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098-城市规划-07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最新】四川西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相关知识考研真题

2022年四川西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相关知识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服务水平2、交叉口绿信比3、中水系统4、综合管沟5、污水排放系数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国家干线公路可分为:()()、()、()四个等级。
2、城市道路机动车道最大纵坡限制值(),积雪寒冷地区最大总坡度推荐值不超过()。
3、()城市道路的组织方式为分向不分流。
4、展线的类别有:()、()、()。
5、平面交叉口的矛盾点,即()、()、()。
6、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三个层面的相互关系是()、()的关系,是()的关系。
7、两种最基本的城市集中供热热源类型是()、()。
8、化粪池的功能是()。
9、在电话管道上设置人孔(手孔)的目的是()。
三、选择题(不定项选择,每题3分,共15分,多选错选不给分)1、道路的路肩可分为()。
A、硬路肩B、路缘带C、保护性路肩D、绿化带2、当竖曲线半径为定值时,其切线长度随着两纵坡差的数值加大而()A、缩小B、加大C、与纵坡值的大小成正比。
3、道路上凸形竖曲线的半径与()有关。
A、行车视距B、最大纵坡C、汽车头灯照射的角度4、平曲线的曲线长度()它的切线长度之和。
A、大于B、等于C、小于5、道路上车速越快,司机的视点()A、越高B、越远C、越宽四、判断正误(每题3分,共15分,用汉字“对”、“错”表达)1、给水管网的水塔高度由所处地面标高和保证的水压确定,一般建在低处。
2、在进行城市电话局选址勘定时,用户密度中心只是从用户的数量和分布因素来考虑局所的位置,而线路网中心不仅从用户的数量和分布考虑,还从线路传输质量等因素来确定理想的局所位置。
3、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每小时需要补充的热量称为采暖热负荷。
4、暴雨强度年频率与它的重现期互为倒数,强度大的暴雨,其发生的平均时间间隔(即重现期)短。
5、当供水不许间断时,输水管一般不宜少于2条。
五、简答与计算题(共4题,共32分)1、高压电力线路(高压走廊)规划的原则有哪些?(6分)2、某城市的污水量标准为160L/人·d,街坊人口密度为390人/ha,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为1.85,一条设计管段服务的街坊面积为8.7ha。
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评估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评估文件(2009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二○○九年八月五日目 录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章程二、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五年制)设置基本条件三、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四、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程序与方法五、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标准六、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程序与方法七、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视察小组工作指引八、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学质量督察员工作指引九、评估委员会委员审阅自评报告意见表附件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章程(2009年修订)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开展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质量评估工作,设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以下简称“评估委员会”)。
第二条 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的目的是加强国家主管部门对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城市规划行业与城市规划教育机构的联系,切实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基本方针;促进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建设,使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不断完善,使学生获得成为合格城市规划师所必需的全面训练;在确保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基本质量的同时,为在国际上相互承认同等专业的评估结论及相应学历创造条件。
第三条 评估委员会是接受国家教育部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委托和授权,组织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工作的专门机构。
第四条 评估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客观、全面地考查所评估学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办学条件和过程,科学地评价所评估学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办学状态和质量,以及对所评估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做出评估结论。
第二章 组织机构第五条 评估委员会人选及正、副主任委员由上一届评估委员会及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聘任。
江苏省干线公路勘察设计指南

江苏省干线公路勘察设计指南江苏省干线公路勘察设计指南目录第一篇总则 ............................................................ ............................................................... (1)第二篇工程可行性研究 ............................................................ ............................................................... . (3)第三篇设计标准 ............................................................ ............................................................... . (5)第四篇勘察设计 ............................................................ ............................................................... .. (10)第一章总则............................................................. ............................................................... (10)第一节总则 ............................................................ ............................................................... .. (10)第二节勘测阶段 ............................................................ ............................................................... . (10)第三节设计阶段 ............................................................ ............................................................... .. (11)第二章总体设计 ............................................................ ............................................................... .. (11)第一节总体设计原则 ............................................................ .............................................................11第二节总体设计的内容、要求 ............................................................ .. (12)第三章路线设计 ............................................................ ............................................................... . (13)第一节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 ............................................................ (13)第二节平面设计 ............................................................ ............................................................... . (14)第三节纵面设计 ............................................................ ............................................................... . (15)第四节平、纵面线形的组合设计 ............................................................ . (16)第四章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 ............................................................ (16)第一节路基设计 ............................................................ ............................................................... . (16)第二节路面设计 ............................................................ ............................................................... . (21)第三节路基、路面排水 ............................................................ .. (22)第五章桥涵及构造物设计 ............................................................ (24)第一节桥涵及构造物选址 ............................................................ . (24)第二节桥涵及构造物总体设计 ............................................................ .. (25)第三节桥涵及构造物结构设计 ............................................................ . (28)第六章路线交叉设计 ............................................................ ............................................................... . (34)第七章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 ............................................................ .. (40)第八章环境保护 ............................................................ ............................................................... . (45)第九章渡口码头及其他工程 ............................................................ .. (47)第十章筑路材料 ............................................................ ............................................................... .......... 47 第十一章施工方案 ............................................................ ..................................................................... 48 第十二章设计概预算 ............................................................ ............................................................... .. 49第五篇道路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 (50)第一章总则 ............................................................ ............................................................... . (50)第二章路线 ............................................................ ............................................................... . (50)第三章路基 ............................................................ ............................................................... . (51)第四章路面 ............................................................ ............................................................... (52)第五章桥梁及涵洞............................................................. ...............................................................53第六章路线交叉 ............................................................ ............................................................... . (56)第七章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 ................................................ 57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1第六篇文件编制内容及要求 ............................................................ (58)第一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及要求 ............................................................ . (58)第一节正文篇 ........................................................................................................................... .. (58)第二节图表篇 ............................................................ ............................................................... . (59)第二章初步设计和施工图文件编制内容及要求 ............................................................ ..................... 61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2第一篇总则1.1 制订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了在我省干线公路设计工作中统一指导思想,统一设计程序,深化细化设计指标,解决设计中的重点难点,与时俱进,保证总体设计质量,提高设计水平,使设计文件编制的内容、深度和表达方式符合部颁文件编制办法及我省干线公路设计的总体要求,力争使我省干线公路建设达到较高水平。
西南交通大学专业目录

③301数学一ﻫ④922电路分析一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ﻫ④922电路分析一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922电路分析一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ﻫ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956电路分析二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ﻫ②204英语二ﻫ③302数学二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ﻫ④924信号与系统一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9密码学或924信号与系统一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ﻫ②201英语一ﻫ③301数学一
④924信号与系统一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40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ﻫ②201英语一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ﻫ①工程图学②机械设计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工程图学②机械设计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工程图学②机械设计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工程图学②机械设计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传感器原理②精密测控与系统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ﻫ①机械设计②工程图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①空气调节②工业通风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ﻫ同学术型相关专业
③301数学一ﻫ④824机械原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ﻫ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自命题德语
③301数学一ﻫ④824机械原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4自命题德语
③301数学一ﻫ④824机械原理
2024年全国监理工程师(交通运输工程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介绍及注册管理规定介绍

2024年全国监理工程师(交通运输工程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介绍及注册管理规定介绍一、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介绍 (2)二、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对照表 (6)三、监理工程师(水利工程)允许报考的专业目录 (20)四、2024年考试安排和作答要求 (39)五、全国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科目考试大纲(2024年修订版) (40)六、《交通运输工程监理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解读 (52)七、交通运输工程监理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 (54)一、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介绍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建人规〔2020〕3号)文件精神,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
一、实施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二、科目介绍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设《建设工程监理基本理论和相关法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建设工程目标控制》《建设工程监理案例分析》4个科目。
其中《建设工程监理基本理论和相关法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为基础科目,《建设工程目标控制》《建设工程监理案例分析》为专业科目。
专业科目分为土木建筑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3个专业类别,考生在报名时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
三、报名条件(一)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行,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参加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1.具有各工程大类专业大学专科学历(或高等职业教育),从事工程施工、监理、设计等业务工作满4年;2.具有工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从事工程施工、监理、设计等业务工作满3年;3.具有工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或专业学位,从事工程施工、监理、设计等业务工作满2年;4.具有工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
城市规划专业代码

城市规划专业代码土建类建筑学专业代码:080701培养目标:掌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才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及原理、中外建筑历史、建筑结构与建筑力学、建筑构造。
建筑学(工科引导性专业) 专业代码:080701培养目标:管理部门及高等院校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风景园林设计、文物建筑保护、建筑技术设计、科学研究、管理及建筑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建筑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建筑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建筑表现技巧、建筑历史和理论、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建筑经济与法规、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建筑材料、构造与施工、建筑物理、建筑设备、美术、建筑师业务基础知识等。
城市规划专业代码:080702培养目标:掌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市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理论与城市发展史、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行政法规与城市规划管理。
土木工程专业代码:080703培养目标: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房屋结构、桥梁结构、地下结构、道路勘测设计与路基路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
建筑工程设计现行标准规范目录(2009年版)城镇建设行业标

建筑工程设计现行标准规范目录(2009年版)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J、CJJ/T CJJ序号标准名称标准代号实施日期备注1城镇道路工程质量与验收规范CJJ1-20082008-06-01代替CJJ1-902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评定标准CJJ2-20082009-07-0134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7-20072008-03-01代替CJJ7-85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1999-10-016家用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标准CJJ12-991999-10-01代替CJJ12-867供水水文地质钻探和凿井操作规程CJJ13-871988-04-018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2005-12-01代替CJJ14-879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标准CJJ15-871988-10-01已有修订计划10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2004-06-01代替CJJ17-200111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2005-05-01代替CJJ29-8912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20042005-02-01代替CJJ28-89及CJJ38-90 13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北方地区)CJJ39-911991-10-0114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验收规范CJJ33-20052005-05-01代替CJJ33-8915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2003-01-01代替CJJ34-9016含藻水给水处理设计规范CJJ32-891991-10-0117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2006-10-01代替CJJ36-9018城市道路设计规范(1998年版)CJJ37-901990-08-0119高浊度给水设计规范CJJ40-911991-10-0120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2007-07-01代替CJJ45-9121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2006-07-01代替CJJ47-9122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1993-01-012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1993-05-0124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62007-05-01代替CJJ51-200125供热术语标准CJJ55-931994-07-0126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1994-11-0127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941994-11-0128房屋渗漏修缮技术规范CJJ62-951995-11-0129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951995-11-0130路面稀浆封层施工规程CJJ66-951995-11-01代替CJJ63-95 31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CJJ67-951996-03-0132城市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CJJ68-20072007-09-01代替CJJ/T68-96 33城市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技术规范(2003修改版)CJJ69-952003-12-0134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南方地区)CJJ70-961997-05-0135机动车清洗站工程技术规程CJJ71-20002000-08-0136城镇地道桥顶进施工及验收规程CJJ74-991999-10-013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1998-05-0138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1999-10-0139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012001-11-0140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规范CJJ90-20022002-09-0141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94-20032003-08-0142城镇燃气埋地钢质管道腐蚀控制技术规程CJJ95-20032003-11-0143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2004-05-0144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2004-08-0145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103-20042004-12-0146城镇供热直埋蒸气管道技术规程CJJ104-20052005-10-0147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CJJ105-20052005-12-0148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10-20062006-08-0149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20072007-06-0150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2007-06-0151城镇排水系统电气与自动化工程技术规程CJJ120-20082008-09-0152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4-20082008-08-0953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3-20082008-10-0154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2-20082009-06-01CJJ/T55 民用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规程CJJ/T53-93 1993-09-0156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CJJ/T54-93 1993-09-0157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981999-04-02已有修订计划58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T65-20042004-12-01代替CJJ65-9559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1998-06-0160供热工程制图标准CJJ/T78-971998-06-0161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1999-06-0162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1999-08-0163城市绿化分类标准CJJ/T85-20022002-09-0164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T86-20002000-06-0165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CJJ/T87-20002000-06-0166城镇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规程CJJ/T88-20002000-10-0167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2002-12-0168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2003-12-0169建筑给水硬聚乙烯类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T98-20032004-01-0170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CJJ/T102-20042004-12-0171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20052005-08-0172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CJJ/T107-20052005-12-0173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T114-20072007-10-0174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15-20072007-10-0175建设领域应用软件测评通用规范CJJ/T116-20082008-08-0176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CJJ/T117-20072008-01-0177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CJJ/T188-20042004-06-0178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技术语标准CJJ/T119-20082008-09-0179风景名胜区分类标准CJJ/T121-20082008-12-0180环境卫生图形符号标准CJJ/T125-20082009-03-01代替CJ/T13、14、15-1999。
城市规划用地分类和代码一览表之欧阳引擎创编

C22
金融保险业用地
银行及分理处、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证券交易所和保险公司,以及外国驻本市的金融和保险机构等用地
C23
贸易咨询用地
各种贸易公司、商社及其咨询机构等用地
道路用地
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用地,包括其交叉路口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内部的道路用地
S11
主干路用地
快速干路和主干路用地
S12
次干路用地
次干路用地
S13
支路用地
主次干路间的联系道路用地
S14
其它道路用地
除主次干路和支路外的道路用地,如步行街、自行车专用道等用地
S2
广场用地
公共活动广场用地,不包括单位内的广场用地
R33
道路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小胡同及停车场等用地
R34
绿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园等绿化用地
R4
四类居住用地
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
R41
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
R4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粮店、菜店、副食店、服务站、储蓄所、邮政所、居委会、派出所等用地。
储气站、调压站、罐装站和地面输气管廊等用地,不包括煤气厂用地,该用地应归入工业用地(M)
U14
供热用地
大型锅炉房、调压、调温站和地面输热管廊等用地
U2
交通设施用地
公共交通和货运交通等设施用地
U21
公共交通用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铁路运输的特点
● 通行能力高、速度快; ● 运量大,成本底; ● 不受气候影响; ● 一次性投资大。
二)铁路对城市的影响:
1、线路——有可能穿越城市而分割城市 2、技术本身:
(1)铁路编组站 (2)客运站
线路有可能穿越城市而分割城市
(三)铁路在城市的布局
1、铁路站场位置选择
铁路站场位置选择与站场数量确定的影响因素 A 城市性质、规模 B 城市布局 C 铁路运输性质、流量、方向 D 城市自然地形条件
二、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一)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二)道路功工明确 (三)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四)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五)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一)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 整的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必须: 1、道路功能清楚、系统 分明
3、妥善处理道路交叉口 在城市道路布局时避免将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布
置在交叉口,增加不必要的交通负担。
妥 善 处 理 道 路 交 叉 口
(三)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利用地形,可以减少土石方,节约道路的投资。
(四)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1、通风、挡风的要求 2、考虑城市景观要求 3、城市环境要求
——由城市干道和交通性道路组成。 解决城市中各部分之间的交通联系 和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
(2) 辅助道路系统
——是城市生活性的道路系统。 主要解决城市各分区的生产和 生活组织。
(二)完善道路系统
1、城市中心区开辟步行街、步行区 2、开辟自行车道
自行车道纵坡一般2~3%,当纵坡为5%时, 其坡长≯30m。
为了加强联运的效能,组织“货物流通中心”
集中了: 交通运输 生活服务 仓储 加工、包装 批发销售
优点是: 提高运转的效能 减少不必要进入市区的交通
第二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
1、交通与城市同步产生 城市与城市交通的关系极为密切,出现城市
就必定有交通的存在并且交通的解决一般应出 现在城市形成之前。
提高铁路运输效能
3、货运站位置选择
(1)按其性质分别设于服务区内 (2)应与城市道路紧密配合 (3)货站与城市运输系统密切配合 在附近设停车场, 并有相应的市内交通运输站场 (4)货运站与特路编组站之间应有方便的联系 缩短 距离,节约运费,加速车辆周转 (5)充分利用城市地形、地貌,考虑发展留有余地
(二)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1、影响工业性质与规模 2、影响商业、贸易、旅游业的发展 ——缺乏良好的交通条件,物质得不到正常的流通, 无法使商贸得到发展。 3、影响城市规模 ——城市生产得不到提高,缺乏吸引人们进入城市必 要的生活及工作条件,城市发展也是不可能的。
(三)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1、影响工业、仓库布局 (1)工业用地应设置在交通方便的位置及地区 (2)缺乏对外交通,不少仓库无法布局
(二)现代交通特征
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化、远程化 2、不同交通方式的结合 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 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化、远程化
(1)高速 (2)运输量越来越大 (3)运送距离远
过境车辆不穿越市区 设防护绿化 建筑退后红线 建筑特殊处理等
(五)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三、城市道路系统组织及道路和横断面的确定
(一)城市道路的形式与功能
1、道路形式 城市道路系统一般分方格棋盘式、环状放射式
方格棋盘式
环状放射式
2、功能:根据道路功能,道路系统可分为: (1) 主要道路系统
一、城市内部交通分布与城市道路系统
(一)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
1、运输对象分为客流与货流 2、流线、流量随时间变化,但有一定规律 3、交通工具不同,对道路的要求也不同 4、应提高通行能力 5、静态交通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
(二)城市内部交通分布与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的形式应与城市内部交 通的分布相适应。
(二)先进国家现代交通发展的阶段
• 利用水系 发展水运事业 • 建设铁路 • 道路、空运及管道运输 • 综合运输
汽车及航空的发展给城市也带来的问题:
交通堵塞 环境恶化 车祸增加 能源紧张
三、城市交通构成与现代交通特征
(一)城市交通构成
● 空间构成——对外交通及城市内交通 ● 运输方式——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空中 交通、 轨道交通、管道运输、传送带运输 ● 运行组织形式——公共交通、个体交通 ● 运送对象——客运交通、货运交通
2、客运站的位置选择
位置要适中,靠近市中心,才方便乘客 A 中、小城市 位于市区边缘 B 大城市则必须深入城市,位于市中心的边缘
2、客运站的位置选择
(1)中间站的位置选择
(2)客运站数量 (3)客运站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4)提高铁路运输效能 (5)反映城市门户的面貌
客站数量
客站与城市中心的联系
大量吸引人流的公建,避免直接布置在交通性干道上
避免沿交通性干道二側布置商店
不应将过境交通引入市中心
五、停车场布置
(一)布置原则:
1、 满足客、货流要求 2、 分散布置,并且不影响市中心的功能
(二)城市停车场分类
1、 配建停车场 2、 公共停车场
(三)停车场规模 停车场设置的影响因素:
●城市规模 ●城市中心的吸引力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车辆的拥有数 每辆车的用地可采取: ●小汽车为30~50 m2, ●大型车辆为70~100 m2 ●自行车为1.5~1.8 m2
500~1000
载重汽车
公共车辆(公共汽车或 无轨电车)
300~500 60~90
3、道路断面组织型式
A 一块板式 B 二块板式 C 三块板式 D 四块板式
设中央分隔带有以下考虑
● 解决对向机动车流的相互干扰 ● 有较高的景观、绿化要求 ● 地形起伏较大 ●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
当车速超过50公里/小时才有必要设置中央分隔带
首府或地级市
0.6
铁路不通达的海岛城市
37.4
内陆中小城市
3
较重要的中小城市
10
滨水小城市、历史古镇
9
新兴小城市
2、是城市内外联系的条件
城市是由各种组成成分有机组合而成的, 各部分必须有机的得到联系。有了方便的交通 联系,城市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必备条件
缺乏良好的交通条件,城市化的进程将受 到阻碍,不可能有效的使农业生产得到极大的 发展,同时农村由于生产提高产生的大量剩余 劳动力,也无法充实到非农业生产中去。
2、道路断面内用地类型
A 机动车道 B 非机动车道 C 分车岛 D 人行道 E 绿化带 F 其它
机动车道宽 = 车道数 × 每车道所需宽度 每车道宽度 = 车辆宽度 + 两车之间安全距离
一般为3—3.5m,快速干道为3.5—3.75m
一条车道的最大通行能力
车辆类型 小汽车
最大通行能力 (辆 / 小时)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七章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第三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第四节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 第五节 城市交通综合规划
第一节 概 述
一、基本概念
1、交通——指人与物的运送与流通 。 或:人和交通工具在一定的空间线路上的流通。 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对外交通及城市交通
(二)道路分工明确
2、分类
交通性道路 解决城市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及与对外交通枢纽联系 的道路。 特点:车辆多;行车速度大;车道宽、行人少;以货运 为主。如成都市的三环路。 生活性道路 主要解决城市内部的生产及生活,尤其是生活活动的需 要。 特点:车速相对要低些;以客运为主;以行人为主体。
(二)道路分工明确
2、城市交通促使城市发展 交通的发展非常迅速,无论是空间形态还是
交通工具发展、变化均较大。拥有现代交通也 成为现代化城市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二、城市交通构成与现代交通特征
(一)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二)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三)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一)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是城市形成及发展的重要条件 2、是城市内外联系的条件 3、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必备条件
3、开辟快速公共客运车道 4、其他 如增设盲道设置等
(三)道路宽度及横断面的确定
1、道路宽度 路幅宽度——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
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道路宽度——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
包括人行道外侧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
路幅宽度的影响因素: A 城市性质、规模及对道路系统的要求 B 交通量 C 日照、通风的状况 D 菅道敷设的要求 E 建筑布局影响
2、对外交通——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 3、城市交通——城市内部的联系
(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
二、城市与交通发展的关系及先进国家现代交通 发展的阶段
(一)城市与交通发展的关系
交通自始至终贯穿于城市的产生及发展的过程中。 城市对外交通是城市交通的最初形态。 城市交通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扩大)而发展起 来的。 现代交通也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条件。
A 以合理的城市用地 功能组织为前提
B 满足城市交通要求
2、合理的城市干道网密度 (km/km2) 城市干道网密度
= 城市干道长度÷城市用地 合理的干道网密度以2~3 km/km2为宜, 即城市干道的间距一般为600~1000m
(二)道路分工明确 1、道路分级 (1)城市主干道(全市性干道) 是联系城市主要工矿企业、交通枢纽、市中心的道路,是城市主要客、 货运线。 红线一般为30~45m,车行道宽14~18m。 (2)城市次干道(区干道) 是主干道之间的辅助性交通线 红线一般为25~40 m,车行道宽15m左右。 (3)支路(街坊道路) 支路为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 红线在12~15 m左右,车行道宽9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