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158所开设MTI高校+我国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_现状_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我国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

然而,在翻译需求不断攀升的同时,我国翻译人才却十分紧缺,特别是专业化翻译人才高度紧缺。

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外交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7年3月30日发布了“关于下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决定在我国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MTI在中国高校的设立的几年里,取得的很大的进步与发展。

自2007年获准设立,2008年开始招生以来,招生院校从最初的15所增加到现在的159所。

本文从当前形势出发,首先分析了我国翻译硕士专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其次对MTI今后的健康发展做出了思考和建议。

一、我国翻译硕士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当前所面临的问题MTI在我国的设立只有短短的七年时间,虽然在当今的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下,MTI的培养必将成为重点。

但由于MTI教育模式目前在中国并不成熟,MTI教育也尚未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1. MTI的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根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翻译硕士学位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其中必修课又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方向必修课。

目前,多数MTI培养单位并没有明确的特色专业方向,只是很笼统粗略地将翻译硕士分为笔译和口译两大方向。

由于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这导致了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也大多雷同。

各大高校的公共必修课一般是三门:政治理论、中国语言文化和第二外国语(部分高校未开设这一课程)。

专业必修课一般有:翻译概论、基础笔译和基础口译。

就笔译方向而言,方向必修课大多为: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

关于方向选修课,问题更是突出。

各培养单位完全可以根据本校优秀专业特色和师资特色,同时结合本区域的翻译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开设有特色的选修课。

《2024年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范文

《2024年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范文

《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篇一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翻译专业在我国的建设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翻译专业不仅关乎语言文化的交流,更是推动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

然而,当前我国翻译专业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不足。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翻译专业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我国翻译专业建设现状及问题1.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当前,我国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模式导致培养出的翻译人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缺乏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课程设置不够科学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过于传统,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

部分课程与市场需求脱节,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同时,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系统性,导致学生无法全面掌握翻译技能和相关知识。

3.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是培养翻译人才的关键环节,但目前我国翻译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

很多高校缺乏实践基地和合作企业,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同时,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实效性。

三、对策与建议1.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翻译人才,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同时,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行业交流,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2. 优化课程设置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优化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

加强课程创新和时代性,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同时,应加强对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的重视,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和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同时,应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创新性。

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翻硕调查报告

翻硕调查报告

关于翻硕(MTI)思考的调查报告摘要:中国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育始于2007年,目的是为了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翻译专业硕士(MTI)教育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建设、测试与评估体系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

2011年招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高等院校已逾 158 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区别不明显课程结构不合理,特色不突出等问题。

实践性、专业性和应用性是翻译专业硕士课程设置时重点考虑的方面。

本文会结合国外和台湾笔译硕士的课程设置,主要对大陆院校翻译专业硕士课程设置进行思考。

关键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现状;课程设置;调查分析;一、中国大陆翻硕现状的阐述翻译硕士专业(MTI)教育是一种专业学位教育,是翻译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起步较晚,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标志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简称MTI)在我国正式设置,这是翻译学科建设的又一突破性进展。

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至此,我国翻译人才的培养已初步形成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型两种清晰明确的走向。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应该不同于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翻译学研究型硕士学位,“突出强调翻译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仲伟合,2006)。

因此,应该大力鼓励笔译方向学生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或者结合自己承担的翻译项目,就翻译实践撰写研究报告;口译方向学生就口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国内翻译硕士专业学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探讨

国内翻译硕士专业学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探讨

摘要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在国内的迅猛发展是翻译产业市场刚性需求的结果。

制定翻译行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行业规范是翻译硕士专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另外国内各高等院校应该基于各自的专业优势和所在区域的本地特色进行翻译硕士专业学科规划和课程设计,并同时探索和研究行业需求的发展趋势,从而找到适合各自特色的MTI人才培养机制和学科发展路径。

关键词翻译硕士专业(MTI)学科发展特色专业On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in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of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TI)Program in China//Jiang LiAbstract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TI)Program in China is the outcome of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the translation industry.Setting a clear goal and formulating detailed guidelines for the industry will provide a strong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TI program. Additionally,Chinese universities will find an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route for their MTI program through the marketing explo-ration,discipline planning and curriculum design.Key words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TI);disci-pline development;superior programs1国内翻译硕士专业(MTI)发展的现状自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首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至今,全国获批的翻译硕士试点院校的总数量已由2007年最初的15家扩大到截止2015年最近的一批206家。

翻译硕士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翻译硕士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翻译硕士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摘要]文章从分析翻译硕士的培养目标入手,围绕MTI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的翻译目标,分析了目前中国高校MTI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当前高校MTI教学进行了探索,提出MTI教育应该与翻译产业紧密结合,才能促进翻译硕士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翻译硕士培养目标现状翻译产业近几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校入学率逐年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科分类也更加科学合理和细化。

尤其是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翻译人才的培养问题也受到了各方面的特别关注,为此2007年教育部提出,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促进中外交流,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决定在我国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与此同时教育部授权北京大学等15所高校招收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研究生,以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强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

如今招收MTI专业的高校已达158所,所有这些举措为我国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翻译硕士(MTI)翻译硕士即“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英文缩写为MTI,其目的是培养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

招生对象一般为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获得者,当然也鼓励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及有口笔译实践经验者报考。

入学考试采用全国统考或联考、初试与复试相结合的方式方法。

教学内容突出口笔译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翻译实际操作能力,兼顾翻译理论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学通常采用课程研讨、模拟、实训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的互动性;加强教学实践,学生在读期间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翻译实务。

为翻译硕士承担专业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

而且毕业学位论文必须与翻译实践紧密结合,可采用翻译项目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等形式。

《2024年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范文

《2024年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范文

《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篇一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一、引言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桥梁,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我国翻译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面对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对翻译专业建设的要求日益严格。

本文将分析我国翻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翻译专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二、我国翻译专业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一)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当前,我国翻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部分高校缺乏专业的翻译教师,且教师资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国际化视野。

此外,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相对陈旧,难以满足当今翻译行业的快速发展需求。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陈旧现有的翻译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往往以传统的语言学知识为主,而忽视跨文化交际、全球化思维等方面的培养。

教学方法单一,多以讲授和笔试为主,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教学的环节,使得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水平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翻译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然而在许多高校中,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实地实习的机会,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此外,部分高校与企业合作不够紧密,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平台和资源。

(四)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翻译行业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尚未完善,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标准。

这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影响了翻译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声誉。

三、对策与建议(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高校应加强翻译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国际化视野的优秀教师。

其次,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国际视野。

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吸引企业优秀翻译人才参与教学工作。

(二)更新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高校应更新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注重跨文化交际、全球化思维等方面的培养。

国内翻译硕士专业学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探讨

国内翻译硕士专业学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探讨

摘要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在国内的迅猛发展是翻译产业市场刚性需求的结果。

制定翻译行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行业规范是翻译硕士专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另外国内各高等院校应该基于各自的专业优势和所在区域的本地特色进行翻译硕士专业学科规划和课程设计,并同时探索和研究行业需求的发展趋势,从而找到适合各自特色的MTI人才培养机制和学科发展路径。

关键词翻译硕士专业(MTI)学科发展特色专业On the Status and Problems in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of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TI)Program in China//Jiang LiAbstract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TI)Program in China is the outcome of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the translation industry.Setting a clear goal and formulating detailed guidelines for the industry will provide a strong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MTI program. Additionally,Chinese universities will find an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route for their MTI program through the marketing explo-ration,discipline planning and curriculum design.Key words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MTI);disci-pline development;superior programs1国内翻译硕士专业(MTI)发展的现状自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首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至今,全国获批的翻译硕士试点院校的总数量已由2007年最初的15家扩大到截止2015年最近的一批206家。

完整的159所中国MTI高校名单(三批)

完整的159所中国MTI高校名单(三批)

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育试点单位名单(158所)后来“吉林华侨外语学院”加入第一批培养单位(15所)2007年6月份批准1北京大学2北京外国语大学3复旦大学4广东外语外贸大学5湖南师范大学6解放军外国语学院7南京大学8南开大学9上海交通大学10上海外国语大学11同济大学12西南大学13厦门大学14中南大学15中山大学第二批培养单位(25所)2009年批准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北京师范大学4北京语言大学5大连外国语学院6东北师范大学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福建师范大学9河南大学10黑龙江大学11湖南大学12华东师范大学13华中师范大学14吉林大学15南京师范大学17首都师范大学18四川大学19四川外语学院20苏州大学21天津外国语学院22武汉大学23西安外国语大学24延边大学25中国海洋大学MTI第三批(2010年新增118所)1 安徽大学2 安徽师范大学3 北华大学4 北京交通大学5 北京科技大学6 北京理工大学7 北京林业大学8 北京邮电大学9 长沙理工大学10 成都理工大学11 大连海事大学12 大连理工大学13 电子科技大学14 东北大学15 东北林业大学16 东华大学18 福州大学19 广西大学20 广西民族大学21 广西师范大学22 贵州大学23 贵州师范大学24 国际关系学院25 哈尔滨工程大学26 哈尔滨工业大学27 哈尔滨理工大学28 哈尔滨师范大学29 海南大学30 合肥工业大学31 河北大学32 河北理工大学33 河北师范大学34 河海大学35 河南科技大学36 河南师范大学37 湖北大学38 湖南科技大学39 华北电力大学40 华南理工大学41 华南师范大学42 华中科技大学43 吉林师范大学44 济南大学45 暨南大学46 江西师范大学47 兰州大学48 辽宁大学49 辽宁师范大学50 聊城大学51 鲁东大学52 内蒙古大学53 内蒙古师范大学54 南昌大学5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56 南京理工大学57 南京农业大学58 宁波大学59 宁夏大学60 青岛大学61 青岛科技大学62 曲阜师范大学63 三峡大学64 山东财政学院65 山东科技大学66 山东师范大学67 山西大学68 山西师范大学69 陕西师范大学70 上海大学71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72 上海海事大学73 上海理工大学74 上海师范大学75 沈阳师范大学76 四川师范大学77 太原理工大学78 天津财经大学79 天津大学80 天津理工大学81 天津师范大学82 外交学院83 武汉理工大学8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85 西安交通大学86 西北大学87 西北工业大学88 西北师范大学89 西华大学90 西南财经大学91 西南交通大学92 西南科技大学93 西南石油大学94 西南政法大学95 湘潭大学96 新疆大学97 新疆师范大学98 信阳师范学院99 徐州师范大学100 烟台大学101 燕山大学102 扬州大学103 云南大学104 云南民族大学105 云南师范大学106 浙江大学107 浙江工商大学108 浙江师范大学109 郑州大学110 中国地质大学1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1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13 中国矿业大学114 中国石油大学11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16 中南民族大学117 重庆大学118 重庆师范大学119所“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
天津 林 中 部 地 区 黑龙江 安徽 江西 河南 湖北 湖南 四川 重庆 贵州 西 部 地 区 云南 陕西 甘肃 宁夏 新疆 广西 内蒙古 西藏 青海

二 ) 翻译硕士专业的研究方向 ( 我国培养的外语类人才绝对数量并不少 , 但是
高教研究
现代教育科学 MO D E R N E D U C A T I O N S C I E N C E
2 0 1 1 年第 4 期
我国高校翻译硕士 专业发展 : 现状 、 问题与对策
尚亚宁
摘 要 ] 满足翻译市场需求 , 促进翻译学科完 善 , 是 我 国 翻 译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建 立 发 展 的 根 本 动 力 和 [ 基本出发点 。 近年来 , 我国的翻译硕士专业为培养高 层 次 应 用 型 专 业 化 翻 译 人 才 做 出 很 多 努 力 , 收 获 了 一 些成果 , 但它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 , 也面临着发展 过 程 中 必 然 出 现 的 诸 多 瓶 颈 和 困 难 。 当 前 , 深 入 分 析 我 国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的现状 , 正确应对存在的问 题 , 进 而 提 出 翻 译 硕 士 专 业 持 续 健 康 稳 步 发 展 的 相 应 对策 , 是摆在教育管理部门 、 学界和业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 关键词 ] 高校 翻译硕士专业 现状与问题 发展对策 [ )0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4 3. 7 [ 0 0 5—5 8 4 3( 2 0 1 1 4-0 0 7 1-0 5 [ ) 作者简介 ] 尚亚宁 , 西安工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 陕西西安 7 1 0 0 3 2 [
表 2 我国翻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研究生招生情况 年份 2 0 0 7年 2 0 0 8年 2 0 0 9年 2 0 1 0年 MT I 授权单位数 1 5 1 5 4 0 1 5 8 在职攻读 在职攻读
科 , 我国的翻译硕士专业起步较晚 , 可供借鉴的经 验较少 , 因此 , 尚属探索阶段 , 其发展过程中仍然 面临着诸多困境和壁垒 。 ( 一 ) 培养翻译硕士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翻译硕士专业的发展并不是原有外语专业的 “ , 它对师资有着更加专业的要 翻版 ” 抑或 “ 换牌 ” 求 。 合格翻译人才的培养 , 需要高校翻译教师既是 研究者 , 也是实践者 , 还是传授者 , 要求教师是通 才 。 翻译 教 师 不 但 要 是 军 事 家 , 最 好 还 是 名 将 ③ 。 我国从事翻译硕士专业教学的教师很多还是以研究 型为主 , 专业型 、 实践型的师资力量总体上还较薄 弱 , 而这种薄弱主要 体 现 在 实 践 经 验 不 足 上 ④ 。 按 照全国翻译硕士专 业 学 位 教 育 指 导 委 员 会 的 要 求 , 翻译硕士核心课程及重要必修课程的任课教师中具 有口译或 笔 译 实 践 经 验 的 比 例 要 达 到 7 0% , 笔 译 教师应承担过 3 0 万 字 以 上 的 正 式 笔 译 任 务,口 译 教师应担任过 2 0 次 以 上 的 正 式 场 合 的 交 传、同 传 任务 。 我国高校翻 译 方 向 的 博 士 点 本 来 就 比 较 少 , 博士和教授的资源有限 , 分配给翻译硕士研究生的 优质师资更 加 有 限 。 同 时 , 由 于 高 校 体 制 的 限 制 , 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资深翻译工作者任兼职教师的 “ 管道 ” 还不畅通 。 因 此 , 许 多 培 养 单 位 的 任 课 教 师资格刚刚 达 到 基 本 要 求 , 要 实 现 把 译 者 、 读 者 、 翻译理论家与翻译史学家集于一身还是一个非常高 的标杆 。 ( 二 ) 翻译硕士专业 培 养 单 位 的 基 础 设 施 需 要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目标是培养专业化的翻译 人才 , 翻译硕士专业对教学设施的要求比较高 。 我 们的教材编写 、 教学设备 、 翻译实习环节等对翻译 技术的重视程度还远 远 不 够 ⑤ 。 一 些 教 学 点 的 资 金 投入还不到位 , 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和同声传译实验 室的规格还不够高 。 由于参加各种国际会议的机会 有限 , 供学生练习和教师教学研究使用的原始语音 和书 面 资 料 数 量 少 , 尤 其 是 有 关 政 治 、 经 济 、 社 会 、 文化等发展最新动态的资料很少 。 翻译技术和 翻译软件的广泛使用是发展翻译产业的趋势 , 一些 教授虽然有着比较丰富的翻译教学研究经验 , 但面 对全新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 翻译技术资源以及 网络多媒体教 学 环 境 却 显 得 有 些 力 不 从 心 。 加 之 , 高校翻译硕士专业的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在一些层 面上存在着隔阂 ,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与翻 译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还不够密切 , 良好的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口笔译实践基地还不能在短
0 0 7年 我 国 启 动 翻 译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 M a s t e r 2 , 简 称 MT )试点 T r a n s l a t i o n a n d I n t e r r e t i n I o f p g 工作 , 这是翻译学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 翻译硕士 专业学位的设置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翻译人 才提供了重要 途 径 , 为 翻 译 学 科 发 展 指 明 了 方 向 , 也为调整外语类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方式奠定了坚 实基础 。 截 至 2 0 1 0 年, 我 国 获 准 试 办 翻 译 硕 士
表 1 我国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高校和科研单位 区域 省份 数量 学 校 北京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北 京 第 二 外 国 语 学 院 、 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 北 京 语 言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首 都 师 范 大 学 、 北 京 交 通 大 学 、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 北 京 理 工 大 学 、 北 1 8 京林业大学 、 北京邮 电 大 学 、 国 际 关 系 学 院 、 外 交 学 院 、 华 北 电 力 大 学 、 中 国 科 学 院 研 究 生 院 、 中国石油大学 南开大学 、 天津外国语学院 、 天津财经大学 、 天津大学 、 天津理工大学 、 天津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上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 同 济 大 学 、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 上 海 大 学 、 上 海 对 外 贸 1 1 5 1 2 4 7 3 3 1 2 1 3 5 6 4 2 6 9 6 9 5 2 3 6 2 1 2 3 2 0 0 易学院 、 上海海事大学 、 上海理工大学 、 上海师范大学 、 东华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中山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暨南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苏 州 大 学 、 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 南 京 理 工 大 学 、 南 京 农 业 大 学 、 宁 波 大学 、 扬州大学 、 徐州师范大学 、 东南大学 、 河海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河北大学 、 河北理工大学 、 河北师范大学 、 燕山大学 大连外国语学院 、 大连海事 大 学 、 大 连 理 工 大 学 、 辽 宁 大 学 、 辽 宁 师 范 大 学 、 东 北 大 学 、 沈 阳 师 范大学 浙江大学 、 浙江工商大学 、 浙江师范大学 厦门大学 、 福建师范大学 、 福州大学 山东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济南大学 、 青岛大 学 、 青 岛 科 技 大 学 、 曲 阜 师 范 大 学 、 山 东 财 政 学 院 、 山东科技大学 、 山东师范大学 、 烟台大学 、 聊城大学 、 鲁东大学 海南大学 、 山西师范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 吉林大学 、 延边大学 、 北华大学 、 吉林师范大学 黑龙江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 学 、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 哈 尔 滨 理 工 大 学 、 哈 尔 滨 师 范 大 学 、 东 北 林 业 大学 安徽大学 、 安徽师范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 南昌大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 河南大学 、 河南科技大学 、 河南师范大学 、 郑州大学 、 信阳师范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 、 武汉大学 、 湖北大学 、 武汉理 工 大 学 、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 三 峡 大 学 、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中南民族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 中南大学 、 湖南大学 、 长沙理工大学 、 湖南科技大学 、 湘潭大学 四川大学 、 成都理工大学 、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 四 川 师 范 大 学 、 西 华 大 学 、 西 南 财 经 大 学 、 西 南 交 通 大学 、 西南科技大学 、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大学 、 四川外语学院 、 重庆大学 、 重庆师范大学 、 西南政法大学 贵州大学 、 贵州师范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 云南师范大学 、 云南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北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兰州大学 、 西北师范大学 宁夏大学 新疆大学 、 新疆师范大学 广西大学 、 广西民族大学 、 广西师范大学 内蒙古大学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
翻译行业对翻译人才需求的增幅远远高于翻译人才 培养数量的增幅 , 以外国语言文学或语言学方向为
— 7 2 —
主的培养方案很难适应翻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 这 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两种结果 : 一是外语类毕业生就 业面临困难 , 二是翻译人才尤其是高级翻译人才极 其短缺 。 随着翻译市场对高水平翻译人才需求的不 断增加 , 我国具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高等 院校数目以及招收翻译硕士的人数正快速增长 ( 见 ) 。在 设 置 翻 译 硕 士 专 业 的 培 养 点 中, 其 培 养 表2 语种主要集中在英 、 日 、 俄 、 德 、 法等方面 , 绝大 部分单位设置了英汉 、 汉英翻译方向 , 而小语种的 翻译硕士专业则比较少 ; 在专业分类上分为文学翻 译和非文学翻译两类 , 在研究方向上则只设置了口 译和笔译两个方向 。

新动力 。 一 、 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正在经历着从建立到发 展再到成熟的漫长历程 。 这个过程可能很艰辛 , 也 可能非常顺利 , 它需要教育管理部门 、 高校和学者 们的共同努力 。 客观上讲 , 近几年来获准设置翻译 硕士专业学位的高校都能满怀良好愿景 , 紧抓历史 机遇 , 高度重视培养工作 , 翻译硕士专业也 “ 从无 到有 、 从有到大 ” 稳步发展 , 成绩值得期待 。 我们 全面分析当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发展的现状 , 对于 进一步找准问题 、 厘清发展思路具有指导作用和现 实意义 。 ( 一 ) 翻译硕士专业的区域分布 2 0 0 7年 我 国 公 布 首 批 培 养 单 位 共 有 1 5 所, 2 0 0 8 年第二批公布的培养单位共有 2 5 所 ,2 0 1 0年 第三批公布的培养单位增至 1 1 8 所 , 目前全国共有 翻译 硕 士 培 养 单 位 1 5 8 所。从 区 域 分 布 情 况 来 看, 东部地区 有 8 2 所、 中 部 地 区 有 4 1 所、 西 部 地 区 ) 。 由此可见 , 见表 1 3 5 所高校设置翻译硕士专业 (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在东中西部地区分布不 均衡 , 东部地区较多 , 中西部地区较少 。 除了西藏 和青海地区未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培养单位外 , 我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