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五年级传统文化

五年级传统文化

五年级传统文化一、传统节日。

1. 春节。

- 起源: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 习俗:- 贴春联:春联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

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放鞭炮:传说可以驱赶“年”兽。

不过现在很多地方出于环保和安全考虑,限制燃放。

- 拜年:晚辈向长辈拜年,表达尊敬和祝福,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保佑平安。

- 吃团圆饭:家人团聚在一起,菜品丰富,如鱼象征年年有余。

2. 清明节。

- 起源: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 习俗:- 扫墓祭祖:人们到墓地祭扫,缅怀祖先,清理墓地杂草,添土等,表达对逝者的思念。

- 踏青:在春天到郊外游玩,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春天的气息。

- 插柳: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也有辟邪之意。

3. 端午节。

- 起源: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 习俗:- 吃粽子:粽子有多种口味,如红枣粽、肉粽等。

最初是投入江中,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

- 赛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体现团结协作精神,也是为了纪念屈原。

- 挂菖蒲、艾叶:菖蒲形如剑,艾叶有特殊香气,都有驱邪的寓意。

4. 中秋节。

- 起源: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 习俗:- 赏月:中秋之夜,明月高悬,人们仰望明月,寄托情思。

- 吃月饼:月饼象征团圆,有多种馅料,如豆沙、蛋黄、五仁等。

二、传统艺术。

1. 剪纸。

- 特点: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其纸材易于取材,工具简单,一把剪刀或刻刀即可。

- 表现形式:- 窗花:贴在窗户上,造型多样,如花卉、动物等,有吉祥的寓意。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

2.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传统乐器、传统戏剧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中国传统乐器:古筝、二胡等。

3.中国传统戏剧:京剧、评剧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和描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特点。

2.难点:学习和演奏传统乐器。

四、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教学PPT。

2.传统乐器示范视频或录音。

3.相关传统戏剧的视频资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中国传统节日1.利用幻灯片或教学PPT,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

2.分别介绍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重要活动。

3.带领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于这些传统节日的了解和体验。

4.布置作业: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最喜欢的传统节日,写一篇作文介绍该节日的来历和庆祝活动。

第二课时:学习中国传统乐器1.向学生展示古筝和二胡的图片,并简要介绍这两种传统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2.播放传统乐器的演奏示范视频或录音,让学生感受传统乐器的美妙音色。

3.分组演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给定时间内自由使用一些简单乐器或众声合唱,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4.引导学生讨论各种传统乐器的不同之处,并鼓励学生尝试学习和演奏其中一种传统乐器。

第三课时:探索中国传统戏剧1.以京剧和评剧为例,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播放相关传统戏剧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欣赏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魅力。

3.分组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戏剧中的经典场景进行表演,并进行同学评议。

4.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戏剧与现代戏剧之间的差异,并讨论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问题。

六、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学生课后提交的作业和小组表演的评议意见。

3.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五年级传统文化主要内容

五年级传统文化主要内容

1、《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逝将去汝,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

逝将去汝,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2、《诗经·国风·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

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

谁从穆公?子车针虎。

维此针虎,百夫之御。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3、买椟还珠--------《韩非子》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4、曾子杀猪------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5、秦西巴纵麑----《淮南子》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孙归,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太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不忍,又何况于人乎?”1、《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逝将去汝,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

五年级传统文化

五年级传统文化

• 仁爱:21仁义忠信,乐善不倦。
不忠不信,何以立于天地之间?
诚信:22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友善:23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处世:2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惜时:13流光 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14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自强:1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6 千 淘 万 漉 虽 辛 苦 , 吹 尽 狂 沙 始 到 金 。 常 玉 不 缘 , 不 成 文 章 ; 君 子 不 学 , 不 成 其 德 。
• 传统尊师: • 释奠礼:在学习陈设酒食用来祭奠先圣先师。
• 束脩礼:古代学生与教师初次见面的一种礼节,也就 是拜师之礼。
• 释菜礼:即用蓣、蘩等野生蔬莱祭奠先师,敬奉给 老师,以此表示从师学艺的一种礼节。古称释菜礼 为“礼之轻者”,但礼轻情意重。

• 孝慈:1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2位卑未敢忘忧国。
•传统祭典:黄帝祭典:

炎帝祭典:

祭孔大典:它的神奇魅力,充分表现在乐、歌、
舞、礼四种艺术形式上。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 “礼”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 必敬”。

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3篇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3篇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3篇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了。

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前段时间,学生对《论语》、《弟子规》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分为四个部分《诗经》、《韩非子》《淮南子》《战国策》。

“名人长廊”: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姜尚”“管仲”“孙武”“司马迁”“苏武“五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了解济南、崂山等名胜。

在教学时,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课外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

本章节主要分为“对联”和“成语”两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五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五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五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五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五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本中经典古诗文,能默写出重要的名言名句。

2.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所学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品味作品的语言内涵,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能针对所学诗文中作者的观点进行讨论,能结合现实生活谈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明确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

4.能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不断积累传统文化知识。

5.能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当地某一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能谈出自己对该历史文化名人的看法;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选择一位自己最喜欢的历史文化名人,写出自己喜爱的理由并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

6.能根据学习内容写读书笔记,能根据实地考察所得写出考察简报,能根据有关资料编辑班级或校内报刊等。

7.继续学习传统文明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个人修养。

8.能自主搜集名胜古迹和传统民俗的相关资料,能向同学介绍某一名胜古迹或传统民俗的有关知识,能结合实际体验谈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9.能根据所学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将自己搜集和整理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同学;能自主开展经典诗文朗诵会、传统文化考察、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法比赛、传统文化摄影展等活动。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诗词、书画、戏曲、民俗等。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3.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介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中国古典诗词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鉴赏经典古典诗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2. 通过例诗,讲解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三章:中国书画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中国书画艺术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国书画艺术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 欣赏著名书画作品。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 通过示范,讲解中国书画艺术的基本技法和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书画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第四章:中国传统戏曲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剧种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剧种和特点。

3. 欣赏著名戏曲选段。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起源和发展。

2. 通过视频,展示中国传统戏曲的主要剧种和特点。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传统文化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传统文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 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 •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 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 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 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 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 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 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 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 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 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 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为 “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 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 谐音而通用。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 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 国诗人屈原。
• A、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端午食粽 悬艾叶菖蒲、佩香囊 • B、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时间由来、 它的意义、与之相关的传说…… • C、端午节的活动:端午节活动的种类、 端午节活动的意义、具体的活动过程…… • D、端午节给你感受:
2、中秋节
• 中秋节的来历:嫦娥奔月 • 中秋节的习俗:吃月饼、油 饼卷糕
春节的习俗 :
1、春节
贴春联、放鞭炮、守岁、 压岁钱、吃团圆饭 意义、与之相关的传说……
春节的由来:春节的时间由来、它的
春节的活动:春节活动的种类、春节
活动的意义、具体的活动过程
过春节的感受:
年的传说
传说中,在一个僻静的山谷里,住着一只叫年的怪 兽,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 村庄,村里人知道会来怪物,把门锁得紧紧的,可是不 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 家都害怕极了,但又无能为力。第二年一大清早,人们 纷纷收拾好东西准备去城里过完年再回来,这时,一位 仙翁走过,他告诉村民年害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 忙买了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 听到锣鼓声阵阵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村庄太平了。 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对联,放爆竹,这个习俗 一直延续至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一课《声律启蒙》(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事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对子诗,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仿照这这首对子诗,自己写一首小诗。

3、本课所选的《声律启蒙》片断中,空、虫、宫、红、翁等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赶快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吧。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2课《声律启蒙》(二)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

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读知识链接,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活动。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对对子可是古代小学生的必修课,像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小时候也是从对对子开始学习作诗的,和同学的比比,看谁知道的对子多。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3课《声律启蒙》(三)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

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

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

鱼游池面水,鹭立岸头沙。

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

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故事链接,和同学说一说,从故事里你知道了什么?四、拓展活动。

1、背诵陶渊明的诗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了解诗的大意。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4课《笠翁对韵》(节选)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读原文。

寒对暑,日对年。

蹴踘对秋千。

丹山对碧水,淡雨对覃烟。

歌宛转,貌婵娟。

雪鼓对云笺。

荒芦栖南雁,疏柳噪秋蝉。

洗耳尚逢高士笑,折腰肯受小儿怜。

郭泰泛舟,折角半垂梅子雨;山涛骑马,接蓠倒着杏花天。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知识链接,和同学说一说,从链接中你知道了什么?四、拓展活动。

1、背诵李白的诗。

古风【唐】李白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2、了解诗的大意。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二单元诗词诵读(一)第5课登金陵凤凰台教学目标:体会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古诗,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理解诗文。

1、出示注释: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

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豪门贵族。

丘:坟墓。

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

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一水:一作\二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

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浮云蔽日:比喻奸邪当道.2、出示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1)学生自读译文.(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四、故事链接。

说一说通过读这个“故事链接”,你知道了什么?五、拓展活动。

《咏怀古迹》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一首诗,读一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咏怀古迹唐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第6课古诗两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文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这两首古诗,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理解诗文。

1、注释:⑴汴河:在今河开封,是隋朝时大运河的一部分.⑵赖:依靠.⑶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调动了不计其数的人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⑷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京杭运河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

⑸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⑹不期:难以预料。

⑺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⑻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2、出示译文(一)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

如果不是当时修龙舟的事情,(杨广)功绩和禹大概也比得上了。

(二)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这两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四、知识链接。

说一说通过读这个“知识链接”,你知道了什么?五、拓展活动。

王安石的《乌江亭》诗表达了与杜牧诗不同的看法,他是怎样看待项羽失败的?乌江亭宋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第7课诗词两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古诗词,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理解诗文。

1、学生自读诗词,对照注释,理解诗词。

注释:⑴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史。

⑵千寻句:当时吴国曾于江中锁以铁链,王浚用大火炬将它烧断。

⑶千寻:古时八尺为一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

⑷降幡:降旗。

⑸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唐武德时废。

⑹四海为家:意即天下统一。

⑺故垒:指西塞山,也包括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

⑻山坡羊:元曲牌名。

潼关: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东北。

⑼峰峦:山峰和山峦。

⑽山河表里:指潼关地势险要,外(表)有黄河,内(里)有华山⑾西都: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⑿意踌躇:思绪起伏翻腾的意思,也指陷入了沉思的状态。

⒀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⒁宫阙:泛指宫殿。

⒂兴:兴盛,与下边的“亡”(灭亡)相对,指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

2出示译文。

(一)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二)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

(心情很不愉快)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泥土。

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1)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1)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诗词,理解诗词。

三、温馨点击文中诗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四、知识链接。

说一说通过读这个“知识链接”,你知道了什么?五、拓展活动。

读一读张养浩的怀古作品,体会一下他的思想.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yíng)纡(y ū)。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第8课诗词两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古诗词,你知道了什么?(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1、学生自读诗词,对照注释,理解诗词。

[注释]学生自读诗词,对照注释,理解诗词。

⑴焚书坑: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天下以后,为了巩固其统治,曾焚毁书籍,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诗即指此而言。

⑵章碣:晚唐诗人。

⑶竹帛:代指书籍。

⑷关河:指潼关与黄河。

祖龙:指秦始皇。

祖龙居指秦的都城咸阳。

⑸山东:太行山以东地区。

⑹刘项:刘邦、项羽。

⑺京口:今江苏镇江,因临近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孙权曾在此建都,迁都后,于是地置京口镇.⑻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⑼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⑽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⑾北顾:回头向北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