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史记》中的“纪”、“传”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散文,通过展示人物的活动而再现多彩的历史画面。

司马迁在按照惯例为帝王将相立传的同时,也把许多下层人物写入书中,其中包括刺客、游侠、商人、方士等,使得《史记》所收的人物非常广泛,并且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一、人物个性与共性的展现。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

不但不同类型的人物迥然有别,就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形象也罕有雷同,如同是以好士闻名的贵公子,信陵君和其他三公子在人格上有高下之别。

可以说《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的风貌,各有各的性格,同时,他们身上还表现出许多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某些共性。

《史记》中的人物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普遍的共性,是共性与个性完美的结合,这是《史记》在刻画人物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最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他笔下的人物显露出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

项羽是司马迁着力最多的一位英雄人物,在他身上就可以发现多重人格。

他爱人礼士,又妒贤嫉能;他是残暴的,焚烧咸阳,坑杀俘虏;他又是仁爱的,鸿门宴有恻隐之心,不杀刘邦,还时常虑念百姓疾苦。

这些相互对立的因素有机地集于项羽一身,使得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而且显得非常真实。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一方面能把握他的基本特征,同时对其性格的次要方面也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多侧面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三、旁见侧出的笔法,又称互见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

《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带有神异色彩的发迹史以及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对他的许多弱点则没有充分展示。

而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却使人看到刘邦形象的另外一些侧面。

《史记》人物形象具有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要把相关传记联系起来加以观照才能全面地把握。

古文阅读解析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描写

古文阅读解析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描写

古文阅读解析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史记,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著作之一,被誉为“记史之宗”。

在史记中,作者司马迁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众多历史人物的形象,使得这些人物在读者心中栩栩如生。

本文将从几个典型的章节中,对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描写进行解析探讨。

一、项羽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史记对他的形象描写令人印象深刻。

在《项羽本纪》中,史记描绘项羽的外貌特征,用词生动且形象:他“体态矫健壮实,容色矜贵”,表现了项羽的英武和威严。

史记还通过描写项羽的行为举止来突出他的个性特征:他“豪壮有权谋”,“见利忘义”,展示了项羽的果断和冷酷。

史记通过对项羽形象的描写,勾勒出一个充满魅力、威武非凡的武将形象。

二、刘邦刘邦是史记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是项羽的对手,也是最终建立了中国汉朝的皇帝。

在《刘邦本纪》中,史记对刘邦的形象描写则突出了他的智谋和善于察言观色的能力:“聪明伶俐,善察言观色”,“机变多智谋,过人常问”。

这些描写表现了刘邦的机敏和智慧,同时也揭示了他成功之路的关键因素。

史记对刘邦形象的描写,使读者对这位历史人物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三、吕不韦吕不韦是一个早期的商人,也是史记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在《吕不韦列传》中,史记对吕不韦的形象描写相当细致,涵盖了他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史记描绘吕不韦的外貌特征时使用了一系列形象的词语:“仪貌不过人,而威容素倍”。

这些形容词突出了他的风采和气质。

史记还通过对吕不韦品行的描写,揭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追求卓越的心态:“其所好者,不同俗人。

”这些描写使读者对吕不韦的形象有了全面的了解。

通过对史记中几位重要人物形象描写的解析,可以看出史记在描绘人物时的用词精确、生动,给人以直观的感受。

这些描写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和个性特征,也使得史记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总结起来,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准确细致,通过对人物外貌、行为、性格等方面的描绘,使读者能够对这些历史人物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研究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研究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研究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它以记载历史为主要目的,但同时也展现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通过研究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深入理解了古代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社会角色,同时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共性和特点。

首先,史记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丰富。

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呈现,不仅记载了各个时期的政治事件和战争,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思想、品质和行为。

例如,史记中的刘邦形象深受人们的关注。

他既是一个智勇双全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又是一个慷慨豪爽、深得人民拥护的君主。

这种鲜明而复杂的形象使人们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对他的评价也多种多样。

其次,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时代特征。

史记涵盖了从夏朝到西汉的历史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念。

因此,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点。

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普遍追求权谋和利益,因此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狡诈、权谋的代表,如韩非子和苏秦。

而到了秦汉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兴起,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则更加注重道德品质和忠诚精神,如董仲舒和司马迁。

另外,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也展现了社会角色的多样性。

古代社会的分工明确,人们的社会角色各不相同。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涵盖了君臣、父子、朋友、师生等多个社会关系。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中不同角色的责任和行为准则。

例如,史记中的孔子形象展现了一个儒家学者的形象,他注重道德修养和教育,强调君子之道。

而刘邦和项羽的形象则展示了古代君主和将领的职责和行为准则,他们既要有智谋和勇气,又要有仁爱和宽容。

最后,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也反映了作者的价值观和观点。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一位儒家学者,他对历史和人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通过对史记中的人物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司马迁对仁爱、忠诚、智慧等品质的重视,以及对权谋、奸诈等行为的批判。

这种作者的价值观和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史记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呈现。

谈谈《史记》人物形象

谈谈《史记》人物形象

谈谈《史记》人物形象《史记》作为我国古代的伟大文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史学和文学上的巨著,其文学成就影响深远。

而《史记》的人物形象就是它的一大特色,为后世作者的创作开创了先河。

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是《史记》中的重要人物形象,描写的细致入微,栩栩如生。

就其从社会价值和价值判断来说,《项羽本纪》就有典型的意义。

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具体情形。

社会价值是指人通过自身和自我实践活动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

《史记》里的本纪,本以各代帝王为中心,叙述各朝代的兴亡及重大政治事件。

项羽虽没有成功帝业,但因为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在秦汉鼎革之际的一段时间里,他发政令、称霸王,权同帝业,所以司马迁列项羽于本纪。

项羽一生气宇轩昂,踌躇满志,一心要成就一番大业,但由于他本身性格上的目空一切、自以为是,认识上的偏差,作战谋略上的失误,血气方刚而智谋不够,最终只能是走投无路,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对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项羽本纪》一文中自始至终都曾做过生动传神的描写。

如写项羽年少时学书学剑都不成,但他却自有道理:“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他的一番话就体现体现出了他只求一蹴而就,不懂得循序渐进,逐步积累自己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来使自己有足够的阅历来对付战乱中的各种情况。

后来,他的叔父就叫他去学兵法,但“又不竟学”,半途而废。

但他的大志却也着实难得,如他看到秦始皇巡游会稽,渡钱塘江,便“口出狂言”:“那人可取而代之。

”他力大无比,才气超人。

为了自己能在战乱中召集各路各派,反倒秦军并能使下属无所谓惧作下了铺垫,埋下了伏笔。

如他在进攻秦军的过程中,由于看不惯守义在危难之中还兀自贪图享受的行为,便谎称“守义和同齐国合谋反楚,楚王密令杀掉他”,而杀死了守义父子。

《史记》中的英雄人物形象与历史观点

《史记》中的英雄人物形象与历史观点

《史记》中的英雄人物形象与历史观点引言:开篇点题古人云:“读史使人明智。

”而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历史著作《史记》,被誉为“中国之宝库”,堪称史书中的瑰宝。

《史记》记录了从上古到秦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将历史和文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在这部伟大的历史巨著中,我们能够见证古代英雄人物的形象及其背后的历史观点。

一、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1. 张仪:权谋与智慧的典范张仪是《史记》中被塑造为一个智慧和权谋兼备的英雄人物。

在与韩国的斗争中,他提出了“非攻”之术。

他不用军队直接进攻敌人,而是利用巧妙的策略和外交手段,间接地使韩国渐渐衰弱,最终实现了秦国对韩国的统治。

这种非攻之术不仅展示了他的智慧,也体现了《史记》中智者胜于力士的观点。

2. 虞姬:美丽与智慧的化身虞姬在《史记》中是一个富有智慧和美丽的女性形象。

她是项羽的爱人,为了保护项羽,她不惧危险,智慧地使用自己的魅力和机智与秦军进行斗争。

虞姬这个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妇女在古代战争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且追求智慧和美丽的结合。

二、历史观点的显现1. 内外兼修的政治观点《史记》中的英雄人物所展现的历史观点,体现了“内因外果”、“内外兼修”的政治观点。

也就是说,通过英雄人物的故事,揭示了一个国家的兴衰和历史的发展是由内部的政治制度和外部的战争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2. 君子与小人的辨证观点《史记》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无一例外地展现了君子与小人的辨证观点。

君子通常是有仁义道德观念,聪明才智的、为国家和人民利益着想的人物,而小人则是狡诈自私、以私利为先的人物。

通过这些人物的对比,历史观点告诉我们:只有具备君子之德,国家和民族才能获得长久的繁荣。

三、历史观点对今天的启示1. 智慧和智谋的重要性从《史记》中英雄人物的形象中,我们可以看到智慧和智谋在历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这种观点对我们今天也同样适用。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只有具备足够的智慧和智谋,我们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简要介绍司马迁史记人物塑造特点

简要介绍司马迁史记人物塑造特点

简要介绍司马迁史记人物塑造特点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是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全书共计130篇,包含了从上古时代到西汉末年的历史内容。

《史记》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人物塑造而成为古代历史文学的典范之一。

在《史记》中,司马迁通过精心塑造人物,展示了他独特的人物塑造特点。

一、形象鲜明,性格鲜活司马迁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举止、性格特点等方面,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例如,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描绘了项羽的形象:“项王身长七尺馀,美须眉,瞳子黑而大,鼻阔口方,腰丈五寸,食腥不厌精饭,能食数斗,好饮酒。

”通过这样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项羽的形象和气质,使得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到这个历史人物的特点和魅力。

二、心理描写,情感丰富司马迁在《史记》中善于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情感世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

例如,在《史记·刘邦本纪》中,司马迁描写了刘邦在汉王位危急时刻的心理活动:“汉王以为约束不得,欲自刭。

”这样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刘邦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使得读者更加能够与历史人物产生共鸣。

三、言行表现,个性突出在《史记》中,司马迁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展示其个性特点。

例如,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描写了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的言行:“羽乃大呼曰:“天下之人,皆为我用也。

”羽左指而右出,右指而左出,使人难乘之。

”通过这样的描写,司马迁展示了项羽的果断和决绝,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项羽的个性特点。

四、寓意深远,形象象征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传达深远的寓意。

例如,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司马迁描写了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其中刘邦的形象被描述为“逃亡之后,与草木同群,与禽兽同衡,不知所亲。

”这一形象的描写寓意深远,象征着刘邦身份的低下和他所经历的艰辛,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到刘邦的奋斗历程。

古代文学中的历史人物形象

古代文学中的历史人物形象

古代文学中的历史人物形象古代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价值观,又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历史人物形象。

这些历史人物形象通过文学的笔触,向读者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才智与情感,成为了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

本文将从不同的文学作品中选取数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展示他们在古代文学中的独特魅力。

一、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历史人物形象《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由司马迁所撰写。

在这部作品中,司马迁着重描绘了许多历史人物的形象,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刘邦、项羽和曹操等人。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以“劉姓太祖”的身份建立了汉朝。

司马迁通过《史记》中的记载,展现了刘邦的智勇才华和为人忠诚的品质,他一方面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在乱世中连续战胜了多位威胁汉朝统治的敌人;另一方面,刘邦也展现了他的仁爱之心,他宽政惠民,推行了一系列为民请命的政策,让百姓安居乐业。

由于司马迁的生动描写,刘邦的形象得以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成为古代文学中一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形象。

项羽是刘邦的对手,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军事将领。

司马迁以其豪放的笔触勾勒出了项羽旷世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

他在《史记》中的形象呈现出一种英雄主义的光辉,他视死如归,英勇不屈,即使最后战败,也没有徘徊和犹豫,而是义无反顾地接受自己的命运。

项羽的形象在《史记》中显得极富磅礴的气魄和超凡的英雄色彩,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历史人物形象之一。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对他的形象描绘多以负面为主,而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则多是褒贬不一。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曹操形象也相应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塑造方式。

有的作品将曹操描绘成权谋之王,聪明睿智,善于算计,是一个政治家兼军事家的典型;有的作品则将曹操刻画成冷酷无情的独裁者,这一形象体现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

无论是怎样的形象,曹操都是古代文学中一位极富争议的历史人物形象,他的形象塑造与评价也充分展现了文学作品的多样性。

《史记》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及被选为司马迁笔下的原因

《史记》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及被选为司马迁笔下的原因

《史记》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及被选为司马迁笔下的原因1. 引言《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撰写。

在《史记》中,司马迁以深刻的思想洞察力和独特的叙事风格,生动地描绘了许多重要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

本文将探讨《史记》中一些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分析他们被选为司马迁笔下的原因。

2. 主要人物性格特点2.1 刘邦-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 他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和决策能力,能够矢志不渝地追求统一天下的目标。

- 刘邦善于察言观色,善于利用他人之力,善于化解矛盾,这使得他能够有效地统治并巩固自身的权力。

2.2 项羽- 项羽是刘邦的主要竞争对手,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 他性格豪放不羁,冒险求索,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

- 项羽个性独立,不拘泥于传统规则,这使得他能够在战场上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2.3 曹操-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史记》中的一个重要人物。

- 他冷静、威严、果断的性格特点,使他能够在战乱时期保持稳定的统治,并且有效地组织军队作战。

- 曹操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擅长制定战略和策略,这使他成为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

3. 被选为司马迁笔下的原因- 司马迁作为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选择描写这些人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这些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对于统一中国和国家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他们的性格特点各异,给司马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表现人性的复杂性。

- 司马迁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他们的英勇智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的方方面面。

- 司马迁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述和评价,传达了自己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和观点,从而增强了《史记》的文学价值。

4. 结论通过《史记》,司马迁成功地塑造了刘邦、项羽、曹操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性格形象,展示了他们的英勇智慧和复杂性格。

同时,司马迁选择描写这些人物的原因也体现了他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史记》因其对人物形象的独特揭示和思想内涵的丰富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

它为我们展现了一道丰富多彩的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

这些人物形象有许多是具有非凡的感染力,感染力最强的又是悲剧英雄人物。

如,《项羽本纪》中的项羽,他在历史上起过一定作用的英雄豪杰,也曾经显赫一时,最终由于自身的某些错误而结局悲惨。

《史记》中的人物能写得如此成功,一是注意刻画细节,此外《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这就使《史记》中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更加鲜明了。

司马迁在描写这些人物的同时溶入了他深挚的爱憎感情的,带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也是《史记》文章充满激情的最重要的原因。

对各种历史人物,司马迁亦有偏爱。

那就是“好奇”,就是喜爱非凡的、具有旺盛生命力与出众才华的人物。

那些奋起草莽而王天下的起义者,那些看上去怯懦无能而胸怀大志的英雄,那些不居权位而声震人主的侠士,那些胆识过人、无往不胜的将帅,那些血溅五步的刺客,那些运筹帷幄、智谋百出的文弱书生,乃至富可敌国的寡妇,敢于同情人私奔的漂亮女子……,这些非凡的人物,构成《史记》中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

因此《史记》洋溢着浪漫的情调,充满传奇色彩。

尤其将秦汉历史剧变之际人物的传记合起来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来读,真是像一部英雄史诗。

《项羽本纪》中项羽的人物形象是:他虽然英勇善战,骄横残暴,但又有着他优柔寡断的一面,耳跟软容易相信别人,刚愎自用,同时还有高傲的一面,他爱面子,要的是尊严,缺少政治头脑,没有远见,没有进步的政治思想,他是站在复仇的角度上去反秦的,所以在推翻秦王朝以后,并没有进步的政治主张,同时,项羽有是一个破坏有余,建设不足的人,他不知道反省,知道灭亡时,仍然怨天尤人。

太史公评曰:“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为力征经营天下。

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他听了曹无伤的告密,马上大怒,要出兵刘邦,因为他冒犯了自己的尊严;而严伯一对他说刘邦的好话,他又允许“善待”刘邦。

项羽自持兵力强大,骄傲轻敌,没戒心,在刘邦委曲求全时不下狠心,不听劝告,终于放他回去。

也因为项羽出身名门比刘邦更讲信誉,给了刘邦可乘之机,而项羽的最大弱点又是缺乏战略,刚愎自用,虽然称雄一时,但最终给刘邦灭了而失去天下。

与项羽这个人物形象相比教而言,《史记》中刘邦人物形象是市井之徒,贪财好色,在攻取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夺天下,错误的采取“距关,毋内诸侯”的策略,导致与项羽冲突。

但在张良的诘问下又能承认错误,接受意见,面对有用的人就巴结,面对劲敌就机智的办法解决,不是硬拼。

司马迁在《史记》中本着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对本朝的开过皇帝刘邦无赖嘴脸,以及狡诈精明,能审时度势,能屈能伸做全面表现,使人物形象十分丰满。

《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较鲜明三大特点。

它以大量的个人传记组合成一部宏伟的历史,其中写得比较成功、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如项羽、刘邦、张良、韩信、李斯、屈原、孙武、荆轲等等,就有近百个。

这些人物来自社会的各种阶层,从事各不相同的活动,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命运。

从帝王到平民,有成功者有失败者,有刚烈的英雄,有无耻的小人,共同组成了一条丰富多采的人物画廊。

这些人物又各有较鲜明的个性。

就算身份和经历相似的人物,也并不相互混淆。

在描写人物一生的过程中,司马迁特别注重表现人物命运的巨大变化,如写那些建功立业的大人物,常写他们在卑贱时如何受人轻视的情形;而写那些不得善终的大人物,又常写他们在得志时是如何地不可一世的情形。

前者如刘邦、韩信、苏秦,后者如项羽、李斯、田横。

又在这变化过程中,充分暴露出当时人的诸如势利、报复心之类普遍的弱点。

如刘邦微贱时嫂子不给他饭吃,父亲
也不喜欢他,成功之后刘邦不肯忘记把他们嘲弄一番。

这些命运变化和恩怨相报的故事,最能够表现人与环境、地位的关系,揭示出人性的复杂性,使其形象更加丰满。

在叙述时多采用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

司马迁作为叙述者,几乎完全站在事件之外,只在最后表现出自己的看法,为充分叙述提供广阔空间。

而在客观叙述,并不是不包含作者的立场和倾向,只是不显露出来而已在事件的展开,通过不同人物活动中的对比,寄托叙述者的感情倾向。

在《史记》中的《项羽本纪》里,司马迁以极大的热情来写这个失败的英雄,即赞扬项羽勇猛无比,摧毁秦皇朝暴力统治的功绩和精神;也指责他沽名钓誉,头脑庸俗,胸无大志;批评他以粗豪自恃,无比残暴。

所有这些都是通过项羽本人的事迹来表现的。

在本传里,司马迁没有发议论,但他对项羽的爱憎态度于叙事之中又是有显明的表示的.
司马迁在《史记》中塑造历史人物时也非常注重运用历史环境来刻画人物,他最善于从历史人物陈迹旧事材料中略取数事,甚至一二事,就恰到好处地概见其人。

如在《项羽本纪》中写到的: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

”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籍大喜。

略知其意,又不肯学。

背景材料写出了项羽自小就胸怀大志,心比天高却浮躁自负,为表现项羽个性提供了资料和宽泛的角度,也为后来项羽落败的下场埋下了伏笔。

又如垓下之战中对项羽的描写,垓下之战一段描写的是项羽的失败,在这一段中,司马迁仍然对项羽报有爱惜之情。

突出项羽的英雄气概,同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项羽的爱戴,同时对项羽的怨天尤人也充分的表现.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的风貌,各有各的性格,他们身上还表现出许多带有普遍性的东西,是知恩图报,以德报德,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答知遇之恩而赴汤蹈火,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即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某些共性。

这是《史记》在刻画人物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最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总的说来,司马迁描绘人物形象,主要是在具体的行动中,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在人物的命运变化中,在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中完成的;由于司马迁对各种人物都有深刻的观察,对人的天性及其在不同环境、地位上的变化有深刻的体验,这些人物形象才能如此活跃而富有生气地浮现在我们面前。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

《史记》虽是传记文学,但它具有诗的意韵和魅力,对后代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与司马迁塑造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分不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