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训练 (2000字)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散文阅读

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散文阅读

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散文阅读附参考答案(一)零度绽放①娇艳美丽的玫瑰,清新淡雅的百合,芬芳宜人的莲花……,似乎太多的花儿都是开放在温暖的春夏。

特别是那些野外的花,经霜耐寒凌风而开的,除了寥寥的几种,人们也不会想到更多。

一如生活中,在最艰难的境遇里,能绽放出最美的笑容的,都是那些坚强的人。

②而在这个极北极远的山区城市,一年中有七个月的寒冷天气,那肃杀的冰封雪盖,似乎已将一切美好冻结。

曾问过一个远方的朋友,在零度的天气里,会有什么花儿开放。

她想了想,告诉我,是雪花!的确,在我们这里,有时九月末就开始飘雪,那时夜里的气温,就是在零度左右。

在她的印象中,那样的环境里,只能有雪花盛开,虽美丽,却寒冷。

一种没有温度的绽放,只能点染眼睛,却无法温暖心绪。

③只有那真正有韵味的绽放,才是真正能勾人心魄,摄其心魂的。

④我有个朋友,也许你一眼看不出她的能量,只是小小可爱,平淡无奇。

可她却总是有种让人敬佩的韧劲富含其中,觉得她是那样一个美丽有内涵的女子。

让人在众多娇艳美丽的玫瑰中,才觉得她是最美丽的那株。

因为她的心,她的气质使她周身都散发着光芒,那无穷无尽的力量把人深深地吸引住,让人不觉赞叹不止。

要把自己的内心充实起来,也许你一时只是一颗花苞,不能像其他花朵一样为人称赞,可你慢慢的积累天地之精华,慢慢等待,终有一天,你的绽放,会夺得所有人的目光,会是百花丛中最艳丽的一朵,香飘十里,让人难舍难忘。

⑤在小兴安岭,每年的深秋,在寒冷初临的时候,入目的便是缤纷的五花山。

远远望去,山披彩衣,红枫青松,黄杨白桦,还有各种成熟的野果,就如在山上开了大朵大朵的花,而且愈冷颜色愈是清艳。

这是比雪花更早开的五花山,直到第一场雪到来,山岭才渐渐素淡起来。

⑥作为一年中最冷季节的开始,这种绽放是极动人心魄的。

而想起我们面临生活中即将到来的种种艰辛坎坷,却常常彷徨犹疑,就算有信心度过,也是心绪沉重。

而我的一位朋友,却是不同。

她早就预见了自己未来生活的苦难,也知一切终不可避免,却是依然微笑如初,仿佛要到来的并不是自己的生活。

高考“散文文本阅读”练习6篇(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文本阅读”练习6篇(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文本阅读”练习6篇(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拔草李娟我们家自行车的全部构件只剩下两个轮子、一只坐垫、一副龙头以及连接物,连踏板都没有。

至于刹车器,就更是奢侈物了。

需要刹车的时候,只需把脚伸直,用鞋底在飞速运转的车轮上“嗞——”地蹭一下,车自然就会减速。

如果情况特别紧急,则两只脚一起上。

有一次我妹骑车的时候,骑着骑着车链条掉了,并且掉得极不是时候——当时我们正在被两条大狗狂追。

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穷凶极恶的狗!在阿克哈拉,最凶的狗一直都是我们家的琼瑶。

可是和这两条狗相比,我们家琼瑶简直温柔极了。

我妹的车链子不巧就在那时候掉了!她“啊——”地叫起来,两条腿蹬得飞快,面无表情,大汗淋漓。

亏她车上还载了小山似的一堆干草,居然也没给狗扒掉。

要是掉了的话谁敢回去捡啊?家里养鸡,一养就是一百多只,还有五只野鸭子。

小的时候还好打发,长大了简直跟一群强盗似的。

我妹每天都要拔瓷瓷的两大编织袋蒲公英回来才够它们吃,加上家里打算再养只小毛驴,于是草就得拔得更勤了。

每天拔回来的草都得晒干一部分,留作冬天给毛驴的草料。

到了一年一度的打草季节,牧民们纷纷从深山返回乌伦古河流域,为大畜准备冬天的草料。

一辆辆打草的马车晃晃悠悠,满载而归。

我家没有草场,只好去草场里捡别人割剩下的。

拉草的车经过的地方,沿途路两边的树枝多多少少会把垛得高高的草从车上挂下来一些。

于是我妹就天天沿着打草的车辙走啊走啊,前面掉,后面捡。

就是被狗追的那一次,我也跟去捡草了。

去的路上果然捡了很多,我们细细拢一拢,居然有好几抱,便藏在路边灌木丛里,准备回去的时候捎上。

风很大很大,在高处呼啦啦地响。

苞谷地如丛林一般,茂密得高过头顶,又如大海一般起伏。

土路孤独地在这片海洋中延伸。

走在这路上,像是走在消失之中。

我们每捡够一大抱的时候,就集中到一处放着,然后空手向前继续捡。

这样,走过的路上每隔不远就垛着一堆,一路延伸得很远很远。

阳光灿烂,却下起雨来。

经典散文阅读理解3篇

经典散文阅读理解3篇

经典散文阅读理解3篇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学生感到最困难的就是逻辑推理题,这反映了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缺憾;下面是有经典散文阅读理解,欢迎参阅。

经典散文阅读理解:一切痛苦之中,都孕育着快乐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一些痛苦的事情发生,也许是情场失意,也许是事业上碰到了挫折,亦或是自己的生活遭遇了变故……不过,有这样的经历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当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善待自己,呵护自己,就能从中得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它们能让你知道爱情的可贵,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懂得珍惜现在的拥有。

正如尼采所说:“一切痛苦之中都孕育着快乐。

”每一个厄运的背后都有机遇在潜伏,每一种困境的背面都蕴藏着希望的种子。

善待自己,呵护自己,其实最重要就是要善待人生中的磨难和痛苦。

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承受得起磨难和痛苦,尤其是一些心灵脆弱的人,他们在痛苦面前会自怨自艾,抱怨命运不公,甚至会随波逐流,任凭命运驾驭自己的人生。

他们的喜悦就像飘忽的云,风一吹就没了踪迹;而那些敢于接受磨难的人,会正视人生路上的痛苦,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永远不会自以为是,而他们收获的是成长、成熟,更懂得珍惜和把握美好的人生。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波尔赫德在破产、截肢这些生活变故面前,遇乱不惊,泰然处之,积极地面对这些痛苦的遭遇,并鼓舞自己,重新登上了舞台。

她的人生就像约瑟夫·艾迪逊说的那样:“真正的幸事往往以苦痛、丧失和失望的面目出现,只要有耐心,就能看到柳暗花明。

”一个人能在痛苦的时候,呵护自己,懂得的东西永远比在欢乐中懂得的要多。

因为欢乐只能让我们享受人生,而痛苦却能让我们认识人生!人的一生无法甩掉烦恼和忧愁,遇到烦恼和忧愁时,一定要像开解孩子一样,好好地安慰自己,努力化解难题;面对失败和挫折一笑而过,然后重整旗鼓。

别把痛苦当成永恒的,生活本来就是如此,有艰辛、有苦恼、有困惑。

好心态让人平静、豁达、自信,理智地对待自己,镇定从容地享受生活。

散文2000字赏析和批注

散文2000字赏析和批注

散文2000字赏析和批注一直很喜欢的散文,借用这篇来做下读后感。

因为遇见了你,我们都是世上最美的情郎;因为遇见了你,我们在彼此生命中幸福地徜徉;因为遇见了你,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中坚定地向前走着。

我喜欢坐在洒满阳光的秋千上,静静地仰望天空;我喜欢把你的名字放进诗里,细细地咀嚼。

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再次与你邂逅在哪个路口,在夕阳的余晖中,聆听你温暖的声音。

遇见你,是我今生最大的美丽。

因为遇见了你,我们相知相爱。

心灵因为遇见了彼此而柔软,眼眸因为遇见了彼此而清澈。

这样的日子很美好,在云淡风轻的季节里,任窗外花开花落,岁月静好,一起品味那些甜蜜。

记忆中,每天的日子都很平淡,似乎波澜不惊,又仿佛是千里江堤,总是在期待一个什么,一份温暖。

而你就是那个可以让我安然的地方。

在这里,无论是快乐还是忧伤,都是如此的真实和鲜活。

原来,爱情是需要经营的,一点一滴都不能疏忽。

有一种爱,浅浅遇,深深藏。

有一种爱,适合远远地看着它生长,无言的守候也是一种美丽。

虽然已过经年,但我仍能记得,当初初见的模样,沉浸在彼此的世界,忘了归来。

时光流逝,爱如溪水缓缓流淌,于是有了两颗渐行渐近的心。

静夜,我倚在窗边,轻轻翻开泛黄的日记,倾听心跳的节拍,依稀寻到从前的身影,思绪不由飘飞,触摸到幸福的天堂。

走过风雨,面对挫折,才更懂得珍惜。

不论何时,你总是默默地站在我身后,给我勇气,给我力量。

你的笑容,早已成为我生命中最美的太阳。

或许,生活并不是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那样浪漫美好,但有你陪伴的日子里,每天都洋溢着温馨和幸福。

静静地守候,默默地相依,用一生的时光,去感受彼此的温柔,无怨无悔。

于我而言,你是永远的唯一。

纵使人生聚散无常,岁月终会老去,但在我心中,你永远是那个温婉的女子,是我最爱的那朵花儿。

悠悠时光,牵手白头,有你真好!这世间,每个人都在寻找那个灵魂的另一半。

而我,始终只在等你。

这一生,只要是你想要的,我都愿意倾尽所有给你。

所有的付出,都只是因为爱。

散文阅读训练四篇

散文阅读训练四篇

阅读训练散支两镖刎偌四篇一、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O 孙秀启果然,你喜欢那几株腊梅了,我的来自南方的朋友。

你的钦羡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我的书桌上,停留在那几株刚刚开始吐苞的腊梅上。

你在惊异:那些看上去瘦削干枯的枝头,何以竞结满密匝匝的花骨朵儿?那些看上去透明的、娇弱无力的淡黄色小花,何以竞吐出如此高雅的清香?那清香不是静止的,它无声无息地在飞,在飘,在流动,像是有一位神奇的诗人,正幽幽地吟哦着一首无形无韵然而无比优美的诗。

腊梅的清香弥漫在屋子里,使我小小的天地充满了春的气息,尽管窗外还是寒风呼啸、滴水成冰。

我们都深深地陶醉在腊梅的风韵和幽香之中。

你久久凝视着腊梅,突然扑哧一声笑起来。

“假如下一辈子要变成一种植物的话,我想做一株腊梅。

你呢?”你说着笑着就走了,却留给我一阵好想。

假如,你真的变成一株腊梅,那会怎么样呢?我默默地凝视着书桌上那几株腊梅,它们仿佛也在默默地看我。

如果那流动的清香是它们的语言的话,那它们也许是在回答我了。

好,让我试着来翻译它们的语言,你听着——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假如你乐意成为我们家族中的一员,那么你必须坚忍,必须顽强,必须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抗衡暴风雪。

你能么?当北风在空旷寂寥的大地上呼啸肆虐,冰雪冷酷无情地封冻了一切扎根于泥土的植物,当无数生命用消极的冬眠躲避严寒的时候,你却应该清醒着,应该毫无畏惧地伸展出光秃秃的枝干,并且要把毕生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些光秃秃的枝干上,凝结成无数个小小的蓓蕾,=堡塞凰担宣鱼擅拉,=堡芒霾担宣鱼鱼裹,二堡!重担宣鱼蹙薹……没有一星半瓣绿叶为你遮挡风寒!你能忍受这种煎熬么?也许,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但是世人未必都懂得这个道理。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必须具备牺牲精神,必须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

你能么?当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迎着风雪开放出你的小小的花朵,你一定无比珍惜这些美丽的生命之花。

然而灾祸常常因此而来。

为了在万物肃杀时你的一枝独秀的花朵.为了你的预报春天信息的清香,人们的刀斧和钢剪将会无情地落到你的身上,你能承受这种牺牲么?也许,当你带着刀剪的创痕进入人类的厅堂,在一只雪白的瓷瓶或者一只透明的玻璃瓶里默默完成你生命的最后乐章时,你会生出无穷的哀怨,尽管有许多人微笑着欣赏你,发出一声又一声由衷的赞叹。

散文阅读训练四篇

散文阅读训练四篇

阅读训练一、“悲欣交集”李叔同许阳“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在杭州虎跑的李叔同纪念馆里,一曲《送别》,清新优雅,余音袅袅。

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梁实秋、林语堂说,李叔同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这儿位是响当当的人物了,且都自视甚高,唯对李叔同却如此地尊崇,李叔兰克林(6)浪费生命是做人的最大悲剧。

——曼杰5.示例: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合理计划自已的人生;抓住美好时光,做有意义的事情;力争做出一定的成绩等。

(发挥性试题,有积极意义、有人牛设计即町)二、1.x 论t i 60gf m96u16u2.他的从不在人前弯腰的父亲给镇长的两个儿子跪下,求得.I r 人家的原谅。

3.为父亲在众人l l l i 前收拾剩饭剩菜感到难堪、没面子。

4.(1)骑在父亲脖子上看马戏两个小时,父亲不感到累。

(2)父亲悄悄地给镇长的两个儿子下跪。

(3)父亲在火车卜吃剩饭剩菜。

(4)父亲到池塘里为小孙女逮鱼.说没事。

5.(1)5岁时.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看马戏。

(2)父亲偷偷给镇长的两个儿子下跪。

(3)父亲在众人面前将剩饭剩菜打包。

并在火车上吃掉。

(4)父亲给儿子同如何就可以想见了。

20世纪的中国文化界,李叔同无疑是最具传奇性的人物。

凡是诗词、篆刻、书法、音乐、美术、戏剧等等,无不独领当时风气之先。

文化艺术的园地,差不多都被他走遍了。

而且,李叔同在所涉足的领域都很出色,学什么就能称得上什么“家”,专门一种的艺术家大都不及他,向他学习。

可以说,在中同近代史上,没有几个人能像李叔同那样学贯古今、艺汇中西,这真让我辈望而兴叹。

李叔同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按照其得意弟子丰子恺的说法,是因为他的认真和执著。

其实,丰子恺只说对了一半。

对送大米。

(5)在乍暖还寒的季节单,父亲下到池塘里为小孙女捉鱼。

2019年八年级语文散文阅读训练3篇(含答案)

2019年八年级语文散文阅读训练3篇(含答案)

2019年,八年级,语文,散文,阅读,训练,3篇,含,2019年八年级语文散文阅读训练3篇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又见古时秋月明田毅青①飘起裙裾,凉爽宜人,不失温和的,是初起的秋风。

②洒满千江,一地银光,满目清澈的,是久别的秋月。

③从喧嚣的马路、霓虹闪烁的街头回到院里,眼前突然出现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

一轮清澈皎洁的明月,高悬在如洗的夜空,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洒了一天的银辉,一地的清光,千江有水,千江有月,万里无云,万里青天。

一阵风吹来,带着淡淡的清凉、温和与宁静。

被一夏的燥热折磨的身心,一时适应不了这种人间到天上的境遇,放下一切,在空旷的院里呆呆地、静静地享受这美好的仿佛不属于人间的时光,唯恐有人打破了这份宁静,打碎了这仿佛仙境般不真实的梦。

④也许是前生的宿缘,不知为什么从小对月亮情有独钟。

一直觉得太阳是温暖的、炽热的,象征着世界的阳刚、生命的勃勃生机。

万物生长靠太阳,日光提供我们物质世界的生活,但总多了些尘间的烟火味道,烈日下的奔波象征生命的劳碌和无奈。

而月亮则是温柔的、静美的、沉思的、梦幻的,象征仙境与飞升。

当我们面对太阳时,脚步是奋斗的,是坚定的唯物者,而月下对影时,会发现一切都有些不真实,关于世界、关于宇宙、关于自我与灵魂。

⑤一直佩服祖先的智慧,虽然在向外征服世界,发展自然科学方面,古人确实探索得不够,然而若论感受人与自然,天人合一,丰富深邃的意境与语言文字,却不可企及。

每每觉得“春花秋月”一说,真是最妥,花在春,月在秋,各得其境。

虽有千古一诗《春江花月夜》之美,但秋月才最能表达月之气质。

月性本以清凉为象,春虽温华,不足以显其明镜心地;夏则郁热,不足以展其清明;冬则过寒,有加霜之凄凉。

唯秋高气爽,金白水清,天高云淡,一天如洗,碧空为台,秋风为乐,一盘银月,清光无边,天地为魂,才是月之最上境界。

世上的诗词歌赋佳音妙曲,少不了明月的主旋律,想那唐诗、宋词,若无春花秋月,不知会失去多少美丽的背景。

高考散文阅读练习20篇(附参考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练习20篇(附参考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练习20篇(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暮色中的炊烟迟子建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

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飘渺。

无云的天气中,它们就是空中的云朵;而有云的日子,它们就是云的长裙下飘逸着的流苏。

如果你晚霞满天的时候来到山顶,俯瞰山下的小镇,可以看到一动一静两个情景,它们恰到好处地组合成了一幅画面:静的是一幢连着一幢的房屋,动的则是袅袅上升的炊烟。

房屋是冷色调的,炊烟则是暖色调的。

这一冷一暖,将小镇宁静平和的生活气氛完美地烘托出来了。

女人们喜欢在晚饭后串门,她们去谁家串门前,要习惯地看一眼这家烟囱冒出的炊烟,如果它格外地浓郁,说明人家的晚饭正忙在高潮,饭菜还没有上桌呢,就要晚一些过去;而如果那炊烟细若游丝、若有若无,说明饭已经吃完了,你这时过去,人家才有空儿聊天。

炊烟无形中充当了密探的角色。

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天空是最为熟悉的了。

这气息,常让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的老女人的命运。

在北极村姥姥家居住的时候,我喜欢趴到东窗去望外面的风景。

窗外是一片很大的菜园,种了很多的青菜和苞米。

菜地的尽头,是一排歪歪斜斜的柞木栅栏,那里种着牵牛花。

牵牛花开的时候,那面陈旧暗淡的栅栏就仿佛披挂了彩带,看上去喜气洋洋的。

在木栅栏的另一侧,是另一户人家的菜地,她家种植了大片大片的向日葵。

从东窗,还能看见她家的木刻楞房屋。

这座房屋的主人是个俄罗斯老太太,我们都叫她“老毛子”。

她是斯大林时代避难过来的,早已加入了中国国籍。

北极村与她的祖国,只是一江之隔。

所以每天我从东窗看见的山峦,都是俄罗斯的。

她嫁了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

她的丈夫死后,两个儿子相继结了婚,一个到外地去了,另一个仍留在北极村,不过不跟她住在一起。

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了个孙子,叫秋生。

秋生呆头呆脑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不爱说话,就是偶尔跟人说话也是说不连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训练不知有花①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

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②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

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③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

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

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④忽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

“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

”“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⑤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

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

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

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

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花?哪有花?”⑥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⑦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

1⑧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

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⑨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

(作者:张晓风,略有改动)1.标题“不知有花”是从反面落笔的,请从文中摘取关键语句正面解说它的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前三个段落极写桐花之美,从下文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夷然”描写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⑥段写少年时候看晚霞落日,是否游离了主题?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⑦段和第⑨段中,画线的两处“暗暗嫉妒”,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从文中自选一个写景的句子,品析它的妙处。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7中考题)写在云水翻腾处(作者:沈棍)①这就是我久已向往的壶口,这就是九曲万里黄河最壮观的壶口。

②雄险、磅礴、壮丽、奇崛……这些字眼都不足以概括壶口的气势,最富于表现力的中国文字,在此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③黄河从遥远的源头而来,一路奔腾,百转千回,经历了多少跌宕,却从没有遇到过像壶口这样的“险”,这样的“绝”。

你看,前边的河道还是那样开阔,足有三百多米宽。

水急急地流,浪排排地涌,坦坦荡荡,欢欢畅畅的。

哪知一到壶口,几百米宽的河道一下子束紧了腰身。

还没等黄河水反应过来,已经跌进了那条仅有四十余米宽的“龙槽”里。

突然吗?岂只是突然,简直是猝不提防。

黄河水惊愕、慌乱,无所措手足,难怪下口处涌起团团漩涡,飞出无数个惊叹号——喷扬起珠 2讥万斛!④河水跌入龙槽,不,河水是被一个张开的大口吸进去,急急地吸进去的。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尽管是名句,在这里却断然不能套用。

壶口是可姑妄称之为“地瀑”的,是从平地里往下倾灌。

倒是《禹贡》上说的“悬注旋涡,如一壶然”,简洁而又传神。

⑤河水向槽底俯冲而下,待冲到三十多米深的槽底,又轰然急骤喷发,激起几十米高的浪花、雾沫,形成被人称之为“水里胃烟”的壮美奇观。

那景象引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佳句,怕也有点意所不逮。

叫我说,壶口就是壶口,那倾入壶口里的水,也好像霎时变成了滚沸的开水,那冲天而起的烟云,不就是沸腾开锅的滚滚气浪吗?⑥黄河之水在壶口,经受了粉身碎骨的磨难,有过陷入重围的迷惘,更有过失去进路和退路的惊恐。

它们拥挤、撞击、喧嚷,也可能彼此埋怨、责难,甚至咒骂过。

但在最终,它们又共同在绝境中杀出了一条生路。

这是一种凝聚的力,喷发的力,奋勇杭争的力,因而也是一种可以排山倒海的雷霆万钧之力!⑦壶口,令我难忘的壶口。

此生此世,我怕是很难有机会专程来拜谒你了。

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黄河壶口、壶口黄河,因为你给我的昭示,将是我此生此世受用不尽的。

(选自《散文选刊》2005年第9期,有删改)7.全文共由七个自然段构成,共分为两个部分。

说说应该怎样进行划分。

8.阅读第一段,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9.阅读第三段,说说壶口“险”在哪里。

(不超30个字)10.阅读第四段,说说为什么不能套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壶口瀑布的壮观。

11.阅读文中最后一段,说说“你”字为什么用得好。

12.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处的“昭示”指的是什么。

(2007第一次调考题)3三峡之秋方纪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抽树开始。

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

到秋天,它们绿得发黑;而那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显露出来。

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满山的橘抽树上仿佛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橘抽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又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

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峡外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

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去得特别迟。

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犹知一条明亮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

渔火,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的光晕,长江仿佛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

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

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

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一一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青光直泻到江面。

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瀑布,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13.简说本文的“线索”。

14.本文用这样三个词赞颂了三峡之秋的特点:15.文中主要用这样一种色调描绘了秋天三峡的景物特点:16.“夜终于来了”照应了前面这样的一句子话:417.品析文中加横线句子里用得好的一个动词。

18.品读下面的句子,欣赏它的两处妙点。

(60字左右)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2007第二次调考)总与一缕炊烟有关江湖一刀①写下这题目,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

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

时间往拄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黑,薄幕冥冥。

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

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

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一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点亮了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②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飘散的几缕炊烟中,默默地守望着。

偶尔,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那极富母性的音韵,拖得是长长久久,悠悠扬扬的,若唱歌一般甜软,轻柔。

③其实,母亲所能煮的,也就只是“饭”而已。

自每年春三月下秧,到秋八月才有新谷入仓。

在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足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

清肠寡肚的,吃得让人烦厌了、诅咒了,却还是要吃,得吃。

有时,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

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仿佛她真是不该只煮出这样的饭食。

④虽然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

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

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

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

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

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

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

因为,她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

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啰,开饭啰!”那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而是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着,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⑤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

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

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

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

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烧火做饭。

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

饭菜自然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

父亲来 5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

父亲又讲,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

你妈说看啥时能回来,她做给你们吃。

⑥“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

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潮湿,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崖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前,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⑦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

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的初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