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七年级科学《眼和视觉》学案(1)(无答案)
浙江省泰顺县第七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眼和视觉》课件 浙教版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叫凹透镜
一般用 玻璃或 塑料制 成
1、识别下列透镜,并归类:
A
B
C
D
E
F
属于凸透镜的是: A 、C、D 属于凹透镜的是: B 、E 、F
自制简单透镜:滴水在透明纸上或玻璃上
光心
焦点(F) 主光轴
焦距 (f )
凸透镜能将平行光线会聚成一点, 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
O
F
F
2、凹透镜对光线起
发散作用,也叫发散透镜
F
F
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放大镜上的凸透镜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显微镜上的透镜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数 码 摄 像 机 上 的 透 镜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眼镜片上的透镜
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照相机上的凸透镜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3日星期四2022/3/32022/3/32022/3/3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32022/3/32022/3/33/3/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32022/3/3March 3,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32022/3/32022/3/32022/3/3
第6节 眼和视觉 透镜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1.6眼和视觉教案

课题:第1章第6节眼和视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眼的结构,知道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2]知道透镜及其分类,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能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成象的规律,并了解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
[4]知道人类视觉上的限制,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从而知道如何爱护眼睛和保护视力。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眼球模型、观察同桌的眼睛、凸透镜成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通过对眼睛各个部分的作用的分析、凸透镜成象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凸透镜成象实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随堂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学重、难点]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凸透镜成象规律、透镜的应用。
[教学准备]眼球模型;光具座;手电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眼睛师:眼是我们重要的感觉器官。
据统计,大脑中约有90%的信息来自于眼。
你知道眼是如何看见物体的呢?先让我们学习眼的有关知识。
眼的主要部分是眼球,解剖眼球模型:分析眼的各结构的名称。
(角膜、瞳孔、晶状体、虹膜、玻璃体、巩膜、视网膜、房水等) 结合下列实践,组织讨论分析各部分的作用。
观察同桌的眼:(1)你能看到哪些部位?(除了瞳孔、虹膜[颜色]、巩膜之外,学生应指出眼险,睫毛和泪腺管) (2)观察虹膜和瞳孔:用手电简直照着同桌的右眼,留心观察,同桌右眼的瞳孔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说明在光亮的环境中瞳孔能 (减少、增加)进入眼睛光线的量。
虹膜的作用是可以控制 的大小。
同时填空:填写表1:眼的结构和功能 复述眼的结构和功能。
小结表l 。
由讨论中涉及凸透镜的知识,为引入下节课“凸透镜成象规律”埋下伏笔。
第二课时凸透镜成像特点初探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眼睛的有关知识,并且留下了一个问题——眼睛为什么能看到物体?本节课我们就来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这要从透镜谈起。
透镜是什么样的?(学生可解决)让学生了解各种形状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学生可能会讲到用放大镜聚焦可以把一张纸烧一个洞,由此可让学生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的一种利用。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1.6眼和视觉教案1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1.6眼和视觉教案1我们把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凹透镜。
透镜不一定是由玻璃制成的,能够由一切透明的物质制成,比如塑料、水、冰等。
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焦点:凸透镜能将平行光线会聚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
〔有两个实焦点〕透镜的光心与主轴:透镜的中心叫光心O;通过透镜两边圆心的直线O1O2。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想一想:依照光路的可逆性从凸透镜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光线将会••••••结论:从凸透镜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将两幅图进行对比,启发学生理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不是看折射光线是否相交,而是表达在凸透镜使光线互相“靠近”了。
凸透镜的作用:演示:用激光演示器演示凹透镜使光线变得发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因此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由光路可逆原理可知,射向凹透镜对方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指出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表达在凹透镜使光线互相“远离”了。
假如原来的入射光线能相交,那么通过凹透镜的折射将延迟相交。
3、透镜的作图:学生作图练习:1〕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凹透镜后的光线;2〕通过焦点后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3〕在虚线处填上适当的透镜。
课堂小结:F F F F形状: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作用: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路图:〔略〕透镜形状: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作用: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光路图:〔略〕课后拓展:1、讨论:能不能用冰和阳光来取火?2、在如图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下图,那么〔〕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B、甲、乙都为凸透镜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D、甲、乙都为凹透镜。
眼和视觉学案

《眼和视觉》学案本节学习扫描学习目标:[1]知道眼的结构,知道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2]知道透镜及其分类,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3]能通过实验研究凸透镜成象的规律,并了解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
[4]知道人类视觉上的限制,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从而知道如何爱护眼睛和保护视力。
[重、难点]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凸透镜成象规律、透镜的应用。
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透镜及其分类,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学会画凸透镜和凹透镜特殊的光线及光路图。
学习重、难点:凸/凹透镜的结构特点,凸/凹透镜特殊光线的要求。
二、预习初探1. 叫做透镜。
2.常见的透镜有: 和 ;这两种透镜的特征分别是: 和 ;举出生活中两个例子 。
3.焦距是指: 。
4.观察教材中的图1-53,左图说明该种透镜具有 作用,右图说明该透镜具有 作用。
三、我的发现寻找一个老花镜或破啤酒瓶底,放在太阳底下,上下移动,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一根火柴,只借助老花镜,你能使它燃起来吗?如果能,请你说说你的做法。
四、小试牛刀1.右图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 ; 属于凹透镜 。
2.下图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折射光路图,根据光路的特性,你能完成下面的的光路图吗?A B C D E F 仙华外国语学校 吴建华3.在如图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乙都为凸透镜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五、深海拾贝我国历史上的冰透镜关于冰透镜,早在我国西汉(公元前206~23年)《淮南万毕术》中就有记载:“削冰令国,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其后,普朝张华的《博物志》中也有类似记载。
冰遇阳光会熔化,冰透镜对着太阳确能聚光使艾绒着火,令人怀疑。
清代科学家郑复光(1780~?)根据“淮南万毕术”的记载,亲自动手做过一些实验,完全证实冰透镜可以取火。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1]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4571936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c.png)
《眼与视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节选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第六章《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一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眼与视觉》。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
学生通过《眼与视觉》学习,已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
学生对成像原理的物理知识知之甚少,而视觉的形成却需要光学成像的知识作基础,而且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在设计时,让学生了解光线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发生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
通过调查发现班级学生有很多学生被近视困扰,他们对近视的成因、预防和纠正的兴趣较大。
通过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掌握视觉的形成过程。
(3)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
(4)知道近视远视的矫正。
2、过程与方法:(1)观看《探究眼球的结构的奥秘》眼球模型视频讲解、观察同桌的眼睛、观看微课视频《人体视觉形成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2)通过对眼睛各个部分的作用的分析、培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意识。
(2)树立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眼睛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
2、难点: 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及小微课视频,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形像化,便于学生对眼球结构的掌握。
通过提问、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活跃课堂氛围,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小微课视频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小微课歌曲《好想天空下点雨》引入。
设想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急忙寻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过去。
浙江省泰顺县第七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1.6眼和视觉》课件 浙教版

凸透镜的应用
凸透镜的应用
2、幻灯机、投影仪
利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小于二倍焦距,在屏幕上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原 理。
幻灯机
凸透镜的应用
3、放大镜
利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 正立放大的虚像。即:u < f 时,在凸透镜后面形成虚像。 所以用放大镜看书时,镜子要 靠近书,远了则看不清除。
大的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
(A)
A、8cm
B、10cm
C、15cm
D、25cm
思考:20cm是物距还是像距?
3、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的主
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
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
方向移动8cm,则所成的像一定
是( B )A、缩小的 NhomakorabeaB、放大的
C、正立的
D、倒立的
2、物、像的移动方向一致
A、当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实像 不断变大,像距也不断变大;
B、当物体从透镜向焦点靠近时,虚像不断变大。
3、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A、实像是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实际会聚 而
成的, 虚像是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 线相交而成的。 B、实像既能呈现在光屏上观察,又能用眼睛直 接观察, 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
1.6眼和视觉
1、透镜有
和
。
2、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后,
将
。
3、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一束平行光经过凹透镜的折射后,
将
。
我们知道了眼睛能看到东 西,是因为我们眼睛里有晶状 体。
晶状体和凸透镜一样,能 起到成像作用。
七年级科学下册《眼和视觉》教案 浙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科学下册《眼和视觉》教案(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科学下册《眼和视觉》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科学下册《眼和视觉》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眼和视觉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借助这个阶梯不断进步。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休闲的方式。
很多人已经不再如饥似渴地追逐一篇文档了,但只要你依然有着这样一份小小的坚持,你就会不断成长进步,当纷繁复杂的世界牵引着我们疲于向外追逐的时候,阅读一文或者做一道题却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归自我。
用学习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建立我们的信仰,从而保有我们纯粹的精神世界,抵御外部世界的袭扰。
The above is the whol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Gorky said: "thebook is the ladder of human progress." Ihopeyou can make progress with the help of this ladder.Material life is extremely rich,science and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all of which gradually changethe way of people'sstudy and leisure. Many peopleare no longer eager to pursuea document, but as long as you still have such a small persi stence,you willcontinue togrow and progress.Whenthe complex worldleads us to chase out,reading an article or doing a problemmakesus calm down and return to ourselve s.With learning,we can activateour imagination and think ing, establish our belief, keepour pure spiritual worldand resistthe attack of the external world.。
七年级生物下册《眼睛与视觉》教案:了解科技对眼睛和视觉的影响

七年级生物下册《眼睛与视觉》教案:了解科技对眼睛和视觉的影响了解技对眼睛和视觉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子设备,包括电脑、手机等。
但是,这些科技设备对人眼和视力的危害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生物下册《眼睛与视觉》教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科技对眼睛和视觉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1.了解眼睛的组成和功能。
2.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影响视觉的因素。
3.了解科技对眼睛和视觉的影响。
4.学习保护眼睛和视力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眼睛的组成和功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幻灯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组成和功能。
如角膜、晶状体、虹膜等不同部位的功能以及视网膜、视神经等所起的作用。
2.光的传播方式和影响视觉的因素通过讲解光线的传播原理、颜色对视觉的影响、光线的强度、波长等因素对视力的影响以及近视等眼睛疾病的原因等等,让学生理解影响视觉的因素。
3.科技对眼睛和视觉的影响介绍电脑、手机等科技设备对眼睛和视力的影响,如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的眼睛疲劳、干涩、近视等问题,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来保护眼睛和眼力。
4.保护眼睛和视力的方法讲解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方法,如减少使用时间、保持距离、做眼保健操等等,还可以介绍一些食物和营养素对眼睛健康的影响和推荐。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幻灯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光的影响因素等等。
2.分组讨论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在互相交流和讨论中更深入地理解眼睛和视力的问题及保护眼睛和视力的方法。
3.观察法通过让学生观察眼睛盲点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是介绍科技对眼睛和视力的影响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2.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保护眼睛。
五、教学评估1.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
2.通过下课时的讨论来考察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准备]
1、一种物质斜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出现象。
2、光的折射中,光路是的。
3、一颗葡萄放入盛有较多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从侧面看去,你会发现葡萄发生了什么变化?
4、你会使用放大镜吗?很简单!只要将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通过放大镜就可观察到放大的像,你试着用放大镜看远处的景物,看到的仍是放大的像吗?
5、你知道吗?在南极的一支探险队由于丢失了火种,面临着寒冷、饥饿和死亡的威胁,这一切都靠了一块冰,使得探险队重新得到了火种。
你猜猜,探险队所用的那块冰能对光起什么作用?是会聚还是发散?
疑难点:老师,我想问您:。
[目标扫描]
1、两种透镜的定义。
(7)
2、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
(8、14、19)
3、凸透镜成像实验与规律。
(6、9、10、11、13、15、16、17、18)
[化解重难点]
6、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条件是物距()
A、u<f
B、u=2f
C、u>2f
D、f<u<2f
7、下图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都有两次折射
B、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先反射后折射
C、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先折射后反射
D、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两次反射
9、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实像可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D、实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而虚像不是
10、一束平行光线沿着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透镜另一侧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12厘米的地方,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透镜15厘米和6厘米处,两次成的像()
A、都是放大的像
B、都是正立的像
C、都是实像
D、都是虚像
11、物体距凸透镜20厘米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镜3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A、缩小的
B、等大的
C、放大的
D、无法判断
1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如果用的凸透镜破损了一部分,此时()
A、无法成像
B、只能成部分的像
C、只能成虚像
D、还能成像,但成像亮度暗些
13、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S是发光点,Sˊ是S经凸透镜后所成的像,MN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其中哪一种不可能是凸透镜成像的结果?()
14、完成光路图:
1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在上由左到右依次放置、、。
为了确保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和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是和,要观察的是。
16、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
在a、b、c和d点,同时调整光屏位置,那么:
(1)蜡烛放在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2)如果把蜡烛从b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像的大小变。
17、A、B、C三块凸透镜,分别用它们做成像实验时,保持物体与凸透镜距离相等,得到成像的记录如下表,则三块凸透镜的焦距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
透镜像的性质
A放大正立虚像
B 缩小倒立实像
C 放大倒立实像
18、蜡烛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中间移动时,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也移动,设蜡烛移动的速度为v1,其像移动的速度为v2,则v2与v1的关系是:。
[拓展探究]
19、同学们都知道,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你是否能利用一块凹透镜和一块凸透镜,使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它们后仍保持平行呢?请试着用光路图表示出来。
[画龙点睛]
理解并记住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决凸透镜问题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