精髓融进像悉尼歌剧院那样的现代建筑中去。

第二篇:参观悬空寺山西有非常多的名胜古迹,但我觉得最奇特的还是那古朴的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恒山脚下,在浑源县城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

这座寺庙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进入管理区,从谷底远望,悬空寺就像一座精美绝伦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

层层叠叠的楼阁,只有十几根颤颤悠悠的细长木柱在下面支撑,而寺院上方大片的赭黄色岩石,微微向前倾斜,仿佛就要塌下似的,让人无不胆战心惊。

真佩服当年建造寺庙的设计师们,在这样的深山峡谷上修建了一座独特的寺庙来。

悬空寺的建筑十分奇妙,它是采用凿洞插木的方法构筑而成,整个建筑不用一根钉子,背倚陡峭的绝壁,下临深谷,楼阁间以栈道相连。

恒山悬空寺的作文

恒山悬空寺的作文

恒山悬空寺的作文篇一《恒山悬空寺之旅:惊与奇恒山悬空寺,听名字就很玄乎,一直想去看看。

终于有机会踏上这趟旅途。

到了恒山脚下,还没瞧见悬空寺呢,心里就充满了各种想象。

沿着山路往上走,突然,它就出现在眼前。

妈呀,那真的是像挂在半空一样。

一些木质的楼阁就那么悬靠着在崖壁上,感觉一阵大风就能把它吹跑似的。

下面的几根柱子看起来就像细细的铅笔在那撑着,可实际上呢,这悬空寺在那稳稳当当不知道多少年了。

我走进这悬空寺,脚踩在木板上,都有些战战兢兢的。

这里的楼梯又窄又陡,只能容得下一个人侧着身走。

而且有些地方光线暗暗的,像是时间在这都慢了下来。

我好奇地东摸摸西看看,那栏杆摸起来糙糙的,有股岁月的痕迹。

突然看到一个小角落,上面有各种奇怪的涂鸦,也不知道是哪个调皮鬼留下的。

有的像是歪歪扭扭的小人,有的就是一些看不懂的符号。

我想,这可能在古人眼里,也是破坏文物的事儿呢。

这寺庙里的佛像有的在小龛里,有的就在那通道旁边,感觉离人很近,一点都不神秘遥远。

在一个小楼阁里,透过窗户看出去,那风景真是绝了。

远处的山啊,层层叠叠的,下面的人小得像蚂蚁。

我当时就在想,古人可真是有想法,把这么个大工程建在了这半空。

这次悬空寺之旅,不仅看到了它奇妙的建筑,那些有趣的小发现也让这趟旅行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它就像一个神奇的老家伙,挂在那半空,等着人们去探秘。

篇二《恒山悬空寺:空中的世外桃源》恒山悬空寺这地方,就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块奇景。

我到那的时候,人不算太多。

我抬头瞅那悬空寺,真觉得是合乎了“空中楼阁”这词儿。

它嵌在那悬崖上,有几分倔强,又有几分飘逸。

那建筑风格吧,说不上来的混搭又和谐。

我沿着前人踩过的路上去,眼睛一刻也没从这神奇建筑上挪开。

进去之后,发现空间还挺小的,到处都满满当当的。

我小心地在各个房间穿梭。

我专门数了数那些支撑它的柱子,怎么看都觉得这几根柱子就是摆设,估计这寺庙不用这柱子也掉不下去。

有的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儿,好闻得很。

游悬空寺的作文

游悬空寺的作文

游悬空寺的作文
早就对悬空寺充满了好奇,这次终于有机会去亲身体验一番,那感觉真是太奇妙啦!
当我远远看到悬空寺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它就那么神奇地悬挂在悬崖峭壁之上,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座仙宫。

走近了看,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支撑着寺庙的那些木柱,看起来又细又长,真不知道是怎么承受住这重重的殿宇的。

沿着狭窄的通道走进寺庙,心里还有点小紧张呢。

里面的空间不大,但布置得很精致。

供奉的佛像庄严肃穆,让人不由得心生敬畏。

从寺庙的窗口往外看,脚下是深深的山谷,那种惊险刺激的感觉,真不是一般的地方能体会到的。

我一边走一边想,古代的工匠们得有多大的勇气和智慧,才能在这么险峻的地方建造出这么一座独特的寺庙啊。

在悬空寺里转了一圈,出来的时候,还忍不住回头多看几眼。

这一趟游览,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也深深地被古人的创造力所折服。

悬空寺观后感

悬空寺观后感

悬空寺观后感引言作为一个历史悠久而又神秘的地方,悬空寺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

凭借着对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热爱,我来到了这个令人心醉神迷的地方。

在游览悬空寺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佛教的博大精深,还对这个人类智慧的结晶深感敬畏。

下面,我将从建筑风格、文化内涵、景观布局和历史渊源等方面,全面地详述我对悬空寺的观后感。

一、建筑风格悬空寺的建筑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座古老的寺庙是由岩石凿成,似乎与山岳融为一体。

站在寺庙前,我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悬空寺以独特而奇特的建筑方式震撼了我的眼球。

整座寺庙似乎悬浮在崖壁上,以托梁式和桁架式的结构嵌入在峭壁之中。

这种建筑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还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1. 托梁式结构悬空寺的主体建筑采用了托梁式结构。

这种建筑方式将寺庙的重量通过横向的梁传递到山崖上,使寺庙稳定地悬挂在悬崖上。

托梁式结构不仅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而且给人一种飘浮不实的感觉,给人以巧妙的错觉。

2. 桁架式结构除了托梁式结构,悬空寺还采用了桁架式结构。

桁架式结构增加了寺庙的稳定性,使其能够经受住风雨的考验。

这种结构方式在当时的条件下,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施工的技术,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二、文化内涵悬空寺不仅在建筑上给予我震撼,同时也让我领略到了佛教文化的内涵。

作为一座佛教寺庙,悬空寺融入了佛教的智慧和教义,带给人们心灵的抚慰和心灵的净化。

1. 佛教的智慧悬空寺充满了佛教的智慧。

佛教教义中强调的无常、无我和禅定等观念,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置身于悬空寺,我感受到了时光的流转和物质世界的虚幻。

这种体验让我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2. 心灵的抚慰佛教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慈悲。

在悬空寺的环境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安宁和宁静。

在忙碌的生活中,悬空寺为我提供了一个放松心灵的场所。

我在这里凝视着山岳的壮丽,聆听着风吹过的声音,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三、景观布局悬空寺的景观布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悬空寺日记200字

悬空寺日记200字

悬空寺日记200字
今天我去了悬空寺,这是一座位于山上的古老寺庙。

一路上,我不禁心生敬畏之情,这座寺庙竟然建在悬崖峭壁之上,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当我踏上通往寺庙的石阶时,我感到一阵阵的寒意,仿佛有无数历史的灵魂在向我述说着故事。

我仰望着寺庙的建筑,古色古香的木制结构,使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匠心。

我继续向上攀登,越过了一座座小桥,穿过了茂密的竹林,终于抵达了寺庙的正殿。

正殿非常宏伟,金碧辉煌,佛像庄严肃穆。

我立刻感到一股宁静和神圣的气息。

我在寺庙中漫步,发现了一座小小的观音殿。

殿前有一座小桥,桥下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

我走上桥,凝视着溪水,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心灵。

这里的景色如诗如画,我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渐渐地,太阳西斜,我不舍地离开了悬空寺。

在回程的路上,我再次回首,心中充满了对这座古老寺庙的敬仰和思念。

悬空寺,我会永远怀念你,你的美丽和神秘将永远留在我心中。

恒山悬空寺作文

恒山悬空寺作文

恒山悬空寺作文恒山悬空寺,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胜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

以下是一篇关于恒山悬空寺的游记作文示例:---标题:《云端之上的奇迹——恒山悬空寺游记》正文:今年春天的一个明媚清晨,我踏上了前往山西浑源县的旅程,心中满是对恒山悬空寺的向往与敬畏。

这座雄踞于恒山金龙峡半崖峭壁间的千年古刹,如同一颗镶嵌在崇山峻岭中的璀璨明珠,历经千百年的风雨洗礼,依旧傲然挺立。

随着车轮滚滚,我们终于抵达了恒山脚下。

仰望北峰,依稀可见悬空寺如一幅立体的山水画,凌空而建,险峻而又神秘。

拾级而上,每一步都仿佛在历史的脉络中穿梭,那是一种时空交错的奇妙体验。

走近悬空寺,令人惊叹的是其巧夺天工的建筑结构,整座寺庙好似悬挂在空中,仅靠几根粗壮的木柱支撑,给人以“空中楼阁”般的视觉震撼。

寺内佛、道、儒三教和谐共存,各殿宇错落有致,相互融合却又各自独立,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包容并蓄。

石杯上的“壮观”二字,据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亲笔所题,其中“壮”字有意多写了一点,寓意此处景象比壮观还要多一点。

这不仅是对悬空寺鬼斧神工的赞誉,更是对大自然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最高礼赞。

漫步在悬空寺狭窄的回廊之间,耳边仿佛还能听到晨钟暮鼓的悠远回响,感受着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庄重。

这里的每一块砖石、每一处雕梁画栋,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传递着华夏文明的智慧与力量。

此次恒山悬空寺之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更让我深刻理解到人与自然、文化与信仰之间的微妙联系。

它不仅仅是一座寺庙,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记忆。

---通过这样的游记作文,我们可以引导读者一同领略恒山悬空寺的魅力所在,并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传达出对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敬仰之情。

参观悬空寺的游记作文

参观悬空寺的游记作文

参观悬空寺的游记作文
参观悬空寺的游记作文
我一直都对佛教文化很感兴趣,所以在有机会的时候,我选择去参观了著名的悬空寺。

这个寺庙建在崖壁上,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刹之一,也是中国最有名的寺庙之一。

参观悬空寺的经历是我一生中难以忘记的。

当我到达悬空寺时,我第一次看到它,我被它的宏伟和壮观所震撼。

寺庙似乎是在崖壁上凭空飞出来的,它的外观看起来非常古老和庄严。

我跟着人群走进了寺庙,感受到了它的神圣和宁静。

在寺庙里,我看到了许多古代的佛像和文物,包括铜质佛像、石刻佛像和唐代壁画等。

这些佛像和文物都非常漂亮和精美,很好地展示了古代中国的艺术和佛教文化。

悬空寺的建筑结构非常独特,它是由多个建筑和走廊组成的,全部建在悬崖上。

我走过了悬崖边的窄道,感受到了一种非常刺激和危险的感觉。

但是当我站在寺庙的最顶端时,我可以俯瞰整个山谷和周围的景色,这种感觉真的很棒。

除了参观寺庙的建筑和文物,我还跟当地的居民聊了天。

他们的生活
非常简单,但是却充满了智慧和深度。

我们聊了很多关于佛教和生命的话题,这些话题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佛教的精神和文化。

总的来说,参观悬空寺是一次非常充实和难忘的经历。

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也体验到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和人文气息。

我相信这次经历会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中,也会影响我今后的生活和思考。

游记悬空寺作文

游记悬空寺作文

游记悬空寺作文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上,因建在一块完整而又巨大的巨石上,远远望去,就象悬挂在悬崖绝壁上的一座寺庙而得名。

悬空寺,是由“世界第一佛”的悬空寺和“世界第一寺”的恒山悬空大乘寺结义而成。

它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悬空寺的入口很小,只能一个人通过。

进入悬空寺的第一眼就会看见一个石碑,上面写着“悬空寺”三个大字,下面还有一行小字:中国仅存最大佛崖洞窟。

往里走就会看见一个石洞,洞窟里有一些佛像和壁画。

洞里很暗,我们只能看见墙上画着的几个佛像。

在洞里还有一些小佛像,只有拳头大。

旁边还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写着:“恒山十八景”五个大字。

顺着台阶向上走,就会看见一个佛坛。

上面有四尊佛像: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两旁是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

佛下面有两个小佛像:左边是三世佛,右边是八大菩萨。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恒山悬空寺观后感
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一生修道,无意做官。

道教在他的心目
中已是炉火纯青。

在他即将仙逝的那一刻,在半痴半呆中,突然想
了一个的夙愿,于是召来左右,吩咐说: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到"上延霄客,下绝嚣浮"。

师言如令,他的弟子出发了,四出选址。

他们沿着恒山一路前行,一路占卜。

终于把选址定在恒山主峰的对面,即翠屏峰的峭壁间。

恒山是中国的五大名山之一。

历来以雄,险,秀,奇,美,来
定位东、南、西、北、中,的五大名山。

居于北部的恒山,被称为
北恒山。

山中的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
龙盘,是塞外通向冀中的要冲,所以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因此,
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

从风水学的角度,恒山风水好。

于是历朝帝王,均在这里营造
仙风,兴建寺庙。

从而香火趋旺。

但由于日久,许多香火现在只以
一个遗址,贡献给中国历史。

只有悬空寺可给历史注入威名。

从大同北行50多公里,一路过平原,越山岭。

当行车在往上攀
越时,道路终于现出了叉道。

一条往上攀越,越过恒山颈,直奔远方。

另一条,则逐级往下登越,而请君入瓮,进入一个螺旋式的营地。

在这里,景点管理,停车场,观景点,小湖,江河,小园依序
而立。

面对日进万千,仅靠那螺旋式的营地,很难面对潮涌而来的
人流。

所以高峰时,往往需要排队静候,等候一、两天才可进入。

我们前行时,正是淡季,算是幸运。

举目望去,在哪珠红色的悬崖峭壁间,40间楼阁殿宇,从北向南,由低至高,沿壁伸延。

恍如蜂蜜造崖,山雀结巢。

它上不着天,离山颠百米;下不着地,距平地约50米。

恍如一座空中楼阁。

过去,
我们曾从相关的报纸、影视,看到过悬空寺的影子,于是好是生奇。

现在则亲临其境,总得要看个究竟了。

悬空寺呈"一院两楼",分为南楼与北楼两大部分,但互为一体,总长32米。

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职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参差错落其间。

从而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佛教圣地。

一条回廊直架南北,悬空寺的行程在它的引荐下沿伸。

我们从
第一步攀崖起,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观寺庙,几乎成为脚下挪动的基本功。

恍如捉迷藏般,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里忽外。

时而背靠悬壁,时而手扶栏杆,时而拐
弯抹角,时而转悠殿堂。

虽然战战兢兢、颤颤微微。

但悬空寺的奇
与巧,终于使我们忘掉了这一切。

我们或者高居临下,倚栏远眺;
或者手拨那几根名存的立柱,以窥其牢固性;或者仰望一线蓝天,
以试空中楼廓观天的滋味;或者俯首下看,以视峡水长流的模样;
或者举目往里,以视端庄肃穆的神相造型。

我们恍如置身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

一套木质架构,造就悬空寺的牢固,依靠凹糟与三角力学的制衡,将纵横与横竖的悬梁、构件融为一体,不用一纹铁钉,一锄水泥,一根螺丝,而打造空中廓楼的千年牢固。

我们依靠脚腿之功,
一直往上登越。

回廓,过道,楼宇,殿堂,楼梯,梁柱等,全是清
一色的木制品。

利用传统的三角力学与凹糟,完成了木料之间,悬
梁与构件之间,以及殿楼与峭壁之间的衡接,以达到互相制衡,错
力发力的目的。

而木料,均是本地产的铁杉木,经过桐油的浸泡,
而千年不腐。

于是,木材的综合利用,终于造就了40间楼宇整体性。

在这里,楼楼凌空,隔楼相望,殿阁交叉,三面环廊合抱。

一条栈
道飞架南北,从而把这40间楼宇串了起来。

既增加了抗震强度,又
把宫殿紧紧地贴在崖壁上,形成了整体性。

从而打造了悬空寺的风格。

集建筑力学,美学与宗教学于一体,打造了空中楼廓之美。


悬空寺,每一间楼宇,既独立成体,又融入悬空寺的统一体中。


对称中求变化,在分散中求联络。

其曲折迂回,虚实相生,小中见大,布局环环相扣。

它把建筑力学、美学、与宗教学于一体,单檐、重檐、三层檐三檐并用;正脊、垂脊、戗脊、贫脊并存;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贯穿其间。

楼中有穴,窟殿相聚,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它的共融共进,书写了悬空寺的整体美。

在这里,唐宋
建筑,庙宇建筑,园林建筑,各领风骚,而又聚于一体。

使殿楼空
间层次多变,内容丰富。

既是佛教的圣典,又是中国建筑风格的汇聚。

悬空寺的悬,在于它的出奇制胜,造楼于壁,峭壁生辉。

在悬
空寺之上,是微微前倾的峭岩,远看似有崩塌和往下倾的趋向。


恍如一把巨伞,在为悬空寺遮风挡雨,减少了雨水的冲刷。

在悬空
寺的下方,由于雨水的冲刷,山洪的暴发,使江河时有泛滥,但淹
不到悬空寺的门下。

它的对面是恒山的主峰,已成为悬空寺的一个
屏障,从北吹来的强风,沙尘暴,均被它一一挡了回去。

他的四周,恍如一个螺旋般,对悬空寺构成了围抱。

每到夏天,每天只有3个
小时的阳光,可以照射到悬空寺。

从而使本是木质结构的悬空寺,
历经千年而不腐,历经风雨而不倒,历经地震而不动。

它如伟人般
屹立于悬崖峭壁间,历经千年而鲜艳常驻。

悬空寺的巧,在于合理利用峭壁的自然生态,从而巧夺天工。

因地制宜,壁下生辉,这是悬空寺的一个特点。

三官殿,是悬空寺中,最宽畅的殿堂。

它的前面是木制廓楼,其后是从石壁里挖出来
的窟洞,一半是木质,另一半是窟洞。

从而殿中有壁,壁中有窟,
窟殿一体,从而使殿堂开阔,又不至于增加负重。

而其它殿堂则显
得小巧玲珑,一步一个天。

因此,当我们沿着廊栏栈道行走时,恍
如进入了一个迷宫般,一时找不到出路。

集三教于一体,一个中华共荣的画面,终于成为悬空寺的主导。

悬空寺的三教殿,是一个突出的殿堂。

它的儒、道、佛(释迦牟尼)的三个雕像,座落其间,给人供出了一个中华共荣的画面。

释迦牟
尼(佛代表)居中,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

在中国的历史上,儒、道、佛三者既对立,又统一,既区别,又联系。

所不同的,是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儒家入世,道
家隐世,佛家出世。

这反映了儒、道、佛三家的基本特质和彼此异同。

但他们的相得益彰,终于打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格调,支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

北魏时期的天师道长寇谦之,生长在一个官宦家庭。

但寇谦之
无心做官,从小倾心道教。

他在嵩山修炼功法三十余年,打造了一
副仙风道骨,但觉得内质空泛,于是决定对道教动真格,最终成为
一位天师。

那一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继位。

寇谦之以其卧居嵩山
三十年的资本,戴着"天师"的桂冠,辅佐北魏太武帝,从而完成他"
国师"美梦。

也许由于他从事国师获得的解脱,在他即将走上人生尽头时,
终于走出了道教那有限的天空。

于是勾划出了儒、道、佛三者共事
共荣的构图,置于悬空寺中。

终于为儒、道、佛的不休止争论,作
出了一个响亮的回音。

这是一位老道人,发自内心的呼号。

悬空寺,既是中华古老文明的见证,也是国际建筑学,美学,
寺院学的集大成。

英国的一位建筑大师曾写道:"中国的悬空寺,把
力学、美学与宗教学于一体,尽善尽美。

这种艺术,世界罕见。


这里,终于看到中国古老民族的灿烂文化与文明。

悬空寺是中国人
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

意大利威尼斯考古专家尼诺认为:悬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国
人民智慧的体现。

悬空寺,一个建筑学,寺院学,园林学的集大成,再一次见证
了中国的灿烂文化与伟大成果。

悬空寺,今天我们终于走进了你的
怀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