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系统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浅析信息系统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浅析信息系统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浅析信息系统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发展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网络时代,由于大型管理信息系统的普遍使用,对信息系统安全和稳定性的控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信息系统审计也就应运而生。本文分析了我国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加快信息系统审计发展步伐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系统审计现状问题建议

一.信息系统审计概述

1.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

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信息系统审计就是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是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从规划、开发、实施到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面审查与评价,在此过程中,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应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做出判断,并向企业的管理者报告。

2.信息系统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区别

(1)审计主体的不同

传统审计的主体主要是注册会计师,而信息系统审计的主体是IT审计师,也就是说不仅要具备传统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知识,还要懂得信息系统得到专业知识。(2)审计对象不同

传统审计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结果以及现金流量进行审计,而信息系统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从规划、开发、实施到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审计。

(3)审计报告使用者不同

传统的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股东,公司债权人,证劵监管机构等预期使用者,以便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而信息系统审计报告的使用者是企业管理者,是便于企业管理者了解公司信息系统中的安全漏洞,保障企业信息安全。

3.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

审计本质上是根据审计目标对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并得出结论的过程。

信息系统审计也是如此,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包括以下内容:

(1)提高信息系统资产的安全性

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包括软件硬件人力资源数据文件系统文件等,那么相应的信息系统审计目标就是要保证这些资源的安全性。信息系统审计可以审查和评价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找出其制度缺陷,完善内部控制,保护资产安全。

(2)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数据完整就是指数据是精确的完整的。如果数据的完整得不到保证的话,那么组织将无法正确描述其自身真实情况,将陷入混乱,无法持续经营。信息系统审计就是要通过审计程序审查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能否正确、恰当地记录被审计单位的数据。

(3)提高信息系统的效率

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各项资源,提高系统的效率,从而保证信息处理快速、及时。(4)提高系统的合法性、合规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犯罪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手段和方法越来越高级和隐秘,给国家、社会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此,信息系统审计人员进行信息系统审计时要提高信息系统的合法性、合规性。

4.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流程

与传统审计并没有明显差异,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

(1)信息系统审计准备阶段

信息系统审计准备阶段是整个信息系统审计过程的基础,是关键的环节,此阶段主要的工作是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环境,对信息系统风险进行初步评价,接受信息系统审计委托,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组成审计小组。

(2)信息系统审计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信息系统审计的关键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内容、重点、方法、步骤,进行取证、评价,编制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主要包括符合性测试阶段和实质性测试阶段。

(3)信息系统审计报告阶段

审计报告阶段是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最后阶段,审计报告是信息系统审计工作的

最后产品,也是审计人员向被审单位报告问题、提出建议的工作。主要工作有:

第一,整理评价搜集到的审计证据。

第二,复核审计证据,评价审计结果,形成审计意见,编制信息系统审计报告。二.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现状

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现今已有十几年的发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信息系统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今已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来说,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成型的专业规范,也没有形成能够全面开展信息系统审计业务的人才队伍,更没有建立和健全一套适应信息系统审计事业发展的管理运作机制。

三.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信息系统审计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1.尚未建立健全适应信息系统审计事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和管理运作机制

虽然我国审计署、国务院办公厅、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均对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做过有关的规定,但是所做的规定大多属于电算化、计算机审计之类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 号——信息系统审计》是与信息系统审计有关的,是我国第一个有关信息系统审计方面的准则。为信息系统审计提供了法律上的规范,缺乏具体操作指南与作业程序,不能满足我国信息系统审计事业发展的要求。信息系统审计是建立在传统审计、信息系统管理和计算机等学科基础之上的交叉学科。因此信息系统审计工作是十分复杂的,要求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掌握会计、审计知识,具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应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和网络技术等综合知识。目前在信息系统审计行业,拥有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资格是相当权威的,直到2002年6月我国才开始举办有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授权的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的资格考试,到2005年我国大陆仅有10人通过,目前我国通过这项资格认证的认识并不是很多。

2.与信息系统审计有关的法规和准则尚不完备

审计工作必须要依据一定的法律进行,虽然我国审计署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经颁布了一些信息系统审计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只是对信息系统审计的某个方面的规定,比较笼统,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缺乏一套权威的体系完整、

结构合理、内容全面的信息系统审计法规和准则。目前,我国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大多采用ISACA颁布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但是ISACA颁布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国情,一味照办ISACA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不仅不会促进我国信息系统审计事业的发展,反而会阻碍其发展。

3.信息系统缺乏应有的审计接口

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信息系统审计师,需要通过被审计计算机信息系统预留的审计接口进行审计,方便审计人员获取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和数据,从而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虽然审计署、财政部发布的《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GB/T1958—2004)对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必须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数据接口。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计算机信息系统都没有设置审计接口,制约了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

4.对信息系统审计存在观念的障碍,信息系统审计实践水平低

我国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在审计界对信息系统审计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信息系统审计存在观念的障碍。人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财务审计,对信息系统审计存在无所谓的态度。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人们的观念中是万能,认为没有必要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四.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建议

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如果信息系统本身如果安全性、可靠性得不到保障的话,也会威胁企业的发展,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信息系统审计理论研究,构建信息系统审计规范体系和管理运用体制,促进我国信息系统审计的进一步发展。

1.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审计管理运作机制

信息系统审计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已有近50 年的历史,发展的比较成熟,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息系统审计管理运作机制,拥有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和专业水平的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并向全球发布了具有国际标准的、完整系统的信息系统审计规范。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成立一个专门的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中国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The Chinese 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简称(CISACA),该协会专门负责管理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实行的是完全的行业自律管理机制,但是在我国未必行的

通,因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环境同西方国家有很大差别,且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事业刚刚起步,需要有政府的监管以保证其可以顺利实施。因此,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应实行行业自律为主,政府监管为辅的管理机制。

2. 制订完善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

目前,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刚刚起步,制定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是其发展的必然需求,必将推动我国信息系统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部门、信息系统审计理论界、信息系统审计实务界以及各有关方面团结协作,为制定适应我国国情,与国际趋同的,具有前瞻性的系统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而努力。我国在制定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时也要借鉴国际审计准则的做法,并总结我国历史经验。建议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由信息系统审计基本准则、实施指南和作业程序三个层次构成,其中基本准则应该反应现今信息系统审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和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历史经验。

3. 加强与信息系统审计相配套的立法

信息系统审计必须依法进行,在我国有关信息系统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几乎为零,有关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经济方面的法规还很不完善。因此,我国在制定信息系统准则体系的同时,要健全与信息系统审计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并正确的处理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与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首先,应当修订《审计法》。《审计法》作为调整审计关系的法律规范,对全部的审计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在《审计法》中确认信息系统审计的法律地位,并确定审计机关和取得信息系统审计资格的所有审计人员有权对被审单位的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根据审计结果编制审计报告;在审计中被审单位应及时提供审计所需资料数据,并保证资料数据是真实、准确、完整的,不弄虚作假。

4 . 建立一支完备的信息系统审计专业人才队伍

要推动信息系统审计事业的发展, 必须依靠一大批高素质的信息系统审计专业人才队伍。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对经营管理有深刻的理解,又具备全面的会计、审计、信息技术知识,并且可以为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安全性提供合理保证。但是我国目前还没建立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自然也不具备组织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资格考试的条件。

5加大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和宣传力度

我国应加大对信息系统审计理论的研究,审计机关、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加大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宣传力度,引起人们对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视,促进信息系统审计事业的发展。结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信息系统的产生息息相关的。信息系统审计在国外已经发展的很成熟,信息系统审计的理念也深入人心,但是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还处于探索阶段,面对国内强大的信息系统审计需求,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信息系统审计事业,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本文主要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内涵、内容和实施流程进行了阐述,对我国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此提出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建议。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历程范文

第四站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历程 和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理念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三、管理以人为本 四、案例及案例导读(见CAI光碟) 欢迎进入本课程的第四站:“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这一站,我们将概要地向你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整个概貌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强调“管理以人为本”。通过这一站的学习,你将对管理信息系统有个总体的认识,了解到任何管理信息系统都只是某一时期管理思想即理念的载体,认识到无论是再先进的技术、再先进的理念,都离不开人的管理,人,才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统从产生到现在的发展历程,我们要追溯到1946年。这一年,一项最伟大的发明产生了,这就是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地点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这一时期的计算机主要是用来进行科学计算。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需要,计算机的应用逐渐由科学计算发展到过程控制,到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次利用计算机计算职工的薪金,计算机就应用到了数据处理领域,这就产生了最早的管理软件,即最简单的信息系统,计算机被用到了企业信息管理之中。自此以后,西方的很多国家开始着手信息系统的开发。到60年代末计算机用于企业信息管理在西方逐步普及。发展到目前计算机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已从简单的数据处理到了电子商务。 我国计算机用于管理起步较晚,1979年财政部拨款500万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实施信息系统的开发是我国计算机用于管理的里程碑。经过二十几年,我国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与国外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相似的历程。让我们透过这个梯型图来了解和回顾二十几年来我国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概貌。 我国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5代。早期的应用是80年代末期基于DOS平台的单项核算财务软件,主要是工资核算,我们称之为第一代;随着计算机的发展,90年代出现了局域网,管理软件的应用范围由单项的财务核算发展到整个财务核算,包括帐务、工资、成本、材料、报表等,我们称之为第二代;90年代中期,利用核算型财务软件产生的数据进行财务统计、查询,产生了包括全面核算财务的管理型财务软件,我们称之为第三代;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仅仅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已经不能满足企业

浅谈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和策略.

浅谈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和策略 摘要: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组织更加依赖于信息技术。与此同时,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和实践也正不断发生着变化。笔者认为,信息系统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审计的新领域,与传统审计相对独立,应从组织的整体风险控制、价值实现以及整个审计体系的角度来重新认识。 关键词: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审计内容策略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业的管理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政府公共服务机构,都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性影响着组织的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和实践也正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计算机辅助审计到面向系统数据的审计,再到对应用系统的审计,信息系统的审计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目前,对信息系统审计的认识受到较多传统审计的影响,不少研究人员认为信息系统条审计是传统审计的补充和延伸,是为传统审计提供支撑和服务的。但笔者认为,信息系统审计有其自身的特点,是审计的新领域,对信息系统审计的认识和研究要从企业整体风险控制、价值实现以及整个审计体系的角度来重新认识。 一、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 从信息系统在组织中所处地位以及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分析,信息系统审计应包括对IT治理结构审计等9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对IT治理结构与实施的审计。信息技术过去被认为仅仅是企业组织战略的强化器,而现在被认为是组织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关注。通过有效使用安全、可靠的信息和适用的技术,IT治理有助于企业获得成功。因此,在对信息系统审计中,审计人员应首先关注组织的IT治理机构,判断组织是否做到了IT 与业务的融合,并保持目标一致。

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状况

治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税务中的应用 一.治理信息系统概述 治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治理学科进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它对国民经济的进展、企事业单位有效的运行等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治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由于治理信息系统进展的历史短且变化快,关于它的概念、定义、理论和方法还专门不完善。一般来讲,治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建立分析、规划、操纵和决析和决策功能。治理信息系统是依靠于计算机技术的进展而进展的,从原理上讲,任何企事业和部门,不管是否有计算机,都有信息的流淌,因而都有治理信息系统。然而有了计算机以后,治理信息系统的要紧功能才显露出来。关于其名称也没有统一的规定,在美国、日本称之为“治理信息系统’,在欧洲称之为“计算辅助治理系统’,在独联体称为“自动化治理系统”。 (二).治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治理信息系统的要紧功能有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治理、检索和传输等。 1.信息的采集

治理信息系统首先应具备信息采集功能。把分布有组织内部的各种有关信息收集起来,并转换成系统所需的形式。采集工作是整个系统的基础,也是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前提。信息采集时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有检验方法,采集的手段方便可行。 2.信息的处理 进入治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要加工处理,把各种形式的原始数据分类整理,提供查询。通过信息处理,能提供种种统一格式的信息,简化各种统计和综合工作:能利用数学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预测以后:能利用数学方法及时准确地、统一地提供决策信息,能解复杂的大量的方程,找到最优解或次优解,或模拟多个方案,选出最优解。信息处理的数学含义是排序、分类、归并、查询、统计、预测、模拟,以及各种数学计算。 3.信息的存储 治理信息系统要对系统内的信息进行存储保管。当组织相当宠大时,需存储的信息量是专门大的,必须依靠先进的存储技术。要紧有物理存储和数据的逻辑组织两个问题。物理存储指将信息存储在适当的介质上。如记录在纸张或表格上,记录在微缩胶片上,存储在磁带、磁盘等磁性介质上,以及存储在光盘上。逻辑组织是指按信息的逻辑在联系和使用方式,把大批的信息组织成合理的结构,从而提高查找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现状与发展

现代服务业学院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论文 题目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现状与发展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133班 姓名徐洋洋 指导教师倪蔚颖(讲师) 完成时间:2014年112月

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现状与发展 物流管理133班徐洋洋 摘要:仓库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必要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现代物流企业的仓库管理水平。随着现代仓储物流企业的转变,我国的传统仓储企业,也开始注重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然而,据统计,由于信息系统规划缺乏大多数企业,仓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没有发挥提高存储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率的作用。因此,本文根据物流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传统仓储企业的特点,通过与常用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目前比较,进行物流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规划。 关键词: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现代物流;库存 物流作为一种服务功能和各行各业的跨行业,跨行业经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仓库管理是社会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的仓储业是以储存、保管为宗旨,可称之为静态储存。而现代的仓储业则向流转中心发展,可集保管储存、流通加工、分类、拣选、商品输送等为一体,则称之为动态储存。而且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计算机和网络管理的发展,计算机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计算机可以使复杂的数据处理简单,大大提高仓库管理的效率。 一、国内仓储管理系统现状 近年来,物流业在中国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物流业的总体形势仍然比较混乱。虽然大部分企业都竖起了物流企业的旗帜,但功能和现代物流缺乏竞争力,物流管理落后,使其在不同的市场需求前处于被动地位。物流市场不断经历着重新洗牌和适者生存。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和流通规模的扩大发展,随着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加速物流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仓储业社会化、功能化 中国仓储业效率低,利用率不高,工作条件差,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任何社会资源只有市场才能充分体现自由交换的价值,只有在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展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无论是企业、工厂,还是机关、学校,由于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所获得的信息量也会越来越多。然而,如何从错综复杂的数据中获得最有效的信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重要的信息,这就需要信息管理人才大显神威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新名词,也是一个新的专业,目前国内有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开设了该专业。本专业是计算机与管理相互结合的实用型专业,主要培养既懂经济管理,又懂通信技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她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信技术与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计算机与信息处理原理,并具有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与管理的能力。 管理本身是一个很宽泛的名词,包含有很多方面。作为一名有志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考生,不能简单的认为管理就是单纯的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管理,或者是对一摞厚厚的卷宗埋头分类整理。在科技发达的现在,计算机成了重要的管理工具,因为有效的管理软件和硬件相结合,可以减少数据收集和分类的时间,更加系统化地实现信息管理。 以前的企业管理,都是靠人力物力收集信息,过程既长又繁琐,缺少灵活性和永久性,不能适应突变的信息或适时的查询。而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管理和记录的方式,她既具有及时性,又具有系统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信息的分类和编辑,还可以及时地反馈和方便地修改,彻底地实现了无纸管理和系统规划。在中国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传统企业都开始向计算机化发展,这就势必需要越来越多的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技术人员。他们工作看似轻松,而又不可缺少,正是新一代管理人员的形象代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由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以及信息学专业发展合并而形成的。这门专业的教育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产生的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时国际上这门专

信息系统审计重点及应对措施

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通过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对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维护数据的完整、使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使组织的资源得到高效地使用等方面作出判断的过程。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审计机关要想完成“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目标,担负起社会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作用,就必须加快信息系统审计的步伐。为此,笔者认为,审计机关要开展好信息系统审计,就必须把握重点,加强组织,制定措施,积极推进。 一、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应把握的重点 1、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和内容 信息系统审计目标:信息系统审计不仅要对系统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还要对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以及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与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审计,指出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内部管理和控制上的薄弱环节,提高其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有效地防止利用信息技术随意篡改系统信息或破坏磁介质上的数据等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信息系统审计目标不仅仅在于应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即传统EDI 审计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更重要的是要对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其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进行实时的检查、评价和改造。 信息系统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审计、一般控制审计和应用控制审计三个方面。 2、信息系统审计的职能和方式 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保证和咨询应成为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保证”即“系统可靠性保证”,就是通过对信息系统运行过程、商业连续性能力、维护状况进行评价,合理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有效,它是信息系统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咨询”是指审计人员能够向信息系统的高层管理者以及使用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改善经营和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目的。 信息系统审计组织方式:一种是将信息系统审计作为常规项目审计的一部分,是为整个审计项目的总体目标服务的。检查信息系统本身及其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数据审计服务,最终通过审计数据得出审计结论,即数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系统内控审计“三位一体”的结合方式。另一种是独立立项的信息系统审计,直接针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将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作为审计目标。现阶段开展的信息系统审计以第一种方式为主。 3、信息系统审计的依据和原则

我国his系统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HIS系统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目录 一、我国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2) 二、与国外医院信息系统的比较 (4) 1.投资规模差距明显 (4) 2.技术人员比例差距明显 (4) 3.电子病历的建立,国外的涵不一 (5) 4.缺乏先进管理思想 (5) 三、医院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6) 1.医院信息化标准逐步完善 (6) 2.hcis成为建设重点 (7) 3.专业细分化、应用软件小型化 (8) 4.新技术融入his (8)

一、我国医院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 his),亦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 美国该领域的著名教授morris.collen曾作如下定义:利用电子计

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对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及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既包括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又包括临床医疗信息系统。

按照his 的功能划分,医疗系统的发展可以分为 3个阶段:医院 管理信息化阶段(hospi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hmis)、临床管 理信息 化阶段(hospital com muni cati on and in formatio n system , hcis)和局域医疗卫生服务阶段(global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mis)。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 )是现代化医院运行必备的基础管理与 技术环境。hmis 的建成,将对医院起到提高效率、降低消耗的作用。 全院级的hmis 并不是各部门mis 的简单相加,它要求在全院实现各 部门之间各种信息的共享。 临床管理信息系统(hcis)是整个医院信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部分,指以患者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为中心,为临床医护人员提 供支持的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医生工作站系统、护理 信息系 药库管理系统 护士工作站系统 农合医保管理系统 手术室管理系统 院长综合查询管理系统 病案管理系统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岀1$) 系统管理系统 门诊收费管理系统 外延接口管理系统 门诊药房管珂系统 His 系统功能划分图

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中小企业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中小企业应用现状及存在 问题研究 摘要:21 世纪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制造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地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中,使制造业的产品、研发方式、生产模式和精英管理的理念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对整个制造业的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深入研究了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外中小企业的应有现状,并总结出其问题所在。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中小企业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计算机用于管理领域以来,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网络,从功能单一到功能集成、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化。根据MIS 发展的时序和特点,可将MIS 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 )、管理信息系统(MIS )、决策支持系统( DSS )三个阶段。 1 面向业务的 EDPS EDPS 是利用计算机处理代替人「操作的计算机系统,如 ! 资结算、报表统计等。特点是面向操作层,以单项应用为土,数据资源不能共享,以批处理方式为土。EDPS 是较少涉及管理问题,它是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初级阶段。 2 面向管理的 MIS 20 世纪 70 年代初,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从而使MIS 逐渐成熟起来。MIS 的特点:(l )能够将组织中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高度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有一个中央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MIS 的重要标志。MIS 的处理方式是在数据库和网络基础上的分布式处理。 ( 2 )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 MIS 由 EDPS 发展而来,与 EDPS 相比, MIS 更强调信息处理的系统性、综合性,除要求在事务处理上的高效率外,还强调对组织内部的各部门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管理活动的支持。早期的MIS 是指面向中层管理控制的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解决结构化问题。于是人们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研究解决管理中的平结构化决策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决

信息系统审计国内研究综述

信息系统审计国内研究综述

信息系统审计国内研究综述 摘要:系统地回顾了1999年―2011年国内关于信息系统审计相关文献,并从国外信息系统审计的理论与发展、信息系统审计基础理论研究、信息系统审计应用研究这三个方面对信息系统审计文献进行了述评,最后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信息系统审计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审计;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6-0048-02 我国对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是随着审计事业的恢复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就开始了这一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就研究内容来说,国内对于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研究国外信息系统审计的理论与发展、信息系统审计基础理论研究、信息系统审计应用研究三类。 1 研究国外信息系统审计的理论与发展 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研究相对于国外起步较晚,最初阶

段主要是翻译和介绍国外的研究,并对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建设作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成果: 胡晓明等(2006)系统地研究了COBIT4.0标准产生的背景、整体框架以及核心内容,并把它与COBIT3rd版本进行了简要对比,就如何以COBIT4.0为蓝本,整合商业目标与IT目标,指导IT治理实践作了一定的分析。他认为实施COBIT标准,从IT治理的角度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实现IT治理目标与商业目标的战略统一。 胡克瑾等(2008)建立了COBIT4.1中IT过程的通用描述模型,再分别定量考察过程模型的五个元素,得出过程的成熟度。通过对成熟度的汇总分析,得出对组织IT治理总体现状的认识,并明确了改进方向;再通过敏感性分析和回溯分析。帮助管理层选择IT治理改进方案,细化行动细则。 王会金,刘国城(2009)在阐述COBIT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中观经济主体信息系统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中的 应用,并从规范审计行为的角度研究了其在完善当前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方面的指导作用。 2 信息系统审计基础理论研究 2.1 关于信息系统审计、计算机审计

网上信息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网上信息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网上信息系统现状 1、随着证券市场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上信息系统已经得到了迅速发展。 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达到3亿,普及率23%。目前国内金融机构网上交易量占总交易量比例已经超过60%,有些机构占比甚至达到90%。 2、公司网上信息系统的情况 总并发量:交易8300;行情1.8万。 成交量比例(2009年6月):网上交易量:77.7%手机炒股:0.86% 两套委托:通达信委托、核新委托 两台行情:通达信行情、大智慧行情 接入站点:保定联通、保定电信、上海电信。 手机炒股采用接入模式,有两种方式:核新、掌上网。 公司网上交易系统和网站拓扑图:

二、公司网站建设 1、网站不足之处 1)网站内容和表现形式。公司现有的门户网站系统首页内容由网站内容堆砌;整体的色彩搭配比较简单,是几年前网站的普遍风格。一些券商,如国泰、银河、国信等经过改版后,界面的现代感强,突出单位的形象; 2)针对广大小客户,缺乏投资咨询服务的渠道。现有的银河、国泰都提供了基于web的专家在线,功能上已经接近于call center,可以实现点对点的投资资讯服务; 3)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基于web的在线交易将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目前公司的门户网站在此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4)证监会要求网站具备的一些安全措施不能有效支持。页面防篡改,SQL 注入攻击、HTTPS等安全措施,通常需要网站开发商,与具备资质的专业安全公司合作,对系统增加安全措施,按照安全规范进行开发。 2、前期准备工作 1)业内网站开发商情况 根据业内网站开发情况,主要调查和接触了几家开发商:中软万维、融汇兴业、北京动力互连、深圳思迪四家公司。其中中软万维和融汇兴业公司是开发证券公司网站前两位的开发公司,经验丰富,规模都在百人以上,两家的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50%。北京动力互连、深圳思迪也有证券公司网站开发经验,规模相对较小。 2)各公司根据我公司情况提出网站建设建议。 3)与开发商进一步沟通。 4)收集各部门对网站建设的意见。 3、方案 设计制作了两套方案,这里只介绍方案一。 此方案设计的网站建设规划,就是将网站定位为企业对外门户,将需要发布的信息集成到一个网站管理信息平台之上,把现有的系统和资源集成起来,以一个门户站点的形式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信息。

信息系统审计事项和信息系统审计案例报告

信息系统审计事项和信息系统审计案例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信息系统审计事项 附件2 信息系统审计案例报告(模板)

一、案例摘要 简要说明本案例的基本信息,具体包括: (一)案例名称,所属审计项目名称,审计实施单位和主要审计人员,审计实施的时间; (二)本案例所包括的各具体信息系统审计事项名称及所属审计事项类别; (三)本案例所采用的信息系统审计技术和方法简要描述; (四)审计发现和建议的简要描述。 二、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基本情况 (一)描述被审计单位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情况; (二)描述与本案例相关的被审计单位主要信息系统的总体情况,分析被审计单位对这些信息系统的业务依赖程度; (三)描述与本案例相关的被审计单位主要信息系统的组织管理、系统运行、业务流程、电子数据等方面情况。 三、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控制情况 描述与本案例相关的被审计单位主要信息系统的控制情况,包括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情况。 四、信息系统审计总体目标 详细说明本信息系统审计项目的总体审计目标。 五、审计重点内容及审计事项 描述本信息系统审计项目的重点关注内容,按照附件1中关于审计事项的分类,划分本信息系统审计项目所实施的审计事项。 针对每一审计事项,详细说明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具体审计目标。 本审计事项的具体审计目标。 (二)审计测试过程。 1.详细说明在审计准备阶段需要调查了解的信息内容,调阅的资料名称,分析的管理或业务流程,编制的审计底稿等; 2.详细说明在审计实施阶段对关键控制点的分析,选择的测试技术和方法,测试的实施过程以及测试得出的初步结论等; 3.在以上说明中,要着重介绍审计测试技术、方法以及自动化工具的使用,并要对所涉及的技术、方法、工具的适用性与效果进行分析。 (三)审计发现问题和建议。 六、对案例的自我分析与评价 (一)描述本案例(或所属信息系统审计项目)的特点和价值所在; (二)对该案例中各具体审计事项内容和目标的理解; (三)信息系统审计中所使用技术、方法和工具的经验总结。

浅析信息系统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浅析信息系统审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发展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网络时代,由于大型管理信息系统的普遍使用,对信息系统安全和稳定性的控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信息系统审计也就应运而生。本文分析了我国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加快信息系统审计发展步伐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系统审计现状问题建议 一.信息系统审计概述 1.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 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信息系统审计就是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是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从规划、开发、实施到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面审查与评价,在此过程中,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应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做出判断,并向企业的管理者报告。 2.信息系统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区别 (1)审计主体的不同 传统审计的主体主要是注册会计师,而信息系统审计的主体是IT审计师,也就是说不仅要具备传统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知识,还要懂得信息系统得到专业知识。(2)审计对象不同 传统审计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结果以及现金流量进行审计,而信息系统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从规划、开发、实施到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审计。 (3)审计报告使用者不同 传统的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股东,公司债权人,证劵监管机构等预期使用者,以便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而信息系统审计报告的使用者是企业管理者,是便于企业管理者了解公司信息系统中的安全漏洞,保障企业信息安全。 3.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 审计本质上是根据审计目标对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并得出结论的过程。

关于信息系统审计内容、程序及方法的探讨

关于信息系统审计内容、程序及方法的探讨 随着信息系统在企业内部的广泛应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业务操作方法等都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对内部审计的传统理念和技术手段带来了多方面的冲击。在这样的环境压力下,内部审计只有适时地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理论的研究及应用,才能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提高审计质量。 标签:信息系统;审计内容;审计方法 1 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及程序 为了实现信息系统审计目的,信息系统审计内容应包括:系统开发审计、应用程序审计、数据文件审计、内部控制系统审计等内容。 1.1 系统开发审计。由于系统开发审计是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所进行一种事前审计,因此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参与开发,一方面要在检查开发活动是否受到适当的控制,系统开发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系统开发过程中是否产生了必要的系统文档以及这些文档资料是否符合规范的过程中指出现有措施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另一方面还要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选择关键控制点对开发工作本身进行测试和评价,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以后的数据处理结果正确、完整,系统运行效率达到设计目的。 1.2 应用程序审计。实践证明程序是差错和舞弊最容易发生的地方,因此应用程序审计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中最困难的任务之一,也是对信息系统做出公正评价的关键。 在应用程序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选择计算机辅助审计与手工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法,通过对应用程序的直接审查或通过数据在程序上的运行进行间接的测试,实现对程序控制系统的健全性,程序运算和逻辑的合法、有效、正确、可靠性测试的目的。 对程序控制健全性的审计主要内容包括:对程序输入控制的审计,程序处理控制的审计,程序输出控制的审计。重点应审查输入程序是否能够保证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业务才能完整、准确地输入计算机;对输入计算机的正确业务能否进行被完整的处理,对不正确的业务能否检查处理并拒绝处理;经计算机处理的业务是否能够连续、完整、正确地输出。 在对程序合法性审查中,我们应重点审查程序中是否含有非法编码,因为非法编码通常是指为了舞弊而设计的编码,他们在满足某种条件下执行产生非法结果。例如:程序员如果在对物资采购计划程序中添加遇到某类物资计划自动锁定某供应商为指定供货厂商的程序,将会给比价采购带来干扰。此外审计人员还要审查程序编码是否有错误,这些错误包括程序语法和逻辑错误。这些错误的存在也会给系统带来处理错误,例如错误计算成本、利润等,都将给企业的经营决策

信息系统审计(IT审计)操作流程(精)

信息系统审计(IT审计操作流程 一、审计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其主要工作包括: (1了解被审系统基本情况 了解被审系统基本情况是实施任何信息系统审计的必经程序,对基本情况的了解有助于审计组织对系统的组成、环境、运行年限、控制等有初步印象,以决定是否对该系统进行审计,明确审计的难度,所需时间以及人员配备情况等。 了解了基本情况,审计组织就可以大致判断系统的复杂性、管理层对审计的态度、内部控制的状况、以前审计的状况、审计难点与重点,以决定是否对其进行审计。 (2初步评价被审单位系统的内部控制及外部控制 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防止舞弊和差错而形成的以内部稽核和相互牵制为核心的工作制度。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系统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变革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是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有力保证。依据控制对象的范围和环境,信息系统内控制度的审计内容包括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类。 一般控制是系统运行环境方而的控制,指对信息系统构成要素(人、机器、文件的控制。它已为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外围保障,影响到计算机应用的成败及应用控制的强弱。主要包括:组织控制、操作控制、硬件及系统软件控制和系统安全控制。 应用控制是对信息系统中具体的数据处理活动所进行的控制,是具体的应用系统中用来预测、检测和更正错误和处置不法行为的控制措施,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主要体现在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应用控制具有特殊性,不同的应用系

统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处理环节,因而有着不同的控制问题和不同的控制要求,但是一般可把它划分为: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 通过对信息系统组织机构控制,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安全性控制,硬件、软件资源控制,输入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等方而的审计分析,建立内部控制强弱评价的指标系统及评价模型,审计人员通过交互式人机对话,输入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内控制审计评价系统则可以进行多级综合审计评价。通过内控制度的审计,实现对系统的预防性控制,检测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 (3识别重要性 为了有效实现审计目标,合理使用审计资源,在制定审计计划时,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应对系统重要性进行适当评估。对重要性的评估一般需要运用专业判断。考虑重要性水平时要根据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或公用标准,系统的服务对象及业务性质,内控的初评结果。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环境,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具体的信息系统环境确定重要性。重要性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越是重要的子系统,就越需要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或意见。 (4编制审计计划 经过以上程序,为编制审计计划提供了良好准备,审计人员就可以据以编制总体及具体审计计划。 总体计划包括:被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策略;重要问题及重要审计领域;工作进度及时间;审计小组成员分工;重要性确定及风险评估等。 具体计划包括:具体审计目标;审计程序;执行人员及时间限制等。 二、审计实施阶段 做好上诉材料的充分的准备,便可进行审计实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对信息系统计划开发阶段的审计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欢迎共阅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规划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按照863/CIMS倡导的: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驱动,重点突破的方针逐步实施。技术进步是永无止境的,企业信息化没有终点。 管理思想现代化 社会和科学技术总是不断发展的,适应知识经济的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大规模定制、基于约束理论的先进计划和排产APS、电子商务、商业智能,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绩效管理……不一而足。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不断增加这些新思想、新方法以适应企业的管理变革和发展要求。 系统应用网络化 我们现在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年代, 我们的经营管理模式、生活方式和做事的方法。 要。离开互联网络的应用就谈不上敏捷制造、 开发平台标准化 络通信协议,支持标准的数据库访问,支持XML 合上述标准的系统是没有前途的系统。 业务流程自动化 传统ERP 、CAM、CAPP、PDM、PLM;管理信息化包括ERP、CRM、、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制造执行系统MES。所 在单元技术成功运行的基 MES(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s) MES是一个常驻工厂层的信息系统,介于企业领导层的计划系统与主生产过程的直接工业控制系统之间。它以当前视角向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供生产过程的全部资源(人员、设备、材料、工具和客户要求)的数据和信息。MES在工厂综合自动化系统中起着中间层的作用,在ERP系统产生的长期计划的指导下,MES根据底层控制系统采集的与生产有关的实时数据,对短期生产作业的计划调度、监控、资源配置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功能模块包括工序详细调度、资源分配和状态管理、生产单元分配、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维护管理、质量管理、文档控制、产品跟踪和产品清单管理、性能分析和数据采集等模块。在MES下层,是底层生产控制系统,包括DCS、PLC、NC/CNC和SCADA或这几种类型的组合。最近几年国外MES发展迅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信息系统审计指南(COBIT-中文版)

COBIT信息技术审计指南(34个控制目标) 计划和组织(选择3/6/11) 1 定义战略性的信息技术规划(PO1)PO域 控制的IT过程: 定义战略性的IT规划 满足的业务需求: 既要谋求信息技术机遇和IT业务需求的最佳平衡,又要确保其进一步地完成 实现路线: 在定期从事的战略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逐渐形成长期的计划,长期的计划应定期地转化成设置清晰并具体到短期目的的操作计划 需要考虑的事项: 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 IT如何支持业务目标的明确定义 技术解决方案和当前基础设施的详细清单 追踪技术市场 适时的可行性研究和现实性检查 已有系统的评估 在风险、进入市场的时机、质量方面,企业所处的位置 需要高级管理层出钱、支持和必不可少的检查 信息规范 IT资源 P 效果 * 人员 S 效率 * 应用 保密 * 技术 完整 * 设施 可用 * 数据 遵从 可靠 1.1 作为机构长期和短期计划一部分的IT 高级管理层对开发和实施履行机构任务和目标的长期和短期的计划负责。在这一方面,高级管理层应 确保IT有关事项以及机遇被适当地评估,并将结果反映到机构的长期和短期计划之中。IT的长期、短期 计划应被开发,确保IT的运用同机构的使命与业务发展战略相结合。 1.2 IT 长期计划 IT管理层和业务过程的所有者要对有规律地开发支持机构总体使命和目的实现的IT长期计划负责。计划编制的方法应包括寻求来自受IT战略计划影响的相关内外部利害关系人引入的机制。相应地,管理层应执行一个长期计划的编制过程,

采用一种结构化的方法,并建立一个标准的计划结构。 1.3 IT 长期计划编制——方法与结构 对于长期计划的编制过程来讲,IT管理层和业务过程的所有者应建立并采用一种结构化的方法。这样可以制定出高质量的计划,含盖什么、谁、怎样、什么时间和为什么等基本的问题。IT计划的编制过程应考虑风险评估的结果,包括业务、环境、技术和人力资源的风险。计划编制期间,需要考虑和充分投入的方面包括:机构的模式及其变化、地理的分布、技术的发展、成本、法律法规的要求、第三方或市场的要求、规划远景、业务过程再造、员工的安置、自行开发或者外包、数据、应用系统和技术体系结构。已做出选择的好处应被明确地确定下来。IT 长期和短期计划应使绩效指标和目标合并在一起。计划本身还应参考其它的计划,比如机构的质量计划和信息风险管理计划。 1.4 IT 长期计划的变更 IT管理层和业务过程所有者应确保及时、准确地修改IT长期计划的过程的到位,以适应机构长期计划的变化和IT环境的变化。管理层应建立一个IT长期和短期计划开发和维护所需要的政策。 1.5 IT 功能的短期计划编制 IT管理层和业务过程的所有者应确保IT长期计划有规律地转换成IT短期计划。这样的短期计划应确保适当的IT功能资源以与IT长期计划内容相一致的基础上来分配。短期计划应定期地进行再评估,并被作为适应正在变化的业务和IT环境所必须的事项而改进。可行性研究的及时执行应确保短期计划的实行是被充分地启动的。 1.6 IT 计划的交流 管理层应确保IT长期和短期计划同业务过程所有者以及跨越机构的其他相关部门人员的充分沟通。 1.7 IT 计划的监控和评估 管理层应建立一个流程,获取和报告来自业务过程所有者和用户有关长期和短期计划的质量及有效性的反馈。获取的反馈应予以评估,并在将来的IT计划编制中加以考虑。 1.8 现有系统的评估 在开发或变更战略规划或长期计划、IT计划之前,IT管理层应按照业务自动化的程度、功能性、稳定性、复杂性、成本、优势和劣势,评估现有信息系统,以确定现有系统支持机构业务需求的程度。 对高级和详细的控制目标进行审计: 获得了解: 访谈:

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

1.简要概述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人类对通信的需求自古以来从未间断过,从古代的烽火台,旌旗,到近代的灯光信号,再到现代的电话,电报,电视以及互联网等,通信的形式与工具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断地进步,逐渐变得越来越方便与人性化。而在现在的信息时代下的网络则正是集成了通信技术的众多功能,故而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网络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而言之即,通信系统的发展必将推动网络的优化,网络的优化与发展必将对我们信息时代的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人民对多媒体技术以及手机等新科技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使得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必然会呈现出多样性的趋势,而企业也开始重视客户的使用感受,产品越来越人性化、轻薄化以及高效化。 随着人民对网络的需求进一步加大,现代通信系统技术也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而光纤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使得我国的通信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我国的现代通信系统也逐渐向无线通信系统方向发展,并且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宽带 IP 技术在电信接入网技术中的运用、数据通信与数据网在光纤通讯技术中的广泛使用、ISDN 与 ATM 技术在互联网通信技术中的运用等都是我国现代通讯技术得以不断发展的具体表现。 目前我国的现代通信系统中常用到的现代通信技术一般包括多媒体技术,接入网技术,光通信技术,移动网络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蓝牙技术等,其中无线通信技术相对应用还不是特别的宽泛。 其中多媒体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可以实现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的编辑,使之可以在计算机用户之间相互交流。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为用户和计算机之间建立的逻辑处理关系,可以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声音和图像的处理技术,常常实现声音、数据和视频三者融合的技术支持。接入网技术作为现代通信网系统的核心能够实现用户与终端设备通讯信息的有效连接。而其中的蓝牙技术则在在无线网络技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作用是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 而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前景可谓是不可限量的。 1.其中无线通信系统无疑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使用者最多的技术。无线通信技 术是对传统通信技术的革新和突破,打破了对传播介质的限制,使使用者可以方 便的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无线通信技术在传播上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兼 容性好,使无线通信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是通信技术和网 络的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国内外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国内外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摘要]企业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应用领域,企业复杂的管理活动给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典型的应用环境和广 阔的应用舞台,但在实际操作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应用现状;存在问题。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计算机用于管理领 域以来,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网络,从功能单一到功能集成、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化。根据信息系统发展的时序和特点,可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三个阶段。1 面向业务的是利用计算机处理代替人操作的计算机系统,如结算、报表统计等。特点是面向操作层,以单项应用为土,数据资源不能共享,以批处理方式为土。是较少涉及管理问题,它是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初级阶段。2 面向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20 世纪 70 年代初,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从而使信息系统逐渐成熟起来。 二、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 (1)能够将组织中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高度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有一个中央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其的重要标志。(2)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他强调信息处理的系

统性、综合性,除要求在事务处理上的高效率外,还强调对组织内部的各部门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管理活动的支持。早期的信息系统是指面向中层管理控制的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解决结构化问题。于是人们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研究解决管理中的平结构化决策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决策支持系统。三面向决策的以帮助高层次管理人员制定决策为目标,强调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决策者和决策分析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的引导,详细了解和分析其决策过程中的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激发其思维创造力,从而在系统的帮助和引导下逐步深入地透视问题,最终有效地作出决策,即通过人机互助完成最终决策。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不具有管理控制的功能,但是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时,它使具有了将数据库处理和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 来为管理者解决更复杂的管理决策问题的能力。它虽然不是管理信息系统,但是使得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更加完善。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其内容的扩展可以看出,它始终是以中小企业的管理活动为核心,不断综合新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改善系统功能,以提高更完善的服务或满足新的需求。这一发展过程也体现出管理信息系统不断集成新技术并扩展系统功能 的发展特点。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将朝着智能、集成和网络等方向的趋势不断发展。 三、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中小企业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应用领域,中小企业复杂的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 (1)人基信息系统 误区:没有计算机就没有信息系统。 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企业通过其组织机构和机构中的人,利用口头语言和纸介质的文件等工具传递信息,构成早期的信息系统。 中国的烽火台报警信息系统、皇家驿站信息传递系统,在这些信息系统中,人是主体,工具是烽火台和千里马。 2)人机信息系统 这个阶段的信息系统一般都采用计算机辅助,有的学者称为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computer-based information system)。 (3)网基信息系统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世界经济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全球化,需求多元化,竟争激烈化等。 对内通过企业内联网(Intranet)进行流程重组,对外通过企业外联网(Extranet)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进行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活动。 4)光基信息系统、蓝牙信息系统、基因信息系统 光技术的采用 移动技术或无线技术的采用(如蓝牙技术)

生物技术的采用 管理信息系统的角色与功能 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角色 (1) 支持企业过程和企业运营。 (2) 支持员工和管理者制定决策。 (3) 支持企业创造与竞争者之间的差异,获取市场竞争的战略优势。 ⒉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1) 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组织的计划工作。 (2) 管理信息系统强化了企业的组织管理。 (3) 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支持企业组织的领导工作。 (4) 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加强企业的控制能力。 (5) 管理信息系统促进组织管理创新。 发展前景 管理思想现代化开发平台标准化 系统应用网络化数据资源海量化 应用系统集成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