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效中央循环管蒸发器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项目设计方案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项目设计方案第一章设计方案的确定蒸发是用加热的方法,在沸腾的状态下使溶液中具有挥发性的溶剂部分汽化的单元操作。
蒸发操作广泛用于化工、轻工、制药、食品等许多工业中。
蒸发操作条件的确定主要指蒸发器加热蒸汽的压强(或温度),冷凝器的操作压强(或温度)的确定,正确选择蒸发的操作条件,对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能耗极为重要。
1.1 蒸发器的类型与选择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新型蒸发设备不断出现。
在工业中常用的间接加热蒸发器分别为循环型和单程型两大类。
循环型的蒸发器中有中央循环管式、悬框式、外加热式、列文式及强制循环管等,单程型的蒸发器有升膜式、降膜式、升-降膜式等。
本设计选择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因为循环型蒸发器中的中央循环管式又称标准式蒸发器,在化学工业中应用广泛。
结构和原理:其下部的加热室由垂直管束组成,中间由一根直径较大的中央循环管。
当管内液体被加热沸腾时,中央循环管内气液混合物的平均密度较大;而其余加热管内气液混合物的平均密度较小。
在密度差的作用下,溶液由中央循环管下降,而由加热管上升,做自然循环流动。
溶液的循环流动提高了沸腾表面传热系数,强化了蒸发过程。
这种蒸发器结构紧凑,操作可靠,传热效果好。
但溶液的循环速度低,传热温差小,影响了传热。
在中央循环管内安装一旋浆式搅拌器即构成强制循环蒸发器,可是液体的循环速度提高2~3倍。
1.2 蒸发操作条件的确定1.2.1 加热蒸汽压强的确定蒸发是一个消耗大量加热蒸汽而又产生大量二次蒸汽的过程。
从节能观点出发,应充分利用二次蒸汽作为其它加热用的热源,即要求蒸发装置能够提供温度较高的二次蒸汽。
这样既可以减少锅炉产生蒸汽的消耗量,又可以减少末效进入冷凝器的二次蒸汽量,提高了蒸汽利用率。
因此,能够采用较高温度的饱和蒸汽作为加热蒸汽是有利的,但是通常所用饱和蒸汽温度不超过180℃,超过时相应的压强就很高,这将增加加热的设备费和操作费。
根据以上论述选加热蒸汽压强为600 kPa。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工作原理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工作原理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属于自然循环型的蒸发器。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是指由垂直管束组成,管束中央有一根直径较粗的管子。
细管内单位体积溶液受热面大于粗管的,即前者受热好,溶液汽化得多,因此细管内汽液混合物的密度比粗管内的小,这种密度差促使溶液作沿粗管下降而沿细管上升的连续规则的自然循环运动。
粗管称为降液管或中央循环管,细管称为沸腾管或加热管。
它的加热室由管径为25mr——75mn,长度为1m——2m(长径之比约为20-4)的直立管束组成,在管束中央安装一根较程的管子。
操作时,管束内单位体积溶液的受热面积大于粗管内的,即前者受热好,溶液汽化的多,因此细管内的溶波合汽量多,数使密度比粗管内溶液的要小,这种密度差促使溶液作沿粗管下降而沿细管上升的循环运动,做故粗管除称为中央循环管外还称为降液管,细管称为加热管或沸凋管。
为了促使溶液有良好的循环,设计时取中央循环管截面积为加热管束总截面积的40%-10%.它是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且历史悠久的大型蒸发器,至今在化工、轻工、环保等行业中仍被广泛采用。
该设备与盘管式浓缩罐相类似,适用于鱼浆、木糖、牛奶、豆浆、果汁、蕃茄汁、淀粉糖、木糖、葡萄糖等热敏性、高粘度物料的浓缩。
蒸发器形式的选择

蒸发器形式的选择
一,蒸发器的分类:
1、循环型(非模式)蒸发器包括:中央循环管式(标准式)蒸发器、悬筐式蒸发器、外热式蒸发器、强制循环蒸发器。
2单程型(膜式)蒸发器包括:升膜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升降膜式蒸发器石家庄博特王工,180三儿齐齐零三六八。
二、蒸发器的出选型
要想选择一个合适的蒸发器,首先要要对蒸发器的每种行是进行了解,然后结合自己的产品要达到的效果来进行初选然后再结合设备的造价和运行成本的限制进行进一步选择。
比如说你是进行产品浓缩的,将牛奶,果汁,糖浆进行浓缩,就可以选则膜式蒸发器,因为这样选蒸发效率高,造价和运行成本也会下降一些,然而如果是蒸发结晶出盐的,就要选择非膜式蒸发器,原因呢很简单,这是工艺所决定的,如果选择膜式的,晶体就会很快析出,然后粘结在换热器内壁上面,导致管路堵塞,设备的故障,或不能使用,非膜式强制循环式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强制循环式蒸发器,依靠泵的强制循环带动是液体的流动速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保证结晶体不会出现在换热器的管壁上,还有就是换热器内的液体的形式是灌满蒸发器的,而不是薄薄的一层膜,这样就不会导致晶体迅速的析出,和存在换热器内壁断流,干管的现象发生,从而解决了换热器堵塞的情况。
选对换热器的形式是做一套蒸发系统最基本的要求,初此之外还有好多因素制约着蒸发器的好用程度,及使用寿命等。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工作过程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工作过程
一、原液进入蒸发器
蒸发器是利用热能将原液加热变成蒸气的一种设备。
原液通过管道进入蒸发器的第一级,经过加热后,液体中的部分水分开始蒸发,原液转化为浓缩液。
二、加热蒸发
在蒸发器中,原液通过加热管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液中的水分逐渐蒸发,浓缩液的浓度逐渐增加。
热能来源可以是蒸汽、电能或其它热源。
三、蒸发出来的流体气相流向同步器
从蒸发器中蒸发出来的流体气相流向同步器。
同步器的作用是调节蒸发器和浓缩液排出管道之间的压力差,确保蒸发器内部压力稳定,使蒸发过程能够持续稳定地进行。
四、同步器的工作原理
同步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气相管道,另一部分是
液相管道。
气相管道与蒸发器出口相连,液相管道与浓缩液排出管道相连。
当蒸发器内部压力升高时,气相管道中的压力也会随之升高,而液相管道中的压力变化不大,这样就会产生压力差,使浓缩液从液相管道流向气相管道,从而维持蒸发器内部的压力稳定。
五、浓缩液排出
从同步器流出的浓缩液通过管道进入下一级处理设备或者直接收集起来。
浓缩液的排出速度和浓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和控制。
六、中央循环管的作用
中央循环管是蒸发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将加热后的溶液进行循环流动,增加溶液在蒸发器中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蒸发效率。
同时,中央循环管还能防止溶液在蒸发器内壁形成热阻层,保证传热效率。
综上所述,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的工作过程包括原液进入蒸发器、加热蒸发、蒸发出来的流体气相流向同步器以及浓缩液排出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原液可以转化为浓缩液并排出,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蒸发的方式及流程

第五章 蒸发
*
蒸发是分离液相均一系(溶液)的单元操作之一。这种操作是将溶液加热,使其中部分(或全部)溶剂气化并不断除去,以提高溶液中的溶质浓度。被蒸发的溶液由挥发性的溶剂和不挥发的溶质所组成,因此蒸发也是挥发性溶剂和不挥发溶质的分离过程。用来实现蒸发操作的设备称为蒸发器。
*
图5-11 单中,从溶液中蒸发出来的溶剂量可通过物料衡算来确定。 现对图5-11所示的单效蒸发器作溶质的物料衡算。进入和离开蒸发器的溶质量不变,
即: 由此可求得溶剂的蒸发量为: 完成液的浓度为: 式中:F—溶液的进料量(kg/h); W—溶剂的蒸发量(kg/h); xw0—原料液中溶质的质量分率; 的概念 将几个蒸发器顺次连接起来协同操作以实现二次蒸汽的再利用,从而提高加热蒸汽利用率的操作,称为多效蒸发。每一个蒸发器称为一效。通入加热蒸汽(生蒸汽)的蒸发器称为第一效。用第一效的二次蒸汽作为加热蒸汽的蒸发器称为第二效,用第二效的二次蒸汽作为加热蒸汽的蒸发器称为第三效,依此类推。 多效蒸发的流程 顺流加料 逆流加料 平流加料
*
图5-4 在垂直加热管内汽、液两相的流动状态
料液在加热管内沸腾和流动情况对长管蒸发器的蒸发效果有很大时进入加热管,料液被加热,温度上升,料液因在管壁与中心受热程度不同而产生自然对流,此时尚未沸腾,溶液为如图5-4(a)所示的单相流动;当温度升高至沸点时,溶液沸腾而产生大量气泡,如图5-4(b)所示,气泡分散于连续的液相中,此时管内开始两相流动;随着气泡生成数量的增多,由于许多气泡汇合而增大形成如图5-4(c)所示的片状流;气泡进一步增大形成如图5-4(d)所示的柱状流动或称气栓;继而柱栓破裂,而形成如图5-4(e)所示的环状流动体系;此后在管子中央形成蒸汽柱,上升的蒸汽柱将料液拉曳成如图5-4(f)所示的一层液膜沿管壁迅速上升;随着上升气速进一步增大,则由于雾沫夹带,在蒸汽柱内形成如图5-4(g)、(h)所示的带有液体雾沫的喷雾流。在上述现象中,以柱状流动的传热系数最大,因此操作时希望使柱状流占整个管长的比例尽量增大。
了解蒸发器的结构及选型55

6
7
5)强制循环蒸发器 循环速度高达2.0~5.0m/s。 处理粘度大、易结沟或易结晶的溶液。
8
9
2.膜式式(单程型)蒸发器
1)升膜蒸发器: 加热管长径比为100~150,管径为25~50mm。二
次蒸汽在加热管内的速度为20~50m/s,减压下为: 100~160m/s。
处理蒸发量较大的稀溶液以及热敏性或生泡的溶 液。不适合处理易结晶、易结垢或粘度特大的溶液。
7
8
1.基本关系
1)物料衡算 对整个蒸发系统作溶质衡算,可得:
Fx0 F W xn
W
Fxn
xn
x0
F1
x0 xn
W W1 W2 Wn
9
对任一效作溶质衡算,可得:
Fx0 F W1 W2 Wi xi i 2
xi
F
W1
Fx0 W2
Wi
0
2)焓衡算
以00C的液体为基准,忽略热损失,可得: 第一效:
Fh0
D1 H1
hw
F
W1 h1
W1
H
1 1
若溶液的稀释热,且加热蒸汽的冷凝液在饱和温度
下排出,可得:
Q1 D1r1 Fc p0 t1 t0 W1r11
1
第i效:
Qi Di ri
Fc p0 W1c pw W2c pw Wi1c pw ti ti1 Wi ri1
H hw
0
若加热蒸汽的冷凝液在蒸汽的饱和温度下 排除,则:
D WH F W h1 Fh0 QL
r
1
2
2)溶液的稀释热可以忽略时
溶液的焓可以由比热算出,则:
h0 c p0 t0 0 c p0t0 h1 c p1 t1 0 c p1t1 hw c pw T 0 c pwT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原理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原理
一、加热室原理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的加热室位于蒸发器的底部,由加热管组成。
加热管内通入蒸汽或热水,通过加热管将热量传递给管外的料液。
加热室的设计要考虑到传热效率和均匀性,以保证料液在加热管周围均匀受热,避免局部过热或结垢。
二、蒸发室原理
蒸发室是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的主体部分,位于加热室之上。
蒸发室内充满待蒸发的料液,加热后的料液在蒸发室中蒸发,产生蒸汽。
蒸发室的设计要考虑到蒸汽的逸出和料液的循环流动,以保持蒸发过程的稳定进行。
三、循环管原理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的循环管位于蒸发器顶部,连接加热室和蒸发室。
循环管的作用是将加热后的料液引入蒸发室进行蒸发,并将产生的蒸汽送回加热室进行冷凝。
循环管的长度和直径根据蒸发器的设计参数确定,以保证良好的循环流动和传热效果。
四、液位控制原理
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的液位控制是保证蒸发过程稳定进行的重要环节。
液位控制通过调节进入蒸发器的料液流量来实现。
当蒸发器内的料液液面下降时,液位传感器会发出信号,控制料液泵增加进料量;当蒸发器内的料液液面上升时,液位传感器会发出信号,控制料液泵减少进料量。
通过液位控制,可以保持蒸发器内的料液液面稳定,避免因液面波动而影响蒸发过程的稳定进行。
总之,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加热室将热量传递给料液,使其蒸发产生蒸汽;通过循环管将蒸汽送回加热室进行冷凝,形成循环流动;通过液位控制保持蒸发器内的料液液面稳定。
这些原理共同作用,实现了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的稳定运行和高效蒸发。
05_蒸发

第五章 蒸发1. 在单效中央循环管蒸发器内,将10%(质量分数,下同)NaOH 水溶液浓缩到25%,分离室内绝对压强为15kPa,试求因溶液蒸气压下降而引起的沸点升高及相应的沸点。
解:15a kP 压力下.饱和蒸汽的温度为53.5C .汽化热为2370/KJ kg(1).由附录查得的数值求算由于溶液在加热管内不断循环,管内溶液始终接近完成液组成,故以25的组成计算沸点升高,常压下,25NaOH 水溶液的沸点为113.1C ,故 '22113.110013.10.0162(273)0.0162(53.5273)0.7292370a CT f r =-=⨯+⨯+=== 操作条件下的沸点升高值为'0.72913.19.55a f C ==⨯=操作条件下的沸点9.5553.563.05t C =+=(2).用杜林直线求算根据53.5w t C =及组成25,由教材图5-12查得操作条件下溶液沸点为63C6353.59.5C =-=(3).利用经验公式计算2210.14210.1420.25 1.0355150.75 2.71150.750.25 2.710.258.744m k x y x x =+=+⨯==-=⨯-⨯=由于''''8.744 1.035553.564.1464.1453.510.64m A w A m w y t kt t y kt C C=-∴=+=+⨯==-=2. 上题的NaOH 水溶液在蒸发器加热管内的液层高度为1.6m,操作条件下溶液的密度约为l230kg/m 3。
试求因液柱静压强引起的沸点升高及溶液的沸点。
解:液层中部压强为312309.81 1.615102465324.6522m a a glP P P kP ρ⨯⨯=+=⨯+≈与24.65a kP 对应的蒸汽温度为63.1C ,故'''''63.153.59.69.559.619.15C C =-==+=+=∑沸点53.519.1572.65t C =+= 3. 前两题的溶液在传热面积为铀矿的蒸发器内,用绝对压强为120KPa 的饱和蒸汽加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番茄汁单效连续加料蒸发装置的设计:学号:班级:年月日设计任务书目录1.前言1.1 概述1.2蒸发器选型2.单效蒸发工艺计算2.1 物料衡算2.2 热量衡算2.3 传热面积计算2.4 计算结果列表3.蒸发器主体工艺设计3.1 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3.1.1 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3.1.2 循环管的选择3.1.3 加热室直径的确定3.1.4 分离室直径与高度的确定3.2 接管尺寸的确定3.3 进料方式及加热管排布方式的确定3.3.1进料方式的确定3.3.2加热管排布方式的确定3.4 仪表、视镜与人孔的确定3.5 蒸发器主要部件规格列表4.蒸发装置的辅助设备4.1 气液分离器4.2 蒸汽冷凝器5.结语致谢附表参考文献1.前言1·1 概述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工程与科学专业主要课程之一,食品工业包含诸多的单元操作,如蒸发、结晶、杀菌等,本课程均有介绍。
本次设计题目为番茄汁单效连续加料蒸发装置的设计。
通过设计,一方面提高学生对食品工业单元操作的认识,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理解与掌握。
本设计涉及的单元操作为蒸发。
蒸发是典型的传热过程,即是将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加热沸腾,使其中的挥发性溶剂部分汽化从而将溶液浓缩的过程。
蒸发是一种分离操作,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制药和食品等许多工业中溶剂为挥发性而溶质为非挥发性的场合。
在许多场合,蒸发系统的热量经济性成为整个生产流程的关键因素。
工业上蒸发主要以浓缩和分离为主要目的。
本设计以浓缩为主要目的,设计出将番茄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8%浓缩为40%的单效连续加料蒸发装置。
本设计首先确定浓缩罐的处理能力为6t/h番茄汁原浆。
根据选用蒸发器的特点进行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进一步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根据经验及相关文献,选取加热管的长度为1.3m,管径为50mm。
进而确定加热管数目,并确定排布方式。
根据加热管截面积与中央循环管的截面积的关系以及中央循环管直径与加热室直径的关系确定中央循环管的直径和加热室的直径。
从而完成加热室的设计;根据分离室与加热室的比例关系确定分离室的尺寸;根据物料流量及特性确定各输送管道的直径、选材以及其他部位的选材并确定定气液分离器以及冷凝器的型号;最后在需要的部位安装相关仪表、视镜以及人孔。
1·2蒸发器选型蒸发操作的蒸发器有悬筐式蒸发器、强制循环蒸发器、升膜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等,本设计采用的是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其简介如下:1·2·1结构和原理其下部的加热室由垂直管束组成,中间由一根直径较大的中央循环管。
当加热室液体被加热沸腾时,中央循环管气液混合物的平均密度较大;而其余加热管气液混合物的平均密度较小。
在密度差的作用下,溶液由中央循环管下降,而由加热管上升,做自然循环流动。
溶液的循环流动提高了沸腾表面传热系数,强化了蒸发过程。
二次蒸汽于蒸发室中经气液分离器与溶液分离后上升,由冷凝器冷凝。
(如图1所示)1·2·2特点这种蒸发器结构紧凑,制造方便,传热较好,操作可靠等优点,应用十分广泛,有"标准蒸发器"之称。
为使溶液有良好的循环,中央循环管的截面积,一般为其余加热管总截面积的40%~100%;加热管的高度一般为1~2m ;加热管径多为25~75mm 之间。
但实际上,由于结构上的限制,其循环速度较低(一般在0.5m/s 以下);而且由于溶液在加热管不断循环,使其浓度始终接近完成液浓度,因而溶液沸点交高、有效温差减小。
此外,设备的清洗和检修也不够方便。
2.单效蒸发工艺计算2·1 物料衡算物料衡算可以求出蒸发水量。
图1为单效蒸发的物料流程图。
对溶质作物料衡算可得:10)(w W F Fw -=(2-1-1))1(1w w F W -= (2-1-2) 式中F ——进料口原料液质量流量,kg/s ; W ——蒸发水量,kg/s ;0w ——原料液浓度,1w ——完成液浓度,设计处理能力为6t/h,即 进料口原料液质量流量:s kg skgF /6667.136006000==原料液浓度:08.00=w 完成液浓度:40.01=w将上述数据带入式(2-2),可得:2·2 热量衡算热量衡算可求出加热蒸汽消耗量,设加热蒸汽的质量流量为D ,其汽化潜热为r ,加热s kg s kg W /3334.1)40.008.01(/6667.1=-=室溶液比热容为0p c ,二次蒸汽的汽化潜热为r ’,热量损失为Q L ,根据能量守恒可知:rQ Wr t t Fc D Lp ++-=')(010 (2-2-1)式(2-2-1)即加热蒸汽消耗量的计算公式。
从公式可以看出,加热蒸汽放出的热量用于三个方面:将料液从t 0加热到沸点,将其汽化,以及弥补热损失。
设计中热损失忽略不计,并采取沸点进料(t 0=t 1),则得:rr WD '= (2-2-2) 水的汽化潜热随温度或压强的变化不大,可取'r r ≈,从而W D ≈, 即加热蒸汽量为:s kg D /3334.1=2·3 传热面积计算由传热速率方程得到蒸发室的加热面积为:)(1t T K Drt K Q S m -=∆=(2-3-1) 式中: S ——传热面积,m 2;Q ——传热量,J ;K ——传热系数,)/(15002K m W K ⋅=;m t ∆——加热蒸汽与操作液沸点之差,℃;T ——加热蒸汽温度,℃;t 1——操作液沸点,℃;式(2-3-1)中D 、K 已知,可查得200kPa 的压强下C T o2.120=,50kPa 的压强下C t o 2.81'1=;由于溶液的蒸汽压降低而导致的沸点升高'∆和液体静水压引起的沸点升高''∆的存在,操作液实际沸点为:''''11∆+∆+=t t (2-3-2)'∆的计算:吉辛科公式:''0∆=∆f (2-3-3) 式中:'0∆——操作液浓度对应蔗糖溶液在0.1Mpa 下的沸点升高(可由附表1查出)f ——校正系数,其值为:rt f 2)'273(0162.0+⨯= (2-3-5)式中 r ——操作压强下水的汽化潜热,kJ/kg 。
可查得50kPa 下t ’=81.2℃,r=2304.5kJ/kg ,则:8819.05.2304)2.81273(0162.02=+⨯=f代入式(2-3-3)可得:C C o o 0583.12.18819.0'=⨯=∆''∆的计算:2gHp p m ρ+= (2-3-6)式中ρ——液体的密度,kg/m 3;H ——总液层的高度,m 。
设计中:液面的高度:H =1.8m ;番茄汁的密度可由糖溶液物性的经验拟和式求出,)/(01809.0108453.1100315.2726.32473.06.100532323m kg x tx t x t +⨯-⨯-+-=--ρ (2-3-7)式中 t ——温度,℃;x ——糖的质量分数,%。
操作压强为50kPa ,对应水的沸点为81.2℃,可近似认为t=81.2℃,且已知x 为40,则有:31144.1151kg/m ρ=则:Pams m Pa gHp p m 60297.035028.1/10g/m 1144.1151k 50000223=⨯⨯+=+=ρ分别由压强p 和p m 查取水的相应沸点为t 和t m ,则静压效应的沸点升高''∆近似为t t m -=∆''(2-3-8)即 C C C ooo4.42.816.85''=-=∆ 则:CC C C t t o o o o 6583.864.40583.12.81''''11=++=∆+∆+= 代入公式(2-3-1)可得:22159)6583.862.120)(/(1500/10005.2304/3334.1)(m C C K m W kgJ s kg t T K Drt K Q S oo m ≈-⋅⨯⨯=-=∆=2·4 计算结果列表表2-4-1衡算及传热计算结果3.蒸发器主体工艺设计我们选取的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的计算方法如下。
3·1 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 3·1·1 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沸腾加热管多采用mm 7525~φ的管子,长度一般在m 2~6.0,管长与管径之比为40~20,材料为不锈钢或其他耐腐蚀材料。
管径与长度的选择应根据溶液结垢难易程度、溶液的起泡性和厂房的高度等因素来考虑,易结垢和易起泡沫溶液的蒸发易选用粗短管,反之,则采用细长管。
根据我们的设计任务和番茄汁的性质,我们选用以下的管子:管长 L =1.3m ,管径mm 5.2*50φ可以根据加热管的规格与长度初步估计所需的管子数n ,2893.105.014.3592≈⨯⨯=⋅⋅=m m m L d S n π (3-1-1)式中:S ——蒸发器的传热面积,m 2,由前面的工艺计算决定(优化后的面积) d ——加热管外径,m L ——加热管长度,m 3·1·2 循环管的选择中央循环管的截面积一般为总加热管束截面积的40%~100%。
循环管的截面积是根据使循环阻力尽量减小的原则考虑的,假设中央循环管的截面积一般为总加热管束截面积的70%,则:总加热管束截面积:2225672.0405.014.32894'm m d n S ≈⨯⨯=⋅⋅=π (3-1-2) 中央循环管的截面积:223970.05672.07.0'7.0m m S S ≈⨯==循环 (3-1-3) 中央循环管的直径:m m S d 7111.014.33970.0442≈⨯==循环循环π (3-1-4) 3·1·3 加热室高度及直径的确定加热室高度略低于液面高度,设为1.7m 。
中央循环管的直径一般为加热室直径的1/4~1/5,设计中取1/4。
则:加热室直径:m m d d 8444.27111.044=⨯⋅==循环加热室 (3-1-5) 3·1·4 分离室直径与高度的确定 分离室尺寸确定原则:(1)对于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其分离室一般不能小于1.8m ,以保证足够的雾沫分离高度。
分离室的直径也不能太少,否则二次蒸汽流速过大,导致雾沫夹带现象严重。
一半分离室高度为加热室高度的1.1~1.5倍。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分离室的直径尽量与加热室相同,这样可使结构简单制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