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堂吉诃德》导读教案完美版
名著《堂吉诃德》导读教案完美版

名著《堂吉诃德》导读教案三维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塞万提斯及作品《堂吉诃德》的游侠经历。
(2)学习通过小说三要素来反映生活现实的方法,提高小说的鉴赏能力、语言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手段,自读与导读相结合,揣摩文本语言,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领悟正确的理想价值观。
导读教学重点:“三维目标”(2)导读教学难点:“三维目标”(2)教材来源与选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部分)导读教学策略及设想:1、学生:课前要求学生阅读名著文本,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摘抄在自学卡片上,通过自读、自思、自悟、讨论、探究,初步了解名著内容,理解人物形象,讨论主题思想,激发阅读兴趣。
2、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准备相关文字、视频、课件资料;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上,用1课时进行导读教学。
导读辅助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演示。
一、导课:在一部书中有这样一人物,有人说他是疯子,也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懦夫,也有人说他是勇士;有人说他是武士,也有人说他是诗人。
他就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
二、导读(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查阅的资料后,按学习合作小组形式,鼓励学生在小组协作学习中互相学习交流,互通有无,要求活跃参与,流畅表述。
教师适时进行协调、指导。
预先物色一位学生主持小组资料展示活动。
1..作者及其生活背景介绍塞万提斯(1547~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作家。
塞万提斯出身贫寒,只念了中学就踏入社会。
他热衷于建功立业以创造辉煌的人生,曾作过红衣主教的随从,后来参军,征战四方,在战斗中他勇往直前,以致身负重伤,失去左臂。
归国途中,又被海盗抓去当了5年奴隶。
当他被亲友赎回国时,已是贫困潦倒,衰弱不堪。
他又因无力赔偿税款而不止一次被捕下狱。
但他并不消沉,他毅然拿起笔来,转入文学创作。
《堂吉诃德》这部撼世巨作在他不屈的残臂下终于创作了出来。
高中语文名著《堂吉诃德》导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名著《堂吉诃德》导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堂吉诃德》的背景与作者1.1 了解《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生平介绍文学地位与影响1.2 探索《堂吉诃德》的背景:西班牙当时的历史背景骑士文学与骑士制度1.3 分析《堂吉诃德》的文学特色: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交融讽刺与严肃的结合第二章:主要人物形象分析2.1 堂吉诃德的形象分析:勇敢与疯狂的矛盾性格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2.2 桑丘·潘萨的形象分析:务实与聪明的品质忠诚与智慧的形象2.3 其他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杜尔西内娅桑丘的父亲第三章:故事情节梗概3.1 第一部分的故事情节:堂吉诃德出名的冒险与桑丘的相遇与相识3.2 第二部分的故事情节:堂吉诃德与桑丘的冒险经历堂吉诃德的疯狂行为3.3 第三部分的故事情节:堂吉诃德与桑丘的分别和重逢堂吉诃德的死亡与遗产第四章:作品主题探讨4.1 骑士道理想的讽刺:堂吉诃德对骑士道理想的追求塞万提斯对骑士道理想的讽刺和批评4.2 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堂吉诃德对理想的执着与追求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挫折4.3 人性的探讨:堂吉诃德与桑丘的人性对比作品中其他人物的人性描绘第五章:教学设计与课堂活动5.1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2 课堂活动设计: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讽刺手法的运用:对骑士道理想的讽刺对社会现象的讽刺6.2 对比手法的运用:堂吉诃德与桑丘的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对比6.3 象征手法的运用:堂吉诃德的形象象征堂吉诃德冒险的象征意义第七章:作品影响与评价7.1 《堂吉诃德》的影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对社会思想的影响7.2 塞万提斯的评价:文学史上的地位后世学者的评价7.3 《堂吉诃德》的评价:文学价值社会意义第八章:拓展阅读与建议8.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其他塞万提斯的作品受《堂吉诃德》影响的作品8.2 学术研究推荐:《堂吉诃德》的研究著作塞万提斯研究论文8.3 影视作品推荐:《堂吉诃德》的电影和电视剧改编其他艺术形式的《堂吉诃德》改编第九章:作业与评价9.1 作业设计:阅读笔记人物分析论文课堂讨论发言9.2 评价方式:平时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期末考试评价第十章:教学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效果总结:学生对《堂吉诃德》的理解程度学生对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10.2 教学方法反思: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教学手法的多样性10.3 教学改进计划: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十一章:课堂讨论与思考题11.1 课堂讨论题:《堂吉诃德》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如何体现?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传达了什么样的社会信息?11.2 思考题:堂吉诃德的疯狂与坚持理想是否具有现代意义?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堂吉诃德》中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理解。
《堂吉诃德》导读

根据课前、课中、课后阶段学习,结合问题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要体现作业设计,并附参考答案。
格式不限,可自行调整。
课前:感知留青竹刻雕刻的1.描一描:用铅笔描画一下“竹”字,注意线条要流畅。
2.画一画:选择你喜欢的图案或文字画于下面的方框中。
(提示:图案选择简单一点的。
)参考答案:1描画的线条流畅即可。
2.内容可以是任何事物,图案、文字清晰即可。
一、导入新课(一)看短片谈感受你对这种艺术形式有什么感想?感受:1.我觉得留青竹刻是一门很难的艺术,需要很多耐心和细心。
2.看到那些艺术家们能够把竹子变成这么美丽的艺术品,我感到非常敬佩。
3.我也想试一试,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出漂亮的作品。
问题:1.我想知道更多关于留青竹刻的知识。
2.我想知道它是怎么来的?3.人们是怎么想出这个创意的?它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二)师小结:这些精美的留青竹刻作品既保持了竹子的天然色泽,又展示出图案的细节。
这种技艺不仅考验着艺术家的手艺,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传统手工艺-------留青竹刻,一起去探寻留青竹刻技艺。
揭示课题:探寻留青竹刻技艺(二)技艺传承1.留青竹刻的定义留青就是留用竹子表面一层薄薄的青筠作为雕刻图纹,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为“底”,故名“留青竹刻”。
因留青是留有其表皮一层,所以又称皮雕、阳刻。
一般主材选用深山冬竹,经防霉防蛀工艺处理。
2008年留青竹刻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雕刻步骤下面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留青竹刻具体的雕刻步骤,完成以下学习任务单:①留青竹刻需要准备些什么材料?(竹片、刻刀、文稿)②留青竹刻的雕刻步骤有哪五个步骤?画稿、圈边、铲地(起地)、清底(平地)、分筠。
(1)画稿这是留青竹刻的第一步,在竹材上绘制出图案或文字的轮廓。
由于留青竹刻需要利用竹青和竹肌的色差来表现图案,因此画稿时需要特别注意边缘的清晰度,以便在后续的雕刻过程中能够准确地保留竹青部分。
语文教案《堂吉诃德》

语文教案《堂吉诃德》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及其背景。
掌握《堂吉诃德》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1.2 教学内容介绍塞万提斯及其作品《堂吉诃德》。
概述《堂吉诃德》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1.3 教学步骤向学生介绍塞万提斯及其作品《堂吉诃德》。
引导学生了解《堂吉诃德》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的看法。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阅读《堂吉诃德》第一章,了解故事的开端。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教学目标分析堂吉诃德这一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2 教学内容分析堂吉诃德的性格特点,如理想主义、固执、善良等。
探讨堂吉诃德的行为动机,如追求正义、拯救世界等。
2.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关注堂吉诃德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堂吉诃德的理解和看法。
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堂吉诃德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其他角色,分析其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3.1 教学目标分析《堂吉诃德》中的重要情节,理解其对故事发展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分析《堂吉诃德》中的重要情节,如堂吉诃德的第一次冒险、与桑丘的相遇等。
理解这些情节对故事发展的作用,如展示堂吉诃德的性格、推动故事进展等。
3.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关注重要情节的发展和作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重要情节的理解和看法。
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情节对故事发展的作用。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重要情节,分析其对故事发展的作用,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探讨《堂吉诃德》中的主题,如理想与现实、疯狂与理智等。
4.2 教学内容探讨《堂吉诃德》中的主题,如理想与现实、疯狂与理智等。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如何体现这些主题。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关注故事中的主题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堂吉诃德》导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名著《堂吉诃德》导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及其作品背景,提高学生对文学名著的认识。
2. 通过阅读选段,引导学生领会堂吉诃德的冒险精神、理想主义和人文情怀。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堂吉诃德这一典型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塞万提斯及其作品《堂吉诃德》简介2. 堂吉诃德的冒险经历与性格特点3. 分析堂吉诃德形象的意义4. 阅读选段及讨论5. 学生展示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堂吉诃德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对堂吉诃德冒险精神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塞万提斯及其作品《堂吉诃德》,分析堂吉诃德的性格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堂吉诃德的冒险精神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3. 阅读法:让学生阅读选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展示法: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心得,促进交流。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塞万提斯及其作品《堂吉诃德》,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分析堂吉诃德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其冒险精神。
3. 讨论:组织学生对堂吉诃德的冒险精神进行讨论,鼓励发表自己的看法。
4. 阅读:让学生阅读选段,体会堂吉诃德的形象特点。
5. 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交流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环节的积极性,以及对堂吉诃德冒险精神的理解程度。
2. 阅读理解:通过回答有关堂吉诃德的问题,评估学生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讨论中对堂吉诃德形象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表现。
4. 学生展示:评价学生在展示环节的表达能力、观点独到性和逻辑性。
七、教学资源1. 《堂吉诃德》原著或学生版改编本。
2. 关于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的参考资料。
3. 堂吉诃德冒险经历的插图或视频资料。
4. 阅读理解练习题。
高中语文名著《堂吉诃德》导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名著《堂吉诃德》导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堂吉诃德》的背景与主题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及其时代背景。
把握《堂吉诃德》的主题和文学地位。
1.2 教学内容介绍塞万提斯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堂吉诃德》的主题思想,如理想与现实、骑士精神的衰落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作者和作品背景。
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1.4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塞万提斯的短片,了解其生平。
分组讨论,分析《堂吉诃德》的主题思想。
第二章:堂吉诃德的形象分析2.1 教学目标分析堂吉诃德的个性特点和形象特征。
理解堂吉诃德与桑丘的关系及其意义。
2.2 教学内容描述堂吉诃德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
探讨堂吉诃德与桑丘的互动及其对各自形象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解读堂吉诃德的描写。
小组合作,讨论堂吉诃德与桑丘的关系。
2.4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堂吉诃德的性格特点。
小组分享,分析堂吉诃德与桑丘的互动。
第三章:名篇名句解析3.1 教学目标解读《堂吉诃德》中的经典名句和片段。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2 教学内容选取《堂吉诃德》中的名句和典型片段进行解析。
分析名句和片段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3.3 教学方法采用文本细读法,解读名句和片段。
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讨论。
3.4 教学活动分组朗读和解析名句和片段。
分享解读结果,进行全班讨论。
第四章:《堂吉诃德》的文学手法与风格4.1 教学目标分析《堂吉诃德》的文学手法和艺术风格。
理解《堂吉诃德》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探讨《堂吉诃德》的叙事手法、人物塑造和象征意义等。
分析《堂吉诃德》的独特艺术风格。
4.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鉴赏《堂吉诃德》的文学手法。
引导学生思考《堂吉诃德》的文学价值。
4.4 教学活动分析《堂吉诃德》的文学手法,进行小组讨论。
展示小组研究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第五章:综合实践活动5.1 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堂吉诃德》教案及课堂练习

《堂吉诃德》教案及课堂练习第一章:堂吉诃德的生平与时代背景1.1 介绍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诗人、剧作家,被誉为“现代小说的先驱”。
1.2 堂吉诃德的生平:出生、成长、求学、军旅生涯、文学创作等。
1.3 17世纪西班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
1.4 《堂吉诃德》的创作背景:塞万提斯的生活经历及其对西班牙社会的观察。
第二章:堂吉诃德的形象分析2.1 堂吉诃德的性格特点:理想主义、勇敢、固执、善良、滑稽等。
2.2 堂吉诃德的矛盾性: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疯狂的边缘。
2.3 堂吉诃德与桑丘的关系:主仆情深、性格互补、共同成长。
2.4 堂吉诃德与环境的关系:适应与改造。
第三章:堂吉诃德的冒险历程3.1 第一次冒险:堂吉诃德与桑丘的相识、第三次出游。
3.2 堂吉诃德与风车决斗:著名场景的描绘及其象征意义。
3.3 堂吉诃德与美女杜尔西内娅:一段荒诞离奇的爱情故事。
3.4 堂吉诃德解救captive:展示其勇敢和正义的一面。
第四章:《堂吉诃德》的艺术特色4.1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描绘西班牙的风光、民间传说等。
4.2 讽刺与幽默: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讽刺以及对堂吉诃德的幽默刻画。
4.3 人物性格的鲜明:堂吉诃德、桑丘、杜尔西内娅等。
4.4 丰富的想象力:奇遇、冒险、夸张等手法。
第五章:课堂练习5.1 请简要概括堂吉诃德的生平。
5.2 分析堂吉诃德的性格特点,举例说明。
5.3 描述堂吉诃德与桑丘的关系。
5.4 谈谈你对《堂吉诃德》这部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堂吉诃德的冒险历程(续)6.1 堂吉诃德与镜子骑士:一场关于骑士道精神的辩论。
6.2 堂吉诃德与海岛冒险:认识新朋友,遭遇新挑战。
6.3 堂吉诃德与神父和修女:误入邪教,智斗恶势力。
6.4 堂吉诃德的回归:放弃冒险,回到家乡。
第七章:桑丘的形象分析7.1 桑丘的性格特点:现实主义、聪明、忠诚、保守等。
7.2 桑丘的成长:从农民到骑士的转变。
堂吉诃德导读教案

《堂吉诃德》导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堂吉诃德,了解《堂吉诃德》的故事情节。
2、了解两个人物形象及作品的思想主题。
3、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生自读课本中的相关介绍一、导入在一部书中有这样一人物,有人说他是疯子,也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懦夫,也有人说他是勇士;有人说他是武士,也有人说他是诗人。
他就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
二、作者介绍塞万提斯(1547~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作家。
塞万提斯出身贫寒,只念了中学就踏入社会。
他热衷于建功立业以创造辉煌的人生,曾作过红衣主教的随从,后来参军,征战四方,在战斗中他勇往直前,以致身负重伤,失去左臂。
归国途中,又被海盗抓去当了5年奴隶。
几次越狱都不成功,直至五年后由家人和朋友交付巨额赎金,才得以返回家乡。
此时他已经33岁,左手残废,但他面临的是家庭的债务和失业。
他两次结婚都不幸福,为了养家糊口,他找到一份纳税员的工作。
但是又因他税收工作不力,帐目混乱被关进监狱,但他并不消沉,他毅然拿起笔来,转入文学创作。
《堂吉诃德》这部撼世巨作在他不屈的残臂下终于创作了出来。
《堂吉诃德》为作家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但并未改变他的贫困状况。
1616年4月23日,他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的宗旨是要“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但是,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却远远超出了对骑士小说的嘲讽和抨击,它真实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三、情节概述《堂吉河德》是一部讽刺骑士小说的小说。
主人公堂吉诃德因沉迷于骑士小说,决定外出历险,做一名行侠仗义的骑士。
竟像古代骑士那样用破甲驽马装扮起来,以丑陋的村姑作美赛天仙的贵妇,再以矮胖的农民桑丘•潘沙作侍从,三次出发周游全国,去创建扶弱锄强的骑士业绩,反而闹出很多笑话,到处碰壁受辱,被打成重伤或被当作疯子遣送回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堂吉诃德》导读教案三维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塞万提斯及作品《堂吉诃德》的游侠经历。
(2)学习通过小说三要素来反映生活现实的方法,提高小说的鉴赏能力、语言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手段,自读与导读相结合,揣摩文本语言,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领悟正确的理想价值观。
导读教学重点:“三维目标”(2)导读教学难点:“三维目标”(2)教材来源与选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部分)导读教学策略及设想:1、学生:课前要求学生阅读名著文本,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摘抄在自学卡片上,通过自读、自思、自悟、讨论、探究,初步了解名著内容,理解人物形象,讨论主题思想,激发阅读兴趣。
2、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准备相关文字、视频、课件资料;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上,用1课时进行导读教学。
导读辅助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演示。
一、导课:在一部书中有这样一人物,有人说他是疯子,也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懦夫,也有人说他是勇士;有人说他是武士,也有人说他是诗人。
他就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
二、导读(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查阅的资料后,按学习合作小组形式,鼓励学生在小组协作学习中互相学习交流,互通有无,要求活跃参与,流畅表述。
教师适时进行协调、指导。
预先物色一位学生主持小组资料展示活动。
1..作者及其生活背景介绍塞万提斯(1547~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作家。
塞万提斯出身贫寒,只念了中学就踏入社会。
他热衷于建功立业以创造辉煌的人生,曾作过红衣主教的随从,后来参军,征战四方,在战斗中他勇往直前,以致身负重伤,失去左臂。
归国途中,又被海盗抓去当了5年奴隶。
当他被亲友赎回国时,已是贫困潦倒,衰弱不堪。
他又因无力赔偿税款而不止一次被捕下狱。
但他并不消沉,他毅然拿起笔来,转入文学创作。
《堂吉诃德》这部撼世巨作在他不屈的残臂下终于创作了出来。
《堂吉诃德》为作家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但并未改变他的贫困状况。
1616年4月23日,他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的宗旨是要“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但是,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却远远超出了对骑士小说的嘲讽和抨击,它真实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2、小说情节复述《堂•吉诃德》小说全名为《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共两卷,主要描写一个瘦弱的没落贵族堂吉诃德因迷恋古代骑士小说,竟像古代骑士那样用破甲驽马装扮起来,以丑陋的村姑作美赛天仙的贵妇,再以矮胖的农民桑丘•潘沙作侍从,三次出发周游全国,去创建扶弱锄强的骑士业绩。
反而闹出不少笑话,到处碰壁受辱,被打成重伤或被当作疯子遣送回家。
三、阅读名著阅读小说精彩章节,进行交流。
(一)品读要求:在阅读原著基础上,学生就印象深刻或感触颇深的某一德滑稽冒险片断或章节拿出来与同班同学进复述,行品读欣赏,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感受和创造性解读。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并给予肯定,以利于今后导读课教学方法的改进。
主要片段1 (大战风车)他们来到郊野,远远望见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说:“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
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打死咱们得了战利品,可以发财。
”他横托着长枪就向风车冲杀上去,可风车把他连人带马都甩出去,堂吉诃德翻滚在地,狼狈不堪。
2 (大战风车)他们来到郊野,远远望见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说:“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
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打死咱们得了战利品,可以发财。
”他横托着长枪就向风车冲杀上去,可风车把他连人带马都甩出去,堂吉诃德翻滚在地,狼狈不堪。
3(大战羊群)离开客栈后,主仆二人路见两队羊群在远处扬起尘土。
堂吉诃德认为那是两支交战的大军,便冲上去攻打他认为邪恶的一方,对羊群举枪乱刺。
牧羊人大惊,解下弹弓,将拳头大小的石头向他弹去,砸破了他的头皮,打掉了他几颗牙齿,堂吉诃德从马上倒栽下来。
4(自封“狮子骑士”)堂吉诃德路遇一辆运载狮子的车辆,他用长枪逼着押送人打开了狮笼,准备与狮子决一雌雄。
谁知狮子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掉转身子又躺下了。
堂吉诃德又要押送人激怒狮子,好跟它决斗。
押送人见状假意地夸奖了堂吉诃德一番。
堂吉诃德自以为得胜,就自封“狮子骑士”。
5(授封仪式)第一次,他单枪匹马,来到一座他认作城堡的客店,把妓女当成贵妇人,又把店主当成城堡长官。
他想起自己是个未受封的骑士,便要求店主给他封授。
店主见他疯疯癫癫,怕他再胡闹,便在马房为他举行受封仪式,店主拿记账簿当《圣经》,口中念念有词,让两个妓女给堂吉诃德挂剑。
6 (拜访意中人)堂吉诃德第三次出游,要到托波索拜访意中人杜尔西内娅公主,因为“世上唯有意中人的青眼,最能激发游侠骑士的勇气”,可是这镇上并没有什么公主,桑丘想了个馊主意,把路上遇到的骑驴的乡下女人说成是杜尔西内娅。
堂吉诃德始疑后信,竟认为是魔法师把大美人变成粗蠢村姑。
(二)堂吉诃德荒唐可笑的闹剧还有很多,你能不能再举一些例子呢?他把旅店当做城堡,把妓女当成贵妇;把理发师的铜盆当做魔法师的头盔;把苦役犯当做受迫害的骑士;把赶路的贵妇人当做落难的公主;把皮酒囊当做巨人的头颅;“人猫大战”。
(三)、简述一个公爵夫人作弄堂吉诃德主仆的故事。
公爵派桑丘到一个小镇当总督。
他布置了几件疑案来捉弄桑丘,但桑丘断事英明,秉公执法,一一解决。
众人觉得新总督明鉴万里,非常钦佩他。
桑丘在“海岛”上政绩卓著,又制定了许多对老百姓有益的法律。
一天,公爵派手下人装作敌人进攻“海岛”,在混乱中把桑丘打倒在地。
桑丘辞去总督职务,两袖清风,回去找堂吉诃德。
(四)、简述堂吉诃德游侠准备,结果又怎么样?1自己起名为堂吉诃德•德•拉•曼却,选个村姑作意中人,起名“杜尔西内娅”年龄外貌:年近50岁,身材瘦削,面貌清癯,体格还算强健。
装束:祖传下来的一套已生锈发霉的破盔甲,拼揍了一只用硬纸做成面甲的头盔。
坐骑:牵出家中一匹瘦得皮包骨头的马,却给它取了个高贵的名字叫“驽骍难得”。
武器:拿着长枪,挎着盾牌2.堂吉诃德曾经那样热烈地投入到行侠仗义的行动中,梦醒后发觉一切都是空,对骑士文学伸恶痛绝。
那么,他以前的种种行为还有没有价值?有价值。
虽然堂吉诃德做了许多荒唐可笑的蠢事,但大都出自他善良的动机——为了解救人类的苦难。
他是一个为了维护正义,拯救世人,甘愿牺牲自身生命的无畏勇士,是理想主义的化身。
只不过他选错了方式,他以为骑士道最能替人消灾解难,不知道这个年代骑士道太过时了,借它根本不能实现理想。
(五)、怎样理解堂吉诃德这一人物形象明确:这个人物的性格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是神志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另一方面他代表了最高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
品德也越鲜明.他对于被压迫者和弱小者寄予无限的同情。
从许多章节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他以热情的语言歌颂自由,反对人压迫人,人奴隶人。
他发表的关于自由、美德、人的意志的言论是那么有条有理,铿锵有力,他对人类美好未来具有那么坚定不移的信念。
他的身上体现人类最普遍,最美好,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但同时又在游侠中处处碰壁。
尽管堂吉诃德模仿骑士行侠冒险是荒唐可笑的,然而,他同情弱者、嫉恶如仇、维护正义、不畏艰难的品格却是十分崇高伟大的。
作者塑造了一个可笑而又可敬的人物形象。
(六)、如何理解桑丘这一人物形象桑丘•潘沙是个朴实善良、机灵乐观、目光短浅、爱沾点小便宜的普通农民。
桑丘性格开朗,看问题很实际,与耽于幻想的堂吉诃德形成鲜明的对照。
他抱着当一个海岛总督的梦想,陪主人四处游侠,心胸逐渐开阔起来。
桑丘任海岛总督期间,断案公正,光明磊落,体现了西班牙农民的智慧和正直。
(七)、怎样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堂吉诃德主仆二人一高一矮、一瘦一胖的内在气质?一个重理想,一个讲实际;一个沉溺主观,耽于幻想,一个头脑清醒,冷静理智;一个讲究献身,一个看重实利;一个行动鲁莽,急公好义,一个谨慎小心,胆小怕事……这两个人物既陪衬也对照,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和桑丘的务实精神相映成趣。
四:思考探究:堂吉诃德身上有些什么品质是我们现在所应该尊敬和继承的?堂•吉诃德坚信骑士道,全身心浸透着对理想的忠诚,为理想而承受种种艰难困苦。
他具有渊博的学识,对社会的批评,对战争、法律、道德文学艺术的看法都具有远见卓识,他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的理想之光。
堂•吉诃德讨厌邪恶,不满人间苦难,憎恨奴役和压迫,崇尚自由平等,是非常崇高而伟大的,令人尊敬。
五、小结小说不仅塑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经典形象,还真实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六、拓展1、课外再仔细完整研读小说原著,提高语言的敏感性,增强对作品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增强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2、教师将自己或班级的网页、电子邮件或电话号码公布给学生,开展多种形式延续互动教学活动,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及时为学生答疑解难,让学生通过课后的再度反思、对比、剖析进行纵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