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升本大学语文常识

合集下载

山东统招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

山东统招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

山东统招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1、《采薇》选自《诗经·小雅》。

2、《诗经》根据音乐共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内容(而不是根据描写的内容分的),根据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

3、《诗经》共收入西周处至春秋中大约五百多年的305篇诗歌。

4、《史记》---纪传体;《汉书》---断代史;《战国策》---国别体;《春秋》《左传》---编年体5、《牡丹亭》---汤显祖。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7、临川四梦作者是汤显祖:《牡丹亭》又名《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8、四大古典戏曲:《窦娥冤》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牡丹亭》汤显祖、《长生殿》洪昇。

9、白朴--《梧桐雨》---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

10、王实甫---《西厢记》---红娘出自这里。

11、马致远---《曲状元》。

12、“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白居易的文学主张。

13、柳宗元倡导了“古文运动”,发展了唐代散文。

14、《荷马史诗》有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赫克托耳之死》选自伊利亚特,主角为赫克托耳和阿喀琉斯。

15、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温庭筠是花间派。

16、班固用“感于哀乐,缘于事发”评价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17、《燕昭王求士》是燕昭王“报仇雪耻、振兴燕国”的故事。

18、新沐者必弹冠;沐:洗头。

19、晋宋时期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谢灵运。

20、信誓旦旦出自《诗经·氓》。

2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作者是曹操。

22、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23、东晋女诗人谢道韫。

24、市马:买马。

25、渔夫莞尔一笑;莞尔:微笑的样子26、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运用了借代、对比两个手法。

27、《聊斋志异》---短篇小说集。

28、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哈姆雷特》29、宋代开豪放词风的人是苏轼,边塞诗人是高适。

30、谏逐客书用的是归纳法。

31、白居易-香山居士;蒲松龄-柳泉居士;欧阳修-六一居士;苏轼-东坡居士。

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山东

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山东

1.以下哪位作家是山东籍的现代文学家?
A.鲁迅
B.巴金
C.臧克家(答案)
D.老舍
2.“泰山安,则四海皆安”这句话体现了哪种文化寓意?
A.泰山是山东的象征
B.泰山与国家的安定息息相关(答案)
C.泰山的自然风光美丽
D.泰山的历史悠久
3.山东的曲阜是哪位古代伟大思想家的故乡?
A.孟子
B.孔子(答案)
C.荀子
D.老子
4.以下哪部作品与山东有着紧密的联系?
A.《红楼梦》
B.《水浒传》(答案)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5.山东的“三孔”是哪三孔?
A.孔子庙、孔林、孔府(答案)
B.孔子庙、孔庙、孔陵
C.孔庙、孔林、孔山
D.孔子庙、孔府、孔山
6.“蓬莱仙境”指的是山东的哪个地方?
A.青岛
B.烟台蓬莱市(答案)
C.威海
D.济宁
7.以下哪位诗人曾在山东留下著名的诗篇?
A.李白
B.杜甫(答案)
C.白居易
D.王维
8.山东的“聊斋志异”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A.吴承恩
B.蒲松龄(答案)
C.施耐庵
D.罗贯中
9.“齐鲁大地”中的“齐”和“鲁”分别指的是古代的哪两个国家?
A.齐国和鲁国(答案)
B.齐国和宋国
C.鲁国和赵国
D.鲁国和楚国
10.山东的“泉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A.青岛
B.济南(答案)
C.烟台
D.淄博。

山东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山东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

山东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名称1、经典小说:《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石头记》等;2、古典诗歌:先秦诗词、两汉诗词、魏晋诗歌、隋唐诗词、五代诗词等;3、元曲:《西厢记》、《苏武牧马》、《琵琶记》、《毛公禅》、《高老庄》、《野玫瑰》等;4、当代文学:《哈佛燕京中文特藏》、《20世纪80年代的传统文学》、《新文学多面手》、《当代中国文学史》等;5、美国文学:《格林童话》、《灰姑娘》、《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安娜·卡列尼娜》等;二、文学理论1、唐人文学理论:舒元《诗经阐释》、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陆九渊《乐府诗集》、王安石《诗话总龟》等;2、宋人文学理论:黄庭坚《聊斋志异》、苏轼《诗词次韵》、唐伯虎《古今图书集成》、祝枝山《韵学常要》等;3、明清文学理论:徐渭《墨子经典》、郑板桥《西园金石》、蒋捷《欧阳笔记》、蔡襄《韵书渊博》等;4、近现代文学理论:程颢《唐报考》、鲁迅《散文访谈》、胡适《读英语报》、钱钟书《文字IG审计》等;三、文学思潮1、宋明理学思潮:符史思想、以谨慎论德、强调尊严及朴实无华的“礼乐尊严思想”;2、唐宋文艺思潮:“佛祖思想”、“人情思想”、“苦难思想”、“自然认识”;3、明清时思潮:以蒙元大一统思想为特点,重视传统文化安定大众情绪;4、近现代思潮:重视科学思想、追求科学民主及文艺辩正思想;四、文学流派1、古典文学流派:古典主义、儒家流派、现代性流派;2、现当代文学流派:实验文学流派、社会主义文学流派、社会进步主义流派、现代主义流派、新闻体流派、新闻体小说流派、现代英语诗流派、新文学有色流派等;3、海外文学流派:古典传统主义流派、现代世界主义流派、实验文学流派、浪漫主义流派、科幻小说流派等。

五、文学作家1、中国文学作家:毛泽东、袁枚、郑振铎、罗贯中、鲁迅、余华、朱自清、费孝通、韩少功、林语堂等;2、外国文学作家:乔纳森·莱斯利·毛姆、柯南·道尔、塞林格、王尔德、福克纳、迈克尔·考克斯、莎士比亚、萨克雷、阿瑟·柯南·道尔等;3、当代文学作家:莫言、韩寒、余秋雨、海子、芥川龙之介、吴承恩、钱钟书、郭敬明、周国平等;4、美国文学作家:詹姆斯·霍珀(泰迪熊)、海明威、梅尔·奥特伍德(乔治·奥威尔)、雪莱、洛克·贝尔、杰里。

山东专升本语文知识点

山东专升本语文知识点

山东专升本语文知识点
1. 词语搭配和固定短语:考生需要掌握在不同语境中合理搭配常见的词语,以及固定搭配和俗语。

2. 词汇积累: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词汇量和常见词汇的变形和派生方式,包括汉字、词义、词性和用法等。

3. 语法基础:考生需要掌握汉语语法基础,包括各类词语的构成规则、词性和句式等。

4. 阅读理解:考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来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思维能力。

5. 写作技巧:考生需要掌握写作技巧和写作结构,理解文章节奏和主题。

6. 名著作品:考生需要熟悉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传统,阅读并理解相关名著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7. 古代文学知识: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和古代文化传统,如古诗词、古文、史书等。

8. 现代文艺知识: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现代文艺知识和相关文艺作品,如现代诗歌、散文、小说等。

9. 汉字知识: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汉字知识和部首,正确使用汉字,并注意书写规范。

10. 语言表达能力:考生需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掌握基本的交流表达方式和技巧。

山东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部分汇总(包含翻译常、见问题等信息)

山东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部分汇总(包含翻译常、见问题等信息)
•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 “六经”是指《诗》《书》《易》《礼》《乐》《春秋》。(孔子晚年整理编写)
• 198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 子的智慧。”
• “天不生仲尼,万物如长夜”
• 孔子的生平
• 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的封地费城。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是子孙忧愁的事。”孔子说:“冉 求!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过:有封国的诸侯和有封地的大夫,不怕东西少而怕 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因为财富分配平均公平,就无所谓贫穷;上下能和睦相处,人民都愿意归顺,就 无所谓人口少的现象;社会安定,那么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如果像这样做了, 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而 使他们归顺。使他们来了以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佐季康子,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 使他们归顺;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内使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宫廷之内啊。”
• 西方学者评出“东方三大圣人”,第一是道圣老子,第二是德圣孔子,第三是智圣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三教:以老 子为代表的道教、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以禅宗六祖慧能为代表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 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 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 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 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八问:对于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孔子用什么方法驳斥? 先引名言——不能尽职就别尸位素餐; 再作类比——既为辅助就当恪尽职守; 后设比喻——猛兽出笼为害,龟玉毁于柙中,谁辞其咎?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课内)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专题复习——文学常识(课内)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编(课内)北宋(10 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苏轼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2010)《前赤壁赋》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中“一世之雄”是()A.曹操B.李斯C.诸葛亮D.王安石2.(2011)苏轼《水调歌头》词:“ ,千里共婵娟。

”3.(2012)苏轼《留侯论》所写的“留侯”是秦末汉初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谋士()A.韩信B.张良C.范增D.萧何4.(2014)苏轼《留侯论》中所写的“留侯”是秦末汉初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谋士。

5.(2016)宋代开豪放词风的词人是A.柳永B.李清照C.苏轼D.辛弃疾6.(2017)下列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辛弃疾B.陆游C.苏轼D.柳永宋代(10 84年3月13日—约1155年)李清照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情相思,后期融入家国之恨,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1.(2008)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的下句是。

2.(2010)提出词应“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的词人是()A.苏轼B.李清照C.辛弃疾D.陆游3.(2012)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4.(2014)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南宋派代表词人。

山东语文专升本文学常识必刷题

山东语文专升本文学常识必刷题

山东语文专升本文学常识必刷题摘要:1.山东专升本语文考试简介2.必刷题型及内容3.备考建议正文:山东专升本语文考试是针对大专生升入本科阶段学习的一次重要考试,旨在检验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

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备考,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山东专升本语文必刷题型及内容,并提供一些备考建议。

一、山东专升本语文考试简介山东专升本语文考试主要分为两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常识、作品内容、作家作品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简答题、阅读理解题和作文题,重点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必刷题型及内容1.文学常识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文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包括作家、作品、年代、文学流派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多少篇?”2.作品内容题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名著、名篇的内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需要学生熟悉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等。

例如:“请简述《骆驼祥子》的主要故事情节。

”3.作家作品题这类题目考察学生对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积累。

例如:“请说出三位鲁迅笔名,并简述其主要作品。

”4.阅读理解题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表达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请分析《秋夜》中作者对秋夜景象的描绘,并说出其象征意义。

”5.作文题这类题目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主题明确、结构完整、语言通顺的文章。

例如:“请以《我的成长之路》为题,写一篇作文。

”三、备考建议1.注重基础: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对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等基本知识的掌握。

2.分类整理:将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便于记忆和复习。

3.勤于练习:多做题,提高自己的语文运用能力和解题技巧,尤其是阅读理解和作文部分。

4.参加培训:如有条件,可以报名参加相关培训班,系统学习专升本考试所需的知识和技巧。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词类活用知识汇总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词类活用知识汇总

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古诗文词类活用汇总1.惊姜氏。

(《郑伯克段于鄢》)惊,使动用法,使……受惊吓。

2.爱共叔段,欲立之。

(《郑伯克段于鄢》)立,使动用法,使……立为太子。

3.今京不度,非制也。

(《郑伯克段于鄢》)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郑伯克段于鄢》)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郑伯克段于鄢》)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郑伯克段于鄢》)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的东西。

7.公赐之食。

(《郑伯克段于鄢》)食,动词作名词,吃的东西。

8.隧而相见。

(《郑伯克段于鄢》)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9.夫人将启之(《郑伯克段于鄢》)启,为动用法,为……开启城门10.既而悔之(《郑伯克段于鄢》)悔,为动用法,为……后悔11.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燕昭王求士》)诎:使……屈北:面向北,名作状12.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燕昭王求士》)13.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燕昭王求士》)师:意动用法,以……为师,向……学习14.燕兵独追北(《燕昭王求士》)北:动词作名词,败逃的人、军队15.岂远千里哉(《燕昭王求士》)远:意动用法,以……为远16.桓公北征山戎(《管晏列传》)名作状,向北17.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晏列传》)怒,为动用法;名作状,向南18.将顺其美(《管晏列传》)形作名,(君子的)美德19.匡救其恶(《管晏列传》)形作名,(君子的)缺点20.齐桓公以霸(《管晏列传》)名作动,称霸21.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管晏列传》)名作动,穿22.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管晏列传》)名作动,处在……之下23.然孔子小之(《管晏列传》)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小,轻视24.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管晏列传》)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羞;以……为耻25.贵轻重(《管晏列传》)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贵26.晏子怪而问之(《管晏列传》)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奇怪27.富国强兵(《管晏列传》)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富;使……强28.管仲因而信之(《管晏列传》)动词使动用法,使……守信用29.邵忽死之(《管晏列传》)动词为动用法,为……而死30.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晏列传》)动词为动用法,为……发怒31.单于壮其节(《苏武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常识1、文学常识:作家(作家字、号、身世)作品(作品名称、名句、体例、评价)流派与并称(流派主、风格、代表人、代表作、评价)2、文体常识:(参考《一分也不能少》P152)A、历史散文:《史记》、《战国策》等B、诸子散文:《孟子》、《荀子》等C、议论文体:论、说、辩、原、寓言D、杂记文体:记、志、笔记体E、应用文体:序、赠序、跋、书、疏、表、策、告谕、诏令、檄文、移文、铭、墓志铭、碑记、碑文、祭文3、文化常识:主要掌握古代称谓、年龄、科举、纪时纪年法、特殊地名、节日、合称、并称等。

4、默写文言名篇: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

一定要注意不能出现多字、漏字、改字的现象,一定不能出现错别字,要知道有一个字错了,整个1分就没有了,前功尽弃。

二、基础知识1、字:语音错别字2、词:1、词性(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实),副介连助叹(虚)2、色彩:A、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B、语体色彩:口头语、书面语。

3、成语3、词组(短语):主谓、并列、偏正、动宾、动补4、句:⑴、单句语法成分:主谓宾(主干成分),定状补(附加成分)⑵、单句句式:A、按语气分: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B、按动作方向分:主动句、被动句C、按长短分:长句、短句D、按运用灵活性分:整句、散句(①长句(单句、复句、多重复句):附加成分较多,可以把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地表达出来,可起到精确、严谨、细微的修辞作用。

②短句:附加成分或联合成分较少,组织结构简单,可以起到简洁、明快、干净、有力的修辞作用。

★注意:叙述事实多用短句,论述事例,多用长句。

一般情况下应少用长句,多用短句。

③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

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

作用:加强语势、强调语义,适于表达丰富的情感、缜密的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④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作用:可以取得明快、生动的修辞效果。

★注意:一般情况下,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有时候比单纯用整句或散句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给人以起伏变化,错落有致的感觉,可使文意表达得清楚有力。

)(3)、复句:并列(又…又…,不是…而是…)递进(尚且…何况…,甚至,更)选择(与其…不如…,宁可…也不…,不是…就是…)转折(固然…但…,其实,尽管…却…)因果(既然…就…,以致)条件(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尽管…也…)假设(即使…也…,纵然…也…,哪怕…也…)5、修辞(12种常见修辞方法)⑴比喻——深入浅出,生动形象⑵比拟——表意丰富,富有情趣⑶借代——婉转曲折,生动活泼⑷夸——感情强烈,增强联想⑸对偶——表意凝练,有音乐美⑹排比——加强语势,长于抒情⑺设问——引人注意, 发人深思⑻反问——突出强调, 加强语气(9)反复——回环往复, 强化语气(10)对比——好的更好,坏的更坏(11)反语——含蓄委婉,幽默风趣(12)引用——论据充分,强化观点三、现代文阅读知识1、说明文(A、准确把握说明中心B、理清说明的顺序[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C、分析说明的方法[a下定义说明 b 举例说明 c引用说明 d分类说明 e图表说明 f数字说明 g比较说明])2、议论文(A、把握论点B、分析论点展开的过程C、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1)、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2)、本论的结构:a总分式b并列式 c递进式 e对照式 (3)、分析论证方法:a理证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反正法、归谬法、引申论证法)3、散文(①、散文的种类:A、写人记事散文B、写景抒情散文C、托物言志散文D、寓理于事的散文②线索:物、事、人、情、时、地[明线和暗线,单线和复线])4、表达方式(记叙、描写[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描写;环境(自然与社会)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结合、色彩声音味道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白描与细描、概括描写与细节描写]、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事抒情、寓理于事]、议论、说明)5、表现手法(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照应、赋、比兴、用典、渲染、象征、联想、想象、衬托、烘托)6、“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三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隐含义。

(修辞型、指代型、概括型)7、“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解释含义、分析表达效果)8、“重要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重要的句子通常是指:①表明文章主旨或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②涵比较丰富,表达比较形象或比较含蓄的句子;③表现记叙线索和作品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④结构复杂,较难理解的语句。

(考含义重在解释,考作用要从容与结构上来回答,要特别注意开头句、过渡句、结尾句的作用)9、整体阅读,圈画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结构脉落(要注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选择题要明确围,认真筛选,仔细比对、慎重下手10、读写结合题:(知识梳理型、措施建议型、鉴赏评价型、是非评价型、列举印证型、联想(感悟)仿写型、图画评述型)四、诗歌阅读知识1、分类(1)、按体裁(形式)划分:(2)、按题材(容)划分:(1)边塞诗(A、塑造守边将士的英雄形象,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以大义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B、以雄浑的笔墨描写边塞风光,抒写自己报国立功的壮志和宽广胸怀C、借征战之事表现征夫对故乡、亲人或心上人的思念,控诉战争痛苦,对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予以辛辣的讽刺与委婉的劝谏。

)(2)咏史(怀古)诗(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情感。

A、称颂、仰慕英雄,寄托哀思B、感慨兴衰,托古讽今C、自比自况,怀才不遇)(3)写景诗(A、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自由B、对祖国山河的热爱C、表达爱情、乡愁、惜春、伤春、闲适、闺怨等。

)(4)田园(山水田园)诗(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蹈情怀。

)(5)送别诗(借助山水景物表达离愁别绪,表达自己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它常常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表达依依不舍,或表达别后的思念。

风格大致上有三种:一是慷慨悲壮型,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二是儿女情长型,如“执手相看泪限,意无语凝咽”;三是一往情深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往往是借物咏怀,托物言志。

它们或体现诗人的闲情逸致,或表达诗人的宛转思绪,或抒发诗人对美好事物及幸福生活的向往。

)爱情婚姻诗、评诗题画诗等2、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 A、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寓理于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古讽今)B、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明暗相衬、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远近、上下、实写和虚写,白描和工笔、点面结合)C、记叙(赋)、议论、问答、说明,叙议结合(先记叙后议论)(2)表现手法:象征、用典、比兴、联想/想象、衬托/映衬/反衬/衬托/烘托、渲染、化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少胜多、以小见大、以乐写哀(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反语等等。

(4)篇章结构:层层深入、呼应(首尾呼应)、先总后分、先分后总、详略得当、过渡(巧妙过渡)、铺垫、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线索) 、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篇末点题)(5)语言特点:清新自然、平淡质朴、简洁明快、浓墨重彩、诗情画意、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6)流派风格:现实意义、浪漫意义;豪放派、婉约派;山水派、田园派、边塞派;沉郁顿挫(杜甫)、豪放飘逸(白)、质朴刚健、清新俊逸、诗中有画(王维)、平淡自然(渊明)、隽永含蓄、阴柔婉约、哀怨凄婉等等。

(7)描写角度:描写景物的角度:仰视、俯视、平视、远看、近观等。

描写围的角度:形状、声音、色彩(绘形、绘声、绘色)等。

用笔的角度:正面与侧面,繁笔与简笔、动与静、点和面等。

3、使用频率较高的词(1)、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物、景、事)。

(2)、意境: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3)、用来概括思想感情的词: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4)、用来概括艺术作用的词: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富有言外之意)、含蓄蕴藉(语言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等等。

4、应试策略:(1)、要读题,要读人,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和题干的提示等。

(2)、分析词义、分析句义、分析意境、分析形象、分析写法。

(3)、掌握正确的鉴赏流程: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

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涵。

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

鉴赏程式一: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鉴赏程式二:①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②怎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③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4)、想象描写题:应抓住主要意象、动词和形容词来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恰当地描写。

(5)、简答题中“含义是什么”、“寓意是什么”、“蕴涵着什么”一类的题目很多,要求回答时在理解文章“表”义时,必须由“表”及“里”,深刻理解其涵。

“涵”的把握,在现代文中一般从文章的主旨出发考虑;古诗文中一般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去考虑。

五、文言文阅读知识(一)、解释常见文言词语1、文言实词:高考试卷中的解释文言实词,无非是经典课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搬个家。

实词的复习可以结合以前所考过的试卷。

2、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3、通假字:4、古今异义5、词类活用:(二)、识别常见文言句式1、判断句(可译为:……(不)是……)常见形式:……者……也;……乃(为、则、是)……;否定判断句……非……也2、被动句(可译为:……被……)常见形式:……见(于)……;……见……于;……为……;……为……所……;……被……;无标志的他动词3、省略句(省主语、省谓语、省宾语、省介词宾语、省介词)4、倒装句(1)宾语前置常见形式: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介宾前置;以“之”“是”为提宾标志的前置(2)定语后置常见形式:中心词+(之)+定语+(者);中心词+数量词(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常见形式:谓语动词+于(以、乎)……(4)主谓倒装(强调谓语如:甚矣,汝之不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