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

合集下载

意在笔先、情境交融——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营造

意在笔先、情境交融——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营造

能凭空臆造 ,必须以实境为载体 ,落实到 实境
的 具 体 描 绘 上 。换 言 之 ,虚 境 通 过 实 境 来 表
以观 意”( 王弼 《 周易 - 明象 》) p ] 。因此 ,在
Th e o r y o f Pl a nn i n g an d De s i gn
现 ,实境 在 虚 境 的 统摄 下 进 行 加 工 ,使 作 品 产 生 “ 虚实 相生 ”的意 境结 构 。 1 . 2 园林 意 境 所 谓 园 林 意 境 ,是 园 林 艺 术 追 求 的 最 高 境 界 ,它 依 赖 于 空 间景 象 而 存 在 ,当具 体 的 、 有P E a 9 , 、直接 的 园林 景 象 满 足 了游 览 实 用 的功
价 值 ,此 为 园林 意境 的营 造 。 本文 试 图对 “ 意 境 营 造 ” 这一 园林 创 作 的 重 要 环 节 进 行 研 究 ,从 营 造 技 法 和 实 例 举 证 2 个 方面 进 行 分 析 ,本 着古 为 今 用 的 实用 主 义 态 度 ,阐释 中国 古 典 园 林 中意 境 营 造 方法 对 于 当 代 园林设 计 的借 鉴意 义 。
生 。园林享受 是要在 生活起居 和游 园中去观
能 ,融会 了诗情 画意 与理想 、哲理 的精神 内 容 ,便升华为本质的 、无限的、统一的审美对
象[ 5 ] ,达 到 情与 景 汇 ,意与 象通 ”的 境 界 。 古人说 “ 意在 言外 ” ,中 国 人传 统 思 维 方式 的
赏 ,它所提供的美感享受不仅在于视觉 ,而且
Ga r d e n . Ba s e d o n t h e p r a g ma t i s m s p i r i t of” ma ki n g t h e p a s t s e r v e t h e p r e s e n t ” . t h e p a p e r e x p l a i ns t h e mo d e m me a n i n g of t h e me t h o d s o f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属于国家文化的瑰宝,其不但展现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其中还包含了多种多样的建筑形式与草木种植,在充分利用自然元素的同时,有赋予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文章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展开讨论,旨在为古典园林的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类型;营造手法引言: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一些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对于古典园林意识的了解不深刻,导致在实际意境营造中,仅仅是根据诗词韵文的表面意思进行设计营造,而未能追溯其真正传达出的意境。

在新时代下,想要营造出良好的意境效果,还需要继续加强对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研究。

一、意境的含义意境是重要的美学范畴,是人们情感的联想。

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就有“意象”的概念,如“立象以尽意”“得意忘象”等。

而在宋、元时期意象的概念则广泛应用于绘画,在此时期景观绘画经历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记录显示唐代著名画家张彦远曾经说过“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此时诗歌意象美学的发展增加了更多的内容和魅力。

王昌龄在《诗格》中曾说过:“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所以我们说意境美是对客观事物精神主题以及艺术再现,将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全面的涵盖其中。

二、中国古典园林对意境的追求1、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中国古典园林是文人、画家与工匠合作的产物。

中国古代文人他们往往喜欢揣摩诗文意境构园,利用园林景色去生发和再创造,使园林具有古典诗文的醇香厚味。

正因为园林以诗词文意作为景色内涵,所以,清陈继儒提出“筑圃见人心”,主张借助诗词文化,使园林富有诗情和文意,渲染出深厚的精神境界。

2、运用自然风景式园林造景表现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往往为了营造出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给人以“小中见大”、“咫尺山林”的感受,也就是在有限的空间之内,令人产生广袤无垠的大自然意境,使人们在有限的园林中,领略到无限的空间,最终探索整个宇宙、历史和人生的奥秘。

通常都是从风景优美的大自然山水地貌中选材,仿造山水地貌的景色,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突破空间大小的局限性。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技法指要中国古典园林以“道法自然”为根本指导理念,在自然景观的设计营造上追求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布局。

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迂回萦绕之情,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

人文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体裁衣、烘云托月、点染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

这种在有限的空间内,用中国传统的叠山理水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巧妙构配,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从而令人感受“天人合一”之境界和状态。

中国园林艺术大师陈从周先生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一文中曾指出,“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

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

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点出了营造中国古典园林之四大要素——山石、泉水、花木、建筑。

如承德避暑山庄之“金山”岛,就是古典园林这种营造技法的实践典型。

避暑山庄的金山岛,仿江苏镇江金山寺修建,以石为基,石上建阁,用水环抱,水内植荷。

康熙皇帝曾称赞其:“仰接云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峰上。

北固烟云,海门风月,皆归一览。

”一、堆山磊石“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

”古典园林中,蕴涵得最深、最广的,应该是古代文人雅士时时魂牵梦萦的山水情,正所谓“一池之水,包容江海;几撮山石,喻指众岳”。

唯其如斯,才能满足文人士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情怀。

园中山景,有真假之分。

大型苑园,常包入真山,有些地方小园,亦引入山之余脉来造景。

小型的文人园林,主要还是靠堆叠假山来创造苍郁的山林气氛。

假山的堆砌,离不开峰石。

古人认为,石是天地至精之气的凝集,一拳一石,包孕了自然山林之美,在古典文人园林中,山石的峰态变幻多姿,无一类同,它是渲染山林气氛的主要手段。

堆山叠石是营造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它师法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李渔《闲情偶记》云:“磊石成山,另是一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

”1、选石园林选石,看重石质。

如著名的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就运用了四种不同的石质,营造了不同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美的创造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美的创造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美的创造方法1、大中见小、小中见大、以少代多我国古典园林善于模拟自然,在遵循园林构图的基本规律上,提取自然界中的某些景象精华进行其大小、色彩、形态、质感等要素的空间组织与控制,使其迎合人们的审美需求,达到其意境感受的特殊效果。

例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某些小型山石、水体常会给人以"咫尺山林"、"一峰若太华千寻,一勺若江湖万里"的意境心理感受。

我国古典园林中还常通过利用空间关系的组合变化来造成小中见大的错觉,从而更好的营造出空间的意境美感。

如采用园中园,大园套小园的空间分割与联系来创造空间、组织空间和扩大空间(如: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

再如通过园林建筑、墙垣、假山、园林植物分隔空间,造成园中曲折多变,峰回路转的效果。

又如在很多狭小庭院的空间处理上采用多样的空间模式,扩大空间;利用云墙、月洞及曲廊等这样时闭时开的变化,使空间愈见幽深;利用各种物象进行组景与借景,对空间多样划分,从而可使空间愈分愈见其大。

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消除人们心里上的空间压抑感,而且通过云墙、月洞、曲廊等这样的空间方式,增加了整个园林空间的意境美感。

2、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是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常用艺术处理手法之一,其能从视觉上产生景深错觉,增强园林的意境美感。

例如在有些园林中,有一个狭小的天井,造景者会在天井的壁墙前,种植竹子、芭蕉,再配几块假山石,构成一幅立体图画,使人忘记视线的局促。

在靠近优美景色的墙上开窗,且窗户的形状各异,使墙外景色半隐半露,扩大了空间,加强了景深。

在这里墙上的窗户是实体,而映射过来的景色就是虚体。

这样一实一虚的表现,取得了特殊的效果,增加了园林空间的整体意境感。

除上面我们提到的实景的虚实处理,中国古典园林中也重视虚景的处理。

如月影、花影、树影、风声、雨声、鸟语花香、等虚景。

3、有藏有露、有收有放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段中还常常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营造一种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无穷效果。

园林设计中的意境营造手法

园林设计中的意境营造手法

园林设计中的意境营造手法摘要: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本文从阐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出发,提出园林设计中常见的意境营造手法,探究现代园林意境营造。

关键词:园林设计;意境;营造意境营造,是中国古典艺术作品的最高艺术标准,而作为中国古典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古典园林设计就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着力在古典园林的设计过程中综合利用多种手段和形式来达到一种诗情画意的情感,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营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因此,本文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入手,探究现代园林设计中意境的营造手法。

1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集建筑、山水、动植物、雕刻、园艺、诗画等于一体,是世界上独树一帜的艺术珍品,深浸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蕴。

儒家思想、禅宗思想、道家思想等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从而对于古代造园艺术也有深远的陶染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是造园家们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通常寓情于景,以物比德,来达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乘物以游心” 般物我两忘的境地。

正如王国维所说:“文人造园如作文,讲究鲜明的立意,使情与景统一,意与象统形成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在“天人合一” 思想指导下,往往采用师法自然的手法来营造园林。

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都是目前现存较为完整的古典园林,充分展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从中也能发掘出造园手法的深层内涵。

2园林设计中意境的营造手法2.1象征从秦代“一池三山”式的湖中有岛的做法开始,象征手法广泛地被运用在园林植物的栽培种植中。

除了符合地域特点、气候特点的植物外,体现人文情怀的植物,也广泛地被运用进来。

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梅、兰、竹、菊、荷花、松树、柏树、桃树、李树这些符合中国传统的植物运用在园林造景中,如在湖池中种植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呈现了景观丰富的文化底蕴。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一、自然与人工的融合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自然与人工的融合。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山水之间人为添景”和“致天人之美,造园林之胜”的观念。

设计师以自然为基础,通过对景观的改造和塑造,将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融合在一起,使整个园林呈现出自然优美的景观。

例如,园林中的假山、亭廊、池塘等人工结构都是以自然山水为原型而建造的。

二、意境的营造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园林的意境营造,注重通过景观创造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表达。

在园林的设计中,设计师通过布局、植物、建筑等手段,营造出具有独特意境的景观,使人们在欣赏园林之美的同时,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放松。

这种意境的营造,常常具有文人墨客的色彩,强调抒写情感、表达意境的空间。

三、尺度与层次的处理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中注重尺度与层次的处理,以营造出层次分明、有节奏感的空间。

通过布局、建筑物的高低、路线的曲折等手法,使园林空间显得宽广而舒适。

同时,通过不同景观之间的错落有致和大小景观的配合,使整个园林空间更加有层次感。

这种尺度与层次的处理,使人在园林中行走时能够体验到不同景观的交替和变化。

四、隐逸与开敞的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常常注重隐逸与开敞的结合,通过景观的布局,既保留了一定的私密性,又能够给人以宽广开阔的感觉。

例如,园林中常常有错落有致的假山,通过山石的遮挡,形成隐逸的空间;同时,又有开阔的水面、广场等,体现了尊重自然和人的需要。

这种隐逸与开敞的结合,既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又使整个园林空间更加完整和有趣。

五、虚实结合的表达中国古典园林中常常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出景观的深远意义。

即通过真实的景观和虚构的景观相结合,将园林中的空间扩展到无限,给予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例如,园林中的假山和水面常常被设计成有远近、高低的变化,通过透视、幻觉等手法,营造出虚实交错的景观,给予观者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注重自然与人工的融合、意境的营造、尺度与层次的处理、隐逸与开敞的结合,以及虚实结合的表达。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 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品位和审美效 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 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 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 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
园林的意境产生在造园前,也存在于园林景 物的创造过程中,指导着景物的构筑。 虽然意境和景物是两个不同方面,但园林景 观的营造构筑,是以园林景点景物所要表达 的意境为指导的。
二、中国园林意境的种类 1、构建一池三岛,向往海岛仙山 2、摹仿名山胜景,诗化自然风光 3、借鉴文化典故,引用神话传说 4、强调比德思想,突出人化景物 5、运用优秀诗文,追文学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创造园林意境; 2、借助文学诗词等多种形象语言,使园景具 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3、运用其他的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刻等,触 类旁通,使园林意境深化。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意境是中国美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 概念。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旨在追求“象 外之象”、“言外之意”,即园林意境的创造和 欣赏。
一、意境的定义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 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 的诗意空间。 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 意境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 “如在目前 ”的较实的因素,称为 “实境 ”; 一部分是 “见于言外 ”的较虚的部分,称为 “虚境 ”。
四、意境的创造 1、按画意取裁 2、借诗情表意 3、返璞归真、山水之间、优雅浪漫、超脱世 俗以体现隐逸的志趣; 4、利用光、雨、香气创造意境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创造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创造

出 由 之 所 激 发 的 境 域 事 物 之 外 .给 感 受 者 以 余 味 或 遐 想 余 地。 当客 观 的 自然境 域 与 人 的 主 观情 意相 统 一 、 相激 发 时 。 才
产 生 园林 意 境 。其 特征 可 作 如 下 阐 明 :
必 在远 , 翳然林水 , 便 有濠濮间想” , 可 以说 已 领 略 到 园林 意
二、 中国 古 典 园 林 的特 色 1 . 造 园艺 术 。 “ 师 法 自然 ”
“ 师 法 自然 ” , 在 造 园艺 术 上包 含 两 层 内容 。一 是 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布 局、 组 合 要 合 乎 自然 。 山与 水 的关 系 以及 假 山 中峰 、 涧、 坡、 洞
各 景 象 因 素 的组 合 , 要符 合 自然界 山水 生 成 的客 观 规 律 。二
的 意境 。被 誉 为 “ 诗 中有 画 。 画 中有 诗 ” 的王 维 所 经 营 的辋 川
命植 物 的变 化 , 称“ 龄相” 变化 ; 还 有 物 候 变化 等 。 这 些 都 使 产
生 意境 的条 件 随 之 不 断 变化 。
在意 境 的变 化 中 . 要 以最 佳 状 态 而 又 有 一 定 出 现 频 率 的 情 景 为意 境 主 题 。 最 佳状 态 的 出现 是 短 暂 的 , 但 又 是 不朽 的 , 即《 园冶》 中所 谓 “ 一鉴能 为 , 千秋不朽 ” 。如 杭 州 的 “ 平 湖 秋 月” 、 “ 断桥残雪” , 扬 州 的“ 四 桥烟 雨 ” 等, 只有 在 特 定 的季 节 、 时 间 和特 定 的气 候 条 件 下 , 才 是 充 分 发 挥 其 感 染 力 的最 佳 状 态。 这些 主题 意 境 最 佳 状 态 的 出现 , 从 时 间来 说 虽 然 短暂 , 但 受 到 千秋 赞 赏 。 中 国 园林 艺 术 是 自然 环境 、 建筑 、 诗、 画、 楹联 、 雕 塑 等 多 种 艺 术 的综 合 。 园林 意 境 产 生 于 园林 境 域 的综 合艺 术效 果 . 给 予 游 赏 者 以情 意 方 面 的 信 息 ,唤起 以 往 经历 的记 忆联 想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具体表现空间与虚实呢?
• 一、空间的处理:利用借景、 点景、框景等构景方式来达到 “小中见大”的效果。
• 框景 •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
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 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 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 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 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 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
1、植物配置法则
• 首先、要讲究植物的物质特性,花草树木 有斑斓之色彩,清香之气息,多姿之形态, 风拂树叶雨打琵琶之声,阳光月光下树木 的婆娑之影。这一切诉诸感官,给人以视 觉、嗅觉、听觉和触觉之美。
• 其次,要讲究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 予的文化意蕴。清·张潮《幽梦影》曰: “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
对景

•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 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 亭、台、楼、阁、榭,在一个景点可以看到另一 个景点,完美的处理空间的美。
二、虚实的对比: • 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
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 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
• 堆山叠石是营造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它师法于自然, 而高于自然。李渔《闲情偶记》云:“磊石成山,另是一 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
1、选石
• 园林选石,看重石质。如著名的扬州个园 的四季假山,就运用了四种不同的石质, 营造了不同的意境。
• 园林选石,挑剔石形。造园师选石形标准 是:“瘦、漏、透、皱”。
实中求虚、虚实相生-建筑布局虚实相生, 有助于意境的提升
• 中国画家常用“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来 说明疏密、虚实关系在绘画构图中的重要 性。园林景物的布置,也要注意有疏有密, 有虚有实,使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空间 处理上,闭合是实,开敞是虚。虚虚实实, 变幻莫测,可以加强艺术效果。
比德畅神、人化景物--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深化园林意境
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 分景是运用廊、园门、假山、墙垣等形式,把园 林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景区,形成曲折多变、 层层深入的艺术空间。岭南庭园中的“余荫山 房”,以亭桥为界,将园林景色分成东西两区, 东区以玲珑水榭(八角亭)为中心,水池绕亭与 外界沟通;西区的深柳堂、临池别馆,中间隔以 荷花;各建筑又以风雨廊相连,极富岭南特色。
亭台楼阁随处可见
观花亭(点景、引景 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意境美——桥苏州枫桥
廊桥雾梦
鸳鸯桥
苏州园林之窗
花窗
以窗为画,构思巧妙。
落地门窗
圆墙设门洞
匾、对联
吴冠中丙烯画之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春天
苏州园林——夏天
浮云流水,盎然的夏天
秋天——满园春色藏不住
苏州园林——冬天
08年大雪中的苏州园林
谢谢观赏
景,这叫做漏景。
借景
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 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所以 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借景有 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借远方的 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 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
• 古典园林的造园过程中,一般要通过三个创作境界。即 “生境”、“画境”和“意境”.
• 首先是“生境”,生境就是自然美。园林的模山范水, 取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 全园生动。
• 其次是“画境”,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即将自然和生 活素材通过取舍、概括,经过艺术加工,使其“源于自 然,高于自然”.
三、植物适配
• 植物景是园林中最具有生气和华滋之美的仿自 然景色。园林植物的第一个组景作用,即是给风 景涂上了一层富有生机的绿色。
• “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在中国古 典园林中,参天的古木、离离的绿草、发出沁人 肺腑芳香的花卉,营造出幽远深邃的空间气氛, 给人以身处山林,享受清新,洗脱尘俗的感觉。
形的园林景物的创造,托物言志,是我国 古典园林的一大特征。
•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 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
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
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
外意。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
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
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
竹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 令人清,柳令人感。”
2、植物选择标准
• 中国古典园林花木选择的艺术标准有三: • 一曰“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
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如 龚自珍《病梅馆记》之中所论即园艺花木。 • 二曰“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 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 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 • 三曰“味美”: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最好四 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 兰花最为清幽。
2、用石
• 作为分景与隔景的手段和借景的对象,通 过对石的巧妙布局来组织空间,可以扩大 空间,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
• 二、理池
• 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 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 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 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 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 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利用自然式的瀑布。池 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 然。所以,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
• 在空间处理上都采用“小中 见大”的手法。园林常用假 山、建筑、廊、墙来分隔空 间,还采用借景的手法,在 有限的范围内创造无限景色; 同时,园林中的假山池塘, 浓缩了大自然奇山秀水之美, 漫步庭园树石之间,仿佛置 身于山林之中,
• 注重虚实对比。在园林中虚与 实常表现为山为实,水面为虚; 近景为实,远景为虚;景物为 实,倒影为虚等许多景致的对 比;而在山水画的画面上,景 物是实,空白是虚;黑是实, 白是虚;有色为实,无色为虚。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 (一)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 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 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 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 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 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 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 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 的视角印象。
• (二)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 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 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 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 “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 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 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
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 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 首先,它崇尚自然,注重意境美。 在中国传统文 化理念中,优雅的环境具有调节生活、怡情养性 的功能。而环境之美,莫过于自然景色之美。大 自然集中了一切美好的东西,山川江河、日月星 辰、奇花异木构成了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诗情 画意。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一笔珍贵的 文化遗产,而且是人类珍视环境、保护环境、善 于利用自然环境的典范。承德避暑山庄展示了我 国北方古典园林的自然本色。
一、堆山磊石
• 园中山景,有真假之分。大型苑园,常包入真山,有些地 方小园,亦引入山之余脉来造景。小型的文人园林,主要 还是靠堆叠假山来创造苍郁的山林气氛。假山的堆砌,离 不开峰石。古人认为,石是天地至精之气的凝集,一拳一 石,包孕了自然山林之美,在古典文人园林中,山石的峰 态变幻多姿,无一类同,它是渲染山林气氛的主要手段。
3、植物栽种方式
• 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一般采取自然式种 植,或三五成丛,自由散聚,或点缀于水 畔山脚,树无行次,花无定位,但求野趣 横生,景色苍润。
• 从植物的自然栽植方式来看,可分为孤 植和丛植两种
四、建筑构造
• 中国古典园林都是自然风景与人文建筑的 巧妙融合,一般都采用斗拱梭柱,飞檐起 翘的古典式建筑。为了使人工建筑与园林 自然山水花草和合通融,古典园林讲究因 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建筑形态。
• 最后是“意境”,即使用多种艺术手法,从“生境”和 “画境”升华,感受到美的境界。
• “意境”指作品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 形式诱发和拓展出的审美想象空间,是意
识形态的境界和情调的表现。园林是一门
的造“境”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山
石亭榭花木水体等元素的营建了有形的物
境,在物境之上追求造园意境。通过对有
意境美
• 水光潋滟晴方 好,山色空蒙 雨亦奇。欲把 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 宜—苏轼
• 苏州园林意境美 • 1.崇尚自然 注重意境美 • 2.巧妙置景 酿造意境美 • 3. 建筑风格 烘托意境美
取自然之精华
妙造玲珑山水
• 其次,它巧妙置景,酿造意境美。在中国 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中,置景取得了最高 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 在。置景又称“造景”,是按艺术构思对 景物进行巧妙布局,突破空间局限,使有 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常用的 置景手法有借景、分景、隔景、对景等。
通过墙体的黑与白来达 到山水画中虚与实的对 比。
• 在自然景观中山水的恰当组合
• 园林中各种建筑(厅堂、轩、馆、楼、台。隔、 亭、榭、等等)与自然景观的充分协调,以达到 色彩的对比,虚与实的相互呼应。
借景之拙政园
借景之北寺塔
分景
隔景之漏窗
隔景之门洞
对景
框景(层次性)
建筑物
• 如亭、台、楼、阁、 轩、榭、廊、桥等, 配合山水花木,曲径 通幽,组成不同的园 景,体现情趣各异的 诗情画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