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上半年陕西省宏观经济预测分析
改革开放30年陕西财政收支变化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30年陕西财政收支变化及原因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陕西财政收支逐年增长,分析其30年的变化原因,对壮大陕西财政实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陕西;财政收支;原因中图分类号:f8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1-0263-02一、陕西财政收支总体变化1978年以来陕西财政收入由19.76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104.36亿元,增长了近56倍,年均增量为37.4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4.35%。
30年来陕西财政收入总体呈稳定有序、逐年递增的态势,增长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96年,为稳步增长期,前期1979-1981年财政收入曾略有下降,1982年后开始稳步增长,至1996年全省财政收入达到117.22亿元,年均增长10.4%;第二个阶段是1997-2008年,为快速增长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速达20.55%,比前18年平均增速快10.15个百分点。
1994年新财税体制实施后,陕西地方财政收入逐年递增,1994-1999年间增速较缓,之后增速加快。
1999年首次突破100亿元,2004年突破200亿元,2006年突破300亿元,2007年突破400亿元,2008年达到591.48亿元。
14年间陕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89倍,年均增量为42.2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0.68%。
财政收入的增长,增强了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优化的调控能力。
1978年陕西财政支出18.3亿元,2008年达到1428.52亿元,增长了57.59倍,年均增量为47.0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5.63%。
1978-1992年间陕西财政支出增速较缓,1993年开始提速。
1999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财政支出较前一阶段增幅明显,2003年增幅有所回落,2004年至2008年财政支出快速上扬。
图一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陕西地方财政收支和人均地方财政收支在逐年递增的同时,在全国的位次也有所提升。
陕西省企业年度报告

陕西省企业年度报告一、总体概述根据陕西省工商局的相关规定,本报告将对陕西省企业在过去一年的经营情况、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为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参考。
二、经济环境分析1.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在过去一年中,我国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
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稳定,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消费需求和投资增长均不俗,为陕西省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陕西省经济特点陕西省作为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在过去一年中经济发展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态势。
以西安为核心的都市圈形成,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陕西省还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开放型经济建设,不断提升了区域竞争力。
三、企业发展情况1.企业数量和产业结构截至报告期末,陕西省企业总数达到XXXX个。
在产业结构上,陕西省以制造业、交通运输、房地产和服务业为主导,这些行业对陕西省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2.企业盈利能力本年度,陕西省企业盈利能力总体呈现出较好的态势。
多家企业实现了较高的盈利增长,同时也有个别企业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原因在于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
3.企业创新能力在创新方面,陕西省企业的投入持续增加,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通过加强科研合作,提升技术研发水平,一些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4.企业员工和企业文化陕西省企业对员工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加强了员工培训和福利待遇。
企业文化建设也得到了广泛关注,不少企业注重建设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努力营造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氛围。
四、发展趋势展望1.产业升级与转型陕西省将继续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
加大对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陕西省将继续抓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过剩产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市场调节机制建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
3.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陕西省将继续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创新人才引进等措施,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最新权威全真模拟笔试试题(综合能力测试部分)和答案解析(二)

模拟笔试试卷(二)综合能力测试(60分钟)第一部分语言理解与表达1、人生是一个容器,可这个容器的容量实在是非常____。
愁苦和畏惧多了,欢乐与____就少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庞大胆量 B.可观轻松 C.有限勇气 D.莫测勇敢2、煤炭与石油、天然气相比价格低廉,以同等发热量计算,目前石油价格是煤炭的5倍,天然气价格是煤炭的3倍,所以,在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煤炭价格必然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水涨船高 B.相形见绌 C.如影随形 D.随波逐流3、“笼屉”作为寻常百姓家必备的炊具,从来没有登上过大雅之堂。
据说最____的待遇是在旧社会曾用笼屉作为饭店门口的幌子,食客们只要一看到门口悬挂的笼屉层数,就知道饭店的档次。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优厚 B.体面 C.优惠 D.特殊4、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自觉的经济形态,需要公共部门、经济主体和金融界的三方转变观念,共同____,在全社会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营建环境 B.努力氛围 C.营造局面 D.建造局势5、体操是一个结合了杂技和舞蹈的体育运动。
它的魅力,在于那种刀锋上的平衡与美感,在于每一秒都让人____。
运动员在空中翻腾的时候,即使不在现场的观众,也会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直到运动员稳稳落地。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心旷神怡 B.赏心悦目 C.战战兢兢 D.如痴如醉6、传统经济学习惯铺陈宏大的说辞,在人性的细节方面,总是。
被抽空了细节的经济学,虽,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却还原和解读不了世界的真实。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语焉不详高屋建瓴B.闪烁其词博大精深C.含糊其辞鞭辟入里D.捉襟见肘天马行空7、入世以来,中国加大了和国际市场的融合,金融市场开放让中国不能再像亚洲金融危机时那样。
面对危机,中国沉着冷静,努力将此次冲击化作调整和发展的。
【2018年国考】资料分析题库(含解析)备课讲稿

资料分析题库及解析一、根据下列文字材料回答116~120题。
2003年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企业共计1.65万家,比1999年翻了一番。
各类企业在数量上保持了增长态势,其中国有企业数量比1999年增长11%,合资企业数量增长23%,外商与港澳台商独资企业数量增长了1.5倍,集体企业数量增长了1.2倍,私营企业数量增长了30倍。
外商独资企业除了数量跃居首位,其产品出口额也以接近50%的速度增长,并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主要提供者。
2003年,外商与港澳台商独资企业出口金额达到683亿美元,是1996年出口额的16倍,年均增长49%,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62%;中外合资与港澳台合资企业2003年出口金额为236亿美元,年均增加28%,占总额21%;国有企业出口额从1996年的37亿美元增至2003年的11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7%,但2003年仅占总份额的10%。
私营企业出口25亿美元,是1996年9万美元的近3万倍,年均增长率高达331%。
1996年,外商与港澳台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与港澳台合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中所占比重都在30%左右,目前,外商与港澳台商独资企业在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已居主导地位。
116.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外商与港澳台商独资企业逐渐主导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B.私营企业已成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一只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C.1996至2003年间,国有企业出口额在逐年下降D.1999至2003年间,我国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企业数量迅猛增加117.1996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总额大约为()。
A.37亿美元B.62亿美元C.128亿美元D.236亿美元118.1996至2003年间,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企业数量增长最快的是()。
A.国有企业B.私营企业C.合资企业D.集体企业119.如果2003年相对于2002年的企业出口额增长率等于年均增长率,则2002年合资和独资企业的出口额是国有企业的倍数为()。
2001-2006年陕西十一市(区)经济指标排行

2001年-2006年陕西十一市(区)经济指标排行陕西省统计局日前公布了陕西省各市区主要经济指标的排名。
在11市区中,西安一枝独秀的格局没有太大改变。
不过在能源化工业的强劲拉动下,陕北两市区榆林、延安的表现相当惊人,一些指标窜升很快,基本和宝鸡、咸阳不相上下,而发展速度和财政收入两项重要指标还把宝鸡、咸阳远远拉在身后。
不过在人均收入、社会消费总额等指标上,延安、榆林还明显弱于宝鸡、咸阳。
陕南三市各项指标都乏善可陈,说明了陕南的经济发展依然是陕西要着力破解的发展难题之一。
陕西省各市(区)主要经济指标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生产总值(亿元)关中西安市 734.86 826.68 946.66 1102.39 1270.14 1450.02铜川市 37.08 40.90 48.69 59.49 69.52 83.63宝鸡市 221.88 250.37 287.35 353.24 415.79 476.93咸阳市 257.08 281.89 316.77 374.77 432.52 483.97渭南市 179.56 197.40 223.22 269.99 312.42 350.07杨凌示范区 7.71 9.29 12.33 15.39 17.18 19.58陕北延安市 158.33 179.71 218.33 265.19 370.62 453.11榆林市 129.31 162.83 204.76 278.53 320.04 439.47陕南汉中市 129.32 141.31 163.44 192.94 216.58 246.79安康市 80.74 91.08 105.03 121.97 137.85 157.24商洛市 59.52 67.10 77.02 89.05 100.16 114.16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2006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速度(%) (按可比价格计算)关中 12.7西安市 13.1 13.3 13.5 13.5 13.1 13.0铜川市 7.2 10.0 11.5 12.4 12.7 15.0宝鸡市 9.7 10.5 12.9 15.1 13.2 13.0咸阳市 9.0 12.0 13.2 14.9 12.6 12.6渭南市 7.0 9.1 8.2 11.2 11.7 12.0杨凌示范区 23.8 17.5 21.0 6.7 13.9 10.9陕北 16.5延安市 12.4 12.3 15.5 19.8 15.9 16.2榆林市 14.2 12.7 17.5 17.9 18.1 17.0陕南 10.6汉中市 6.6 7.2 9.1 10.9 10.6 10.8安康市 6.4 8.6 8.6 9.2 9.6 10.3商洛市 10.5 11.0 9.8 9.4 9.6 10.5注:本表按可比价格计算,2006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西安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安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07.03•【字号】•【施行日期】2007.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西安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3月西安市统计局)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增长方式,五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四区两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构建“和谐西安”的步伐扎实稳健,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市场物价平稳,就业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实现了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450.02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3.0%,自2000年以来,经济增长连续7年保持了13%及以上的速度。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0.73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15.26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64.03亿元,增长12.4%。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9%、42.4%和52.7%。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7794元,增长11.0%。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0%,房屋销售价格上涨3.6%。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比较脆弱,粮食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物价上涨的压力增大;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不尽合理;节能降耗任务艰巨。
2006年西安市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二、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14.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23.5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4.9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6.14千公顷,减少0.21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58.02千公顷,增加2.47千公顷;水果播种面积 38.45千公顷,增加1.42千公顷。
2006年宏观经济与债券市场趋势展望

2006年宏观经济与债券市场趋势展望/2006-1-24债券收益率曲线趋于扁平化策划人手记2005年,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债券市场在创新品种频出的推动下,更是迎来了一个丰收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结算量又创历史新高,达到22.6万亿元。
随着新年的来临,投资者更关心的是今年宏观形势的发展以及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今天,我们的"对话专家"将对此进行一个全面阐述,相信会对投资者把握今年债券市场走势有所帮助。
主持人:李倩特邀嘉宾:崔斌博士主持人:在影响债券收益率波动的诸多因素中,宏观经济走势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债券收益率的表现显著不同。
一般来说,在经济周期萧条时期,债券投资能够提供最高收益率;在经济周期繁荣时期,债券投资的收益最差;在经济周期的复苏阶段和衰退阶段,债券投资的收益则介于萧条和繁荣阶段之间。
嘉宾:是的。
这是我们判断利率变动方向及进行债券投资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最近一轮经济周期的变动情况分析,我们可以发现,1998年6月是我国最近一轮经济周期循环波动的开始,在复苏阶段徘徊了3年多以后,于2001年8月开始,进入了较有力度的加速扩张阶段,2002年7月份经济进入了繁荣时期,2004年3月份到达经济周期的高峰,此时也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周期的转折点,随后进入衰退阶段,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2005年4月份以来的小幅反弹过程中。
主持人:展望2006年的经济增长,虽然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减缓,但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不低。
而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将较前两年有所宽松,能源、运输、基础原材料供求紧张的状况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保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会为我国宏观经济提供较好的政策环境支持。
嘉宾:是的。
2006年整体经济内在扩张机制仍然较强,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增长速度会略低于2005年,宏观经济将会在潜在经济增长速度附近波动。
2006年我国经济继续处于收缩阶段,整体经济的扩张力度比2005年有所减弱。
陕西省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及调整

大转 移 力 度 。
关 键 词 :就 业 结 构 ;劳动 力转 移 ;l i c 型 o s, gt 模 i
中图分 类号 :F11 2 3
文献标志码 :h
文章编号 :17- 0 (06 l-080 625 920 ) 03-3 4 1
劳动力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反映了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状况 ,随着一 国经济的发展 ,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将 减少 ,第二、三产业就业 比重将上升 , 劳动力由低生产率部 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移动将促使经济增长 。我 ¨ 国 1 8 19 年间 , 9 97 7 就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 1.%。但 同时,我国第二产业就业 比重 的上升 39 幅度远小于第三产业 ,导致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高度不尽一致。 在陕西省也存在同样 的问题 ,20 年陕 2 03 西省产值结构为 1: : ,而劳动力就业结构为 5 : : ,就业结构严重滞后于产值结构 。第二产业吸纳 34 3 7 9 21 2 9 8 劳动力能力不足 ,使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的问题更加严峻,而且 目前陕西省劳动力剩余数量逐年增 多 ,1 0 9 年劳动力资源总量比总从业人数 多大约 62 9 1 万人 ,而到 20 年这个数字 已经上升到 7 1 03 2 万人 , 且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 ,这种状况不利于陕西省工业化的进程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本文在分析陕 西省就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 ,预测按规划的发展速度到 22 年陕西省的人 口就业结构 ,以便有针对性地 00 提 出提升就 业结构 的对 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2006年上半年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06年一季度,全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总产值857.4亿元,同比增长12.1%,与上年持平。
去年同期。
三大产业表现不一,投资和消费双双火热,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势头略有下降。
一季度运营特征分析1.第三产业的增长特别活跃。
第二产业与第一,第三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实际上,这种现象已在去年显现出来,而今年又变得更加突出。
第三产业的增长尤其使我们眼前一亮。
一季度增长率六年来首次超过10%,达到11.5%,贡献率从去年的36%增加到42%,拉动了全省经济增长5个百分点。
尽管受季节因素和能源和化学工业增速放缓的影响,第一季度第二产业增速放缓有客观原因,但第一,第三产业的大幅增长仍使我们有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那就是第二产业是完全负责任的。
我省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地位不会改变,但我省三大产业的发展将更加平衡协调。
经济将呈现健康运行的势头。
行业
时间GDP增长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增加贡献率增加贡献率增加贡献率
2006年第1
季
12.1 6.6 3.5 13.2 54.9 11.5 41.6
05第1季12.1 5 2.8 15.5 61.3 9.7 35.9
2.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251.7亿元,同比增长36.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24.7亿元,同比增长40%,分别为8.4%和10%。
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应该说,对于像我们这样的欠发达省份来说,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长率符合经济运行的内
在要求。
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健康的投资增长应基于对产业结构的合理投资。
从我省的现状看,投资重点仍然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投资项目上。
尽管制造业投资的增长速度并不慢,但总额仍然绝对处于弱势。
3.消费保持强劲增长,价格水平回升。
2006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均增长14%以上,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年初我省社会消费品市场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的判断。
随着全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物价水平也在稳步回升,持续了一年的低价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季度,大宗商品的居民消费价格和零售价格均高于年初的预期,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1.6%。
第四,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有所下降,值得关注。
年初,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缓,这对顺利实现年度收入增长目标将产生一定压力。
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5.6元,增长7.9%,增速比去年同期降低近5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26.6元,增长15.4%,增速回落3个百分点。
第二季度经济趋势预测根据第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的最新数据,结合目前的情况,我们对上半年的经济趋势进行了初步估算。
一,我省投资和消费共同促进经济增长的力量正在逐步增强。
在今年上半年,该省经济将保持目前的增长势头并稳定运行。
预计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完成1930亿元,比上年增长约12.3%。
2006年,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不会减弱,但是政策措施的使用将变得更加灵活和面向市场。
从本月28日开始,央行将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这将有助于遏制过度投资并协调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考虑到这种微调的幅度很小以及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我们认为其对上半年陕西省投资增长趋势的影响将非常有限。
相反,分析该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客观原因:2006年,地方政府追求投资刺激的热情仍然很高。
政府不是很严格。
有时,地方行政干预的效果要大于间接监管的效果,从而形成一种情况,即国家以适度的速度
控制投资增长,而投资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
综合以上两个因素,预计上半年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高于上年同期。
在过去的两年中,我省居民的消费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
在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环境下,全省消费需求总体增长的空间仍然很大。
2006年上半年,我省社会消费品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预计上半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770亿元。
同比增长14.5%,实际增长与去年同期基本相同。
二是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不明显,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不牢固。
考虑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缓慢增长,城镇居民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等多重影响,该省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将是长期的。
和渐进的过程。
从过去一年的数据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该省加快收入增长的过程一直在波动,这反映出该省尚未建立起完整有效的增加居民收入的机制和相称的政策环境。
初步预计,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4738元,同比增长9.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将达到1336元。
人民币,同比增长17.6%。
在第三季度和第一季度,该省的商品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
鉴于国民经济增长趋势和价格水平相互偏离的事实越来越明显,对公共物品和服务价格进行政策上调的呼吁也越来越强烈。
有了这个期望,尽管价格水平可能会在上半年急剧上升,但幅度很小,但是可以确定适度的上升。
预计今年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为101.6%,商品零售价格将上涨1.4%左右。
作者:朱刚附:陕西省2006年上半年预测指标表
指标名称单元
第一季度完成上半年的预测
实际完成同比增长%预期完成同比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当前价格,速度可比
价格)十亿857.43 12.10 1930.00 12.30 第一产业十亿44.34 6.60 184.00 5.80 第二产业十亿439.39 13.20 965.00 14.20 第三产业十亿373.20 11.50 781.00 11.60 工业增加值(当前价格,速度可比价
格)十亿350.76 14.70 790.00 17.00 #轻工业十亿60.75 9.80 150.10 13.00 重工业十亿290.01 16.00 639.90 18.00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十亿224.66 40.00 938.00 33.00 其中:房地产开发十亿44.34 26.90 168.00 28.60 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7.40 7.50 16.20 7.10 外贸进口总额亿美元 3.58 1.80 7.65 6.30 消费品零售十亿387.40 14.20 770.00 14.5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635.60 7.90 4738.00 9.10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元726.62 15.40 1336.00 17.60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1.60 1.60 101.40 1.40 消费者价格指数%101.70 1.70 101.60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