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张)

合集下载

建筑总平面图 ppt课件

建筑总平面图  ppt课件

PPT课件
返回子目录 返回11主目录
4 坐标标注
新建筑物的定位方式有三种: 利用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或道路中心线的
距离确定新建建筑的位置 利用施工坐标确定新建建筑物的位置 利用大地测量坐标确定新建建筑的位置
PPT课件
返回子目录 返回12主目录
4 坐标标注
测量坐标网应画成十字交叉线,坐标代号 用“X,Y”表示;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一 总平面图的用途
建筑总平面图是将新建工程四周一定范围内的新 建、拟建、原有和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连同其 周围的地形、地物状况用水平投影方法和相应的 图例所绘出的图样在基地范围内的总体布置图。
PPT课件
返回子目录 返回16主目录
三 总平面图读图示例
PPT课件
返回17主目录
标高要标注新建建筑物首层室内地面上表 面及室外地面的绝对标高,
PPT课件
返回子目录 返回15主目录
6 其他内容
在总平面图上用风向频率玫瑰 图表示建筑物的朝向,箭头所 指的方向为北向,风玫瑰图中 细实线表示全年的风向,虚线 表示7、8、9三个月份的夏季 风向。
地形复杂的应标出等高线,表 示该地区的地形情况
施工坐标网应画成网格通线,坐标代号用 “A,B”表示。
坐标网格应以细实线表示,一般画成 100×100m或50×50m的方格网。
表示建筑物位置的坐标,宜标注其三个角 的坐标 。
PPT课件
返回子目录 返回13主目录
4 坐标标注
PPT课件
返回子目录 返回14主目录
5 尺寸与标高
总平面图尺寸、标高均以米为单位,并应 至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不足时以“0”补 齐。

第二篇建筑总平面设计及建筑总平面设计的位置精品PPT课件

第二篇建筑总平面设计及建筑总平面设计的位置精品PPT课件

②日照间距 为了保证房屋内有一定的日照时间,建筑
物彼此互不遮挡所必需具备的距离。
建筑物的日照间距计算公式为: L=H × ctgα× cosβ
③风向因素
风向影响建筑的朝向,一般可借助当地风玫瑰图 所示的主导风向来考虑建筑的朝向。
④小气候因素
小气候是由于基地及周围环境的一些具体条件如 地形、植被情况、周围环境中的建筑物等具体条 件的影响,基地内的具体气候条件会在整个地区 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有所变化。
2)场地道路的组织
a.场地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 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 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 人车部分分流的道路系统
b.场地道路布局的基本形式 环状式、 尽端式、 综合式
4
3
1
2
2
1-主楼;2-广场;3-停车场;4-运动场
韩国中央传播管理所济州分所
车行路
人行路
某居住区图道路系统示意图
内 环式
环通式
限定了某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的区域内选择其 基地地块。
限定了某地块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而不能随 意开发建设。
(2)对用地范围的控制 几个专业名词:
道路红线: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边界线,一般由城市规 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用地条件图中标明。
蓝线: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长期保留 的河道规划线。
建筑形态的控制是为保证城市整体的综合环境质量, 创造地域特色、文化特质、和谐统一的城市面貌而确定 的,主要针对文物保护地段、城市重点区段、风貌街区 及特色街道附近的场地,并根据用地功能特征、区位条 件及环境景观状况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限制要求。
除上述四点外,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 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建 筑总平面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第二篇建筑总平面设计及建筑总平面设计的位置精品PPT课件

第二篇建筑总平面设计及建筑总平面设计的位置精品PPT课件

三、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a.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规划纲要,总体规划; b.详细规划阶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
划。
1、城市规划的要求
城市规划对于建筑总平面的设计要求一般包括:
(1)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
(2)对于容积率、 建筑覆盖率、 绿地率、 建筑高度、 建筑退界距离等方面指标的控制;
②日照间距 为了保证房屋内有一定的日照时间,建筑
物彼此互不遮挡所必需具备的距离。
建筑物的日照间距计算公式为: L=H × ctgα× cosβ
③风向因素
风向影响建筑的朝向,一般可借助当地风玫瑰图 所示的主导风向来考虑建筑的朝向。
④小气候因素
小气候是由于基地及周围环境的一些具体条件如 地形、植被情况、周围环境中的建筑物等具体条 件的影响,基地内的具体气候条件会在整个地区 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有所变化。
城市绿化线: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确定的各种城市绿地的边界 线。
紫线:古建筑及遗址保护范围界限。
建筑控制线: 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是基地中允许建造建
(构)筑物的基线。
(3)对用地强度的控制
通过对容积率、建筑密度最大值和绿地率最小值的 限定,可将基地的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
(4) 建筑形态
(3)对交通出入口的方位规定。
(1)对用地性质的控制
总体规划对规划区域中各块用地的用地性质有明确 限定,规定了它的适用范围,决定了用地内适建、不 适建、有条件可建的建筑类型。
城市用地划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
R-居住用地、 C-公共设施用地、 M-工业用地、 W-仓储用地、 T-对外交通用地、 S-道路广场用地、 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G-绿地、P-特殊用地、 E-水域和其他用地。

建筑总平面图[优质ppt]

建筑总平面图[优质ppt]
地形复杂的应标出等高线,表 示该地区的地形情况
返回子目录 返回主目录
三 总平面图读图示例
返回主目录
畅想网络 Imagination Network 感谢观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表明新建房屋的位置、朝向、与原有建筑物 的关系,以及周围道路、绿化、给水、排水、供 电条件等方面的情况,作为新建房屋施工定位、 土方施工、设备管网平面布置,安排在施工时进 入现场的材料和构件、配料堆放场地、构件预制 的场地以及运输道路等的依据。
返回主目录
二 总平面图的内容及图示方法
1. 图 线 2. 比 例 3. 图 例 4. 坐标标注 5. 尺寸与标高 6. 其他内容
返回子目录 返回主目录
4 坐标标注
测量坐标网应画成十字交叉线,坐标代号 用“X,Y”表示;
施工坐标网应画成网格通线,坐标代号用 “A,B”表示。 坐标网格应以细实线表示,一般画成 100×100m或50×50m的方格网。 表示建筑物位置的坐标,宜标注其三个角 的坐标 。
返回子目录 返回主目录
返回主目录
1 图线
在总平面图中的每个图样的线型,应根据 其所表示的不同重点,采用不同的粗细线 型。主要部分选用粗线,其他部分选用中 粗线和细线。例如,绘制总平面图时,新 建建筑物用粗实线;绘制管线综合图时, 管线采用粗实线。
返回子目录 返回主目录
2 比例
总平面图包括的范围较大,绘制时的比 例一般都比较小,一般采用1:500、 1:1000、1:2000的比例。 总平面图上标注的尺寸,一律以米为单位, 保留两位小数。
返回子目录 返回主目录
图例
常用总平面图图例采用《建筑制图》规范 中采用的图例,如图中采用规范中没有的 图例,则应在总平面图下面详细说明。

建筑平面设计概述(共73张PPT)

建筑平面设计概述(共73张PPT)
3.设计要求
(1)门厅在建筑平面组合中应处于明显、 居中和突出的位置,一般应面向主干道, 使人流出入方便。 (2)解决好人流组织问题,要求导向明确, 人流组织通畅,不交叉、不适回,避免出现拥 挤堵塞和相互干扰现象。
3.4 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门厅
( 3 )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室内 气氛、空间比例和室内装修方面应很好 加以处理。 ( 4 )按防火规范要求,门厅对外出入口 的宽度不得小于通向该门厅的走廊、楼 梯等疏散通道宽度的总和。

3.4 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门厅

不同性质建筑的门厅又有一些特殊的功能 要求。 如学校建筑的门厅要布置板报、宣传栏、 布告栏等; 旅馆的门厅兼有休息、会客、接待、登记、 小卖等功能; 医院门诊部门厅设置有挂号、取药、收费 等部分。
3.4 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门厅
1. 面积

门厅的面积因其使用特点所决定,不能 像确定使用房间那样根据人数、家具等 简单确定,而应根据各类建筑的使用性 质、规模及质量标准等因素来确定。 设计时可根据经验和对同类建筑调研或 参考有关面积定额指标确定。
3.4 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楼梯

不同的楼梯形式适合于不同的场合。 要综合考虑它的使用功能、艺术效 果以及造价等因素。图2-30、31
3.4 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三、台阶与坡道、电梯及自动扶梯
(一)台阶与坡道

由于建筑物外部和内部地面标高不同, 在建筑物入口处常设置台阶或坡道。 建筑物内部地面有高差处也用台阶连 接。
一股人流通行宽度550~600mm,一般走廊均 考虑双向人,故走廊的最小净宽≥ 1100 ~ 1200mm; 公共建筑应满足三股人流通行,净宽大于 1500mm。

《总平面说明总平面》课件

《总平面说明总平面》课件
设施管理
建立完善的设施管理制度和维护体系,确保设施 的正常运转和安全可靠。
03
总平面布局
功能分区
办公区
提供员工日常办公的场 所,需考虑办公桌椅、 电脑、文件柜等设施的
布局。
会议区
用于召开各种会议,需 配置投影仪、音响设备
、桌椅等设施。
休息区
为员工提供休息和放松 的场所,可设置沙发、
茶几、咖啡机等。
动线规划
品牌展示
设计流畅的顾客动线,便于顾客轻松逛完 整个商业中心,同时设置便捷的物流通道 。
为商家提供有吸引力的展示空间,突出品 牌特色和形象,提升商业价值。
城市公园总平面设计
总结词
城市公园总平面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 景观营造和游憩功能的实现,为市民提
供休闲放松的场所。
景观营造
通过植物配置、地形处理、建筑小品 等手段,营造优美的景观效果,提升
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01
总平面规划应与城市规划相协调,符合城市发展目标和规划原
则。
促进城市发展
02
通过合理的总平面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
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节约集约用地
03
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
效率。
与相邻地块的关系
协调风貌
与相邻地块保持风貌上的协调,避免突兀和不和谐。
公共设施
规划配套的公共设施,如幼儿园、超 市、休闲设施等,提高居民生活便利 性。
交通流线
合理组织小区内外的交通流线,设置 人行道、车行道和停车位,确保交通 安全和顺畅。
商业中心总平面设计
总结词
空间布局
商业中心总平面设计需满足商业活动的多 样性和人流量大的特点,注重空间布局、 动线规划和品牌展示。

建筑施工图建筑总平面图PPT课件

建筑施工图建筑总平面图PPT课件
建筑施工图建筑总平面图ppt课件
本讲主要内容: 建筑总平面图
建筑总平面图
较大范围内的建筑群和其他工程设施的水 平投影图。是整个工程的总体布局图。建筑总 平面图的绘制应遵守《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01中的基本规定。
画法要求
建筑设计说明 建筑总平面图 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 建筑详图
建筑详图特点
比例较大:常用1: 50, 1: 30, 1: 25, 1: 20, 1:10, 1: 5,1: 2, 1: 1等比例绘制。 尺寸标注齐全、准确,文字说明具体清楚
建筑详图
楼梯详图、外墙详图、 厨房详图、卫生间详图、 其他详图等
楼梯详图
通常楼梯为双 跑平行楼梯, 每层由两个梯 段和一个休息 平台组成
画法要求
4.尺寸标注 三道尺寸
5.投影要求 清楚表达轮廓线 6.索引符号及图例 7.其他标注
底 层 平 面 图
标 准 层 平 面 图
屋 顶 平 面 图
画图步骤
门窗表
门窗大样
建筑立面图
建筑立面图是房屋不同方向的立面正投影图。 建筑立面图主要表明建筑物的体型和外貌,以及 外墙面的面层材料、色彩,女儿墙的腰线、勒脚 等饰面做法,阳台的形式及门窗布置、雨水管位 置等。
建筑剖面图形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画法要求
1.比例 1:100、1:150等
2.定位轴线
3.图线 分线型、线粗(粗、中粗、细)
画法要求
4.尺寸标注 尺寸等
5.投影要求 6.其他标注
标高、各层尺寸、总高
清楚表达轮廓线 索引符号等
读图举例
右图是按底 层平面图中 1-1剖切位 置绘制的
作图步骤
建筑详图

总平面图PPT课件

总平面图PPT课件
相关读图之要点。
- 上页 下页 回总目录 回子目14录
A15A0.00
XXX总平面图
B
当房屋与网格线平行时,对角标注 坐标;不平行时要标注三点的坐标.
北 拆除的建筑物
B50.00 B100.00
19.60
B150.00 B200.00
A100.00 围墙
楼层数
道路
34.60 52.30
A86.83
11
4、标注(续)
⑷ 指北针

指北针规定画法 φ24, 0.25b 指针尾部宽为3
指北针
⑸ 房屋的楼层数 建筑物图形右上角的小黑点数或数字
⑹ 建筑物、构筑物的名称 宜直接标注在图上,必要时可
列表编注(编号圆为φ6,细-实线,0.25b) 。
12
4、标注(续4)
⑺ 风(向频率)玫瑰图
风向频率玫瑰图在8个或16个方位线上
总平面图一形成与用途形成将新建工程四周一定范围内的新建拟建原有和需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周围的地形地物用直接正投影法和相应的图例画出的图样即建筑总平面布置图简称总平用途它表明了新建筑物的平面形状位置朝向高程以及与周围环境如原有建筑物道路绿化等之间的关系
总平面图
一、形成与用途
1、形成 将新建工程四周一定范围内的新建、拟建、原有和 需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周围的地形、地物,用直接正投 影法和相应的图例画出的图样,即建筑总平面布置图,简称总 平面图。
称为图例)。在较复杂的总平面图中,如用了一些
“国标”上没有的图例,应在图纸的适当位置加以说
明。
-
3
2.总平面图部分图例(国标)
粗实线 8
细实线
中虚线
新建建筑物
原有建筑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城市规划要求
(四)密度及容量控制
用地强度控制 建筑密度:(建筑总基地面积÷总用地面积)
×100% 建筑系数 容积率: (总建筑面积-地下室面积)÷总用地面积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第 22页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四、城市规划要求
(五)建筑规模控制 (六)绿化控制 绿地率: (绿地面积÷总用地面积)×100%
为保证城市发展的整体利益,建筑总平面图设计 必须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同时应符合国家和地 方有关部门的设计标准、规范、规定,这是设计 的前提条件。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第 15页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四、城市规划的要求
(一)用地控制
对用地范围、建筑范围的控制
用地红线是围起某个地块的一些坐标点连成的线,红线内 土地面积就是取得使用权的用地范围。
3 建筑总平面设计
3.1 3.2 3.3 3.4
建筑总平面设计的概念 建筑总平面的设计要求 建筑总平面设计的条件分析 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内容
第 1页
3 建筑总平面设计
建筑总平面图是表明新建房屋所在基地有关 范围内的总体布置,它反映新建房屋、构筑 物等的位置和朝向,室外场地、道路、绿化 等的布置,地形、地貌、标高等以及与原有 环境的关系和邻界情况等。
∠α-太阳高度角;∠β-太阳方位角

β

(a)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H L (b)建筑物的日照间距
∠α-高度角;∠β-方位角
第 10页
第 11页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地质情况:地面以下一定深度的土壤特性;土壤和岩石的种 类及组合方式;土层冻结深度;基地所处地区的 地震情况以及地上、地下的一些不良地质现象等。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第 24页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3.4 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内容
2、建筑布局 (1)朝向
影响因素:日照时间、自然通风、景观、道路 ■太阳在天空的位置用:高度角和方位角来确定。 ■我国大部分地区将主要房间朝南或南偏东、偏西少许角度。
第 5页
3.3 建筑总平面设计的条件分析 一、自然条件 二、环境条件 三、现状条件 四、规划要求
第 6页
一、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2、气候条件: 建筑物采用的布局形式和平面的基本形态要考虑
寒冷地区的保温或炎热地区通风散热的要求。 寒冷地区的建筑物以集中式布局为宜,利于冬季
保温。炎热地区的建筑采取分散式布局,这种比 较疏松伸展的平面形态,空间灵活通透,以利于 散热和通风组织。
道 路 红 线
第 20页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四、城市规划要求
(二)交通控制 交通出入口的方位、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
要求,在建筑总平面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 足。 (三) 建筑高度控制 平均层数=总建筑面积÷建筑总基地面积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第 21页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第 16页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第 17页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第 18页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第 19页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第 23页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3.4 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内容
一、总体布局 1、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可遵循两条基本思路 : 一是从内容组织的要求出发,进行功能分区和 组织,比如将性质相近,使用联系密切的内容归于 一区; 二是从基地利用的角度出发,进行用地划分,作 为不同内容布置的用地,比如将用地划分为主体建 筑用地,辅助建筑用地,广场、停车场及绿化庭园 用地等。 在确定分区时,两条思路是交织在一起的,两 方面问题都要考虑。
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 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 的界线。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
建筑红线一般后退用地红线一定距离,由规划部门决定。
①征地界限 ②道路红线 ③建筑红线 ④城市绿线 ⑤城市蓝线 ⑥城市紫线 ⑦基地高程 ⑧基地安全
第 2页
建筑总平面图
第 3页
3.1 建筑总平面设计的概念
定义 总平面设计:又称“场地设计” 狭义的场地:建筑物之外的场地 广义的场地:包含建筑物、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
施、绿化景观设施、工程管线等等 俗称 总规
第 4页
3.2 建筑总平面的设计要求
一、建筑总平面的设计要求 使用的合理性 (功能关系、日照、通风、交通联系) 技术的安全性 (火灾、地震、空袭等) 建设的经济性 (建设投资的最大经济利益) 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性 环境的整体性 二、总平面图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正确处理建筑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正确处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正确处理建筑与场地的关系
第 7页
第 8页
一、自然条件
2、气候条件 (1)风象:风向、风向频率、风速、风级 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广大地区,建筑主体应朝 向夏季风主导方向 淮河——秦岭以北,应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2)日照(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南北向)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日照标准、日照间距 (3)气温 (4)降水
第 9页
日照间距
2、周围环境条件 物质环境、基础设施条件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第 13页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三、现状条件
1、建筑物和构筑物现状 2、基础设施条件 3、场地绿化与植被现状 4、场地社会经济条件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第 14页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四、城市规划要求
水文情况:河、湖、海、水库等各种地表水体的情况和地下 水位情况。
场地的地质、水文条件关系到场地中建筑物位置的选 择和地下工程设施、管线的布置方式及地面排水的组织方 式。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第 12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建筑总平面设计概述(ppt52页)
二、环境条件
1、区域环境条件 位置、交通条件、生态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