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和判断题含正确答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数学判断题练习试题集

五年级数学判断题练习试题集

五年级数学判断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把3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

【答案】×【解析】把3平均分成4份,根据分数的意义,即将3当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则每一份占3的1÷4=,每一份是。

2. 3个人吃一块蛋糕,那么每个人吃这块蛋糕的。

()【答案】错误【解析】把一个数/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3.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答案】正确【解析】5的倍数特征是:个位数字是0或5,据此解答。

4. 50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答案】错误【解析】3的倍数特征是:每一位的数字相加是3的倍数,据此解答。

5的倍数特征是:个位数字是0,5。

5.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答案】×【解析】根据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只有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时,三角形的面积才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不能笼统的说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6.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判断对错)【答案】√【解析】【考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分数的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数的单位不同,计算时,须先通分,再进行加减运算。

不能直接相加减。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所以这句话是正确的7. 5.48中的“8”表示,也可以表示0.08.()【答案】√【解析】根据数位的知识进行解答.解:5.48中的8在百分位上,它的计数单位是,也可以说是0.01,所以5.48中的“8”表示,也可以表示0.08.故答案为:√.8.在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标上1﹣﹣6个数字,任意抛一次,质数朝上的可能是.(判断对错)【答案】√【解析】首先判断出1﹣﹣6中质数有多少个;然后根据求可能性的方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式解答,用质数的个数除以6,求出质数朝上的可能是多少即可.解答:解:因为1﹣﹣6中质数有3个:2、3、5,所以质数朝上的可能是:3÷6=.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两种情况:(1)需要计算可能性的大小的准确值时,根据求可能性的方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式解答即可;(2)不需要计算可能性的大小的准确值时,可以根据质数、合数数量的多少,直接判断可能性的大小.9. 2.25×1.5=225×15.【答案】×【解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两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0除外),积也会随之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据此解答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2.25×1.5≠225×15.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积的变化规律的灵活应用.10.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因为只有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可以,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未必底边和高分别相等.例如:底边长为4,高为3和底边长为2,高为6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但是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解答:解: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应认真进行分析,通过举例进行验证,故而得出问题答案.11.一个不等于0的数除以一个比1小的小数,所得的商一定比被除数大..(判断对错)【答案】正确【解析】分析:因为除数小于1的小数,所以除数小于1,根据:当被除数不为零时,除以一个小于1的数,商一定大于它本身判断.解答:解:除数小于1,而被除数不为零时,除以一个小于1的数,商一定大于它本身;如:4÷0.2=20;20>4;3.6÷0.6=6,6>3.6;所得的商大于被除数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通过平常的计算我们可以总结规律:两个数的商与被除数数比较,(被除数和除数数都不为0),要看除数;如果除数大于1,则商小于被除数;如果除数小于1,则商大于除数;如果除数等于1,则商等于被除数.12. 10是倍数,5是因数..(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b≠0),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10÷5=2,所以10是5的倍数,5是10的因数,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所以本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应明确因数和倍数是相对而言,不能单独存在.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也叫因数).13.自然数中,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判断对错)【答案】×.【解析】举出一个反例,自然数(0除外)中有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进行证明.解答:解:自然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自然数(0除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数合数的意义,注意自然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4.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1.2平方千米..(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面积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学校操场的面积,应用面积单位,结合数据可知:应用“公顷”做单位;据此解答.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1.2公顷;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15.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分数的“零除外”这个条件.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本题中遗漏了“零除外”这个条件.解答:解: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本题遗漏了“零除外”这个条件,股判断为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强调了“零除外”这个条件.16.如果一个两位小数取近似值是3.6,那么这个数最大是3.64..(判断对错)【答案】√.【解析】要考虑3.6是一个两位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3.6最大是3.64,“五入”得到的3.6最小是3.55,由此解答问题即可.解答:解:如果一个两位小数取近似值是3.6,那么这个数最大是3.64;故答案为:√.点评: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小,“五入”得到的近似数比原数大,根据题的要求灵活掌握解答方法.17.(2015秋•龙海市期末)一台冰箱的容积是196升,它的体积就是196dm3..(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根据体积与容积的意义以及区别直接判断即可.解答:解:电冰箱的容积是电冰箱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电冰箱的体积是电冰箱所占空间的大小,电冰箱的体积要大于它的容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及区别.18. 8.888888是循环小数..(判断对错)【答案】错误.【解析】首先应弄清循环小数的概念:循环小数是一种位数无限,并且从某一位起,后面某一位或某几位数字循环重复出现的小数.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解:小数8.888888虽然出现了循环数字,但位数有限,是一个六位小数,所以不是循环小数.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只有正确理解,才能正确作答.19.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判断对错)【答案】错误.【解析】根据方程的概念,首先是等式,再就是含有未知数,举例子进一步说明可得出答案.解答:解:例如4x+6是含有未知数的式子,4+5=9是等式,可它们都不是方程,而5+x=9就是方程.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此题考查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20. 0.36去掉小数点后,原数就扩大为原来的100倍..(判断对错)【答案】√【解析】解:去掉0.36的小数点后是36,所得的数是原数的100倍.故答案为:√.21.都能密铺..(判断对错)【答案】√【解析】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因此,正三角形能单独密铺;长方形、梯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因此,梯形、长方形能单独密铺;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60°,6个内角可以拼成360°的角,因此,正六边形可以密铺.即都能密铺.故答案为:√.【点评】考查了平面镶嵌(密铺)问题,两种或两种以上几何图形镶嵌成平面的关键是: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22. a2和2a表示的意义相同..(判断对错)【答案】×【解析】解:a2表示两个a相乘;2a表示a的2倍,故a2与2a表示的意义不相同.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中平方的意义,乘法的意义,是基础题型,比较简单.23.分数乘以分数积一定比1大.(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分数乘分数,所得的积可能大于1,可能小于1,也可能等于1,由此举出列子,判断即可.解:×=,积大于1,×=1,积等于1,×=,积小于1,所以分数乘以分数积一定比1大,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分数乘法中积与两个因数的关系.24.大于0.2而小于0.4的数只有0.3一个..(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大于0.2小于0.4的一位小数只有0.3,但是还有0.31、0.311、0.222、0.2299…等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四位小数…,所以大于0.3小于0.4的小数有无数个.解:大于0.3小于0.4的小数有无数个.故答案为:×.【点评】在没有数位限制的情况下,任意两个不相同的小数之间都有无数个小数.25.一个数除以0.001,就等于把这个数扩大1000倍.【答案】×【解析】一个非0的数除以0.001就是扩大1000倍.这里的“一个数”,不包括0.解:因为1÷0.001=1000,所以,一个非0的数除以0.001,就是扩大1000倍,前提是这个数是非0的数.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一个数”是一个非0数.26.两个三角形底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判断对错)【答案】√【解析】由“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可知,确定三角形面积大小的因素就是底和高的大小,两个三角形的底相等,它们的面积不一定相等.解: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即三角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若两个三角形的底相等,它们的高不相等;面积也是不相等的;所以两个三角形的底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此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灵活应用.27.0.6时等于6分..(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先把0.6时换算成分钟数,用0.6乘进率60,再比较判断.解:0.6时=36分.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反之,则除以进率.28.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判断对错)【答案】×【解析】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形状不一定一样,故组成的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如:两个三角形,一个是直角的,一个是钝角的,并且等底等高,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关键是要两个三角形形状完全一样(全等).解: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不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下图: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只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9.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判断对错)【答案】√【解析】紧扣方程的定义,由此可以解决问题.解:根据方程的定义可以知道,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都含有未知数,所以这个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应紧扣方程的定义,从而解决问题.30.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在乘法里,0具有的特征是: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据此进行判断.解: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0的特性: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31.大于,小于的最简真分数只有2个..(判断对错)【答案】×【解析】解:(1)大于而小于的同分子分数的个数只有两个:,;(2)大于而小于的分子是2的分数有:,=,,=,,即大于而小于的最简分数还有,,;大于而小于的分母是3的分数有:,,=,,,=,,,即大于而小于的最简分数还,,,,,;因为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大于而小于的最简分数的个数是无数个;故答案为:×.32.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根据倒数的概念,和原题的表述比较,可得出答案.解: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得数是1并不代表乘积为1.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关键要掌握倒数的概念.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33.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相等..(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不相同,没法比较它们的大小,由此就解决即可.解:因为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不相同,没法比较它们的大小,所以原题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必须是统一单位下,面积和体积的单位不同,没法比较.34.无限小数比有限小数大.(判断对错)【答案】×【解析】首先明确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的意义: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像如1.9678是一个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0.45547855…就是一个无限小数;进而举例进行分析即可.解:无限小数,例如0.45547855…,有限小数,如1.9678;0.45547855…<1.9678;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应结合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的意义,并进行举例分析,进而得出结论.35.自然数中除了奇数,就是偶数.(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根据偶数和奇数的意义,解答即可.解: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所以自然数中除了偶数就是奇数的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偶数和奇数的意义,自然数由偶数和奇数组成.36.不同的分数,分数单位一定不同..(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分数和分数单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数和分子分母都有关,而分数单位只和分母有关,可以举例判断.解:比如:和是两个不同的分数,但分数单位却相同,都是,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是考查分数、分数单位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分数单位可能相同.37.连续从袋子里5次摸出的都是红球,说明袋子只有红球..(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根据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可知:连续从袋子里5次摸出的都是红球,有可能是巧合,属于不确定事件中的可能性事件,不一定说明袋子只有红球,也可能有别的颜色的球,也可能都是红球,不确定;由此判断即可.解:由分析可知:连续从袋子里5次摸出的都是红球,说明袋子有可能只有红球,也有可能有其它颜色的球,所以本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应根据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进行分析、解答.38.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根据“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进行判断即可.解:因为一个数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即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它的最小倍数相等;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进行解答.39.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判断对错).【答案】×【解析】根据质数与合数的意义:一个自然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一个自然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解:根据分析:质数与合数是按照一个自然数的因数的个数的多少进行分类,因为1只有一个因数是它本身,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因此所有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明确:质数与合数是按照一个自然数的因数的个数的多少进行分类.40.在自然数中,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答案】√【解析】根据约数的个数把除0外的自然数分为三类,只有一个约数的是1;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叫做质数,有3个以上约数的叫做合数,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据此解答.解:在自然数中,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根据质数、合数的意义解决问题.41.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只要在这个数的末尾添写一个0就可以了.(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零,这个数有两种情况:这个数是整数或小数,当是整数时,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零,这个数就扩大了10倍;当这个数是小数时,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举例证明,据此解答判断.解:当这个数是整数时:例如15,在15的末尾添上一个零,就成了150,比15扩大了10倍;当这个数是小数时:例如,1.5,在1.5的末尾添上一个零,就成了1.50,1.50=1.5;所以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零,这个数就扩大了10倍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分析“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零”,这个数有两种情况:这个数是整数或小数.42.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缺少“平均”二字,是错误的.解: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故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的意义,主要看清关键词“平均”.43.如果A÷B=3,那么我们就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判断对错)【答案】×【解析】倍数和因数必须在整除(整数除以不为0的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的前提下,才可以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另一个数是一个数的因数,由此进行判断.解:A÷B=3,不能说明A能被B整除,例如0.3÷0.1=3这一种情况,就只能说A能被B除尽.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整除的意义,整除是整数除以不为0的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在此前提下,才有倍数和因数的关系.44. 48既是6的倍数,又是8的倍数,所以48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数学好玩《数学好玩》知识归纳+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数学好玩《数学好玩》知识归纳+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课题学习《数学好玩》知识互联知识导航知识点一:设计秋游方案最优化问题:最优化概念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十分普遍的现象,即要在尽可能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前提下,争取获得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因此,最优化问题成为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涉及统筹、线性规划一排序不等式等内容.下面我们就最优化问题做出汇总分析.最优化问题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由于解题方法灵活,技巧性强,因此对于开拓解题思路,增强数学能力很有益处.但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的基础知识相当广泛,很难做到一一列举.知识点二:图形中的规律事物的间隔排列规律:例:六一儿童节用彩色小灯泡布置教室,按“三红、二黄、二绿”的规律连接起来,第37个小灯泡是()A、红B、黄C、绿D、不确定分析:彩灯的排列规律是:按照颜色特点,7个灯泡一个循环周期:按照3红、2黄、2绿依次循环排列;解:37÷7=5…2,所以第37个小灯泡是第6个循环周期的第2个,与第一个周期的第2个灯泡颜色相同,是红色;故选:A.点评:得出这组灯泡颜色排列的周期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知识点三:尝试与猜测鸡兔同笼:方法:假设法,方程法,抬腿法,列表法公式1:(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鸡的只数;总只数-鸡的只数=兔的只数公式2:(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公式3:总脚数÷2-总头数=兔的只数;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公式4:鸡的只数=(4×鸡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2;兔的只数=鸡兔总只数-鸡的只数公式5: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只数)÷2;鸡的只数=鸡兔总只数-兔总只数公式6:(头数x4-实际脚数)÷2=鸡公式7:4×+2(总数-x)=总脚数(x=兔,总数-x=鸡数,用于方程)公式8:鸡的只数:兔的只数=兔的脚数-(总脚数÷总只数):(总脚数÷总只数)-鸡的脚数.夯实基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2021·辽宁·五年级期末)像这样摆20个三角形需要()根小棒。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知识点及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知识点及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知识点及练习题【#五年级# 导语】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是表示两个数学式(如两个数、函数、量、运算)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解”或“根”。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称为“解方程”。

简易方程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必要知识之一。

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知识点1、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和等式的关系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5、数量关系式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篇二】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简易方程》练习题一、填空。

1、某厂计划每月用煤a吨,实际用煤b吨,每月节约用煤( )吨。

2、一本书100页,平均每页有a行,每行有b个字,那么,这本书一共有( )个字。

3、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4、根据运算定律写出:9n+5n=( + )n= a×0.8×0.125=(×)ab=ba运用()定律。

5、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订阅《希望报》186份,比五年级少订a份。

186+a 表示()6、一块长方形试验田有4.2公顷,它的长是420米,它的宽是()米。

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43厘米,底是19厘米,它的腰是()。

8、甲乙两数的和是171.6,乙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等于甲数。

甲数是();乙数是()。

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1、含有未知数的算式叫做方程。

()2、5x表示5个x相乘。

()3、有三个连续自然数,如果中间一个是a,那么另外两个分别是a+1和a-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含答案)(含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含答案)(含总结)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一、选择题1.不用计算,直接判断下面各题中商最大的算式是()。

A.14.3÷2.2B.1.43÷22C.1430÷220D.143÷0.0222.根据273÷13=21,可知0.273÷0.13=()。

A.21B.2.1C.0.21D.2103.如果甲×0.1=乙÷0.1(甲、乙都不为0),那么甲、乙两数之间的关系是()。

A.甲>乙B.甲<乙C.甲=乙D.无法确定4.竖式中的0继续除,表示()。

A.120个十分之一B.120个百分之一C.120个千分之一D.120个一5.小霞在计算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3.9错写成了39,结果商是37.06,那么正确的商是()。

A.3.706B.37.06C.370.6D.37066.下面几个问题中,可以用算式12÷0.8解答的是()。

①把长0.8米的丝带平均截成12段,每段长多少米?①1米长的铁棒重12千克,0.8米长的铁棒重多少千克?①红丝带长12米,绿丝带长0.8米,红丝带长度是绿丝带长度的多少倍?①爸爸骑自行车0.8小时行12千米,爸爸1小时骑行多少千米?A.①①B.①①①C.①①D.①①二、填空题7.比较大小。

·3.94×1.01( )3.94 1.466( )1.464.81÷0.8( )4.81 4.5÷0.5( )4.5×28.1.5÷7的商是( )小数,用简便写法写作( ),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

9.2.4的0.5倍是( );2.4是0.5的( )倍。

10.已知416×17=7072,则4.16×1.7=( )﹔707.2÷1.7=( )。

11.一个制衣厂做一件衣服原来需要2.8m的布料,改进制作方法后减少了布料损耗,每件只需2.4m的布料。

原来准备做180件衣服的布料,现在可以做( )件。

五年级数学上册判断100

五年级数学上册判断100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5.26×4 与4×5.26 表示的意义相同。

-)2、两个小数的积一定比这两个因数小。

()3、两个两位小数相乘,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4、3.25×0.4 的积里没有小数点。

()5、0.049×45 的积保留一位小数约是2.2。

()6、小数乘法的积一定比一个因数小。

()7、把5.095 精确到百分位是5.10。

()8、两个数相乘,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中一定有几位小数。

()9、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不适用。

()10、7.5×99=7.5×100-1。

()11、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

()12、在计算小数的加减乘除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

()13、两个小数相除,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14、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约是9.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9.54 ()15、4.7 除以0.6,当商是7 时,余数是5。

()16、4+a=4a. ()17、3x-4=0 是方程。

()18、3.235323••的循环节是3235。

()19、8.2÷0.9=9••1 ()20、1.869 保留三位小数约是1.879。

()21、x+x=x ()22、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

()23、有的等式不是方程。

()24、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25、平行四边形的底是a,高是h,面积是ah. ()26、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是m,个位数字是n,这个两位数是m+n。

()27、x+3.6)+6.4=x+(3.6+6.4). (()28、方程x+2x=45 中,x 的值是15. ()29、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0、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梯形,它们的周长也相等。

()31、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2、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

()33、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底和高可能分别不相等。

五年级上册全册数学练习题答案

五年级上册全册数学练习题答案

五年级上册全册数学练习题答案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概念总结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2.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3.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6.积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

但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

7.数的互化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

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化有限小数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8.小数的分类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例如:1.、5.、 0.2都是有限小数。

第7讲 小数加法和减法-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与错题专练(苏教版)

第7讲 小数加法和减法-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与错题专练(苏教版)

第7讲小数加法和减法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与错题专练(易错梳理+易错举例+易错题演练)【易错梳理】1、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从低位起依次向高位相加、减,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1)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2)整数部分相减为0时,小数点落下的同时要在整数部分添0补位。

2、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使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按出每一个数和运算符号,最后按“=”,就可得出计算结果。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时,如果整数部分是0,那么这个0才省略不按;如果整数部分含有0,那个这个0不能省略不按。

【易错举例】易错点1:在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误按整数竖式计算的方法,把右端对齐。

计算:21.5十6.74。

【错误答案】21.5十6.74=8.89【错解分析】错误解答错在没有将相同数位对齐。

无论是计算整数加,减法,还是计算小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从右边起是个位,所以要将右边的数字对齐。

计算小数加法时,21.5最右边的“5”在十分位上,而6.74最右边的“4”"在百分位上。

将“5”与“4”对齐,就是将十分位与百分位上的数相加,违背了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这一原则。

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小数点先对齐,再计算。

【正确解答】21.5十6.74=28.24易错点2:在某一位不够减时,没有向前一位借“1”,而是颠倒了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

计算:8.4—3.68。

【错误答案】8.4-3.68=4.88【错解分析】错误解答错在遇到某位不够减时,用减数减去被减数了。

计算时,被减数百分位上虽没有写数,但可以看作是0,即把8.4当作8.40来计算。

百分位上0减8,不够减,不能用8减0来计算,应从被减数十分位退“1”当“10”来计算,即 10减8得2,在百分位上写2。

(重点必考专项培优)第一单元小数除法判断题(提高)-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含

(重点必考专项培优)第一单元小数除法判断题(提高)-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含

(重点必考专项培优)第一单元小数除法判断题(提高)-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含答案)第一单元小数除法判断题(提高)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判断题(共51小题)1.5.107107107可以记作。

(判断对错)2.一个自然数(0除外)除以0.1,就等于将这个自然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

3.算式2.4×5÷2.4×5的计算结果是1..(判断对错)4.5.436436436的循环节是436。

(判断对错)5.两个数相除,除不尽的商一定是循环小数.(判断对错)6.除不尽时,商一定是循环小数.(判断对错)7.3÷0.3的商的最高位在个位上。

(判断对错)8.7.15454……是无限循环小数,而写成7.1就是有限小数。

(判断对错)9.0.25×0.4÷0.25×4的结果是1(判断对错)10.8.16816816816……的循环节是168。

(判断对错)11.3.6666……是循环小数。

(判断对错)12.6.123232323是一个循环小数。

(判断对错)13.7.154154和都是循环小数。

(判断对错)14.8.435435435可以简写成8.3。

(判断对错)15.小数除法都要先转化成整数除法,再计算。

如:1.5÷0.75=15÷75=0.2。

16.3.232323,2.777……,0.472……,0.0都是循环小数。

(判断对错)17.两个大于1的数的积一定大于它们的商。

(判断对错)18.小数除法的商都小于被除数..(判断对错)19.0.5是循环小数,也是无限小数。

(判断对错)20.5.254452……是一个循环小数。

(判断对错)21.6.123232323是一个循环小数。

(判断对错)22.0.636363的循环节是63。

(判断对错)23.计算37÷4的商是无限小数….(判断对错)24.在计算6.25÷2.5时,应将其看作62.5÷25来计算、结果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书知识点总结及易错题讲解1、整数乘法中,末尾的零不能去掉,小数乘法中,末尾的零可以去掉。

2、小数点末尾添上0 或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2)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 0 补足,再点小数点。

4、小数乘法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6、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乘法的验算方法一样,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列竖式验算,也可以用计算器验算等。

7、在小数乘法计算中,根据积的实际情况或要求取近似值,一般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指定的小数位数,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8、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与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相同。

连乘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乘加、乘减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9、在小数乘法计算时,根据算式中数的特征,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先凑成整数,从而使计算简便。

1、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如果有余数,要添 0 再除。

2、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要乘以相同的数,被除数除以几,商也要除于相同的数(0 除外)。

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同一个数(0 除外),商相同。

4、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就小于 1。

5、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运算方法:(1)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2)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3)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

6、求商的近似值时,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7、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8、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9、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10、进一法: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时,不管多余部分上的数是多少,都向前一位进 1。

11、去尾法: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把某一位后面的数字(既使这个数是 5 或比 5 大)全部舍去。

12、一个数(0 除外)除以小于 1 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 除外)除以大于 1 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

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从一个角度去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从不同方向观察,所得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3、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而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1、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中,我们用字母 a、b 分别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交换律可以表示成:a×b =b×a,也可以写成:a.b=b.a 或 ab=ba 。

2、成年男子的标准体重公式:标准体重=身高-1053、用 v 表示速度,t 表示时间, s 表示路程,s=vt4、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7、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8、方程两连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 0 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9、检验是不是方程的解,把解代入原方程的左边算出得数,再算出右边的得数,如果左右两边的得数相等,那么这个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10、解方程步骤:(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 x 表示。

(2)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11、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应把单位化统一,在方程求出的解的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12、两个数相加,和都相同,一个加数越小,另一个加数就越大。

13、两个数相减,差都相同,减数越大,被减数也越大。

14、两个数相乘,积都相同,一个因数越小,另一个因数就越大。

15、两个数相除,商都相同,除数越大,被除数就越大。

16、解方程原理:一、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相等的数,等式不变。

二、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等式不变。

1、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2、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3、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4、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5、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但它们的周长不等6、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7、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面积相等,周长不等。

8、要从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应把梯形的上底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底,这样剪去才能最大。

9、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可以把它分解成 2 个或 2 个以上的简单图形,然后求它的面积,我们把 2 个或 2 个以上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称为组合图形。

10、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分这样几步:(1)分解图形;(2)利用公式;(3)找出相应线段的长;(4)正确计算。

1、在游戏中,如果设计的规则具有相同的可能性,那么这样的规则是公平的。

2、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是:(1)用一共有多少种可能出现的结果数作分数的分母。

(2)用要求发生的事件可能出现的结果数作分数的分子。

3、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时,首先要求出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数,再求出其中有多少种是要求事件发生的结果数。

4、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正中的那一个数据叫做中位数。

5、中位数的优点是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因此,有时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6、求中位数的方法:(1)当一组数据有奇数个时,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取其中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

(2)当一组数据有偶数个时,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取正中的两个数,计算出这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7、有一组数据,它们之间的相差数比较接近,用平均数较合适。

如果,一组数中有个别的数偏大偏小用中位数较合适。

6、无论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没有重叠,没有空隙地铺在平面上,就是密铺。

1、邮政编码是我国的邮政代号。

机器能根据邮政编码对信件进行分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

2、编码中的每个数字都有特定的意义,数字编码可以比较简洁,准确地表示出规律,便于查询、分类与记忆。

3、用数字编码的方法:(1)确定编码中要包含的信息。

(2)用几个数字来体现这些信息才能清楚地表达,不会出现混乱。

4、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0 5 4 00 1前2位表示省第3位第4位最后2位(直辖市、自治区)表示邮区表示县(市)表示投递局5、身份证码:由18位组成。

1 3 0 52 1 1 9 7 8 03 0 1 0 0 1 9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出生日期顺序码校验码倒数第二位的数字用来表示性别,单数表示男,双数表示女。

,错的打“×”)1、5.26×4 与 4×5.26 表示的意义相同。

(√)2、两个小数的积一定比这两个因数小。

(×)3、两个两位小数相乘,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4、3.25×0.4 的积里没有小数点。

(×)5、0.049×45 的积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2.2。

(√)6、小数乘法的积一定比一个因数小。

(×)7、把 5.095 精确到百分位是 5.10。

(√)8、两个数相乘,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中一定有几位小数。

(×)9、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不适用。

(×)10、7.5×99=7.5×100-1。

(×)11、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

(√)12、在计算小数的加减乘除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

(×)13、两个小数相除,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14、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约是 9.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9.54 (√)15、4.7 除以 0.6,当商是 7 时,余数是 5。

(×)16、4+a=4a. (×)17、3x-4=0 是方程。

(√)18、3.235323······的循环节是 3235。

(×)19、 8.2÷0.9=9······1 (×)20、1.869 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1.879。

(×)21、x+x=x (×)22、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

(√)23、所有的等式不是方程。

(×)24、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25、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a,高是 h,面积是 ah. (√)26、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是 m,个位数字是 n,这个两位数是 m+n。

(×)27、 x+3.6+6.4=x+(3.6+6.4) (√)28、方程 x+2x=45 中,x 的值是 15. (√)29、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0、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周长也相等。

(×)31、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2、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

(√)33、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底和高可能分别不相等。

(√)34、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35、如果把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长方形框架,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和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

(×)36、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与一个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则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37、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底长 0.9 分米,高 0.4 分米,将这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0.18 平方分米。

(×)38、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6 厘米,底是高的 5 倍,它的面积是 180 平方厘米。

(√)39、 1.04÷a>1.04,则a>1。

(×)40、3.1415926 是无限小数。

(×)41、一个正方体不论从哪个方向看,最多能看到 3 个面。

(√)42、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5 分米,高是 2 米,那么面积是 100 平方分米。

(√)43、a 与 b 的差的 4 倍用式子表示是 a-4b。

(×)44、x=0 是方程 12-3x=12 的解。

(√)4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46、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但形状不一定相同。

(√)4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