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层花正骨手法简介-推荐下载
龙氏正骨及三步定位诊断法,临床可用于疑难杂病的诊治

龙氏正骨及三步定位诊断法,临床可用于疑难杂病的诊治龙氏正骨即龙氏治脊疗法是由龙层花教授和其丈夫魏征教授在国内首先提出并创立的中医外治法,运用了现代西医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并结合中医的推拿学而创立的一门新的疗法。
龙氏正骨手法轻柔,对患者损伤性小,疗效显著,科学与传统相结合,并且简单易学容易上手,是非常值得广泛普及的外治疗法。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龙氏正骨中的三步定位诊断法。
龙层花教授三步定位诊断法第一步:神经定位的诊断,根据症状来判断病变的部位在哪一个相对应的脊柱节段。
比如说头痛、眩晕一般在上端颈椎,尤其是C1、C2。
比如说胃溃疡的一般定位在胸椎的第五到第八节节段。
关于脊椎的全息请看下图!脊椎全息图第二步:触诊定位诊断。
在第一步的时候我们已经确认了疾病产生症状所对应的脊椎,现在我们就对相应脊椎进行触诊,触诊的内容有关节突、横突、棘突等是否有偏位,触诊是否有压痛,触诊椎旁的结节和条索状的肌肉等。
举例说明一下比如眩晕患者是上段颈椎错位引起的尤其是C1、C2,那么我们触诊C1是否有倾仰位、侧摆位、旋转等错位,触诊C2的棘突是否有偏外、椎板是否有压痛等。
如果有则第一步第二步相符合,然后进行第三步的诊断和检查。
寰椎的触诊第三步:X光片定位诊断,排除正骨的禁忌症,并对发病位置的错位椎体进行分析,如椎体的旋转,增生,数量及椎周软组织进行综合分析。
第三步得出的结果需要和第一步、第二步相吻合,这样即可做出最后的定位诊断,如果有疑问的地方,在进行CT、MR等方式进行更深入一步的检查。
下面我们在拿眩晕的病例举例说明一下,眩晕是由于C1、C2错位导致的,通过触诊发现第一颈椎向右侧摆,第二颈椎向右偏位,那么通过X光片来进行确认,X光片如下。
寰椎向右侧侧摆,枢椎向右侧旋转X光片的结果显示寰齿间隙不等,第二颈椎向右侧旋转,那么这就符合了三步定位诊断法,该眩晕是由于上段颈椎错位导致的。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均相符,如果不符合则不属于正骨治疗的范畴。
龙层花正骨手法详解57页PPT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龙层花正骨手法详解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龙氏正骨经验

龙氏正骨经验南派龙层花,北派罗有明。
这是正骨行业盛传的南北派正骨大师代表。
作为南派正骨法师,龙层花老师,一生奉献在医疗行业之中,创造了很多的医学奇迹。
龙层花老师一生在中医正骨方向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其创立的龙氏正骨手法在当下广为流传并应用。
在行业交流中我们汇集了龙层花老师对正骨调理脊柱相关病的部分临床经验,希望可以帮到更多朋友。
1、由“骨错缝,筋出槽”开始手法研究龙老师在早期的手法治疗中,对于脊椎病病因的不清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一度困扰。
她从医专三年的中医学习中的“骨错缝,筋出槽”这一传统中医观念收获启发。
在后续的几年中,从“颈椎病的放射诊断与临床表现往往不一致”这疑点切入研究,进而发现了介于正常关节结构和半脱位之间的关节错位,从而进一步从脊柱生物力学角度研究出一套完善的治脊手法,发展为脊椎病因学说这套经典的理论。
2、手法宜稳准,以巧为主,切忌暴力“必要时加闪动力,不要所有病人都强求弹响”,现今很多学习龙氏手法的医生,依然视弹响为疗效的指标。
对此,龙老师对于手法的要求,“手法既可以治病,又可以伤人。
”她曾经治疗过六七例因暴力手法致病情加重的病例,多是因为医者急于求成所致。
所以在定位准确的基础上,手法应以巧为主。
3、触诊必须贯穿诊治始终触诊一直是治脊中的难点,通过医者的手指触摸患者的颈椎横突及关节突来感知患者颈椎有无错位,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判断病情。
触诊必须贯穿诊治始终。
每一个手法后都要触诊复位关节的变化。
在三步定位诊断中,触诊地位是排在影像学检查前的,就此,龙老师谈到七十年代的一个病例:病人症状很重,但触诊未见明显异常,在询问患者既往就诊经历后,龙老师建议其去神经外科就诊,结果经脊髓造影检查确诊为脊髓的良性肿瘤,经手术后病人家属非常感激龙老师,此例经验告诉我们当触诊与临床症状不符时,应考虑患者存在脊柱其他问题。
4、挎角扳按法的操作技巧在手法的研究过程中,挎角扳按法因其复杂性被放在最后研究,“这是最让人头痛的手法,也是专门针对头痛的。
龙氏治脊疗法

谢谢观看
这段摘录说明了学习脊柱医学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
“在临床中,我们发现许多疾病都与脊柱有关,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 肥胖症等。这些疾病都与脊柱的力学平衡失调有关。”
这段摘录指出了许多疾病都与脊柱有关,提示我们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应该考 虑到脊柱的问题。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筋,肝主疏泄,肝主情志。肝失疏泄则筋络失养,容易 产生颈椎病。因此,颈椎病的发生与情志不畅有关。”
这段摘录说明了中医理论中肝脏与颈椎的关系,提示我们在预防和治疗颈椎病 时,应该注重调节情志。
阅读感受
《龙氏治脊疗法》是一本深入探讨脊椎病治疗方法的医学书籍,作者范德辉凭 借其深厚的医学背景和对脊椎病的深入了解,为我们提供了一本实用、科学的 指南。
在书中,作者首先强调了脊椎病的重要性。他指出,脊椎病不仅影响人体的力 学平衡,还会对神经、肌肉、血管等造成压迫,从而引发各种症状。因此,治 疗脊椎病成为了当务之急。然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只症状的缓解,而忽略 了病因的消除。因此,作者提出了“治脊疗法”的概念,强调从根源上治疗脊 椎病。
《龙氏治脊疗法》这本书的目录分析表明,它是一本以脊柱疾病治疗为主题的 医学著作。通过对脊柱基本结构、功能以及与疾病关系的介绍,为读者展示了 如何运用手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脊柱疾病。通过大量临床案例分享,进一步证明 了该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龙氏治脊疗法》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在书中,作者还分享了许多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表明,“治脊疗法”是一种 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消除症状、恢复健康。作者也强调了预防脊椎 病的重要性。他指出,保持正确的姿势、加强锻炼、避免过度劳累等都可以预 防脊椎病的发生。
龙层花的治疗颈椎病的十种方法——龙氏正骨文字资料总结

龙层花的治疗颈椎病的十种方法1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
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
也可取坐位操作。
2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
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
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 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
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下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
4 俯卧摇肩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
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
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 侧向搬正法:适用于颈椎2-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
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扳、按、牵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有时病人可改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作侧扳按动作,与侧头摇正法相同,抬头角度加大。
龙氏脊柱正骨推拿手法(1)--基础原理

龙氏脊柱正骨推拿手法(1)--基础原理
正骨推拿手法
“龙氏脊柱正骨推拿手法”是著名骨外科专家魏征、龙层花教授综合中医各派手法之长,结合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集40多年首长保健和临床经验独创的中西医结合正骨手法,采用的“三步定位诊断法”及纠正脊柱错位的“四步十法”是既可治标又可治本的独特脊椎病治疗方法。
正骨推拿手法理论基础
脊柱运动的“三维六自由度”,脊柱能在三维六自由度上运动。
“三维” 指笛卡尔坐标系的三维坐标系,即x 、 Y、z三条轴相交于一点构成的坐标系。
“六自由度”指3条x、Y、z平移轴和3条x、Y、z旋转轴。
龙氏“正骨十法”充分体现了脊柱在三维六自由度上的运动。
龙氏正骨推拿手法精髓
龙氏脊柱正骨推拿最经典之作当数“三步定位诊断”和“四步十法”。
“三步定位诊断”强调的神经定位诊断、触诊检诊定位诊断及影像学定位诊断;“四步十法”强调是治疗上的问题。
诊断为基础,治疗是关键,两者相辅相成。
三步定位诊断法
•神经症状定位诊断法
•触诊定位诊断法
•X线片定位诊断法
•影像学诊断的意义
三步诊断的关系
第一步:作出判断
第二步:相符,判断正确
第三步:均符,做出最后定位诊断
正骨四步
正骨推拿手法要诀
关节错位需正骨,动中求正是要诀,肌肉放松勿对抗,切忌粗暴伤病人。
定点动点选得准,椎间狭窄加牵引,关节开合要充分,轻巧闪动定成功。
牵引下正骨治吞咽难

牵引下正骨治吞咽难
牵引下正骨是著名的龙层花教授创造的龙氏手法之一。
这是根据人体生物力学、解剖学、颈椎的生理病理、经过50多年临床研究,临床疗效观察,证实是治疗颈椎病,及颈椎相关疾病的安全、高效的手法。
该手法不但在国内广泛应用,而且在美国的中医针灸医生,以及美国的脊椎神经科博士也在使用一一被喻为龙氏“王牌手法”。
典型病例
龙氏《脊椎病因治疗学》中指出,对脊椎病的诊断要按照“三步定位诊断法”,只有神经定位、触诊定位、x线片.CT.MRI定位都相符合,疾病的诊断才是正确的。
x线片显示,颈4.5.6的前缘明显鸟嘴样增生。
根据神经定位诊断,触诊定位诊断,x线片诊断,都符合食道压迫型颈椎病。
诊断与治疗。
教患者进行易罐操。
用易罐牵拉颈背部肌筋膜,松弛颈部紧张的肌肉,调整颈椎内外的平衡。
用易罐沾上润滑油后,在颈背部进行拉罐,松弛颈背部肌筋膜。
用易罐拉面部,面颊,和颈前部的肌筋膜。
用易罐拉锁骨上窝,胸骨柄,上胸部,和胸胁部的肌筋膜。
牵引下正骨的顺序是:1.纠正颈椎旋转式错位。
2.纠正颈椎侧弯侧摆式错位。
3.纠正颈椎前后滑脱式错位。
牵引下正骨后,患者颈肩活动改善,吞咽顺畅。
让患者每天坚持2到3次颈椎保健操。
经过六次治疗后,患者颈肩部的症状消失,让患者坚持每天颈背部的锻炼。
牵引下正骨,是龙氏治脊疗法中,治疗颈椎病、颈椎相关疾病的“王
牌手法”。
龙氏正骨、正宗龙氏正骨手法是怎样的?

龙氏正骨、正宗龙氏正骨手法是怎样的?龙氏正骨手法复位疗法是治疗颈椎病病因分型中颈椎关节功能紊乱型的主治法。
它是以中国医学传统的伤科正骨、内科推拿法为基础,与现代脊柱生理解剖学、生物力学相结合,根据脊椎小关节错位的病理变化,研究出的治疗脊柱关节错位,椎间软组织劳损,关节滑膜嵌顿和椎间突出等病症的有效方法。
这种手法既治骨又治软组织、具有准确、轻巧、无痛、安全及有效的特点。
支配人体五脏六腑的神经都是从脊柱发出的,脊柱是人体生命的栋梁。
在从爬行动物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脊柱所受到的压力是越来越大。
直立行走的人,全身的压力都集中在脊柱上。
例如经常坐办公室的白领一族、开会多的人,很容易出现由脊柱引起的疾病。
1959年,魏征、龙层花教授研究颈椎病后发现,不少病人在脊椎病好转时,原有的内脏(器官)病症状同时好转或痊愈,就开始立项专门研究脊椎病与内脏病症的关系。
经过大量的临床解剖及实验研究发现,神经官能症、头痛、眩晕、高血压、原因不明的胸闷、心悸、失眠、顽固性呃逆、冠心病、心律失常、胃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习惯性便秘、痛经等,特别是许多病因不明、屡治不愈的70多种内脏疾病多与脊椎疾患有关,提出了脊柱相关病因理论,在此理论基础上创立了龙氏正骨手法。
本方法现在主要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维承和发扬,由学术承人沈彤教授,带领潘广华、胡雄士等医师进行推广。
龙氏正骨将中医正骨、推拿与现代脊柱生理解剖学、生物力学结合进行手法的革新,形成一套针对脊椎软组织损伤、脊椎关节错位、关节滑膜嵌顿、椎间盘突出等治疗脊椎病的手法。
这套手法可以对脊椎病因引发的疾病进行证施治,其特点为:稳准、轻巧、无、安全,疗效确切,现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科研课和成果正在推应用。
特色一:三步定位诊断法第一步:神经定位诊断(症状表现部位):询问病情时,根据其疼痛、麻木的部位(无麻痛症状者,根据主要症状的器官部位),按神经定位诊断分析脊神经根损害部位,初步定出发病的脊椎或关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层花正骨手法简介龙氏治脊疗法总论概述:由于脊柱关节错位或脊椎及其周围组织退变而造成植物神经损伤(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静脉等)而致病者,称为脊椎病因。
以脊椎病因理论作为指导,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保种病症(异病同治法),称为治脊疗法。
龙氏治脊疗法包括几方面:1 主治法:正骨推拿(主要针对椎关节错位牵引(主要针对椎间盘退变及骨质增生)其目的主要是去除骨性压迫对神经、血管、损伤。
2 辅治法:热疗(理疗);脱水疗法:(药物)消除无菌性炎症(神经根水肿)其目的为放松颈后肌群、止痛;水针疗法:(针剌、电针、埋线)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1)——概述及治疗范围整理:章瑛审定:龙层花概述:由脊柱关节错位或脊椎及其周围组织退变而造成神经、血管损伤(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静脉等)而致病者,称为脊椎病因。
以脊椎病因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这种病症(异病同治法),称治脊疗法。
治脊疗法包括三方面1 主治法:正骨推拿主要针对椎关节错位。
牵引主要针对椎间盘退变及骨质增生。
其目的去除骨性压迫对神经、血管的损伤。
2 辅治法:热疗(理疗)、脱水疗法(药物)可消除无菌性炎症(神经根水肿)。
目的放松颈后肌群起止痛作用。
水针疗法可促进劳损组织吸收及内固定作用。
3 预防复发:练保健功、太极拳、气功等。
使用保健枕、硬板床及纠正不良生活姿势,防止外伤、受凉、勿过疲劳等。
(水针疗法及练保健功可治疗脊椎失稳。
保健枕及防止外伤可预防复发。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2)——治脊疗法需要掌握的技术和要领、口诀脊椎病因学基本理论1 三步定位诊断法(神经症状定位诊断、触诊定位诊断、X线片定位诊断)。
2 熟练掌握颈椎小关节错位类型。
3 颈椎病临床、病因分型及分期治法。
4 熟练掌握正骨推拿法。
学习治脊疗法要领1 要求做到稳、准、轻、巧,手法中须柔中带刚。
稳:对病情要细心分析,排除治脊疗法禁忌症。
触诊脊椎偏歪时,注意分析是生理性(畸形)还是病理性(符合三步定位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对于颈椎错位须分清类型,尽可能以少而准的正骨手法纠正。
防止急于求成,判错方向又粗暴复位,发生意外损伤而加重病情。
对于病情复杂者,须分析清楚,先易后难,逐步复位。
准:病因分型准确(主治法选准),临床分型准确(辅治法选准),三步定位诊断准确(治疗部位选准),错位类型准确(正骨手法选准)。
轻:手法能轻勿重,先轻后重,老少弱者用缓慢复位法。
巧:利用体位、杠杆力、对顶力、对拉力、牵引力复位。
2 治脊疗法中须采取标本并治,预防复发等综合措施。
3 鉴别传统诊断、治疗与脊椎病因学中诊断、治疗的异同点。
治疗中须调动医生及患者两个积极性,其中医生占60%,而病者占40%,共同努力才能彻底治愈。
正骨推拿口诀:关节错位需正骨,动中求正是要诀,肌肉放松勿对抗,切勿粗暴伤病人,“定点”、“动点”选得准,椎间狭窄加牵引,关节开合要充分,轻巧“闪动”定成功。
配合疗法1 对于严重的灼性神经痛者,急性期先作椎旁封闭。
2 有椎间盘病变或脊髓损害者,同时应用微波治疗。
3 椎间关节炎症水肿者,治后应用超声波(或磙疗)治疗。
4 椎间盘失稳者,每次治疗后水针作半环形注射,椎旁分层注射法,连续3-5次,起内固定作用。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3)——治脊疗法操作程序,四步十法,正骨十法四步十法1 放松手法:揉法、按法、拿法、滚法。
2 正骨手法:正骨十法中选用。
3 强壮手法:(分筋、理筋法)、调和阴阳:弹(拨)法、拿(捏)法;推(擦)法、点(穴)法。
4 痛区手法:镇静止痛法及兴奋调理气血法,揉(捏)法、抚(摩)法、搓(擦)法,点(穴)法,叩(打)法、震(颤)法、运动法。
快速复位法:适用于青壮年(闪动力)。
缓慢复位法:适用于老年人,小孩,体弱者(生理运动)。
正骨十法1 摇正法:仰头摇正主要针对C1、2关节错位;低头摇正及侧头摇正主要针对C2-5关节错位;摇肩法主要针对C6-T2关节错位。
目的纠正左右旋转式错位。
2 推正法:侧(仰)卧推正法主要针对C1-6关节错位;俯卧(床边悬吊)冲压法主要针对C7-T3关节错位。
目的纠正前后滑脱式错位。
3 搬正法:侧卧搬按法(拉肩法)主要针对C1-6(C6-T2)错位;挎角搬按法主要针对C2,3关节错位。
可纠正侧弯、侧摆式错位。
4 牵引下正骨法:主要针对椎间盘变性并错位、椎间盘突出、多关节多型式错位者。
5 反向运动法:对拉舒筋及对顶复位(冻结肩),适用于松解肌痉挛,肌性牵涉性痛和肌挛缩。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4)——正骨推拿疗法正骨推拿疗法是治疗颈椎病病因分型中颈椎关节功能紊乱型的主治法。
它是以中国医学传统的伤科正骨、内科推拿法为基础,与现代脊柱生理解剖学、生物力学相结合,根据脊椎小关节错位的病理变化,研究出的治疗脊柱关节错位,椎间软组织劳损,关节滑膜嵌顿和椎间盘突出等病症的有效方法。
这种手法既治骨又治软组织、具有准确、轻巧、无痛、安全及有效的特点。
正骨推拿法的手法操作分为四步,即放松手法;正骨手法;强壮手法及痛区手法。
1 放松手法:其目的使患者颈椎上下6个椎间以内的软组织充分放松,主要通过掌心和拇指揉法,也可应用擦法、按法和摩擦法,在棘突、横突附着的肌腱紧张压痛点处做震法。
手法应柔和轻松,避开椎小关节肿痛处,或者使用轻手法。
2 正骨手法:分快速复位法和慢速复位法两种。
前者多适用于青壮年及健壮者。
后者适用于儿童及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对体质弱和急性期疼痛剧烈不能接受快速复位手法者,也可应用缓慢复位法。
快速复位法应先选好“定点”及“动点”,在操作中加一个有限制的“闪动力”,以使颈椎关节因受短速有力的“闪动力”而复位。
缓慢复位法的动作与快速复位法基本相同,只是不用“闪动力”,重复3-5次的连续动作,让关节在运动中受“定点”的阻力和“动点”的动力而还纳复位。
3 强壮手法:对于椎旁硬结粘连组织,可用弹拨、拿捏、推拿等理筋法,以散结调理软组织的平衡机能。
对于松驰、萎缩的软组织,可用指针点、捻、叩打、摩擦生热等法,以温热补气与强壮,并可选取一组穴位行调和阴阳,行气活血的补益法。
强壮手法对病程长,体质虚弱和老年病人尤为必要,同时对颈椎关节失稳有康复作用。
4 痛区手法:脊柱病除椎旁疼痛外,由于神经、血管继发性损害,还可在四肢、头、胸、腹部出现症状和病症。
传统推拿以病症局部治疗为主,治脊疗法的正骨推拿法则是以脊柱部位治疗为重点,只要祛除(改善)脊柱病的骨性压迫,临床症状常可立竽见影地减轻或消除,局部病症也可不治而愈。
但对病程长,症状重的病人,在结束治疗之前,于脊柱复位后,应在痛区局部常规施行简易手法,起到促进局部组织康复的作用。
根据局部症状可以选用补虚泻实的手法。
常用手法有揉法、搓擦法、捻弹法、捏拿法、震颤法、叩打法,点穴法和运动法等,必要时随症选用。
正骨推拿的要领在正骨,其它手法可以随症变通选用。
正骨手法的目的是达到复位。
一般选1-4种正骨手法即可,治疗时间短暂而快捷。
揉法可以贯穿于整个手法治疗的每个阶段(开始、结束及每个重手法之后),故又称调整手法。
病情轻者只用放松手法与正骨手法即可,无颈椎关节错位或关节错位已复正者,可停用正骨手法,加强强壮手法。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5)——整脊疗法各配合疗法1 对于严重的灼性神经痛者,急性期先作椎旁封闭。
2 有椎间盘病变或脊髓损害者,同时应用微波治疗。
3 椎间关节炎症水肿者,治后应用超声波(或磙疗)治疗。
4 椎间盘失稳者,每次治疗后水针作半环形注射,椎旁分层注射法,连续3-5次,起内固定作用。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6)——三步定位诊断法 第一步:神经定位诊断(症状表现部位):询问病情时,根据其疼痛、麻木的部位(无麻痛症状者,根据主要症状的器官部位),按神经定位诊断分析脊神经根损害部位,初步定出发病的脊椎或关节。
1 有麻木、疼痛的肢体,按周围神经分布作出发病脊椎范围的初步诊断。
2 有内脏、器官病症的,按交感神经节段进行判断,例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检查颈上交感节段(颈上心支属加速神经)所在的颈椎1-3是否错位或压痛。
3 有脊柱局部症状的,除检查脊椎外,还应检查所支配肌肉及韧带附着点是否劳损。
第二步:触诊、检查诊断定位法:根据术者进行脊椎检诊结果,包括发现其横突、棘突及关节突偏歪,椎旁压痛,病理阳性反应物(硬结、摩擦音、弹响音、肌萎缩或代偿性肥大等)的部位,或各项试验、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结合第一步定位诊断,进行第二次定位诊断,进一步确定发病的脊椎、关节及分型。
1 横突、关节突触诊法:术者用右手拇、食指轻置患者颈椎横突后方与关节突处(先从乳突尖处触及第一颈椎横突,然后向下后方移至2、3颈椎后关节处),向上下滑动对比,触清关节突有无隆起和横突左右是否对称。
如有异常,应检查是否同时有压痛和病理阳性反应物——硬结,肌痉挛的索状物、摩擦音等,若有即为小关节错位体征,若无则为先天性畸形。
(由于颈椎棘突多有分叉,且长短悬殊,触诊容易有误差,以检查横突关节突较好。
)2 棘突触诊法:用于下位颈椎及胸椎的检查。
术者右手食、中二指并拢置于棘突两旁作上下滑动对比,遇棘突高低不平和偏歪者,亦按横突触诊法鉴别是否为病现性的还是先天性畸形。
3 阳性反应物触诊法:术者用拇指在患椎棘突旁、横突、关节突上下揉按触摩,并检查与患椎相连的肌肉远端附着点有无摩擦音、压痛和硬结。
若有,即为劳损点或损伤的反应物(如无菌性炎症或肌痉挛)。
第三步:X线颈椎照片定位诊断:观察颈椎X线片各椎间关系的变化,脊柱轴线变异情况,椎体后缘联线变异情况。
环椎错位时会出现的仰位、倾位、仰旋、倾旋和侧旋等改变。
各椎间关节形态或位移都属颈椎关节错位的表现。
观察各椎间盘变性、椎间关节骨质增生,各韧带钙化的部位、程度等。
并与第一、二步定位诊断结合分析,作出最后定位诊断结果。
1 排除脊柱肿瘤、结核、骨折、脱位及类风湿、痛风等病症。
2 分析椎间关节错位的部位,方向(类型)、有椎间盘突出者可行CT检查3 分析椎间盘变性程度(早期及中期者可通过牵引下正骨法治疗),骨质增生部位与症状部位的关系。
4 观察椎间关节有无炎症,骨质松疏及钙化部位,为治疗提供参考。
不宜治脊疗法治疗者:脊柱肿瘤、结核、骨折、脱位,局部有化脓病灶,有出血倾向及各种危重病人。
龙氏正脊疗法与颈椎病(7)——小关节错位、复位机理 颈椎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伸屈、侧屈、旋转运动。
伸屈运动时可引起前后滑脱式错位。
X线侧位片呈:椎体后缘联线中断,成角、反张现象。
正骨手法可选用推正法。
侧屈运动时可引起侧弯、侧摆式错位。
X线正位片呈椎体、棘突、钩突排列侧弯、侧摆现象。
正骨手法可选用搬正法。
旋转运动时易引起左右旋转式错位。
颈椎X线侧位片呈双边、双突征。
正位片见棘突左、右旋转,纠正错位可选用摇正法。
伸屈运动时暴力损伤易引起倾位、仰位式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