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文学 《留园》 游览路线
留园园林文学赏析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2. 建筑特色
留园中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传 统的木结构建筑,又有石桥、石 舫等特色建筑。这些建筑在形式 和功能上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增强了园林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此外,建筑上的雕刻和彩绘也是 留园的一大特色,寓意深远,为 园林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术的精髓
园中融合了山水、 建筑、植物等元素, 构成了一幅幅美丽
的画卷
同时,留园承载了 丰富的历史文化, 如明清时期的文人 墨客曾在此举办诗 会、文人雅集等活
动
2
1. 园林布局
留园的园林布局别具 一格,以建筑、山水 、植物等元素相互融 合,形成了多层次的 景观空间。园中以曲 径通幽的方式,引导 游人探寻美景。同时 ,留园的布局充分考 虑了风水学原理,使 整个园林呈现出和谐 、平衡的氛围
3. 山水意境
留园中的山水景观别具一格。园 中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水源,营造 出了自然的山水画卷。游人可在 山水间游走,感受江南水乡的韵 味。同时,山石、水池、瀑布等 元素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景 观效果
留园园林布局与特色
4. 植物配置
留园的植物配置丰富多样,既有四季常绿的乔木、灌木,又有季节性的花卉和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园中的景色,还为游人提供了宜人的生态环境。同时,植物配置 还寓意着吉祥与祝福,如松、竹、梅代表"岁寒三友",寓意着坚韧不拔的品质3Leabharlann 留园园林文学价值A
留园作为中国 四大名园之一, 不仅具有极高 的艺术价值, 还承载了丰富
的文化内涵
B
在园林文学 方面,留园 以其独特的 魅力吸引了 无数文人墨 客的关注
C
游人在欣赏留 园美景的同时, 不禁会感叹古 人对美好生活 的追求和向往
苏州园林留园介绍

苏州园林留园介绍
植物景观
留园的植物景观也是其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内种植了大量的古树名木、花卉和竹子 ,四季皆宜游览。春季的樱花和杜鹃,夏季 的荷花和睡莲,秋季的红叶和菊花,冬季的 松柏和腊梅,都为游客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享 受。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园内的环境,也与 园内的建筑和山水相得益彰,营造出幽雅、 宁静的氛围
苏州园林留园介绍
历史传说
关于留园的历史传说也是园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留园最初的主人是明代一位名叫 范成大的文人,他因得罪权贵被贬到苏州后,修建了这个园林作为隐居之所。在留园中, 范成大与许多文人雅士交流诗词歌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迹。此外,关于留园还有 不少神秘的传说,如"牡丹仙子"、"留园夜宴"等,这些传说为留园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苏州园林留园介绍
旅游信息
留园是苏州园林的重要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客可以在这里欣 赏到江南古典园林的建筑特色和造园艺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留 园还提供了导游讲解服务,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名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总之,苏州留园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和旅游于一体的名园。通过了解其历史沿革、 园林布局、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等方面的信息,可以更好地欣赏这座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和艺术价值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苏州留园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细节和特色。下面将进一步介绍 留园的植物景观和特色活动
苏州园林留园介绍
建筑特色
留园内的建筑景观包括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楼、 清风池馆等。这些建筑物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其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建筑艺 术方面,留园的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整个园林采用不规则布局形式,使建筑与 山、水、石相融合而呈天然之趣。此外,留园的云墙和建筑群将园林划分为中、东、北、 西四个不同的景区,这种划分方式突出了江南园林建筑的特色和造园艺术的高超技艺
留园十八景简介

留园十八景简介
留园十八景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留园路,被誉为“江南园林之冠”。
留园十八景分别由 18 个不同的景点组成,每个景点都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文化背景。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留园五峰”,由五座峰石组成的自然景观,分别是“黄石公”、“刘阮入山”、“天泉亭”、“金鳌玉栋”和“渔隐”。
这五个景点寓意着中国古代文化中“五岳归来看中华,山水有情长留园”的美好愿景。
此外,留园十八景还包括“涵碧山房”、“翠玲珑”、“乐寿堂”、“石林小院”等著名景点,每个景点都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文化背景,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湛技艺和博大精深。
留园十八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留园十八景也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卓越魅力。
留园十八景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留园介绍

古木交柯 向西透过门洞, 窗口看绿荫及 华步小筑庭院, 特别由于穿过 以柱、栏杆、 挂落组成的两 重“框槅”, 从而使空间显 得更加深远。
2、连通, 使人的视线从 一个空间穿透 至另一个空间, 从而使两个空 间互相渗透, 显现出空间的 层次变化。
满开窗洞, 从室内可透过 巨大的窗口而 看到整个庭院, 内,外空间既 有分隔又互相 连通,从而使 两者互为渗透。
• 5.蜿蜒曲折
中国园林自古以来 崇尚的是“自然美”, 讲究的是“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所以在格局上忌平直而 求曲折。每经过一次曲 折,便可以产生一种新 的境界,而随着境界的 层出不穷,便会产生一 种玩味不尽的妙趣。
曲折性是通过 各种要素相互之 间的组合形成的 。 以建筑 以及由建筑围合 而形成的空间所 起的作用最为显 著,则借廊的连 接可形成极富变 化的群体组合。
• 2.空间的对比
即将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空间毗邻地安 排在一起,可借两者的对比作用突出各自的 特点。 曲折、狭长、封 闭的空间极大地压 缩来人的视野,过 此,则使人感到豁 然开朗。
留园的入口既曲折狭长, 又十分封闭,但由于处理得很 巧妙,不仅不使人感到沉闷、 单调,相反,正是由于充分利 用它的狭长,曲折和封闭性而 使它与园内主要空间构成强烈 对比,从而有效地突出来园内 的主要空间。
别致的交通流线——廊道
廊道是江南私家园林的一大艺 术特色。它不仅可以使园子的 主人无论阴晴雨雪都可以尽情 地观赏园子,还是贯穿整个园 林的主线。 留园中的廊道布局随意,具有 明显的方向性,将园中一处处 景物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 不可分割的整体。
主要廊道分布
主要人流分析
D处以其所处位置、面积 上的绝对优势,及亭台楼 阁、山水骨架的精心布置 ,成为全园的核心。理所 当然地成为人流汇集的中 心。 E处和F处是由回廊、楼 阁围合成的小型院落。布 局精细而巧妙,并附以奇 石、花卉的点缀,也是令 人心旷神怡的好去处。
游览七里山塘、虎丘、留园、西园寺和寒山寺的攻略

游览七里山塘、虎丘、留园、西园寺和寒山寺的攻略Q: I'd like a travel guide for visiting Qili Mountain, Tiger Hill, Liuyuan Garden, Xiyuan Temple, and Hanshan Temple.A: Exploring Suzhou's Historical SitesSuzhou is renowned for its rich history and ancient charm. If you are planning to visit Qili Mountain, Tiger Hill, Liuyuan Garden, Xiyuan Temple, and Hanshan Temple during your trip, here's a curated travel guide for your convenience.1. Qili MountainQili Mountain is a hidden gem in Suzhou and offers breathtaking views of the city. Start your day early to fully appreciate the natural beauty and tranquility this mountain has to offer. The hiking trails are well-maintained and suitable for all levels of fitness. As youascend, you will encounter lush greenery and picturesque landscapes. Don't miss the opportunity to capture stunning photos of the panoramic view from the mountain top.七里山塘攻略苏州的七里山塘是一个隐秘的宝藏,拥有令人惊叹的城市美景。
(完整版)留园详解

二、留园景观总体分析
园中有湖石峰十二,其中冠云峰最为突出。从布局上看,留园分为中区、东区、北区和西 区四个主要部分,而以中区和东区为全园的精华所在。
留园西区
环境僻静,山阜为全园最高处,阜上植以青枫、银杏。富有山林野趣。
留园中区
水面、假山为主,建筑环绕四周,西北受阳侧放置山石,南厅北山,隔水相望。
主从与重点
留园,属于大型私家园林,其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它部分,且主要厅 堂又不在其内,景观内容充实而极富变化,为全院的中心。
渗透与层次
透过若干层次看某一对象,可增强其深远感。即使隔着一重网格看,也比 直接看要显得深远些。
蜿蜒曲折
中国园林自古以来崇尚的是“自然美”,讲究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的艺术境界,园林以曲为美。
空间主体-----高潮迭起, 使人在期待和寻觅中突然发现所追寻
的目标而觉豁然开朗,精神一振。
空间收尾——形断意连, 造成一种回味,景断而 意不尽。
空间延续——诱导 性、延续性的景物, 增加层次性和递变性的心 理运动,进行情绪的濡染
空间开始,收定心情, 人从原来的初始
心态进人设定的情景
入口部分封闭、狭长、曲折、视野极度收缩; 至绿荫处豁然开朗,达到高潮; 过曲谿楼,西楼时再度收束;至五峰仙馆前院又稍开朗; 穿越石林小院视野又一次被压缩; 至冠云峰前院则顿觉开朗,至此,可经院的西、北回到中央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A.留园入口 N.留园西部 M.留园北部
B.门厅小院
C.门厅后通廊
D.古木交柯小院
F.窄巷
E.中部景区
G.五峰仙馆庭院
L.冠云峰前院
J.鸳鸯厅北
I.通往石林小院 H.东部小院
K.鸳鸯厅南
留园旅游攻略

留园旅游攻略景点介绍:留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贯穿,依势曲折,蜿蜒相续七百米之多,廊壁嵌有历代著名书法石刻三百多方,颇有步移景换之妙。
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
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
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留园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
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特色景观楠木殿楠木殿是对“五峰仙馆”的俗称。
楠木殿厅堂面阔五间,中间用纱隔屏风隔出前后两厅。
其中前厅约占了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二的面积。
正厅中间朝南设供桌、天然几、太师椅等家具,左右两边分设几、椅。
众多家具将正厅空间分隔成为明间、次间和梢间等空间系列,这样的空间分布较一般的江南厅堂更加错综复杂,典雅繁美。
仙馆东西墙上分别设了一列开合非常大,但是装饰却简洁精雅的窗户。
五峰仙馆的建筑用材非常奢华,梁柱全部采用楠木,中间也全部采用红木银杏纱隔屏风。
使用如此贵重的木材可见五峰仙馆在留园中的地位非比寻常。
但是在抗战时,楠木殿成了日军的马棚,饥饿的行军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样子。
后来抗战胜利后修葺园子时,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
涵碧山房宋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
苏州园林留园简介

苏州园林留园简介1. 介绍留园是中国传统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部,是苏州园林中四大著名园林之一。
留园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它以建筑精美、景色秀丽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江南园林中的明珠。
2. 建筑风格留园结合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以小胜巧妙地展现了“小园林大景观”的设计理念。
园内的建筑布局精细而巧妙,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对空间运用的独到见解。
园内建筑风格雅致,富有意境,充满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怀。
3. 园林构造留园占地面积广阔,大致可分为主体园区和辅助园区两部分。
主体园区包括“寄留亭”,“芳草池塘”,“建章园”等。
辅助园区则包括“赤壁程府”和“淡泊山房”等。
整个园林的构造合理,各个园区之间相互衔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3.1 寄留亭寄留亭是留园的一大特色。
它是园内一座精美的建筑,以亭为主体,四周环绕着小桥、流水、绿树,营造出了一种幽静、宜人的环境氛围。
寄留亭是游客休息、观赏园林的好地方。
3.2 芳草池塘留园的芳草池塘是园内的一个重要景点。
它面积广阔,水面碧绿,四周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
在芳草池塘的岸边,游客可以欣赏到园内美丽的景色,感受到春季的清新和夏季的凉爽。
3.3 建章园建章园是留园的核心园区,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
园内建筑精美,布局严谨,富有艺术性。
它结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展现了中国古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4 赤壁程府赤壁程府是留园的一个辅助园区,也是游客了解古代文化的好地方。
府内有许多古代的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古代文人墨客的书画和手工艺品。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观赏到园内的美景,还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3.5 淡泊山房淡泊山房是留园的另一个辅助园区,它以山水环境为主题,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
园内有小桥流水、山峦起伏的景观,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山水之间的静谧和宁静。
4. 参观路线留园的参观路线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园》介绍:
• 留园位于苏州市阊门外留园路,是苏州四 大名园之一 • 是明中叶 太仆寺卿 徐泰时的“东园”,清 嘉庆年间被刘恕所重建,因园中多白皮松, 故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 • 全园面积约2公顷,分中、东、西、北四区。 (其中中区和东区是园中精髓)
留园的平面图结构
顺着边上的过道往前走,弯弯曲曲
天井里种了瘦竹,为昏暗的过道 引来一些光亮。
在天井后面的是轿厅
有一个敞厅
穿过这道门,就来到了留园的中部 花园。门上方的石碑“长留天地 间”。 敞厅前面的花台里种了桂树、白玉兰、 石笋,合起来就是金玉满堂的意思。
中部花园有大型假山和宽阔的水池, 极具文人写意山水园的特征。 粉墙上有六扇漏窗。 通过漏窗,中部的山水景色已隐隐可 见,这门扇花窗,图案各异,你一边 慢慢地走,一边透过花窗往里边看, 你会感到随着步子的移动,所看到的 景色也在变化,这就是造园中的“移 步换景”,并且这几扇花窗还有通风、 透光的功能。
位于冠云峰西边的石头叫岫云峰
冠云楼
四、其他各处景观
1.北区:游览完东区整个园子往西北方向走, 经过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就来到了又一村。
北区原有建筑解放前已毁,现植有竹、李、 杏,并辟有盆景园
2.西区:园的西区有南北向的土山,全园的最 高处即在这里。 山上建有小亭两座,可遥望虎丘、天平、 上方等山,山坡之上枫树成林,晚秋时节, 红叶一片,美丽惊人。
可亭
闻木樨香轩 可亭,“亭者,停也”,也就是说 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了。可亭是观 赏冬景的场所,在它的周围种有梅 花
水池东、南面为高低错落、连续不断的建筑所环绕。
1.南岸建筑群体主要是“明瑟楼”、“涵碧山房”,它们和北山上的可亭隔水 呼应,结成对景。 涵碧山房前临池为宽敞的 月台,房后的小庭院中, 只有牡丹、绣球等花木。
从这里进爬山游廊,顺 空廊沿习墙逶迤而上, 在折而向北,直到中区 东北隅的“远翠楼”。
涵碧山房
往东又与东区的游廊相接 (这是留园外围一条最长 的游览线)
明瑟楼
楼旁的湖石假山 非常巧妙地将登 楼踏道藏于其中, 边上刻有“一梯 云”,取自“上 楼僧踏一梯云”, 将山石比作可以 助人升腾的去朵 可亭
从涵碧山房前面的露台看过去, 可以观赏到对面的假山,露台 也是园主人观赏夏景的地方
池中的小岛——小蓬 莱
随着小蓬莱的小路向前走,有个方亭叫 “濠濮亭” 2.池东岸的主要建筑有清风池馆、曲溪楼等,高低错落,虚实相间,造型优 美,色彩素雅明快,再配上散落点缀的花木其实,有如一幅美丽的画面
清风池馆
曲溪楼
三、东区景观
东区主要以建筑与庭院为主,是当时园主人进行各种园居活 动的场所。
其中:“五峰仙馆”、“林泉耆硕之馆”为 两处重点建筑群
院内有银杏、枫杨、柏、榆等高大乔木,有的树龄已达百年以上。 曲溪楼前的枫杨、绿荫轩的青杨,婀娜多姿、青葱翠绿,使园林中 增添了不少幽深、自然的气氛。
曲溪楼
自然式手法的运用:临水的山体是用太湖石间以黄石堆筑而成的土石山。 假山上草木丛生,山石嶙峋,山经蜿蜒起伏,令人至此犹如置身山野之中。
西山多植桂树,有爬山廊通至山巅的“闻木樨香轩”, 驻足俯视,园中景色尽收眼底。北山上有六角形小亭 “可亭”作山景的点缀,同时也是居高临下的观景处所
留园的景观最突出的两个特点:
• 变化多端的空间处理 艺术,空间的高低、 虚实、明暗、收放等 手段的运用恰到好处, 令人回味无穷 • 丰富的石景,山势自 然,峰石奇秀
• 留园 虚拟游览图
留园造景手法及特征
• 入口处(欲扬先抑) • 中区(“前厅后山,隔池
相望”)
• 东区(湖石峰:“瘦”、
“漏”、“透”、“皱”)
馆内北为水池“浣云 沼” 再往北就是此区的主景—— 著名峰石“冠云峰”、该石 峰高5.6米,是苏州诸园中 最高的湖石峰,相传为宋代 花石纲遗物,外形有瘦、透、 皱、漏的特点。
其左右又有“岫云”、 “瑞云”二峰相衬,使其 更增风韵。
冠云峰北面有冠云亭、冠云楼 浣云沼、冠云峰
位于冠云峰东边的石头叫瑞云峰
留 园 的 部 分 美 景
பைடு நூலகம்
200941737106 09级园林一班 唐 婷
部分内容摘抄自 主编 游泳·《园林史》
五峰仙馆之东邻有“还我读书处”与“揖 峰轩”两个小院。 院落之间绕以回廊,间以砖框。院中散置 佳木修竹,萱草片石,均精巧得体,富有 生机。 由揖峰馆往东既是“林泉耆硕之馆”。
“林泉耆硕之馆”,面阔五间,鸳鸯厅结构,有前后二 厅
“林泉”指山林泉石,比喻隐居休息游 玩的地方;“耆”指年老的意思;“硕” 指有名望的人;“馆”是四通八达的地 方。连起来讲就是:这里是德高望重的 社会名流聚会的地方
花窗对面的墙上有砖刻“古木交柯”, “古木”指花坛里的一棵明代的古柏和 一棵山茶树,“交柯”指两树枝干交错 缠绕,象征夫妻连理,百年好合
可以窥探的到中区秀丽的山池景色
走过漏窗,就来到了“绿荫轩”,轩名取 自明代诗人高启的“艳了朱光里,丛依绿 荫边”诗句
从远处拍过来的绿荫轩,在留园的中部,可 以观赏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绿荫 轩是观赏春景的最佳处
至乐亭 舒啸亭
再一直走,就到活泼泼地,走到这里 已快到出口了
从活泼泼地经别有天出来,又回到了 中部的山水园,也就到了出口了。
• 主要景点标注和道路系统,串联游览路线
再回头看这园中山水,感觉到留园到处都给人一种古朴凝重的石文化感觉,这些 作品林林总总从具体到抽象。
无不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总把园林比作“立体 山水画”、“无声山水诗”、“综合艺术博物馆”
• 其他各处(空间的高低、
虚实、明暗、收放等手法)
一.入口处:欲扬先抑手法的经典之作
现在就将根据游览路线对入口处进行讲解。
留园的门很小,高不过2米,宽不过 1.5米,虽然很不起眼,却给人一种 小中见大的感觉。
进了门厅,是一个小天井, 小天井的主要功能是采光、 通风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 天空的云朵、飞翔的小鸟, 往下可以漏水。
•“绿荫”小轩临水而筑,轩外景色溪山 深秀,进入“绿荫”,朝北整面无墙, 完全敞向山池 •这三种墙面的处理手法分别是———掩 映、透露、敞开。
再向前行进就将进入园 的中区景色。
现在我们对入口处进行 视线分析
二、中区景观
以水池为中心,西、 北面为山体,东、 南面主要是建筑组 群。这种“前厅后 山,隔池相望”的 布置,为苏州大型 古典园林中所多见
五峰仙馆是一座面阔五间的大 型厅堂。厅内装潢考究,梁柱 构件皆使用名贵的楠木为材料, 故又称楠木厅
其前后都有庭院,且均叠以 山石、点缀花木。前厅的大 假山上有五峰突起,意在模 拟庐山五老峰,颇具山野之 趣。
五峰仙馆之西邻有“汲古得绠处”小屋一 间。其名系出自唐代诗人韩愈“汲古得修 梗”诗句,表明这里是读书冶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