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批评与赏析概讲课稿
EN228《翻译批评与赏析》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EN228
*学时
(Credit Hours)
36
*学分
(Credits)
2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中文)翻译批评与赏析
(英文)Translation Criticism
其它
(More)
备注
(Notes)
备注说明:
1.带*内容为必填项。
2.课程简介字数为300-500字;课程大纲以表述清楚教学安排为宜,字数不限。
外国语学院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授课教师
(Instructor)
王金波
课程网址
(Course Webpage)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翻译批评与赏析为英语第二学位本科必修课程,授课对象为二年级学生,开课时间为第4学期。本课程专门讨论翻译批评与鉴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旨在促使学生熟悉英语构词法,扩大英语词汇,提高翻译技巧,丰富英语与汉语语言文学知识,从而培养文学翻译批评与鉴赏能力。课程通过讲授、讨论使学生理解翻译批评的原则和方法,翻译中的难点与重点。翻译作业为一篇学期论文(针对经典译本撰写评论)。课堂教学包括翻译作品分析,所用教学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英汉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
本课程的具体学习目标如下:
1.掌握翻译批评基本原则、概念和方法(A5.2.2)
2.了解文学文本翻译的难点与重点(A5.2.2)
翻译讲座(十一)

第十讲翻译批评第33课翻译批评--翻译批评原则(1)一、什么是翻译批评?翻译批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某一译作所作的评价。
这种评价必须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杜绝胡批乱评和感想式的点评,应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系统地去观察和分析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必须尽可能做到客观、科学和公正。
从事翻译批评的人必须对翻译本身,对它的实质、可行性、原则、方法、目的、作用等基本问题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他不仅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而且应当同时是一"译者、译文阅读者、译文分析家、翻译理论家与翻译史家"(Berman,1995)(许钧,袁筱一:"试论翻译批评",《翻译学报》1997年第1期)。
翻译批评就其目的而言可分为两类:1)为欣赏而作的翻译批评;2)为纠正错误而作的翻译批评。
前者重在分析出自优秀翻译家笔下的模范之译作,评价其艺术价值、所遵循的翻译原则及采用的相关技巧,意在立为范文,为翻译界同行或初学者视为楷模而学之;后者则重在剖析粗制滥造之译作,分析并纠正其中的错译和误译,意在警示他人以此为鉴。
不过,这两类翻译批评并不能截然分开,因为二者之间有时也会出现互相交叉的现象(如为欣赏而作的翻译批评有时也带有一点有关误译或败笔的批评)。
翻译批评就其思想方法而论可分为3类:1)功能性批评(functional approach), 2)分析性批评(analytical approach)和3)对比性批评(comparative approach)。
功能性批评在分析和评论译文时较为笼统,其重点在整个译作的思想内容而不顾及语言细节。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个主观的批评方法,类似老师凭印象给学生打分。
分析性批评则是较为细致客观的剖析,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每一语段和段落都会对照原文加以对比和分析,错误的译文被分门别类地挑出来加以评论,并提出改进意见;好的译文挑出来加以褒扬。
翻译批评及赏析长恨歌课件

02
《长恨歌》原作赏析
《长恨歌》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国家由盛 转衰,社会矛盾尖锐,唐玄宗与 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成为诗人笔下 的创作源泉。
个人背景
白居易在长安任职期间,目睹了 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社会矛盾的激 化,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爱情主题
描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批 判了统治阶级的荒淫生活。
语言风格对比
简洁风格
译文语言简练,表达清晰,易于理解。这种风格的译文在传达原文意义方面较为 准确,但在表现原文的语言美感和文化内涵方面可能有所不足。
华丽风格
译文语言华丽,修辞丰富,富有感染力。这种风格的译文能够较好地表现原文的 语言美感和文化内涵,但有时可能过于修饰,失去原文的真实性。
05
《长恨歌》的翻译策略 探讨
翻译批评及赏析长恨 歌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翻译批评简介 • 《长恨歌》原作赏析 • 《长恨歌》的翻译评析 • 《长恨歌》的译文对比分析 • 《长恨歌》的翻译策略探讨 • 《长恨歌》的翻译实践启示
01
翻译批评简介
翻译批评的定义
翻译批评是对翻译作品进行评估和评价的一种活动,旨在评估译文的准确性和质量 ,以及其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可接受性和影响。
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
形式对等
形式对等强调译文与原文在形式和结构上的相似性,力求保持原文的修辞和风格特点。在《长恨歌》的翻译中, 形式对等有助于保留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
动态对等
动态对等则更注重译文的自然流畅和受众的感受,强调译文的表达效果与原文一致。在《长恨歌》的翻译中,动 态对等有助于传达诗歌的情感和主题,使译文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英汉汉英对比翻译欣赏与批评课件共68页文档

以色列学者图里和赫曼斯又对“常规”( norms)和 “翻译常规”(translation norms)进行了深入研究, 拓宽和深化了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
(4)他认为,以上两种情况是一个很有趣的矛盾现象: 翻译这个可以引进崭新的意念、项目、特色的媒介,竟 然成为保守传统口味的工具。
(5)他还指出,翻译文学在多系统中占主要或次要位置 ,不一定等于说整个翻译文学都处于同一个位置。
(6)翻译文学所处的位置也成为影响译者采取何种翻译 规范或方法的重要因素。
4、埃文-佐哈尔理论的价值
(1)他基本确定了翻译文学跟译入语文化文学在不同 情况下的不同关系。
(2)翻译活动实际上是由译入语文化里的各个系统所 决定。他认为,翻译不再是个其性质和界限一经确定 就不再变化的东西,而是依赖于一定文化系统中各种 关系的一种活动。他对翻译性质的新认识导致了一系 列新见解:a)把翻译看作只不过是系统间传递的一种 特殊形式,人们能以更广泛的范围来看待翻译问题。 b)人们可以把译本看作是存在在目标系统中的一个实 体,来研究它的性质,而不再纠缠于原文和译文间的 等值问题。c)人们可以从更广泛的系统间传递的角度 来认识翻译。
7、多元系统理论的影响 (1)有人探讨文艺复兴时期英格兰和苏格兰以及16世 纪西班牙的翻译文学怎样在国家文学中发挥功能。
(2)图里尝试运用此理论来探究希伯来文学的翻译, 还正式提出了以译文为中心的翻译理论。
(3)人们开始认识到:翻译的概念应该大大拓宽,尤 其是译入语文化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4)勒弗维尔把所有直译、意译、改写、改变甚至假 “翻译”(Pseudo-translation)等都视为翻译,成 为考察对象,提出“翻译就是重写的一种形式”的论 断也受该理论影响。
翻译批评与赏析概PPT课件

7、翻译批评与赏析的标准
如从事翻译实践必须遵循一定的翻译标准一样,翻 译批评同样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翻译标准是指 翻译实践时译者所遵循的标准,也是翻译批评家批评 译文时必须遵循的标准。不过, 从翻译批评的历史和 现状来看,我们至今还没有、实际上也不可能有一个 公认的统一标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在中 国还是西方译论史上都有着多种翻译标准的存在,有 以作者和读者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author-andreader-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以译出 语或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sourcelanguage-oriented o第r23t页h/e共8t2a页rget-language-
第33页/共82页
若是用这样的眼光来看翻译的话,任何合法又合乎道 德的手段,只要达到委托人的目的,都是合理而且应该 的。于是历来被尊崇为金科玉律的种种翻译标准,有时 都被丢在一旁,例如按照“ 忠信” 的原则,译文应该 代表了原文的全部信息,也没有原文本无的信息,按照 “ 通达” 的原则,译文应该写得浅显易懂,可是符合 了这样的标准,译文未必能达到委托人期望的效果,反 而不忠信又难以看得明白的译文,却是好的译文。因此, 译得“ 好” 的译文未必就是成功的翻译任务。译文是 否具有可读性,跟翻译任务的成败无必然联系,甚至有 时译得“ 不好” 的译文,反而达到了原定的目标。
第20页/共82页
2.2) 批评客体(译作、译者)
对译者的批评: • 译者的翻译思想 • 译者的翻译目的和策略 • 译者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对译作的批评: • 宏观的批评 • 微观批评
第21页/共82页
2.3) 批评的参照系
• 指描述事物时用于比较的另一事物,即判断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翻译的参 照系有原作、读者反映、理论依据等。
英汉翻译评析(附参考译文)教学文稿

英汉翻译评析(附参考译文)英汉翻译讲解(1)I.英汉之间的差别:“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
”------吕叔湘国内学者的共识是:汉语是综合性的,描写性的,而英语是分析性的,逻辑性的。
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形合和意合的对比(contrast between hypotaxis and parataxis),英语重形合(形式上的融合),汉语重意合(意思或意境的融合)。
在句法方面,有学者形象地把英汉比喻为以下几种:1.雄孔雀/雄狮-----即英语习惯于把最着重的事物放在句首先说出来,开门见山,一语破的,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条条补述,一步步交代,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形成一条头短尾长地线性链,象头小尾大地雄孔雀。
而汉语则相反,其线性序列的展开好比画龙点睛,先把外围的环境与衬托一一交代周到,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水到渠成,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形成雄狮型头大尾小地局式。
例如:I was all the more delighted when, as a result of the initiative of your Government it proved possible to reinstate the visit so quickly.译文:由于贵国政府的提议,才得以这样快地重新实现访问。
这使我感到特别高兴。
又如: The assertion that it was difficult, if not impossible, for a people to enjoy its basic rights unless it was able to determine freely its political status and to ensure freely its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was now scarcely (不足地,不充分地;一定不,绝不)contested (斗争;比赛).译文:如果一个民族不能自由地决定其政治地位,不能自由地保证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要享受其基本权利,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不容易的。
英汉汉英对比翻译欣赏与批评PPT学习教案

第18页/共29页
一、形式标记 着眼于音、行变异的形式标记(form markers) (一)音系标记(phonological Markers) 汉语的音系特征:元音——音乐感、实质感;声调系统——节奏感;平仄分
类——抑扬感;汉语为单音节——语音流纯净清晰,优美悦耳。 1、第一回: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第二回:贾雨村看到智通寺联: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思回头。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dream”就可以算是浅化。
第8页/共29页
人闲桂花落,夜静青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Free and at peace. Let the sweet osmanthus shed its bloom.
Night falls and the very mountains dissolve into the void.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Even the candle, feeling our sadness,
Weeps, so we do, all night long.
Tr. Witter Bynner, 1929
The candle has a heart, it pities our separation,
第20页/共29页
(二)语域标记 (Register Markers) 按语体分,可有口语、书面语;按地域分,可有方言、标准语;按专业分,
可有种种技术用语、非技术用语;按性别分,可有女性用语、男性用语 词语的特定语域,是对常规语域的变异,行文由此显现出与核心语汇的色彩
差异。
第21页/共29页
川外:《文学翻译批评与鉴赏》概论1(翻硕班 课件)

This course intends to be an introductory course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which helps students to develop practical skills in judging and criticizing a translated work. The course aims at introducing the objectives, basic techniques and general idea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A broad spectrum of perspectives in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will also be introduced to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omplicat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and the various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in criticizing a work.
1.1.2 课程进度计划(Teaching Schedule) 第1-10周 英译汉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1周 概论 第2-3周 英国小说《傲慢与偏见》片段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4周 美国小说《飘》片段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5周 英国小说《简爱》片段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6周 因周日清明节,周一补假 第7周散文《作者自叙》译文批评与鉴赏 或 散文《谈读书》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8周 诗歌《生命的礼赞》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1-8周要求同学们完成第一个project, 任选一篇英文不同汉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第9-10周 Presentation of the first project(每人3.5分钟) 第11-18周 汉译英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11周 小说《红楼梦》片段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12周 小说《骆驼祥子》片段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13周 散文《桃花源记》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14周 诗歌《清明》译文批评与鉴赏 第15周 文学翻译批评与鉴赏课堂综合练习 第16周 因周六端午节,周一补假 第11-16周要求同学们完成二个project, 任选一篇中文不同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第17-18周 Presentation of the second project(每人3.5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什么叫做“ 译评”?
所谓的 “ 译评” ,是指在 (1)一定的社会条件 下、 (2)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 (3)并运用一定的方 法,对某一译作所作的评价 。我们对于译文的(4) 剖析、对比、改正、评价等过程,就是翻译批评 的全过程。
2. 翻译批评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翻译批评与译作鉴赏 广义的翻译批评包含译作鉴赏;狭义的翻译批评即指出错误
以批评的客体(批评什么?)为标准:
1)对译作本身的批评: ➢ 翻译的定义范围:可分为对严格意义上翻译的批评(多)和对编译、 摘译、改写等的批评(一般不作为专门的评论对象,只是有时在评论、 分析某些现象的时候会有所涉及)。 ➢ 翻译方向:可分为对英译汉作品的批评、对汉译英作品的批评和对 回译作品批评。 ➢ 作品体裁:可分为文学翻译批评和非文学翻译批评 2)对译者的批评: ➢ 某一部作品的多个译者比较; ➢ 某一译者研究; ➢ 对译者群的研究
文学翻译批评和文学批评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 是第二性的,而后者是第一性的。一般来说,文学批评 的对象是原创作品,批评多具有社会文化、人文思想等 方面研究的性质,提高作品质量至少不是它的主要目的。 而文学翻译批评就不一样了,它面对是“二次创作”, 是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此外,翻译批评的直接目的之一 就是促进翻译质量的提高。
考核。为译文评分,判断优劣,例如翻译课程的习作、 测验、毕业考试或者专业资格考试、翻译比赛、招聘中的 笔试等。
教学示范。在培训译员过程中,需要大量学习、揣摩的 译例,来说明各种翻译方法的效果以及翻译功力高低的比 较。
2.理论研究目的 理论研究是翻译批评的目的之一,同时翻译批评本身
就是翻译研究的一个活跃而富有成效的领域。
4. 翻译批评与赏析的目的是什么?
综合起来看,翻译批评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翻译质量、 促进翻译事业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健康发展: 1. 监督目的 审校译文。翻译批评可以为各种机构部门如出版部门提 供对翻译作品质量的监控信息,检查有没有误译、漏译、 不恰当的表达方式、错别字、语病等问题。 欣赏介绍。翻译批评有对读者进行引导的功能,可以推 崇介绍,突出翻译工作的成就,分析其过人之处及其原因。
翻译批评与赏析概
翻译批评与赏析
—— 基本理论
Content:
1. 什么叫做“ 译评”? 2. 翻译批评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3. 为什么要上翻译批评与赏析这门课程? 4. 翻译批评与赏析的目的是什么? 5. 翻译批评与赏析的种类 6. 翻译批评与赏析涉及的要素 7. 翻译批评与赏析的标准
8. 翻译批评赏析与文本的功能 9. 翻译批评与赏析的视角 10.翻译批评的总体思想方法 11.翻译批评的模式 (步骤) 12.翻译批评的原则 13.提高翻译批评与赏析客观性的途径
5. 翻译批评与赏析的种类
以批评主体为标准: 1)双语专家式:通过译文和原文的严格比较进行评论。 2)读者反应式:不对照原文,只是通过自己在阅读中的理 解和感受对译作进行评论。 3)译者互评式:也属于双语对比评论。 以批评的参照系为标准: 1)以原作为批评参照系的批评; 2)以读者反映为批评参照系的批评; 3)以理论依据为批评参照系的批评。
式的批评,与译作鉴赏同为广义翻译批评的组成部分。译作鉴 赏以语言审美和技巧分析为主,严格的翻译批评则更为讲究建 立在充分论证基础上的准确判断。 翻译批评与文学批评
首先应该指出,和文学批评有可比性的应是文学翻译批评。 文学翻译批评和文学批评的共性在于,它们面对的都是文
学作品。这就是说,它们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作品的 文学性,即“文学之所以是文学而不是其他”的那些性 质,主要体现为作品的艺术价值。
翻译批评与翻译理论 三种理解:
1) 桥梁;Peter Newmark指出:“翻译批评是将翻译理论 和翻译实践连接在一起的一个重要环节;……” (Newmark,1988:184) 2) 基础:翻译理论是翻译批评的理论基础。 3) 部分与整体。
3.为什么要上翻译批评与赏析这门课程?
1)帮助各类评论者(包括译文委托者、译文 使用者、翻译理论研究者、翻译教育工作者 等解答一个疑问: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译文? 2)帮助译者解答一个疑问:我们应该怎样进 行翻译?
中国面临外患的同时,又因人口大增和耕地 不足,引发社 会动荡,国力减弱,农民起 义此起彼伏。其中最重要的一 次是洪绣全 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这是历史上规模最 大 的一次农民起义,三千万人为之付出了 生命。……
2) 翻译批评的三个要素
批评主体 批评客体 批评的参照系
2.1) 批评主体——批评者的素质
曹禺:眼高可能手低,也可能手高,但眼低肯定手低,因 此,我们至少应该眼高。 思想道德修养:实事求是;与人为善;严谨。 语言文学修养:1)对语言、文学有敏锐、准确的感受 力,有较强的鉴赏能力;2)在语言运用方面有较强的动 手能力,能写流畅的散文,能灵活运用各种文体;3)有 一定的翻译实践经验积累。 理论修养:1)哲学;2)相关学科理论;3)翻译理论。 百科知识贮备。
6、翻译批评与赏析涉及的因素及要素
1) 翻译批评与赏析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萝莉扮洋娃娃爆红 Girl, 15, living as a doll Red Star over China 斯诺 《eign pressures, China was also weakened by social unrest which resulted from a great increase in population and inadequate farmland. This led to peasant uprisings. The most serious one was the Taiping Rebellion, led by Hong Xiuquan. The rebellion wa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unrest in history, taking as many as 30 million l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