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板的铺制 活化 点板 展层 显色及Rf的计算

合集下载

薄层色谱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薄层色谱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附录)范围:适用于薄层色谱法的测定。

职责:检验员,QC主管。

内容:1 简述:薄层色谱法,是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上,成一均匀薄层。

等点样、展开后,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用以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

2 仪器与材料:2.1 薄层板:2.1.1市售薄层板市售薄层板分普通薄层板和高效薄层板,按固定相种类又可分为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微晶纤维素、硅藻土、氧化铝、聚酰胺薄膜等薄层板。

2.1.2 自制薄层板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如需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供试品分离的要求时,也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自制薄层板系指手工(或借助涂布器)将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或其他适宜载板上使成为有一定厚度的均匀薄层。

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微晶纤维素等,其粒径一般为10~40um。

2.2 点样器:采用手动、半自动或全自动点样器材,手动点样时一般采用微量毛细管。

2.3 展开容器:应使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平底或双槽薄层色谱专用展开缸,并配有严密的盖子。

水平展时使用专用水平展开缸。

2.4 显色与显色装置按各品种项下规定。

可采用喷雾显色、浸渍显色或蒸气熏蒸显色,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渍显色可用玻璃容器或适宜的展开缸代替;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2.5 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或紫外光(254nm及365nm)光源及相应的滤光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色谱图用,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3 操作方法:3.1 薄层板制备:3.1.1 市售薄层板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min,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

铝基片薄层板或聚酰胺薄膜均可根据需要剪裁,但须注意剪裁后的薄层板底边的涂层不得有破损,如在储放期间被空气中杂质污染,使用前可用甲醇、二氯甲烷与甲醇的混合溶剂在展开容器中上行展开预洗,取出,晾干,活化后使用。

tlc适宜的rf值 -回复

tlc适宜的rf值 -回复

tlc适宜的rf值-回复TLC适宜的RF值指的是薄层层析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实验中,具体化合物在薄层板上的迁移距离与溶剂前端移动距离之比。

在TLC实验中,RF值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用来确定化合物的迁移性质,帮助鉴别和定量分析样品中的化合物。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TLC 适宜的RF值的各种问题。

第一步:理解TLC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在进行TLC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该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薄层层析法是一种色层分离分析技术,它利用薄层板(通常是硅胶或铝箔)作为固定相,涂布在玻璃底板上,称为薄层板。

将涂有样品的点称为起点,然后将薄层板放入含有溶剂的容器中,让溶剂从底部渗透上升,溶剂前端移动到顶端。

在渗透过程中,样品中的化合物会在薄层板上分离出不同的斑点,这些斑点就是要鉴别和定量分析的化合物。

第二步:明确RF值的定义和计算公式RF值是指具体化合物在薄层板上的迁移距离与溶剂前端移动距离之比。

计算RF值的公式为:RF值= 化合物的迁移距离/ 溶剂前端移动距离通过测量化合物的迁移距离和溶剂前端移动距离,即可计算得到RF值。

第三步:确定适宜的RF值范围在进行TLC实验时,RF值的适宜范围是由实验数据和相关文献确定的。

一般来说,适宜的RF值范围应该在0.2至0.8之间。

如果RF值太小,说明化合物的迁移性不好,可能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太强,需要调整溶剂体系或固定相的选择。

如果RF值太大,说明化合物的迁移速度太快,可能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太弱,也需要调整溶剂体系或固定相的选择。

第四步:优化溶剂体系和固定相的选择为了使TLC实验得到准确和可靠的结果,我们需要对溶剂体系和固定相进行优化选择。

这涉及到溶剂选择、溶剂混合比例和固定相种类的选择。

一般来说,优化的溶剂选择应考虑溶剂的挥发性、溶解度和极性。

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可以提高化合物的分离效果,同时也能够调整化合物的迁移速度,从而获得适宜的RF值。

中药化学2.2 色谱分离技术

中药化学2.2 色谱分离技术
CH2 N O C CH2 CH2 CH2 H N C CH2 O H N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H O C CH2 N CH2 CH2 C O H O H H3C O H3C CH3 CH3 O
聚酰胺吸附力的影响因素: 1:形成氢键的能力与溶剂有关 水中>有机溶剂中>碱性溶剂中 常用溶剂对聚酰胺洗脱能力顺序如下: 水<甲醇或乙醇<丙酮<稀氢氧化钠液或稀氨溶 液<甲酰胺或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
注意温度超过150 ℃则游离硅醇基之间脱 水形成硅氧醚结构丧失游离硅醇基的吸附能力。 为酸性吸附剂适于分离中性或酸性成分。

常用硅胶:
硅胶H(不含黏合剂) 硅胶G(含黏合剂) 硅胶GF254(含煅石膏,另含有一种无机荧 光剂)。硅胶GF254nm紫外光下呈强烈黄绿色 荧光背景,在荧光背景下通过紫外光照射成分 斑点为暗斑,常用于一般显色手段不易显色的 成分的分离。
3、 洗脱:
洗脱操作的目的是要将加入的样品中各个 组分先后从上往下带出来,并能分开收集各成 分。 洗脱的过程中,上端溶剂不能干,分段收 集是关键;作定性检查合并相同成分。 TLC时Rf为0.2-0.3的溶剂系统是最佳的 洗脱系统,梯度洗脱。
4. 应用 柱色谱分离能力比薄层分离能力更强, 效果更好,尤其对结构相似、性质接近、 采用薄层难以分离的成分分离效果好。
(一)吸附剂
4、常用的吸附剂
(1)硅胶SiO2•xH2O 多孔性的硅氧烷交链结构,极性吸附剂, 吸附性较氧化铝稍低,既适于分离亲水性成分, 又可用于分离亲脂性成分。 其吸附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游离硅醇基的数 目,也与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达17%以上,则 失去吸附性,所以需110℃活化30分钟。
(一)吸附剂
例:求图中A、B、C三斑点Rf大小并判断三成分 极性大小顺序。

实验---薄层色谱法

实验---薄层色谱法

(3)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洗脱液调整至一定体积,在此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同时把样品斑点相应位置薄层吸附剂同样取下做空白对照。
比色法:选择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的比色反应测定化合物含量,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其它方法:极谱、库仑滴定、荧光测定等。
2 直接测定法:
(1) 目测法:样品经色谱分离后,直接观察所得斑点的大小和颜色的深浅,并与标准品在相同条件下展开所得到的一系列已知不同浓度的标准斑点相比较,而近似地判断样品中所测成分的含量。
薄层色谱法:
通常指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一种液相色谱法。即将固定相在玻璃、金属或塑料等光洁的表面上均匀地铺成薄层,试样点在薄层的一端,流动相借毛细作用流经固定相,使被分离的物质展开。
比移值(Rf)
Rf=原点至组分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流动前沿的距离
组分A的Rf=a/c
(2)双波长扫描:是采用两种不同波长的光束先后扫描所要测定的斑点,并记录下此两波长吸光度之差。
扫描轨迹:
直线扫描、锯齿状扫描、圆形扫描
双底展开槽
水平展开槽
4.展开方式:
(1)近水平展开:将点样后的薄层板下端浸入展开剂0.5cm,薄层上端垫高使薄层与水平成5-10o的角。
(2)上行展开:将点样后的薄层放在盛有展开剂的直立型的展开槽中,展开剂由薄层下端借毛细管作用上升至前沿。
(3)下行展开
极性较小的溶剂降低极性大的溶剂的洗脱能力,使Rf值降低。
中等极性的溶剂往往起着使极性相差较大溶剂混合均匀的作用。
在展开剂中加入少量酸、碱可以使某些极性物质斑点集中,提高分离度。
用粘度太大的溶剂时需要加入一种溶剂以降低展开剂的粘度,加快展开速度。
(四)点样:

薄层板的铺制、活化、点板、展层、显色及Rf的计算

薄层板的铺制、活化、点板、展层、显色及Rf的计算

实验项目一1、实验项目名称:薄层板的铺制、活化、点板、展层、显色及R f 的计算。

2、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

3、实验要求:必修。

4、计划学时数:6 学时。

5、实验内容:(1)硅胶薄层板的铺制薄层层析是将吸附剂或者支持剂(有时加入固化剂)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上,形成薄层。

把欲分离的样品点在薄层板的一端,然后将点样端浸入适宜的展开剂中, 在密闭的层析缸中展开,使混合物得以分离的方法。

由于层析在薄层上进行故而得名。

薄层层析是一种微量、快速的层析方法。

它不仅可以用于纯物质的鉴定,也可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及含量的测定,还可以通过薄层层析来摸索和确定柱层析时的洗脱条件。

先做一下准备工作:玻板(约io x 6cm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配成0.5%溶液,CMC-Ns一般是要煮的,煮的时候应该缓缓加入CMC-Na 否则容易结成团块,影响浓度;煮好后一般放个两三天后,取上层清液使用,如果急着使用,也可以用过滤的方法。

硅胶H (小于260 目)硅胶:CMC-Na=1g:3mL研磨匀浆的时间,根据经验来定,与空气湿度有关,一般通过拿起研棒时匀浆下滴的情况来判断,越稠越难下滴。

匀浆的稀稠除影响板的平滑外,也影响板涂层的厚度,进一步影响上样量。

铺好的板,用手捏起来,平着一放,摔一摔,让玻板上的硅胶铺得更均匀。

铺好的硅胶板,放置过夜,就可使用,想活化的也可活化。

即移入烘箱,缓慢升温至 105-110 C 恒温活化半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3)硅胶薄层板的展层用点样毛细管取少量溶液点于硅胶板(离板底部大约0.5cm )。

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 放入展开缸的展开剂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原点 2-3mm 为宜(切勿将样点侵入展开剂 中),密封顶盖,待展开至溶剂前沿达到规定的展距,取出薄层板,晾干。

(4)硅胶薄层板的显色及 R f 的计算分离的化合物若有颜色,很容易识别出来各个样点。

但多数情况下化合物没有颜色,要识别样点,必须使样点显色。

薄层色谱法rf值计算

薄层色谱法rf值计算

薄层色谱法rf值计算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常常用于化学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在薄层色谱中,我们通常需要计算样品和标准品的rf值来确定它们的相对迁移率。

rf值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样品物质的纯度和分离效果。

rf值的计算公式为:rf = 色谱点距离 / 色谱板长度。

其中,色谱点距离是指样品从起点到色谱点的距离,色谱板长度是指色谱板的长度。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先准备好样品和标准品,然后将它们分别滴在薄层色谱板上,待样品和标准品均干燥后,将色谱板置入含有适当溶剂的容器中。

溶剂从底部上升,将样品分离开来。

当溶剂前端到达离开色谱板的位置时,将色谱板取出并晾干。

然后,使用紫外线灯或紫外线检测器检测在色谱板上的色谱点。

最后,计算样品和标准品的rf值。

薄层色谱法rf值的计算对于化学物质的研究和分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纯度,从而更好地进行研究和应用。

- 1 -。

薄层色谱rf值计算

薄层色谱rf值计算

薄层色谱rf值计算薄层色谱(Thin-layer chromatography,缩写为T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其中一项重要的参数是RF值(Retention Factor),是评估分离效果和帮助鉴定化合物的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RF值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一、薄层色谱原理简介薄层色谱是一种基于物质在固定相(例如硅胶或者其他吸附剂)和流动相(例如有机溶剂或者混合溶液)间的分配行为而进行的分离方法。

在进行薄层色谱时,将待测样品通过一个均匀的色层覆盖在在固定相上,然后将色层浸入流动相中。

样品中的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不均匀,密度最接近流动相的化合物会更容易被流动相带走,而密度较高的化合物则留在固定相上。

二、RF值的定义与计算方法RF值是指化合物在色谱条件下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相对迁移距离比。

它是一个无单位的值,通常表示为小数或百分数。

RF值的计算方法如下:RF值=色点前行距离/迁移剂的前行距离在进行计算时,迁移剂的前行距离是指从样品点到薄层底端的距离。

色点前行距离是指从样品点到色点的最远距离。

通常情况下,样品上有多个色点,需要分别测量各个色点的迁移距离,并计算其RF值。

三、RF值的应用1.评估分离效果RF值可以作为评估薄层色谱分离效果的指标之一、一般来说,RF值越接近0或1,表示分离效果越好。

若两个化合物的RF值非常接近,说明它们在薄层色谱条件下很难分离。

在优化分离条件时,可以通过调整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组成,改变化合物在色谱上的迁移距离,从而调整RF值,以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2.帮助鉴定化合物RF值可以被用来帮助鉴定化合物。

对于已知化合物,可以通过与标准物质进行对比,判断待测化合物是否一致或相似。

对于未知化合物,可以根据其RF值与已有数据进行对比,初步判断其可能的化学结构或者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4.分析混合物中的成分在分析混合物中的成分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化合物的RF值,快速鉴定出其中的主要成分。

薄色谱实验报告

薄色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了解其在有机物分离中的应用,学会使用薄层色谱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

二、实验原理薄层色谱(Thin-Layer Chromatography,简称T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它是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组分吸附能力的差异,在固定相(吸附剂)和流动相(展开剂)的相互作用下,使各组分在薄层板上进行分离。

实验中,将含有多种有机物的混合物点在薄层板上,然后涂布吸附剂。

当展开剂沿薄层板移动时,由于不同组分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不同,它们在板上的移动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分离后的各组分在板上的位置可用比移值(Rf值)表示,Rf值是原点至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5.0cm×15.0cm硅胶层析板两块,卧式层析槽一个,点样用毛细管,铅笔,剪刀,镊子,烘箱,干燥器等。

2. 药品:硅胶(层析用),待分离的混合物,展开剂(如正己烷、乙酸乙酯、丙酮等),显色剂(如碘蒸气、紫外灯等)。

四、实验步骤1. 薄层板的制备:称取2~5g层析用硅胶,加适量水调成糊状,等石膏开始固化时,再加少许水,调成匀浆。

将匀浆平均摊在两块5.0cm×15.0cm的层析玻璃板上,再轻敲使其涂布均匀。

固化后,经105℃烘烤活化0.5h,贮于干燥器内备用。

2. 点样:在层析板下端2.0cm处,用铅笔轻划一起始线,并在点样处用铅笔作一记号为原点。

取毛细管,分别蘸取待分离的混合物,点于原点上。

注意点样用的毛细管不能混用,以免污染。

3. 展开剂的选择:根据待分离组分的极性,选择合适的展开剂。

一般而言,极性小的化合物选择非极性展开剂,极性大的化合物选择极性展开剂。

4. 展开过程:将点好样的层析板放入展开槽中,使层析板下端浸入展开剂中。

注意展开剂液面不得触及层析板上的样品点。

待展开剂前沿距层析板顶部约1.0cm时,取出层析板,晾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项目一
1、实验项目名称:
薄层板的铺制、活化、点板、展层、显色及R f的计算。

2、实验项目性质:
验证性。

3、实验要求:
必修。

4、计划学时数:
6学时。

5、实验内容:
(1)硅胶薄层板的铺制
薄层层析是将吸附剂或者支持剂(有时加入固化剂)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上,形成薄层。

把欲分离的样品点在薄层板的一端,然后将点样端浸入适宜的展开剂中, 在密闭的层析缸中展开,使混合物得以分离的方法。

由于层析在薄层上进行故而得名。

薄层层析是一种微量、快速的层析方法。

它不仅可以用于纯物质的鉴定,也可用于混合物的分离、提纯及含量的测定,还可以通过薄层层析来摸索和确定柱层析时的洗脱条件。

先做一下准备工作:玻板(约10×6cm)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配成%溶液,CMC-Na一般是要煮的,煮的时候应该缓缓加入CMC-Na,否则容易结成团块,影响浓度;煮好后一般放个两三天后,取上层清液使用,如果急着使用,也可以用过滤的方法。

硅胶H(小于260目)
硅胶:CMC-Na=1g:3mL
研磨匀浆的时间,根据经验来定,与空气湿度有关,一般通过拿起研棒时匀浆下滴的情况来判断,越稠越难下滴。

匀浆的稀稠除影响板的平滑外,也影响板涂层的厚度,进一步影响上样量。

铺好的板,用手捏起来,平着一放,摔一摔,让玻板上的硅胶铺得更均匀。

(2)硅胶薄层板的活化
铺好的硅胶板,放置过夜,就可使用,想活化的也可活化。

即移入烘箱,缓慢升温至105-110℃恒温活化半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3)硅胶薄层板的展层
用点样毛细管取少量溶液点于硅胶板(离板底部大约)。

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展开缸的展开剂中,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为距原点2-3mm为宜(切勿将样点侵入展开剂中),密封顶盖,待展开至溶剂前沿达到规定的展距,取出薄层板,晾干。

(4)硅胶薄层板的显色及R f的计算
分离的化合物若有颜色,很容易识别出来各个样点。

但多数情况下化合物没有颜色,要识别样点,必须使样点显色。

通用的显色方法有显色剂显色(碘蒸气显色)、紫外线显色和荧光薄层板显色和硫酸-乙醇溶液显色。

碘蒸气显色:将展开的薄层板挥发干展开剂后,放在盛有碘晶体的封闭容器中,升华产生的碘蒸气能与有机物分子形成有色的缔合物,完成显色。

紫外线显色:用掺有荧光剂的固定相材料(如硅胶F,氧化铝F等)制板,展开后在用紫外线照射展开的干燥薄层板,板上的有机物会吸收紫外线,在板上出现相应的色点,可以被观察到。

荧光薄层板检测:荧光薄层是在硅胶中掺入少量荧光物质制成的板,在254nm紫外灯,整个薄层板显黄绿色荧光,被测物质由余吸收了部分照射在此斑点位置的紫外线,而呈现各种颜色。

硫酸乙醇溶液显色剂:用乙醇-硫酸液显色时,配制方法为把10ml浓硫酸加入在90ml 乙醇中。

注意要少量地慢慢混合。

均匀喷在薄层板上,然后通过加热,不同的化合物则显示不同的颜色。

比移值R f的计算:
Rf =原点至组分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流动前沿的距离
组分1的Rf =d1/d
组分2的Rf =d2/d
柱层析条件的选择:以薄层层析第一个点的Rf为左右的展开系统为柱层析的洗脱条件。

6、项目需用仪器设备名称:
涂布器、层析缸、紫外灯、喷雾器、加热烤板。

7、所需主要元器件及耗材:
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硅胶、层析柱、层析缸、点样毛细管、硫酸、乙醇。

8、实验项目目的和任务:
掌握薄层板的铺制、活化以及点样技术,掌握利用薄层层析筛选柱层析条件,熟悉薄层层析的原理、显色原理等。

思考题:
1. 吸附层折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 展开剂的高度若超过了点样线,对薄层色谱有何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