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与情绪表达

合集下载

声乐演唱中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及表达方式

声乐演唱中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及表达方式

声乐演唱中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及表达方式1.增强情感表达。

声乐演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展现,而肢体语言可以帮助演员更直观地传达情感,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当演唱者要表达悲伤的情绪时,可以利用肢体动作来强调这种情感,例如抬头仰望天空、握紧拳头等,这样可以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悲伤情绪。

2.丰富表演形式。

肢体语言可以使声乐演唱表演更加生动生活,使整个表演更加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

可以通过动作的起伏、身体的摆动等方式来丰富整个演出的形式,让观众在视觉上也能够得到满足。

3.增加观众的参与感。

声乐演唱的肢体语言不仅可以丰富演出,还能够增加观众的参与感。

当演员在演唱过程中运用肢体语言与观众进行互动时,可以让观众更加投入,产生更强的沟通和共鸣。

二、肢体语言在声乐演唱表演中的表达方式1.手势表达。

手势是最直观的肢体语言,可以通过手部的动作和姿势来表达情感和意义。

可以用手势来描绘物体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轨迹;可以用手势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和行为;还可以利用手势来模拟动物的动作和特征。

2.眼神表达。

眼神是情感表达的窗口,通过眼神的变化可以传达演员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可以利用眼神来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使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还可以通过眼神的凝视、眨眼等方式来表达情感和意义。

3.身体动作表达。

身体动作是肢体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身体的摆动、转动、弯曲等来表达情感和意义。

可以通过身体的起伏来表现情感的起伏;还可以通过身体的摆动来展现舞蹈的美感和节奏感。

4.脸部表情表达。

脸部表情是情感表达的主要载体,演员可以通过脸部的微笑、眉毛的舒缓、眼角的眨动等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可以用笑容来表现快乐的情感;可以用脸部表情来展现愁容、怒容等情感状态。

常见肢体语言与微表情解析(心理咨询)

常见肢体语言与微表情解析(心理咨询)

肢体语言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

广义言之,肢体语言也包括面部微表情在内;狭义言之,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

谈到由肢体表达情绪时,我们自然会想到很多惯用动作的含义。

来访者以下肢体活动表达情绪,咨询师可由之辩识出其肢体所表达的心境。

解读来访者的“肢体语言”鼓掌——兴奋顿足——生气搓手——焦虑垂头——沮丧摊手——无奈捶胸——痛苦。

1、蹙眉皱额关怀、专注、不满、愤怒、受到挫折2、掀动嘴翼愤怒、爱情3、紧抿嘴唇对周围环境和人不肯定,打算保持距离或犹豫不决4、鼻翼掀动敌意、不满、愤怒5、紧抿嘴唇且避免接触他人眼光心中可能有秘密不想透露6、紧抿嘴唇且嘴角向下倾斜轻视、看不起7、双眉上扬,双目大张惊奇、惊讶8、双肩无力下垂潦倒、无力、心绪不好、疲倦、忧郁、失望、冷漠9、一边眉毛抬的比另一边高嘲讽、鄙夷、怀疑10、时常咬住自己的嘴唇怀疑自己、贬低自我1、咧着嘴笑;手掌打开;双眼平视。

2、谈话时,身体前倾,坐在椅子边缘;全身放松、双手打开;解开外套纽扣;手托着脸。

3、抬高下巴;坐时上半身前倾;站立时抬头挺胸、双手背在身后;手放在口袋时露出大拇指;掌心相对、手指合起来呈尖塔状;翻动外套领子。

4、吹口哨;抽烟;坐立不安;以手掩口;使劲拉耳朵;绞扭双手;把钱、钥匙弄得叮当响。

5、捏弄自己的皮肤;咬笔杆;两个拇指交互绕动;啃指甲。

6、呼吸急促;紧握双手不放;拨头发;抚摸后颈;握拳;绞扭双手;用食指点物。

挫折7、双臂交叉于胸前;偷瞄、侧视;摸鼻子;揉眼睛;笑时紧闭双唇;紧缩下巴;说话时眼睛看地上;瞪视;双手紧握;说话时指着对方;握拳作手势;抚摸后颈;摩拳擦掌;双手交握放在后脑勺,整个人向后靠在椅背上。

防卫8、抬起下巴并垂下眼睛不屑一顾9、低下下巴并两眼上望羞怯腼腆、有求于人10、双臂交叉放在胸前排斥、拒绝对方,不愿与其接触、自高自大,自卫常见动作解析:轻揉鼻子心理暗示的内容:代表着他还不敢信任您,他认为您在花言巧语。

破译12种爱情肢体语言举手投足表情意

破译12种爱情肢体语言举手投足表情意

破译12种爱情肢体语言举手投足表情意了解对方的想法2022-01-0618:02《人类与动物的表情》(《人与动物的情绪表达》)2006年05月19日10:15【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眯着眼——————不同意,厌恶,发怒或不欣赏走动———————发脾气或受挫扭绞双手—————紧张,不安或害怕向前倾——————注意或感兴趣懒散地坐在椅中——无聊或轻松一下抬头挺胸—————自信,果断坐在椅子边上———不安,厌烦,或提高警觉坐不安稳—————不安,厌烦,紧张或者是提高警觉正视对方—————友善,诚恳,外向,有安全感,自信,笃定等避免目光接触———冷漠,逃避,不关心,没有安全感,消极,恐惧或紧张等点头———————同意或者表示明白了,听懂了摇头———————不同意,震惊或不相信晃动拳头—————愤怒或富攻击性鼓掌———————赞成或高兴打呵欠——————厌烦手指交叉—————好运轻拍肩背—————鼓励,恭喜或安慰搔头———————迷惑或不相信笑————————同意或满意咬嘴唇——————紧张,害怕或焦虑抖脚———————紧张双手放在背后———愤怒,不欣赏,不同意防御或攻击环抱双臂—————愤怒,不欣赏,不同意防御或攻击眉毛上扬—————不相信或惊讶头歪一边,用手托住头托着脸颊的手,就是代替安慰自己的母亲,或者恋人柔软温暖的肩膀或是胸膛,托住头就是希望得到爱人的拥抱或安慰。

按住脸颊、头、头发忘记带钥匙或电灯,和瓦斯忘了关等等,发现了有什么失误的时候,想也没想就用双手用力压住双颊,是表示希望所爱的人,能给予爱抚,并得到安慰。

了解对方的想法用指尖拨弄嘴唇用食指及拇指的指尖来触摸嘴唇,一面想克服不安,一面可以得到安定的表现,指头是母亲的乳头的替代品,人在婴儿的时期,从吸乳头得到安定感,同样的为了稳定情绪就用指头接触嘴唇。

咬指甲当不安增加时,光用指头碰嘴唇是不够的,于是就开始咬起指甲及手指关节了,甚至会把指尖咬成锯齿状。

聊天技巧如何运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绪状态

聊天技巧如何运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绪状态

聊天技巧如何运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绪状态肢体语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绪状态。

无论是在日常对话中还是在专业场合,正确运用肢体语言可以使我们的沟通更加流畅和有效。

本文将探讨一些聊天技巧,并介绍如何利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情绪状态。

一、聆听并展示兴趣在聊天中,聆听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让对话更加顺畅,并且展现出你对对方话题的兴趣。

通过保持眼神接触、微笑、点头等肢体语言,你可以向对方传达出你在聆听并关注他们所说的话题。

这个姿势传达出的信息是你对他们的尊重以及你的积极参与。

二、姿势的重要性姿势是肢体语言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能够表达出你的情绪和态度。

当你希望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时,你可以利用姿势来传达这种信息。

例如,当你感到紧张或者不确定时,你可能会翘起一只脚或者戳戳手指。

而当你感到放松或者自信时,你可能会保持一个挺直的身体姿势和放松的肩膀。

三、手势的运用手势也是表达情绪和真实感受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运用手势,你可以增强你的语言表达力,并更准确地传达你的感受。

例如,当你感到疑惑时,你可以摊开双手以示无奈;当你感到愤怒时,你可以用手指向某个方向以强调你的意见。

但需要注意的是,手势的运用应该适度,不应过于夸张或者引起误解。

四、面部表情的重要性面部表情是肢体语言中最直观也最有效的方式。

通过面部表情,你可以准确无误地传达自己的情绪状态。

例如,当你感到高兴时,你可以展现出真诚的笑容;当你感到困惑时,你可以皱起眉头;当你感到生气时,你可以紧紧咬住牙关。

这些面部表情都可以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你的情绪和感受。

五、眼神交流的重要性眼神交流是肢体语言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方式。

通过眼神交流,你可以传达出自己的关注和尊重。

当你在与他人交谈时,保持适度的眼神接触,不仅可以表明你对对方的兴趣,还可以让你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情绪状态和表达意图。

当你感到不安或者不信任时,你的眼神可能会变得闪烁或者躲避,因此,尽量保持稳定的眼神交流是十分重要的。

表达情绪的方式

表达情绪的方式

表达情绪的方式
表达情绪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和实践的技能。

有了这种能力,你
可以准确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能更好地表达出自己
的情感,建立更加坚实的人际关系。

表达情绪的方式有很多,不管是用一句话、还是整段文字,都必
须准确而清晰地传达出来,使之成为有效的情绪表达。

首先,要知道自己此时正在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

当你有了清晰
的认识时,就可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1、语言表达:用语言表达情绪是最常用的方式,能从言语中看出
对方的情绪。

比如,你可以用“I feel
confused/sad/happy/angry...”等话语来表达虚拟情绪,也可以直接
表述自己的感受,这就可以让感受更加清晰。

2、肢体语言表达:用肢体动作也可以表达我们的情绪,例如摆手、拍拍手、摇头、抓头发等,这些动作可以帮助表达和传递感受,而不
依靠文字。

3、表情表达:表情也可以表达情绪,比如微笑、皱眉、紧锁的嘴
唇等,这些动作可以让周围的人了解当前的情绪状态,有时也可以代
替文字。

4、言语和动作结合:结合言语和动作也可以表达情绪,它比纯文
字表达更有力量,也可以更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例如可以将语
言和肢体动作结合起来,给人一种深刻的印象,让对方明白你的情绪。

正确有效地表达情绪不仅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可以更
好地与他人沟通,增强感情之间的联系。

最重要的是,学会正确表达
情绪,也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自己,积极地面对生活,从而拥有
更美好的人生。

肢体语言与情绪表达

肢体语言与情绪表达

狭义肢体语言与情绪表达心理学对情绪的研究分几个方向,其中一个领域就是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身体反应,特别是指面部变化,肢体动作,本能反应,生理信号(心率变化)。

我们的行为都是包含着我们的情绪的,情绪折射出你为何那么做。

而一些肢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是潜意识投射的,是受潜意识控制的活动,常常被人们忽略,但同时牵制着我们。

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100,声调占38/100,另外的55/100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来传达而且因为肢体语言通常是一个人下意识的举动,所以,它很少具有欺骗性。

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

是一种在各种场合、任何环境下交流具体信息的工作、收拾和习惯的结合。

广义言之,肢体语言也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内;狭义言之,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

注意,我这篇文章所论述的肢体语言是狭义的肢体语言,不包括面部表情。

谈到由肢体表达情绪时,我们自然会想到很多惯用动作的含义。

诸如鼓掌表示兴奋,顿足代表生气,搓手表示焦虑,垂头代表沮丧,摊手表示无奈,捶胸代表痛苦。

当事人以此等肢体活动表达情绪,别人也可由之辩识出当事人用其肢体所表达的心境。

对于狭义的肢体语言我着重讨论腿脚、躯干、头和脖子在人情绪表达时做出的反应和生理机制。

你的身体会告诉你自己和别人的真实情况。

手势、站姿和身体姿势都能说明一些问题,因为这些都是你的身体想把某些压抑的情绪表现出来而发出的信号。

每一个手势和动作清晰地传达出你的真实感受。

脚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腿部动作主要服务于两种目的:一是向前走衣获得食物,二是遇到危险时逃跑。

由于人类大脑直接关联着这两种基本目的,走向自己想要的东西和远离自己讨厌的东西,所以脚总是能够如实表达一个人的感觉和意图。

1、轻摇腿和脚我们每个人肯定都在学校、会议室或者约会中见过这样的动作:躯干保持静止,但是腿和脚趾动来动去。

表达自己很生气的手语

表达自己很生气的手语

表达自己很生气的手语
我很生气,手语中的愤怒情绪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传达出来。

当我生气时,我会用力地挥动手臂,紧握拳头,并且眼神中透露出愤怒和不满。

我可能会用手指指向别人,示意我的不满或抱怨。

我的眉毛会皱起,嘴角紧抿,这些都是表达我愤怒情绪的方式。

当我生气时,我的动作会变得更加激烈和有力。

我可能会用手指敲击桌子或其他物体,发出怒气冲冲的声音。

我的身体语言也会变得紧张和僵硬,以展现出我的不满情绪。

除了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我的声音也会反映出我的愤怒。

我可能会大声说话,强调每一个字,以表达我的不满和愤怒情绪。

我的语气会变得尖锐和刺耳,以彰显我的情绪。

当我生气时,我会故意避免眼神接触,以示我的不满和不耐烦。

我可能会转过身去,表示我不愿意与对方交流或解决问题。

我会用力地呼吸,以平复自己的情绪,并尽量保持冷静。

生气的手语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音来表达愤怒和不满情绪的方式。

当我生气时,我会用力地挥动手臂,紧握拳头,并且眼神中透露出愤怒和不满。

我的动作会变得更加激烈和有力,声音也会变得尖锐和刺耳。

我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都会反映出我内心的愤怒情绪。

幼儿园教师常用动作示范:肢体语言与情绪表达培养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师常用动作示范:肢体语言与情绪表达培养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常常使用各种动作示范来引导幼儿,促进他们的情绪表达和肢体语言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标准出发,对幼儿园教师常用动作示范进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1. 肢体语言与情绪表达的意义在幼儿教育中,肢体语言与情绪表达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肢体语言,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师的意图和指令,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幼儿园教师常用动作示范来引导幼儿的行为和情绪表达,促进他们的整体发展。

2. 动作示范的有效性与案例分析在日常教学中,幼儿园教师通常会用到各种动作示范来引导幼儿的行为和情绪表达。

在集体活动中,老师会用手势示范如何跳舞或唱歌;在冲突解决中,老师会用动作示范如何进行友好的交流和调解。

这些动作示范往往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老师的意图,并且在实际操作中模仿老师的行为。

举个例子,某幼儿园老师在集体晨操时,通过自己的动作示范引导孩子们跟着做晨操动作。

她不仅用简单明了的动作示范了每一个动作的动作要领,还用愉悦的表情和生动的肢体语言诱发孩子们对运动的兴趣。

她还不时地用眼神和手势示意孩子们的动作,引导他们跟进,从而使整个活动更加有序和高效。

3. 总结与回顾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教师常用动作示范在肢体语言与情绪表达方面的重要性。

动作示范可以激发幼儿兴趣,引导他们行为,促进情感交流,提升集体活动的效果。

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动作示范的技巧运用,提升幼儿的肢体语言与情绪表达能力。

4. 我的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教师常用动作示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动作示范,老师可以更直观地向幼儿传达信息,促进幼儿的模仿和学习。

动作示范也能够引导幼儿表达情感,培养他们的肢体语言能力。

我认为幼儿园教师应该注重动作示范的技巧,不断提升自身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整体发展。

通过本文的深度分析,相信读者已经对幼儿园教师常用动作示范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狭义肢体语言与情绪表达
心理学对情绪的研究分几个方向,其中一个领域就是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身体反应,特别是指面部变化,肢体动作,本能反应,生理信号(心率变化) 。

我们的行为都是包含着我们的情绪的,情绪折射出你为何那么做。

而一些肢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是潜意识投射的,是受潜意识控制的活动,常常被人们忽略,但同时牵制着我们。

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 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100, 声调占38/100, 另外的55/100 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来传达而且因为肢体语言通常是一个人下意识的举动,所以, 它很少具有欺骗性。

肢体语言( body language )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

是一种在各种场合、任何环境下交流具体信息的工作、收拾和习惯的结合。

广义言之,肢体语言也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内;狭义言之,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

注意,我这篇文章所论述的肢体语言是狭义的肢体语言,不包括面部表情。

谈到由肢体表达情绪时,我们自然会想到很多惯用动作的含义。

诸如鼓掌表示兴奋,顿足代表生气,搓手表示焦虑,垂头代表沮丧,摊手表示无奈,捶胸代表痛苦。

当事人以此等肢体活动表达情绪,别人也可由之辩识出当事人用其肢体所表达的心境。

对于狭义的肢体语言我着重讨论腿脚、躯干、头和脖子在人情绪表达时做出的反应和生理机制。

你的身体会告诉你自己和别人的真实情况。

手势、站姿和身体姿势都能说明一些问题,因为这些都是你的身体想把某些压抑的情绪表现出来而发出的信号。

每一个手势和动作清晰地传达出你的真实感受。

脚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腿部动作主要服务于两种目的:一是向前走衣获得食物,二是遇到危险时逃跑。

由于人类大脑直接关联着这两种基本目的,走向自己想要的东西和远离自己讨厌的东西,所以脚总是能够如实表达一个人的感觉和意图。

1、轻摇腿和脚
我们每个人肯定都在学校、会议室或者约会中见过这样的动作:躯干保持静止,但是腿和脚趾动来动去。

这样的动作代表什么?可能是有些不耐烦或是希望尽快将事情的进度向前推进。

打扑克牌的时候,当他拿着一手好牌时“快乐的脚”就会在桌下摇来摇去,可脸上却不会露出一丝一毫的变化。

一旦腿脚的轻摇变成“踢”的动作,那代表当事人对于周围发生的事物回应可能是消极的,恨不得一脚把它踢开。

2、转向脚
一只脚或者两只脚的脚尖调整到远离你的位置上,是很强烈的暗示,想要离开。

3、反重力的脚人坐在椅子上,一脚前一脚后,重心放在拇指肚上。

人会在感兴趣的
事物面前做出这种动作。

可以代表已经做好准备,可以出发了。

当你的上司或比你年长的人做出这样的动作时,你要技巧性的结束谈话了,千万不要拖延。

这个动作表明他可能是有别的地方要去,总之要离开。

4、双腿叉开
双腿叉开是一种人要捍卫私人空间时常坐的动作。

可以代表“这是我的地盘,我谁都不怕”或者“在这儿我说了算”的意思。

当一个人想引起别人重视,怕被别人看扁的时候,常会做出双腿叉开。

5. 双腿交叉双腿交叉姿势会传达出消极和戒备的情绪,还会让一个人显得缺乏安全
感。

双方交谈得很愉快,对方放在上面的那条腿的脚尖会指向你的方向。

相反,交谈得不愉快,那么对方放在上面的那条腿的脚尖不会指向你的方向。

6. 双脚脚踝处交叉突然将双脚紧锁说明动作的实施者正感到不自在或不安全。

当人
们感到舒服时,他们会自然地打开自己的脚踝。

突然将脚踝锁在椅子腿上的动作时冻结反应的一部分,说明动作实施者的不适、焦躁或不安。

有研究发现,人们说谎时会故意限制他们的手臂和腿部的动作。

7. 揉搓大腿用双手在大腿上来回摩擦是一种常见的平复心情、减轻压力的方法。

搓腿动作是一种经常被忽略的安慰行为,因为这一动作通常是在桌子下方完成的。

躯干
1. 腹侧前置和腹侧否决当人们对对方感到舒适和赞同时,他们就会倾向对方。

遇到不
喜欢的事物或人时就会将身体向相反一侧,和同事意见不同时也会这样做。

2、躯干倾斜。

人总是将身体倾向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远离那些自己厌恶的东西。

3. 耸肩和身体伸展。

耸肩耸肩表面我们对某事或某物的不了解或怀疑。

单肩耸动所传达的信息是不可信的。

身体伸展伸展是一种舒适的信号。

但是当人们正在讨论很严肃的事情时,这样的动作就成了一种霸道的表现。

4. 手臂表现出来的自信心和主导意识
叉腰叉腰时大拇指冲后,说明这个人有着极强的控制欲;如果冲前,则是一种疑问的态度的流露。

双手抱头双手抱头是一种带有强烈的自信和主导意思的举动。

主导姿势手指张开并指尖按于桌面是一种重要的表达自信和权威的动作。

5. 收回双臂一个人将自己的双臂收回,通常是将手放在背后,那么这是他希望与
讲话人保持一定距离。

这一动作有时也称为“帝王的站姿”,它表达的意思是“不要靠近”。

6、表示自信的手部动作用食指弹碰桌面。

尖塔式手势。

竖起拇指手势。

7、缺乏自信时的手部动作十指交叉紧扣搓手抚摸颈部
头和脖子
倾斜头部人只有在感觉非常舒服的时候才会倾斜头部,尤其是将自己的头倚放在他人的身上。

掩盖劲窝感到不安、不适、恐惧或忧虑时,人们会用手掩盖劲窝。

摩擦前额摩擦前额通常表明一个人举棋不定,或者感到某种不适。

情绪是一种以生理唤起水平、表情和主观感受的变化特征的心理现象。

因为大部分人都对腿部双脚和其他肢体的动作不太关注,根本不会考虑掩饰或者伪装这部分的肢体动作,而这种掩饰和伪装常常都会在脸部上演。

人或许可以假装镇定自若的表情,可是如果他双脚手部细微的小动作,也可能出卖他。

有这样一个实验,加入一个相谈甚欢的小群体,确保你不认识其中任何一个人:让你的双臂双手紧紧交叉,并且保持严肃的表情。

很快,这个小群体的其他人就会一个接一个做出双臂和双腿交叉的姿势,知道你这个陌生参与者离开。

走远一点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群体一个接一个又重新恢复最初那个开放的姿势。

双腿交叉的姿势不仅会传递出消极和戒备的情绪,还会让一个人显得缺乏安全感,并且引发
其他人也相应作出双腿交叉的姿势。

当我们在调节情绪的时候,不仅仅是在调节我们的情绪,更是在对我们的身体进行调节。

基于这个理论,我们能够在某些环境的时候通过调节情绪来让身体免受损害。

而我们也能够通过身体的反应及时的把握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可以适
应当时环境所需,保持快乐情绪。

所以对于诊断有情绪方面病症的患者来说,医生能够通过身体的表现更好的了解其状况,及时的进行医治。

情绪与身体表现研究汇集了台湾、芬兰和瑞典的科学家,有超过700人作为志愿者参加了这项研究。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首先引发志愿者们表现出各种情绪,然后在电脑上通过不同的颜色来表示身体活动的强弱,最后因为情绪的不断变化,身体各部位的强弱也有所不同。

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外界刺激致使人们情绪发生变化时,身体总会提前做出反应。

根据詹姆士-兰格
躯体反应理论,对情绪状态的感觉出现在生理反应之后,情绪来源于对生理反应的意识。

也就是情绪刺激引起了躯体反应,而躯体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路遇暴徒)-由刺激引起身体反应(心跳加速,逃跑)一对身体反应的觉知(因心跳产生恐惧)一情绪经验(恐惧反应)。

还有两种经
典的情绪理论是坎农巴德理论和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在身体发出反应信号后,在经由植物性神经系统向各器官发出信号,届时体内的血液流速发生了改变,神经递质分泌量等因素也开始改变,从而让身体发出了不同的变化,这样就能让我们更好应对接下来发生的状况。

该项研究由芬兰阿尔托大学、土库大学以及坦佩雷大学三所院校发起,他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汇总,并创建了“情绪图示”。

用红色来表示身体的某些区域被激活,身体感觉更加灵敏,用蓝色来表示身体某区域被抑制,感觉变得迟钝,简单而有效的告诉了大家情绪与身体表现。

虽然我们今天通过医学得到了这个详细的“情绪图示”,但实际上关于“情绪”的确切含义,心理学家还有哲学家已经辩论了100多年,到底是什么引发了情绪就现在为止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打个比方,有的人看到满山的红叶会感觉到心胸开阔,情绪非常高涨,而有的人看到之后觉得万物凋零,瞬间情绪就变得非常低落,所以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有不同的看法就造就了不同的情绪。

即便如此,我们今天能够通过医学手段剖析出“情绪”跟身体的关系,也是迈出了不小的一步。

(注:表格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只是收取少量整理收集费用,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