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方向初探长
聚焦长三角发展机遇,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摘要】从基础体系构建、都市圈协调发展、重大项目的注入、二线城市的重点塑造等方面阐述了长三角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构想,并结合当前形势提出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机遇和挑战Foc us on t h e Ya n gt z e R i ve r D e l t a D e ve l opm ent O ppor t uni t y,C r eat e W or l d-cl as s C i t y G r oupA bs t r act :Th e pap er int roduces the co ncept of t he Y angt ze R i v er D el t a C i t y G r oup co-ordi nati on d evel o pm ent ,i ncl udi ng i nfr a-st ructure const ruct ion ,m et rop oli t an coordi-na t i o n de vel opm ent ,m a j or p r o j ec t sinj ecti o n,s eco nd -t ier cit ies creati o n et c.A nd i t anal yzes t he chall enge w hi ch t he Y angt ze R i ver D el t a R egional co or dinat ion f aced on bas ed on t he pres en t si t uat i o n.K ey wor d s :T he Y angt ze R i ver D elt a,R e-gional coo r di nat i on devel op m ent ,O pport u-nit y and chal leng e1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面临新的机遇1.1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概况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黄金水道”长江与“黄金海岸”太平洋西岸交汇处,是中国经济、社会、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战略规划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战略规划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也日趋重要。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由上海、杭州、南京等强大的城市组成,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和地缘优势。
在未来的发展中,长三角城市群的成功发展关乎中国的整体发展。
因此,一份扎实可行的城市群发展战略规划必不可少。
一、长三角城市群目前的发展现状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最为发达的城市群之一,其人口总量和GDP也是持续增长的。
根据统计数据,自2012年至今,长三角的GDP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7%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长三角城市群的国际影响力也逐渐加强,已经成为华东地区的重要战略支点和经济中心。
然而,长三角城市群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等。
这些都是长期的制约因素,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
二、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发展城市群需要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以确保城市群内各个城市的协同发展和整体提升。
长三角城市群也不例外。
目前,长三角城市群已经开始制定未来几年的发展计划,并且重点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长三角城市群由主城区和周边城市组成,如果想要实现协同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则需要统筹规划现代化基础设施。
在道路、铁路、航空、水运等方面加大投资和建设,为城市群内的人员、物资、信息等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以增强城市间的联系和合作。
2. 优化经济结构经济是一个城市群最为重要的发展基础,长三角城市群则需要借助这一优势,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人才资源各不相同,因此在经济发展中需要实现合理分工。
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也是未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方向。
3. 推进环境保护城市群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要素。
长三角城市群同样需要面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挑战,为此,城市群内的各城市需共同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加快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也是城市群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之一,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中国东部,横跨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四个省份,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
本文将从城市群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城市群建设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为核心,围绕其发展形成了一体化的城市群网络。
这一城市群的建设不仅是落地于地理形态,更是基于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产业间的协同发展。
城市群的建设涉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的转变。
首先,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城市群建设的关键。
长江三角洲地区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交通枢纽和物流运输等基础设施,实现了城际之间的高效连接。
例如,“复兴号”的推出让长三角地区的高铁交通更加便捷,市民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到达周边城市。
此外,城市间的隧道、桥梁和高速公路也在不断完善,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的出行条件。
其次,城市群的建设需要转变发展模式。
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以制造业为主导,但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正在转型为创新驱动型经济。
以上海为代表的这一城市群正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人才和资源,吸引创新企业和研究机构入驻。
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也成为城市群发展的重点,这种模式的转变将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方向。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必须面对资源环境压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平衡。
在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中,应重点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人居环境改善。
生态环境保护是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一度面临巨大的压力,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促进绿色发展。
例如,上海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改善空气质量,包括加大治理力度、推动能源清洁利用和发展新能源等。
资源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猛,但也耗费了大量的资源。
关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关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优劣势分析张大亚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同城化建设问题,在经过我们所探究和调研过后,确实存在许多相关措施和影响,在此我仅对其自身和周边环境所带来的优势和相对需要面对的挑战方面给出我组的相关分析和结论。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方面所拥有的一些优势。
第一、长三角的自身优势: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
该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已成为全国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区位条件优越。
位于亚太经济区、太平洋西岸的中间地带,处于西太平洋航线要冲,具有成为亚太地区重要门户的优越条件。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拥有面向国际、连接南北、辐射中西部的密集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港口群,经济腹地广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2自然禀赋优良。
属于我国东部亚热带湿润地区,四季分明,水系发达,淡水资源丰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港口岸线及沿海滩涂资源丰富,具有适宜发展的自然条件。
3经济基础雄厚。
农业基础良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发达,服务业发展较快,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4体制比较完善。
较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试验地。
已率先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5城镇体系完整。
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目标明确,在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地位突出。
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特大城市在区域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区域内城镇密集,一批各具特色的城市具有很强的发展活力。
目前,核心区城镇化水平超过60%,具备了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
6科教文化发达。
区域内集中了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上海、南京、杭州等科教名城和南京、苏州、镇江、扬州、南通、徐州、淮安、杭州、宁波、绍兴、金华、衢州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力资源优势显著,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率先建成创新型区域的坚实基础。
城市群世界级城市群逆势崛起

在“十三五”规划中,城市群是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2020年,中国城市群的发展不同寻常。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低迷背景下,从京津冀到长三角,从粤港澳大湾区到成渝城市群,从长江中游城市群到中原城市群,再到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国各大城市群经济快速复苏,持续向好。
而在诸多城市群中,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这三大城市群,所占体量最大。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丛亮曾在5月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GDP 总量分别达到8.5万亿元、23.7万亿元和11.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44%,这三大动力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尤其在2020年,一些重大政策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逆势崛起《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先行先试,更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目前,中国经济最发达的这三大城市群正朝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方向加速推进。
京津冀:北京自贸区引领协同创新发展步入新格局京津冀城市群由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13个地级市组成。
2020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节点之年,北京自贸区横空出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事件,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9月4日,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高层定调:中央将支持北京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紧接着,9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作出详细部署。
9月21日,国务院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
至此,中国的自贸区数量增至21个。
但在所有的自贸区中,北京自贸区定位最高。
在此次总体方案中,北京被定位为“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长三角城市群2030规划

长三角城市群2030规划介绍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主要包括上海、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南京、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温州、安徽省的合肥等。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间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
为推动长三角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制定了长三角城市群2030规划。
本文将对长三角城市群2030规划进行介绍。
背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实现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决定制定长三角城市群2030规划,以推动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规划目标长三角城市群2030规划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城市群,以实现长三角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2.构建创新型城市群,推动科技创新;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绿色低碳城市群;4.建设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提升区域互联互通;5.推动人才流动,实现优势互补。
主要措施长三角城市群2030规划提出了一系列主要措施,以实现规划目标。
1.建设创新驱动型城市群: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升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和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2.推动绿色发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群。
通过减少污染排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改善长三角地区的环境质量。
3.建设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规划中提出了加快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网络建设的具体措施,以缓解长三角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
4.推动人才流动:建设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人才在长三角地区的流动和交流。
通过建立人才引进政策和人才评价机制,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推动长三角地区的人才互补发展。
5.加强合作联动:加强长三角地区各城市间的合作联动,推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过加强政府间的沟通协调和合作机制的建立,实现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协同发展。
长三角的发展应分阶段进行研究和规划,应提倡“产学政”三结合

区区域综合规划 , 建设部组织长三角城市群规划 , 这是 “ 十一五 ” 间具有战略意义的规划 。 期
最后 出来 的成果 , 应该说 是从无到有 的过程 ,其本 身是成 功的。但如果从行 政层面 、 学术研 究层面 等进一步 审视 ,结合长三 角 目标 、定位 、功能 、大的格 局 , 要解决 的实质性 、 根本性
问题 , 规划怎样起到更好 的先导作用?从研究的深度 , 规划的科 学性上还是值得探讨的。 尽
2
维普资讯
上城槌 R 海市 U B A N 圈
管做规划 时, 一再强调要站在 区域的高度 , 但往往在对局部 问题研究时 , 省市会 从 自身立场 去研究 , 表现 出局部利益纳入到整体规划 中, 有时还会 比较强烈 , 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 沉下 去研究。此外 , 现在世界城市 的发展 已处于信息化时代 , 城市的格 局已经从传统 的等级辐射 向网络化多方位发展 ,以前谈的主 中心 、 中心现在又应该如何为好?这次规划 , 次 城市还处 于等级辐射 , 这与网络化发展程度相 比已经落后 了。比如浙江义乌是国际小商品市场 , 尽管 在长三 角中的等级地位很靠后 , 但已具有城市的国际性。由于绍兴市 中国轻 纺城 的发展 , 虽 然它在我们的规划中也处于靠后的城市 , 但它的等 级辐射不再是 垂直的 , 而是国内国际横 向 辐射。 上海是长三角最 高的中心 节点 , 下面的副中, g 其他 节点城市 怎样 与上海接轨?浙江 LU , 或江苏的城市 如何 与上海接轨? 是垂直还是横 向?是轴线状还是网络状? 尚需进一步研究。 第二, 长三 角的发展要有 阶段性 的研究 , 尚需做好分期规 划。 长三 角区域是世界第六大 都市 圈 , 相对于纽约 、 东京 、巴黎 、 伦敦 、 柏林与勃兰登堡 洲世界五大都市圈 , 相对起步迟 ,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概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东部地区一个由上海、南京、杭州和苏州等城市组成的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群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规模的增长,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规划。
1. 城市功能优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的首要任务是优化城市功能。
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群整体经济竞争力。
此外,还应着重发展教育、医疗、文化和旅游等服务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 城市间的协调发展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涉及多个城市,要实现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加强城市间的合作与协调。
建立联动发展机制,推动城市群内城市间的资源共享、互补发展,提高城市群整体实力。
政府应加强沟通协调,推动各城市间的合作项目和重大建设,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非常重要。
要加快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等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方便人员流动和物资交易。
此外,还应推动城市群内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提高运输效率。
4.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土地资源有限,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城市群发展的关键。
应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推进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要加强土地保护,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确保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5.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不能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要加强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应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建设生态景观带和生态保护区,提高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质量。
6. 人才引进与培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政府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到城市群工作和创业。
此外,还应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提高本地人才的素质,为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方向初探[摘要]长三角城市群在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和中国面向国际化的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经济综合实力较强,城镇等级体系完善,区域内经济联系密切,具备了向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基本条件。
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的重点是建立弱行政边界的网络化联系,实现功能提升、互补和空间有机集散,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内部协调机制。
[关键词]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规划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Direction of Construction of World-class City Group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Yang Junyan, ZhuoZhenkun, Chen Wen[Abstract] The city group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have animportant place in the shift of the world economic center and inChina's pattern of development towards internationalization. Withstrong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ower, a complete township hierarchy system and close economic ties within the region,they have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development towards world-class city groups. The key in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groups in the Yangtze RiverDelta is to build a network connection with a weak administrativeboundary, forming a pattern in which functions have been upgraded and supplemented, space flexibly centralized anddecentralize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lanned as a whole andinternal coordination system established.[Key words] world-class city group,The Yangtze River Delta,city group planningi、世界级城市群的基本特征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s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巨型城市为中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和信息通达性,密切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国家、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大城市、特大城市之间的竞争。
以城市群组织形式为代表的城镇密集区域,成为集聚国内乃至国际经济社会要素的巨大影响空间,如美国东北海岸、五大湖沿岸,円本东海道地区,英国以东南为中心向西北方向延伸的地区,西北欧以阿姆斯特丹、巴黎和鲁尔为中心的地区。
这些大型城市群地区被认为是最成熟的世界级城市群地区。
戈特曼认为,成熟的世界级城市群应具备以下的条件:(1) 区域内城市密集。
(2) 拥有一个或几个M际性城市,如美国东北部城市群的纽约、大湖城市群的芝加哥,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东京、大阪,英格兰城市群的伦敦,西欧城市群的巴黎等。
(3) 多个都市区连绵,相互之间有较明确的分工和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备整体优势。
(4) 拥有一个或儿个国际贸易中转大港(如纽约港、横滨港、神户港、伦敦港、鹿特丹港、上海港)、国际航空港及信息港作为城市群对外联系的枢纽,同时区域内拥有由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现代化交通设施组成的发达、便捷的交通网络。
这一交通网络是城市群内外巨大规模社会经济联系的支桴系统。
(5) 总体规模大,城镇人口至少达到2 500万。
(6) 是M家经济的核心区域。
例如,F)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不到1/7的国土集聚了全m1/2的人口和58%的产出[2]。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是美国经济的核心地带,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30%,是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商业贸易中心和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几个大城市。
该城市带长965 km,宽48 km〜160 km,而积为13.8万km2,占美国而积的 1.5%,该区人口为 6 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共同构成北美制造业带。
其中,底特律是全球著名的汽车城。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是R本经济最发达的地带,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枢, 该区域向西包括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户,包含了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为核心的三个城市圈,分布着全日本80%以上的金融、教育、出版、信息和研究开发机构。
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以伦敦一利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
这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其中伦敦现已成为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同时也是世界的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由大巴黎地区城市群、莱茵一鲁尔城市群、荷兰一比利时城市群构成,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
其中,巴黎是法国的经济中心和最大的[:商业城市,也是西欧重要的交通中心之一;鹿特丹素有“欧洲门户”之称。
2、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可能性长三角包括了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皿和台州9个城市,以及杭州、宁波、嘉兴、绍兴、湖州、舟山6个城市,区域总而积为10.96万km2,以占中国 1.1%的陆地而积、6.3%的人口,创造了中国20%左右的GDP和财政收入、40%的外商投资额和35%的进出口总额,人均GDP为全国平均数值的3倍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S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
无论是从城市密集度、中心城市、社会经济联系还是从交通网络、总体人口规模、经济聚集度看,长三角区域都具备了向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基木条件。
2.1在世界经济重心转移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为长三角地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了机遇。
世界城市密集区的形成和发展一般都伴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扩展(尤其是在工业化进入重化:[:业化和高加工度化的阶段),这已成为世界城市群发展的一条规律。
19世纪的英国由于首先进入:1:业化的中后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重心,形成了以伦敦为中心城市的英格兰城市群;随着工业化向法、德等西欧大陆国家推进,西欧城市群形成了;进入20世纪以后,经济重心进一步向亚太地区转移,出现了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美国西海岸城市群等。
从世界产业结构变动情况看,国际资本向以长三角地区为主的中国沿海城市密集区集结,该区域正日益成为国际制造业的生产中心;尤其是该区域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具备了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
2.2在中国而向国际化的发展格局中占有首要地位长三角、珠三角和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推进国际性区域合作的主要载体和首选区域。
相比较而言,珠三角城市群拥有香港的资木、人力和A由港资源,再加上采用了仿香港制度的市场机制,产业产品与世界一体化的融合较好,对全国人才的吸引力较大。
环渤海湾城市群则是全国最大的原材料基地、最古老的:1:业基地,是东北亚产业转移的最近途径,同时拥有最丰富的土地资源。
与以上两个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城市群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长三角区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黄金水道“T’形经济总体格局的结合部,扼守长江入东海的出海口,并处在西太平洋世界环球航线要冲,拥有沿海和沿长江的内外交流通道,区域内大陆海岸线长约1 800 km,长江优质岸线600 km,还有由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乍浦港、南京港、镇江港、张家港、江阴港、南通港等组成的中国最大的沿海沿江港口群,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有经贸联系,是中国对外联系的门户。
同时,长山角区域通过长江的水运动脉,沟通着占地180万km2、人口 3.5亿的长江流域,具有广阔的腹地和市场。
因此,它具有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于一体的区位优势,是我国而向国际化的首要门户,也是辐射长江流域、带动全国的关键地区。
2.3经济综合实力较强从经济总量看,长三角三次产业得到了全而的发展,比重较为协调。
2003年长三角农业产值为2 267.3亿元,占全国的7.64%;粮食产ff l为1 700.4万吨,占全国的3.95%。
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7 186.08亿元,占全国的15.7%;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41 183.98亿元,占全国的9.8%,上海证交所全年股票成交额为 2.08万亿元,占全国的64.8%,实现工业总产值37 037.28亿元,约占全国的29.11%,工业增加值对GDP增加值的贡献率达到53.33%。
与京津冀相比,长三角制造业配套齐全、工艺较为精细;与珠三角相比,长三角又具有良好的重工业基础,轻重适宜,门类齐全,化工、钢铁、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业在全国具有東要地位,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加工等传统加工配套业发达。
随着发达国家更多地将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中国有望成为未来的全球制造业基地。
从科技能力看,长三角地区科研资源丰富、创新能力突出,拥有251名两院院士、8 个国家大学科技园、7个国家高新区、21所国家211工程大学、2 000多个国有独立县级以上的研究机构,在生命科学、微电子、海洋科学和工程、航天航空等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2.4城镇等级体系完善长三角地区的€镇网络化发展程度和城市化水平已经初步具备世界级城市群的特征。
①城镇等级体系较为完善,拥有包括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和建制镇等在内的全部城市行政区划主体,在数ff l构成上也呈现出金字塔式的分布。
其中,上海城市人口超过 1 200万,非农业人口超过 1 000万,总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城市有6个,绝大部分城市在全国占有常要的地位,在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中,长三角占了10个,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中,长三角占了3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