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吃害虫

合集下载

《青蛙吃害虫》说课稿

《青蛙吃害虫》说课稿

《青蛙吃害虫》说课稿各位评委、同事,大家晚上好,我是4号说课选手XX,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青蛙吃害虫。

主动学习,最佳动机,循序渐进,这是著名数学家乔治波利来提出的学习和教学的原则,遵循教学原则,我进行了一次深度备课,现将备课情况汇报如下。

一、说教材首先谈谈如何把握教材,确定目标。

《青蛙吃害虫》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单元的第三次探究与学习。

请看教材:教材首先创设了“青蛙吃害虫”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然后用计数器帮助学生建立加减的直观表象。

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

二、说学情根据以往多次听课,对课堂的信息观察我发现如果依照教师用书的建议,在探索如何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有的学生通过动手拨计数器解决问题,有的学生通过摆小棒解决问题,有的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教室里可能会一片混乱,教学过程难以控制,我们来看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难收回;喜欢思考问题,但言语表达不清;喜欢回答问题,也喜欢安静地聆听有趣的故事。

本节课是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过类似的计算体验,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也积累了一些计算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思考,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通过计数器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3、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交流,理解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感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其中,通过计数器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是教学重点。

理解算法,即数位对齐的意义。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青蛙吃虫子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青蛙吃虫子
2018年5月8日
教 学 过 程
二 次 修 改
一、动画激趣
1、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小白兔和小黑兔到地里拔萝卜。根据动画情节,请你来提数学问题?
(1)小白兔拔了2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40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你会解答吗?
列式:20+40=60(个)
(2)小白兔拔了3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6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2.同学们很聪明,一下就猜对了!青蛙对我们很有用处的,青蛙吃掉害虫,就保护了庄稼。所以,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青蛙,不能随意捕杀.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青蛙吃害虫》。(板书)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人文教育.]
课题:拔萝卜( 2018 年 5 月 8 日)
主备人:彭本超 备课成员:汪亚、张初胜、徐小缓、汪文娟、俞莉莉
教学内容
《拔萝卜》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学会整十数的加减法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退位的情况,并会用竖式计算,为后面的进退位的计算教学打下基础.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拔萝卜”这一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加法和减法的问题。教材中设计的计数单位的直观模型和计数器通常可以帮助学生探索计算过程,理解算理,同时还能帮助学生验证计算结果。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计算加法问题,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在本课中,第一次出现竖式,教师要做适当介绍,帮助学生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数位对齐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计算方法。
教 学 过 程
二 次 修 改
一、学前准备:

一年小青蛙吃害虫作文

一年小青蛙吃害虫作文

一年小青蛙吃害虫作文
一天早晨,小明高高兴兴地走出家门,他一手拿着鱼网,一手拿着大瓶子,来到了小河边捉鱼。

小明到了小河边,看见了一群青蛙,觉得捉鱼没有捉青蛙有趣,就捉了一只小青蛙,并把它放在了瓶子里,欢欢喜喜地回家了。

回到了家,小明觉得非常累,就坐在沙发上,把瓶子放在了小凳子上,又把收录机打开,听到了要保护青蛙的广播,但没有听全。

小明觉得很纳闷,决定要把这件事弄个明白。

小明打开《百科全书》,翻到介绍青蛙那一页,看到了青蛙能吃害虫,能保护庄稼的内容。

他心想:“这次我犯了一个错误,捉了青蛙,我一定把它放回去。


于是,小明拿着瓶子,来到了小河边,把青蛙放了。

青蛙“呱,呱”地叫了两声,好象对小明说“谢谢你。

”小明笑了,转身向家里走去。

小学一年级数学《青蛙吃害虫》教案二: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青蛙吃害虫》教案二: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青蛙吃害虫》教案二: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塑造。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今天我们来谈谈一年级数学课《青蛙吃害虫》的教学,它如何能够促进孩子们的合作和交流,让孩子们在竞争和合作中得到锻炼。

一、认知理论在教育领域中,认知理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认知理论从人的认知过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则和原则,包括个体差异、交互作用、发展程度、主动性、社会文化因素等。

而青蛙吃害虫这个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恰恰符合这些规则和原则,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青蛙吃害虫是一款数学游戏,它的玩法非常简单,孩子们需要控制青蛙去吃害虫,每吃掉一个害虫,就能得到一分。

但是,这个游戏中有些害虫不能被青蛙吃,比如说可以飞的害虫,而孩子们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找到可以被吃的害虫,一起完成任务。

这个游戏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数学知识,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二、交流和合作能力交流和合作是社会化学习的关键内容,也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孩子们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与他人交流沟通,在共同的目标下合作达成任务。

而青蛙吃害虫这个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游戏,正是为了帮助孩子们在游戏的交流和合作中得到锻炼。

游戏中需要孩子们找到可以被吃的害虫,很多时候需要孩子们去询问另一个组员,才能找到答案。

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发现自己没有思路时,可以直接询问同伴,获得答案,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交流能力非常有好处。

游戏中有些害虫需要两个人一起才能吃掉。

这就需要孩子们之间紧密协作,需要交流沟通,才能完成任务。

在协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互理解,还需要相互支持和协调,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游戏中还有一些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孩子们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完成任务的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和分工协作能力。

青蛙吃害虫说课稿

青蛙吃害虫说课稿

青蛙吃害虫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章节:第七单元《青蛙和害虫》详细内容:本节课将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探究青蛙与农作物的关系,认识青蛙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青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和与农作物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青蛙的生活习性和与农作物的关系。

难点:青蛙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青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青蛙模型、害虫模型、生态图示。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农田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蛙和害虫的关系。

2. 知识讲解:介绍青蛙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水边、善于跳跃、皮肤特征等。

3. 案例分析:分析青蛙与农作物的关系,举例说明青蛙如何捕食害虫。

4.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青蛙对害虫的捕食行为。

5. 生态图示:展示青蛙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等。

6. 保护青蛙:讨论如何保护青蛙,如禁止捕杀、保护栖息地等。

7. 随堂练习:填写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1. 青蛙的生活习性2. 青蛙与农作物的关系3. 青蛙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保护青蛙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描述青蛙的生活习性和与农作物的关系。

答案:青蛙生活在水边,善于跳跃,皮肤特征等。

青蛙捕食害虫,有助于保护农作物。

2. 题目:列举三种保护青蛙的方法。

答案:禁止捕杀、保护栖息地、宣传生态保护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青蛙的生活习性和与农作物的关系,认识到青蛙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青蛙的保护方法了解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青蛙栖息地,进行实地考察,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章节:第七单元《青蛙和害虫》详细内容:本节课将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探究青蛙与农作物的关系,认识青蛙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青蛙。

青蛙吃害虫

青蛙吃害虫

青蛙吃害虫青蛙是广为人知的两栖动物,它们不仅受到人们的喜爱,还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其中一项重要的作用就是它们捕食害虫,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本文将从青蛙的特点、害虫种类和数量以及对农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青蛙是一类冷血动物,它们属于两栖纲中的无尾目。

它们有独特的皮肤、鼓膜和半水生的生活方式。

相比于其他的两栖动物,青蛙在陆地和水中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青蛙的体型通常小到中等大小,多数种类都可以通过长腿跳跃来迅速移动。

青蛙的眼睛和鼻子都很特别,鼻子上还有一对小的鼻孔,可以通过呼吸肺部和皮肤进行气体交换。

因此,即使在水中,青蛙也可以呼吸。

青蛙以昆虫及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而这些小型无脊椎动物中的很多都是害虫。

害虫是指对作物、植物和人类造成危害的昆虫。

在农田或庭园中,很多害虫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威胁。

青蛙通过捕食害虫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降低了害虫的数量,保护了农作物的生长。

青蛙捕食的害虫种类多种多样,包括蝗虫、叶螨、蚜虫、甲虫等等。

蝗虫是危害农作物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可严重破坏庄稼。

青蛙非常擅长捕食蝗虫,它们的舌头非常粘,可以迅速伸出去捕捉猎物。

叶螨是常见的病虫害,青蛙捕食叶螨可以减少病虫害对植物的危害,增加庄稼的产量。

此外,青蛙还可以捕食蚜虫、甲虫等多种害虫,从而减少它们对庄稼的侵害。

青蛙对农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由于青蛙能够有效地捕食害虫,农民们通常会主动吸引和保护青蛙。

他们会留下有水的地方,供青蛙栖息和繁殖。

这个方法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采用,被称为“青蛙农法”。

青蛙农法不但可以减少对农作物的化学农药使用,减少污染,还能够节约成本,提高农业产量。

另外,青蛙还能够调节昆虫种群,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青蛙不仅对农业有益,还在其他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草原和森林中,青蛙捕食害虫,维持了昆虫种群的平衡。

它们也是其他动物的重要食物资源,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

此外,青蛙的鸣叫声是夜晚的一种美妙的音乐,为大自然增添了活力。

《青蛙吃害虫》教学反思

《青蛙吃害虫》教学反思

《青蛙吃害虫》教学反思《青蛙吃害虫》教学反思 1以同学喜闻乐见的谜语作导入,穿插拟人化的动物语言,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

结合主题图,引导同学观看、思考、争辩、探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

布满民主氛围的课堂,能给同学供应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同学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己去领悟。

在教学中,既鼓舞同学独立思考、乐观竞争,又让同学相互合作,接受小组合作沟通的形式,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并留意开阔同学的思维,培育同学的发散思维,从而更好地培育同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气。

这节课总体来说同学学习爱好深厚,学得乐观主动。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本课中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利用“青蛙吃害虫”的童话情境,让同学依据情境提出问题,在加减法的教学中特别留意培育同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气。

二、利用拨算盘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同学的直观阅历,在此基础上组织同学进行表达和沟通,促进同学的思考,引导同学探究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同学经受了一个探究性的学习过程,这样做即可以关怀同学把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又有助于进展同学探究和合作意识,使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学习了计算方法之后,留意引导同学解决实际问题,鼓舞同学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这样做也有利于培育同学的应用意识。

四、出示问题时,应让同学自主发觉“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和“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害虫?”是一个算式,这个环节缺少引导。

五、在进行算法的探讨过程中,过于强调预备盘的算法,忽视了其他算法。

假如让同学在拨算盘的同时,适当对以前学过的算法进行梳理,这样,学过本节课后,同学会主动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算法。

《青蛙吃害虫》教学反思 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青蛙吃害虫”这一情境,使同学理解并运用所学学问解决“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退位)”,从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

小学一年级数学《青蛙吃害虫》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青蛙吃害虫》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青蛙吃害虫》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数学《青蛙吃害虫》优选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2、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教学难点: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

教具准备:计数器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32+5 42+7 84-4 75-375+2 64+3 72-2 38-3 45-( )=42 96-( )=9139-( )=31 49-( )=42二、新授:1、准备挂图。

2、引导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3、小组活动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4、引导学生提问题。

(1)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2)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据题意列式计算5、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答。

(a)学生小组内用计数器探索计算的方法。

(b)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算出得数的6生说出算法。

7练习。

26+10 86-20 37-20 26+20 74-20 34+40三、小结。

板书:青蛙吃害虫56+30=86 56-30=26小学一年级数学《青蛙吃害虫》优选教案范本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学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探究方法:1.出示课题,简单社会公益教育。

2.出示情景图:观察,说出主要信息。

大青蛙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吃了30只害虫。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问题一):大青蛙和小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列式: 56 + 30 =观察:两个数分别是什么样的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用小棒摆摆,同桌合作探究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