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层花的治疗颈椎病的十种方法——龙氏正骨文字资料总结

合集下载

龙层花正骨手法简介很详细很好

龙层花正骨手法简介很详细很好

龙层花正骨手法简介很详细很好龙氏治脊疗法总论概述:由于脊柱关节错位或脊椎及其周围组织退变而造成植物神经损伤(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静脉等)而致病者,称为脊椎病因。

以脊椎病因理论作为指导,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保种病症(异病同治法),称为治脊疗法。

龙氏治脊疗法包括几方面:1 主治法:颈椎小关节创伤性退变性关节炎正骨推拿(主要针对椎关节错位牵引(主要针对椎间盘退变及骨质增生)其目的主要是去除骨性压迫对神经、血管、损伤。

2 辅治法:热疗(理疗);脱水疗法:(药物)消除无菌性炎症(神经根水肿)其目的为放松颈后肌群、止痛;水针疗法:(针剌、电针、埋线)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1)——概述及治疗范围整理:章瑛审定:龙层花概述:由脊柱关节错位或脊椎及其周围组织退变而造成神经、血管损伤(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静脉等)而致病者,称为脊椎病因。

以脊椎病因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这种病症(异病同治法),称治脊疗法。

治脊疗法包括三方面 {0}1 主治法:正骨推拿主要针对椎关节错位。

牵引主要针对椎间盘退变及骨质增生。

其目的去除骨性压迫对神经、血管的损伤。

2 辅治法:热疗(理疗)、脱水疗法(药物)可消除无菌性炎症(神经根水肿)。

目的放松颈后肌群起止痛作用。

水针疗法可促进劳损组织吸收及内固定作用。

3 预防复发:练保健功、太极拳、气功等。

使用保健枕、硬板床及纠正不良生活姿势,防止外伤、受凉、勿过疲劳等。

(水针疗法及练保健功可治疗脊椎失稳。

保健枕及防止外伤可预防复发。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2)——治脊疗法需要掌握的技术和要领、口诀脊椎病因学基本理论1 三步定位诊断法(神经症状定位诊断、触诊定位诊断、X线片定位诊断)。

2 熟练掌握颈椎小关节(shu2 lian4 zhang3 wo4 jing4 zhui1 xiao3 guan1 jie1)错位类型。

{0}3 颈椎病临床、病因分型及分期治法。

4 熟练掌握正骨推拿法。

龙氏治脊疗法

龙氏治脊疗法

谢谢观看
这段摘录说明了学习脊柱医学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
“在临床中,我们发现许多疾病都与脊柱有关,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 肥胖症等。这些疾病都与脊柱的力学平衡失调有关。”
这段摘录指出了许多疾病都与脊柱有关,提示我们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应该考 虑到脊柱的问题。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筋,肝主疏泄,肝主情志。肝失疏泄则筋络失养,容易 产生颈椎病。因此,颈椎病的发生与情志不畅有关。”
这段摘录说明了中医理论中肝脏与颈椎的关系,提示我们在预防和治疗颈椎病 时,应该注重调节情志。
阅读感受
《龙氏治脊疗法》是一本深入探讨脊椎病治疗方法的医学书籍,作者范德辉凭 借其深厚的医学背景和对脊椎病的深入了解,为我们提供了一本实用、科学的 指南。
在书中,作者首先强调了脊椎病的重要性。他指出,脊椎病不仅影响人体的力 学平衡,还会对神经、肌肉、血管等造成压迫,从而引发各种症状。因此,治 疗脊椎病成为了当务之急。然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只症状的缓解,而忽略 了病因的消除。因此,作者提出了“治脊疗法”的概念,强调从根源上治疗脊 椎病。
《龙氏治脊疗法》这本书的目录分析表明,它是一本以脊柱疾病治疗为主题的 医学著作。通过对脊柱基本结构、功能以及与疾病关系的介绍,为读者展示了 如何运用手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脊柱疾病。通过大量临床案例分享,进一步证明 了该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龙氏治脊疗法》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在书中,作者还分享了许多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表明,“治脊疗法”是一种 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消除症状、恢复健康。作者也强调了预防脊椎 病的重要性。他指出,保持正确的姿势、加强锻炼、避免过度劳累等都可以预 防脊椎病的发生。

针刀结合龙氏正脊疗法治疗颈椎病102例临床观察

针刀结合龙氏正脊疗法治疗颈椎病102例临床观察

针刀结合龙氏正脊疗法治疗颈椎病102例临床观察李宏伟(四川省大邑县骨科医院,四川省大邑县611330)摘要:目的:采用颈椎病病因分型,应用针刀结合龙氏整脊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102例颈椎病患者,按颈椎病病因分型,应用针刀结合龙氏正脊疗法治疗,7天1次,3次1疗程。

结果:治愈63例,好转37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8%。

结论:针刀结合龙氏正脊疗法治疗颈椎病较大的提高了治疗疗效,明显降低疾病复发及降低医疗风险等优点。

关键词:针刀;龙氏正脊疗法;颈椎病;临床观察颈椎病[1]是由于劳损引起维系颈椎平衡的肌肉失衡,或椎间盘突出、退变导致颈椎骨关节结构紊乱,损害到从颈椎椎间孔发出的颈神经、臂丛神经、相邻的交感神经和穿越颈椎横突孔的椎动脉,甚至压迫椎管内的颈髓,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的统称。

使用传统方法治疗疗效较差,复发率高,笔者于2010年开始,采用颈椎病病因分型,应用针刀结合龙氏正脊疗法治疗102 例颈椎病疗效满意,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102例,男40例,女62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8岁,病程1天~20年。

按颈椎病病因分型进行统计:骨关节损害型15例,年龄55~72岁,病程5~20年;关节功能紊乱型40例,年龄18~62岁,病程1天~3月;软组织损害型10例,年龄18~65岁,病程1天~12年;混合型37例,年龄18~70岁,病程1天~1年。

1.2诊断标准[2] ①病史多见于中老年人,青壮年人若有损伤史、劳损史、颈部畸形或其他诱因等亦可发病。

②发病经过及病程多数为缓慢性发病。

若有颈部创伤史或劳损史,也可急性发作,病程较长,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

③X线片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或骨赘形成,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韧带钙化。

椎管矢状径狭窄。

④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⑤其他检查有条件可做C'I"或MRI检查,有助于本病诊断。

⑥椎动脉彩色B超、脑血流图及脑电图对椎动脉型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龙氏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龙氏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龙氏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马文慧;周钰;牛相来;景福权【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s of Long's bone-setting manipulation jointed with small needle knife in treating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Methods:All 86 patients were separated into 42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who accepted routine needling,and 44 cas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who received Long's bone-setting manipulation and small needle knife.Clinical effects and CASCS scores of both groups were observed after two courses. Results: CASCS scor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66.3 ±7.8) points, higher than (42.7 ±5.4) 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as a sign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otal effective rate,and the difference showed statistical meaning (P<0.05).Conclusion:Curative effects of Long's bone-setting manipulation jointed with small needle knife are superior to these of conventional moxibustion method in treating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6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针灸疗法,治疗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CASCS评分为(66.3±7.8)分,高于对照组的(42.7±5.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方法.【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8(031)003【总页数】3页(P105-107)【关键词】颈椎病,椎动脉型;龙氏正骨手法;小针刀【作者】马文慧;周钰;牛相来;景福权【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新疆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新疆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新疆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推拿科,新疆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孔缩小、椎间隙变窄、颈椎肥大性改变或颈椎椎间盘突出压迫椎-基底动脉,导致动脉管壁狭窄,血液运行不畅,引起脑供血不足[1-3]。

第四章四步十法

第四章四步十法

第四章龙氏治脊疗法治疗学第一节主治法——龙氏正骨“四步十法”(一)概述龙氏正骨推拿手法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伤科正骨、推拿与现代脊柱生理解剖学、生物力学相结合,进行革新形成的一套治疗脊柱关节错位、软组织损伤、关节滑膜嵌顿、椎间盘突出等病症的手法。

该套手法具有稳、准、轻、巧、安全有效的特点。

正骨推拿手法分四步:第一步放松手法,第二步正骨手法,第三步强壮手法,第四步痛区手法。

四步手法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选择使用,不必四步手法全用。

无关节错位或关节错位已经复位者,不必行第二步手法;急性期以第一、二、四步手法为主;恢复期以第二、三步手法为主。

第一步放松手法:以患椎为中心,包括上下六个椎间以内的软组织,沿椎旁以线或片进行揉捏法,掌揉及拇指揉法交替,也可对棘突、横突附着的肌腱疼痛敏感区施以按法或震法,手法要柔和、轻巧。

第二步正骨手法:正骨手法包括摇正法、扳正法、推正法、拔伸法和反向运动法。

按不同的错位部位、类型、方向,选用一种或多种正骨手法。

正骨手法分为快速复位法和缓慢复位法。

快速复位法用于青壮年和健壮的老年患者;缓慢复位法用于儿童、体弱的老年患者、体质十分虚弱或急性期疼痛剧烈不能接受快速复位手法者。

缓慢复位法采用正骨手法的动作,只是不应有“闪动力”,使“定点”与“动点”之间的关节以多次生理性运动形式在“动中求正”而复位。

正骨手法忌粗暴损伤病人,“闪动力”要轻巧,要选准“定点”与“动点”,关节开合要充分,于“动中求正”。

如一次手法能完全复位,以后可不必再做正骨手法。

如复位不完全或复位后再错位,可每日或隔日进行一次正骨手法。

第三步强壮手法:强壮手法包括拿捏法、弹拨法、拍打法和点穴法。

拿捏弹拨法主要作用于正骨后患椎旁仍存在的条索状、结节状软组织硬结。

拍打法作用于深部软组织,尤其是椎体前方的深肌及韧带筋膜等一般手法难以起作用的组织,且有一定的正骨作用。

可根据部位和作用深度,选用拳扣、掌扣、掌缘扣或指扣法,以深透、轻松为原则。

朱龙骧治筋伤手法经验介绍

朱龙骧治筋伤手法经验介绍

挛缩 、 疤痕 ” 统称 为 筋伤 , , 俗称 伤 筋 , 临床 上 大多 可 比较 棘 突 问隙 和相 邻棘 突异 常 变化 。 ( ) 5 沿棘 突两 在 患处 触摸 到 病变 的痕迹 , “ 块 、 如 肿 结节 、 条索 、 压 侧触摸 椎旁 肌 肉情况 . 以免 漏诊 。
痛点 ” 等 。朱 氏强调 筋伤 诊断运 用摸 法 ,摸者 , 等 “ 手 2 治 筋 三法为 基础 。 注重 实用
全 身各 关节 附近 的肌 肉 、 肌腱 、 带 、 韧 骨膜 、 经 、 神 血 查棘 突 的顶 线和 高低 。( ) 4 棘突偏 歪不 清时 , 无论 坐
管 的不 同程 度 损伤 引起 的“ 痛 、 疼 水肿 、 血 、 硬 、 位 或 卧位 。 应 设 法使 患 者 身体 前 屈 或后 伸 . 复 瘀 僵 均 反
发展 , 不下 数十 种 。朱龙 骧 老 中医认 为 . 管手法 名 尽
பைடு நூலகம்
目繁 多 . 实用 者仅数 种 而 已。经多 年实践 , 但 他将 常
线 一弧 度 , 四线是 指 棘突 轴线 一 直 , 突旁 线一 直 , 用伤 筋 按摩 手法 归 纳 为治 筋 三法 , 称 弹拨 、 棘 简 舒顺 、 棘 突 间隙 一直 , 突 顶线 一直 。 四者 要 互 相参 看 分 静定 三法 。弹拨 分筋法 是用 双手 拇指 或单 手拇 指在 棘 析 , 能做 出准确 结 论 。 比如 摸 到某 一 棘 突一 侧 旁 患 处 , 才 与肌 肉纤 维 方 向呈 垂 直 位 , 复 左 右弹 拨 活 反
行 医 五十 余 载 , 人 济 世 , 研 岐 黄 医术 , 有 《 救 精 著 伤 带损 伤 ” 。具 体操 作 方法 : 患者 取 坐位 或 者 俯 卧位 , 科碎 金 录》 一册 。我们 继承朱 师 的学术 经验 , 临证 时 两足 与肩 等宽 , 全身放 松 。( ) 手拇指 轻度 外展 和 1双 衷 中参 西 , 用西 医诊 断和 中 医辨证 论 治 治疗 骨 伤科 背伸 , 余 手 指 自然半 屈 , 其 双拇 指 指 腹 自上 而 下 顺

龙氏正骨——三步定位诊断

龙氏正骨——三步定位诊断

龙氏正骨——三步定位诊断第一步:神经定位诊断。

第二步:触诊、检诊定位诊断。

第三步:X线颈椎照片定位诊断。

部分患者在牵引治疗时,症状加重,引发眩晕、呕吐等不良反应,其主要原因是牵引疗法,主要适用于纵向性骨性损害,不但不能矫正旋转式错位或混合式错位,反而加重扭伤该部的椎周软组织,使扭转状态的血管受牵张,加重了血流障碍而引发眩晕。

而对于前后滑脱式错位者,牵引能使椎间韧带伸张,部分达到牵引复位的目的。

正骨推拿法,是在明确关节错位方向的情况下,进行轻巧的手法复位,主要适用于椎管、椎间孔、血管通道、椎间关节间的横向骨性损害的治疗。

病因分型是主治法的选用依据。

1.“骨关节损变型”:即现行的标准,其病理变化是椎间盘变性、膨出,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皱折,其病变部位与临床症状定位诊断相一致的,属纵向压迫源。

主治法是“牵引疗法”。

2.“关节功能紊乱型”:是椎间关节错位,包括前后滑脱式错位、侧弯侧摆式错位、左右旋转式错位、倾位仰位式错位、混合式错位等五型,均属横向压迫源。

主治法是“正骨推拿疗法”。

3.“软组织损变型”:是指临床症状和体征均由椎旁软组织直接引起,而并无上述两型的脊椎病理性体征。

主治法以局部软伤治疗为主,如“小针刀、水针疗法、浮针疗法、软伤手法、理疗等”。

4.“混合型”:是由“骨关节损变型”合并“关节功能紊乱型”者,就是椎间盘变性的失稳期(尚未形成骨桥前),在该椎间发生关节错位者,属于既有纵向压迫源,又有横向压迫源。

主治法,颈椎是“牵引下正骨法”,胸腰骶椎是“牵抖冲压法”。

软组织损伤、变性是脊椎病的基础病理,无论是急性外伤、慢性劳损或者老年性退行性变导致的脊椎病,其椎周软组织必定有新的或陈旧性的损伤(占100%),故脊椎病的病因分型中,无论哪一型,其病椎周围都可检出软组织劳损体征。

辅助诊断一、颈椎病的异常X线表现颈椎曲度改变:侧位片显示为变直、反张或成角。

椎间隙变窄。

骨质增生:包括椎体前缘、后缘骨质增生,以及关节突关节和勾椎关节的增生。

中医精髓 文档

中医精髓 文档

1.卜义长简介国家级中医,特一级按摩师。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日本武藏野健康中心、东洋医学研究所名誉院长、高级顾问,曾任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按摩师。

卜老先生集推拿按摩百家之长,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运用各种按摩手法,点按有关经络穴位,达到活血散淤、理气通神、延年益寿之功效。

收集有《经穴健康一点通头部篇》-卜义长主讲(8DVD-15集)2.新源计划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收集37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视频++操作方法: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技术、中医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技术、仰卧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技术、冉氏“益气通经”指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头皮针抽气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头穴透刺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技术、岭南挑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技术、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瘫痪技术、彭氏眼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技术、手法整复杉树皮外固定结合皮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技术、拇中指十穴推拿法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技术、提拉旋转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改进灼烙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技术、杉树皮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技术、杨氏钩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气滞血瘀型)技术、烙铁烙法治疗宫颈糜烂诊疗技术、电针“二孔”治疗三叉神经第三支疼痛技术、电针刺内麻点用于四肢手术后镇痛效应技术、祛障冷冻治疗老年性未成熟期白内障技术、神阙穴微波辐射法治疗肾阳虚月经不调技术、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技术、经穴体外反搏法治疗小儿外部性脑积水技术、经络三联法治疗寻常银屑病技术、耳尖放血疗法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腱鞘松解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技术、至阳穴埋元利针治疗带状疱疹疼痛技术、董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踝三针对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镇痛技术、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技术、针刺清喘穴治疗哮喘技术、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钳持端提回旋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阿是穴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技术、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靳三针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MR)技术、韩氏针法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症技术、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层花的治疗颈椎病的十种方法
1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

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

也可取坐位操作。

2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

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

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 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

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下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

4 俯卧摇肩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
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

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

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 侧向搬正法:适用于颈椎2-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

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扳、按、牵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有时病人可改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作侧扳按动作,与侧头摇正法相同,抬头角度加大。

C6-T2侧摆、侧弯式错位者,可将“动点”改为推肩拉肩法,此法必须使错位椎间侧屈活动度加大才能成功。

6 挎角搬按法:适于C2-6后关节错位,或关节滑膜嵌顿,且关节肿胀者。

患者取健侧卧位,低枕,将头偏向健侧前屈,充分展开患椎关节,术者双手拇指轻力弹拨其颈部紧张肌腱(提肩胛肌、夹肌多见)作滑膜嵌顿的诱导松解,使嵌顿的滑膜退出,并揉捏颈肌使之放松。

然后一手拇指“定点“于肿胀隆起的偏下方,另一手扶对侧头面部,将头搬起屈向健侧前外45度,再搬头向患侧后外45度,如此斜向扳按压该隆突关节,
重复2-3次即可复平。

7 俯卧冲压法(旋转分压法):适于颈胸交界区(C6-T3)的关节错位。

以C7棘突左偏,T1棘突右偏伴压痛为例,患者俯卧于软枕上,头在床边悬空,面向颈部放松。

术者立于床头,右手掌根部按于C7棘突左侧,力点落在椎板(棘突根)部,左手掌根部按于T1-T3棘突右旁作定点,令患者深呼吸,当其呼气时,术者双手用有限度的冲压力下按,右手“动点力“稍加大,可重复2-3次,由于术者双手作用力方向不同,对旋转式错位较易复正。

对滑脱式错位,可改为双拇指同按于后突的椎旁两侧,在双掌牵位头颈时双拇指加按压力,以达到牵引推正之目的。

本法亦常用于胸椎段错位。

8 侧卧推正法:适用于各种前后滑脱式错位,对颈轴变直,反张者有效,患者侧卧,平枕、低头,术者用拇指、二指夹持后突棘突两旁椎板处作“定点”,另一手托其下颌,使头作前屈后仰活动。

当仰头时,“定点”之手稍加力向前推动,使反张的椎体在运动中被推正。

滑脱较重者,用牵引下推正较易成功,或取仰卧位于推正时加牵引力,亦可复正。

9 牵引下正骨法
方法:用QY-6型牵引椅。

牵引重量,16-20kg,时间5-15分钟。

手法:选用推正法(滑脱式),摇正法:摇头、摇肩(旋转式),搬正
法(侧摆式)、综合法(倾仰式、混合式)、反向运动法(斜角肌)
适用于颈椎间盘突出(膨出)、椎间盘变性并发错位(徒手复位困难者)多关节多型式错位,倾位、仰位式错位及骨质增生合并错位者。

利用牵引使椎体间隙相应增宽,加大三条纵韧带拉压力,有利于前后滑脱式错位的复位。

牵引后选用摇正法、推正法、侧向搬按法复位,对小关节有交锁和滑脱嵌顿者较为安全和适用。

研究证明,对于老年人的椎间盘变性并发错位,用牵引下正骨法复位,较安全,舒适(无痛)而且疗效显著。

本法对于重症颈椎病病人,可以减少其手法复位的副损伤或免除手术之苦。

对于C1、C2错位同时伴有眩晕者,应先用卧位徒手复位,再用本法治疗中下段颈椎错位,以避免因牵引剌激椎动脉而致眩晕加重。

牵引下正骨法与上述徒手正骨法原理相同。

患者坐于QY-4型牵引椅上(牵引力及角度同牵引疗法)。

术者站其后,双手扶病人双肩缓慢向后拉至一定角度,再缓慢向前推回中立位,嘱患者双手随身体做前后摆动,颈肌放松,此为预备(放松)手法。

9.1 牵引下推正法:适于前后滑脱式、倾位、仰位式和左右旋转式错位者。

术者双手拇指“定点”于后突之棘突旁椎板处(滑脱、倾仰者“定位”于同一棘突旁,旋转者“定点”于棘偏处左右不同棘突部),双手拉其双肩到最大角度,向前推动时双手拇指加力推正之。

若颈椎为前滑脱(暴力性损伤),则改为由前向后推,拇指“定点”于前滑脱的椎体横突前侧,左右侧分别进行,术者站于病人的侧方。

9.2 牵引下摇正法:适用于C2-T2旋转式错位者,或作为颈椎关节紊乱的常规调整法。

手法与徒手低头摇正法及摇肩法相同。

选用复位角
度后,让患者双手抓住坐椅后部以保持颈部前屈位,术者一手拇指按压一选好的“定点”隆起横突后侧,另一手用摇头或摇肩法完成正骨。

以C4、C5椎间左右旋转式错位为例,触诊横突部C4右侧后突,C5左侧后突,取30度牵引角度,左手坶指“定点”于C4右侧后突的横突,右手扶下颌作摇头动作,在头右转达最大活动度时,左手拇指加阻力,以迫使C3,C4椎间复位。

可重复2-3次(缓慢复位法),或加闪动力(快速复位法)。

术者改用右手拇指“定点”C5右隆起之横突后侧,左手托扶下颌作摇头活动,当左转头达最大角度时,右手拇指加阻力,迫使C4,C5椎间关节复位,可加“闪动力”或重复2-3次。

如错位在颈胸交界处(C6-T2),则改用摇肩法,以拇指按于横突后侧或棘突偏歪处为“定点”,另一手掌由前向后推肩,(单侧肩后旋使上体活动),重复3-5次,再如法做另一侧。

9.3 牵引下搬按法:适用于侧弯侧摆式错位(钩突关节错位)。

术者一手虎口扶于错位椎旁隆起之横突侧方(力点以第二指掌关节处为主)作“定点”,另一手握患者对侧肘部或腕部,徐徐用力向下拉,使患者颈部侧屈20度左右,此时“定点”手加力推按,然后还原,重复3-5次,颈椎关节侧摆复正即完成。

若为系列“C”形侧弯或“S”形侧弯,则应按序列每个按压复位,先作健侧(无症状侧),后作患侧(有症状侧)。

10 反向运动法:用于松解肌痉挛、肌性牵涉性痛和肌肉的挛缩。

如颈椎病正骨治疗后屈颈时仍感颈连背处有牵拉性疼痛者。

患者坐于凳上,术者立于其后,用同侧拇指或屈肘按住病人背部痛点(稍上),另一手
扶其肩部,嘱患者头先仰,然后用力前屈,在病人前屈头时,术者用力按住痛点,力的方向与屈头方向相反,使痛点肌肉因两人作用力相反而得以松解,反复1-3次,常可使顽固性痛点消失。

又如,钩突关节错位引起斜角肌痉挛,用牵引下正骨复位后,触诊时仍有肌紧张者,亦可应用牵引下反向运动法使之松解,对于颈肩综合征或老年性肩周炎者,如触诊时有后斜角肌紧张者,同时可触及C5-C7横突前方隆突处压痛,作头手对抗或肩手对抗法,同样可起到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