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3 古诗两首苏教版拔高训练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五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第3课《古诗两首》1课时教学设计(2)课件出示句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明白得。
课件出示说明。
童子:小孩,那个地点指隐者的弟子。
言:回答说。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松树下,我询问了年少的童子(“你的师父去了哪里?”)。
他回答说:“师父差不多去山中采药了。
”(3)课件出示句子“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童子)还对我说,(他的师父)就在这座大山中,可山中云雾充满,不明白师父到底在什么地点。
师问:依照对诗句的明白得,你能想象出诗人和童子的对话吗?我们来表演一下。
话的意思。
引导学生依照字词的说明,翻译整个句子。
引导学生依照动物特点,回答问题。
翻译全诗的含义,再回答问题。
生举手回答自己明白的有关描写孩童趣事的古诗。
思的能力。
引导学生明白蝉是夏天的动物。
锤炼学生从诗的翻译中去提炼要紧内容。
考查同学们平常对古诗的积存。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2)课件出示句子“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课件出示说明欲:想要。
捕:捉。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明白得。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突然想要捕捉正在鸣叫的知了,就闭住嘴,静静地站住了。
3.分析古诗课件出示问题: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引导学生从蝉这种动物身上找到答案)生举手回答:夏季。
从哪里能够看出来?从“意欲捕鸣蝉”这句诗能够看出来。
有“鸣蝉”,说明蝉的叫声专门大专门响,只有夏天的时首诗都活了起来。
即学即测。
课堂练习说明下列词语。
振:振荡。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云深:山上云雾缭绕的地点。
作业布置 1.背诵这两首古诗。
课后巩固。
2.明白得这两首古诗的诗意,并默写。
板书设计古诗两首说板书设计。
2019-2020学年度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3 古诗两首苏教版知识点练习十

2019-2020学年度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3 古诗两首苏教版知识点练习十第1题【单选题】选择错误的说法( )。
A、《所见》的作者是清代的袁枚。
B、《所见》的作者是唐代的袁枚。
C、牧童“忽然闭口立”,是因为“意欲捕鸣蝉”。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择错误的说法( )。
A、《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宋代的贾岛。
( )B、《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的贾岛。
(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找出表示动作的词。
______歌声骑振牧童捕鸣黄牛立闭林樾蝉【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熟读《寻隐者不遇》回答问题①这首诗中有______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只在此山中”是______说的话,省略的问话应是“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一字开花振: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所: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按课文《所见》内容填空。
《所见》是______代诗人______所作。
这首诗写的是______骑在黄牛背上,唱着______的歌。
【答案】:【解析】:我会写,我会填。
“所”字______笔写成。
“振”字第二笔是______。
“诗”字第五笔是______,共______笔。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多音字组词贾jiǎ______gǔ______只zhǐ______zhī______处chǔ______chù______【答案】:【解析】:正确的读音我会选。
所______(shuǒ suǒ)捕______(bǔ pǔ)蝉______(cán chán)晴______(qín qíng)【答案】:【解析】:第11题【问答题】细读古诗《所见》,了解诗句的意思。
小学语文-有答案-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古诗两首精读训练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古诗两首精读训练古诗阅读1. 阅读理解寻隐者不遇________________,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再用“/”标出诗句的朗读节奏。
(2)写出下列诗句中标下划线的字的意思。
(3)________师采药去(________) (2)________在此山中(________)(4)这首诗中涉及________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第三句是________的回答,省略的问话应该是:________?(6)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________的情景。
作者采用________的形式,流露出对隐者的________以及寻隐者不遇的________。
(7)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理解所见________________,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诗中“振”的意思是________;“意欲”的意思是________。
(3)古诗第三、四句是________关系。
(4)这首诗刻画了一个________的孩子形象。
整首诗动静结合,牧童先是________,忽然________。
透过诗中的“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古诗所描绘的是夏季的情景。
(5)这首诗描绘的情景十分生动有趣,请你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幅情景图描绘一下。
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古诗两首精读训练古诗阅读1.【答案】(1)松下问童子云深不知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说就(3)三诗人童子隐者(4)童子你师傅到哪儿去采药了(5)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一问一答仰慕失望(6)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考点】诗词默写文史常识古诗两首【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略(2)略(3)略(4)略(5)略(6)略2.【答案】(1)牧童骑黄牛忽然闭口立(2)震荡心想(3)因果(4)天真活泼唱歌闭口不言鸣蝉(5)示例:牧童骑着黄牛缓缓地行走在林间小路上,嘹亮的牧歌声透过树林,回环呼应。
小学语文-有答案-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_古诗两首练习卷(1)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 古诗两首练习卷(1)选择题1. 《寻隐者不遇》和《所见》都是()A.绝句B.七言绝句C.五言绝句2. 《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A.唐代诗人贾岛B.唐代诗人杜牧C.清代诗人袁枚3. 《所见》的作者是()A.唐代诗人贾岛B.唐代诗人白居易C.清代诗人袁枚4. 《寻隐者不遇》的作者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
()一词也是因他做诗严谨,肯下功夫的故事得来。
A.“苦吟诗人”;“斟酌”B.“苦吟诗人”;“推敲”C.“诗圣”;“推敲”5. 对诗文中的“林樾”正确的理解是()A.林中成阴的地方B.树阴C.树木6. 对诗文中的“意欲”正确的理解是()A.将要B.心想C.意思是7. 对诗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中的“不知处”正确的理解是()A.没有地方B.不知道所处C.不知道在何处8. “松下问童子”中的“童子”,儿童,未成年的人,诗中指的是(),“问童子”也就是暗示了课题中的()A.隐者的徒弟;“隐者”B.隐者的徒弟;“不遇”C.那个小孩;“寻”9.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这句诗交代了主人公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
A.牧童;林樾B.黄牛;林樾C.牧童;振林樾10. “骑黄牛”体现出了牧童______________的神情,“歌声”传达了牧童_________的心情。
A.悠闲自在;无聊B.惊讶;愉快C.悠闲自在;愉快11.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句诗是因果关系,牧童“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A.忽然闭口立;意欲捕鸣蝉B.闭口立;捕鸣蝉C.忽然;意欲12. 《所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抒发了诗人对__________风光的喜爱之情。
A.乡村田园B.农村田野C.乡村村居13. 《寻隐者不遇》采用(),一问一答,寓问于答,通过()向()打听师傅的去向,()作了相应的回答写的。
2019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古诗两首附答案

2019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古诗两首附答案课文在线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解释下面词语在上面诗文中的意思。
林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画线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这句诗交代了主人公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
“骑黄牛”体现出了牧童______________的神情,“歌声”传达了牧童_________的心情。
4.“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句诗是因果关系,牧童“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所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抒发了诗人对_____ __风光的_______之情。
课外提优(一)寻隐者不遇(宋)魏野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归。
1.理解诗文中下列词的意思。
采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隐者在这首诗中(一直没有一开始就)出现,但是我们从隐者的住所蓬莱岛,门外的香风、老松,可以感受到隐者__________的气质。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古诗两首》

3.诗文详解
松下问童子
松下: 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也是隐者的隐居之地,远离尘俗, 显示隐者的高洁品格。 童子: 儿童,诗中指隐者的徒弟。 Q:诗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 Q:问的是童子,透露了诗题中的哪件事? Q:问的什么内容没写,可能是?
诗人、童子、隐者
不遇 你师父在吗?
言师采药去
言 回答说。 :
所见
牧童骑黄牛, 牧童骑着黄牛缓缓地走在林
间小路上,
歌声振林樾。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大概是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 意欲捕鸣蝉, 蝉吧,
忽然闭口立。 牧童突然停止行走,不再高声
歌唱了。
【朗诵指导】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 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 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 林都被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 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 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 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 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到手呢!
满怀希望
|
失望
| 一线希望 | 彻底失望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朗诵体会感情
《所见》
1.解题 所见: 所看到的。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 活画面。
Q: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口头选词填空。
师父
童子
诗人
( 诗人 )松下问童子, ( 童子 )言师采药去。 (童子 )只在此山中, (童子 )云深不知处。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考试及答案(全面)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考试及答案(全面)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ài mùlǎn duòliè bào lǐnɡ lüèyǐn bìfán zhíjǐ bèi yīng xiónɡ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树干.(gān gàn)树梢.(shāo xiāo)情不自禁.(jīn jìn)嫉妒..(guō guāsào zào)..(jí jì dú dù)屏.气(bǐng píng)聒噪嫦.娥(cáng cháng)倏.忽(xiū shū)悄.(qiāo qiǎo)没声儿三、比一比,再组词。
进(_______)帘(_______)猴(_______)腮(_______)隐(_______)迸(_______)窗(_______)候(_______)思(_______)稳(_______)四、补充词语。
手舞(____)残渣(____)(____)在乎(____)星移(____)裂胆饱食(____)悬崖(____)(____)不动(____)临下(____)有礼五、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吩咐叮嘱1.妈妈________我在上学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2.老师________我们几个男生去二楼抬桌子。
侵犯侵略3.曹小三真觉得这件黑衣服有种神圣不可________的威严。
4.抗日战争时期,日本________者杀害了我们许多同胞。
六、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
赵国有我们两个人在。
(用关联词将两句话连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蔺相如对秦王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第3课《古诗两首-所见》

【赏析】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 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 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 整个树林都被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 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 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 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 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 儿捉到手呢!
( 动)态
骑黄牛 从哪里可以看出牧童
意 欲 捕 鸣 蝉 , 忽 然 闭 口 立 。
( 静 )态
从哪里看出牧童想抓住蝉的决心?闭口立 前一句不是诗人的所见,而是诗人的______。
猜想 后一句体现了牧童 __________的变化
3、古诗两首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一天,清代诗人 袁枚在郊外散步, 走着走着,他停 下了脚步,他看 到了什么呢?
一、知诗人
袁枚,清代诗人,字子才,号简斋。乾隆四
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是乾隆、嘉 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 “乾隆三大家”。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
(今江苏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
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从此不再出仕。从事诗文 著述,广交四方文士。晚年自号仓山居士。著有 《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
清代——袁枚
` yue
bǔ chán
二、解诗题
“所见”,即诗人 偶然看到的一幅生 活画面。
所 见
放牛的儿童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你来想一想、说一说?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
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 读者自己去想象。把这些编成一个 故事,讲给大家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诗《所见》,联系诗句,解释词语。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①牧童
②振
③林樾
【答案】:
【解析】:
读诗《所见》,根据内容填空
牧童骑黄牛,______。意欲捕鸣蝉,______。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根据课文《寻隐者不遇》内容填空
例:客人问:你师傅到哪里去了?童子答:师采药去。
客人问:______童子答:只在此山中。客人问:______童子答:云深不知处。
【答案】:
【解析】:
把下列陈述句改成把字句、被字句
武松打死了老虎。(陈述句)
①把字句:
②被字句:
【答案】:
【解析】:
2019年精选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3古诗两首苏教版拔高训练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五篇
选的贾岛。( )
B、《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的贾岛。( )
【答案】:
【解析】:
一字开花
振: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所: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读诗《所见》,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答案】:
【解析】:
给加横线的词加解释
①寻隐者不遇。
②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答案】:
【解析】:
解释诗句内容
①松下问童子,
②言师采药去。
【答案】:
【解析】:
读诗《寻隐者不遇》,解释诗句内容
①只在此山中,
②云深不知处。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