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分析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分析
关 键 词 中国 阿拉伯国家 贸易 石油
21 世纪以来,贸易全球化加速,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变化,中国在全球 贸易中的比例日益增大,美国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开始改变对策,实 行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贸易的自由性以及全球化遭遇巨大挑战。在这一背景 下,分析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发展状况具有风向标意义。中国—阿拉 伯国家贸易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并预测其发展 趋势,也有助于我们应对国际贸易中的逆全球化,通过加强中阿贸易减轻美 国贸易保护主义给我国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中阿贸易规模
21 世纪以来,中阿贸易额总体增长态势良好,从 2001 年的 147 亿美元增 至 2010 年的 1455 亿美元。2009 年,受到世界金融危机与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 中阿贸易额明显下滑,但 2010 年又迅速反弹,增长了约 34%(见表 1)。
表 1 2001 ~ 2010 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额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中阿石油天然气贸易与非石油天然气贸易,旨在揭 示中阿贸易内涵,梳理中阿贸易特征,分析中阿贸易问题,探讨中阿贸易 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 中阿贸易合作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有十分密切的贸易交往和持续的贸易发展。目前, 中国已经与 9 个阿拉伯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协议。中国是阿拉伯国 家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 10 个阿拉伯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阿拉伯国家是 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中阿贸易额从 2004 年的 367 亿美元增长到 2017 年 的 1913 亿美元。A
** 戴晓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东学院教授,教育部区域国别项目“中阿产能合作研究” 项目负责人。
4 阿拉伯研究论丛 2018年第2期(总第8期)
共赢,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阿拉伯国家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者。阿拉伯商人将古代的东方与西方连

“进博会”——抓住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经贸投资新机遇

“进博会”——抓住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经贸投资新机遇

International trade | 国际贸易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62“进博会”——抓住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经贸投资新机遇游赛夫 (AL-KHATEEB YOUSEF MOHAMMED SALEH)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上海 200444一、前言2020年11月,沙特阿拉伯中国问题专家阿卜杜勒阿齐兹·沙巴尼就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对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发表了看法,他认为:“中国为世界其他国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中国以开放、合作、务实的世界经济理念推进了世界经济的向前发展,也让世界经济有着一个良好的投资和商业环境,这是一次属于中国自身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环境。

”而随着中国和沙特阿拉伯之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借助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契机,中沙经贸投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趋势。

一方面,世界经济一体化、合作化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从WTO 到G20峰会,再到东盟-中国贸易自由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

中国经济正在与世界经济相连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而这其中,沙特和中国的经贸往来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现阶段处于社会快速发展期、产业科技提升期,对于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作为消耗性能源,石油成为了近代各国急迫需求和争夺的主要资源,而在这样的需求下,更多的国家加强了与中东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希望通过良好的贸易平台建设和经济投资获取石油能源,从而解决各国能源危机问题和缓解因为石油开采带来的环境压力。

中国也在这样的能源需求和产业转变过程中加强了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的经济往来,逐渐建立起中沙两国之间友好、互助的经贸关系。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11年成为世界经济第二的大国,就无不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

2019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1.54万亿元人民币,相比较与2018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3.4个百分点。

浅谈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的贸易发展趋势

浅谈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的贸易发展趋势
浅谈 中国与 阿拉伯 国家 间的贸易发展趋势
蔡 青 ( 中 国 电 子 科 技集 团 公司 第 五 十 三 研究 所 )
摘要 :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联系 日益密切, 贸易往来在 国家之间也
越 来 越 频 繁 。 近 些 年来 , 我 国 对 外 开 放 的 程度 不 断加 深 , 不 少 中 国企 业 走 出国 门到 国 外 去 投 资 。 古 老 的 中 东地 区阿 拉 伯 国 家 目益 成 为 我
增 进 政治 互信 , 发 展双 边 的 良好合作 关系。 政治 格局 的影
响是很 大 的。 双 边政 治 关系发展 的如 何在 很 大程度 上决 定 了双边 经济 的交流 合作 。友好 的政治 关 系是双 边 经贸往 来 绍 阿拉 伯 国家 的基 本 概 况 ,然 后 重 点 分析 我 国 与阿 拉 伯 国 家 在 经 济 的基础 。 我 国 同阿拉 伯地 区 国家 不存在 领 土争 端 , 尚无 核 贸易 中 出现 的 问题 。 并且 分析 了双 方贸 易 发 展 的 趋 势 , 旨在促 进 中 国 , bN 益 的冲突 。 只是 该地 区个 别 国家受某 些 大国 的影 响较 与 阿拉 伯 国家 间贸 易 的 发 展 。
事 战 争时 有发 生 , 美 国在 该地 区 大力 支持 以 色列 使 得 以色 易发展 经 过长 期 的努力 , 在 工程 合作 、 劳务承 包 、 产 业投 资 列 敢 与整个 阿 拉伯世 界 为敌。 上 世纪 9 O年代 的海湾 战争 、 等多 个 方面都 取得 了很大 的进 展 。所 以 , 我 国应 该 抓住 当 伊 拉 克 战 争在 美 国 的军 事 干 预 下 虽然 结 束 但 留下 了地 缘 前 的有利 时机 ,积 极 发展 同阿拉伯 国家进 行工 程 合作 , 劳 冲突 的祸根 。2 0 0 3年 美国又 入侵伊 拉 克 , 在 颠覆 萨达 姆 政 务合 作 , 以及 互相 投 资 , 以 此来 拉 动 同 阿拉 伯 国 家 之 间 的 权 后 新 的伊 拉 克 临 时政府软 弱无 力 ,国 内派 别 斗争 不断 , 贸 易发 展 实 现 中 国同 阿拉 伯 国 家 之 间贸 易 合作 的 全面 推

探析阿拉伯文化与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探析阿拉伯文化与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探析阿拉伯文化与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随着阿拉伯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往来,阿拉伯文化和阿拉伯语也随即传到了中国。

据史料记载,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早在西汉就开始了友好交流,本文主要探讨中阿文明交流的历史发展过程,从中阿文明的现实需要出发,分析当今时代中阿文化交流的意义。

一、古代中阿文化交流的发展历程1、西汉——中阿文化交流的初期两国最早的交流记录,有书籍可供查询的,是东汉郭宪的志怪小说《别国洞冥记》,书中有各式各样的香料,其中一种沉光香据说产自涂魂国,燃烧后有光芒放出。

据考证,涂魂国是一个著名的香料运输港,隶属南阿拉伯。

而当时的中国是汉武帝元封年间(前110 年-105年),这不仅说明了中阿之间的交流之广,也说明了中阿之间早期的文化交流是从物质交流开始的。

同时,也说明了西域在当时就引起了中国人的关注。

2、唐宋——中阿文化交流的繁荣期唐宋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与文化高度发达,尤其是唐玄宗时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均达到了顶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之景。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局面,决定了唐朝的统治者及士人会以开放的文化心态迎接、吸收外外文化,并与自身文化交流、融合。

自七世纪中叶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诞生,穆罕默德以宗教革命建立起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拉伯的伊斯兰文化逐渐发展至巅峰。

因此,公元七至十三世纪是两大民族各自文化的极盛时期,再加中阿交通的便利,使得两大文明相互交流与融合,并呈现了繁荣的局面。

唐朝时的尊重其信仰,宋朝时的大力推行海外贸易,都促進了双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3、元——中阿文化交流的大发展期公元1271年,蒙古人建立了元朝,并以武力的优势灭亡了伊斯兰各国。

蒙古人在政治上战胜了他们,但在文化上却成了伊斯兰人的“奴隶”。

伊斯兰人被带到中国,随之而来的还有文字、医药、音乐、工匠技艺,可以说,元代是阿拉伯文化在中国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

公元1301年,元朝官员杨枢杨帆行至西洋,船只抵达波斯湾,又有伊利汗合赞的使者那怀一起来到元朝,还有当地特产白马、黑犬、琥珀、葡萄酒。

新时代的中阿经贸合作——《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回顾与展望2022》报告解读

新时代的中阿经贸合作——《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回顾与展望2022》报告解读

新时代的中阿经贸合作——《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回顾与展望2022》报告解读新时代的中阿经贸合作——《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回顾与展望2022》报告解读近年来,中阿经贸合作得到了显著的推动和发展。

中国不断加强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构建了多元化、全方位的经贸合作机制,为双方的互利共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近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回顾与展望2022》报告发布,该报告对中阿经贸合作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展望,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推进双方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首先,报告回顾了中阿经贸合作的取得成绩。

近年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规模逐年扩大,相互之间的投资也在逐渐增加。

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合作交流广泛涉及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

中国成为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同时也是阿拉伯国家第一大工程承包商和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国。

中阿合作使得双方关系更加紧密,并在经贸领域为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报告分析了中阿经贸合作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合作不断加深,合作的机会也在不断增加。

一方面,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阿经贸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加强互联互通,构建基础设施,推动中阿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扩大也为阿拉伯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投资机会。

然而,中阿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文化差异、政治风险等,在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化时需要加以解决。

最后,报告展望了中阿经贸合作的未来发展。

报告指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阿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合作领域将更加多元化,合作方式将更加灵活多样。

报告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一是加强政策沟通,进一步提高双方合作的规划性和定向性;二是深化人文交流,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推进双方人员互动和了解;三是加大投资合作力度,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能源、交通、通讯等领域的互利共赢。

“一带一路”下的中沙军贸合作SWOT分析

“一带一路”下的中沙军贸合作SWOT分析

“一带一路”下的中沙军贸合作SWOT分析作者:黄奕采解梦周来源:《商情》2017年第39期[摘要]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中沙军贸合作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在阐述中沙军贸合作的三大因素,即政治环境、经济表现和社会文化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各个因素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为中沙军贸合作提供理论支持。

针对我国国际军贸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紧跟沙特需求,发展补偿贸易,加大政府调控,加强技术合作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中沙军贸合作 SWOT分析法1中沙军贸合作发展条件1.1政治环境沙特身兼阿拉伯、伊斯兰、石油大国等多重身份,在政治、宗教、能源方面有着全球性的独特影响力,这一国家属性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改变。

因此,对中国的无论中东还是全全球利益而言,沙特都扮演着难以替代、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尽管沙特是最晚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但建交后双边关系发展最快,2008年6月两国便签署“联合声明”将中沙关系确定为“战略性友好关系”。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保持与沙特战略沟通与协调,在地区热点中对沙特给予合理、合情、适时、适当的政治支持。

在巴以问题上,中方一贯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积极支持沙特首倡的“阿拉伯和平倡议”;在伊核问题上,中国明确反对伊朗发展和拥有核武器,支持海湾无核化,并全程参与、积极推动了伊核全面协议达成,缓解了伊朗核危机对海湾稳定的消极影响;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虽与沙特存在一定的原则分歧,但中沙围绕叙问题一直保持耐心沟通,2014年以来中国推进政治解决立场也越来越得到沙方的理解。

沙特阿拉伯坚持奉行“一个中国”的立场,中沙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两国在政治上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两国外交部之间还签署了政治磋商谅解备忘录。

中沙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两国既没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没有根本利害冲突。

在沙特阿拉伯与中国的政治关系发展势头良好的情况下,安全反恐合作是中沙关系的增长点。

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贸易发展的原因

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贸易发展的原因

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系部专业年级姓名学号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摘要】本文主要从改革开放时期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分析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即从政策的影响、西方资本的转入、我国工业结构等方面,简单的分析3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量的增长以及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和外来贸易的发展方向。

文章参考了许多数据资料,以及引用了一些官方对外贸易问题的分析,希望能够给读者较为全面的理解。

【关键词】改革开放;西方资本剩余;手工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的很快,在1994年中国施行盯住美元汇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了持续的贸易顺差。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对外贸易对国际经济的影响日益扩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贸易发展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市场经济地位确立在改革开放之前以及改革开放之后的一段很长的时间内,我国的经济体制为计划经济体制,供给由国家决定,市场的作用得不到发挥,对外贸易仅限于东南亚,外汇储备也很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们确立了点线面,由沿海到内陆的开放战略,对外贸易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广东沿海地区,上海地区等沿海城市出现了大量的外资,我国的第十四次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要建立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后,计划经济对对外贸易的影响逐渐淡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经过了多年的飞速发展,出口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之一。

自1981年以来,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多在10%以上,在1994年和1997年还达到22%,在1990年甚至达到50%。

另外,近20年来出口在GDP存量中的比率有了显著提高,出口与 GDP比率名义值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约5%提高到现在的20%左右,对经济发展在总量和结构上的作用不可小视。

二、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转移,促进国内工业的发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认识到发展是本国的第一要义,特别是战后的欧洲各国,以及在世界大战中赢得世界超级大国地位的美国,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迅速发展,国内市场开发过剩,竞争激烈。

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外交研究

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外交研究

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外交研究经济外交,,具体来说,就是拥有主权的国家、该国家代表机构或人员运用经济方法实现经济目标,或是借助经济方法实现非经济目标而运用的外交政策和行为。

随着时代的进步,全球贸易经济交互日益密切,其涉及到的经济外交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已成为各个国家外交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本国的对外经贸关系良好的开展。

本文主要阐述了经济外交的具体概念和作用,分析中国对阿拉伯国家进行经济外交的影响因素,探讨新时期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经济外交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中国阿拉伯国家经济外交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是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双边不断的拓展合作的领域,丰富合作形式,共同发展进步,进而尽可能地实现双方的共同目标,同时也切实的符合双边的利益要求。

处于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也会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经济外交的概念和作用(一)经济外交的概念经济外交发展的时间是比较久远的,国内相关研究学者周永生就指出,中国的经济外交从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甚至国内相关学者也认为经济外交不是新时期一个全新的现象。

在西方历史中,在文艺复兴时期,经济外交就已经发展成为同安全维度、保持均势一样重要的外交任务之一。

同时军事和外交可以被看作成一个桥连的两个锁链。

通常来说,基于狭义的角度界定外交的含义,外交实际就指的是传统的外交;基于广义的角度界定外交的含义,外交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传统外交、发展合作以及对外贸易。

而现代化新时期的外交指的是广义角度上的外交,其是国家政府之间为了争夺利益而进行国际合作、斗争。

但是因为人类在外交自身的概念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上产生较大的差异和分歧,国内外相关研究学者对其含义的界定无法形成统一,这些研究学者各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其中一些研究学者认为,经济外交就是指国家政府借助经济的发展、开展的对外经济关系,结合经济贸易方法来完成本国对外活动的外交行为,同时还指出了指导经济外交的政策、方针以及措施演变成经济外交理论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发展现状 (1)(一).我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石油及其相关产品上 (1)(二)中国向阿拉伯国家出口的产品为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二、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快速发展及原因 (2)(一)中阿良好的政治关系推动双边贸易不断扩大 (2)(二)承包工程项目带动出口 (2)(三)中阿经济互补性强 (3)三、中阿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一)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整体贸易规模比较低 (3)(二)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整体贸易结构不合理 (3)(三)近年来中东国家常年冲突不断,影响着两国关系的顺利开展 (3)(四)阿拉伯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阻碍了两国贸易的深入开展 (4)四、中阿贸易如何保持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 (4)(一)加强我同阿拉伯国家国家间的政府交往,发展双边的合作关系 (4)(二)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科技含量 (4)(三)发展多种贸易结构 (4)(四)尊重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 (5)参考文献 (6)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肖艳涛(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水平的加剧,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开展贸易往来,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与规模。

从两国家长期贸易交往的过程中来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发展有一定规律可寻,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与矛盾。

针对上述情况的存在,本文分析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现状及贸易发展迅速的原因,针对两国家贸易往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有助于推动两国贸易和谐、健康地开展。

[关键词] 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问题研究一、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发展现状(一).我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石油及其相关产品上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石油贸易在逐年扩大, 而且成为我国进口石油的主要供应国家,但是我国对阿拉伯国家石油的依赖度在逐步下降。

从1998年到2004 年, 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石油贸易由1665. 85万吨增长到5100.16万吨, 7年间增长了4 倍多。

2005年, 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原油5052万吨, 占原油总进口量的44%; 进口原油金额189.7亿美元,占原油总进口额的44%。

阿拉伯国家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地。

(二)中国向阿拉伯国家出口的产品为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阿拉伯国家单一的经济结构及自身特点使其在世界经济中成为一个很大的综合市场, 即消费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和资金市场。

大部分阿拉伯国家都是粮食进口国, 除了石油和石化工业外, 其他轻重工业均不发达。

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工业设备、农用机械、建筑材料等全部需要进口, 服务市场需求也很旺盛。

中、阿经济互补性很强, 我国的产品, 无论是传统的纺织服装、生活消费品, 还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设备、通讯产品、家电等, 均深受阿拉伯消费者的欢迎。

[1]二、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快速发展及原因今年以来,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局势动荡,对中阿经贸合作造成了一定影响,上半年我自利比亚、也门等国原油进口量大幅下滑,但中阿双边贸易总体仍保持增长势头。

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与阿双边贸易达915.6亿美元,同比增长32.5%。

其中我对阿出口3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6%;自阿进口561.6亿美元,同比增长48.1%。

其中自阿进口原油量同比增长了11.7%,达6015.6万吨。

与沙特、卡塔尔、伊拉克、苏丹、阿联酋等国进出口贸易额均保持了40%以上的增幅,从阿联酋、伊拉克、卡塔尔、沙特和苏丹进口增幅分别达到了99.7%、90.1%、77.4%、52.2%和40.6%。

贸易结构上,我对阿出口主要以机电产品为主,服装、纺织、鞋类、农产品等传统大宗商品也占有相当比重。

我自阿进口主要以油气、矿产品、石化产品为主。

2011年上半年,我从阿进口原油金额占我自阿进口总额的80.6%。

中国已成为大部分阿拉伯国家主要进口来源国。

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官网统计,在除巴勒斯坦以外的21个阿拉伯国家中,2009年中国在14个国家的进口比重中均排在前三位。

中国是也门、叙利亚、苏丹第一进口来源国;而在沙特、阿联酋、科威特、约旦、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等国进口比重中,中国均位居第二。

中国还是伊拉克、摩洛哥、索马里第三大进口来源国。

而相比之下,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出口比重中的地位并不十分抢眼,2009年中国只是阿曼、也门、苏丹第一大和沙特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国,而中国在其它阿拉伯国家的出口占比相对较小[2]中阿贸易快速发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因:(一)中阿良好的政治关系推动双边贸易不断扩大近几年中阿高层互访频繁,政治关系持续升温,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等中阿集体对话与区域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有力推动了双边经贸合作持续稳定、全方位、多领域地发展,为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会。

(二)承包工程项目带动出口为解决经济结构单一、过分倚重油气资源等问题,近年来阿拉伯国家实行经济转型,并大规模地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为中国企业开展与阿拉伯国家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企业借助中阿良好的政治关系等有利条件,抓住机遇,不断加大对阿拉伯市场的开拓力度,积极参与阿拉伯国家的住房、通信、电力、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工程建设。

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企业在阿拉伯国家已累计完成承包工程项目营业额超过1000亿美元,有力地带动了我机械设备和材料的出口。

(三)中阿经济互补性强阿拉伯国家市场大,人口约3.59亿,经济总量达1.9万亿美元,购买力较强。

但阿拉伯国家普遍由于工业化发展起步较晚,经济结构单一,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大多依赖进口。

[3]中国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产品丰富,较好地满足了阿拉伯国家进口需求。

满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中国原油进口近年来不断攀升。

据我海关统计,2005年我原油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为1.27亿吨和477.2亿美元,2010年达到创纪录的2.39亿吨和1351.5亿美元,五年间增长了88.7%和183%。

阿拉伯国家资源丰富,素有“世界能源库”之称,目前我原油进口量的47%来自阿拉伯国家。

三、中阿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整体贸易规模比较低虽然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与阿拉伯国家的整体贸易规模比较低。

两国家现在取得的贸易进展与两国家的发展潜力,还存在很大差距。

在我国总体的出口贸易中,阿拉伯国家贸易只占有很少比例。

该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为日本与欧美国家。

贸易规模比较低,一方面与历史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该国家长期受到西方国家经济控制也有密切关系。

[4]大部分的阿拉伯市场被西方国家占据。

在国际交流日益加深的今天,我国必须发挥后发优势,积极运筹,发现互补领域,增加贸易份额。

(二)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整体贸易结构不合理我国向阿拉伯国家的出口商品主要以服装、轮胎、机电、五金、旅行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我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的商品主要以化工产品与石油为主。

我国向阿拉伯国家出口的高技术商品与高附加值产品比例非常低。

[5]在阿拉伯国家,我国的商品仍然是质量低、廉价的代名词,这严重影响了我国高质量产品的出口。

(三)近年来中东国家常年冲突不断,影响着两国关系的顺利开展长久以来的阿以冲突,近期的海湾战争、两伊冲突、伊拉克战争等,严重影响了中东国家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

给阿拉伯国家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比如说,伊拉克战争的爆发,英美等国家对海湾国家的封锁,导致我国出口产品无法正常到达阿拉伯国家以及客户手中,多种工程项目也因为战争问题而停滞不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6](四)阿拉伯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阻碍了两国贸易的深入开展近年来,阿拉伯国家致力于改变单一制的、依靠石油出口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在积极鼓励本国企业发展的同时,会采取一定的贸易保护政策,这也会对我国企业进一步拓展阿拉伯市场带来了一定阻碍。

[6]比如,沙特国内的建筑项目都是承包给外国企业,政府为了鼓励国内建筑公司,政府逐步将国内项目分配给本国建筑企业,降低了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力度。

另外,阿拉伯国家也通过采取卫生标准、技术标准等方式,限制我国产品的顺利拓展。

甚至,针对我国的出口产品还掀起了提高关税、反倾销的活动,这直接影响到我国产品的出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拉伯国家的经济改革过程中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给我国企业开拓阿拉伯市场带来了一定难度。

四、中阿贸易如何保持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一)加强我同阿拉伯国家国家间的政府交往,发展双边的合作关系政治格局的影响是很大的。

双边政治关系发展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双边经济的交流合作。

友好的政治关系是双边经贸往来的基础。

[7]我国同阿拉伯国家国家不存在领土争端,尚无核心利益的冲突。

只是该国家个别国家受某些大国的影响较大,再同我国建立关系时比较谨慎。

因此我国要抓住历史机遇,把握好当前的大好时机,尽力去同这些国家建立密切友好的关系。

政府要积极推动双边经济的合作交流,引导我国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去到这些国家投资。

当地的基础设施等方面还不完善,这是一块很大的市场。

政府要采取一些鼓励性政策,用经济利益推动双边贸易的发展。

[8](二)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科技含量满足品质需求要改变以往出口产品低附加值的情况。

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日益紧缺,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越来越低。

所以必须转变观念,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用技术品质去开拓市场。

在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挖掘当地市场需求特点,找准产品定位,提供优质产品。

(三)发展多种贸易结构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经过长期的努力,在工程合作、劳务承包、产业投资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所以,我国应该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展同阿拉伯国家进行工程合作,劳务合作,以及互相投资,以此来拉动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实现中国同阿拉伯国家之间贸易合作的全面推进。

(四)尊重阿拉伯国家的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在中东国家,人们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并且处于对宗教的信仰,在对进口产品的选择上也有着图案与颜色的特殊要求,所以,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开展贸易的企业应该了解这一特殊情况,在进行产品出口时多加注意,避免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参考文献[1] 冶晓虹.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趋势研究[J].国际商贸,2013.6.[2] 郑建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特点分析[N].国际商贸,2011.8.27.[3] 杜思霖,周升起.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7.6.1.[4] 铁玉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国际商贸,2014.5.[5] 蔡青.浅谈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的贸易发展趋势[J].社科论坛,2014.2.5.[6] 程星原.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夭系[J].亚非纵横,2005,(1):55-55.[7] 韩永辉,邹建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J].国际贸易,2014.8.20.[8] 虞卫东.中国与中东国家国家经贸合作现状和前景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12):75-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