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1.3《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3 我们身边的生物学课件1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3 我们身边的生物学课件1
②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现 象、生命活动规律。
第三页,共十二页。
(二)人类的生存(shēngcún)和发展离不开生物
• 食物的原料:棉、麻、毛皮
• 住房的材料:木材 • 交通工具用的汽油、柴油的来源:远
古的生物
• 预防针所用疫苗的来源:微生物
第四页,共十二页。
世 • 人口剧增
界 面
• 资源匮乏


(mià
• 环境污染
nlíng)

的 问
• 疾病 威胁 (jíbìng)

题 •……
第七页,共十二页。
人口 剧增 (rénkǒu)
• 20% ,35年 • 口服避孕药--内分泌学
和生殖生物学--计划生 育 • 3%~10.5% • 遗传病--家系分析--指 导(zhǐdǎo)和劝告—基因治 疗
第八页,共十二页。
资源 匮乏 (zīyuán)
• 35% • 太阳能—光合作用
(guānghé-zuòyòng)
• 单细胞藻类—原油
第九页,共十二页。
环境污染(huánjìng wūrǎn)
• 降解(jiànɡ jiě)有机物 • 无毒杀虫—抗虫棉 • 生物固氮—根瘤菌
第十页,共十二页。
1、解决下列问题与生物学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第三节 我们身边的生物学。3、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阅读P15《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限时3 min),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①袁隆平的新型杂交水稻为我们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好处。研究
No 水稻的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及前后几代水稻的生命活动规律。食物的来源:地球(dìqiú)上的动、植物。
衣服的原料:棉、麻、毛皮。交通工具用的汽油、柴油的来源:远古的生物。二、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 的影响

《.3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优秀教案

《.3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优秀教案
组织
肌细胞
细胞形态细长
运动
骨骼肌、心肌等
组织
神经细胞
形态不规则、有突起
接受,和兴奋
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
组织
骨细胞、血细胞等多种细胞
细胞间隙大、间质多
、、、
血液、骨、骨连接、脂肪等
6、细胞的分裂、分化、生长的区别。
细胞数目变化
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
细胞的分裂
细胞的分化
细胞的生长
§113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1生物学:研究和的科学叫做生物学。
1、制作步骤与洋葱鳞片叶的临时装片的不同之处:
洋葱鳞片叶表皮(植物)
人口腔上皮(动物)
说明
载玻片中央液体
两种细胞溶液的浓度不一样,滴加清水和生理盐水都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取材方法
消毒牙签;口腔
制片方法
使细胞开
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异同点:
组织
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小
内部柔嫩部分
位于各器官,由表皮细胞组成
组织
细胞壁厚
植物体、承受机械压力
植物茎、叶柄等处
4、人的四大组织
人的四大组织有组织、组织、组织和组织。
5、人的四大组织
人的四大组织有组织、组织、组织和组织。
构成的细胞
细胞特点
功能
分布举例
组织
上皮细胞
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皮肤的表皮层、粘膜、各器官的表皮等相同点ຫໍສະໝຸດ 不同点动物细胞分裂↓

从中央凹陷缢裂→形成两个新细胞
植物细胞分裂
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和→形成两个新细胞
3、植物的五大组织和功能
植物的五大组织主要有组织、组织、组织、组织和组织。

最新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苏教版

最新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苏教版

外。
④生物体能产生
,并有

现象;
⑤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

⑥生物体都能
一定的环境,也能
环境。
四、 基础训练 【摩拳擦掌,初试牛刀】 (必做题)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1.含羞草的部分小叶受到震动后会合拢下垂,这是 A、生物的生长 B、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 C 、生物进行呼吸 D 、生物的发育
.生物能适应环境 .空气会影响植物的生存
1、“鱼儿离不开水”说明水是鱼生活的惟一非生物因素。 2、环境对动物没有影响,动物对环境也没有任何影响。




3、树木到了秋天要落叶是因为它们不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课后探究】
在某一农田里有庄稼、农业害虫、蛇、老鼠、蛙等生物,请谈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农田 里有哪些主要的非生物因素。
二,【学习目标】【为了目标,全力以赴】
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三、【 学法指导】【合作交流,感悟新知】
p8 【自主学习】看书 ( ---11)
【合作探究】看书后,生生 合作 完成下列问题
知识点 1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围的生物,我们该怎样对待它们?
课题: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 课前热身 【课前复习,回顾旧知】 1 、生物的主要类群
名师精编 优秀教类植物 种子植物
生物分类 动物: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微生物:真菌 细菌 病毒
2 ,生物的生命现象 具有一定的结构 生长 生殖、遗传变异 营养 新陈代谢 应激性 适应和影响环境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章 第3节 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章 第3节 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教案

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学的概念;2.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3.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2.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探索生物界奥秘的历程中,逐步认识了各种生命现象,形成了一门崭新的学科——生物学。

什么是生物学呢?让我们从它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中了解生物学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一)袁隆平和杂交水稻【教师】出示袁隆平在水稻田中工作的画面,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短文《袁隆平和杂交水稻》,并思考以下问题:1.袁隆平的新型杂交水稻为我们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好处?2.我们应学习袁隆平在科学探索中的什么精神?3.袁隆平怎样研究出杂交水稻的?【学生】首先带着问题快速阅读短文,拿着笔勾划重点句、关键词。

掌握阅读的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

再进行小组交流,选出代表参与讨论。

【教师】提示:(1)阅读短文时,同学们要领悟科学的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浓缩文字叙述,抓住关键句子,用自己的语言如何概括出生物学的概念。

(3)在重要的文字下面做上记号。

【学生】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袁隆平在稻田中偶然发现了几株表现出杂种优势的水稻。

提出假设:利用杂交的办法培育高产水稻。

探究、验证:田间试验得出结论: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教师】提问:从这篇短文中你能概括出生物学的概念吗?【学生】小组同学热烈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讨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

一位学生做好记录,选派一位代表发言,交流讨论情况。

【教师】小结: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引导学生发现概念中关键的知识点:(1)生物学是科学;(2)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的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1.1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1.1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苏教版
-观看生物学相关的纪录片或参加生物学讲座,拓宽视野,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课堂小结
(1)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个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等方面的科学。
(2)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根据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分类。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A.统计分析
B.数学模型
C.观察、实验、比较、分类
D.计算机模拟
(2)填空题:
1.生物可以根据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进行____。
2.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实验、比较、分类等。
(3)简答题:
1.请简要说明生物的分类体系和等级。
2.请举例说明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论述题:
1.请结合实例说明生物学研究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简答题:
1.请简要说明生物的分类体系和等级。
2.请举例说明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论述题:
1.请结合实例说明生物学研究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请谈谈你对生物学与生活的联系的理解。
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课堂小结
(1)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个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等方面的科学。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答案。
育、繁殖、应激性等,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和尊重生命的态度。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篇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篇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5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通过观察一些生物与非生物,会比较它们的区别。

2. 举例说明生物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举例说明生物有的共同特征。

2.加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的美丽景色,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生一起欣赏图片中碧蓝的天空、流动的白云、遍地开放的鲜花、绿草如茵的草原、悠闲取食的牛羊和精巧别致的毡房。

教师明确提出问题:图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学生观察后,小组内交流展示观察的结果,最后达成共识:花草、树、牛羊是生物,白云、毡房不是生物。

由所有生物的特征是否完全相同引入课题。

二.推进新课板书课题:第一节生物的特征学习目标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认识不少的生物,如果你要了解这些生物的主要特征就必然对不同的生物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那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尝试进行归纳和总结。

学生阅读后,归纳、总结,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最后达成共识: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能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2.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3.如果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

4. 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热烈的讨论能让你迸发思想的火花。

学习目标二:生物的特征多媒体展示图片:(在尼日尔南部城镇马拉迪的一个治疗性给食中心,一位母亲背着她那因为营养不良而极度瘦弱的孩子。

)问:这2张图片说明了生物的生存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什么?答: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周围的生物》名师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周围的生物》名师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内容精讲1.植物能否和动物一样对外界的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剖析:本题在知识上考查生物基本特征中“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的理解,在能力上考查同学们对自然界中一些生物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对一些生物科普读物中相关知识的储备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动物对刺激的反应都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但对植物对刺激的反应认识不够。

事实上,向日葵的花盘能随太阳转动、含羞草在被触动后会闭合叶子、食虫草能吞噬昆虫……这些都是植物对刺激的反应。

再比如许多植物到冬季叶子会变黄,进而会落叶,是对气候变化的反应。

书本上提到的绿色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茎向光生长,是植物对地心引力和光的刺激的反应。

因此,植物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也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2.自然界生物种类约为200多万种,科学家如何给它们进行分类?剖析:科学家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植物分类时通常依据它们的花和果实的特点,比如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属于种子植物。

动物分类依据外部形态结构、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

比如弹涂鱼、蝾螈和蜥蜴都是外型相似的生物,可是弹涂鱼是鱼类、蝾螈是两栖类、蜥蜴是爬行类。

分类依据是它们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有差异:弹涂鱼用鳃呼吸,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蝾螈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心脏为二心房一心室,幼体必须在水中生活;蜥蜴体表有角质鳞片,幼体和成体都在陆地上生活。

在生物科学中,生物分类学研究类群间的异同以及异同程度,阐明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进化过程和发展规律。

生物分类法是现代科学家研究时使用的一种科学分类法。

现在普遍使用的生物分类法来源于林奈命名体系,这种分类方法把所有已知的物种按照亲缘关系远近归入到“种、属、科、目、纲、门、界”这样由低到高排列的分类等级范畴里,使之便于分类检索。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教学课件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教学课件新版苏教版

大气污染
肺癌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大棚蔬菜 温室育种
生物与农业
温室花卉 转基因食物
生物与医药、卫生
水蛭体内发现可能用于治疗 心血管疾病的一系列新物质
课堂小结
1.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 (3)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 人类健康等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2.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生物学对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A.海水淡化
B.环境污染
C.人口剧增Βιβλιοθήκη D.粮食短缺巩固练习
3.获2000年度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袁隆平的 突出成就是 ( B )
A.人类基因组测序
B.杂交水稻
C.转基因技术
D.克隆技术
巩固练习
1.地球上,森林正在减少;海洋、河流、湖泊受到污染;荒漠在蔓 延;湿地在缩小;大气中, 二氧化碳在增加;臭氧层遭到破坏; 生物种类减少的速度加快……人类面临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这
些问题的解决( B )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A. 地理 B. 生物 C. 物理 D. 化学
巩固练习
2.解决下列问题与生物学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 )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离不开生物学
讨论: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目的: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指导: 1.学生4人一组,联系生活实际,讨论生物学与人类生活 的关系,并做好记录 2.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交流讨论情况
生物学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医药事业、环境保护有密切关系
喷灌农作物 诊断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教学目标1.知识:通过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2.能力:初步具有观察、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利用相关材料获取
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合作的态度、创新和发散思维的
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生物的特征的知识,初步形成乐
于探索的精神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1、应激性2、新陈代谢的概念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讨论谈话法。

教学过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石、水、土等将大自然打扮得生机盎然,绚丽多彩。

那么我们如何来辨别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寻找生物的共同特征。

下面请同学们看从西虹桥下取来的一烧杯水,我吸取一滴水,滴在载玻片的中央,加上盖玻片。

放在显微投影下,请同学们观察、讨论,并说一说从中你看到了多少种生物?你是如何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
“我看见了6种生物,但我不认识它们,我认为能运动的都是生物”,一名学生回答。

“我认为老师在移动载玻片时,对震动有反应的都是生物”,另一名学生回答。

“大家说的似乎有一些道理,根据你们的观点,我们来判断下面两幅图中(机器狗和蘑菇)哪一个是生物?”
“当然蘑菇是生物,”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我马上说:“按照同学们的观点,能运动的是生物,那么机
器狗应该是生物而蘑菇应该是非生物。


这时同学们没了主意,急于想知道什么是生物?
我说:“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怎么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呢?大家都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生物,那么我们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特征?(不说外貌特征)请小组讨论。


同学讨论后回答:“人可以从小长大”“人有寿命,可以生老病死”“可以呼吸”“可以睡觉”“可以生儿育女”“需要营养”“可以吃饭、喝水”“可以排出废物”“可以运动”等。

我接着问:“人怎样呼吸,怎样获得营养?其他生物能呼吸吗?它们怎么生活?”
一名学生说:“我认为其他动物和人一样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不呼吸。


另一名学生马上纠正说:“我看过《十万个为什么》,那上面说‘植物也跟动物一样呼吸,不要在卧室里养太多的花,夜晚花和人争夺氧气,使人憋闷。

’”
有同学接着说:“动物是靠吃其他的生物生活的,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食物’养活自己。


我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在获取营养的同时,还要产生许多废物,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

你们知道动物和植物是怎样排出废物的吗?”
在师生共同交流互动中讨论归纳出动物通过呼吸、排汗、排尿等方式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呼吸等方式带走废物。

我接着说:“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体要从外界吸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把它变成自身的一部分;同时将身体的一部分物
质分解,将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新旧物质的更新,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

只有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生物才能表现其他的特征。


“生物还有哪些特征呢”,我问(利用多媒体演示:草履虫应激性实验;水螅受刺激缩成一团的实验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想一想这说明生物有什么特征?”
一个学生肯定地说:“我看到一侧培养液旁边放盐粒后,草履虫都游到了另一侧培养液中。


另一个同学接着说:“我看到用针轻轻碰水螅,它就会缩成一团。


我追问:“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
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认为盐对草履虫有刺激,对它生活不利,所以它逃走了。


另一个同学接着说:“针对水螅有刺激,所以它会缩成一团。


我接着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
有同学说:“我用小木棍碰过蚯蚓,它的身体马上收缩。


另一个同学说:“我知道含羞草的叶受到触动会自然下垂。


还有个同学说:“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


我说:“通过以上的实例,你们认为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马上回答:“它们对外界刺激都有反应。


我高兴地说:“同学们归纳得太好了,我们把生物遇到外界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应激性。

生物有应激性,大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植物的应激性明显,植物的应激性通常表现
在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方面。


下面我们再看一段VCD短片。

片段内容:1.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一粒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繁殖的过程)。

2.一些生物的繁殖方式(细菌、真菌、植物的营养繁殖,一些动物的繁殖方式)。

“同学们通过观察,你们看到哪些现象?”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一粒小小的种子能萌发成幼苗并能由小长大”“一个细菌能形成两个细菌”“我看到蛇和龟靠下蛋来繁殖后代”等。

通过以上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物具有生长和繁殖后代的特征。

师生互动总结出生物的一些特征: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繁殖。

我说:“下面我们打开书看看科学家的观点。

”看到自己的观点跟科学家的基本一致,学生们非常兴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它是我们辨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各图,指出哪些属于生物、非生物?并说明理由。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与交流我们认识了形形色色的生物,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我学到了如何与人合作学习”“我知道了怎样调查”“我感觉到正是有了生命世界才变得精彩”“我知道什么是生物与非生物”“我们以后要好好保护生物”等。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