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核心制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培训PPT课件

3.医疗机构及科室应当明确各值班岗位职责、值班人员资质和人数。值班 表应当在全院公开,值班表应当涵盖与患者诊疗相关的所有岗位和时间。
4.当值医务人员中必须有本机构执业的医务人员,非本机构执业医务人员 不得单独值班。当值人员不得擅自离岗,休息时应当在指定的地点休息。
5.各级值班人员应当确保通讯畅通。 6.四级手术患者手术当日和急危重患者必须床旁交班。 7.值班期间所有的诊疗活动必须及时记入病历。 8.交接班内容应当专册记录,并由交班人员和接班人员共同签字确认。
精选ppt课件最新
10
精选ppt课件最新
11
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定义 指为尽早明确诊断或完善诊疗方案,对诊断或治疗存在疑难问题 的病例进行讨论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及临床科室应当明确疑难病例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 现以下情形的患者:没有明确诊断或诊疗方案难以确定、疾病在应有 明确疗效的周期内未能达到预期疗效、非计划再次住院和非计划再次 手术、出现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并发症等。 2.疑难病例均应由科室或医疗管理部门组织开展讨论。讨论原则上 应由科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人员或机构外 人员参加。 3. 统一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的格式和模板。讨论内容应专册记录, 主持人需审核并签字。讨论的结论应当记入病历。 4.参加疑难病例讨论成员中应当至少有2人具有主治及以上专业技 术职务任职资格。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授权管理机制,建立手术医 师技术档案。
4.医疗机构应当对手术医师能力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 结果对手术权限进行动态调整。
精选ppt课件最新
20
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一)定义 指为保障患者安全,对于本医疗机构首次开展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或诊疗方 法实施论证、审核、质控、评估全流程规范管理的制度。
4.当值医务人员中必须有本机构执业的医务人员,非本机构执业医务人员 不得单独值班。当值人员不得擅自离岗,休息时应当在指定的地点休息。
5.各级值班人员应当确保通讯畅通。 6.四级手术患者手术当日和急危重患者必须床旁交班。 7.值班期间所有的诊疗活动必须及时记入病历。 8.交接班内容应当专册记录,并由交班人员和接班人员共同签字确认。
精选ppt课件最新
10
精选ppt课件最新
11
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定义 指为尽早明确诊断或完善诊疗方案,对诊断或治疗存在疑难问题 的病例进行讨论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及临床科室应当明确疑难病例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 现以下情形的患者:没有明确诊断或诊疗方案难以确定、疾病在应有 明确疗效的周期内未能达到预期疗效、非计划再次住院和非计划再次 手术、出现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并发症等。 2.疑难病例均应由科室或医疗管理部门组织开展讨论。讨论原则上 应由科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人员或机构外 人员参加。 3. 统一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的格式和模板。讨论内容应专册记录, 主持人需审核并签字。讨论的结论应当记入病历。 4.参加疑难病例讨论成员中应当至少有2人具有主治及以上专业技 术职务任职资格。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授权管理机制,建立手术医 师技术档案。
4.医疗机构应当对手术医师能力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 结果对手术权限进行动态调整。
精选ppt课件最新
20
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
(一)定义 指为保障患者安全,对于本医疗机构首次开展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或诊疗方 法实施论证、审核、质控、评估全流程规范管理的制度。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PPT

行分级管理使用的制度。根据抗菌药物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 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
非限制使用级
经临床长期运用证明安全、有效, 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 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权限:住 院 医 师
限制使用级
经长期临床运用经临床长期运用 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 影响较大,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 药物。
3
设备、设施、药品、耗材、器械、血液、标本等查对
要求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实行。
11 ELEVEN
手术安全核对制度
定义:在麻醉实行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
手术方式等进行多方参与的核对,以保证患者安全的制度。
目的:确保正确的手术实行在正确的患者身上;有效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着落医
三方共同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
手术开始前 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形的核对
由手术室护士实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患者离开手 三方共同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 术室前 术中用药、输血核对,盘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
08 EIGHT
术前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度
定义:以着落手术风险、保证手术安全为目的,规定在患者手术实行前,医师必
须对拟实行手术方式、手术风险、处置预案等进行讨论的制度。
讨论对象:除以紧急抢救
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 所有手术必须实行术前讨论, 术者必须参加。
1、手术组讨论 3、病区内讨论
2、医师团队讨论
讨论范畴:
目的:明确医疗责任
主体制度,排除推诿患 者的不良作风,杜绝 “踢皮球”现象。
基本 要求
非限制使用级
经临床长期运用证明安全、有效, 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 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权限:住 院 医 师
限制使用级
经长期临床运用经临床长期运用 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 影响较大,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 药物。
3
设备、设施、药品、耗材、器械、血液、标本等查对
要求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实行。
11 ELEVEN
手术安全核对制度
定义:在麻醉实行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
手术方式等进行多方参与的核对,以保证患者安全的制度。
目的:确保正确的手术实行在正确的患者身上;有效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着落医
三方共同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
手术开始前 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形的核对
由手术室护士实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患者离开手 三方共同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 术室前 术中用药、输血核对,盘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
08 EIGHT
术前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度
定义:以着落手术风险、保证手术安全为目的,规定在患者手术实行前,医师必
须对拟实行手术方式、手术风险、处置预案等进行讨论的制度。
讨论对象:除以紧急抢救
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 所有手术必须实行术前讨论, 术者必须参加。
1、手术组讨论 3、病区内讨论
2、医师团队讨论
讨论范畴:
目的:明确医疗责任
主体制度,排除推诿患 者的不良作风,杜绝 “踢皮球”现象。
基本 要求
《医疗核心制度培训》课件

医疗团队间的密切合作与信息共享是成功建设核心制度的关键。
3
培训与教育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升他们对核心制度的认识与理解。
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医疗核心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效果。让我们从成功的医疗机构中学习。
总结与展望
对全面了解医疗核心制度的重要性和建设方法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医疗领 域核心制度的发展方向。
《医疗核心制度培训》 PPT课件
这个PPT课件介绍了医疗核心制度的重要性和建设方法,以及相关的概念、分 类和案例分析。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个关键的医疗领域话题。
课程介绍
本节将介绍医疗核心制度培训的概览和目标,以及为什么这是一个重要的课 程。
核,为什么它对医疗领域至关重要。
医疗核心制度分类
探讨医疗核心制度的不同分类,包括治疗流程、质量管理和患者关怀等方面 的制度。
医疗核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强调医疗核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包括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和优化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好处。
医疗核心制度建设的方法
1
研究与借鉴
学习其他医疗机构成功的核心制度,并加以借鉴和改进。
2
团队合作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ppt课件

6、查房内容:
1)住院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要求点 巡视急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患者;检 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 见;核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次晨 特殊检查的医嘱;询问、检查患者饮食情况;主动征求患 者对医疗、饮食等方面的意见。 2)主治医师查房,(48小时内)要求对新入院、急危重、 诊断未明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 住院医师和护士的意见;倾听患者的陈述;检查病历;了解 患者病情变化并征求对医疗、护理、饮食等的意见;核查医 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 3)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查房(72小时内), 要解决疑难病例及问题;审查对新入院、重危患者的诊断、 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 医疗、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 必要的教学工作;决定患者出院、转院等。
(七)手术分级管理制度-4
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 (1)手术可能导致毁容或致残的。 (2)同一患者因并发症需再次手术的。 (3)高风险手术。(包括影响手术安全的其他病症 或六十岁以上患者) (4)本单位新开展的手术。 (5)无主患者、可能引起或涉及司法纠纷的手术。 (6)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特 殊人士等。 (7)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异地行医必须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五)急诊会诊制度-1
1、如遇需处理的急、危、重症病人,首诊医务人员 不得推诿,应争分夺秒采取最基本的抢救措施,然后 告知相应科室参与处理,并作交接班记录,书写抢救 记录。 2、紧急情况下,急诊科人员可先电话告知要求急会 诊,被邀科室在岗医师须于3~5分钟内到达会诊科室, 不在岗被邀会诊医师须在10分钟内到达会诊科室,同 时要带上本专科所必须的抢救治疗及检查器械设备。 特别是遇到涉及多科的危重病人和多发伤病人的抢救, 需及时请多科急会诊,要求尽早赶到配合抢救。待病 情有所缓解或事后在会诊单上补写应邀科室的处理意 见。
十八项核心制度重要ppt课件

B
病例讨论制度
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患者死后一周内召开,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做出后一周进行。 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疗管理部门人员参加。 讨论目的 1)是分析死亡原因 2)吸取诊疗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讨论记录应详细记录在死亡讨论专用记录本中,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等,并将形成一致的结论性意见摘要记入病历中。
首诊负责制
B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2
B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三级医师
副主任 以上医师
主治医师
住院医师
B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住院医师(管床医师)对所管患者每日至少查房二次。 内 容:住院医师查房,要求先重点巡视重危、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患者,同时巡视一般患者;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并开写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检查患者饮食情况;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
B
三级护理
分级护理制度
每班至少巡视3-4次 。每3小时巡视1次。 病情依据: a、病情趋于稳定或处于康复期 b、生活完全可以自理的、病情较轻或恢复期的患者。 c、提供健康指导、安全教育、促进康复。
B
会诊制度
4
B
科内会诊
会诊分类
院间会诊
院内会诊
科间会诊
会诊制度
B
由经治医师提出,应邀医师一般要在24小时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患者(或需特殊专科检查),可到专科检查。 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必须在10分钟内到达。
院间会诊
会诊制度
B
会诊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幻灯片

第3项、会诊制度
(五)全院会诊:由科主任提出,并确定会诊时间, 经医务科同意,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会诊由申请科室 主任主持,医务科派人参加。
(六)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明确诊断或治疗上有 困难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与 有关医院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应邀医院应指派科主 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前往会诊。会诊由申请科室主 任主持,必要时可携带病历,陪同患者到院外会诊。
(三)经治医生事先做好讨论准备工作,将有关资料 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
第6项、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四)经治医师报告病例,上级医师补充报告,提出 本次讨论的目的,明确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五)参加讨论人员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最后由主 持人根据讨论意见,对于诊断、治疗和必要的检查作 概括总结。
(六)经治医师要作好讨论记录,将讨论内容精炼, 准确地记录病历中,同时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本》中。
(九)首诊医师应对患者的去向或转归进行登记备查。 (十)凡在接诊、诊治、抢救患者或转院过程中未执
行上述规定、推诿患者者,要追究首诊医师、当事人 和科室的责任。
第2项、三级查房制度
(一)三级医师是指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 经治医师。
(二)科主任、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2次,固定时间, 对急、危、重、新入院患者,必要时随时查房。
第3项、会诊制度
(七)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 细介绍病史,明确提出会诊意见,做好会诊前的准备 和会诊记录。主持人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八)门诊间会诊:由本专业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 员提出,门诊办公室负责组织,当日完成。多种疾病、 需多科治疗的患者,可申请多学科门诊会诊。
第4项、分级护理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解读ppt课件

一类手术
手术过程简单,手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注:微创或腔内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分类手术中。
49
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医师级别
手术范围
主任医师
可完成四、三、二、一各类手术,但应侧重四类手术质量、 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 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的手术。
副主任医师
可完成三、二、一类手术,但应侧重乙类手术质量、水平 的提高。
27
●全院实行早班集体交班制度 ●交班时,值班医师应将重点患者向病区医护人员报告, 并向主管医师告知危重患者情况及尚待处理的问题。 ● 医护应有书面交班本,详细记录危、重、新及手术前 后病人情况和注意事项。 ●护士交班时需共同巡视病人,进行床头交接 ●病区均实行24小时值班制。
28
6.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4. 医师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充完善相关记录。一切抢 救工作均要做好记录,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并注明执 行时间。
5. 及时与患者家属或单位沟通,及时通报病情变化。
34
8.术前讨论制度
35
对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
主治医师 可参与二、一类手术,做助手;可完成丙、丁类手术。
责任主体
转入专科或医院。 接替首诊诊室(医师)职责
患
诊断明确
者
门 急
诊断不明确
组织专家会诊
诊
就
特殊情况
诊
危急症、三无 人员
组织抢救并上报
门 急 诊 治 疗
收
转 入 他 院 诊 疗
入 其 他 专 科 诊 疗
;
11
18项医疗核心制度解读ppt课件

❖ ●查房内容——
对全科病历进行巡查,以疑难、危重病例为主; 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 利用典型、特殊病历、进行教学查房; 听取各级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工作及管理方面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
法或建议; 结合临床病例考核下级医师“三基”知识。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讨论对象— 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 重等病例。
❖ ●主持人— 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
❖ 外院来院会诊制度
会诊对象—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 申请人及申请程序—科室主任提出,主管病人的主治医师填写书面报告, 科主任签字送医务科,医务科与相关医院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并负责 接待事宜。 要求—会诊科室必须通过医务科与所在医院医务科联系,会诊医师必须 于术前先行来本院会诊患者病情,参与术前讨论,其诊疗意见均应记录 在案,并有会诊医师或科主任的签名。危重抢救的急会诊可直接电话报 请医务科及主管院长同意后实施。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 ❖ 查房次数:每周查房1-2次 ❖ 查房内容:要解决疑难病例及问题,审查对
新入院及重危患者的诊断、诊疗计划;决定 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 医疗、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 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决定患者 出院、转院等
对全科病历进行巡查,以疑难、危重病例为主; 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 利用典型、特殊病历、进行教学查房; 听取各级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工作及管理方面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
法或建议; 结合临床病例考核下级医师“三基”知识。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讨论对象— 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 重等病例。
❖ ●主持人— 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
❖ 外院来院会诊制度
会诊对象—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 申请人及申请程序—科室主任提出,主管病人的主治医师填写书面报告, 科主任签字送医务科,医务科与相关医院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并负责 接待事宜。 要求—会诊科室必须通过医务科与所在医院医务科联系,会诊医师必须 于术前先行来本院会诊患者病情,参与术前讨论,其诊疗意见均应记录 在案,并有会诊医师或科主任的签名。危重抢救的急会诊可直接电话报 请医务科及主管院长同意后实施。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 ❖ 查房次数:每周查房1-2次 ❖ 查房内容:要解决疑难病例及问题,审查对
新入院及重危患者的诊断、诊疗计划;决定 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 医疗、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 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决定患者 出院、转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核心制度
1
1、首诊负责制度 • 病人首先就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 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须及时对病 人进行必要的检查、作出初步诊断 与处理。
2
首诊负责制度
一、属于两科以上多科属疾病的急、危、 重患者,首诊医师应进行认真负责的诊 疗,并根据病情需要请专科会诊。 二、必须转科治疗的患者,须经转入科 室会诊同意。转科前,由首诊医师开写 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转出科室 需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室,向值班人员交 待有关情况后双方交接清楚并双签名。
9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三、治疗组(或病区)在病房主任或副主任医 师带领下,应及时讨论、确定治疗方案,并密 切监护患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记录病 程。 四、在每日下午下班前,主管医师应向科主任 汇报病情,及时发现诊治过程中的问题,调整 治疗方案,并在病历中做好记录。 五、对于特殊危重患者除以上讨论外,应及时 组织全科讨论及相应科室的全院讨论。
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 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 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8
3、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一、危重病例入院3天、普通病例入院5天未 明确诊断或疗效不佳者,均应进行疑难病例 讨论。
二、凡遇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 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 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7、术前讨论制度
• 一、凡难度较大及大手术和新开展的手术,都要 认真讨论和周密准备,必要时邀请麻醉科及有关 人员参加。要求三级以上手术或特殊手术必需进 行术讨论。 • 二、全科术前讨论,由科主任直接领导,对拟进 行的大、中手术,疑难手术等进行讨论。讨论时 由经治医师报告病案,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手 术指征及术前准备情况,然后由分管的主治医师 补充。 • 三、术前提出手术方案,预计术中可能出现的意 外及其并发症,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12
会诊制度
院内多学科会诊
• 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 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医务科 向业务院长汇报后,由医务科主持会诊。
院外会诊
• 由科主任提出,填写请外院会诊邀请函,经医务科同 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由申请 科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 诊。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10
4、会诊制度
科内会诊
科间会诊
会诊分类
院内多学科 会诊
院间会诊
11
会诊制度
科内会诊
•
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 集科室相关医务人员参加。
科间会诊 • 由经治医师提出,应邀医师一般要在24h内完成, 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 检查。 • 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必须在10分钟内到达。
医嘱并开பைடு நூலகம்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检查病员饮食情况;
主动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
6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主治医师(二级医师) •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查房一般有上午进行。
•内容:主治医生查房,要求对所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
查房。尤其对新入院、重危、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
好的病员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医师和护士的反
4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副主任 以上医师
三级医师
主治医师
住院医师
5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住院医师(一级医生) •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每日至少查房2次。 •内容:住院医师查房,要求先重点巡视重危、疑难、 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病员,同时巡视一般病员; 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
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
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3年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 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3年以上):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 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3年内):熟练掌握二级手术,并在 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3年以上):掌握三级手术,有条件 者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四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 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级手 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四级手术、新开展的手 术和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四级手术,特别是完成新开展的 15 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13
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 一、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主任(副)医 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主任(副)医师不 在时,由上一级职称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 知科主任或主任(副)医师。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 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科、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 织有关科室共同开展抢救工作。 • 二、对危重病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 分秒必争,并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各种记录及 时全面。抢救记录应在抢救完后6小时内如实补记并注明, 字迹要清晰,不得涂、刮、粘贴,记录内容要扼要、完整、 准确。涉及到法律纠纷的,要报告有关部门。 • 三、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 作,各司其职,服从主持抢救医师的医嘱,对抢救病人有 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不 14 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
3
首诊负责制度
因技术力量、设备条件限制本院不能诊治, 必须转院的患者,首诊医师在征得患方及科主 任同意后,向医务科提出申请、经医务科同意 后方可执行,并提前与相关医院联系;如估计 患者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 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若患者家属 要求转院,要做好相关的医疗文书记载。转院 途中,需有我院医务人员全程护送。
映;倾听病员的陈述;检查病历并纠正其中错误的记
录;了解病员病情变化并征求对饮食、生活的意见;
7 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决定出、转院问题。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科主任、主任医师(三级医师)
•科主任、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1次,
•内容:科主任、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医师查房,要解
决疑难病例;审查对新入院、重危病员的诊断、治
1
1、首诊负责制度 • 病人首先就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 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须及时对病 人进行必要的检查、作出初步诊断 与处理。
2
首诊负责制度
一、属于两科以上多科属疾病的急、危、 重患者,首诊医师应进行认真负责的诊 疗,并根据病情需要请专科会诊。 二、必须转科治疗的患者,须经转入科 室会诊同意。转科前,由首诊医师开写 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转出科室 需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室,向值班人员交 待有关情况后双方交接清楚并双签名。
9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三、治疗组(或病区)在病房主任或副主任医 师带领下,应及时讨论、确定治疗方案,并密 切监护患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记录病 程。 四、在每日下午下班前,主管医师应向科主任 汇报病情,及时发现诊治过程中的问题,调整 治疗方案,并在病历中做好记录。 五、对于特殊危重患者除以上讨论外,应及时 组织全科讨论及相应科室的全院讨论。
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 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 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8
3、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
一、危重病例入院3天、普通病例入院5天未 明确诊断或疗效不佳者,均应进行疑难病例 讨论。
二、凡遇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 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 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7、术前讨论制度
• 一、凡难度较大及大手术和新开展的手术,都要 认真讨论和周密准备,必要时邀请麻醉科及有关 人员参加。要求三级以上手术或特殊手术必需进 行术讨论。 • 二、全科术前讨论,由科主任直接领导,对拟进 行的大、中手术,疑难手术等进行讨论。讨论时 由经治医师报告病案,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手 术指征及术前准备情况,然后由分管的主治医师 补充。 • 三、术前提出手术方案,预计术中可能出现的意 外及其并发症,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12
会诊制度
院内多学科会诊
• 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 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医务科 向业务院长汇报后,由医务科主持会诊。
院外会诊
• 由科主任提出,填写请外院会诊邀请函,经医务科同 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由申请 科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 诊。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10
4、会诊制度
科内会诊
科间会诊
会诊分类
院内多学科 会诊
院间会诊
11
会诊制度
科内会诊
•
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 集科室相关医务人员参加。
科间会诊 • 由经治医师提出,应邀医师一般要在24h内完成, 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 检查。 • 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必须在10分钟内到达。
医嘱并开பைடு நூலகம்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检查病员饮食情况;
主动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
6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主治医师(二级医师) •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查房一般有上午进行。
•内容:主治医生查房,要求对所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
查房。尤其对新入院、重危、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
好的病员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医师和护士的反
4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副主任 以上医师
三级医师
主治医师
住院医师
5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住院医师(一级医生) •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每日至少查房2次。 •内容:住院医师查房,要求先重点巡视重危、疑难、 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病员,同时巡视一般病员; 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
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
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3年内):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 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3年以上):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 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三)低年资主治医师(3年内):熟练掌握二级手术,并在 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四)高年资主治医师(3年以上):掌握三级手术,有条件 者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四级手术。 (五)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 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六)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级手 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四级手术、新开展的手 术和科研项目手术。 (七)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四级手术,特别是完成新开展的 15 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13
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 一、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主任(副)医 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主任(副)医师不 在时,由上一级职称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 知科主任或主任(副)医师。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 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科、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 织有关科室共同开展抢救工作。 • 二、对危重病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 分秒必争,并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各种记录及 时全面。抢救记录应在抢救完后6小时内如实补记并注明, 字迹要清晰,不得涂、刮、粘贴,记录内容要扼要、完整、 准确。涉及到法律纠纷的,要报告有关部门。 • 三、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 作,各司其职,服从主持抢救医师的医嘱,对抢救病人有 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不 14 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
3
首诊负责制度
因技术力量、设备条件限制本院不能诊治, 必须转院的患者,首诊医师在征得患方及科主 任同意后,向医务科提出申请、经医务科同意 后方可执行,并提前与相关医院联系;如估计 患者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 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若患者家属 要求转院,要做好相关的医疗文书记载。转院 途中,需有我院医务人员全程护送。
映;倾听病员的陈述;检查病历并纠正其中错误的记
录;了解病员病情变化并征求对饮食、生活的意见;
7 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决定出、转院问题。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科主任、主任医师(三级医师)
•科主任、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1次,
•内容:科主任、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医师查房,要解
决疑难病例;审查对新入院、重危病员的诊断、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