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饲料添加剂

合集下载

猪场促生长的饲料添加剂有哪些

猪场促生长的饲料添加剂有哪些

猪场促生长的饲料添加剂有哪些现在是一个养猪的新时代,一个相对较低投入高科技、注重成本和效益的时代,如今的养猪业,需要更大的格局和全局的思维,需要高素质的相关行业人才需要和管理人才。

际遇过几年圆环病毒病、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肆虐,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农村家庭养殖和中小规模猪场开始逐步退出养殖。

随着资本的投入,饲料企业发展大型规模养殖一条龙、养殖合作社往纸箱厂上游发展饲料厂、互联网和金融及能源矿业等其他行业化工部分资金的进入,带来了养殖公司的超速发展。

再加上多年疫苗的使用及管理和理念的技术革新,大举基本杜绝了大规模的烈性传染病的发生。

我们在保证了猪场稳定生产之后,更多地关注如何增大料肉比、如何改善肉质、让猪用更少的时间出栏,对养猪人而言,促生长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本文简单介绍几种促的饲料添加剂及其优劣,以供参考。

1抗生素类抗生素促进猪生长的作用新机制,主要是它的杀菌和抑菌作用,可以阻止胃肠道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和毒素产生,防止癌症的发生并提高降低肠壁厚度,有利于营养吸收,从而减低饲料的利用率,促进猪的生长。

但是随着耐药性的产生,人们逐渐发现其对人类的危害,各国有关组织对饲料用抗生素添加的禁用和部分功能颁布禁用政策,饲料厂和养殖公司开始越来越多的寻求其他更有效的途径。

2中药添加剂及肉桂中药添加剂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保健、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改善动物产品质量和改善饲料品质等方面。

中草药的使用源远流长,但是种类繁多,产地和药用部位的不必不同及制备方法的差异也导致功效不一。

古典科学研究显示,中药的独具特色药用成分中的多糖类、总黄酮、生物碱、甙类、挥发油、氨基酸等可以通过提取纯化等工艺,达到最佳药效,但是中药的种类多样,医疗作用不同,有效与无效不是当然的,一些本来认为是无效的成分因不予发现了它们具有生物活性而成为有效成分,而一些有效的成分在另外一些中药中又成为了无效成分。

3益生菌及衍生物几种功能有时会产生协同作用、相互促进。

利用中链脂肪酸提高家禽遗传潜力

利用中链脂肪酸提高家禽遗传潜力

利用中链脂肪酸提高家禽遗传潜力作者:章薇等来源:《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5年第09期游离中链脂肪酸无论在病原体水平上和宿主水平上都呈现出对家禽生长有利的特性,因此,将中链脂肪酸作为家禽功能性饲料添加剂使用是应对目前家禽业面临的多种应激因素的有效方案。

中图分类号:S816.7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5)09-0039-03由于世界范围内不断减少抗生素生长促进剂(Antibacterial Growth Promoters,AGP)的使用,欧盟甚至禁止AGP的使用,家禽的肠道健康正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由于肉鸡的育种持续地追求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饲料转化率,鸡肠道健康面临的压力变得不可测。

一些非抗生素类的植物源性抗菌物质已经被提出,并有望替代AGP的使用,但其中很多缺乏科学证据。

由于在家禽的胃肠道(Gastro-intestinal Tracts,GIT)中,游离的中链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s,MCFA)(也就是无包被、微囊包被或是脂化的单甘脂、双甘脂、甘油三脂等脂肪酸)无论是在病原体水平上还是在宿主水平上都呈现出很多有益的作用,所以将MCFA 作为家禽功能性饲料添加剂(Functional Feed Ingredient,FFI)使用,是应对目前家禽业面临的多种应激因素的一个有效方案。

MCFA是一类由有6~12个碳原子的脂肪族尾和一个极性头部构成的饱和脂肪酸。

其功能如下:1 平衡肠道微生物菌群MCFA具有与细菌性病原体细胞膜极其相似的亲水亲油平衡性(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HLB)特性,因此当二者在pH值较低的胃部亲密接触时,未分解的MCFA能够穿透病原体的磷脂双分子层,从而破坏其细胞膜。

膜稳定性的破坏是通过在细菌细胞膜上形成气孔实现的,一方面可导致细胞内容物的泄漏,另一方面也使得MCFA得以进入细菌细胞内。

饲料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

饲料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

饲料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饲料添加剂是指添加到动物饲料中的各种微量物质。

它们的作用是,完善日粮的全价性,提高营养浓度和饲料利用率,促进畜禽生长,防治疾病,减少饲料贮存中营养物质的损失。

饲料添加剂分营养物质添加剂和非营养物质添加剂两大类。

前一类有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后一类是生长促进剂(非营养性),主要是用来刺激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及改善动物健康状况。

此类添加剂包括抗生素、激素(生长素、雌激素及孕激素)。

此外,还有驱虫保健剂、抗氧化剂和中草药保健促生长饲料添加剂等。

现将一些主要的添加剂简介如下。

饲料添加剂是指添加到动物饲料中的各种微量物质。

它们的作用是,完善日粮的全价性,提高营养浓度和饲料利用率,促进畜禽生长,防治疾病,减少饲料贮存中营养物质的损失。

饲料添加剂分营养物质添加剂和非营养物质添加剂两大类。

前一类有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后一类是生长促进剂(非营养性),主要是用来刺激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及改善动物健康状况。

此类添加剂包括抗生素、激素(生长素、雌激素及孕激素)。

此外,还有驱虫保健剂、抗氧化剂和中草药保健促生长饲料添加剂等。

现将一些主要的添加剂简介如下。

(一)氨基酸添加于日粮中氨基酸,主要是植物性饲料中缺少的,而生猪生长又必需的氨基酸,如赖氨酸和蛋氨酸等。

(二)维生素:作为添加剂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3、硫胺素、核黄素、吡哆醇、维生素B12、氨化胆碱、烟酸、泛酸钙和叶酸及生物素等。

(三)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日粮中的添加量极小,每吨饲料量中只有几克。

因此,应特别注意配合均匀。

微量元素多是以盐的形式作为添加剂的。

如硫酸铜、碳酸钴、氧化锰、硫酸锌、氧化铁、碘化钾等。

微量元素种类很多,常用作添加剂的有铁、钴、铜、锌、钳、锰、碘、硒等。

(四)抗生素:常用的有土霉素、链霉素、金霉素、吉他霉素等。

(五)激素:以激素添加剂的有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甲状腺素等。

[课程]功能性寡糖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课程]功能性寡糖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00000功能性寡糖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0000寡糖(O ligo saccharide)又称低聚糖或寡聚糖,是由2个~1 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低度聚合糖类的总称。

人们通常把寡糖看成是抗营养因子。

20世纪60年代,开本首先将其应用十食品,作为免疫增强剂,20世纪80年代又开发成为饲料添加剂。

寡糖作为一种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扩展了传统意义上糖类物喷仅作为能源物质的功能,成为动物营养研充的新方向。

由于单糖分子大小不一以及单糖之间的结合方式不同,所以寡糖的种类很多,目前约超过1000种,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是功能性寡糖。

功能性寡糖在饲料工业上又称为化学益生素(益生元),我国农业部批准在饲料中作为添加剂使用的寡糖有果寡糖(FOs)、甘露寡糖(M0s)、寡木糖(xos)和糖萜素(sHP)等。

一、常见功能性寡糖的种类寡糖又分为普通寡糖和功能性寡糖两大类。

普通寡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海藻糖及麦芽低聚糖等,可被消化吸收,产生能量。

功能性寡糖又称为双歧因子(Bifidus factor,BF),由于糖苷键的结构或分子卞勾象不同.这类寡糖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不能被人和动物肠道消化吸收,但可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是自利于畅道健康的一类寡糖。

目前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寡糖主要有:果寡糖(FOS)、甘露寡糖(MOS)、寡乳糖(Gas)、寡木糖(xos)、a-寡葡萄培(a—G0s)、?-寡葡萄糖(?—G0s)、壳聚糖(cos)、寡乳糖(GAS)、异麦芽三糖和大豆寡糖等。

这些功能性寡糖叮以由某些细菌的细胞壁提取物获得,这是由于细胞壁内胞内酶可以利用底物(如蔗糖、麦芽糖等)合成寡糖,例如酵母细胞壁提取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甘露寡糖,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基的产物。

二、功能性寡糖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1.增强水生动物免疫力,提高饲养成活率功能性寡糖提鬲动物机体免疫机能,主要是通过充当免疫佐刷以及激活动物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等来实现的。

酶制剂饲料添加剂

酶制剂饲料添加剂

酶制剂饲料添加剂作者:姜良来源:《新农业》2020年第06期近几年来,饲用酶制剂已经慢慢运用到畜牧行业,但是因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了饲用酶制剂的使用。

如饲用酶制剂中包含酶的种类、酶的活性、动物品种等,因为这些方面的因素会对饲用酶制剂造成一定的影响。

酶制剂是一种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的生物催化剂,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其中酶制剂在畜禽养殖领域中的应用最广泛,且最具有潜力。

酶制剂作为具有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双重特性的饲料添加剂,不仅可以提高营养消化利用率,还有调节动物肠道健康、杀菌抑菌等功能,在节约饲料资源、减少养殖排放、替代抗生素方面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1基本概念及其种类酶是一种由活细胞产生的,不耐高温的生物催化剂,具有高度特异性,一种酶只对一类或一种物质的反应进行催化作用。

饲用酶制剂是一种以酶为主要功能因子的饲料添加剂。

根据饲用酶制剂中所含酶种类的多少分为以下几类。

1.1淀粉酶淀粉酶是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类总称。

淀粉酶主要有a-淀粉酶和糖化酶。

a-淀粉酶能将淀粉大分子分解为易被吸收的中、低分子物质。

糖化酶进一步将a-淀粉酶分解的中、低分子物质进一步水分解为葡萄糖,进而被动物吸收。

1.2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降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的一组酶的总称。

它是一种复合酶,主要由外切β-葡聚糖酶、內切β-葡聚糖酶等组成。

它可以破坏纤维素的结晶结构,将低聚糖物质分解为葡萄糖。

1.3蛋白酶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的酶。

种类很多,分布很广,重要的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组织蛋白酶等。

一种蛋白酶还能水解蛋白质中的一种肽键,对机体的新陈代谢起到重要作用。

1.4β-葡聚糖酶葡聚糖酶能水解葡聚糖等大分子。

减轻消化道中物质的黏度,增加营养物质的吸收速率。

β-葡聚糖酶是酶制剂饲料添加剂中较为重要和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酶。

1.5果胶酶果胶酶是指分解植物主要成分——果胶质的酶类,它可以促进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

有效破坏果胶质,是一种常用的饲料酶制剂。

八大饲料分类

八大饲料分类

八大饲料分类饲料是动物饲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动物需要不同种类的饲料来满足其营养需求。

根据饲料的来源和成分,我们可以将饲料分为以下八大分类。

一、粗饲料粗饲料主要指的是含有较高纤维素的饲料,例如青贮饲料、干草、秸秆等。

这些饲料通常富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够提供动物所需的粗纤维和能量,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粗饲料适用于反刍动物,如牛、羊等。

二、浓饲料浓饲料指的是含有较高能量和蛋白质的饲料,例如麦麸、糠麸、豆粕等。

这些饲料富含能量和蛋白质,能够提供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生长和发育。

浓饲料适用于禽类和猪等非反刍动物。

三、添加剂添加剂是指用于饲料中的各种营养补充剂和功能性添加剂。

营养补充剂包括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能够提供动物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

功能性添加剂包括酶制剂、抗生素、酸化剂等,可以改善饲料的品质和动物的生长效益。

四、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中添加的各种化学物质和生物制剂。

化学物质包括防霉剂、抗氧化剂、色素等,能够保持饲料的新鲜度和稳定性。

生物制剂包括益生菌、发酵制剂等,可以改善饲料的消化吸收和动物的健康状况。

五、水产饲料水产饲料是专门用于养殖水产品的饲料,包括鱼类、虾类、蟹类等。

水产饲料需要具备良好的浮力和稳定性,能够满足水生动物的特殊需求。

水产饲料通常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能够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免疫力。

六、特种饲料特种饲料是指用于特定动物的特殊需求的饲料,例如幼崽饲料、老年动物饲料、运动员饲料等。

特种饲料需要根据动物的特殊需求进行配方,以满足其特定的营养需求。

七、有机饲料有机饲料是指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的饲料,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

有机饲料通常富含天然的营养物质,能够提供动物所需的营养需求,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八、转基因饲料转基因饲料是指采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饲料,其中包含转基因植物的成分。

转基因饲料通常具有抗虫、抗病等特性,能够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

功能性饲料添加剂

功能性饲料添加剂

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是在畜禽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辅助饲料。

它是由多种活性成分组成的,可以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增加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吸收等功能。

首先,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可以促进畜禽生长发育。

它可以改善畜禽的生理机能,加快新陈代谢,使养殖动物更好地消化、吸收饲料中的养分。

同时,功能性饲料添加剂还可以增强畜禽的食欲,促使其食量增加,进而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养活率。

其次,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可以改善产品品质。

它可以提高肉类的嫩度、口感和风味,使畜禽产品更加可口。

此外,功能性饲料添加剂还可以提高蛋的质量,增加蛋黄色素的含量,使蛋黄颜色更加鲜艳,提高蛋的营养价值。

再次,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可以增强免疫力。

它可以提高畜禽的抗病能力,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减少养殖动物的疾病损失。

功能性饲料添加剂中的抗生素和疫苗成分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系统,提高其对疾病的抵抗力。

最后,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可以改善畜禽的肠道健康。

它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益生菌的繁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保护肠道黏膜的完整性,提高消化吸收率。

此外,功能性饲料添加剂还可以降低肠道内有害菌的产生的氨气和硫化氢含量,减少肠道病变的发生,改善动物的整体健康状况。

总之,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增加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吸收等功能。

尤其是当前养殖业发展迅速,需求量大,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然而,选择适合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合理使用,并遵守相关的养殖规范和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科学合理的使用下,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确保畜禽生产的高效益和健康发展。

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研究

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研究

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研究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已经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改善畜禽产品品质、提高饲料转化率以及防治动物疾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按照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定义、应用前景以及研究进展三个部分进行全面阐述。

一、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定义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中添加的能改变饲料性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防治动物疾病,保持饲料质量的物质。

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是在保持对动物生产性能的促进作用和提高饲料营养素利用率的同时,还能改善动物生理机能、调整动物体内环境、提高动物免疫机能或者有特定药效的饲料添加剂。

二、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前景它们能够通过改善肠道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肠道的健康水平,改善肠道免疫机能,使动物能够更好的抵抗疾病。

这在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节动物的生理机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饲料添加剂能够有效地提升动物的生产性能,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

三、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进展当前,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菌剂、酶制剂、微量元素、植物抗病原活性物质等方面。

微生物菌剂是通过研究动物肠道微生物菌落构成,选择对动物生长发育有利的微生物来生产的饲料添加剂。

可分为益生菌、酵母菌和消化道发酵菌三类。

酶制剂是通过添加能分解饲料中不易消化物质的酶,以增加并改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如落新妇、半乳糖酶等酶制品。

微量元素则主要包括铜、铁、锌、锰等,它们是动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并且所需量较少。

通过微型化处理,能够提高它们的生物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污染。

植物抗病原活性物质,主要是植物中的挥发性物质,如酚类、醛类、酮类、萜类等,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增强动物的免疫力。

总的来说,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是提高畜禽生产性能,保证动物健康,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化,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在未来必将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饲料添加剂----低聚果糖
摘要介绍了功能性饲料添加剂低聚果糖的制备过程、生理学功能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

关键词低聚果糖功能因子添加剂饲料
低聚果糖( Fructo-oligosaccharides, 简写为FOS或FO) , 又称寡果糖、果寡糖或蔗果三糖低聚糖,其分子式为: G-F-Fn( G 为葡萄糖, F 为果糖) , 通常n = 1-3。

天然存在的低聚果糖是由微生物或植物中具有果糖转移活性的酶作用而产生的, 目前制备得到的低聚果糖是将微生物中β-呋喃果糖苷酶或果糖转移酶作用于蔗糖而制备获得。

最早发现低聚果糖的是Bacon 与Edelman 以及Blanchard 与Albon。

两组科学家于1950 年在研究酵母转化酶( invertase) 时, 分别发现了一类新的三糖,该三糖及其同系物的结果后来得到了进一步确定, 并被命名为蔗果三糖( kestose) 族低聚糖。

1952 年de Whalley 等用酵母转化酶作用于蔗糖,首先分离得到蔗果三糖( kestose) , 并测定其结构。

次年Bacon 和Bell 用高峰淀粉酶作用于蔗糖, 从产物中分离出异蔗果三糖( isokestose ) 。

1954 年Gross 等又分离得到新蔗果三糖( neokestose) 。

这三种蔗果三糖及其同系物已在多种植物中发现。

1982 年日本明治公司首次利用酶法进行工业化生产, 推出了商品名为“Neosugar”或“Meioligo”的低聚果糖产品, 该产品已被广泛用作保健食品及功能性饲料添加剂。

在日本, 低聚果糖的年产量达4 500 t, 其中1 500 t用于功能性饲料添加剂, 其余添加于保健食品中。

1994 年, 在日本生产的40% 猪饲料中已加入包括低聚果糖在内的各种低聚糖( 又称植物糖) 。

早在60 年代, 低聚糖就被认为是一种免疫促进剂, 现在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生产的饲料中, 1994 年至少已有3 种商品饲料在欧洲市场上销售, 而在日本则多达十余个品种。

最初, 低聚糖价格相对较贵, 原因是年产量高达6 000-10 000 t的低聚糖主要用于高附加值的保健食品, 而今, 其价格已下降到饲料业可接受的范围, 在饲料中的添加量通常为3-10 kg/ t, 而对仔猪用饲料, 含量则为3-4 kg/ t。

对制备低聚果糖进行研究的国家除日本外, 还有韩国、中国( 包括台湾省) 、欧洲及美国。

韩国学者对低聚果糖制备、酶学性质及固定化生产方法均作了一定研究。

我国的研究者也对低聚果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已有众多的研究者对低聚果糖的生理学活性进行了研究, 其主要结论可简要归纳为: 低聚果糖能促进人与动物体内双歧杆菌增殖100-1 000 倍;它很难被上消化道与小肠消化酶水解, 是一种不被消化吸收的糖; 在动物饲料中, 它能促进双歧杆菌与乳酸菌的生长, 抑制沙门氏菌与梭状芽孢杆菌等病原体的生长。

此外, 它亦能稳定肠道微生态体系, 人们甚至可以闻出加入低聚果糖后的变化, 因为喂饲动物后, 动物肠内产生的氨明显减少。

低聚糖抑制病原体的作用原理是它在肠道与病原体之间建立了某种屏障, 阻碍病原体与肠粘膜的结合, 低聚糖能与病原体结合, 变成一种对动物无害的物质。

因而, 低聚果糖可被看作是一种抗菌素原, 与抗菌素合用于饲料中成为必然结果。

经研究了含有低聚果糖的饲料喂饲实验动物后, 其直肠和结肠对钙、镁及水的吸收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不被消化道利用而能在大肠内发酵的低聚果糖并不
影响实验动物从直肠与结肠吸收水分, 但对钙、镁元素的吸收有显著增加。

该研究者又发现喂饲低聚果糖可防止实验动物的食粪癖, 实验组动物的股骨中钙含量显著增加, 防止动物的食粪癖是原因之一。

在另一次实验中, 他们证实饲用低聚果糖促进镁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实验动物的后肠道部位。

据研究饲用低聚果糖的动物对热能、氮及钙、镁、铁、锌和铜的利用情况。

动物摄取低聚果糖后, 尽管总排便体积有所增加, 但粪便中矿物元素含量减少, 这说明钙、镁、铁及锌的吸收率有所提高, 而且动物尿中排泄氮降低。

该作者认为喂饲低聚果糖是克服由于高氨及铁、钙、镁及锌调节失衡而引起的综合症的一种好方法。

在随后的研究中又发现喂饲低聚果糖可防止由于高剂量果糖及缺铜而引起的胰萎缩。

低聚果糖对初生仔猪肓肠与结肠内微生物菌落、短链脂肪酸、pH 等因素的影响。

在初生仔猪饲料中加入3 g / L 低聚果糖后, 仔猪肠粘膜细胞密度与标记细胞均有所增加, 1-3 d内双歧杆菌数量与对照组相同, 但到第6 d, 实验组小猪肠内双歧杆菌数目显著增加。

研究又利用低聚果糖及其他低聚糖对老鼠肠内微生物菌落进行了研究, 结果再次证明服用低聚果糖可显著增加动物肠内双歧杆菌数量, 低聚木糖亦有适量的促进作用。

另利用脱脂奶+ 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 低聚果糖对老鼠肠内微生物菌落分布进行了研究, 发现实验组动物肠内双歧杆菌数目显著增加,同时沙门氏菌及梭状芽孢杆菌等病原菌数目显著下降, 该实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据在专利中介绍了将低聚果糖及其他低聚糖应用于鱼用饲料的技术, 发现低聚糖能够促进鱼类生长, 减少死亡率, 降低粪便中氨的排放量、防止污染。

他们利用1000 条鱼所做的实验结果见表1与表2。

表1 应用低聚糖饲养鱼的效果
起始时结束时增加饲料投饲料效率死亡数
总重(kg) 总重(kg) 体重(kg) 入量( kg) (%) (尾) 对照组 351.2 562.4 211.2 362.8 58.2 35
试验组 350.6 608.8 258.2 412.4 62.6 19
表2 不同含量的低聚糖对鱼增重影响
( 平均体重g )
低聚糖含量( %) 起始 2周 4周 6周 8周
对照组 0 50 64 81.9 104.9 134.2
0.005 50 67 80.5 103.2 136
0.01 50 64 83.2 108.1 140.5
0.1 50 60 85 118 145.1 实验组 1 50 65.6 84.3 126 156.5
10 50 68 82 107.7 140.1
15 50 60 82 105.6 139.4
从表1 与表2 数据可看出, 加入低聚果糖可促进鱼的生长, 低聚糖在饲料中含量应以0.1%-1%为宜。

此外, 在饲料中加入0.1%-5%低聚果糖用于产仔母猪, 可缩短母猪的发情周
期。

研究表明, 利用低聚果糖可抑制沙门氏菌, 因而可应用于功能性饲料中。

综上所述, 低聚果糖是一种性能优越的功能性饲料添加剂, 它可增殖双歧杆菌、抑制有害菌及减少肠内腐败物质等生理学功能已被众多研究者所证实, 说明其确有类似抗菌素的作用。

在饲料中加入低聚果糖, 尽管不能全部替代抗菌素, 但可减少抗菌素的用量, 降低动物制品中的药残量。

由于低聚果糖不能被人与哺乳动物上消化道所水解, 而只在大肠中被双歧杆菌所发酵, 因而能改变动物肠道的菌落分布, 其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能促进微量元素的吸收。

低聚果糖能缩短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 减少粪便中氨含量。

所以, 低聚果糖能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报酬, 降低死亡率和促进动物体对氮及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