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拙政园PPT课件

合集下载

拙政园全面介绍 ppt课件

拙政园全面介绍 ppt课件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1/2/5
4
简 介
2021/2/5
5
• 典雅、淡秀的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街 178号,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这是一座 始建于公元十五世纪初的古典园林,具有浓 郁的江南水乡特色,经过几百年的苍桑变迁, 至今仍保持着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风 格,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 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中部山水明
缀云峰
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 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 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缀云峰的形态自下 而上逐渐壮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 立,旁无支撑,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 不乏古意。
2021/2/5
13
中 区 概 况
2021/2/5
中区现有面积约为18.5亩,其中水面占 1/3。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 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楼台亭榭多处。主 厅远香堂为原园主宴饮宾客之所,四面长 窗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厅北有临池平 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南侧为 小潭、曲桥和黄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 沧浪廊桥和水院;东经圆洞门入枇杷园, 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外绕波形 云墙和复廊,内植枇杷、海棠、芭蕉、竹 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置都很雅致精 巧。
芙蓉榭
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很美的建筑形 式,凭借周围风景而构成,形式 灵活多变。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 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 伫立水边、秀美倩巧。此榭面临 广池,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
2021/2/5
12
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
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 四周草坪环绕,花木扶疏。亭北平岗小坡, 林木葱郁。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 是因为亭内有口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宏寺遗 物。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 “天泉”。

中国古典四大园林PPT课件

中国古典四大园林PPT课件
颐和园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保护了 园内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为后人 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03 拙政园
CHAPTER
历史沿革与基本布局
历史沿革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之一,经历了多次修 缮和扩建。
基本布局
拙政园布局典雅,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三,各种亭台轩 榭多临水而筑。
通过修缮、维护、管理等措施,保持 了园林的历史风貌和艺术特色,确保 了其长期保存和永续利用。
此外,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推向世界舞台, 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谢谢
THANKS
园林艺术特色分析
借鉴江南园林艺术
避暑山庄在园林艺术上借鉴了江 南园林的精华,如运用叠石理水、
植物配置等手法,营造出富有诗 意的山水画卷。
融合北方建筑风格
避暑山庄的建筑则融合了北方的建 筑风格,注重色彩的运用和细节的 雕刻,显得庄重而华丽。
创新园林布局
避暑山庄在园林布局上也有所创新, 将宫殿区与苑景区有机结合,形成 了“前宫后苑”的独特布局。
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体 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独特风格和 精湛技艺。
旅游文化资源
颐和园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 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历史文化遗产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 化、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文化内涵
留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蕴含着 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其建筑布局、 景观设置和装饰艺术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 统文化的精髓和审美情趣。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5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5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为摄影集写的序文。1979年 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 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 可是出版社还没有把摄影集编好,说是对 收集到的照片不太满意。好在叶圣陶从小生 长在苏州,几处园林他都熟悉。最后, 他参考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中的 195幅精美的照片,写了这篇序文。
19 苏州园林
叶圣陶
导入新课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 州园林甲江南”,足见苏州园林之美。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 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 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 典园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园 林》,去欣赏她的建筑美、图画美和艺 术美。
导入新课
苏州四大名园之:拙政园
导入新课
苏州四大名园之:狮子林
导入新课
苏州四大名园之:留园
导入新课 苏州四大名园之:沧浪亭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 的特征。 2. 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理清文章的 说明顺序。
作者名片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 字圣陶,江苏苏州人。我国著名作家、编 辑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 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 五斗》,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 石像》等。
回顾所学 阅读第1自然段,回顾所学:
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
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找出其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并说 说自己的理解。
“标本”。文中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 作为代表的事物”。“标本”这个词简练地说 明了苏州园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表明其在我 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拙政园设计分析 ppt课件

拙政园设计分析 ppt课件
最典型的邻借要数拙政园西部“别有洞天”旁假山上的宜 两亭,堪称邻借的范例。原先拙政园中部及西部分属两个 园主,为了借入中部的山池景色,便建造了这一高踞山巅 的小亭。
借景北寺塔
•2.远借
•在拙政园的借景中, 远借北寺塔最为著名。
•景贵有层次, 塔成了此景的远 景。从手法来说, 要借景,必须设
3.仰借、俯借 •在拙政园的西部,“浮翠阁”就是仰借和俯借的经典案例。位于 西部西山之上,可谓观景的制高点,从周边的“留听阁”、“卅六 鸳鸯馆”一带可仰视,仰借“浮翠阁”之高增加景深,而从“浮翠 阁”也能俯瞰周边各景点,颇有居高临下之感,可谓俯借。
拙政园平面图 (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
西区
中区
(原“补园”)
(原“拙政园”)
N
历史: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后 经清代的多次改造
风格:整体为旷远明瑟、平 淡疏朗的明代风格
总面积:约5.57 hm2 组成:东部、中部、西部、
住宅
东区
(原“归园田居”)
• 全园包括东、中、西三部分。三部分园林在主题和特色方面各具 特色,又相互补充,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征完美的再 现于园林中,三部分相互转承,互为因借。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来自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苏州园林实习总结
“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景观和意境构成手法分析解读——以拙政 园为例 上
苏州的造园家运用独特的 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 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 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并 用大量的匾额、楹联、书 画、雕刻、碑石、家具陈 设和各式摆件等来反映古 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 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 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 园林,使人“不出城廓而 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 得林泉之趣”,达到“虽 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 术境地。

《拙政园留园》课件

《拙政园留园》课件

2
水、石、植物相互映衬
拙政园的设计融合了江南水乡和汉唐园林的特色,凸显石、水、植物三者之间的 关系。
3
环境、气氛统一设计
拙政园设计的重点是创造一种园林环境,包括声、色、味、触等气氛营造。
园林的建筑特色
无锡坊
无锡坊是拙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仿江 南设建的商业街,集文化、娱乐、饮食、购物 于一体。
园林历史与背景
明朝建造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时期,由著名 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艺术家苏震 西所建。
荣庆主持修建
清代荣庆园主持修建并重建拙政 园,其概念设计和园林布局得到 升华和丰富。
世界文化遗产
2000年,拙政园被列为世界文化 遗产,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园林的设计与布局
1
三分天下设计法
拙政园根据“三分天下”的设计法来布局。天、地、人三者的平衡是拙政园的核心 理念。
3
古建艺术的杰出代表
作为中国的古建艺术的杰出代表,拙政园对于后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拙政园留园的世界遗产地位
登上“世界遗产”榜单
在2000年世界遗产大会上,拙政 园随着其他苏州园林一同被列为 “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拙政园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区,成为一项被全世界公认的宝 贵遗产和文化精华。
园林设施与修缮
1
白虎池
白虎池是拙政园中的重要景点之一,池水绵延且风光大美,经年不衰。
2
园林修缮与补充
1996年开始实施的大规模修复,拯救了这座园林的生命,也是当前专业知识和工艺的又一次 突破。
3
立言斋
立言斋是拙政园中独具一格的文化场所,由苏州园林博物馆管理,内设有丰富多彩的图书、 文物和展览。

拙政园介绍ppt课件

拙政园介绍ppt课件

别有洞天平面图 别有洞天剖面图
别有洞天横剖面
玉兰堂
玉兰堂是一处独立封闭的幽静庭院,玉 兰堂高大宽敞,院落小巧精致。 玉兰堂曾 名“笔花堂”,与文徵明故居中的“笔花堂” 同名。 “梦笔生花”也是古时文人对创作 灵感的一种追寻。
香洲
为“舫”式结构,有两层
楼舱,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
与情操。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
远香堂既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又是拙政园的主建筑,园林中各种 各样的景观都是围绕这个建筑而展开的。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 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 的原物。
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结构精巧,周围都是落地玻璃窗,可以从 里面看到周围景色,堂里面的陈设非常精雅,堂的正中间有一块匾 额,上面写着“远香堂”三字,是明代文征明所写。
海棠春坞平面图
连廊与墙 体形成小院, 延廊看过去直 到小院底部, 是空间产生一 种延伸感。
梧竹幽居
框景1
梧竹幽居亭四面均为 园洞门,透过门洞可以看 到拙政园中部园景,空间 层次极富变化。
框景2
框景3
在别有洞天远望梧竹幽居
对景3 东西次轴线
绿漪亭
绿漪亭平面图
绿漪亭又名“劝耕亭”,是 分割中部与东部的端头。亭子突 出水中,点染端头,静影沉璧, 颇费心机,是园中的死角起死回 生,情趣盎然。
堂的南面有小池和假山,还有一片竹林。堂的北面是宽阔的平台, 平台连接着荷花池。每逢夏天来临的时候,池塘里荷花盛开,当微 风吹拂,就有阵阵清香飘来。
堂的北面也是拙政园的主景所在,池中有东西两座假山,西山上有 雪香云蔚亭,亭子正对远香堂的两根柱子上挂有文征明手书“蝉噪 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亭的中央是元代倪云林(倪瓒,字 元镇,号云林子,元末无锡人。工诗,善山水,为元代四大画家之 一)所书“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PPT优秀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PPT优秀课件

(3)这些特征从整体上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局部又是 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整体:四个“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 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局部: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 和窗的图画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3.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至2段): 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⑥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上是隔而不隔, 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第①②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以中国的审美观为依据,画龙点睛地发表 议论,透过景物表象,找出内在规律。第③④⑤句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 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给人似曾相识的审美感觉。第⑥句虽未点明绘画原理, 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吻合传统的画论,这样的布局同国画采用“以大观小” 的画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势的道理是一样的。
栏目索引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鉴赏
宫殿
雕啄(diāo)
·
B.回郎
池沼(z
·
玲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嶙峋(xún)
·
C.雷同
丘壑(
·
倘若
轩榭(xiè)
镂空(lóu)
栏目索引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比喻具有代表性的
栏目索引
2.本文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为什么不采用空间顺序而采 用逻辑顺序? 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的某一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 点,因此,它不能像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而 要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 眼的事物分项说明,所以采用逻辑顺序。

苏州园林优质获奖课件

苏州园林优质获奖课件
芙蓉榭

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

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 槛,能够坐歇欣赏。四面草坪围绕,花

木扶疏。亭北平岗小坡,林木葱郁。亭
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
它旳下面有一口井,此井终年不涸,水
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据《乾
隆长洲县志》记载,元朝大德年间,这
一带有一座寺庙叫大宏寺。又过了百来
吴门画派代表人物之一旳文征明,以翰墨自娱, 优游林下,画风清远恬淡。他与园主王献臣交往 甚密,园建成后,王氏经常邀其宴饮、赏游,他 对园中美景乐而忘返,拙政园成了他创作旳蓝本。 他曾多次为拙政园作画,其中比较有影响、流传 至今旳《文待诏拙政园图》集诗、书、画于一体, 各全其美,相互映发,堪称巨构杰作。 文征明当年亲手种植旳紫藤,历经400余年,仍身 姿矫健,绿荫满庭,被李根源先生称为“苏州三 绝”之一。文征明所作旳《王氏拙政园记》石刻, 现位于倒影楼下拜文揖沈之斋,他旳字疏朗清秀, 风骨自在,《千字文》置西部水廊内,系文征明 八十岁时所作旳蝇头小楷,笔势空灵飞动,书法 高超,其艺术风格与拙政园旳典雅特色似乎有着 某些相同之处,名人名园,交相辉映。
园林与名人
名园金戈铁马声
太平天国旳杰出将领忠王李秀成与苏州有 着千丝万缕旳联络,与拙政园也有着不解 旳缘份。 清咸丰十年,李秀成率军攻占苏 州后,建立苏福省。据<<苏台糜鹿记>> 载,“以复园吴宅东拓于潘,西拓于汪,兼 而并之,建为王府”。据说,李秀成在忠王 府时,喜欢在后花园见山楼办公,此楼依山而 筑,临水而建,楼上楼下互不相通,比较安全, 公务之余,放眼窗外,可远眺西部群山,近观 则园中景色尽收眼底。100数年过去了,如 今英雄已去,楼榭依然,见山楼载荷着一 段令人难忘旳历史风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
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
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两山溪
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
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
“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
6
• 西部:
• 从立面上来讲,白墙的与廊、门窗的通透形成疏与密的 对比,山的起伏与建筑、树木植被形成立面上良好的轮廓 线。
• 在整体园林的色彩方面,拙政园的色彩朴素淡雅,不运 用琉璃瓦做屋面,而用青瓦,与山石,花木,水池等所形 成的环境统一协调,并给人以幽静宁静的感觉。
.
11
谢谢欣赏
.
12
景区的办法。
.
4
• 东部:
• 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
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约31亩,因归园早已荒芜,
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
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
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拙政园的建
筑还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
•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
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
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 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
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三十六
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
美。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
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汉族水乡特色。
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
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
江南地区汉族民居多进的格局。
.
3
园林整体布局
依据园林的空间位置与结构来划分为东、中、
西三个园区。
在有限的空间内构成富于变化的风景,采取划
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
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
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西部其它建筑还有留
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
7
园林造园艺术
•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
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
“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

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
园内。东侧为面积宽阔的草坪,其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
亭,四周环绕流水,临水建有水榭、曲桥。
.
5
• 中部:
•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面积约18.5亩,整体布局以
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 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 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 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
10
园林布局总结分析
• 从平面图上来看,拙政园的建筑并不是均匀的的散布在 园中的,而是有强烈的疏密关系。显然,中园的的西南面、 远香楼附近、以及鸳鸯馆一带建筑较集中,而远香楼北部 的北山,浮翠阁一带则以垒山为主,植物居多,这种疏与 密的手段则突出空间的趣味性,避免平淡无奇。此为拙政 园之疏与密的理解。
苏州拙政园
人文131
.
பைடு நூலகம்
1
• 目录:

1、园林简介

2、园林整体布局

3、园林造园艺术

4、园林布局总结分析
.
2
园林简介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
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它名冠江南,胜甲东吴,与北京颐
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它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全园以水为中心,
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
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
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
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
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
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
显得疏朗、雅致、天然。
.
8
• 2、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 与苏州其他园林一样,占地

较小,因而造园活动首要解决 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
能够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
光。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
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
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
虚实相间空间的蜿蜒曲折、藏
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欲
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
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
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
林景观。
.
9
• 3、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 截至2014年,拙政园仍然保持 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 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 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 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 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倚 玉轩、玲珑馆的竹;待霜亭的桔; 听雨轩的竹、荷、芭蕉;玉兰堂 的玉兰;雪香云蔚亭的梅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