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堂吉诃德》名著导读教案
名著《堂吉诃德》导读教案完美版

名著《堂吉诃德》导读教案三维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塞万提斯及作品《堂吉诃德》的游侠经历。
(2)学习通过小说三要素来反映生活现实的方法,提高小说的鉴赏能力、语言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手段,自读与导读相结合,揣摩文本语言,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领悟正确的理想价值观。
导读教学重点:“三维目标”(2)导读教学难点:“三维目标”(2)教材来源与选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部分)导读教学策略及设想:1、学生:课前要求学生阅读名著文本,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摘抄在自学卡片上,通过自读、自思、自悟、讨论、探究,初步了解名著内容,理解人物形象,讨论主题思想,激发阅读兴趣。
2、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准备相关文字、视频、课件资料;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上,用1课时进行导读教学。
导读辅助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演示。
一、导课:在一部书中有这样一人物,有人说他是疯子,也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懦夫,也有人说他是勇士;有人说他是武士,也有人说他是诗人。
他就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
二、导读(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查阅的资料后,按学习合作小组形式,鼓励学生在小组协作学习中互相学习交流,互通有无,要求活跃参与,流畅表述。
教师适时进行协调、指导。
预先物色一位学生主持小组资料展示活动。
1..作者及其生活背景介绍塞万提斯(1547~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作家。
塞万提斯出身贫寒,只念了中学就踏入社会。
他热衷于建功立业以创造辉煌的人生,曾作过红衣主教的随从,后来参军,征战四方,在战斗中他勇往直前,以致身负重伤,失去左臂。
归国途中,又被海盗抓去当了5年奴隶。
当他被亲友赎回国时,已是贫困潦倒,衰弱不堪。
他又因无力赔偿税款而不止一次被捕下狱。
但他并不消沉,他毅然拿起笔来,转入文学创作。
《堂吉诃德》这部撼世巨作在他不屈的残臂下终于创作了出来。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学教案名著导读堂吉诃德(3)

《堂吉诃德》名著导读教学设计《堂吉诃德》导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塞万提斯。
(2)学习通过小说三要素来反映生活现实的方法,提高阅读小说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为手段,自读与导读相结合。
(2)通过反复揣摩文本语言,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领悟正确的理想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揣摩文本语言,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2)学习通过小说三要素来反映生活现实的方法,提高阅读小说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课新课:由2018年新电影《谁杀了堂吉诃德》预告片导入,让学生感受堂吉诃德的格调:快乐与疯癫。
有人说他是疯子,也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懦夫,也有人说他是勇士;有人说他是武士,也有人说他是诗人。
他就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
(设计目的:以人物的多重性格加以引入,不仅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同时形成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初步感知。
)二、整体感知。
(设计目的:课前引导学生大量搜集资料,锻炼学生的概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适时点拨归纳。
)(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2、学生复述小说情节复述。
ppt展示小说精彩章节,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小说故事。
第一次出行的重要故事情节受封仪式解救牧童与商人作战第二次出游经历说服桑丘大战风车援救贵妇大战羊群争夺头盔解救犯人第三次出游战胜镜子骑士改称狮子骑士受公爵夫妇戏弄桑丘挨鞭打骑木马桑丘任总督大战白月骑士3、作品的主题及其作品倾向。
(教师在学生肤浅的自我感知基础上适时进行归纳、提升。
)作品的主题:描写的生活画面十分广阔,真实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作品的思想倾向:嘲讽了流行一时的骑士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隐含着对西班牙现实深刻的理解,表现了对文学创作的思考,作品的艺术价值。
高中语文名著《堂吉诃德》导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名著《堂吉诃德》导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堂吉诃德》的背景与作者1.1 了解《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生平介绍文学地位与影响1.2 探索《堂吉诃德》的背景:西班牙当时的历史背景骑士文学与骑士制度1.3 分析《堂吉诃德》的文学特色: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交融讽刺与严肃的结合第二章:主要人物形象分析2.1 堂吉诃德的形象分析:勇敢与疯狂的矛盾性格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2.2 桑丘·潘萨的形象分析:务实与聪明的品质忠诚与智慧的形象2.3 其他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杜尔西内娅桑丘的父亲第三章:故事情节梗概3.1 第一部分的故事情节:堂吉诃德出名的冒险与桑丘的相遇与相识3.2 第二部分的故事情节:堂吉诃德与桑丘的冒险经历堂吉诃德的疯狂行为3.3 第三部分的故事情节:堂吉诃德与桑丘的分别和重逢堂吉诃德的死亡与遗产第四章:作品主题探讨4.1 骑士道理想的讽刺:堂吉诃德对骑士道理想的追求塞万提斯对骑士道理想的讽刺和批评4.2 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堂吉诃德对理想的执着与追求现实世界的无奈与挫折4.3 人性的探讨:堂吉诃德与桑丘的人性对比作品中其他人物的人性描绘第五章:教学设计与课堂活动5.1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2 课堂活动设计: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讽刺手法的运用:对骑士道理想的讽刺对社会现象的讽刺6.2 对比手法的运用:堂吉诃德与桑丘的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对比6.3 象征手法的运用:堂吉诃德的形象象征堂吉诃德冒险的象征意义第七章:作品影响与评价7.1 《堂吉诃德》的影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对社会思想的影响7.2 塞万提斯的评价:文学史上的地位后世学者的评价7.3 《堂吉诃德》的评价:文学价值社会意义第八章:拓展阅读与建议8.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其他塞万提斯的作品受《堂吉诃德》影响的作品8.2 学术研究推荐:《堂吉诃德》的研究著作塞万提斯研究论文8.3 影视作品推荐:《堂吉诃德》的电影和电视剧改编其他艺术形式的《堂吉诃德》改编第九章:作业与评价9.1 作业设计:阅读笔记人物分析论文课堂讨论发言9.2 评价方式:平时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期末考试评价第十章:教学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效果总结:学生对《堂吉诃德》的理解程度学生对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10.2 教学方法反思: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教学手法的多样性10.3 教学改进计划: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十一章:课堂讨论与思考题11.1 课堂讨论题:《堂吉诃德》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如何体现?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传达了什么样的社会信息?11.2 思考题:堂吉诃德的疯狂与坚持理想是否具有现代意义?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堂吉诃德》中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理解。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学教案名著导读堂吉诃德(7)

高中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寻找堂吉诃德一、阅读目标:1、通过对堂吉诃德形象内涵和精神实质的探究,激发阅读兴趣和钻研热情;2、训练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阅读重点:对堂吉诃德精神实质的解读三、阅读难点:对理想主义的现实意义的探讨四、活动过程:1、课前准备(1)自读高中语文课本必修5“名著导读”之《堂吉诃德》,做好读书笔记;(2)充分利用学校馆藏图书、电子图书资源,搜集整理相关文字影像资料,可以自由结组互学互助;(3)思考探究以下问题,形成书面报告:A、堂吉诃德的身世和趣事,及相关文艺作品;B、如何评价堂吉诃德这个形象?C、你能找出“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吗?2、创设情境,阅读导入:(现场萨克斯独奏《海之梦》,同学们查阅、摘记、思考,读书氛围浓厚)很不愿意打扰大家,但是今天我们是有任务的。
我们的任务是——(生齐)“寻找堂吉诃德”!那么我们就需要弄清楚,堂吉诃德是何许人?值不值得我们找?他现在哪里?(屏幕展示:他是谁?为什么要找他?找到了么?)3、材料展示:印象·堂吉诃德:提问:通过阅读,同学们都搜集到了哪些有关的信息?现在就来展示一下吧!A、堂吉诃德简介(身份、处境、与他相关的人物)B、堂吉诃德趣事(挨打的骑士、痴心不改、三次出游)C、话剧歌剧舞剧资料(百老乐汇音剧《梦幻骑士 Man of La Mancha》中国实验话剧)D、绘画作品(包括学生自创)4、阅读讨论:评论堂吉诃德:引导:了解了这么多,我们下面就进一步探讨一下堂吉诃德这个人的性格。
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眼中堂诘诃德的形象也是不同的。
请大家畅所欲言……A、前人的评价(歌德、雨果、拜伦、海涅、狄更斯、马克思恩格斯、别林斯基、鲁迅、钱理群、杨正润)B、我们的评价(疯子?傻子?真诚善良、忠于爱情、脱离现实、理想主义、永不妥协)C、插问:“堂吉诃德就是一个从四百年前走来的疯子,而我们,也是疯子。
”——导演孟京辉如是说,你怎么认为呢?(屏幕展示)齐读:在冰冷的现实面前,梦想是那么遥不可及。
高中语文名著《堂吉诃德》导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名著《堂吉诃德》导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及其作品背景,提高学生对文学名著的认识。
2. 通过阅读选段,引导学生领会堂吉诃德的冒险精神、理想主义和人文情怀。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对堂吉诃德这一典型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塞万提斯及其作品《堂吉诃德》简介2. 堂吉诃德的冒险经历与性格特点3. 分析堂吉诃德形象的意义4. 阅读选段及讨论5. 学生展示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堂吉诃德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对堂吉诃德冒险精神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塞万提斯及其作品《堂吉诃德》,分析堂吉诃德的性格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堂吉诃德的冒险精神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3. 阅读法:让学生阅读选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展示法: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心得,促进交流。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塞万提斯及其作品《堂吉诃德》,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分析堂吉诃德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其冒险精神。
3. 讨论:组织学生对堂吉诃德的冒险精神进行讨论,鼓励发表自己的看法。
4. 阅读:让学生阅读选段,体会堂吉诃德的形象特点。
5. 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交流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环节的积极性,以及对堂吉诃德冒险精神的理解程度。
2. 阅读理解:通过回答有关堂吉诃德的问题,评估学生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讨论中对堂吉诃德形象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表现。
4. 学生展示:评价学生在展示环节的表达能力、观点独到性和逻辑性。
七、教学资源1. 《堂吉诃德》原著或学生版改编本。
2. 关于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的参考资料。
3. 堂吉诃德冒险经历的插图或视频资料。
4. 阅读理解练习题。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教学教案名著导读堂吉诃德(1)

末路骑士的癫狂之旅——《堂吉诃德》名著导读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塞万提斯及作品《堂吉诃德》的游侠经历。
过程与方法:(1)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手段,自读与导读相结合,揣摩人物形象,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2)通过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领悟正确的理想价值观,明确堂吉诃德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堂吉诃德人物形象的意义。
2.难点:通过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的能力。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精彩章节赏读、制作卡片等。
教材来源与选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部分)教学策略及设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阅读鉴赏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个性化的阅读,注重合作学习,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因此,本课拟以教师主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作品赏析,理解和领悟正确的理想价值观。
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其审辨式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要求学生阅读名著文本,上网查阅搜集相关资料,通过自读、自思、自悟、讨论、探究,初步了解名著内容,理解人物形象,讨论主题思想,激发阅读兴趣。
改编话剧,制作卡片等。
2.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准备相关文字、课件资料;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上,用1课时完成导读教学。
3.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演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他富于幻想,因为迷恋骑士小说,满脑子尽是些行侠仗义,比武打仗、思恋贵妇之类的荒诞想法。
他决心要恢复古代的骑士精神,于是便带着一个仆从学着骑士的做法游侠闯荡,进行了一场末路骑士的癫狂之旅。
他就是——塞万提斯笔下的经典形象——堂吉诃德(板书:堂吉诃德)。
快看!他们来了。
二、走进作品。
自编自导话剧《癫狂骑士》2.展示交流其一:说一说,精彩故事情节。
(PPT):有人说:少年读《堂吉诃德》觉得可笑,中年读《堂吉诃德》值得深思,老年读《堂吉诃德》则潸然泪下。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名著导读堂吉诃德教学设计

堂吉诃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堂吉诃德》是西班牙塞万提斯的代表作。
作者写作这篇长篇小说的宗旨是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
但作品的社会意义远远超出了对骑士小说的嘲讽和抨击。
小说描写16世纪至17世纪西班牙的封建社会现实,揭露了正在衰落的西班牙王国的各种矛盾,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荒淫无耻,对人民的疾苦表现了深切地同情。
它对欧洲各国的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世界文学的一块瑰宝。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塞万提斯及作品《堂吉诃德》的游侠经历。
2.能力目标(1)学习通过小说三要素来反映生活现实的方法,提高小说的鉴赏能力、语言欣赏能力。
(2)通过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的能力。
3.德育目标:理解和领悟正确的理想价值观,明确堂吉诃德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概括小说情节,分析并理解堂吉诃德人物形象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的能力。
四、【教学办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手段,自读与导读相结合,揣摩文本语言,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堂吉诃德》2、概括有关的情节教学过程一、导入 :400年前,1616年的4月23日,一个世界级的大作家塞万提斯,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生命,离开了人世。
他的战友为他的逝去写了一首诗:“行人,旅者,塞万提斯葬在这里;泥土掩盖了他的肉体,但没有掩盖他的名字。
他走完了他的路,但是他的名声没有死去,他的作品也没有死去。
”这一天被后人定为了世界读书日。
四百年过去了,他的故事并没有终结,我们还常常看到堂吉诃德的身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塞万提斯,走近他的《堂吉诃德》。
二、介绍堂吉诃德堂吉诃德简析:堂吉诃德设个人物已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个著名典型。
他的性格是复杂的。
他一方面脱离现实,终日耽于幻想,对自己的力量缺乏足够的估计,屡遭失败;另一方面,他的动机纯真善良,立志铲除世间的恶魔,反对压迫,锄强扶弱,充满了无私无畏的精神。
高三语文教案 名著导读《堂吉诃德》

高三语文教案名著导读《堂吉诃德》
1.简述一个关于堂吉诃德的故事。
他们来到郊野,远远望见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对邻居说:“那边出现了30 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
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打死咱们得了战利品,可以发财。
”邻居反复说明那是风车,而不是巨人。
他不但不听,反而责备邻居胆小, 他横托着长枪就向风车冲杀上去,可风车把他连人带马都甩出去,堂吉诃德翻滚在地,狼狈不堪。
2.堂吉诃德曾经那样热烈地投入到行侠仗义的行动中,梦醒后发觉一切都是空,对骑士文学伸恶痛绝。
那幺,他以前的种种行为还有没有价值?
有价值。
虽然堂吉诃德做了许多荒唐可笑的蠢事,但大都出自他善良的动机为了解救人类的苦难。
他是一个为了维护正义,拯救世人,甘愿牺牲自身生命的无畏勇士,是理想主义的化身。
只不过他选错了方式,他以为骑士道最能替人消灾解难,不知道这个年代骑士道太过时了,借它根本不能实现理想。
3.简述一个关于侍从桑丘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受到了堂吉诃德的美好品德的影响。
他在当总督时,发财欲望已经改变为改革现状的民主要求。
他观察敏锐,一旦察觉公爵夫妇设下的陷阱,就毫不贪恋权位,立即辞职。
他决绝地说:“请告诉公爵大人:我光着身子出师,如今还是个光身,我没吃亏也没占便宜,换句话说,我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堂吉诃德》名著导读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原著内容,了解小说故事情节。
2、理解堂吉诃
德这个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1、2。
教学过程及要点:
第一课时
一、名著导入:
在一部书中有这样一人物,有人说他是疯子,也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懦夫,也有人说他是勇士;有人说他是武士,也有人说他
是诗人。
他就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伟大的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也是一部
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是欧洲长篇小说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本书一方
面针砭时弊,揭露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一方面赞扬除暴安良、惩恶
扬善、扶贫济弱等优良品德,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它能
够穿越时空,对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具有永恒的价值,在相隔四个
世纪之后,仍感动着每一个读者。
二、作者塞万提斯和《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
其作者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万德拉1564—1616一生艰辛,经历奇特。
他21岁时因卷入萨拉曼卡城皇家院内的一次争斗,被判以砍去
右手的刑罚。
塞万提斯为了躲避判刑,逃离家乡前往意大利。
在那里
他先参加了罗马军队,后又为西班牙神圣兵团作战。
在与土尔其人的
多次战斗中,他冲锋陷阵,多次受伤,左手致残。
七年之后,他带着
奖章及推荐信准备回国,途中不幸被阿尔及尔人捕获,判作劳役。
几
次越狱都不成功,直至五年后由家人和朋友交付巨额赎金,才得以返
回家乡。
此时他已经33岁,左手残废,但他面临的是家庭的债务和
失业。
他两次结婚都不幸福,为了养家糊口,他找到一份纳税员的工作。
但是又因他税收工作不力,帐目混乱被关进监狱。
《堂吉诃德》
就是在他经历坎坷穷困潦倒的境遇下孕育出的作品,其中自然映照出
作者自我的体验和情感。
塞万提斯在谋求生存之余,潜心创作。
他用了8年时间完成了
《堂吉诃德》的第一部,小说于1605年发表,受到人们的喜爱,
书中的两个形象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几乎家喻户晓。
不过这并未能
改变塞万提斯经济上的窘境。
1605年后,塞万提斯着手写小说的
第二部。
1614年在他即将完成之时,听到有人出版了《堂吉诃德》的续集,十分气愤,所以他在书中揭露了伪作,并结束了堂吉诃德的
故事。
1615年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的第二部出版,人们的热
情和喜爱不减,不过次年穷困交加的塞万提斯在马德里逝世。
《堂吉河德》是一部讽刺骑士小说的小说。
主人公堂吉诃德因沉
迷于骑士小说,决定外出历险,做一名行侠仗义的骑士。
他找来同村
的农民桑丘·潘沙作他的侍从,把邻村的一位农家女儿杜尔希尼亚作
为他的意中人。
他三次外出历险,作了很多可笑之事。
最后他被化装
成白月骑士的朋友打败,放弃行侠游历,回家不久后病倒。
临死前,
他醒悟到自己迷信骑士小说之过。
塞万提斯通过堂吉诃德的故事嘲讽
了流行一时的骑士小说,指出它们既违背现实的真实又缺乏艺术的真实。
从此以后,骑士小说在西班牙和欧洲一蹶不振。
《堂吉诃德》的意义还在于作者以喜剧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人们
自身存有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堂吉诃德和桑丘是一组既互相关联又
相互衬托的人物,前者体现了人对理想的追求,后者体现了人对实际
生活的注重。
二者相互影响,到后来,堂吉诃德逐步看到理想的梦幻
性质,桑丘则看到他的主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好。
二人一路上风趣幽默
的对话,以及小说对西班牙现实生活的生动描写,使得读者从他们身
上看见自身存有的对立矛盾,从堂吉诃德的喜剧性形象中看到悲剧的
色彩。
《堂吉诃德》在表现人性及社会现实的同时,还表现了作者对文
学创作的思考。
小说第二部还描写了人们对小说第一部的反映和批评,从人物对堂吉诃德的不同态度表现了社会各个阶层不同人物的形象。
所以,小说揭示了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揭示了作家、作品和人物
的相互关系,表现了作者对文学创作强烈的自我意识。
本书可重点阅
读第一部。
三、故事梗概和诙谐、滑稽精彩片段: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拉·曼却地方的一个穷绅士。
他五十来岁,
“身材瘦削,面貌清癯”,爱读骑士小说,满脑子尽是些魔术呀、比
武呀、打仗呀、恋爱呀、痛苦呀等荒诞无稽的故事。
他又十分迂腐,
认为书上所写的都是千真万确的。
于是,他想入非非,要去做个游侠
骑士,“消灭一切暴行,承担种种艰险,将来功成业就,就能够名传
千古”。
他把祖传下来的一套破盔甲找出来,擦拭了又擦,面甲坏了,他便用硬纸补上一个。
他家有一匹瘦得皮包骨的马,他给它起了个好
听的名字“驽骏难得”,意思是“原来是一匹驽马,现在是马中第一”。
按照骑士的习惯,除了名马,还要选个意中人。
他选中了邻村
的一位农家姑娘阿尔东沙·罗任索。
他给她起名为杜尔西内妮,意思
是“甜蜜温柔”。
他又做了把长枪,臂上挎着盾牌,俨然象个骑士了。
他先后三次出门去打抱不平。
有过种种遭遇,闹了很多笑话。
堂吉诃德第一次出门是单枪匹马,为时两天。
头一天,他在大路
上看到一家客店,把它当作了堡垒。
店门中站着两个妓女,他把她们
当成名门闺秀;他又把店主当成了堡垒长官。
他想起自己是个未受封
的骑士,便要求“堡垒长官”给他封赠。
这位店主是个爱开玩笑的人。
他看出堂吉诃德有点疯傻,入店后又打了骡夫,怕再出乱子,便赶快
满足了堂吉诃德的要求。
店主叫一男孩子点了蜡烛,又叫两个妓女跟着。
他自己则拿了一本帐簿,要堂吉诃德跪在他的面前。
然后,他对
着帐簿念念有词,在堂吉诃德颈窝上狠狠打了一掌,又用剑在他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