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经济史看我国的股市泡沫问题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当前经济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当前经济的启示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
根据不同的经济指标,这段时期的长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间的4年零3个月的时期。
这是日本战后仅次于60年代后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这次经济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
日本的泡沫经济虽然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其作为一段沉痛的历史教训,还在不断地受到专家学者的探讨研究,以避免类似的错误重演。
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两个令人关注的焦点:一是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中国政府既要面对经济发达国家的责难,又要承担国内货币政策改革的困难;二是房地产价格的急剧上升。
从表象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日本泡沫经济也是以本币升值和资产泡沫(房地产泡沫是日本泡沫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序幕,这与中国当前经济形势惊人地相似。
我们都知道,泡沫经济对日本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日本经济、尤其是金融体系至今仍然遭受泡沫经济后遗症的困扰。
为避免重蹈扭辙,我们就有必要借鉴日本经验、教训分析当前中国产生泡沫经济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与防范。
一、树立防范泡沫风险的思想意识一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产生泡沫经济现象是客观必然的,但在产生经济泡沫的开始阶段就必须树立对泡沫经济风险,即泡沫经济破灭对国民经济的巨大恶性影响的防范意识,这样才能主动地采取措施,把泡沫经济威胁经济健康发展的隐患控制在相对安全的状态下,这就需要研究有关泡沫经济生成的原理,认识其对社会经济的巨大危害。
研究日本泡沫经济形成到破灭的特点,结合我国国情,借鉴日本经验教训,深入掌握泡沫经济破灭的周期规律及其经济指标的区间范围,特别是要加强各地区、各行业领导层、决策层甚至职能层的防范泡沫风险的思想意识观念。
二、建立防范泡沫风险的国家预警机制要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现状和走势,建立经济发展的预警机制。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一、泡沫经济的简介泡沫经济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泡沫经济的形成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是宏观环境宽松,有炒作的资金来源;第二是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与破灭二战后,日本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贸易立国”的政策。
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日本经济增长迅速,贸易顺差不断增加,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崛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
从战后到泡沫崩溃前的这段时间看,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在1950年只有109亿美元,而到了1980年则超过了10000 亿美元,同时期人均国民收入在1950年只是123美元,在世界上排第三十七位,到了1980年则增长到7680 美元,上升到发达国家的第十三位。
日本能够在战后迅速崛起,“贸易立国”的政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日本的对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资金,为本国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坚实的资本基础。
日本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顺差地位,经济飞速发展,而同期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如在198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仅为1%,而此时的日本则保持着4% 的增长率,美国对日本长期的贸易顺差地位越来越不满意,美国国内对改变这种状况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1985年9月,美国主导了由美、德、日等国签署的《广场协议》,此协议要求日元升值并开放国内市场等。
就这样,日本的经济改革就在美国的逼迫下匆匆进行,更为重要的是日本的这次改革并不能完全独立的以本国利益优先为目标进行,这次改革从一开始就渗透着美国的特殊影响。
正是在这次改革之后日本国内的流动性迅速增加、投机盛行,这导致了日本国内股市和楼市泡沫越吹越大,是泡沫就会破裂,最终在1990年前后股市和楼市的价格出现大幅下降,而后崩盘,资产价格的暴跌无可避免的导致实体经济的大幅收缩,此后日本经济陷于长达十年的低迷期。
日本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论文

日本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摘要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
在国际经济政策的影响下,日本经济飞速增长。
这种急剧增长是泡沫经济最重要的现象之一,成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成为了国家繁荣的象征。
日本在1989年取得的经济成果被经济学家认定为平成景气。
而西方人却认为是泡沫经济。
通过事实的验证,虽然,日本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经济,却也为日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成长环境。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的后果及其原因。
结合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日本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泡沫经济;投机;启示。
The Enlightenment of Japan's Bubble Economy in the Second Half of 1980s, China's EconomicABSTRACTJapan's bubble economy was founded in 1985, by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Japanese economy in a few years time. This rapid growt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henomena of the bubble economy,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object of modern economics, and it has become a symbol of national prosperity.Japan in 1989 economic gains made by economists as the Heisei recession. And western people think it's a bubble economy. Through the validation of the facts, although, Japan has a serious bubble economy, but also for the Japanese to provide an unprecedented growth environmen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bubble economy in Japan in the second half of 1980s, the bubble economy burst and its impact on the Japanese economy.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rt puts forward the Enlightenment of Japan's bubble economy in the second half of 1980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Key words:Japan;The Bubble Economy;Speculation;Enlightenment目录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 (1)(二)研究目的 (1)(三)研究现状 (1)(四)为什么要选择日本泡沫经济为研究对象 (2)二、日本泡沫经济的概述 (3)(一)什么是泡沫经济 (3)(二)泡沫经济产生的背景 (3)1.宽松的宏观环境 (3)2.缺失的社会制约机制 (4)(三)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后果 (4)1.日本资产价格大幅下降 (4)2.不良债权激增,大量金融机构倒闭 (4)3.政府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 (4)4.消费者消费能力不足 (5)三、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分析 (5)(一)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 (6)1.《广场协议》的签订使日元升值 (6)2.政府判断失误导致平成景气 (6)3.金融脆弱性 (6)4.资本过剩 (7)(二)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原因 (7)1.金融危机是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直接原因 (7)2.银行破产使不正当投机显现出来 (7)3.股市崩溃 (8)4.地市危机 (9)四、日本泡沫经济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9)(一)加强宏观调控合理制定政策 (9)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9)2.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 (10)(二)经济转型时期的防范 (10)1.经济转型的重要性 (10)2.如何在经济转型中防止经济泡沫 (10)(三)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11)1.改变监管意识 (11)2.创新监管手法 (11)3.修复监管漏洞 (11)(四)加强银行信贷和汇率应对 (12)1.加强银行信贷监管 (12)2.积极面对货币升值 (12)(五)稳定股市限制投机 (12)(六)稳定房地产市场 (12)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如果泡沫经济上升到了顶峰,支撑投机活动的市场就会破灭。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的启示摘要:当前中国的经济和泡沫经济前的日本经济有很多相似之处。
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泡沫经济产生背景、原因和破灭的分析,以及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一些具体问题的阐述,并从中得出一点启示,提出关于中国货币政策,金融改革上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泡沫经济货币政策金融改革引言一国快速增长的经济会带来一国强势的货币。
一国货币的升值,一方面会给这个国家带来机遇,而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冲击和挑战,如果政策不当甚至会造成经济衰退的恶果。
当前的中国和80年代的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来自国际的货币升值压力,同样的对美巨大的贸易顺差、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及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最终使日本走向了经济衰退,而未来中国的经济会有什么结果呢?本文试图通过日本泡沫经济的惨痛教训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一点建议。
一、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和破灭(一)日元升值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日本本国政府大力发展经济的政策和美国的支持下,日本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到1968年,其国民生产总值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到1985年时,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家,海外资产净额规模达到1298亿美元。
另外,在1980年以后,美国经济出现巨额的财政赤字和经常项目赤字,也使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债务国。
美国错误的认为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是由于日元被低估导致的,为改善贸易状况美国迫使日元升值。
自1971年开始日本放弃对美元的固定汇率,日元兑美元开始大幅度升值。
1985年9月,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五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议题是美元被高估,并就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促使美元贬值达成一致意见,即“广场协议”。
在此之后,日元进入快速升值阶段。
到1986年底,美元兑日元为1:160,在1995年更是达到日元汇率的最高值,一美元仅能兑换八十日元。
日元升值后,日本经济和出口增长速度减慢,进口增长速度加快,其他经济指标增长率也出现减缓。
日本泡沫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日本泡沫经济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栾家庆摘要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初,日本发生了其经济史上最严重的泡沫经济,给日本经济带来了长久的、深刻的影响。
在泡沫经济膨胀过程中,日本股价和地价迅速暴涨,带来了巨大的资产效应。
然而,泡沫经济崩溃之后,资产严重缩水,股价、地价持续暴跌,出现了泡沫经济崩溃萧条。
在此之后,日本经济复苏十分乏力,在很长时期内继续处于低迷不振和看不到光明前景的困难境地,加之日本政府对危机的深刻性、严重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对景气的判断也屡屡失误。
伴随着资产收缩下没有繁荣感的涟漪景气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萧条的出现,日本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陷入了长期停滞,失去了宝贵的10年。
进入到21世纪,泡沫经济后遗症并未随之消失,其严重影响甚至延续至今仍未能完全消除。
泡沫经济崩溃和泡沫经济崩溃后遗症的出现,彻底暴露了日本经济深层次的矛盾。
日本为什么会发生泡沫经济?泡沫经济为什么会对日本经济造成如此重大的影响?日本泡沫经济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这些都值得我们做一番深刻的思考。
泡沫经济是虚拟经济膨胀的产物。
随着金融资产的日益膨胀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复杂化,金融资产的投机性也日益增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失误与微观经济主体过度投机行为对泡沫经济的产生都有重要的影响。
日本泡沫经济从发生至今,日本国内外各方面的研究从未停止。
对于日本泡沫经济的发生,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层次的详细研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制度方面的、经济环境方面的以及综合因素方面等等。
本文认为,日本泡沫经济的发生及影响都有其复杂的原因,可以说日本泡沫经济的发生既包含泡沫经济发生的普遍性特征,又有其复杂的特殊性特征。
日本泡沫经济源于过度投机,政府的政策失误对泡沫经济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造成了虚拟经济膨胀和虚假繁荣。
然而,泡沫必定破灭并严重影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更是让人们把目光投向虚拟经济的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影响的问题上来。
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及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
泡 泡 沫 经 济 增 长 的典 型 征 象 。 二 战结 束 以
的是 人 们 对 于房 地 产 以及 股 票 的 投 机 。 再 加上 羊 群 效 应 的放 大 效果 , 造成 虚 拟 经济 的发 展 有 脱 离 实 体 经 济 的趋 势 , 国经 济 市 中
场 也 产 生 了泡 沫 。 这 些 现 象 与 8 O年 代 的 日本 极 其 相 似 , 因而 研
退 期 , 沫经 济 开 始破 裂 , 此 日本 经济 陷入 了长迭 1 泡 从 O年 的停 滞期 , 被 称 作 “ 去 的 十年 ” 该 文 通过 分析 日本 泡 沫 经济 的 原 由, 也 失 。 借
鉴 日本 的 失 败教 训 , 以 为 中 国避 免 泡 沫 经济 提 供 可借 鉴 的经 验 。 可
关键词: 日本 ; 沫 经 济 ; 国经 济 泡 中
随着 经 济 发 展 , 国 的 资本 市 场 也 有 了飞 速 发 展 , 之 相 伴 中 随
较低 , 因此 通 过 相 互 持 股来 弥 补 这 一 缺 陷 。企 业 与 企 业 、 业 与 企 银 行 之 间相 互 持 股 , 部 分 股 份 控 制 在 银 行 、 司 等 法 人 手 中 , 大 公
wwfz.r w.d s n z z o s c
Emifz@2. —azds1 C lsz 6O : n r
・产经 ・
日本泡沫 经济 教训 及对 中 囡经济 启示
口 郭 晓 云 中南 财 经政 法 大 学经 济 学 院
日本泡沫经济剖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剖析及对我国的启示一、引言日本泡沫经济是指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并达到高峰后,突然崩溃的经济现象。
这场泡沫经济崩溃对日本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带来了启示。
本文将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探讨对我国的启示。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2.1 经济快速增长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一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日本政府的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
2.2 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日本泡沫经济的主要特征是资产价格的疯狂上涨。
房地产和股票市场都出现了高度的投机活动,推动了资产价格的不断上升。
很多人把大量资金投入到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形成了资产价格泡沫。
2.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宽松日本政府和央行采取了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了资金供应的过度扩张。
低利率和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信贷流动性过剩,资金流向了投机性的资产市场,加剧了泡沫经济的形成。
三、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3.1 资产价格崩溃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过热,资产价格泡沫最终崩溃。
1989年,日本股市崩盘,股票价格迅速下跌。
随后,房地产市场也崩溃,房价急剧下跌。
3.2 银行业危机由于大量借贷资金流入投机性资产市场,许多银行放贷不当,资产质量恶化。
泡沫破灭后,许多银行面临巨大的坏账风险,引发银行业危机。
3.3 经济长期低迷泡沫经济的崩溃对日本经济产生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经济长期低迷,失业率上升,消费萎缩,投资缩减,通缩现象严重。
这种经济状况持续了十余年,被称为“失落的二十年”。
四、对我国的启示4.1 谨防资产价格泡沫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告诉我们,过度投机和资产价格的疯狂上涨最终会导致泡沫的破灭。
我国需要加强监管,防范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
4.2 健全金融体系泡沫破灭后,日本银行业面临巨大的危机,给整个经济带来了冲击。
我国应当加强金融监管,确保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防范金融风险。
日本泡沫经济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日本泡沫经济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注: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资产价格过度膨胀的现象,其主要表现是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的过快上涨。
二战后,日本是战败国。
由于战争,日本经济遭受严重打击,为了恢复经济发展,支持企业恢复生产,日本政府推出扶植和保护银行顺利营运方面的措施。
同时,由于企业生产处于恢复阶段,企业利润留存严重不足,不足以扩大再生产,从而使经济快速复苏;从而决定了当时以间接金融为主,直接金融为辅的金融政策,银行成为企业发展资金的主要提供者。
因此,日本政府对金融业进行了严格的管制,同时也对金融业进行了高度保护,银行业在日本二战后的经济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虽然这种金融体制使战后日本的经济高速发展,但是日本银行业分工过细和政府的过度保护,导致银行业管理呆板、竞争力差和活力不足等诸多弊端,尤其是随着日本经济走向成熟化,其金融体制的负面作用更加突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经济迅猛快速发展,其发展势头令世界瞩目;而以此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却与日本经济形成强烈反差。
日本经济急剧增长,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外贸顺差逐年增加,而日本国内一直处于低利率的水平,美国的利率处于较高水平,从而吸引大批日本投资者将日元换成美元,导致日元资产大幅度外流。
1985年9月,美国、日本、前西德、英国和法国等5个发达国家(即G5国家)的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的广场饭店签署协议,一致同意通过国际“协作干预”,稳步有序推动日元、马克等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
协议签订后,各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开始实行大规模的“协作干预”,日本在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使日元汇率一路上扬,与此同时,1986年初世界石油价格意外下降,更加大了日元升值的幅度。
1986年5月,美元对日元汇率击破160日元大关,比《广场协议》前贬值近40%。
低利率和的货币供给为金融泡沫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大量资产流向股票市场,导致股票价格迅速上升。
以此同时,日本房地产市场由于股票市场价格的迅速上升,以及日本政府的错误政策的引导,使得日本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也因此使得日本股票市场的日经指数也飞速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日本经济史看我国的股市泡沫问题摘要:日本广场协议后的汇率、股票价格指数变化与中国目前的情况有相似之处,但是也存在巨大差别。
我们应汲取日本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但有些学者的悲观的结论是没有根据的。
关键词:股市泡沫,广场协议,人民币升值一、问题提出2006年是中国证券市场历史性转折之年。
上证综指从年初的1161点起步,迈开牛蹄,一路攀升,年末以2675点收盘,全年涨幅高达130%。
伴随股指的持续上行,截至2006年12月25日,沪深市场的总市值分别达到65202亿元和173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182.3%和85.8%,增幅居全球第一位。
据全球知名基金研究机构理柏公司最新调查报告,在其考察美国共同基金2006年业绩时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中国股市的回报率最高,达到61.51%。
在中国股民对2007年充满期望的同时,很多学者却表示悲观,中国股市泡沫论不绝于耳,最大的争论在于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将重蹈日本广场协议后股市泡沫的覆辙。
通过对比日本广场协议后汇率、股票价格指数与中国汇改后汇率、上证指数图,我们不难发现历史出现了惊人的相似,所以上述观点的提出有其合理性。
日本股市泡沫破灭带来的教训是惨痛的,给日本带来了长达十几年的经济衰退。
本文首先回顾广场协议的历史背景与发展、日本股市泡沫形成的原因,并对比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与修正上述观点。
二、广场协议签署的背景、历史进程及其影响1.日元存在较大的升值压力。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为了巩固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为冷战战略服务,积极扶持作为战败国日本的经济发展。
同时,为了尽快从废墟中爬起来,日本政府推行了“产业优先、发展优先、富国富民”的方针,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本国经济实力。
从1953年到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6%、法国为4.2%、美国为4%、英国为2.4%。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从1950年的1.5%,猛增到1980年的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
至1985年,日本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对外净资产达1298亿美元。
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元也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在各国外汇储备总额中日元所占比重达到8%。
与此同时,美国却面临着经济萧条,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压力。
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采取维持高利率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吸引外部资金投向美国来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但是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的强势,使美国的出口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处于劣势。
美国自1982年经常项目连续出现赤字,到1984年对外贸易赤字达到1224亿美元,其中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约占40%多。
为此,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等相关利益集团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经济。
日本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日元资产需求的不断上升,以及美国经济的困境,都必然带来巨大的日元升值压力,广场协议不过是顺应必然趋势的一种实现模式。
2.广场协议的具体内容。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和法国(即G5国家)财长以及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并达成一揽子协议,史称“广场’协议”(Plaza Accord)。
内容包括抑制通货膨胀、扩大内需、减少贸易干预、“协作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序地下调。
广场协议自开始实施,日元汇率一路上扬,到1986年5月,美元对日元汇率突破160日元大关,不到一年的时间,美元贬值近40%,到1987年达120日元,美元贬值约50%。
为了防止美元过多过快地贬值,1987年2月22日,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召开了七国财长会议,决定保持美元汇率在当时水平上基本稳定,史称“卢浮宫协议”。
但是,日元升值却一直持续到1988年末,进入1989年才开始有所回落。
3.广场协议对日本股票市场的影响。
本币的升值必将导致以本币计价的资产的升值,特别是虚拟资产,其升值幅度将远远超过本币升值的幅度。
其主要原理是本币升值将增强对本国经济的信心,大量热钱将因追逐高额利润而流人本国,而投入到股票市场是热钱得到最快回笼、获得最高回报的主要手段,从而造成股市的上涨。
广场协议签订三个月后,1986年1月,日经225指数拉开了四年大牛市的序幕,起点为13000点,到年末升至16400点,相比1983年的平均水平升幅近一倍之多,到1987年底股价指数突破2万点。
1988年东京股市总成交额为286万亿日元,总市值为477万亿日元,分别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1.6倍和1.5倍。
到1989年底日经指数达到38957.44点的历史高点,日本股票总市值为GDP的1.6倍,占全球股市市价总额的42%,而在1980年这一比例仅为15%,股价平均市盈率也达到了250倍的惊人水平。
时任日本财长曾经放言,四年的时间,日本全国股民步入发达世界中产阶级行列。
可以说日元升值初期对股市的利好刺激作用极大,对指数的推动力度极为显著。
4.股市泡沫破灭。
1989年至1990年,面对房地产泡沫与愈演愈烈的投机之风,日本政府收缩银根,采取一系列紧缩性宏观政策,控制经济膨胀,最终却导致经济泡沫的破灭与崩溃。
泡沫经济的崩溃,使日本多年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和矛盾被集中释放出来,对日本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日经指数在1989年底高达近39000点,到了1992年,一路下滑到14000点,几乎跌掉了三分之二。
2001年3月13日,东京股市暴跌,日经平均股价最终以11819.70日元结束了当天的交易,跌破12000日元心理大关,创下1985年2月以来的新低。
据经济学家估计,日本泡沫经济带来的直接损失超过6万亿美元,整个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实际增长平均水平仅为1.3%,到2001年竟出现-1.4%,2002-2005年虽有一定的恢复,但是总体上仍处于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日本为泡沫经济付出了惨重代价。
三、广场协议与人民币汇改对比分析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拉开了人民币升值的序幕。
同样面对升值压力而采取本币升值政策,但是广场协议与人民币汇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经济实力上的差距。
一国币值的水平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该国经济实力。
广场协议签订以前,日元存在巨大的升值压力,其中最直接的诱压就是日本经济实力的崛起。
从上文针对广场协议签订背景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当时日本经济实力不仅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并位居前列。
目前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受到世界瞩目,拥有超过10%的年增长率,但与广场协议签订时的日本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相比,还要逊色很多。
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只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不及美国的1/10,日本的1/4。
并且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非常低,仍处于世界中下游水平。
我国人均收入刚超过1000美元,只相当于美国人均收人的1/40。
由此可见,虽然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是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与1980年时的日本经济实力相差甚远。
2.贸易顺差与出口竞争力的区别。
2006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达到8567亿美元,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数字还不及美国的1/4,即使按照美国公布的数据,目前美国对华的贸易逆差也只占美国逆差总额的25%,而1984年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却占到美国当年逆差的一半以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使我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目前我国贸易量也仅占全球的5%,不能与当时的“贸易强国”日本相提并论。
从对外贸易产品结构来看,1970年日本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的发展目标,汽车、钢铁等高端产品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成为美国的强大竞争对手,到1984年日本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已经跃居世界首位。
而我国目前仍处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工业基础特别是民族工业相对比较薄弱。
加工贸易仍然占出口贸易的大头,约占出口额的55%,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出口量的增加不能视为出口能力的增强。
3.对外经济环境与国际关系的反差。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谋求其政治经济利益,在日本经济复苏中起主导性作用,美日之间存在特殊的关系,日本在政治经济领域一直受到美国的控制与摆布,在日元汇率问题上对美国的旨意也言听计从,不敢说“不”。
但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下,在中国经济强盛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民币汇改无需再着他人眼色。
人民币汇率改革是国家内政,是中国经济自身问题,人民币汇率调整主要取决于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市场供求变化以及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导向。
来自外部的直接经济干涉、经济制裁和新霸权殖民主义在我国已不复存在。
4.币值升值方式与速度存在差异。
从上文对广场协议的历史回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广场协议签署之后,日元汇率升幅巨大,速度极快。
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自汇改之日起一直以渐进的方式升值,以维持实际经济的稳定性。
这将使政府能够更好地控制针对货币升值的投机活动,使人民币升值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能够得到弱化甚至消化,各方都可以及时做出反应,而不会硬碰撞。
四、日本股市泡沫与中国股票市场牛市之间的关系目前中国股市是否存在泡沫之争甚是热烈,学界也一直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本文并不打算争论中国股市是否存在泡沫问题,仅认为中国股市存在“过热”现象,其主要依据是股市2005年到2006年的大牛市。
接下来进一步考察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破灭与我国股市过热之间的异同。
1.过剩的资本存量是股市泡沫的助推器。
日本经过战后4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资本过剩已经取代生产过剩成为日本经济主要的矛盾面,这是日本股市泡沫产生的根本原因。
资本的本质屑性即不断追求资本增值,决定了土地和股票市场必然成为资本投向的首要选择。
其中股票具有更大的投机性并伴随着巨大的收益性。
当大量过剩资本进入股票市场时,市场追逐必将扭曲股票真实价格,出现资产价格的膨胀,即股市泡沫。
同时由于人们对日本经济前景的一致看好,乐观预期强劲,不可避免地进一步推动投机泡沫膨胀,放松了对经济危机爆发而做的必要预警和准备。
关于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是否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学界分歧也很大,但是笔者倾向认为中国目前仍处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实体产业部门的增长还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因此即便在一定的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也不可能出现社会资金的主体大规模向资本市场流动的局面,所以即便存在资本过剩也不是造成中国股市过热的主要原因。
衡量资本过剩的主要指标是银行存贷差。
1992年中国第一次出现存贷差,到1999年为止以每年2000亿元的速度递增。
2000年以后存贷差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2005年达到近3万亿元,而同期中国股票市场却始终处于低迷状态。
2006年股市繁荣而该年度存贷差却不增反降为1.75万亿元。
通过对中国流动性过剩历程的分析可以看出,流动性过剩也并不是我国股市过热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