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门客形象全解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作者:司马迁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
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於东武城。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
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
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
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
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後宫临而笑臣,臣原得笑臣者头。
”平原君笑应曰:“诺。
”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
居岁馀,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
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
”於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
其後门下乃复稍稍来。
是时齐有孟尝,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争相倾以待士。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於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於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
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门下足矣。
”得十九人,馀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於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於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今少一人,原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
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
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
”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
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
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原文译文赏析

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原文|译文|赏析《史记·游侠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记述了汉代著名侠士朱家、剧孟和郭解的史实。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史记·游侠列传》原文作者:司马迁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
”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
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着于春秋,固无可言者。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
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
死而已四百馀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戹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
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
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飨其利者为有德。
”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
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沈浮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
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
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
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埶激也。
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
然儒、墨皆排摈不载。
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
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絜退让,有足称者。
名人故事:孟尝君的门客

名人故事:孟尝君的门客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他使用两种手段。
对楚国他用的是硬手段,对齐国他用的是软手段。
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上咸阳来,说是要拜他为丞相。
第二天,两人又到了旧货摊前,跟昨天一样,显微镜还在那儿。
可唯一不同的是,老板居然还涨了价,要卖“六万五千块”了,理由是物价飞涨,昨天和今天的钱就是不一样。
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名叫田文。
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专门招收人才。
凡是投奔到他门下来的,他都收留下来,供养他们。
这种人叫做门客,也叫做食客。
据说,孟尝君门下一共养了三千个食客。
其中有许多人其实没有什么本领,只是混口饭吃。
孟尝君上咸阳去的时候,随身带了一大帮门客。
秦昭襄王亲自欢迎他。
孟尝君献上一件纯白的狐狸皮的袍子作见面礼。
秦昭襄王知道这是很名贵的银狐皮,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
秦昭襄王本来打算请孟尝君当丞相,有人对他说:“田文是齐国的贵族,手下人又多。
他当了丞相,一定先替齐国打算,秦国不就危险了吗?”秦昭襄王说:“那么,还是把他送回去吧。
”他们说:“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秦国的情况他差不多全知道,哪儿能轻易放他回去呢?”秦昭襄王就把孟尝君软禁起来。
孟尝君十分着急,他打听得秦王身边有个宠爱的妃子,就托人向她求救。
那个妃子叫人传话说:“叫我跟大王说句话并不难,我只要一件银狐皮袍。
”孟尝君和手下的门客商量,说:“我就这么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里还能要得回来呢?”信陵君接到信,三番五次地央告魏安王命令晋鄙进兵。
魏王说什么也不答应。
信陵君没有办法,对门客说:“大王不愿意进兵,我决定自己上赵国去,要死也跟他们死在一起。
”其中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
”当天夜里,这个门客就摸黑进王宫,找到了内库,把狐皮袍偷了出来。
孟尝君把狐皮袍子送给秦昭襄王的宠妃。
那个妃子得了皮袍,就向秦昭襄王劝说把孟尝君释放回去。
秦昭襄王果然同意了,发下过关文书,让孟尝君他们回去。
孟尝君得到文书,急急忙忙地往函谷关跑去。
《魏公子列传》知识点 人物形象分析

(pì nì 眼睛斜着看)
(shuò 多次地) (zǐ姐姐) (zhǔ连续) (shuì 劝说) (duó 揣测,估计) (shè ng量词)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约车骑百余乘
注音释义
今有难 (nà n危难) (bǐng使人退避。jià n秘密地,悄悄地) (něi饥饿的) (chuí 动词,用铁椎打) (jiǎo动词,假托……命令)
侯嬴早已想好此计,这可以从以下四点来说明:
早已打听出魏王藏符地点;想定窃符之人; 考虑到晋鄙的态度;计划好用朱亥去对付晋鄙等。
思考:侯赢为什么一定要北向自刎呢?
第一,战国时,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已 者死”。信陵君能“仁而下士”,且“待侯生者备矣”, 侯生就会成为“为知己者死”的士。文中朱亥说:“今 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就是当时这一道德观 念的反映。 第二,是侯生为激励信陵君,坚定他的意志而为。因为 当初侯生一讲出“夺晋鄙军”的计策,信陵君就哭了。 晋鄙是为国领兵在外的大将,下决心杀了他是要有大决 心支持的。侯生可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坚定信陵君的夺 军信心。
无一言半辞送我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辞别 言语,言辞 推辞 命令 辞退
近日奉辞伐罪
臣等不肖,请辞去
存:
公子亲数存之 却秦存赵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问候
保存
存在
生存
无:
士无贤不肖 独子无兄弟,归养 无论
没有
古代座位常识
古代的座次:
在古代一般是尊右卑左的,如古人称大姓为“右 姓”,称望族为“右族”,称高官为“右职”,称 贵戚为“右戚”,成语有“无出其右”的说法;而 “左物”是下物,“左迁”为贬官,“左道”为邪 道,此外像“左计”“左袒”等“左”字都含有贬 义。这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右手右足力大而且使用 方便,左手相对要逊色,故崇右而贬左。 但在乘车时,则正好相反。尊者居左,御者居中, 居于右位的叫“车右”,亦名“骖乘”,职责在于 防止车子倾斜或受阻,保护居左尊者的安全,一般 由有能力的人担任。因此文中的“虚左”就是“空 出尊位”的意思。这个句子后来演变为成语“信陵 虚左”或“虚左待贤”。
大学语文——《冯谖客孟尝君》翻译及课后习题答案

翻译:的门下寄居为食客。
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擅长。
回答说没有什么擅长。
又问他有什么本事?回答说也没有什么本事。
孟尝君听了后笑了笑,但还是接受了他。
旁边的人因看到孟尝君看不起冯谖,就让他吃粗劣的饭菜。
(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等(车客)出有车;中等(门下之客)食有鱼;下等(草具之客)食无鱼。
)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倚着柱子弹着自己的剑,唱道:“长铗我们回去吧!没有鱼吃。
”左右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
孟尝君说:“让他吃鱼,按照中等门客的生活待遇。
”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我们回去吧!外出没有车子。
”左右的人都取笑他,并把这件事告诉给孟尝君。
孟尝君说:“给他车子,按照上等门客的生活待遇。
”冯谖于是乘坐他的车,高举着他的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十分高兴地说:“孟尝君待我为上等门客。
”此后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铗我们回去吧!没有能力养家。
”此时,左右的手下都开始厌恶冯谖,认为他贪得无厌。
而孟尝君听说此事后问他:”冯谖说:“家中有老母亲。
”于是孟尝君派人供给他母亲吃用。
于是从那之后。
冯谖不再唱歌。
过了一年的时间,孟尝君正在做齐国的相国,在薛地被封万户食邑。
由于门下养有三千多食客。
封邑的收入不够奉养食客,于是派人到薛地放债收息以补不足。
但是放债一年多了,还没收回息钱,门下食客的奉养将无着落。
孟尝君于是想在食客中挑选一位能为他收取息钱的人。
有人推荐冯谖:“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
”孟尝君于是请来冯谖,说想请您帮助去收取息钱。
冯谖爽快地答应了。
他备好车辆,整理行装,装置着契约准备去薛邑收债。
冯谖在辞别孟尝君时问道:“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战国策·齐策》)冯谖辞别了孟尝君,驱车到了薛地,派官吏召集应该还债的人,偿付息钱。
结果得息钱十万,但尚有多数债户交纳不出。
冯谖便用所得息钱置酒买牛,召集能够偿还息钱和不能偿还息钱的人都来验对债券。
从《〈史记〉评注读本》看春秋战国时的门客特质

、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1 1 - 2 9
作者简介 : 陈睿 , 女, 陕西大荔人,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代文 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 元 明清文学。 基金项 目: 2 0 1 3 年度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 项 目“ 中外《 史记》 文学研 究资料整理与研 究” ( 1 3 & Z D1 1 1 ) 阶段性成果 。
5 0
葬, 除服, 聂政日: ‘ 嗟乎 !政乃市井之人 , 鼓刀以屠; 而严仲 非不能死, 我思立赵氏 之后。 今赵武既立, 为成人, 复故位, 我 子乃诸侯之卿相也, 不远千里, 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 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 , 【 l 还有信陵君门下的侯赢 , 之, 至浅鲜矣 , 未有大功可以称者 , 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 为了成就公子的美名, “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 ‘ ;在公子 我虽不受 , 然是者徒深知政也。 ’ ……乃遂西至濮阳, 见严仲 率军救赵之时, 因自 己年老不能从, 而许诺“ 请数公子行日, 子日: ‘ 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 徒以亲在; 今不幸而母以天年 以至晋鄙军之 E t , 北乡自刭, 以送公子” 【 。忠义之人的形 象性格及其所行所为在史公的笔下愈为风发大气, 他们身上 终。 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 请得从事焉! ” i W s 9 6 ) 为了 不暴露、
陈 睿
( 陕 西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陕西 西安 7 1 01 1 9)
摘 要: 春秋战国时 期, 养 客之风盛行, 正 是由 此才 缔造了 “ 门 客” 这一 特殊群体的大 肆形成与广泛 存在。门 客 们多 属于 社会边缘人物, 往往因 不 得志或为求 名而 投于 名门 显族门 下, 他们大多 源于 社会底层。 正因 为他们身份及来源的多 样性, 也 才得为我们演绎一个又一个 丰富、 鲜活 与富 有传奇色 彩的故事。 《 ( 史 记) 评注 读本》 从《 史记》 中 选取了 多个门 客的 事迹, 文 章 通过对《 ( 史记) 评注读本》 中门 客相关篇目 的分 析来看 春秋战国 时门 客身 上的 特质。 关键词: 《 < 史记> 评注读本》 ; 门 客; 特质
高中文言文《史记·吕不韦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史记·吕不韦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
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
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
安国君有子二十馀人。
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无子。
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
子楚为秦质子於赵。
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於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
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
”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
”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
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
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適嗣者独华阳夫人耳。
今子兄弟二十馀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
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
”子楚曰:“然。
为之柰何?”吕不韦曰:“子贫,客於此,非有以奉献於亲及结宾客也。
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適嗣。
”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
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
夫人大喜。
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曰:“吾闻之,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
今夫人事太子,甚爱而无子,不以此时蚤自结於诸子中贤孝者,举立以为適而子之,夫在则重尊,夫百岁之後,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此所谓一言而万世之利也。
不以繁华时树本,即色衰爱弛後,虽欲开一语,尚可得乎?今子楚贤,而自知中男也,次不得为適,其母又不得幸,自附夫人,夫人诚以此时拔以为適,夫人则竟世有宠於秦矣。
”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间,从容言子楚质於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
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後宫,不幸无子,原得子楚立以为適嗣,以讬妾身。
《冯谖客孟尝君》注释、分析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非一时一人之作。
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
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是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
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
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
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
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①,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②。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③,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④。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⑤。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⑥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⑦,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⑧者乎?”冯谖署曰:“能⑨。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⑩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⑪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⑫于先生。
先生不羞⑬,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⑭,载券契⑮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⑯?”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⑰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门客的定义与身份 二、门客涌现的历史背景
三、门客性格的多元特征
一、门客的定义与身份
(一)“门客”的相关概念 (二)先秦“门客”的分类 (三)门客身份角色的转换
(一)“门客”的相关概念
门客,又称食客、舍人、客、宾客、门下客、
பைடு நூலகம்
门人、门子等。
门客作为士阶层的一部分,源于春秋,兴于战 国,是春秋战时代养士之风兴盛的产物。
解,在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较
有代表性的当属吕不韦的“三千‘门客’”。
按照“门客”为养者效力的动机不同,可分为“节 义客”、“专食客”和“奸邪客”。
所谓“节义客”,即指“门客”之中有侠义品行, 持高节而不苟且,投靠主人大多为报恩遇,高古、简
傲、清矍,恪守为人信条者,他们之中有的寄食于主人
首先,稷下学士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治而议论,意即
不担任具体的行政官职,而专以议政为务。而门客是以寻 找个人发展机会为主要特征的。 其次,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集中化体现,浓厚的 学术性决定了稷下学宫具有学术机构的属性。
再次,稷下学宫是齐国在战国时期由养士用士而发展
起來的著名高等学府,是兼具官、私两种性质的学术研究 型大学。教育性特点也是门客群体所不具备的。
恒产,生活艰难,却满腹賤,心高气傲,故而追名逐利
成为了他们的主要价值取向。
(二)先秦“门客”的分类
按照“门客”为养者效力的方式不同,或者说按照 “门客”从事行业的不同,可分为“行刺客”、“谈说
客”和“著作客”。
所谓“行刺客”,即“带剑之客”、“必死之士”,
指“门客”之中勇毅事主,并以行刺的方式辅助其中有关
(二)门客产生的原因
1、政治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
《大盂鼎》铭文的解释,“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 又九夫”。主完成功业,以成其义者。曹沫、鉏麑、专 诸、豫让、聂政、荆轲、要离等都属此类。
所谓“谈说客”,即“国中之能说者”,指“门 客”之中思维敏捷,言辞犀利而秀于同类,“资在于
口”,“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者。苏秦、张
仪、毛遂等属此类。
所谓“著作客”,即指“门客”之中从事文化事业 的人,他们大多有扎实的文字、理论功底和深邃的见
1、忠的观念不同
春秋时代的私徒属,以为主人尽忠为本职。到战国时 代,宾客对于主人的态度,虽仍部分留有春秋整体的忠
信遗风,但为主人尽忠乃至以死相报的观念已变得越來
越淡薄。合则留,不合则去是门客中多数人的行为准则。
2、侍奉主人的最终目与价值观不同
春秋时代,私徒属委质为臣的目的是兢棘业业、克 尽职守,从而求得主人的赏识,为主人尽忠。 而战国士风与此不同,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家无
造成食客身份角色转换的原因有多种。 权贵举荐;自我推荐;主动寻找
蔺相如、毛遂、李斯等人的经历,非常真实地记录
了食客由卑贱到高贵的身份转换过程。
更多的食客则是默默无闻终其一身。 对于已经跃升为权贵或士阶层的食客而言,他们早 年的食客经历,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思想性格的 形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门客涌现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结构的变化 (二)门客产生的原因
(三)门客的发展衰落
(一)社会结构的变化
从西周中叶开始,周初安排妥当的社会结构已 经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到了战国时代,那 种由周天子按照血缘远近从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到庶民安排好的等级制度已经基本上瓦解,宗子 与君主合一的宗法国家也不再存在。 不仅周初如棋子一样散布在中原大地的数以千 计的诸侯小国已被吞并殆尽,即使春秋时代的强宗 巨室也大多绝迹于战国间的政治舞台。
被诸侯国君所养的客,称之为客卿。
稷下学宫
广义门客是在养士的范畴下诞生的产物,而养士又 分为显臣养士和诸侯养士两种情况,稷下学宫的创立是 战国时代诸侯养士的产物,同时也是百家争鸣的最突出
表现,它的出现不但是先秦士阶层发展的最高点,而且
更是养贤之风的制度化。 国君养士行为加上一部分学士客卿的属性,使稷下 学宫似乎在大体上表现出了广义门客的特征。 稷下学宫本身具有浓厚的政治性,这是稷下学士与 广义门客的另一个共同点。
私徒属
春秋时代的门客可以称之为私徒属。何兹全先生认为, 西周春秋时期,显贵家族之下团聚着他们的族人,除去同族 成员外,这些大小贵族的身边还聚集着一群依附于他们的人
口,他们被称作人扁、臣、隶、私属、私徒,西周一般称为
人扁、臣、隶,春秋称为私属、私徒、徒。
春秋门客——私徒属与战国门客在价值观上有
几点显著的不同。
客将、纵横客等等。
客卿
胡三省:秦有客卿之官,以待自诸侯来者,其位为卿,
而以客礼待之也。
马非:至于广义之客卿,则不限于有无拜为客卿之事实, 举凡诸侯人之不产于秦而来仕于秦者,皆得名之曰客卿。 只要是离开本国来到异国做官且获得较高官爵的,我们 都可视之为客卿。 关于狭义的门客与客卿的区别: 被族、大臣所养的客,称之为门客;
狭义的门客,即不事生产,依附于权贵之家并为之
服务的人,他们往往出身于社会较低阶层,在经济上较
为贫困,所事者皆为贵族显臣。 广义的门客,是指有一技之长,自愿(或开始并非 自愿后来却非常自愿)投奔、寄食养者门下,被主人豢 养,并忠诚为之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或主人死
后,树倒猢狲散)者,包括刺客、食客、侠义客、客卿、
家,有的却优游在外,以“编外客”的面目出现。公孙 杵臼、侯嬴、朱亥、豫让、毛公、薛公等属此类。
所谓“专食客”,即指“门客”之中仅为自己谋一 时之资的“假士”,其投靠主子的目的极为明确—— “寄食”。 所谓“奸邪客”,即指“门客”之中野心勃勃、不 择手段、奸诈阴险之人。“奸邪客”的行为比“专食
客”更趋利,无所不用其极,甚至置养者于死地的卑劣
行径都做得出。
按照“门客”在养者门下所处的地位,又可分为
“下等客”、“一般客”和“上等客”。
其中,“卿客”是“上等客”之中致位将相者,他
们左右政策,指挥军队,处理外交,起着治国安邦的作 用。具体来讲,“卿客”包括“将客”和“相客”。
(三)门客身份角色的转换
食客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流动性很大,具有不稳定性。对一 些人来说食客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经过奋斗上升到士 的阶层,有的逐渐分化为侠客、刺客、说客、游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