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收涩药
讲座-18收涩药学习文档

赤石脂
功效 涩肠止泄 收敛止血 敛疮生肌
适应症 久泻、久痢 崩漏便血 疮疡久溃
配伍 禹余粮 禹余粮、乌贼骨 煅龙骨、炉甘石
特点:止泻兼止血。主治虚寒性下利脓血。
37
赤石脂
本品有吸附作用,能吸收消化道内的有毒 物质、细菌毒素及食物异常发酵的产物, 保护消化道粘膜,制止胃肠道出血
38
赤石脂之使用注意
22
五味子使用注意
【一般用量与用法】2-6g,煎服。研末服,每次1-3g。 【按语】 1. 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起者,不
宜应用。至于素有寒饮,而又外感风寒,出现咳嗽喘 急、痰多稀薄等症,可用本品与温肺散寒的干姜、细 辛等配伍,一散一敛,一方面可防肺气耗散太过,一 方面又可防止敛肺遏邪的弊害。 2. 近年来本品应用范围有所发展,临床上常用于神经衰 弱、失眠等症;对于肝炎恢复期血清转氨超过正常数 值而久不恢复者,应用本品有降低作用。
乌梅丸《伤寒论》: 乌梅、黄连、黄柏、干姜、附子、 蜀椒、桂枝、细辛、人参、当归 治蛔厥腹痛。
28
乌梅、五味子之比较
相同点:二者均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 止渴作用,常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不止、 阴伤消渴等症。
不同点: 1. 五味子又能滋肾固涩、益气敛汗及宁心安神,
凡肺肾两虚喘咳,肾虚之遗精、滑精,阴血亏 少之失眠多梦等症,皆可用之。 2. 乌梅能安蛔止痛、炭用能止血,多用于蛔厥腹 痛、呕吐、便血等症。
7
第一节 固表止汗药
药性特点: 味甘性平,有固表敛汗之效。
适应症: 1. 卫表不固、腠理不密,津液外溢之自汗; 2. 热盛伤阴,迫液外泄之盗汗。 禁忌症:
表邪未解,邪热内盛者忌用。
8
第十八章收涩药 02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1 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归肾、膀胱经。以 固肾涩精、缩尿止带为主要功效,有的还 兼有尿、尿频以及崩漏、
带下等证。常与补肾药同用。 2 本类药物酸涩,对外邪内侵,湿热下注所致的遗
精、尿频不宜用。
山茱萸
来源:为山茱萸科落叶 来源: 小乔木山茱萸的成熟果 肉。主产于浙江、安徽、 河南、陕西、山东等地。 秋末冬初时采收。文火 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 及时挤出果核,干燥, 生用或酒制用。
覆盆子
来源: 来源:为蔷薇科 落叶灌木华东覆 盆子的干燥果实。 主产于浙江、福 建、四川、安徽、 陕西等地。夏初、 果实由绿变黄绿 时采收。置沸水 中略烫或略蒸, 干燥。生用。
[性味归经 :甘、酸,微温。归肝、肾经。 性味归经]: 性味归经 [功 功 效]:固精缩尿,益肾养肝。 : [临床应用 :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 . 用于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2 . 用于肝肾不足,目暗不明。 [用法用量 :煎服,3~ 10g。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肾虚有火,小便短涩者不宜服用。 使用注意]: 使用注意 [性能特点 :本品甘酸温,入肝肾经,为能补能涩之品。 性能特点]: 性能特点 既能固精缩尿,又能补肾助阳、滋养肝肾、明目,适 用于肾虚所致的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肝肾不足之目 暗不明等证。
五味子、乌梅与五倍子
药物 五味子 乌梅 五倍子 相同点 不同点
均能敛 酸甘性温,滋补收敛之功兼备,既入肺 肺止咳, 肾经而敛肺滋肾、涩精治咳喘及自汗盗 汗、又入心经治阴血不足之心悸、失眠 涩肠止 泻,治 酸涩性平,虽无补益之功但长于生津止 渴,又能安蛔止痛为治虚热消渴、蛔厥 肺虚久 腹痛之要药,炒炭可止血。 咳,久 性寒,酸收降火治肺热痰嗽皆有效, 泻久痢 善治滑脱证兼有热者尤宜,外用还 能治子宫脱垂等证
中药学-18收涩药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概
述
一、含义:凡具固精、缩尿、止带之功, 以治疗遗精、滑精、遗尿、尿频以及带 下等证为主的药物,称固精缩尿止带药。 二、特点及效用: 这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归肾、膀胱经。具 有固精缩尿止带之功。主要适用于肾虚 不固,膀胱失约所致的遗精、滑精、遗 尿、尿频以及带下等滑脱之证。
一、特点:酸、甘,微温。本品既具收敛之性以 秘藏精气固摄下元,又具有补益之功以滋养精 血而助元阳之不足,长于固摄精气,是治疗肝 肾不足,精气失藏的要药。 二、应用: 1、用于精气失藏之证。 2、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 用量用法:5~10g,急救固脱20~30g,煎服。 使用注意: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及小便不利者不 宜用。
附
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莲须:甘、涩,性平。功能固肾涩精。主用于遗 精、滑精、带下、尿频。 莲心:味苦,性寒。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 涩精止血。主用于心火亢盛;心肾不交,失眠 遗精;血热吐血。 莲房:苦、涩,性温。功能止血化瘀。主用于崩 漏、尿血、痔疮出血、产后瘀阻、恶露不尽。 荷叶:苦、涩,性平。功能清暑利湿,升阳止血。 主用于暑热病证、脾虚泄泻和多种出血证。
第十八章 收涩药
概
述
一、含义: 凡具收敛固涩作用,以治疗滑脱不禁病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收 涩药或称收敛固涩药。 二、分类: 本章药物根据其作用特点,可分为(固表)止汗药、敛肺涩 肠药、固精缩尿止带药三类。 三、特点及效用: 味多酸、涩,性温或平。主归肺、脾、肾、大肠经。具收敛 固涩之功,用于滑脱不禁之证。 四、应用: 收涩药多属治标之品,临床应用时需与相应的补益药配伍, 以期标本兼顾。 五、使用注意:收涩要易恋邪,使用时应注意勿使“闭门留 寇”
一、特点:酸、涩,性平。功能敛肺生津,止泻 安蛔,长于安蛔止痛,是治疗蛔厥腹痛的常用 药。 二、应用: 1、用于肺虚久咳。 2、用于久泻久痢。 3、用于气阴两虚的烦热口渴以及暑热烦渴。 4、用于蛔厥腹痛。 用量用法:3~10g,煎服。止泻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外有表邪,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用。
收涩药

(2)治肺虚喘咳。常与人参、黄芪、紫菀等同用,如补肺汤。
(3)治肺肾两虚咳喘。常与山茱萸、熟地黄、山药等同用,如都气丸。
(4)治寒饮咳喘。常与麻黄、细辛、干姜等同用,如小青龙汤。
2. 生津敛汗——用于津伤口渴,消渴,自汗,盗汗。
(3)治脾肾虚寒久泻不止。常与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等同用,即四神丸。
4. 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多梦。
本品能益心气、养心阴、安心神,并能滋肾阴,用于心悸、失眠等证。治阴血亏损,心神失养,或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多梦。常与酸枣仁、麦冬、当归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
此外,五味子作散剂内服,对肝炎转氨酶升高者,有降转氨酶作用。
用法:止泻止血宜炒炭用。
五 倍 子
1. 敛肺降火-——用于肺虚久咳,肺热咳嗽。
本品酸涩收敛,性寒清热,有敛肺止咳,清热降火作用,用于肺虚久咳,肺热咳嗽。
(1)治肺虚久咳。常与五味子、罂粟壳等同用。
(2)治肺热咳嗽。常与瓜蒌、黄芩、贝母等同用。
2. 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久痢。
用法:内服须煨熟去油用。
赤 石 脂
1. 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久痢。
本品酸涩收敛,甘温调中,质重沉降,专固下焦,有温里涩肠固脱作用。治泻痢不止。常与禹余粮同用,如赤石脂禹余粮汤;或与干姜、粳米配伍,如桃花汤。
2. 收敛止血——用于崩漏,带下,便血等。
本品有固崩止带,收敛止血作用,用于便血、脱肛及妇女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等证。
(3)治肾阴不足之阳痿。常与补骨脂、巴戟天、淫羊藿等同用。
2. 收敛固涩——用于滑脱证。
本品堪称补敛并俱之佳品。既能补益肝肾,又有广泛、良好的收敛固涩之功,用于肾虚所致的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月经过多、崩漏、虚汗不止等滑脱之证。
第十八章收敛药

第十八章收敛药凡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可以治疗各种滑脱症候的药物,称为收敛药。
又叫收涩药。
滑脱的病症,主要有自汗盗汗,久泻久痢,久咳虚喘,遗精滑精,溲多遗尿,白带日久,失血崩漏等症。
因为滑脱诸症,如不及时收招,可引起元气日衰,或变生他症。
所以,《本草纲目》说:「脱则散而不收,故用酸涩之药,以敛其耗散。
」。
本章药物具有敛汗,止泻,固精,缩小便,止带,止血,止嗽等作用。
凡属外感实邪未解或泻痢、咳嗽初起时不宜早用,以免留邪。
山茱萸【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成熟果肉。
【性味与归经】酸、涩,微温。
入肝、肾经。
【功效】补益肝肾,涩精,敛汗。
【临床应用】1.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酸等症。
山茱萸功能补肝益肾,凡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腰酸等症,常与熟地、枸杞子、菟丝子、杜仲等配伍同用。
2.用于遗精,遗尿,小便频数,及虚汗不止等症。
山茱萸酸涩收敛,能益肾固精。
对肾阳不足引起的遗精、尿频均可应用,常配合熟地、菟丝子、沙苑蒺藜、补骨脂等同用;对于虚汗不止,本品又有敛汗作用,可与龙骨、牡蛎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固经止血,可用治妇女体虚、月经过多等症,可与熟地、当归、白芍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山萸肉、净萸肉、山茱萸(蒸熟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山萸肉微温而不热,是一味平补阴阳的药品,不论阴虚或阳虚,都可配用。
它既能补益肝肾,又能收敛固涩;能补能涩,是它的又一特点。
2.本品经炮制后,形如黑枣的皮,故有些地区称作“枣皮”。
由于它酸涩收敛,如内有湿热、小便不利者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山茱萸丸《普济方》:山茱萸、覆盆子、菟丝子、巴戟天、人参、楮实、五味子、萆薢、牛膝、桂、天雄、熟地黄。
治肾虚腰膝无力,小便多。
【文献摘录】《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别录》::「强阴益精,安五藏,通九窍,止小便利。
」《汤液本草》:「滑则气脱,涩剂所以收之,山茱萸止小便利,秘精气取其味酸涩以收滑也。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上篇 常用单味中药第18章 收涩药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上篇常用单味中药第18章收涩药分类:医药卫生执业药师主题:2022年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全套4科》考试题库科目: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类型:章节练习一、单选题1、上能敛肺止咳平喘,下能滋肾涩精止泻,内能生津宁心安神,外能固表收敛止汗,为补虚强壮收涩之要药的药物是A.五味子B.五倍子C.山茱萸D.莲子肉E.桑螵蛸【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2、善治虚汗不止的药物是A.山茱萸B.覆盆子C.桑螵蛸D.芡实E.肉豆蔻【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收涩药山茱萸的主治特点。
故五个备选药中,覆盆子.桑螵蛸.芡实.肉豆蔻均与止汗功效无关,可排除。
其中山茱萸有补益肝肾,收敛固脱功效,“固脱”意可治因虚汗不止导致脱证,其善治虚汗不止。
3、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是A.桑螵蛸B.海螵蛸C.诃子D.五倍子E.石榴皮【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收涩药桑螵蛸的功效。
五个备选药均属于收涩药。
其中桑螵蛸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
余选项与缩尿无关,故排除。
4、能益肾固精,补脾祛湿的药物是A.芡实B.五倍子C.诃子D.海螵蛸E.莲子肉【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收涩药芡实的功效。
五个备选药均属于收涩药。
其中芡实能益肾固精,补脾祛湿。
而莲子肉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不可祛湿,故排除。
余选项均不可补脾祛湿,故排除。
5、罂粟壳煎汤内服的用量是A.0.1~0.5gB.3~6gC.6~12gD.10~15gE.15~20g【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收涩药罂粟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止咳宜蜜炙用,止泻.止痛宜醋炒用。
6、能补益肝肾,收敛固脱的药物是A.赤石脂B.莲子肉C.山茱萸D.芡实E.肉豆蔻【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收涩药山茱萸的功效。
五个备选药均属于收涩药。
其中山茱萸既能补益肝肾,又可收敛固脱,为温补固涩之品。
7、椿皮不具有的功效是A.止血B.止带C.固精D.涩肠E.清热燥湿【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收涩药椿皮的功效。
第十八章 收涩药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实。
药 材 乌 梅
诃子为使君子科植物 诃子的成熟果实。
药 材 诃 子
乌梅与诃子比较
共性:
药性:酸、涩,平。主入肺、大肠经 功用: 1. 敛肺止咳,用治肺虚久咳。 2. 涩肠止泻,用治: 久痢久泻,罂粟壳,如固肠丸
乌梅
★★★
1.止泻(祛邪)、止咳力不及诃子 2.生津止渴,用治: 热病伤阴或虚热消渴,配天花粉、麦冬、人 参,玉泉丸 3.安蛔止痛,用治: 蛔虫腹痛、呕吐, 乌梅丸 4.收敛止血,用治: 便血、崩漏下血等,单用即有效。
用法: 生用:长于生津止渴 炒炭用:长于止泻、止血
诃子 ★★
1. 酸涩苦,平性偏凉 2. 既收又降,又具清肺之功,能敛肺下气止 咳及清肺利咽开音,为治失音之要药。 肺热或痰热之咽喉不利、失音。每与桔梗相须为用, 如诃子汤。 (1)肺热咽痛声嘶 配硼砂、青黛、冰片等,如 清音丸 (2)痰火久咳失音 配瓜蒌、贝母、青黛等,如 诃黎勒丸
海螵蛸 ★★★
一.药性: 咸、涩,味温 二.功用: 1. 固精止带,以止带为见长。用治
肾虚遗精、滑精,配补肾固涩药 肾虚或脾肾虚损之带下不止
2.收敛止血,用治多种内外出血证, 吐血、便血,常与白及等分为末服,如乌及散 崩漏,常与棕榈炭、五倍子等同用,如固冲汤 外伤出血,可单用研末外敷。 3.收湿敛疮,用治湿疹、湿疮、久溃不愈等。 4.制酸止痛,用治胃痛吐酸,治疗胃溃疡
2. 收敛固涩
固精止遗:用治肾虚之遗精、遗尿。 补肝肾 用治肝肾亏损、冲任不固之崩漏下血、 固冲任 月经过多 敛汗固脱:用治大汗不止,体虚欲脱者,敛汗力 强,大剂量应用能敛汗固脱,为防止元气虚脱 之要药。
桑螵蛸是螳螂 科昆虫大刀螂、 小刀螂或巨斧 螳螂的干燥卵 鞘。
18.收涩药

3.用于虚热消渴。本品善生津液,止烦渴。治虚热烦渴,可单 用煎服,或配伍人参天花粉、麦冬等养阴益气、除烦止渴之品同用, 如玉泉丸。
4.用于蛔厥腹痛,呕吐。因蛔虫得酸则静,本品味极酸,故有 安蛔止痛、和胃止呕作用。治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四肢厥冷之
蛔厥证,常配伍花椒、干姜、黄连等,共奏安蛔止痛之功,如乌梅 丸。现代用乌梅丸治胆道蛔虫证,有较好的疗效。
[性能特点与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燥而涩,有涩 而不滞气、行而不破气的特点,能暖脾胃,降浊气,
固大肠,止泻痢。既可治脾肾阳虚之久泻久痢、五 更泄泻;又可治胃寒气滞之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但湿热泻痢者不宜服用。
禹余粮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胃、大肠经。 [功效]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止带。 [临床应用] 1.用于久泻,久痢:常与赤石脂同用,即赤石 脂禹余粮汤。
5.用于崩漏下血,便血,尿血等出血证。本品有收敛止血作用。 单用或配伍应用均可。治妊娠胎漏,可以本品研末服,或与棕榈炭、 血余炭等同用;治便血,可用本品研末,艾汤送服,或与槐花、地 榆等配用。
此外,本品外用有解毒、消肿、收湿、敛疮、止血等功效,可用 于疮疖肿毒、湿疮流水、溃疡不敛、肛脱不收、子宫脱垂等,可单 用研末外敷或煎汤熏洗,也可与枯矾同用。
[性能特点]本品苦酸涩平,既能入肺而敛肺止咳,下气 降火,利咽开音,又能入大肠而涩肠止泻,为肺虚久咳、 久咳失音、久泻久痢的常用药。
肉 豆 蔻(Roudoukou)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与临床应用] 1.涩肠止泻——用于久泻,久痢。 (1)治脾肾虚寒之久泻久痢,常配伍人参、肉桂、
糯稻根须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肝、肺经。 [功效]固表止汗,退虚热,益胃生津。 [临床应用] 1.治自汗,盗汗。本品既能养心阴、敛心液,又能补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石脂
禹余粮
石榴皮
罂粟壳 为罂粟 科植物 罂粟的 干燥成 熟蒴果 的外壳。
敛肺涩肠药小结
涩 肠 止 泻
热病伤阴或虚热消渴,配天花粉、麦冬、人 参,玉泉丸 3.安蛔止痛,用治: 蛔虫腹痛、呕吐, 乌梅丸 4.收敛止血,用治: 便血、崩漏下血等,单用即有效。
用法: 生用:长于生津止渴 炒炭用:长于止泻、止血
诃子 ★★
1. 酸涩苦,平性偏凉 2. 既收又降,又具清肺之功,能敛肺下气止
咳及清肺利咽开音,为治失音之要药。 肺热或痰热之咽喉不利、失音。每与桔梗相须为用, 如诃子汤。 (1)肺热咽痛声嘶 配硼砂、青黛、冰片等,如
气虚自汗、阴虚盗汗者,则分别配伍补气药、补阴药; 脾肾阳虚之久泻、久痢者,应配伍温补脾肾药; 肾虚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者,当配伍补肾药; 冲任不固,崩漏不止者,当配伍补肝肾,固冲任药; 肺肾虚损,久咳虚喘者,宜配伍补肺益肾纳气药等。 若正气虽衰而余邪未尽者,适当配伍相应的祛邪药。
【使用注意】
凡表邪未解,湿热方盛及郁热未清者不宜过早 使用,以免闭门留寇。
第十八章 收涩药
中药教研室 胡晨霞
【学习要求】
1.通过本章概述部分的学习: 掌握收涩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
围,常与补虚药配伍的意义及各节药 物的性能特点、注意事项。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 掌握五味子(附:南五味子)、乌梅、 山茱萸、桑螵蛸、莲子(附:莲须、 莲房、荷叶、荷梗)、海螵蛸。 熟悉诃子、肉豆蔻、芡实。
使用注意: 1. 肉豆蔻油有毒, 2. 生用:少用,宜煨用去油减毒。 2. 入汤剂3-9g/次;入丸散剂0.5-1g/次。
成人服肉豆蔻粉7.5 g/次,引起中毒(眩 晕、谵语、昏睡等),服用大量可致死。
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 麸杨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 而成。
五倍子
五倍子
4. 毒性:罂粟壳有毒
【分类及功用】
1.止汗药 固表敛汗——用治自汗、盗汗。 2.敛肺涩肠药 敛肺止咳喘——用治肺虚久咳或肺肾两虚之咳喘 涩肠止泻——用治久泻久痢 3. 固精缩尿止带药 固精——用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 缩尿——用治肾虚膀胱失约遗尿、尿频 止带——用治肾虚带脉不固之带下
【配伍应用】
虚极欲脱之证,治当固本救脱,非收涩药独能 奏效。
参考资料
现代研究认为:本类药物中的成分一方 面对粘膜、创面等具有吸着作用,可对局 部起到保护;另一方面其收敛成份可使粘 膜、创面、汗腺、消化腺、生殖器官的分 泌腺表面蛋白起沉淀及凝固作用,从而起 到止血、止泻、抑制腺体分泌等作用。此 外,一些成分尚有抑菌、消炎、防腐、吸 收肠内有毒物质等作用。
敛 肺 止 咳
乌梅——安蛔止痛,生津止渴,收敛止血
罂粟壳——止痛 诃子——清肺利咽开音 五味子——滋肾阴,生津止渴,补肾涩精,
敛肺止汗,宁心安神
清音丸 (2)痰火久咳失音 配瓜蒌、贝母、青黛等,如
诃黎勒丸
用法: 生用:长于清肺利咽开音 煨用:善于涩肠止泻
肉豆蔻为 肉豆蔻科 植物肉豆 蔻的成熟 种仁。
药 材 肉 豆 蔻
肉豆蔻 ★★
一. 药性:辛,温。有毒。 二. 功用: 1. 涩肠止泻,用治
脾肾虚寒之久泻久痢,如真人养脏汤 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如四神丸 2. 温中行气,用治: 胃寒气滞之胀痛、食少呕吐等。
用治咳喘。
糯稻根须为禾本科 一年生草本糯稻的 干燥根茎及根。
浮小麦为禾本科植 物小麦的干瘪颖果。
浮小麦:益气养心、退虚热 糯稻根须:益胃生津、退虚热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
敛肺止咳喘——用治肺虚或肺肾两虚之咳喘 涩肠止泻——用治大肠虚寒不能固摄或脾肾虚寒
温煦无权所致的久泻、久痢病证。 使用注意: 咳嗽初起、痰多壅肺之咳喘;泻痢初起邪盛, 或伤食腹泻者不宜用。
概述部分
【含义】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 滑脱不禁证的药物,称为收敛固涩药, 也称收涩药或固涩药。
“涩可固脱”。 —— 陈藏器
“脱则散而不收,故用酸涩药,以敛其耗 散”。
—— 李时珍
【性能特点】 1. 药性:
多酸涩,部分甘味。 多温性或平性。个别兼寒凉。 2. 作用趋向:沉降
3. 归经:主入肺、脾、肾、大肠经 固表止汗药多归肺、心经; 涩肠止泻药多归大肠经; 固精缩尿止带药多归肾、脾经。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 的成熟果实。
药 材 五 味 子
五味子 ★★★
一.药性:酸、甘,温 二.功用: 1. 敛肺气,滋肾阴,用治:
肺虚久咳,罂粟壳 五味子丸 肺肾两虚喘咳 都气丸 寒饮或肺寒咳嗽 苓甘五味姜辛汤 2. 益气、生津、敛汗,用治: 气阴两伤之口渴 生脉散 消渴证 玉液汤 自汗、盗汗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实。
药 材 乌 梅
诃子为使君子科植物 诃子的成熟果实。
药 材 诃 子
乌梅与诃子比较
共性:
药性:酸、涩,平。主入肺、大肠经 功用: 1. 敛肺止咳,用治肺虚久咳。 2. 涩肠止泻,用治:
久痢久泻,罂粟壳,如固肠丸
乌梅 ★★★
1.止泻(祛邪)、止咳力不及诃子 2.生津止渴,用治:
3. 滋肾涩精,用治: 肾虚之遗精、滑精,桑螵蛸丸 麦味地黄丸
4. 涩肠止泻,用治: 脾肾阳虚之五更泻,四神丸
5. 宁心安神,用治: 阴血亏虚之心悸、失眠、多梦 天王补心丹
五味子
用法用量:煎服, 3~6g;研末服,1~3g。
(五味子临床应用分生用及制用,经炮制后其 酸性成分(有祛痰作用)及挥发油(有镇咳 作用)均有一定的破坏或减少,而其木脂素 类成分(有强壮作用)相对生品要高。故提 示五味子入补药宜熟用,入嗽药宜生用。
第一节 止汗药
气虚自汗(气虚肌表不固,腠理疏松,津液外泄
固表止汗:虚汗 阴虚盗汗(阴虚不能制阳,阳热迫津外泄)气血虚 Nhomakorabea产后虚汗
使用注意:实邪所致汗出,非本类药物所宜。
麻黄根为麻黄 科植物草麻黄 或中麻黄的根 及根茎。
药材麻黄根
麻黄根:止汗,为止汗专药 麻黄:发汗 麻黄根与麻黄配用可抑制麻黄的过度发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