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第四次作业完整答案
《教育学》第四次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1、《大教学论》:《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代表作。
《大教学论》是近代以来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它大体可分为五个组成部分: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学制系统及课程论、实现教育改革计划的呼吁,奠定了近代以来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
2、课堂管理: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激励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角度对课堂管理做出描述:课堂管理是建立适宜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
其中,建立适宜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前提,保持课堂互动是课堂管理的衡量尺度,促进课堂生长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
课堂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常规管理、课堂环境管理、课堂秩序的管理、课堂活动管理。
3、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来安排的课程。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⑴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在动物界不存在人类的这种活动。
⑵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这要比动物通过遗传方式传递信息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⑶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
5、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首先,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机构和组织的体系;其次,教育制度是指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与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6、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社会化是指在社会的教育和熏陶下,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化过程贯穿于个人的一生。
根据年龄分期,社会化分为童年社会化、青少年社会化和**社会化。
根据社会化的内容划分,它包括童年社会化和基本社会化。
7、教育美育:教育美育指的是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教育美育要求教育者充分创造教育活动的形式美,同时努力发掘教育活动中所有美的要素作为美的资源。
8、教育的有限性: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有限的,即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有条件的:一是教育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
国开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4提交处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4提交处
参考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两个矛盾,一个是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是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学生们对于平面几何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这是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而我在讲解教材时,发现教材中的某些概念和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不太贴合,这是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教学过程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
内部动力是指学生自身的研究兴趣和动力,外部动力则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校的教学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同时,学校也加大了对于教学过程的督促和检查力度,使得教师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质量。
这次教学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学过程中的矛盾与动力的状况分析。
只有解决好教学过程中的矛盾,才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也需要注重教学过程
的管理和督促,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
这次经历也帮助我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力,让我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和管理。
《课程与教学论》阶段测试及答案阶段四(第7-8章)

《课程与教学论》阶段测试及答案阶段四(第7-8章)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被翻译为“评价”的是()。
A、assessmentB、evaluationC、measurementD、judgment正确答案:B解析:“evaluation”,一般翻译为“评价”。
参见教材P307。
2、下列不属于形成性评价特征的是()。
A、过程性B、多样性C、探索性D、灵活性正确答案:B解析:人们概括出形成性评价的特征是过程性、探索性和灵活性。
参见教材P310。
3、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将其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之依据的评价是()。
A、总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内在评价正确答案:B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
参见教材P310。
4、只就课程计划所涉及的学生经验的类型、课程内容的性质、组织等,来对课程计划作出判断。
至于其效果,则在评价关注的范围之外。
这类评价是()。
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C、量的评价D、质的评价正确答案:B解析:内在评价可以只就课程计划所涉及的学生经验的类型、课程内容的性质、组织等。
来对课程计划作出判断。
至于其效果,则在评价关注的范围之外。
参见教材P312。
5、课程运作具体状态、变化产生的原因等被置之度外的“暗箱式评价”指的是()。
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C、量的评价D、质的评价正确答案:A解析:效果评价注重课程实施前后学生或教师产生的变化,至于课程运作的具体状态、变化产生的原因等则被置之度外。
因此,效果评价往往是通过对前测与后测之间、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的差异作出判断。
这种评价也因此被称为“暗箱式评价”。
参见教材P311。
6、迄今为止纷繁复杂的课程与教学评价可归纳为三种取向,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三种取向之一的是()。
A、目标取向的评价B、过程取向的评价C、主体取向的评价D、方法取向的评价正确答案:D解析:从取向的维度看,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纷繁复杂的课程与教学评价归纳为三种,即“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主体取向的评价”。
现代教育原理形考3-4次作业参考答案

第三次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一、多项选择题(共 14 道试题,共 28 分。
)1. 规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要求或共同标准的是( B )。
A. 教育方针B. 教育目的C. 培养目标D. 教育目标E. 教学目标2. 规定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性质、总方向、总目标的是( A )。
A. 教育方针B. 教育目的C. 培养目标D. 教育目标E. 教学目标3. 人本主义者所持的教育目的观是(ABCD )。
A. 个人本位论B. 社会本位论C. 文化本位论D. 生活本位论4. 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CDE )等。
A. 卢梭B. 杜威C. 孔德D. 那托尔普5.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它们是(ABCD )。
A. 学会认知B. 学会做事C. 学会共同生活D. 学会生存E. 学会反思6. 1993年,美国政府在( D )中,确定了美国国家的八大教育目标。
A. 《国家处在危险之中》B. 《普及科学2061计划》C.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D. 《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7.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从小学至高中设置了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ABCDE )。
A. 信息技术教育B. 研究性学习C. 社区服务D. 社会实践E. 劳动与技术教育8. 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规范形式包括(ABC )。
A. 课程计划B. 课程标准C. 教科书D. 作业9. 课程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ABCD )。
A. 培养目标B. 学习年限C. 时间分配D. 课程设置E. 教学内容10. 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主要包括( ABCDE )。
A. 前言B. 课程目标C. 内容标准D. 实施建议E. 术语解释11. 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ABC )。
A. 教学B. 综合实践活动C. 咨询与指导D. 家庭教育E. 社区教育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内容包括(ABCD )。
北语20春《课程理论》作业4正确答案

(单选题)1: 按照教学单位的规模大小,可将教学组织形式分为()。
A: 课堂教学、课外教学
B: 固定课时制、灵活课时制
C: 单式教学、复式教学
D: 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2: 校本课程开发要(),体现在要注意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开发团队、建立合作机制、取长补短。
A: 合作互补
B: 集体审议
C: 学校文本
D: 学生为先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3: 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它既是教育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A: 课程
B: 教学
C: 教师
D: 学生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4: 古罗马()系统地总结了罗马教学成就和自己的从教经验,写出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专著《雄辩术原理》(又译为《论演说家的教育》)。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昆体良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5: 根据评价()分类,可将课程评价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A: 客体
B: 关注的焦点
C: 目的
D: 主体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6: ()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他是近代第一个企图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科学的人,他明确提出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不能仅仅凭借经验与习惯,而应具有自己的理论基础。
A: 裴斯泰洛齐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卢梭。
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四答案

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四答案题型:选择题1. 以下哪种学习方式不是开放大学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A. 远程教育B. 自主学习C. 集中授课D. 网络教育答案:C2. 开放大学课程的学习内容有哪些特点?A. 与实际紧密相关B. 与实际关系不大C. 重理论,轻实践D. 重实践,轻理论答案:A3. 开放大学课程的开课时间是?A. 每年的秋季B. 每年的春季C. 随时开放D. 每年夏季答案:C题型:填空题1.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放大学课程采用________的教学方式。
答案:自主学习2. 开放大学课程的学习方式以________为主。
答案:远程教育3.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________计划。
答案:学习题型:判断题1. 开放大学课程是一种免费的教育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进行学习。
答案:错误2. 开放大学课程主要依靠网络教育的方式进行教学。
答案:正确3. 开放大学课程学生需要参加线下的考试。
答案:正确题型:简答题1. 简述开放大学课程的优势与弊端。
答案:优势是学习方式灵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方便等;弊端是无法与老师面对面交流、需要自主管理时间等。
2. 对于开放大学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你有什么建议?答案:充分计划时间,理性利用资源,注重实践等。
3. 简单介绍一下开放大学课程的学习内容。
答案:开放大学课程的学习内容一般与实际紧密相关,包括各行各业的相关知识、技能等。
最新现代教育原理04任务形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共8 道试题,共16 分。
)1. 当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教育形态是:(ABC )。
A. 社会教育 B. 学校教育 C. 家庭教育 D. 终身教育 E. 高等教育2. 教师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有:(ABD)。
A. 教师专业能力 B. 教师专业知识 C.教师职业道德 D. 教师专业精神 E. 教师专业态度3. 下列答案中哪些属于家庭教育的特点(BCDE )。
A. 全面性 B. 感染性 C. 权威性 D. 终身性 E. 针对性4. 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BDE )A. 教师中心B. 儿童中心C. 书本中心D. 社会中心E. 活动中心5. 道尔顿学校模式要求教师的工作坚持三项原则,即(BCD )。
A. 平等B. 自由C. 合作D. 时间预算E. 集体讲授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是:(ABCDE )。
A. 教师职业职能的转变B. 教会学习是教师职业的新的工作方式C. 教师职业被认定为专业性职业D. 教师的终身教育得以实施E. 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7.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ABE )。
A. 无歧视原则B. 保护儿童原则C. 儿童权益最佳原则D.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E. 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8. 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ACE )A. 受教育的权利B. 结社的权利C. 受尊重的权利D. 婚姻的权利E. 安全的权利二、名词解释(共 3 道试题,共15 分。
)1. 社会教育(狭义)2. 教师教育与师范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进行的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教育。
或者答: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通称,是师范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组织的现代体制,是实现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历史要求。
3. 教师职业专业化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30 分。
西南大学远程教育15春第二学期[0281]《教学论》网上作业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远程教育15春第二学期[0281]《教学论》网上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2d853f866fb84ae45c8d85.png)
[0281]《教学论》第一次作业1.班级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序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3.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
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师工作中的不足,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4.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称为表现性评价。
5、档案袋评价: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
6.课程评价:是对老师一堂完整的教学课程的综合评价。
7、发现式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
8、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9、隐性课程:是指在学习环境,即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习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就是非正式的、潜在的课程。
10、区分度:又叫试题的鉴别力,是指测验能否拉开分数距离的指标11、座位模式:是指为满足教学活动对教学空间的不同需要,将教室内课桌椅按照一定的形式的排列,它是一种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12.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13.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
简言之,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论第四次作业完整答案
1、如何理解教学过程的本质?
答:(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一方面,教师与学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
(2)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人类的一般认识总是始于对事物和现象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通过实践检验所获得的理性认识。
教学认识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与教师认识的特殊性两方面。
(3)教学过程是教养与教育的统一。
"教养”是指体现于各门学科中的学科知识,"教育”道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会形成和改变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
教学过程中的教养与教育彼此具有相对独立性,又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相互制约。
2、为什么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能由教师教的活动所取代的认知活动。
答:(1)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
(2)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具有发展的可塑性。
(3)学生是能够主动建构知识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3.: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有效地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熟悉和把握教学里的要求,精通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基础;要对教学增容进行科学地加工、组合,将教学内容组织成为合理的教学结构;要结合实际激活和活化知识,把教材中处于静态的知识,变成具食生命活力的动态性教学知识。
2、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准确、生动等特点
由于讲授式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语言为主来传递和交流知识价息的,因此教师语言素养的水平,对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所以,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采取复述教材式的教条性和机械性的表达方式,而应做到:第一,清晰、精练、准确;讲解过程中能够为学生留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第二,教师语言表达要生动、活泼,要有**,有着丰富的启发性,强烈的感染力;第三,教师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要体现着一种指导、向导性作用,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领会和掌握教学内容。
3、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在实施讲授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有着系列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不断地设疑,引导学生在求知的促使下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边听讲、边思.
4、为什么说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学生学习一旦有了主动性,就会自觉地去学习,为掌握一种知识很乐意主动查阅资料,向老师请教,甚至会亲自尝试一些新的学习领域。
这样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就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需要,也成为一种生活需要了,学习就犹如他们生活中一些平常事情一样,不是别人抛向他们的"包袱”。
学生的学习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之,倘若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那么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就像完成一项任务,对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完了事,不问质量好坏,不管自己是否学到了知识,更不会关心所学的知识是否会在实际中运用。
如果抱着这样的态度学习,学生对学习中出现的疑问不会关心,更不会想办法去解决,学习就往往会事倍功半,什么也没学好。
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就有了学好知识的一种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学习就会在积极的行动中进行。
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保证好的教学效果。
忽略这一点,只能是填鸭式的教学,不会有好的结果。
5、上好一节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1、目的明确: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否则容易脱离实际。
制定后,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2、内容正确: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包括对概念,定理的表达准确无误;对原理,定律的论证应确切无误。
另外,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既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又要考虑教材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既要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3、方法得当: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的加于应用,力求取得最佳的效果。
4、表达清晰: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洪亮,语言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的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
5、教态自如:教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衣着打扮,仪表风度,行为举止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自然,优雅的教态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各种思维进入学习的最佳的状态,从而推进教学的进程。
6、组织严密:整个课的进行基本符合课时计划的设计,课的进程分明,有条不絮,课的节奏紧凑,不同的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
6、为什么说,到目前为止,班级教学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根据年龄或知识程度把学生编程固定的班级由教
师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因为(1)它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2)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扎扎实实,有条不紊。
(3)它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是教师系统讲授,而且在这个基础上直接指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4)它把教学内容及活动加以有计划的安排,特别通过课的体系,分工合作,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5)学生彼此之间由于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动结集在一起,可以互相观摩,启发,切磋,砥砺。
(6)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它不
仅能较全面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能保证对学生经常的思想政治影响,启发学生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等等。
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比较突出地反映了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间接性的认识,有领导的认识和教育性认识,能在时间和精力都比较经济的条件下,比较全面地实现教学任务。
所以到目前为止,班级教学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7、贯彻与实施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发挥教学原则的整体功能和作用
2、运用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3、实施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引进与吸收的关系。
8、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以问题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的良好教学情境。
2、要依据学科教学目标的整体要求,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学生实际已有的和可能的发展水平,选择和确定探究发现的问题(课题)与过程。
3、有序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