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 第30讲现代文阅读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考点透视理解现代文中词语的含义,包括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
同时还能够理解同一词语在文章中不同的指代意义。
“文中”指具体的语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
一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即通常所说的“语境”。
在理解任何一个词语时,这两种含义在阅读分析过程中都必须同时起作用。
“重要词语”在现代文阅读中主要指:(1)现代自然科学类文章中的新词语、新概念。
(2)社科文(文学作品)中的多义词语。
(3)代词或指代性的词语。
(4)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特定的表达作用。
一般来说,阅读应该整体来阅读,先把整篇文章读懂,再回过头来理解文中的词语的含义。
可以借助结构的分析、修辞的运用、背景的参照等方法来理解,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的意义。
对一般的含义做恰当的引申,或把一般的含义具体化。
理解了文中词语的含义反过来又有助于整篇文章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
现将知识要点勾勒如下:多义词、多义短语义项的区别考查内容指代义代词的指代义、非代词的指代义语境义(与词典中规范相对,在语境中产生临时义)直接选择(给出词语的答案,判断正误)考查形式筛选原文填空(筛选原文中可以作为被考查词语诠释的词语)阐释填空(无现成词语)二、考点分析1、多义词的语境义例1、没有伟大人物的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浅土中去了,而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划线句子中的“国家”指什么?(A)A、泛指一切国家B、指中国C、指殖民地国家D、指当时的中国(2)、“人们”和“人家”指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C)A、所指相同,指中国人B、所指相同,指世界上的人C、“人们”指中国人,“人家”指外国人D、“人们”指看得起中国的人,“人家”指看不起中国的人例2、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如:下列句子中均使用了“人”,但其意均是不同:A、人是由类人猿转化而来的。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考点解读所谓“重要词语”,从命题者的角度而言。
一是这个词语在文中有重要作用:或反映深层含义或体现作者观点或在结构上有独特作用或有修辞作用二是通过这个词语可以检测出考生的理解水平。
所谓“文中”,即要联系上下,理解它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含义”一般有:1、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2、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3、修辞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语体义、仿词义等二、方法指要1、借助固有含义理解词义【例】①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
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
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
他在流亡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这无疑成了他生命的绝唱。
不久,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法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无法忍受没有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第①段里“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参考答案: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例】有人以为包豪斯的成就在于创立了现代艺术教育和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其实,创建者的明确目标,是要彻底摧毁传统的关于艺术的“神话”,这是包豪斯的理念中最具革命性的核心。
包豪斯所尝试的,是把艺术从贵族和富人的高堂华厦中、从艺术的“神坛”上解放出来。
它要让艺术家变成这样一种人,即能用他的灵感和技艺为千千万万人塑造美、营造舒适生活的工作者。
换句话说,在包豪斯的观念中,艺术家的任务,是让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平凡的工人、农民、小职员,都过上“人”所应该有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生活的尊严。
因此,包豪斯人不认为替普通人设计水杯之类的日常用品是雕虫小技,相反他们把这类事看作一项庄严的事业。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建立起现代艺术教育的基础,其目的就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高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II卷的现代文阅读,历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一块之一。
这里本着先分后总的原则,先就几个主要能力点作阐述。
本讲说理解词语的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词语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哪些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呢?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能正确理解,就全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如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的“学习”,它就是重要词语,如果把它理解为通过读书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就无法理解全文的内容。
又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选择的散文《门》,其中“开门”和“关门”便是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的词语。
例如闻一多《兽•人•鬼》(2000年春季招生考试选文)开头说道:“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
”这一句中的“杰作”感情色彩特别强烈,自然是重要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譬如1996年高考所选《贝多芬之谜》最后一段说:“懂得了这个……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这里“最有深度的音乐”这个词语,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指什么样的音乐,简直可以说文章没有读懂。
二、理解重要词语的方法理解重要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
从操作的层面来说,有下列几点: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譬如上文提到的“杰作”,依据所在句子“其残酷的程度”、“兽行”和后文所说对学生的镇压,这个“杰作”就应解释为“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
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含义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代文,特别是第II卷的代文,来是高考文卷中得分率低的一之一。
里本着先分后的原,先就几个主要能力点作述。
本理解的有关。
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所“重要”是就在文中地位和作用对比而言的。
一般来,哪些是文中的重要呢?1.与文章的中心内容亲密有关的在文章中,有的与全文的中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亲密有关。
不可以正确理解,就全影响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一些,要以足的关注。
如毛《改造我的学》一文中的“学”,它就是重要,假如把它理解通和践来得悉,就没法理解全文的内容。
又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的散文《》,此中“开”和“关”即是与文章的中心内容亲密有关的,自然是重要。
2.表达功能特烈的有些在文中有高度的归纳力,或许示事物之的差别,或许感情向特烈,的也是重要的。
比如一多《·人·鬼》(2000年春天招生考文)开道:“子手次杰作,我不忍再描绘了,其残忍的程度,我无以名之,只能名之..曰行,或超行。
”一句中的“杰作”感情色彩特烈,自然是重要。
3.理解上简单生误差的比如1996年高考所《多芬之》最后一段:“懂得了个⋯⋯不懂得多芬的音,并且也懂得多芬此后最有深度的音了。
”里“最有深度的音”个,既.......与文章中心内容有关,有高度的归纳力,又是理解上简单生误差的,自然是重要,因不理解它指什么的音,直能够文章没有懂。
二、理解重要的方法理解重要的基来源就是依照详细境。
从操作的面来,有以下几点:1.依照所在句子的内容俗,不离句,的就是个道理。
比如上文提到的“杰作”,依照所在句子“其残忍的程度”、“行”和后文所学生的,个“杰作”就解“指反派学生的行”。
2.依照前后句述的内容所在句子前后句述的内容,是更大一点的境,也是解的依照。
例1:⋯⋯当我未曾和他相,常听到有人..他:“迅多疑。
”有些人声色,他怎样世故,怎样性情大,人,怎样睚眦必,之,迅是不简单靠近的,-1-是不去和他靠近好。
2020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一、考点解读所谓“重要词语”,从命题者的角度而言。
一是这个词语在文中有重要作用:或反映深层含义或体现作者观点或在结构上有独特作用或有修辞作用二是通过这个词语可以检测出考生的理解水平。
所谓“文中”,即要联系上下,理解它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含义”一般有:1、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2、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3、修辞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色彩义、语体义、仿词义等二、方法指要1、借助固有含义理解词义【例】①茨威格是奥地利犹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视欧洲为自己的国家。
然而,他所亲身经历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岁月,实际上却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国乃至失去欧洲的过程。
他有一种体无完肤的沧桑之感。
他在流亡的日子里怀着伤感和悲观创作这本回忆录《昨日的世界》,这无疑成了他生命的绝唱。
不久,他在远离欧洲大陆的巴西自杀身亡,因为他无法承受时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负,无法忍受没有祖国、没有文化温馨的现实。
第①段里“体无完肤”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参考答案: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例】有人以为包豪斯的成就在于创立了现代艺术教育和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其实,创建者的明确目标,是要彻底摧毁传统的关于艺术的“神话”,这是包豪斯的理念中最具革命性的核心。
包豪斯所尝试的,是把艺术从贵族和富人的高堂华厦中、从艺术的“神坛”上解放出来。
它要让艺术家变成这样一种人,即能用他的灵感和技艺为千千万万人塑造美、营造舒适生活的工作者。
换句话说,在包豪斯的观念中,艺术家的任务,是让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平凡的工人、农民、小职员,都过上“人”所应该有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生活的尊严。
因此,包豪斯人不认为替普通人设计水杯之类的日常用品是雕虫小技,相反他们把这类事看作一项庄严的事业。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建立起现代艺术教育的基础,其目的就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 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 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 的含意。
答:“开门”的含意是:
“关门”的含意是:
11
精选课件
这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含意仅仅依靠当 句和首段是无法作出解释的,只有读到 第六段才能找到形成答案的依据。
开门是一种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 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 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
(第6段)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 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
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
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
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一扇门轻轻关
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
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
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
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10
精选课件
现代文阅读:
理解重要词语和句 子在文中的含义
1
精选课件
一、理解重要词语的方法
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
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闻一多《兽·人·鬼》(2000年春 季招生考试选文)开头说道:“刽子手们 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 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 或超兽行。” (对学生)
例: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
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恩格
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4
精选课件
这一句是全文结尾处高度评价马克思伟大 人格的一句,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
应从“私敌”和“敌人”这两个词入手。
“私敌”是因个人的利害冲突而形成的敌 人;未必有一个私敌,那么句中的“敌人” 就是公敌。依据上文,所谓公敌是全世界 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共同敌人。这样看 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表明马克思一生光 明磊落,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无产阶级的 解放事业。
新高考语文复习讲义(30)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008新高考语文复习讲义(30)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知识与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
《200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明确指出:“‘重要词语‘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词语。
要注意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在科技文和社科文阅读中对“重要词语”进行检测是一个重点。
它要求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词语。
“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的含义”是高考中必考的一个考点,且这种理解不是孤立的词语解释,而是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作答,特别是那些要解释的词语是临时义、借代义或比喻义时离开的特定语境就不大可能理解的正确。
而且又是试题并没有要求解释某个词语,但你如果不搞清楚就会影响到对其他题目的解答,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文章中的下列一些词语,也就是《考试说明》中的“重要”之义。
(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
(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
(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
(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
(5)对文章的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
(6)比喻等特殊词语。
(7)由语境而产生的别种意思的词语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
能否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是阅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1.理解词语中的常用义,即常用的的基本义项。
例:他们在失望中顺着塞纳河走去,冷的发抖,终于在河岸上找着一辆拉晚儿的破马车。
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莫泊桑《项链》)因自己感到不如别人而惭愧。
2.理解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义,在多义词中。
当一个词进一个语境之后,它的语义就具体清楚了。
例: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便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儿笑了,我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一词要称为“诡计多端,不可信任。
”如放到原文中就与文章相差十万八千里,在这语境中,该词表达的是老师爱学生,从不打骂学生,这回似乎要打,但教鞭只轻轻的敲在石板上,“我”立即明白了老师的心意,所以这里的“狡猾”是机灵与调皮之意。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精品)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0)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II卷的现代文阅读,历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一块之一。
这里本着先分后总的原则,先就几个主要能力点作阐述。
本讲说理解词语的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词语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哪些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呢?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能正确理解,就全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如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的“学习”,它就是重要词语,如果把它理解为通过读书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就无法理解全文的内容。
又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选择的散文《门》,其中“开门”和“关门”便是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的词语。
例如闻一多《兽·人·鬼》(2000年春季招生考试选文)开头说道:“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
”这一句中的“杰作”感情色彩特别强烈,自然是重要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譬如1996年高考所选《贝多芬之谜》最后一段说:“懂得了这个……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这里“最有深度的音乐”这个词语,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指什么样的音乐,简直可以说文章没有读懂。
二、理解重要词语的方法理解重要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
从操作的层面来说,有下列几点: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譬如上文提到的“杰作”,依据所在句子“其残酷的程度”、“兽行”和后文所说对学生的镇压,这个“杰作”就应解释为“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复习第30讲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II卷的现代文阅读,历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一块之一。
这里本着先分后总的原则,先就几个主要能力点作阐述。
本讲说理解词语的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词语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哪些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呢?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能正确理解,就全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如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的“学习”,它就是重要词语,如果把它理解为通过读书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就无法理解全文的内容。
又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选择的散文《门》,其中“开门”和“关门”便是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的词语。
例如闻一多《兽·人·鬼》(2000年春季招生考试选文)开头说道:“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
”这一句中的“杰作”感情色彩特别强烈,自然是重要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譬如1996年高考所选《贝多芬之谜》最后一段说:“懂得了这个……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这里“最有深度的音乐”这个词语,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指什么样的音乐,简直可以说文章没有读懂。
二、理解重要词语的方法理解重要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
从操作的层面来说,有下列几点: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譬如上文提到的“杰作”,依据所在句子“其残酷的程度”、“兽行”和后文所说对学生的镇压,这个“杰作”就应解释为“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
2.依据前后句述说的内容词语所在句子前后句述说的内容,是词语更大一点的语境,也是解释词语的依据。
例1:……当我还不曾和他相识时,时常听到有人议论..他:“鲁迅多疑。
”有些人还绘声绘色,说他如何世故,如何脾气大,爱骂人,如何睚眦必报,总之,鲁迅是不容易接近的,还是不去和他接近好。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次一次的造谣毁谤,也可以将真相埋没。
我于是相信了,不敢去接近他。
(唐弢《琐忆》)在这段文字中,“议论”是什么意思呢?文中所说“议论”的内容不是事实。
接下来引用一个成语并加以分析,再则“不敢去接近他”与上文“总之”领起的句子相对应。
据此可知,这里的议论,就是造谣毁谤。
3.依据相关文字的思路有的词语在文中的跨度大,仅仅依靠当句或前后句所述的内容还不能准确判断其意思,这就要靠对相关文字的思路作分析来解决。
例2: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鲁迅《拿来主义》)文中“抛给”是什么意思呢?鲁迅说“抛给”不同于“抛来”,但可称为“送来”。
这“送僵”是什么意思呢?跳过一段才说“送来”的具体内容。
根据“送来”的东西可知,“抛给”就是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和文化渗透。
如果不作这样的分析,“抛给”的语境义是说不清楚的。
三、理解重要词语应注意的问题理解重要词语最应注意的问题是脱离语境,望文生意。
这里换一个角度说三点:1.注意相同词语的不同指向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是明确甚至是单一的,但是作者在运用的过程中往往赋予不同的含义,这就需要辨别。
譬如1997年高考全国卷所选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首段共用了五个“内容”,要求辨别其中的三个“内容”所指是否相同,这就不能仅看词面而妄断,需要运用上面所介绍的方法加以辨别。
2.注意不同词语的相同指向有一些词语的词典意义毫不相干。
但是作者为了追求语言的变化,有时会给不同词语以相同的含义。
譬如“辖制”和“影响”的词典义是不同的,但在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却有了一致的意义。
都是表示“管束“的意思。
像这样的语言现象不能不分外留心。
3.注意非词语题所涉及的词语文章中的有些词语,命题并不是放在词语解释题中考的,而是其他试题涉及的,这也应该注意。
譬如2001年所选《铜奔马正名》第17题要求辨别“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原文运用“未惬人意”、“更属不妥”,而选项改为“不能令人满意”、“更逊一筹”。
有一些考生却不能认定其对错而误判。
又如2003年第10题是一个“推断题”,不少考生看不出“台风将远离日本”与原文“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之间的差异而误判。
四、典型试题分析门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
时钟滴答响着,天已傍晚,炉火正旺,也可能隐藏着令人惊讶的事情。
也许是修管子的工人就在你外出之时已经来过,把漏水的龙头修好了。
也许是女厨的忧郁症突然发作,向你要求得到保障。
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
门有各种各样。
有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
还有古怪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依然在变相的酒吧间外面晃动,只有从肩膀到膝盖那样高低。
更有活板门、滑门、双层门、后台门、监狱门、玻璃门……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
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
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当侍者用托盘端给你晚餐时,他欢快地用肘推开推开厨房的门。
当你面对上门推销的书商或者小贩时,你把门打开了,但又带着猜疑和犹豫退回了门内。
彬彬有礼、小心翼翼的仆役向后退着,敞开了属于大人物的壁垒般的橡木门。
牙医的那位富于同情心然而深深沉默的女助手,打开通往手术室的门,不说一句话,只是暗示你医生已为你作好了准备。
一大清早,一扇门猛然打开,护士走了进来:“是个男孩!”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
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
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
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
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
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
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
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
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
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
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
一扇门轻轻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
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生命不会静止不动并听任我们孤寂无为。
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至于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
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
(1)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
答:“开门”的含意是:“关门”的含意是:(2)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
”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意,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答:(3)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①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②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③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答:①②③这2001年高考全国卷第II卷现代文阅读的前三题,这里只说第1题,其余两题后文将会用到。
这篇散文题为《门》,阅读全文可知,“开门”和“关门”是与文章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两个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
这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含意仅仅依靠当句和首段是无法作出解释的,只有读到第六段才能找到形成答案的依据。
这就是:“开门是一种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
”“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
”根据后一句,“开门”可解释为“意味着一个结束”。
根据“关门”的含意可以推知“开门”的含意义一是“意味着一个开始”。
关于“开门”原文“动作”后的冒号领起两个“某种”,可见它还有一个含意。
“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实际是说“预示着一个新的发现”这样“开门”的含意便解释完备了。
当年有不少考生摘抄“开门是一种神秘的动作……”作答,这是不行的,因为它并没有将开门的含意直截了当地“解释”清楚。
五、练习与答案(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在考究中国古代美学的过程里,我们的注意力常常给名牌的理论著作垄断去了。
不用说,《乐记》、《诗品》、《文心雕龙》、诗文话、画说、曲论以及无数挂出牌子来讨论文艺的书信、序跋等等是研究对象。
同时,一个老实人得坦白承认,大量这类文献的探讨并无相应的大量收获。
好多是陈言加空话,只能算作者礼节性的表了个态。
叶燮论诗文选本,曾慨叹说:“名为‘文选’,实则人选。
”一般“名为”文艺评论史也“实质”是“历史文艺界名人发言纪要”,人物个个有名气,言论常常无实质..,倒是诗、词、随笔里,小说、戏曲里,乃至谣谚和训诂里,往往无意中三言两语....,说出了精辟的见解,益人神智;把它们演绎出来,对文艺理论很有贡献。
也许有人说,这些鸡零狗碎的东西不成气候,值不得搜采和表彰,充其量是孤立的、自发的偶见,够不上系统的、自觉的理论。
不过,正因为零星琐屑的东西易被忽视和忘记,就愈需要收拾和爱惜,自发的孤单见解是自觉的周密理论的根苗。
再说,我们孜孜阅读的诗话、文论之类,未必都说得上有什么理论系统。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思想史罢。
许多严密周全的思想和哲学系统经不起时间的推排销蚀,在整体上都垮塌了,但是它们的一些个别见解还为后世所采取而未失去时效。
好比庞大的建筑物已遭破坏,住不得人了,而构成它的一些木石砖瓦仍不失为可资利用的好材料。
往往整个理论系统剩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只是一些片断..思想....③,两者同样是零碎的。
....②和萌发而未构成系统的片断思想..①。
脱离了系统而遗留的片断思想眼里只有长篇大论,瞧不起片言只语,甚至陶醉于数量,重视废话一吨,轻视微言一克,那是浅薄庸俗的看法——假使不是懒惰粗浮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