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计算 学习单元2 静水压强与静水压力计算

水力计算 学习单元2 静水压强与静水压力计算
水力计算 学习单元2 静水压强与静水压力计算

学习单元二 静水压强与静水压力计算

【教学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静水压强的两个重要特性和等压面的性质。

2.掌握静水压强基本公式和物理意义,会用基本公式进行静水压强计算。

3.掌握静水压强的单位和三种表示方法:绝对压强、相对压强和真空度;理解位置水头、压强水头和测管水头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

4.掌握静水压强的测量方法和计算。

5.会画静水压强分布图,并熟练应用图解法和解析法计算作用在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6.会正确绘制压力体剖面图,掌握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计算。

【学习重点】

1.静水压强的两个特性及有关基本概念。

2.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基本公式和物理意义。

3.静水压强的表示和计算。

4.静水压强分布图和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的计算。

5.压力体的构成和绘制以及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计算。

【内容提要和学习指导】

本章研究处于静止和相对平衡状态下液体的力学规律。

2.1 静水压强及其特性

静止液体作用在每单位受压面积上的压力称为静水压强,单位为(N/ m 2),也称为帕斯卡(P a )。某点的静水压强p 可表示为:

(2—1) 静水压强有两个重要特性:

(1)静水压强的方向垂直并且指向受压面;

(2)静止液体内任一点沿各方向上静水压强的大小都相等,或者说每一点的静水压强仅是该点坐标的函数,与受压面的方向无关,可表示为p = p (x ,y ,z )。这两个特性是计算任意点静水压强、绘制静水压强分布图和计算平面与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理论基础。

2.2 等压面

液体中由压强相等的各点所构成的面(可以是平面或曲面)称为等压面,静止液体的自由表面就是等压面。

对静止液体进行受力分析,导出液体平衡微分方程和压强全微方程,根据等压面定义,可得到等压面方程式:

X d x+Y d y+Z d z = 0 (2—2) A

P p A ??=→?0lim

式中:X 、Y 、Z 是作用在液体上的单位质量力在x 、y 、z 坐标轴上的分量,并且

(2—3) 其中:U 是力势函数。

等压面有两个特性:(1)等压面就是等势面;(2)等压面与质量力正交。

2.3重力作用下的静水压强基本公式

重力作用下的静水压强基本公式(水静力学基本公式)为

p = p 0+γh (2—4) 式中:p 0—液体自由表面上的压强;h —测压点在自由面以下的淹没深度;γ—液体的容重。 该式表明:静止液体内任一点的静水压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液体表面压强p 0 ,它将等值地传递到液体内每一点;另一部分是高度为h 的液柱产生的压强γh 。该式还表明,静水压强p 沿水深呈线性分布。对于连通器,水深相同的点组成的面是等压面;当自由表面是水平面时,等压面也是水平面。

2.4绝对压强、相对压强和真空度

以设想完全没有大气存在的绝对真空为零计量的压强称为绝对压强p ';以当地大气压作为零点计量的压强是相对压强p ,若当地大气压强用绝对压强表示为p a ,则相对压强与绝对压强的关系为:

p= p '- p a (2—5)

当液面与大气相连通时,根据相对压强的定义,液面压强可表示为p 0 = 0 ,根据式 (2—4),静止液体中某点的相对压强为:

p=γh (2—6)

这是用相对压强表示的静水压强基本公式,该式也可表示为:

(2—7)

即用液柱的高度表示某点的压强,这是压强表示的另一种方法,也是用测压管量测某点压强的依据。

当液体中某点的绝对压强小于当地大气压强,该点的相对压强为负值,则称该点存在真空。负压的绝对值称为真空压强h υ,即 (2—8) 请注意:绝对压强永远是正值,相对压强可正也可负,真空压强(真空度)不能为负值。最小的真空压强为零,这时相对压强也为0,而绝对压强p '= 1工程大气压= 98kN /m 2,用液柱高度表示绝对压强

m 水柱 z

U Z y U Y x U X ??=??=??=γp h =γ

γγυυ'p p p p h a -=-==10/8.9/98''32

===m KN m KN p h γ

压强的计量单位表示有三种:

(1)用应力单位表示:N /m 2(P a )或kN /m 2(kP a );

(2)用大气压的倍数表示:即p a =98kN /m 2,用p a 的倍数表示;

(3)用液柱高度:米水柱高度(mH 2O )或毫米水银柱高度(mmHg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1p a = 98kN /m 2, mH 2O , mmHg 2.5水头和单位势能 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基本公式可表示为:

p = p 0+γ(z 0 - z) 或 z + = c (2—9)

式中:z 0和z 分别是液面和液体内某点相对于某个基准面的位置高程,常数c = z 0 + 。该式表示:重力作用下静止液体内任一点的γp

z +都相等。z 和γ

p 都是长度量,而且都具有能量的含义,z 是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位能,γ

p 是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压能。水力学中习惯用“水头”来称呼这些具有能量意义的长度量,即z 称为位置水头(即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位置势能),γ

p 称为压强水头(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压强势能),而(γp z +)称为测压管水头(表示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总势能)。

因此,水静力学基本方程也可表述为:静止液体中各点的测压管水头是常数。该方程反映了静止液体中的能量分布规律。

2.6压强的测量和计算

测量液体的压强,可以用压力表(机械式压强量测仪表)、压力传感器(电测方法)等量测仪器,也可以用水静力学原理设计的测压管、比压计、U 型水银测压计等量测仪器和方法。

静水压强的量测和计算的理论依据是水静力学基本公式和连通器中等压面关系,具体应用见【解题指导】

2.7静水压强分布图

静水压强分布图可以形象地反映受压面平上的压强分布情况,并能据此计算矩形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用比例线段表示压强的大小,根据静水压强特性,用垂直受压面的箭头表示静水压强的方向,根据静水压静沿水深是线性分布的规律,绘出平面上两点的压强并把其端线相连,即可确定平面上静水压强分布,这样绘制的图形就是静水压强分布图。静水压强分布图参见教材。

101=w a

p γ7361=Hg a

p γγp 00γp

需要指出的是:当受压面两侧均有液体作用或者一侧与大气相接触,这时可以用受压面两侧静水压强分布图进行合成,得到相对压强分布图。在相对压强分布图中,当表示压强方向的箭头背向受压面时,说明它代表受压面两侧合压强的方向;当外侧是大气压强时,这时说明受压面上的相对压强是负压或存在真空。

2.8作用在平面上静水总压力

(1)对于矩形平面,应用静水压强分布图可以求出作用在平面上静水总压力的大小为 P=Ωb (2—10) 式中: 是静水压强分布图的面积,b 和L 分别是矩形平面的水平宽度和长度,h 1和h 2分别是矩形平面上边和底边处的水深。

静水总压力是平行力系的合成,根据静水压强的特性,静水总压力的方向垂直指向该平面。静水总压力的作用点D (又称压力中心)位于纵向对称轴上,D 到底边的距离e 为

(2—11)

这样作用在平面上静水总压力的三个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可以确定了。在应用式(2—11)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h 1和h 2的含义。

(2)用解析法求作用在任意形状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作用在任意形状平面上总压力的大小等于该平面面积与其形心处点的静水压强的乘积,即

P =p c A =γh c A (2—12) 总压力的作用点(压力中心)D 点的坐标为

(2—13) 或者 (2—14)

式中:p c 是平面形心处的静水压强;h c 是平面形心C 在液面下的淹没深度;y D 是压力中心D 距ox 轴的距离;y c 为形心距ox 轴的距离;I c 为面积A 对过形心C 的水平轴的惯性矩,矩形平面的I C =bh 3/12 ,圆形断面的I C =πd 4/64;e 1为偏心矩,即压力中心D 到形心C 的距离。

2.9作用在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求作用在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P ,可先求出其水平分力P x 和铅垂分力P z ,然后合成为总压力P 。

(1)静水总压力的水平分力P x 等于作用在该曲面的铅垂投影面A x 上的静水总压力,即 P x = p c A x = γh c A x (2—15) 式中h c 是投影面A x 的形心点水深。P x 的方向垂直于投影面A x ,作用点位于A x 压力中心。

(2)静水总压力的铅垂分力P z 等于曲面所托压力体的水重。压力体是由三部分表面围()

2121h h L +=Ωγ2

12123h h h h L e ++=A

y I y y c c c D +=A

y I y y e c c c D =-=1

成的体积V :即受压的曲面、通过曲面的边缘向液面或液面的延长面作的铅垂平面和自由液面或自由液面的延长面。这时静水总压力的铅垂分力P z 为

P z =γV (2—16)

铅垂分力P z 的方向按如下原则确定:当压力体与液体在受压曲面的同侧,P z 的方向向下;当压力体与液体在受压曲面的两侧,则P z 的方向向上,并且P z 的作用线通过压力体的形心。

(3)作用在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P 为

(2—17)

总压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为

(2—18) 请注意:在许多工程问题中,如重力坝的稳定分析,通常不需要计算总压力,而是直接用水平分力和铅垂分力来分析的。对于三维曲面,除了有x 方向水平分力P x ,还有y 方向水平分力P y ,P y 的计算方法同 P x 。

根据作用在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计算原理可以证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静水压力的合力F 等于物体在水中所排开水体的重量,即F =γV ,V 是物体的体积,而且合力的方向向上。F 也称为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作用线通过物体所排开水体的形心,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根据物体受到的重力G 和浮力F 间大小的对比,可以确定物体是处在沉浮或随遇平衡状态。

【思 考 题】

2—1什么是静水压强?静水压强有什么特性?

2—2什么是等压面?等压面有什么性质?

2—3水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形式和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4静止液体中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静水压强是否变化?怎么变化?

2—5在什么条件下“静止液体内任何一个水平面都是等压面”的说法是正确的? 2—6图示为复式比压计,请判断图中A —

A 、

B —B 、

C —C 、

D —D 、C —

E 中哪些是

等压面?为什么?

2—7请解释下列名词的物理意义:绝对压

强,相对压强,真空和真空度,水头,位

置水头,压强水头和测压管水头,并说明水头与

能量的关系。

2—8表示静水压强的单位有哪三种?写出

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 22z x P P P +=x

z P P arctg =α 思2—6图

2—9什么是静水压强分布图?它绘制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为什么在工程中通常只 需要计算相对压强和绘制相对压强分布图?

2—10请叙述并写出计算平面上静水总压力大小和作用点位置的方法和公式,并说 明其应用条件。

2—11如图所示,平板

闸门AB 倾斜放置在水

中,试分析当上下游水

位都上升1米

(图中虚线的位置)

时,(a )、(b )两图中

闸门AB 上所受到的静

水总压力的大小及作

用点的位置是否改变。

2—12压力中心D 和受压平面形心C 的位置之间有什么关系?什么情况下D 点与C 点重合?

2—13请叙述压力体的构成和判断铅垂方向作用力P z 方向的方法。

2—14如何确定作用在曲面上静水总压力水平分力与铅垂分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 线的位置。

2—15如图所示为混凝土重力坝断面的两种设计方案,已知混凝土的比重为2.5,试 根据受力分析从抗滑移稳定和抗倾翻稳定两方面判断哪种设计方案更为合理。

思2—15图 思2—16图

2—16如图所示,在盛满水的容器侧壁上放一个半径为a 的均质圆柱,圆柱的左半

思2—11图

部完全浸没在水中。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左半个圆柱体始终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并且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所排开水体的重量,浮力的作用线通过左半个圆柱体的形心。这个浮力将对圆柱体产生旋转力矩,使它绕O轴不停地旋转。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题指导】

思2-5 解答:必须是相连通的静止液体,它的任何一个水平面都是等压面。

思2-6 解答:B-B,C—E是等压面。

思2-11解答:可以分别画出(a),(b)图上平板闸门AB两侧的静水压强图,合成后可以发现(b)图的合静水压强图图形不变,因此,(b)图闸门AB上静水总压力和作用点不变;而(a)图发生了改变。

思2-12 解答:作用于平面上的压力中心D一般都位于形心C点以下,当平面水平放置时,压力中心D与形心C重合。

思2-15 解答:无论从抗滑移和抗倾翻方面分析,(b)更安全。因为(b)增加向下的水压力,既增加了抗滑移摩擦力,也增加了抗倾翻力矩。

思2-16 解答: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半圆上各点的压力都垂直于曲面,即通过圆心,合力也必然通过圆心,对圆柱不产生旋转力矩。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计算:

附页: 外墙单面支模模板计算书 1、由于采用大钢模板,现只对其的支撑体系进行验算。单面模板高3m,以单排支撑点为验算单位,计算宽度为1m。 2、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计算: 计算参数:γc=24KN/m3(混凝土的重力密度) t o=5小时(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要求搅拌站保证) β1=1.2(外加剂影响系数) β2=1.15(坍落度影响系数) v=1m/小时(混凝土浇筑速度,3m高的墙要求在>3小时浇完) H=3m(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到新浇顶面的总高度) 由公式F=0.22γc t oβ1β2v =0.22×24×5×1.2×1.15×1 =36.43KN/m2 由公式F=γc H =24×3 =72KN/m2 按取最小值,故最大侧压力为36.43KN/m2 3、荷载设计值F6及有效压头高度h F6=γc F =1.2×36.43 =43.72 KN/m2 有效压头高度h= F6/γc =43.72/24=1.82m 倾倒荷载产生的压头x= F7/γc=2.8/24=0.12 叠加后的有效高头h=1.82-0.12=1.7m 4、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F=2KN/m2 F7=γ7F=2×1.4=2.8KN/m2 剪力图

N B = a cos F T A =sinaN B 由此得:

采用密布型钢管行架进行支撑增加锚拉,采用分析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φ48×3.5mm钢管的力学性能 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 抗剪强度设计值:τ=120 N/mm2 单个杆件的抗力验算 单个受拉构件:T A max/489=15740/489=32.19N/mm2<205 N/mm2(满足要求) 总的拉力ΣTAi=14.43+15.74+14.28+9.24+4.14=57.83KN 57830/489=118.3 N/mm2<205 N/mm2(满足要求) 受压构件:N B max=30.59 KN;L B=1166mm 采用十字扣件,计算长度系数为1.5,所以实际计算长度为1749mm λ=L/r=1749/15.78=111;查表得Ψ=0.555 δ=N/ΨA=30590/(0.555×489)=112.7N/mm2<205 N/mm2(满足要求)5、地锚钢筋抗剪(整体) ΣF/fv=(24.05+26.23+23.79+15.40+6.90)×1000/(489×125)=1.58(根)所以至少需2排钢管埋地抗剪,实际安排5排,满足要求。 6、扣件抗滑 以每个抗滑能力为7 KN验算 水平方向,支点的最大水平力为26.23KN,每根水平受力杆通过5道行架有10个扣件锁定不可能位移。 通过以上计算,该支撑体系满足要求。

第四章 静水压力计算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静水压力计算 一、是非题 1O重合。 2、静止液体中同一点各方向的静水压强数值相等。 3、直立平板静水总压力的作用点与平板的形心不重合。 4、静止水体中,某点的真空压强为50kPa,则该点相对压强为-50kPa。 5、水深相同的静止水面一定是等压面。 6、静水压强的大小与受压面的方位无关。 7、恒定总流能量方程只适用于整个水流都是渐变流的情况。 二、选择题 1、根据静水压强的特性,静止液体中同一点各方向的压强 (1)数值相等 (2)数值不等 (3)水平方向数值相等 (4)铅直方向数值最大 m,则该点的相对压强为 2、液体中某点的绝对压强为100kN/2 m (1)1kN/2 m (2)2kN/2 m (3)5kN/2 m (4)10kN/2 m,则该点的相对压强为 3、液体中某点的绝对压强为108kN/2 m (1)1kN/2 m (2)2kN/2 m (3)8kN/2 m (4)10kN/2 4、静止液体中同一点沿各方向上的压强 (1)数值相等 (2)数值不等 (3)仅水平方向数值相等 5、在平衡液体中,质量力与等压面 (1)重合 (2)平行 (3)正交 6、图示容器中有两种液体,密度ρ2 > ρ1 ,则A、B 两测压管中的液面必为 (1)B 管高于A 管 (2)A 管高于B 管 (3)AB 两管同高。

7、盛水容器a 和b 的测压管水面位置如图(a)、(b) 所示,其底部压强分别为pa和pb。若两容器内水深相等,则pa和pb的关系为 (1)pa>pb (2)pa< pb (3)pa=pb (4)无法确定 8 (1)牛顿 (2)千帕 (3)水柱高 (4)工程大气压 三、问答题 1、什么是相对压强和绝对压强? 2、在什么条件下“静止液体内任何一个水平面都是等压面”的说法是正确的? 3、压力中心D和受压平面形心C的位置之间有什么关系?什么情况下D点与C点重合? 4、图示为几个不同形状的盛水容器,它们的底面积AB、水深h均相等。试说明: (1)各容器底面所受的静水总压力是否相等? (2)每个容器底面的静水总压力与地面对容器的反力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容器的重量不计)。 四、绘图题 1、绘出图中注有字母的各挡水面上的静水压强分布。

流体静力学实验报告终结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流体静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1.3.17 成绩: 班级:石工09-8 学号:09021374:李陆伟教师:王连英 同组者:李凯蒋光磊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液式测压及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 2.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加深对位置水头,压力水头和测压管水头的理解。 3.观察真空度(负压)的生产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真空度的理解。 4.测量油的相对密度。 5.通过对诸多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进一步提高解决静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1-1所示。 1. 测压管; 2. 代表吃的测压管; 3. 连通管; 4. 通气阀; 5. 加压打气球; 6. 真空测压管; 7. 截止阀;8. U型测压管;9. 油柱; 10. 水柱;11. 减压放水阀 图1-1 流体静力学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原理 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形式一: z+p/r=const (1-1-1a) 形式二: P=po+rh (1-1-1b) 式中z-测点在基准面上的位置高度; P-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o-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r-液体的重度; h-测点的液体深度; 2.有密度测量原理。 当U型管中水面与油水界面齐平(见图1-1-2),取油水界面为等压面时,有:Po1=rwh1=roH 另当U型管中水面与油面齐平(见图1-1-3),取油水界面为等压面时,有:Po2+rwH=roH (1-1-2) 即 Po2=-rwh2=roH-rwH (1-1-3) 由式(1-1-2),式(1-1-3)两式联立可解得: H=h1+h2 代入式(1-1-2)可得油的相对密度do为: do=ro/rw=h1/(h1+h2) (1-1-4) 根据式(1-1-4),可以用仪器直接测得do。 图1-2 图1-3 四、实验要求

静水压强实验

γ—液体重度; h —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2.对装有水和油的U 型测压管(下图),油柱高度为H ,油的相对重度0S 可应用等压面原理推导如下: 油的相对重度测定原理图 当U 型管中水面与油水界面齐平时,有 101h p w γ= H p 001γ= 另当U 型管中水面和油面齐平时,则有 202h p w γ-= H H p w 002γγ=+ 由以上四式联解可得 2 11 00h h h S w +== γγ 据此可通过测压管2直接测得油的相对重度0S 。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搞清仪器组成及其用法,包括: ● 各阀门的开和关,阀门旋柄顺管轴线为开,垂直管轴线为关; ● 加压方法:关闭所有阀门(不包括截止阀7),然后用打气球充气; ● 减压方法:关闭通气阀6,开启筒底阀11放水; ● 检查仪器是否密封。加压后检查测管1、2、5液面高程是否恒定。若下降,表明漏气,应查明原因并加以处理。 2.记录实验装置台号No .及各常数。 3.量测各点静压强(各点压强用厘米水柱高表示)。

● 打开通气阀6(此时00=p ),记录水箱液面标高0?(即测管3)和测管2液面标高H ?(此时H ?=?0); ● 关闭通气阀6及截止阀8,加压使之形成0p >0,测记0?及H ?(测量3次); ● 打开通气阀6及截止阀8,待液面稳定后,关闭通气阀6,加压,至测压管2 不再上升,测量4# 测压管插入小水杯中的深度(即测压管2与水箱液面高差)。 ● 打开放水阀11,减压 (要求其中一次 γB p <0,即测压管2液面在B 、C 之间), 测记0?及H ? (测量3次)。 4.测定油的相对重度0S 。 ● 打开通气阀6,测记0?; ● 关闭通气阀6及截止阀8,打气加压(0p >0),使U 形管中水面与油水交界面齐平,测记0?及H ? (测量3次); ● 打开通气阀6,待液面稳定后,关闭所有阀门。然后打开放水阀11减压,使U 形管中的水面与油面齐平,测记0?及H ?(测量3次)。 五、实验成果及要求 1.分别求出各次测量时A 、B 、C 、D 点的压强,并选择一基准检验同一静止液体内的任意二点C 、D 的(γp z +)是否为常数。 2.求出油的相对重度0S 及重度0γ。 3.记录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台号No .___ 各测点的标尺读数为:B ?=___cm C ?=___cm D ?=___cm 水的重度w γ=___3 cm N 4# 测压管插入小水杯中的深度4h ?=___cm

水的流量与管径的压力的计算公式

1、如何用潜水泵的管径来计算水的流量 Q=4.44F*((p2-p1)/ρ)0.5 流量Q,流通面积F,前后压力差p2-p1,密度ρ,0.5是表示0.5次方。以上全部为国际单位制。适用介质为液体,如气体需乘以一系数。 由Q=F*v可算出与管径关系。 以上为稳定流动公式。 2、请问流水的流量与管径的压力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管道的内直径205mm,高度120m,管道长度是1800m,请问每小时的流量是多少?管道的压力是多少,管道需要采用多厚无缝钢管? 问题补充: 从高度为120米的地方用一根管道内直径为205mm管道长度是1800米放水下来,请问每个小时能流多少方水?管道的出口压力是多少?在管道出口封闭的情况下管道里装满水,管道底压力有多大 Q=[H/(SL)]^(1/2) 式中管道比阻S=10.3*n^2/(d^5.33)=10.3*0.012^2/(0.205^5.33)=6.911 把H=120米,L=1800米及S=6.911代入流量公式得 Q=[120/(6.911*1800)]^(1/2) = 0.0982 立方米/秒= 353.5 立方米/时 在管道出口封闭的情况下管道里装满水,管道出口挡板的压力可按静水压力计算: 管道出口挡板中心的静水压强P=pgH=1000*9.8*180=1764000 帕 管道出口挡板的静水总压力为F: F=P*(3.14d^2 /4)=1764000*(3.14*0.205^2 /4)=58193.7 牛顿 3、管径与流量的计算公式 请问2寸管径的水管,在0.2MPA压力的情况下每小时的流量是多少?这个公式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流体在水平圆管中作层流运动时,其体积流量Q与管子两端的压强差Δp,管的半径r,长度L,以及流体的粘滞系数η有以下关系: Q=π×r^4×Δp/(8ηL) 4、面积,流量,速度,压力之间的关系和换算方法、 对于理想流体,管道中速度与压强关系:P + ρV2/2 = 常数,V2表示速度的平方。 流量=速度×面积,用符号表示 Q =VS 5、管径、压力与流量的计算方法 流体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断面的容积或重量称为流量。用容积表示流量单位是L/s或 (`m^3`/h);用重量表示流量单位是kg/s或t/h。 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在一定时间内所流过的距离为流速,流速一般指流体的平均流速,单位

混凝土侧压力的计算

K1621+193涵洞台身拉杆演算 1、墙身结构尺寸 墙身上口尺寸1.05m,下口尺寸为1.78m,墙高2.9m,墙身长37.3m (单侧),每4m设置沉降缝。 2、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侧压力的计算(取两式中较小值) F=0.22γc t oβ1β2V1/2(公式1) F=γc H(公式2) 式中: 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kN/m2;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24kN/m3; t o—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本段位4h)。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采用t o=200/(T+15)=4.76计算(T为混凝土的温度=28);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m/h(按泵车浇筑速度30m3/h进行控制,浇筑长度按37.3m控制,则混凝土浇筑速度为V=30/(1.05+1.78)/2*37.3=0.6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H=0.6*4=2.4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本段掺外加剂,取1.2)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50~90mm时,取1.0;110~150mm时,取1.15。(本段取1.15) F=0.22γc t oβ1β2V1/2=0.22×24×4×1.2×1.15×0.78=22.73kN/m2

F=γc H=24×2.4=57.6kN/m2 取两者较小值22.73kN/m2计算。 3、对拉螺杆受力验算及间距确定 各拉杆尺寸容许拉力表 螺栓直径(mm)螺纹内径(mm)净面积(mm2)质量(kg/m)容许拉力(N) 12 9.85 75 0.89 12900 14 11.55 105 1.21 17800 16 13.55 144 1.58 24500 18 14.93 174 2 29600 20 16.93 225 2.46 38200 22 18.93 282 2.98 47900 初步拟定该涵洞墙身拉杆采用14拉杆(因实际为全丝拉杆,可采用12拉杆容许拉力进行演算),对拉螺栓取横向800mm,竖向600mm,按最大侧压力计算,每根螺栓承受的拉力为: N=22.73kN/m2×0.6m*0.8m=10.91kN 按拉杆直径为12,查表格得容许应力为12.9KN≥10.91,故拉杆直径及间距均能满足要求。

水力学实验1-参考答案

水力学实验 参考答案 静水压强实验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p z +,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0?B p 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0?B p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不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域。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0γ。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 和0h ,由式00h h w w γγ= ,从而求得0γ。 4.如测压管太细,对于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γ θσd h cos 4= 式中,σ为表面张力系数;γ为液体容量;d 为测压管的内径;h 为毛细升高。常温的水,

m N 073.0=σ,30098.0m N =γ。水与玻璃的浸润角θ很小,可以认为0.1cos =θ。于是有 d h 7.29= (h 、d 均以mm 计) 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 时,毛细影响可略而不计。另外,当水质不洁时,σ减小,毛细高度亦较净水小;当采用有机下班玻璃作测压管时,浸润角θ较大,其h 较普通玻璃管小。 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5.过C 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同一等压面? 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1、2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因为只有全部具有下列5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1)重力液体;(2)静止;(3)连通;(4)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5)同一水平面。而管5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4),相对管5和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该水平面不是水平面。 6、用该实验装置能演示变液位下的恒定水流吗? 关闭各通气阀门,开启底阀,放水片刻,可看到有空气由C 进入水箱。这时阀门的出流就是变液位下的恒定水流。因为由观察可知,测压管1的液面始终与C 点同高,表明作用于底阀上的总水头不变,故为恒定流动。这是由于液位的降低与空气补充使箱体表面真空度的减小处于平衡状态。医学上的点滴注射就是此原理应用的一例,医学上称这为马利奥特容器的变液位下恒定流。

水流量计算公式

水管网流量简单算法如下: 自来水供水压力为市政压力大概平均为0.28mpa。 如果计算流量大概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进行推算,仅作为推算公式, 管径面积×经济流速(DN300以下管选1.2m/s、DN300以上管选1.5m/s)=流量如果需要准确数据应按照下文进行计算。 水力学教学辅导 第五章有压管道恒定流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有压管流的基本特点,掌握管流分为长管流动和短管流动的条件。 2、掌握简单管道的水力计算和测压管水头线、总水头线的绘制,并能确定管道的压强分布。 3、了解复杂管道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容提要和学习指导】 前面几章我们讨论了液体运动的基本理论,从这一章开始将进入工程水力学部分,就是运用水力学的基本方程(恒定总流的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动量方程)和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水力学问题。本章理论部分容不多,主要掌握方程的简化和解题的方法,重点掌握简单管道的水力计算。 有压管流水力计算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管路过的流量Q;设计管道通过的流量Q所需的作用水头H和管径d;通过绘制沿管线的测压管水头线,确定压强p沿管线的分布。 5.1 有压管道流动的基本概念 (1)简单管道和复杂管道 根据管道的组成情况我们把它分为简单管道和复杂管道。直径单一没有分支而且糙率不变的管道称为简单管道;复杂管道是指由两根以上管道组成管道系统。复杂管道又可以分

为串联管道、并联管道、分叉管道、沿程泄流管和管网。 (2) 短管和长管 在有压管道水力计算中,为了简化计算,常将压力管道分为短管和长管: 短管是指管路中水流的流速水头和局部水头损失都不能忽略不计的管道; 长管是指流速水头与局部水头损失之和远小于沿程水头损失,在计算中可以忽略的管 道为,一般认为( )<(5~10)h f %可以按长管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长管和长管不是完全按管道的长短来区分的。将有压管道按长管计算,可以简化计算过程。但在不能判断流速水头与局部水头损失之和远小于沿程水头损失之前,按短管计算不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5.2简单管道短管的水力计算 (1)短管自由出流计算公式 (5—1) 式中:H 0是作用总水头,当行近流速较小时,可以近似取H 0 = H 。 μ称为短管自由出流的流量系数。 (5—2) (2)短管淹没出流计算公式 (5—3) 式中:z 为上下游水位差,μc 为短管淹没出流的流量系数 (5—4) 请特别注意:短管自由出流和淹没出流的计算关键在于正确计算流量系数。我们比较短管自由出流和淹没出流的流量系数(5—2)和(5—4)式,可以看到(5—2)式比(5—4)式在分母中多一项“1”,但是计算淹没出流的流量系数μc 时,局部水头损失系数中比自由出流多一项管道出口突然扩大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1”,在计算中不要遗忘。 (3)简单管道短管水力计算的类型 简单管道短管水力计算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1)求输水能力Q:可以直接用公式(5—1)和(5—3)计算。 2)已知管道尺寸和管线布置,求保证输水流量Q 的作用水头H 。 这类问题实际是求通过流量Q 时管道的水头损失,可以用公式直接计算,但需要计算管流速,以判别管是否属于紊流阻力平方区,否则需要进行修正。 3)已知管线布置、输水流量Q 和作用水头H ,求输水管的直径 d 。 j h g v ∑+22 02gH A c Q μ=ζλμ∑++= d l 11 z g A c Q 2μ=ζλμ∑+=d l c 1

压力与流速的计算公式

压力与流速的计算公式 没有“压力与流速的计算公式”。流体力学里倒是有一些类似的计算公式,那是附加了很多苛刻的条件的,而且适用的范围也很小。 1,压力与流速并不成比例关系,随着压力差、管径、断面形状、有无拐弯、管壁的粗糙度、是否等径/流体的粘度属性……,无法确定压力与流速的关系。 2,如果你要确保流速,建议你安装流量计和调节阀。也可以考虑定容输送。 要使流体流动,必须要有压力差(注意:不是压力!),但并不是压力差越大流速就一定越大。当你把调节阀关小后,你会发现阀前后的压力差更大,但流量却更小。 管道的水力计算包括长管水力计算和短管水力计算。区别是后者在计算时忽略了局部水头损失,只考虑沿程水头损失。(水头损失可以理解为固体相对运动的摩擦力) 以常用的长管自由出流为例,则计算公式为 H=(v^2*L)/(C^2*R), 其中H为水头,可以由压力换算, L是管的长度, v是管道出流的流速, R是水力半径R=管道断面面积/内壁周长=r/2, C是谢才系数C=R^(1/6)/n, n是糙率,其大小视管壁光洁程度,光滑管至污秽管在0.011至0.014之间取 列举五种判别明渠水流三种流态的方法 [ 标签:明渠,水流,方法 ] (1)明渠水流的分类 明渠恒定均匀流 明渠恒定非均匀流 明渠非恒定非均匀流 明渠非恒定均匀流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出现的。 明渠非均匀流根据其流线不平行和弯曲的程度,又可以分为渐变流和急变流。 (2)明渠梯形断面水力要素的计算公式: 水面宽度 B = b+2 mh (5—1) 过水断面面积 A =(b+ mh)h (5—2) 湿周(5—3) 水力半径(5—4)

式中:b为梯形断面底宽,m为梯形断面边坡系数,h为梯形断面水深。 (3)当渠道的断面形状和尺寸沿流程不变的长直渠道我们称为棱柱体渠道。 (4)掌握明渠底坡的定义,明渠有三种底坡:正坡(i>0)平坡(i=0)和逆坡(i<0。 明渠均匀流特性和计算公式 (1)明渠均匀流的特征: a)均匀流过水断面的形状、尺寸沿流程不变,特别是水深h沿程不变,这个水深也称为正常水深。 b)过水断面上的流速分布和断面平均流速沿流程不变。 c)总水头线坡度、水面坡度、渠底坡度三者相等,J = Js = I。 即水流的总水头线、水面线和渠底线三条线平行。 从力学意义上来说:均匀流在水流方向上的重力分量必须与渠道边界的摩擦阻力相等才能形成均匀流。因此只有在正坡渠道上才可能形成均匀流。 (2)明渠均匀流公式 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是由连续性方程和舍齐公式组成的,即 Q = A v (5—5)(5—5) 也可表示为:(5—7) 曼宁公式为(5—8) 式中K是流量模数,它表示当底坡为i = 1的时候,渠道中通过均匀流的流量。 水在管道内的流速与水所受的压力有关系吗? [ 标签:管道流速,流速,关系 ] 水在一根管道内的流速与他所受的压力有什么关系?加上管道对水的阻力之后呢? 管道的水力计算包括长管水力计算和短管水力计算。区别是后者在计算时忽略了局部水头损失,只考虑沿程水头损失。(水头损失可以理解为固体相对运动的摩擦力) 以常用的长管自由出流为例,则计算公式为 H=(v^2*L)/(C^2*R), 其中H为水头,可以由压力换算,

学习情境一 静水压强与静水压力计算

学习情境一 静水压强与静水压力计算 1.1液体的认知 1.1.1液体的基本特性 一、液体与固体、气体的区别 自然界物质分为气体,固体和液体. 固体的主要特性是有:固定的形状,在外力作用下不易变形。 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其共同特性是易流动和变形,液体和气体的主要区别是在外力的作用下液体不易压缩,而气体易压缩。 所以液体:易流动 、不易压缩。 二、连续介质的概念 在实际水流中,由水分子组成,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存在有空隙,如果按实际情况去研究,是相当困难的,由于水力学是为工程服务的,不需研究水分子的运动(即微分运动)情况,只需研究宏观的机械运动,而分子间的空隙与研究的的范围相比小的多,在水力学研究中,认为研究工作的液体是由无数的液体质点组成的无空隙的连续体——这种抽象化的液体模型即为1753年由欧拉提出来的连续介质假设。 因此我们研究的液体是均质等向的连续介质。 有了连续介质的概念,我们就可以用数学中的连续函数理论来研究液体的运动。 1.1.2液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 (一)惯性 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用惯性力来表示,其大小为,ma F -= 由此可见惯性力又可用质量力来表示 m 大F 大,m 小F 小。 对于均质液体来说,质量可用密度来表示。 V m = ρ 3 m kg 3 cm k g 同一液体随温度和压强变化,但变化甚小,一般可看成是常数。 当一个标准大气压下4=T ℃, m kg /1000=ρ。 (二)万有引力特性 万有引力特性——运动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性质,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为重力或重量。 mg G = 单位 N kN g ——重力加速度,2 /8.9s m g = 均质液体,重力用容重(重度): g V mg V G ργ=== 3/8.9m kn =γ 3 /3.133m kn =γ 例1:已知某液体的36m V =,3/3.983m kg =ρ,求该液体的质量和容重。 解: 因为 V m =ρ )(8.589963.983kg V m =?==ρ)(3.96368.93.9833m N g =?==ργ

模板侧压力计算公式

新浇混凝土模板侧压力的计算研究 一、实验数据 表1.实验测的浇筑速度与最大压力 编号 浇筑速度V(m/h) 实测值P(kN/m) 编号 浇筑速度V(m/h) 实测值P(kN/m) 1 0.22 11.68 23 2.92 46.73 2 0.25 14.60 24 2.92 57.46 3 0.17 28.84 25 3.11 53.89 4 0.38 18.98 26 3.24 58.78 5 0.47 20.08 27 3.43 45.63 6 0.43 38.33 28 3.73 44.54 7 0.63 44.98 29 3.99 44.54 8 0.78 25.19 31 4.65 57.68 9 0.87 30.30 32 4.67 61.33 10 0.83 37.75 33 4.79 62.57 11 1.05 41.62 34 4.97 72.29 12 1.24 47.83 35 5.62 65.57 13 1.51 34.32 36 5.95 75.06 14 1.78 49.87 37 14.10 79.14 15 1.95 45.27 38 10.00 71.14 16 2.00 40.30 39 15.70 74.79 17 2.10 45.85 40 3.29 38.00 18 2.12 52.21 41 15.81 80.80 19 2.24 57.32 42 4.13 52.00 数据编号1至36为之前规范给出的图中已测的的数据,其中考虑到如今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普遍偏高,按照规范中坍落度的修正我们在实测值上乘以了1.15。温度与混凝土侧压力的关系,采用线性比例关系图。 通过以上修正,表中的实测值实际上是经过修正,换算成温度200C ,坍落度12~16cm 下的模板侧压力值。 二、实验数据分析 依旧采用幂函数的关系即n P KV 来描述侧压力同浇筑速度的关系,对表中的测试数

水土压力计算示例

4.1 基坑围护墙内、外的土压力、水压力计算 4.1.1主动土压力的计算 按照水土分算原则计算土压力时,可采用总应力抗剪强度指标按下式计算主动土压力。 ()a a i i a K C K h q p 2-+=∑γ 式中,a p ——计算点处的主动土压力强度(kPa ),0≤a p 时,取0=a p ; i γ——计算点以上各土层的重度(kN/m 3) ,地下水位以上取天然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水下重度; i h ——各土层的厚度(m ); a K ——计算点处土的主动土压力系数,() 245tan 2?-= a K ; C 、?——计算点处土的总应力抗剪强度指标。按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或直剪固结快剪试验峰值强度指标取用。 计算式: ①填土 () 33.021045tan 21=-= a K ; 在水位以上 ()1111112a a a K C K h r q p -''+='; m h 01 ='; ())(6.633.0233.002011Kpa p a =?-?+='; m h 5.01 ='; ())(57.933.00233.05.0182012Kpa p a =?-??+='。 在水位以下 ()111111 112a a a K C K h r h r q p -+''+=; m h 01=; ())(57.933.00233.05.0182011Kpa p a =?-??+=; m h 11=; ())(21.1233.00233.0185.0182012Kpa p a =?-??+?+=。 ②褐黄色粉质粘土 () 49.02045tan 22=-= a K ; ()22222111 122a a a K C K h r h r h r q p -++''+=;

实验1 静水压强实验

实验一静水压强实验 1.1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用测压管测量静水压强的方法,通过对水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加深理解水1. 静力学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Zp Z,、观察在重力作用下液体任意点的位置水头和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2. 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的基本方程;pp?p??ppp时静水中某一点的压强,分析各测压管水头变测量当和、3.a0a0a0化规律,加深对绝对 压强、相对压强、表面压强、真空压强和真空度的理解; 4.学习测量液体比重的方法; 1.2 静水压强实验的原理在重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下不可压缩的均质液体,其基本方程为 pp21C??Z? Z??(1-1)21???p Z 为单位重量液体的为单位重量液体相对于基准面的位置高度或称位置水头;式中,??p?Z p称为测压管为静止液体中任意点的压强;压能或称压强水头;为水的重度;水头。)的物理意义是:静止液体中任一点的单位位能和单位压能之和为一常数,而方程(1-1 ?pZ?表示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总势能,因此也可以说,在静止液体内部各点的单位重量液体的势能均相等。几何意义是:静止液体中任一点的位置高度和该点压强的液柱高度之和为一常数。 静水压强方程也可以写成 ?h?p?p(1-2)0p h为由液面到液体中任一点的深度。上式说明,为作用在液体表面的压强;式中,在静0?p ph与液体容重,等于表面压强加上该点在液面下的深度止液体中,任一点的静水压强0的乘积之和。表面压强遵守巴斯家原理,等值地传递到液体内部所有各点上,所以当表面压p ph与该点在液面下的深度)可知,静止液体中某一点的静水压强一定时,由式(1-2强0成正比。 p,则式(1-2如果作用在液面上的是大气压强)可写为a?hp?p? (1-3)a p与液体重上式说明当作用在液面上的压强为大气压强时,其静水压强等于大气压强a?h 乘积之和。这样所表示的一点压强叫做绝对压强度(当液面上压强不等于大气压和水深p表示)。绝对压强是以没有气体存在的绝对真空为零来计算的压强;强时以如果以当地大0气压强为零来计算的压强称为相对压强,可以表示为 ?hp?(1-4) 相对压强也叫表压强,所以表压强是以大气压强为基准算起的压强,它表示一点的静水压强超过大气压强的数值。 p的大小其真空压强我们就说“这点具有真空”。如果某点的静水压强小于大气压强,v以标准大气压强和绝对压强之差来量度,即 p=大气压强-绝对压强(1-5)v当某点发生真空时,其相对压强必然为负,故把真空又称为负压,真空度也就等于相对压强的绝对值。 1.3静水压强实验的仪器

水力计算 学习单元2 静水压强与静水压力计算

学习单元二 静水压强与静水压力计算 【教学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静水压强的两个重要特性和等压面的性质。 2.掌握静水压强基本公式和物理意义,会用基本公式进行静水压强计算。 3.掌握静水压强的单位和三种表示方法:绝对压强、相对压强和真空度;理解位置水头、压强水头和测管水头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 4.掌握静水压强的测量方法和计算。 5.会画静水压强分布图,并熟练应用图解法和解析法计算作用在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6.会正确绘制压力体剖面图,掌握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计算。 【学习重点】 1.静水压强的两个特性及有关基本概念。 2.重力作用下静水压强基本公式和物理意义。 3.静水压强的表示和计算。 4.静水压强分布图和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的计算。 5.压力体的构成和绘制以及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计算。 【内容提要和学习指导】 本章研究处于静止和相对平衡状态下液体的力学规律。 2.1 静水压强及其特性 静止液体作用在每单位受压面积上的压力称为静水压强,单位为(N/ m 2),也称为帕斯卡(P a )。某点的静水压强p 可表示为: (2—1) 静水压强有两个重要特性: (1)静水压强的方向垂直并且指向受压面; (2)静止液体内任一点沿各方向上静水压强的大小都相等,或者说每一点的静水压强仅是该点坐标的函数,与受压面的方向无关,可表示为p = p (x ,y ,z )。这两个特性是计算任意点静水压强、绘制静水压强分布图和计算平面与曲面上静水总压力的理论基础。 2.2 等压面 液体中由压强相等的各点所构成的面(可以是平面或曲面)称为等压面,静止液体的自由表面就是等压面。 对静止液体进行受力分析,导出液体平衡微分方程和压强全微方程,根据等压面定义,可得到等压面方程式: X d x+Y d y+Z d z = 0 (2—2) A P p A ??=→?0lim

流体静力学实验报告完整版

流体静力学实验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 学号: 年级专业层次:16春网络春高起专 学习中心:山东济南明仁学习中心 提交时间:2016年5月30日

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形式之一:(1-1a) 形式之二:P=P0+γh(1-1b) 式中 Z——被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 ——液体重度; ?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2.油密度测量原理 当U型管中水面与油水界面齐平(图1-2),取其顶面为等压面,有P01=γw h1=γ0HP01(1-2)另当U型管中水面和油面齐平(图1-3),取其油水界面为等压面,则有P02+γw H=γ0H 即P02=-γw h2=γ0H-γw H(1-3) 由(1-2)、(1-3)两式联解可得: ?代入式(1-2)得油的相对密度 ?(1-4)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 ?流型判别方法(奥齐思泽斯基方法):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1-1所示。 图1-1 流体静力学实验装置图 1.测压管; 2.带标尺的测压管; 3.连通管; 4.真空测压管;型测压管; 6.通气阀; 7.加压打气球; 8.截止阀; 9.油柱; 10.水柱; 11.减压放水阀 说明 1.所有测管液面标高均以标尺(测压管2)零读数为基准; 2.仪器铭牌所注、、系测点B、C、D标高;若同时取标尺零点作为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基准, 则、、亦为、、; 3.本仪器中所有阀门旋柄顺管轴线为开。 四、实验步骤 1.搞清仪器组成及其用法。包括: (1)各阀门的开关; (2)加压方法:关闭所有阀门(包括截止阀),然后用打气球充气; (3)减压方法:开启筒底阀11放水; (4)检查仪器是否密封 加压后检查测管l、2、5液面高程是否恒定。若下降,表明漏气,应查明原因并加以处理。 2.记录仪器编号、各常数。 3.实验操作,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见表1-1和表1-2。 4.量测点静压强。 (1)打开通气阀6(此时),记录水箱液面标高和测管2液面标高(此时);(

泵送混凝土对模板侧压力计算公式应用分析

泵送混凝土对模板侧压力计算公式应用分析 摘要:泵送混凝土侧压力受混凝土初凝时间和浇筑速度影响,在实际施工中往往是使用既有模板及支撑,所以,与其说是模板设计,不如说是荷载设计。决定荷载大小有模板、钢楞、拉筋、扣件四个环节。控制混凝土的侧压力是保证高支模作业安全的最有效措施。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模板侧压力;施工安全。 1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的影响因素 刚浇筑入模的混凝土, 在振动作用下, 具有很大的流动性, 类似液体, 因此这时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分布规律亦类似静水压力。但由于混凝土具有触变性, 只要振动一停止, 混凝土在振动时所获得的流动性将会丧失, 而且随着水泥的水化作用不断进行, 混凝土的极限剪切应力逐渐增大, 因而实际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要比按静水压力计算公式求得的小,从而影响混凝 土模板侧压力的因素也要复杂的多,影响混凝土侧压力的因素有: 水泥的品种, 外加剂的种类,集料的种类及其级配, 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其稠度(又称坍落度) , 周围环境温度及混凝土的温度, 捣实混凝土的方法, 模板的刚度及表面的粗糙程度, 结构构件的配筋情况及断面尺寸等。 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选用。对不同泵送高度,入泵时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按下表选用。 不同泵送高度入泵时混凝土坍落度选用值 通过试验确定。 2 泵送混凝土侧压力 2.1 泵送混凝土的特点 泵送混凝土由于其效率高、浇筑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技术措施费用低、现场施工文明、其优越性十分显著, 这是实现现浇混凝土工业化生产的重要途径, 也是混凝土施工工艺的一大飞跃。这种施工方法所使用的混凝土因可泵性要求, 一般都是坍落度较大、流动性较好、粘聚性较大;其材料组成、配合比、坍落度等变化小, 浇筑过程比较连续均衡同时加入适量外加剂。所有这些特点, 使得泵送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影响比较突出。 2.2 泵送混凝土侧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 混凝土浇注速度 混凝土的浇注速度仍就是影响泵送混凝土对模板侧压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随着混凝土浇注速度的增加, 混凝土侧压力也增大,大多数研究者认为, 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F 与浇注速度V 的关系式为幂函数(即F = kV n )。 2.2.2 温度 温度是影响混凝土凝结、硬化的重要因素, 从而也影响混凝土侧压力, 在一定的浇注速度下, 温度愈低则混凝土侧压力愈大, 两者成反比关系。 2.2.3 混凝土的振捣方法 振捣密实混凝土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为人工捣实, 一种为机械捣实。目前, 大多采用机械捣

混凝土浇筑时对的侧压力计算

侧压力计算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位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侧压力达到最大值的浇筑高度称为混凝土的有效压头。通过理论和实践,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其最小值(原因见后面说明): 式中 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 2)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 3)取25 kN/m 3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 ),可按实测确定。当缺乏实验资料时,可采用t=200/(T+15)计算;一般取值5h V------混凝土的浇灌速度(m/h );取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 );取3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 β2------混凝土塌落度影响系数,当塌落度小于30mm 时,取;50—90mm 时,取1;110—150mm 时,取。 1/2 =m 2 =25x3=75kN/ m2 取二者中的较小值,F= m2作为模板侧压力的标准值,并考虑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载荷标准值4 kN/ m2,分别取荷载分项系数和,则作用于模板的总荷载设计值为: 有效压头高度:m F h c 3.12548.32=== 二、对拉螺栓计算: 对拉螺栓采用D16螺杆;纵向最大间距为750mm ,横向最大间距为1200mm 。 对拉螺栓经验公式如下:f A N *≤ N---对拉螺栓所承受的拉力的设计值。一般为混凝土的侧压力

A---对拉螺栓净截面面积(mm2)A=201mm2 f--对拉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 单根D16螺杆所能承受最大拉力: Fmax=f A=335X201= 故满足要求 为什么两者取最小值?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压力是入模的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新浇混凝土 在浇筑、振捣和自重的共同作用下,对限制其流动的侧模板所产生的压力。我国有关部门在20世纪60 ~80年代初期对混凝土侧压力进行了大量的测试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的结构类型、尽管一次浇筑高度、浇筑速度不同,但混凝土侧压力分布曲线的走势基本相同:即从浇筑面向下至最大侧压力处,基本遵循流体静压力的分布规律;达到最大值后,侧压力就随即逐渐减小或维持一段稳压高度后逐渐减小,压力图形对浇筑高度轴呈山形或梯台形分布。经试验获得的侧压力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最大侧压力随混凝土浇筑速度提高而增大,与其呈幂函数关系。(2)在一定的浇筑速度下,因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从而增加其有效压头。 (3)机械振捣的混凝土侧压力比手工捣实增大约56%。 (4)侧压力随坍落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坍落度从7cm增大到12cm 时,其最大侧压力约增加13%。? (5)掺加剂对混凝土的凝结速度和稠度有调整作用,从而影响到混凝土的侧压力。 (6)随混凝土重力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流体力学第五章压力管路的水力计算

第五章压力管路的水力计算 主要内容 长管水力计算 短管水力计算 串并联管路和分支管路 孔口和管嘴出流 基本概念: 1、压力管路:在一定压差下,液流充满全管的流动管路。(管路中的压强可以大于大气压,也可以小于大气压) 注:输送气体的管路都是压力管路。 2、分类: 按管路的结构特点,分为 简单管路:等径无分支 复杂管路:串联、并联、分支 按能量比例大小,分为 长管:和沿程水头损失相比,流速水头和局部水头损失可以忽略的流动管路。 短管:流速水头和局部水头损失不能忽略的流动管路。 第一节管路的特性曲线 一、定义:水头损失与流量的关系曲线称为管路的特性曲线。 二、特性曲线

l l L g V d L g V d l l g V d l d l g V d l g V h h h f j w + = = + = ?? ? ? ? ? + = + = + = 当 当 当 其中, 2 2 2 2 2 2 2 2 2 2 λ λ λ λ λ ζ (1)把2 4 d Q A Q V π = = 代入上式得: 2 2 5 2 2 2 28 4 2 1 2 Q Q d g L d Q g d L g V d L h w α π λ π λ λ= = ? ? ? ? ? = = (2) 把上式绘成曲线得图。 第二节长管的水力计算 一、简单长管 1、定义:由许多管径相同的管子组成的长输管路,且沿程损失较大、局部损失较小,计算 时可忽略局部损失和流速水头。 2、计算公式:简单长管一般计算涉及公式 2 2 1 1 A V A V=(3) f h p z p z+ + + γ γ 2 2 1 1 = (4) g V D L h f2 2 λ = (5) 说明:有时为了计算方便,h f的计算采用如下形式: m m m f d L Q h - - = 5 2ν β (6) 其中,β、m值如下 流态βm 层流 4.15 1 (a) 水力光滑0.0246 0.25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