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练习题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练习题一、选择题1. 地球仪上表示经线的线是:A. 粗线B. 细线C. 曲线D. 斜线2. 地球仪上表示纬线的线是:A. 粗线B. 细线C. 曲线D. 斜线3. 下列哪个城市位于北半球?A. 北京B. 悉尼C. 里约热内卢D. 开普敦4. 下列哪个城市位于南半球?A. 东京B. 新加坡C. 孟买D. 墨尔本5.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称为:B. 经线C. 圆柱D. 球面二、填空题1. 地球仪上的______表示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
2. 地球仪上的______表示地球上的国家边界。
3. 地球仪上的______表示地球上的重要城市。
4. 地球上,赤道的纬度为______。
5. 地球上,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______。
三、判断题1. 地球仪上的经纬线都是直线。
()2. 地球仪上的纬线长度相等。
()3. 地球仪上的经线长度不相等。
()4. 地球仪上的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北端。
()5. 地球仪上的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
()四、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地球仪的作用。
2. 请列举三个地球上重要的经线。
3. 请列举三个地球上重要的纬线。
4. 请简述地球仪上如何表示国家边界。
5. 请简述地球仪上如何表示地形高低。
五、匹配题A. 国际日期变更线C. 北回归线D. 南极圈E. 本初子午线1. ____________ 线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2. ____________ 线是地球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 ____________ 线是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
4. ____________ 线是南寒带的界线。
5. ____________ 线是日期变更的界线。
六、连线题A. 中国B. 法国C. 印度D. 巴西E. 澳大利亚1. 北京 ____________2. 巴黎 ____________3. 新德里 ____________4. 巴西利亚 ____________5. 堪培拉 ____________七、图表题图表:世界七大洲面积排名1. ____________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东 西 半 球 划 分
1、不同的经线相比较,它们的长度都 有相同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 3、从0º经线向东西两个方向度数越来 越大 4、东经与西经是以0º经线为起点划分 的 5、东半球和西半球是以20ºW、160ºE组 成的经线圈划分的
赤道和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 纬 线 所 指 示 的 方 向
经线 垂连 直接 相南 交北 的两 半极 圆并
且 与 纬 线
北极
、 经 线 所 指 示 的 方 向
南北
南极
3
1、经线的形状 半圆形 2、经线是否等长 等长
北极
地东
0
度
轴 地心
经
经
60
线 60度
度
南极
00经线: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 (威)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
思考: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布有什么规律? (西经)1800 (东经)
3
东西
1、纬线的形状 圆形 2、纬线是否相等 不相等
纬度
北 半 球 南 半 球
北极(北纬90度)
A
地心
B
北纬40度
40度(南纬90度)
纬 线 与 纬 度
南 北 半 球 的 划 分
南纬和北纬分布有什么规律?
45 30 150N 15 北纬150
0 15
南纬150
150S
30
45
从赤道(0度纬线)向南北两极度数越来越大
1、不同的纬线相比较,它们的长度 不相同,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纬 线长度逐渐缩短,到两极成一点 2、纬线与经线垂直 3、从赤道向南北两极度数越来越大 4、北纬与南纬是以0º纬线(赤道) 为起点划分的 5、北半球和南半球也是以0º纬线 (赤道)划分的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案人教版一、课程标准1-1 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他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1-2 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二、教学目标1.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2.利用表格,通过小组合作,概括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相关知识特点;3.会通过经纬网确定某一地区的经纬位置、海陆位置、纬度带位置、相对位置,会准确地读出某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
三、重难点分析纬线与纬度和经线与经度及利用经纬网定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与难点。
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经纬度位置的确定是我们了解、分析一个地区地理特征首先会遇到的问题,是进行其他地理研究的基础。
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经线、纬线及其交织而成的经纬网都是虚拟的,学生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抽象能力才能理解和把握。
四、学情分析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都接触过地球仪,具备相当的地球仪知识,同时,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世界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社会等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些都为学生学习这节课作了知识储备。
但七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是很强,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理解有较多的难度。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乒乓球、探究单七、课后反思1、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是课程学习的起点之一,本节课利用刚刚过去的台风罗莎和学生已有的地球仪的相关知识,作为本节课学习活动的起点,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有助于开展学习。
同时,又利用经纬网的相关知识解决台风的相关问题,遵循从社会现实发现问题,有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并贯穿起来,我认为这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
同时,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有助于知识的落实。
2、这节课时间紧,又是评比活动,上完这节课觉得更多的是遗憾。
教学设计对学生和师生互动估计不足,没有考虑突发因素,问题设计没有仔细推敲,部分问题难度较大,导致学生无法适从。
如在知识运用部分,生硬地设计让学生准确的读出经纬度的环节,缺乏知识的铺垫,学生根本无法读出度数,成为这节课的一大败笔。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权威资料]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dca0b9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0b.png)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3-0121-03一、课程标准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二、教材分析“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是七年级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的综合探究课。
本单元把人们生活的区域扩展到整个世界,展示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而地球仪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所以认识和了解地球仪是认识世界、认识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观察地球仪”重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认识地球仪,进而认识地球;把学生头脑中平面的地图印象转化为立体的空间印象。
第二部分“使用地球仪”重在让学生根据前面的观察和分析,学会运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来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来分析它们的地理环境特征。
三、学情分析在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中,涉及到了地图三要素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从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地图上的经纬网可以用来确定方向。
而在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课——从地图上获取的信息中,学生通过观察各种类型的地图,对经线、纬线的特点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初一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光从地图上观察抽象的经线、纬线还是难以理解。
所以在这节探究课中,就需要充分利用地球仪这个直观的教具,让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小组的讨论来对地球仪和地球仪上经线、纬线进行深入地探究。
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地球仪看世界的句子

地球仪看世界的句子
1. 地球仪是一种模拟地球的球体仪器,可以用来观察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
2. 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了解它们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
3. 地球仪还可以用来观察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如气候、地形、海洋等,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生态系统。
4. 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的各种文化和历史遗迹,了解它们的背景和意义,增加我们的文化知识。
5. 地球仪还可以用来观察世界上的各种动植物,了解它们的分布和生态环境,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
6. 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贸易关系,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全球化的趋势。
7. 地球仪还可以用来观察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飓风等,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灾害。
8. 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的各种政治和军事事件,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冲突,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际政治的复杂
性。
9. 地球仪还可以用来观察世界上的各种文化交流和旅游活动,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帮助我们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和旅游发展。
10. 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的各种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案

(1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本课在学生了解了世界及中国的基本地理状况之后,着重借助继地图之后的又一个地理学习工具──地球仪。
将前面所学的“平面的”知识摆在一个立体的空间来加以深化。
同时也为学习后面的社会历史知识,乃至于为终身学习建立一个直观的地球空间。
因此,本课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本课在内容结构上显示了新教材鲜明的特色,那就是趣味、活泼,从具体到抽象,最终再回到具体,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全课内容分观察地球仪与使用地球仪两部分,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然后深入到抽象的经纬线知识,最终回到对具体的中国地理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3)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纬度带的划分。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问题探究教学类型,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采用如下策略:(1)体现探究式特点,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2)强调学生自主收集信息的能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采用激励性语言,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主体价值。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地球仪。
◎教学流程整体构架◎学与教的过程(新课导入)【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并描述一下四大洋、五大洲的相对位置。
学生回答。
【承转】看来大洲、大洋尽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
不过,我们生活的地球实在是太大了,尽管我们的脑海里有地球的模样,但我们很难一下看到它的全貌。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地球的全貌呢?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总结】好,让我们先登上太空,去看看地球。
【播放】影片《从太空看地球》。
【承转】是的,在太空中看地球如果不借助先进的观察设备是无法看清楚的,还是让我们看地球仪吧!【叙述】地球仪不是真实的地球,它是人们为了更方便地观察地球,仿照地球的形状制作的模型。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2、认识地球仪: (1)经线和经度
(2)纬线和纬度
(3)东西半球的划分:以西经 20°W 160°E 组成的经线圈划分。
(4)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分 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
为南半球。
经线
北极
垂连 直接 相南 交北 的两 半极 圆并
且 与 纬 线
南极
1、经线的形状 半圆形
2
、 经 线 所 指 示 的 方 向 南北
00
F
300 600
位于东半球的是 B、C、D 位于北半球的是 A、C、D
位于西半球的是 A、E、F 位于南半球的是 B、E、F
某人从赤道出发,依次向 正南、正东、正北、正西 各 走 100 公 里 , 最 后 他 位 于( )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以北
√D出发点以东
小结: 经纬线比较表1
A: 150N 、 400W B: 300N 、 400E
C: 150S 、 200E D: 300S 、 200W
2、将点E( 150N 、 200W)标在图中的相应位置
请你判断中国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 位于 东 半球(东、西),位于 北 . 半球(南、北);位于 中 纬度(高、 中、低)。大部分地区在_______北_(温五带带)
中国大约跨越__6_3_º
(经度),最东端 和最西端相差
___4_____小时。跨 了 5 时区。
·D
·C
北
40
西
70
南
20
东
50
0o
90o
北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北极圈66.5o
北回归线23.5o
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学习要求】
1、能根据具体的经纬度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到事物的具体位置,能根据地球仪或地图上的
经纬网说出事物的经纬度
2、能利用经纬网说明事物的相对位置,能判读经纬网地图。
3、能够利用经纬网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特征。
【自主学习梳理】
1.地球仪上有很多和,每条经线与纬线都有相应的。
2.从地球上看世界,我们不但可以了解世界上和、与
、和的分布状况,而且还可以利用地球仪上和
,确定世界上任何地点的。
3.同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一样,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地图上的经纬线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事物的和。
4.依据纬度可以将地球划分为、、三个纬度带。
5.地球可以划分为、、、、五个温度带。
6.经度相差,时间即相差1小时。
【课堂合作研习】
1、某地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南侧是南温带,北侧是热带,该点的位置是()
A.0°、23.5°S
B.20°W、23.5°N
C.160°E、23.5°S
D.160°W、23.5N
2.读图。
回答问题。
(1)A点位于经度,纬度。
B点位于(填“高”“中”或“低”)纬度。
(2)A在B的方,C在B的方,D在B的方。
A点所处的温度带是,B点点所处的温度带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地球仪上看世界教学目标1.收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特征以及地球的公转与自转。
2.认识地球仪,激发了解地球的兴趣。
3.了解地球上的五带,知道五带的形成与太阳的光照有关。
4.从地球仪上了解世界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体会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教学重点了解世界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体会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教学难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特征以及地球的公转与自转。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收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特征以及地球的公转与自转。
2.认识地球仪,激发了解地球的兴趣。
教学难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特征以及地球的公转与自转。
教学过程活动一了解地球,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特征1.师:同学们,对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熟悉吗?我们现在就来个—“我生活的星球”现场知识竞赛,看看谁最熟悉。
准备好了吗?2.知识竞赛(出示课件:“我生活的星球”知识竞赛)(1)我们生活的星球名叫……?预设答案,(点击课件出示“地球”文字与图片)(2)地球的形状是……?预设答案,(点击课件出示“球体”文字)(3)地球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体积……?预设答案,(点击课件出示“庞大”文字)(4)地球上海水与陆地的面积哪个大?预设答案,(点击课件出示“海水>陆地”文字)3.小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点击课件出示“行星”文字),是个不断运动的球体。
地球拥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
从地球的表面到中心约有6300千米,沿地球的赤道绕一圈约4万千米。
地球是目前所知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活动二感知人们认识地球的过程1.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如一把张开的伞,地是平的,像一盘展开的棋盘。
(点击课件出示图片:天盖说)2.今天的我们早就知道地球是球体,那么当时的人们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你能帮助他吗?预设答案:因为地球对于人类来说实在太大了,所以让人产生了这样的错觉。
(点击课件出示“庞大”文字)(1)其实,今天我们能这么轻易地认知到地球的形状,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的,而前人的研究也是有过程的。
(2)那么前人研究地球形状的过程是怎样的?教科书上有这方面具体的介绍,我们也来做个研究,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证明地球是圆的?(3)两位同学一组,讨论研究。
①(点击课件出示:古希腊—埃拉托色尼)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根据月食现象,确信地球是圆的,并计算出地球的周长,成为世界上最早测量地球大小的人。
②(点击课件出示:西班牙—麦哲伦)1519年,麦哲伦率领一支西班牙船队一路向西行驶,1522年9月,船队回到了西班牙。
这次环球航行向世人证明,地球是球体。
③(点击课件出示:苏联—加加林)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载人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从太空中观察地球全貌的人。
加加林欣喜地感叹原来是一个蔚蓝色的大球。
(5)小结:科学家们是怎么证明地球是圆的?课件出示:研究计算环球航行太空观察证明今天的你如何证明地球是圆的?活动三认识地球的公转与自转1.地球虽然体积庞大,但是在不断运动,这颗行星如何运行?三人一组自由组合现场模拟。
(太阳、地球、月球)2.小结: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着,自转一周,要用23小时56分。
同时,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旋转,每公转一周,要用365天5小时48分46秒。
(随机课件出示运动方式)3.地球的自转、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预设答案:自转—昼夜变化公转—季节变化4.平时我们以一年365天来计算,与地球实际公转之间的差距,就用每隔四年设一个闰年来解决。
这一天加在2月,所以如果有同学出生在2月29日的,那么就只能每四年过一次生日。
活动四认识地球仪,激发了解地球的兴趣1.这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点击课件出示:地球仪)随机介绍: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有了地球仪,人们就能比较形象地认识地球了,看到整个世界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仪上看世界(补充完整课题)2.观察地球仪,你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看看哪个小组的有更多的发现?预设答案:(1)地球仪是呈一定的倾斜角度随机理解—引力造成(点击课件出示:地轴)(2)地球仪上有许多的线随机理解—为了方便人们在地球上搞清地理方位,人们设想了经线和纬线。
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是经线。
(点击课件出示:经线)与赤道平行的是纬线。
(点击课件出示:纬线)(3)课件之后出示:南极、北极、赤道、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南半球、北半球、地球上的经线、东半球、西半球。
3.小组合作,在平面图上找找地轴、南极、北极、经线、纬线、赤道、南半球、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
(1)学生小组合作,比比哪组找得又快又准。
(2)反馈,请找得最快的小组上台贴。
(3)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地球拥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是目前所知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知道地球是个不断运动的球体,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产生了昼夜的变化,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产生了一年的季节变化。
根据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可将地球表面分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通过经线和纬线,还可找到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因此,本课的学习对我们拓展视野是很有帮助的。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对于地球仪的认识,会利用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来找到要找的地方。
2.了解地球上的五带,知道五带的形成与太阳的光照有关。
教学过程活动一动动手,地球仪上找地方1.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点击课件出示:经线、纬线),利用经线和纬线我们就能很快地在地球仪上大致找到我们要找的地方。
现在我们来动动手,找找看。
2.课件出示在地球仪上找到以下地点:(1)北纬40°、东经116°附近的一个中国大城市。
(2)北纬28°、东经87°附近的一座著名山峰。
学生观察地球仪,回答问题(随机出示:世界地图和问题及答案:北京、珠穆朗玛峰)活动二做实验,认识地球上的五带1.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上海。
(1)在地球仪上快速找到—中国上海。
点击课件出示:“地球上的五带”,点击课件出示:上海(2)交流:上海是你现在所处的地方,现在是什么季节?我们都穿上了冬装。
回忆你最喜欢在上海过什么季节?为什么?(3)思考:上海是个四季分明的地方,可是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这样分明的四季变化。
这是什么原因?(4)实验:光照实验—体会不同距离,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能量的不同。
(5)总结出示:地球上的气温变化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太阳光照。
地球表面获得太阳能量是不同的,但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点击课件出示:太阳光)2.小结: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表面获得太阳能量不同。
随机理解: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阳光直射或接近直射。
这里得到的光和热量多,终年高温,被称为热带。
(点击课件出示:热带)北寒带、南寒带—在南北极圈内,阳光照射的角度最小,地面得到的光和热量最少,气温最低,北极圈以北叫北寒带,南极圈以南叫南寒带。
(点击课件出示:北寒带、南寒带)3.了解地球上的四季变化。
(1)地球上四季最分明的是北温带、南温带。
(点击课件先后出示:北温带、南温带)(2)边演示边讲解:以我们现在生活的城市上海为例,现在是冬天,太阳此时正直射正南回归线上。
(点击课件先后出示:冬南回归线)过几个月,上海进入春天,太阳光线直射点转到了—赤道。
(点击课件先后出示:春赤道)那么,上海的夏天、秋天,太阳直射点应该移到了哪?—北回归线、赤道。
(点击课件先后出示:夏秋北回归线)(3)探究:那么,处在南温带的悉尼,四季又是如何变化的?借助手中的地球仪,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4)交流反馈。
(5)小结:很明显,地球上四季最分明的是北温带、南温带,它们的四季变化正好相反。
4.课后探究:地球仪上除了今天这节课上所提到的,你还能有什么发现?(出示相应课件)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从地球仪上了解世界的七大洲和四大洋。
2.体会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教学重点了解世界的七大洲和四大洋,体会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发地球仪1.导入今天,让时光倒转,我们一起进行一次环球之旅。
(点击课件出示旋转的地球)瞧,地球已经展现在我们眼前,你有什么发现吗?蓝色的代表—海水其他颜色代表—陆地2.介绍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情况:宇航员从宇宙空间看到的地球,大部分是蓝色的,因为地球表面的71%被海水所覆盖,包括山脉、平原、沙漠、盆地的陆地只占29%。
(点击课件:海洋占71%、陆地占29%)3.在地球仪上找找七大洋和四大洲。
我们的飞船正绕地球飞行,陆地和周围的岛屿合起来就称为大洲,你能找到地球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吗?学生在地球仪上寻找,随机板书相关内容。
(用世界地图的拼图)活动二了解地球上的国家1.了解地球上的国家。
导入:共有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七大洲上,全世界的人口总数约为60亿,现在让我们走下飞船近距离观察一些国家。
(点击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这是我们的祖国—中国。
她位于亚洲(在地球仪上指明),是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积第三的国家,因为地域辽阔,与我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4个之多。
我国从南到北处于热带、亚热带、北温带。
我们的首都是北京(点击课件出示:天安门并在地球仪上标示北京的位置),世界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的北坡也位于我国境内(点击课件出示:珠穆朗玛峰)。
大家一定还想了解其他国家吧!请大家选择资料包中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国家(点击课件出示:学习单),使用地球仪边阅读资料边对其进行了解,并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填入学习单。
分小组学习资料包,填写学习单,交流。
(师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指出该国所处的带、大洲;首都的位置;境内独特的地貌等)2.体会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么多美丽奇妙的国家都依偎于地球母亲的怀抱中,可是有一些现象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幸福生活。
播放短片,思考:你从短片中了解到了什么?生交流。
面对全球变暖这一严酷的现实,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有什么想倡议的?生交流。
3.小结230个国家和地区,不论相隔咫尺或天涯,都共存于同一个地球,因此我们也拥有同一个梦想—保护地球母亲,因为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板书: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