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
宿州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宿州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宿州市的总体概况宿州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是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
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悠久的历史,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宿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国家园林城市,同时也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宿州市总面积为9993.25平方公里,辖10个县(市、区),总人口为507.56万人。
宿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二、可行性研究的目的1. 了解宿州市的发展现状及市场需求情况。
2. 探索宿州市的优势资源,并寻找适合宿州市发展的项目。
3. 发掘宿州市的新兴产业和市场需求。
4. 为宿州市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促进宿州市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三、宿州市的市场需求分析1. 旅游市场需求宿州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如泗县千年古刹龙泉寺、睢县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故居、距今6000多年的举世罕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淮南良渚文化遗址等,各具特色,各具魅力。
同时,宿州市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如孙权文化节、宿州李白文化节、泗县洛阳桥西进鼓子会集等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因此,宿州市旅游市场需求广阔。
2. 农产品市场需求宿州市是安徽省的重要农业大市,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如高粱、小麦、大豆、玉米等。
市场需求旺盛,同时也是宿州市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3. 文化教育市场需求宿州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古迹遗址,因此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文化教育市场需求的热点之一。
四、宿州市的项目可行性分析1. 旅游项目(1)通过对宿州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开发,可开发成为主题旅游项目,如举办历史文化节,开展文化旅游产业,丰富当地游客的旅游文化体验。
(2)对宿州市的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建设生态旅游项目,如田园风光游、采摘游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2. 农产品加工项目宿州市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可以开发农产品加工项目,如生产高粱酒、大豆制品、玉米深加工产品等,加工出口或销售至周边地区,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
基于旅游资源非优区理论的宿州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关 键词 : 旅 游 资 源 非优 区 ; 宿 州市; 旅 游 开发
中图分类号 : F 5 9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2 0 0 6 ( 2 0 1 3 ) 1 O 一0 0 2 1 一O 3
以实施 空 间拓 展 战 略 , 开 发 旅 游资 源 非优 大 城市 的
文选 取安 徽省 较 典型 的旅游 资源 非 优 区宿 州市 作为 案例, 探 讨旅 游资 源非 优 区的旅 游开 发 。
1 国 内旅 游 资 源 非 优 区研 究 现 状
国内最早 提 出“ 旅 游 资源非 优 区” 概念 的是 湖南 师 范大 学许 春 晓教授 , 他在 《 旅 游资 源非 优 区适 度 开
s h t ml
析 口] . 西安 建筑 科技 大学 学报 : 社 会科 学版 , 2 0 1 0 ( 3 ) :
15 — 1 6
[ 2 ] 合肥市 2 0 1 2年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统 计 公 报 [ E B / OL ] . [2 0 1 3 — 0 6 — 1 0] .h t t p : / / ww w. h e f e i .g o v .c n / n l 0 7 0 /
旅 游业 是 世 界 上发 展 最快 的新 兴产 业 之 一 , 在 国 民经济 中占有非 常重要 的地位 。我 国许多 省市 把 旅 游 业 作 为支 柱 产业 重 点 发展 , 为本 地 区 的经 济 注 入 了新 的源泉 。 安 徽省旅 游 资源丰 富 , 世 界级 和 国家
宿州市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

伟志 , 表演艺术家李炳淑、 杨在葆、 刘世龙等 。墉桥 区
被誉 为 “ 法之 乡 ”“ 技 之 乡”萧 县 是 著名 “ 画之 书 、杂 , 国
乡 ”灵 璧被誉 为 “ , 奇石之 乡 ”砀 山被 誉为 “ , 梨花 之
是 先 进 文 化 的领 导 者 , 不 起 被 购并 企 业 员 工 , 为 看 认 被 购并 企业 员工 是 后进企 业 员 工 ,是 文化 落后 者 , 从 心 理 上看 不起 被 购 并 企业 员 工 ,从 而加 大 了文 化 冲 突, 增加 了企业 集 团 的内耗 。因此 , 团公 司对 于派往 集 购并企 业 的干部 的选用 要非 常 慎重 ,要选 用 能力 强 、
为企业 发 展注 入 了强劲 的 内力 ,产 生 了 良好 的效 果 。 在 多元 化 的 发展 道 路 上 , 要 注 重 文 化 的融 合 , 集 更 使
印象积累起来 ,则促使他们较易接受集团公司文化 ;
反之亦 然 。 因为 困难企 业 职工 不是 不 想改 变 , 是不 而
想被人改变。只有他觉得你真正是优秀的 , 会主动改 变而向你靠拢 , 这才是成功的文化整合 。 但是 , 由于企 业扩张过快 , 导致干部的缺乏 , 难找到一些合适 的 很
1 宿州市旅游资源的现状
宿 州 市 旅 游 资 源丰 富 , 有 陈胜 、 广 盟 誓 诛 暴 南 吴
精 神 ,才 能使 集 团公 司 企业 文 化 在 购并 企 业 落 地 生
根。
派 出人选 , 且 由于 收购 方 天 然 的优 势 , 易造 成 集 并 容
团公 司选派的管理干部在思想上盛气凌人 , 感觉他们
题等。
4 启 示
企 业集 团的发 展壮 大 , 不仅 仅 只看 资 产规 模 和 职 工 数量 的增 加 , 更重 要 的是 有没 有 形成 统 一 的企业 文
无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无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无为县位于中国安徽省宿州市,素有“文化古县、旅游名县”之称。
近年来,无为乡村旅游迅速发展,成为吸引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本文将对无为乡村旅游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无为乡村旅游的现状可总结为四个方面。
第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无为县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如绿水青山、森林覆盖、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丰富的文化资源。
无为县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吸引了大量的文化爱好者和游客。
第三,便捷的交通条件。
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无为县的交通条件得到大幅提升,游客从周边城市前往乡村旅游更加方便快捷。
第四,有效的旅游服务体系。
无为县政府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加强了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管理,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
接着,我们来分析无为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可持续发展将成为重点。
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无为县将着力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修复和资源保护,深化农村旅游产业与农业、乡村振兴的融合。
第二,精品特色将成为主打。
无为县将进一步挖掘和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例如农家乐、采摘园、乡村驿站等,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和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第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加速推进。
随着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无为县将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乡村旅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智慧旅游,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旅游体验。
第四,目标市场将扩大到更广阔的范围。
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为乡村旅游将面向更广泛的国内外游客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无为乡村旅游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资源、便捷的交通条件和有效的旅游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正迅速发展壮大。
未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精品特色、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目标市场的扩大,无为乡村旅游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安徽宿州分析报告

安徽宿州分析报告1. 引言安徽宿州位于中国东部,地处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南缘,是中国华东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
本文将对宿州市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人口分布、旅游资源等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特点和潜力。
2. 地理位置宿州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3°38′-34°17′,东经116°43′-118°12′,总面积约为5,656平方公里。
宿州市地势东高西低,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
宿州市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处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内陆腹地的交汇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3. 经济发展宿州市是安徽省的重要经济支柱,也是华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中心。
宿州市的经济以工业为主导,涵盖了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纺织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宿州市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4. 人口分布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宿州市的常住人口约为300万人。
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宿州市区及其周边地区,其中包括砀山县、灵璧县、泗县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宿州市的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
5. 旅游资源宿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其中,宿州的老城区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历史韵味。
此外,宿州市还拥有多个自然景区,如灵璧石窟、宿州黄梅戏博物馆等。
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为宿州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6. 环境保护宿州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致力于打造绿色、生态的城市环境。
近年来,宿州市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和资源节约利用的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宿州市政府还积极推动低碳发展,提倡绿色出行,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7. 结论综上所述,安徽宿州市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人口分布合理,旅游资源丰富,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重视和推动。
皖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与路线推广

皖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与路线推广皖北地区是安徽省北部的一个地理区域,是一个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地方。
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因此,皖北地区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一、旅游资源开发研究1.山水风光资源皖北地区山水风光资源丰富,主要表现在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景区。
其中,黄山是中国著名的山水胜地之一,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拥有奇峰险峰、云海霞光等景观,备受游客喜爱。
九华山则是佛教名山,拥有寺庙、佛殿和佛塔等建筑群,适合寺庙游和自然观光。
天柱山则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地貌景观,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往。
2.历史文化资源皖北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徽州文化、蜀山文化、临泉文化等,其中徽州文化是被公认为安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徽州的古城镇风貌独特、古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历史及文化价值,并且古徽州民宅建筑风格独特,错落有致,是必去之地。
3.民俗文化资源皖北地区的民俗文化也十分丰富,民间工艺、传统节日等都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慈云山、龙岩等地,有许多寺庙、道院在节日时举行盛大的传统庙会,是了解民俗文化的绝佳场所。
二、路线推广1.黄山九华山之旅该路线主要贯穿黄山、九华山两大景区,包括徽州古城、屯溪老街、南屏村等著名景点。
行程约为3-4天,适合想要游览安徽著名山山水水的游客。
行程可以先去黄山游玩,然后再前往九华山寺庙,最后回到城市。
2.皖北文化古镇之旅该路线主要贯穿多个古镇和古城,包括宣城、池州、黟县等地,其中以徽州古城最为著名,可以品味徽州古民居建筑、红色景点、濒江的屯溪老街、卧云村等。
行程大约需要5-7天,适合有文化、艺术欣赏行为的游客。
3.皖北民俗庙会之旅该路线主要为皖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场所,包括宿松、龙岩、慈云山、池州等地的传统庙会,可以看到皖北地区的民俗文化,感受到皖北地区的热情好客,行程大约为3-5天,适合喜欢参与民俗文化活动的游客。
皖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这需要当地政府和旅游机构不断努力推广,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
宿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机遇、困境及路向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04期农业休闲·旅游·气象宿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机遇、困境及路向分析秦寒(中共宿州市委党校综合教研室,安徽宿州234000)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有效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实现乡村旅游的多元化发展成为宿州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从政策、资源和市场3个维度来分析宿州市乡村旅游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品牌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4-0155-04“乡村游助乡村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时下,全国各地乡村旅游开展如火如荼,宿州市也已拥有一些知名旅游路线,如刘邦避秦兵之地皇藏峪,砀山黄河故道……然而宿州乡村旅游存在同质化产品严重、基础设施不完善、景点服务态度差、重游率低等问题;调整乡村旅游产品结构,使市场的旅游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多元化发展,获取更好的收益,这是宿州实现乡村旅游转型提质的关键。
1宿州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机遇1.1政策优势2015年,乡村旅游作为“三产融合”的一种途径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旅游提出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政策性指导意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2018年文旅部会同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等文件,国家对乡村旅游的重视越发明显。
安徽省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指出了发展方向,安徽省出台了《关于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利用空闲农房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并重点实施“四大工程”,即乡村旅游精品示范工程、乡村旅游扶贫带动工程、乡村旅游业态培育工程、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
企业集团多元化发展过程中的企业文化融合——A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探讨

行, 严格检查 , 严格考核 , 从而强化了内部管理 , 提高
了企业 经 营管理 水平 。 A集 团公 司内部 多元化 发展 在 过程中 , 这些 制度 和标 准 大多 数 被新 建 企业 所 直接 采 用 , 对 于建 立 新 建 企 业 自身 的制 度 、 准 给予 积 极 或 标
的指导 和启 示 。
到新 的企业 集 团 内。 32 把 握 好企 业文化 融合 操作 的快 慢 尺度 . 文化 的认 同不 仅 需要 时 间 , 更要 符 合 大 多数 职工
兼并重组的企业 的文化融合上存在着一定的难
度, 主要 表现在 :
1对 企业 兼 并重 组持 逆 反 心理 , 思 想 上不 愿 融 ) 从 合, 被购 并 的集 团成 员企 业 部分 员 工特 别 是 其领 导 人 和一 些 老干 部 , 思想 守 旧 , “ 厂 ” 别反 感 , 已加 对 卖 特 虽
业 精 神所 产 生 的凝 聚力 和感 召力 成 为 推 动 A集 团公 司创 业 和不 断发展 的强大 力量 , 种 力量 通过 A集 团 这
公司的发展而转化为物质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
22 在 部分企 业 没有发 挥积 极 的支撑 作用 .
职工所愿意看到的 , 也才能使他们信服 , 而逐渐融人
经 过 多年 矿 区 开发 建设 以及 市 场 经 济 的考 验 , A 集 团公 司企业 命 运共 同体 基 本形 成 , 企业 领 导班 子 带
领广大职工养成 了“ 求实、 严谨 、 认真 ” 的工作作风 , 企
业 文化 内在 体 现 为 “ 以人 为本 、 自强 不 息 、 求卓 越 、 追
21 企 业 文化 建设 在大 分 部企 业 产 生 了积极 支撑 作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州市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
摘要:宿州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经济开发潜力。
首先阐述了宿州市旅游资源的现状,然后分析了宿州市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宿州市;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
旅游业是为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
旅游业日益成为提升和展示“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市场经济下,旅游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市场,立足于游客的需求。
宿州市旅游资源丰富且涉及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开发前景良好,如果得到良好的开发,必能给宿州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对该市旅游资源的研究十分的必要。
1 宿州市旅游资源的现状
宿州市旅游资源丰富,南有陈胜、吴广盟誓诛暴所筑的涉故台;北有刘邦避秦兵之地,现已被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皇藏峪;东有垓下古战场、虞姬墓;西有李白饮酒赋诗的宴嬉台;中有白居易寓居多年的东林草堂,孔子弟子闵子骞,“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刘伶和后梁皇帝朱温等均是宿州人。
李白、韩愈、白居易、苏轼等饱学之士都曾游历或流寓于此,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文和遗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佳句就是青年白居易在宿州古符离集吟成。
以盛产玉石得名的灵璧县,是楚汉相争时垓下战场,留下了“霸王别姬”的百世美传。
古往今来,吸引了众多的墨客骚人缅怀凭吊,吟咏酬唱。
当代宿州英才辈出,声名卓著者有雕塑大师刘开渠、书画家王子云、萧龙士、卓然、李百忍、尉天池、梅纯一,哲学家孙叔平,社会学家邓伟志,表演艺术家李炳淑、杨在葆、刘世龙等。
墉桥区被誉为“书法之乡”、“杂技之乡”,萧县是著名“国画之乡”,灵璧被誉为“奇石之乡”,砀山被誉为“梨花之乡”。
2 宿州市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2.1 宿州市投资少造成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落后
宿州市属于中小城市,经济欠发达。
在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方面难以投入足够的资金支持旅游地的发展,以致旅游区管理人员并无实力开发各项资源。
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上不去,只能“因陋就简”,以至于设施不全。
2.2 宣传不到位,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不高,市场开拓缓慢
宿州市的旅游资源知名度还局限在本市范围内,外省的知名度偏低,直接导致的一个后果是旅游景点的旅游率低,旅游产值提不上来。
这主要是因为宿州市旅游业的市场化水平还比较低,旅游的投入机制、管理机制、促销机制都尚未健全。
2.3 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宿州市各旅游点的管理人员整体水平偏低,以大五柳为例,收门票的人员皆为附近的村民,村民由于自身素质的局限性,严重影响景区的管理水平。
更有甚者,当地村民为了个人利益,收费自己私自带游客进旅游区,管理方面存在很大漏洞。
3 解决的方法
3.1 加快政府与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将所有权、开发经营权分离,坚持旅游资源国有,将开发经营权剥离出来,让企业参与开发经营,在坚持资源国家所有、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在一个旅游景区内,经政府统一规划(或政府审批规划)后,把开发经营权剥离出来,通过政府与投资者签订保护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协议,授权投资者依法有偿取得一定期限内(一般是30年至50年)的开发建设权、经营管理权及收益权,其核心是“国家所有、政府监管、企业经营” [1]。
通过这种模式,为宿州旅游业发展获得充足的资金和现代企业管理手段打造旅游品牌创造了条件。
3.2 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宿州市政府要提高旅游区公路的等级,改善路况,促进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多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构造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体系。
短期来看,加快旅游通道的建设,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但是从长远来看,经济效益还是明显的,要发展旅游业,便利发达的交通体系建设是必不可少的[2]。
加快旅游通道的建设为外地游客走进来提供了有利条件。
3.3 创建宿州特色的旅游品牌
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比较多,重复性高,要注重宣传,创建富于宿州地方特色和纪念意义的旅游品牌,吸引个性化的旅游者。
3.4 加强旅游景点的宣传
利用电视广告、网络、杂志等多种传媒手段对宿州市的各旅游景点进行宣传[3],扩大其影响力,增加游客知名度。
3.5 加强旅游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宿州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具有专业知识的旅游人才,由于宿州经济不发达,工资水平在全国来看处于较低的水平,旅游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来宿州工作,一方面,政府、企业要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资福利待遇来吸引专业人才到宿州来工作[4],另一方面,要培养本地的旅游专业的人才,目前,宿州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已经开设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按照“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原则,宿州各旅游景点可以和宿州学院合作,共建就业实习基地,留住人才。
4 结论
宿州市旅游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但是存在投资少、基础设施落后、知名度不高、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宿州特色的旅游品牌、加强旅游景点的宣传、加强旅游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等方法可以加快宿州市旅游资源的开发进程,给宿州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建春.旅游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王春燕.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以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塔里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5):67-68.
[3] 文雅香.韶山旅游资源整合与优化开发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2):54-55.
[4] 李明.临沧市民族文化旅游保护与开发研究[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报,2009(3):56-57.
;宿州学院硕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09YSS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