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仪上看世界(2013)

合集下载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东 西 半 球 划 分
1、不同的经线相比较,它们的长度都 有相同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 3、从0º经线向东西两个方向度数越来 越大 4、东经与西经是以0º经线为起点划分 的 5、东半球和西半球是以20ºW、160ºE组 成的经线圈划分的
赤道和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 纬 线 所 指 示 的 方 向
经线 垂连 直接 相南 交北 的两 半极 圆并
且 与 纬 线
北极
、 经 线 所 指 示 的 方 向
南北
南极
3
1、经线的形状 半圆形 2、经线是否等长 等长
北极
地东
0

轴 地心


60
线 60度

南极
00经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 (威)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
思考: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布有什么规律? (西经)1800 (东经)
3
东西
1、纬线的形状 圆形 2、纬线是否相等 不相等
纬度
北 半 球 南 半 球
北极(北纬90度)
A
地心
B
北纬40度
40度(南纬90度)
纬 线 与 纬 度
南 北 半 球 的 划 分
南纬和北纬分布有什么规律?
45 30 150N 15 北纬150
0 15
南纬150
150S
30
45
从赤道(0度纬线)向南北两极度数越来越大
1、不同的纬线相比较,它们的长度 不相同,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纬 线长度逐渐缩短,到两极成一点 2、纬线与经线垂直 3、从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越来越大 4、北纬与南纬是以0º纬线(赤道) 为起点划分的 5、北半球和南半球也是以0º纬线 (赤道)划分的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0 45 300
1、在经纬网中, C A B点坐标为 450 0 (150S,300E) 。 30 150 (南纬15°,东经30°) 2、按南北半球划分, B点属于 南 半球。
00
150 300
B
450
3、按东西半球划分,B点属于 东 半球。
450 300 150
00 150
0 45 300
1、在经纬网中, C A C点坐标为 450 0 (300N,150W) 。 30 150 (北纬30°,西经15°) 2、按南北半球划分, C点属于 北 半球。
读 出 经 纬 网 上 红 点 的 经 纬 度 。
60 °
45 ° 30 ° 120 ° 90 ° 60 ° 30 ° 45 ° 60 ° (120 °W 、 60 °S)
二、使用地球仪 作用一确定世界上任何地点的地理位置
1、在地球仪上找到以下位置,再确定其半球位置: (1)40°N、116°E附近的一座大城市 A、城市名字: 北京 B、半球位置是: 东半球 北半球 (2) 30°N、90° W 附近的一座城市 新奥尔良 A、城市名字: B、半球位置是: 西半球 北半球 (3) 34° S 、151°E附近的一座城市 悉尼 A、城市名字 B、半球位置是: 东半球 南半球 (4) 16 ° S 、50° W 附近的一座城市 巴西利亚 A、城市名字 B、半球位置是: 西半球 南半球
90°N
66.5°N 23.5°N
23.5°S 66.5°S
90°S
完成下表:高中低维度的划分 低纬度 中纬度 0 °--30° 30°-60°
低纬度 60°-90°
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23.5°N—23.5°S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上课)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上课)
地球仪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工具
概念区分
地轴 地球自转轴 北极 地轴北段与地 球表面的交点
经线 连接南北两 极并且与纬线垂 直相交的半圆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 且环绕地球一周的 圆圈。赤道是最大 的纬线圈。
南极 地轴南段与地 球表面的交点
湖泊 河流 经线 岛屿 海洋
地轴
北极 大陆 国家名 山脉
南极
纬线
同 经 度
请你根据地图,说说地球上 低 高、中、低纬是怎么划分的? 纬 度 中 纬 度
0°-30°
30°-60°
高 纬 度
60°-90°
90
0
五 带 的 划 分
66.5
0
北 极 圈 北 回 归 线 赤 道
23.5
0
0
0
23.5
0
南 回 归 线 66.5
0
南 极 圈
90
0
北纬66.5度
北纬23.5度
观 察 地 球 仪
经线和经度 纬线和纬度
秘诀:横纬竖经
经线
垂连 直接 相南 交北 的两 半极 圆并 且 与 纬 线 1、经线的形状 半圆形
北极
南北 南极
2、经线是否等长 等长
3
、 经 线 所 指 示 的 方 向
90°W 60°W30°W 0° 30°E60°E 90°E
东经 向东度数增大的是_____, 西经 向西度数增大的是_____。
热带地区
北温带
北寒带
爱斯基摩人的一家
南寒带
思考题
1、有一艘轮船航行到这样一个地方,它的东侧 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南侧是南半球,北侧是北 半球,问这个地点是( B )
A、东经20°赤道 B、西经20° 赤道 C、东经160° 赤道 D、西经160° 赤道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3-0121-03一、课程标准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二、教材分析“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是七年级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的综合探究课。

本单元把人们生活的区域扩展到整个世界,展示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而地球仪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所以认识和了解地球仪是认识世界、认识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观察地球仪”重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认识地球仪,进而认识地球;把学生头脑中平面的地图印象转化为立体的空间印象。

第二部分“使用地球仪”重在让学生根据前面的观察和分析,学会运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来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来分析它们的地理环境特征。

三、学情分析在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中,涉及到了地图三要素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从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地图上的经纬网可以用来确定方向。

而在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课——从地图上获取的信息中,学生通过观察各种类型的地图,对经线、纬线的特点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初一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光从地图上观察抽象的经线、纬线还是难以理解。

所以在这节探究课中,就需要充分利用地球仪这个直观的教具,让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小组的讨论来对地球仪和地球仪上经线、纬线进行深入地探究。

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两张赫晓光创新绘制的北半球版世界地图和南半球版世界地图,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图。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权威资料]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权威资料]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3-0121-03一、课程标准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二、教材分析“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是七年级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的综合探究课。

本单元把人们生活的区域扩展到整个世界,展示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而地球仪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所以认识和了解地球仪是认识世界、认识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观察地球仪”重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认识地球仪,进而认识地球;把学生头脑中平面的地图印象转化为立体的空间印象。

第二部分“使用地球仪”重在让学生根据前面的观察和分析,学会运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来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来分析它们的地理环境特征。

三、学情分析在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中,涉及到了地图三要素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从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地图上的经纬网可以用来确定方向。

而在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课——从地图上获取的信息中,学生通过观察各种类型的地图,对经线、纬线的特点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初一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光从地图上观察抽象的经线、纬线还是难以理解。

所以在这节探究课中,就需要充分利用地球仪这个直观的教具,让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小组的讨论来对地球仪和地球仪上经线、纬线进行深入地探究。

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精品课件一】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精品课件一】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纬线
圆圈 不等长 东西方向
长度
指示方向
半球划分 东西半球
西经20度,东经160度
南北半球
赤道(0度纬线)
经度
度数起点线 度数划分
本初子午线 (0 º 经线) 向东向西各分作 180º
纬度
赤道 (0 º 纬线) 向南向北各分 作90º
标示代号
东经(E) 西经(W)
南纬(S) 北纬(N)
使用经纬网 1、根据经纬网确定位置 2、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 特点
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认识地球仪
特点比较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半球划分 (东西半球) 经度 度数起点线 度数划分 经线
观看视频,完成下表
纬线
(南北半球) 纬度
标示代号
知识巩固:再探经纬网
赤道和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3 、 纬 线 所 指 示 的 方 向
东西
1、纬线的形状 圆形 2、纬线是否相等 不相等
60º 中国大约跨越____ (经度),最东端 和最西端相差 4 ________ 小时。
有一渔轮在海洋里遇难,他们向我们发 出了救援信息,说是在经度30°纬度 45°的地方出事,我们凭借此信息能 及时有效地给予救助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出事的地点没有交代清楚, 这样的地方会有4个。
A1(东经30°北纬45°)A2 (东经30°南纬45°) A3(西经30°北纬45°)A4 (西经30°南纬45°)
课 外 拓 展
1、认真观看地球仪,看看与北京、杭州同一 条纬线圈上附近的大城市都有哪些。 2、根据经度相差15º ,时间即相差1小时计算, 分别计算这些城市与北京时间( 120º E时间 ) 相差多少小时。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案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案

(1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课在学生了解了世界及中国的基本地理状况之后,着重借助继地图之后的又一个地理学习工具──地球仪。

将前面所学的“平面的”知识摆在一个立体的空间来加以深化。

同时也为学习后面的社会历史知识,乃至于为终身学习建立一个直观的地球空间。

因此,本课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本课在内容结构上显示了新教材鲜明的特色,那就是趣味、活泼,从具体到抽象,最终再回到具体,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全课内容分观察地球仪与使用地球仪两部分,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然后深入到抽象的经纬线知识,最终回到对具体的中国地理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3)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纬度带的划分。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问题探究教学类型,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采用如下策略:(1)体现探究式特点,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2)强调学生自主收集信息的能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采用激励性语言,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主体价值。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地球仪。

◎教学流程整体构架◎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并描述一下四大洋、五大洲的相对位置。

学生回答。

【承转】看来大洲、大洋尽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不过,我们生活的地球实在是太大了,尽管我们的脑海里有地球的模样,但我们很难一下看到它的全貌。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地球的全貌呢?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总结】好,让我们先登上太空,去看看地球。

【播放】影片《从太空看地球》。

【承转】是的,在太空中看地球如果不借助先进的观察设备是无法看清楚的,还是让我们看地球仪吧!【叙述】地球仪不是真实的地球,它是人们为了更方便地观察地球,仿照地球的形状制作的模型。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66.5
0
北 极 圈 北 回 归 线 赤 道
23.5
0
0
0
23.5
0
南 回 归 线 66.5
0
南 极 圈
90
0
五 带 的 划 分
66.5
0
90 北寒带 北 极 圈
0
23.5
0
北温带 北 回 归 线 热 赤 带

0
0
23.5
0
南 回 归 线 南温带 66.5
0
南 极 圈 南寒带 0 90
图2-59地球上的五带
经 线
连接南北两极 并且与 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圆弧状况 半圆 ,两条相对应 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 , 都相等 定义

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 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圆 ,每一条纬线自 成纬线圈
就半球而言,每一 条纬线长度都不等; 就全球而言,纬度 相同的线,长度相 等
东西 方向
指示方向 南北 方向
地轴
北极
大陆 国家 山脉
南极
纬线
一 、 观 察 地 球 仪
纬度和纬线
经度和经线
N S 北纬 南纬
w E 西经 东经
经线
也 与含 叫 纬义 子 线: 午 垂连 线 直接 .相南 交北 的两 半极 圆并 ,且
北极
) 经 线 所 指 示 的 方 向
南北
特点:
南极
1)经线的形状 半圆形 2)经线是否等长 等长
A: 300N ,150W B: 150S, 300E
450
A
450 300
0 150 00 150 30
00 150 300
B 4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纬网
经 线 和 纬 线 互 相 垂 直
有一渔轮在海洋里遇难,他们向我们发出了救援信 息,说是在经度30°纬度45°的地方出事,我们凭 借此信息能及时有效地给予救助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出事的地点没有交代清楚, 这样的地方会有4个。
A1(东经30°北纬45°)A2 (东经30°南纬45°) A3(西经30°北纬45°)A4 (西经30°南纬45°)
160°
20°
160°
20°W
东 半 球 图
160°E
160°E
西 半 球 图
20°W
赤道和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 纬 线 所 指 示 的 方 向
3
东西 方向
1、纬线的形状 圆形 2、纬线是否等长 不等长
纬度
北 半 球 南 半 球
北极(北纬90度)
北纬40度
地心
40度
赤道
40度 (0度)
南纬40度
南极(南纬90度)
纬度变化规律
愈 向 北 愈 大
愈 向 南 愈 大
90°N
20°N 10°N
0°(赤道)
10°S 20°S
90°S
南北纬的分界线: 北纬 N
北纬90°
北极
南纬 S
南极 南纬90°
北 半 球 图
南 半 球 图
20°W

2001年3月23日, 俄罗斯“和平号”空 间站第一批碎片安全 坠入44.4°S、 150°W。请问:该 地点属于南半球还是 北半球?为什么选择 该地点?
读下列四幅图,哪一幅图中甲点位置符合: (1)东半球 (2)北半球 (3)低纬度 (4)热带 (5) 我国境内五个条件?( )

10°
20°
30°
120°110°100°
A
10° 0° 甲 10 °
100°110°120°
B

30°
20°
10°
10° 0° 10°
C
30 °
20 °

10 °
100°110°120°
3、中国大约跨越 60度 经度,中 国最东和最西相差 4 个小时
4、中国在 亚洲 (大洲)的东 部, 太平洋 (大洋)的西岸.
猜猜我站在 哪里啊?
我的西侧是东半球,东侧是西半球 我的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
[东经160,纬度0(赤道)]
29°42′02〃~30°19′15〃N, 120°16′55〃~120°46′39〃E,
D
解析:甲点在东半球为B、C、D图,在北半球为C、D图, 低纬度的为C、D图,热带的为C、D图,我国境内为D图。
新奥尔良,北半球、西半球
悉尼,南半球、东半球
巴西利亚,南半球、西半球
请你根据图2-58,说说地球 低 上高、中、低纬是怎么划分的? 纬 0°-30°

中 纬 30°-60° 度
高 纬 60°-90° 度
Hale Waihona Puke 00五66.50 北 极 圈
带 23.50

00

分 23.50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地球仪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工具
经线
北极
南极
1、经线的形状
半圆形
2、经线是否等长
等长
3、所指方向
南北
180°W
经度变化规律

20°10° 20°10°
180°E
愈向西愈大
西经
愈向东愈大
东经
西半球
东半球
160°E
20°W
160°E
西经20°,东经160°这两条线它们穿过的地区大部分 是海洋,避免把一些国家划分到两个半球。
66.50
南极 圈 900
66.50
五 带 23.50 的 00 划 23.50 分
66.50
900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带 北回归线
赤热 带道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圈 南寒带 900
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1、中国的半球位置:—北—半—球—(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东—半—球—(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2 、中国的纬度位置: 大部分地区在中纬度 (纬度带) 大部分地区在北温带 (五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