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十七讲》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新部编高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①[宋]黄庭坚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②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
③谁倚舵楼吹玉笛?斗杓④寒挂屋山头。
注释:①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
黄十七:黄介,字几复。
②沈:污染。
③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事。
叔度:即东汉黄宪,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
④斗杓:指北斗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黄介心情极为烦闷,作者理解其愁虑繁深,因而邀他出游以消心忧。
B.颔联写明月倒映于浑黄的汴河却依然澄明,岸上碧树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
C.颈联用典,写黄初平牧羊成仙之事虚诞渺茫,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
D.尾联勾画出一幅秋夜图,楼船笛声,北斗高挂,无限情愫融入静夜笛声里。
(2)本诗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作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赠别几复[宋]黄庭坚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
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
①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
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释:①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卢纶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
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纶的这首诗,客观上反映了中唐时我国早期书院春天生活的基本情景。
B.诗人能参加西园会,主要是因为与其他人一样有追求自由不驯顺的性情。
C.诗人运用了对偶、典故、写景等手法从多角度题写这所新修书院的生活。
D.诗人在末句表达了参加书院聚会的愿望,体现了卢纶读书交游的功利性。
(2)结合全诗内容,概括一下诗中反映那时书院的特点。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17 20章

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17 20章唐宋词鉴赏课后习题17-20章1.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发生的季节是在a-未回复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最终提交保存您已经使用了1次中的0次提交文字填空题(23满分)2.在a《鹊桥仙》(纤云弄巧)、b《挥莎行》(雾失掉楼台)、c《浣溪沙》(漠漠轻寒)三首词中,__b_整体表现的就是贬谪的贫病绝望,___a整体表现的就是善良永恒的爱情,__c_表现的是春天引起的莫可名状的淡淡哀愁。
(填词牌名前的大写字母)在此输出答案-未回复在此输入答案-未答复在此输出答案-未回复3.恳请表述秦观《鹊桥仙》以下的词:纤云___柔和多姿的云_________;迢迢__荒凉__;顾____转头看看__;金风__秋风__。
在此输入答案-未答复在此输出答案-未回复在此输入答案-未答复在此输出答案-未回复4.“金风玉露一相逢”中的“金风玉露”,最早出现在李密《淮阳感秋》中的诗句“____金风扬初节_______,_____玉露凋晚林______。
“在此输出答案-未回复在此输入答案-未答复5.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写下的就是与__七夕__节有关的感情。
在此输入答案-未答复6.哲宗赵煦绍圣元年(1094)新派一触即发,秦观先后由京师贬谪至杭州、处州,既而再被贬__郴州__,《挥莎行》(雾失掉楼台)即为写于此时,此后没多久,秦观去世。
在此输入答案-未答复7.中国古代诗词并不特别强调比喻的促进作用,但是绝妙而不露痕迹的比喻可以增添较好的抒发效果,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中的“______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_____无边丝雨细如愁_______。
”就很高精,被梁启超称为“奇语”。
在此输入答案-未答复在此输出答案-未回复8.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少游词境最为凄婉。
至‘___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______’,则变而为凄厉矣。
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高中语文第17课宋词四首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第17课宋词四首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阅读《远去的歌声》一文,完成远去的歌声①记忆是一个奇妙的仓库,那些美好的库藏,可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张温和的笑脸,一幅优美的画,一个刻骨铭心的美妙瞬间,也可能是一种曾经拨动你心弦的声音。
②是的,我想起了一些奇妙的声音。
那些声音早已离我远去,但我却无法忘记它们,有时,它们还会飘漾在我的梦中,使我恍惚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③常常是在一些晴朗的下午,阳光透过窗玻璃的反照,在天花板上浮动。
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悠扬的女声:“修牙刷坏格牙刷修喂……”A这样枯燥乏味的几句话,竟然被唱出了婉转迷离的旋律,这旋律,悠扬、高亢,跌宕起伏,带着一种幽远的亲切和温润,也蕴涵着些许忧伤和凄美,在曲折的弄堂里飘旋回荡,一声声扣动着我的心。
这时,我正被大人强迫躺在床上睡午觉,窗外传来的这声音,仿佛是映照在天花板上的阳光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阳光演奏出的声音和旋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午后的阳光,就有着这样的旋律。
我的想像力很自然地被这美妙的声音煽动起来,我追随着这声音,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边,走进树林,走到山上,走入云端……奇怪的是,在我的联想中,就是没有和修牙刷的行当连在一起的东西,只是一阵从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传来的美妙音乐。
B我唯恐这音乐很快消失,便用心捕捉它们,捕捉它们的每一个音符,每一次回旋,每一声拖腔。
当这声音如游丝一般在天边消失,我也不知不觉被它带入了云光斑斓的梦境。
④C这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枝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抹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
因为这些歌声,修牙刷这样乏味的活计,在我的想像中竟也有了抑扬顿挫的诗意。
我常常想,能唱出如此奇妙动听的歌声的人,必定是一些很美丽的女人。
我不止一次想像她们的形象:柳树一样的身姿,桃花一样的面容,清泉一样的目光,她们彩云一样播撒着仙乐飘飘而来,又彩云一样飘然而去……我从来没有把这声音想成吆喝或者叫卖,它们确实是歌,或者说是如歌的呼唤。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检测十七解析版

专题检测 ( 十七 )题组一对点练1. [ 人物形象 ] 阅读下边两首诗歌,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6 分 )野步〔宋〕周密麦垅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大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说说两首诗分别体现了如何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分析:此题考察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周诗中描绘的是诗人闲步田野所见到的春日风景。
以清爽的语言风格,描述了春日野步所得之景,塑造了一位悠闲沉醉在活力盎然的春光中的隐逸者形象。
赵诗把自己的感情外施于物,经过自己与秋风萧瑟中“峭寒”的交手表现心里复杂的感情,体现了一个年迈体弱、倚杖闲步、在秋风中叹息年光已逝的老者形象。
答案:第一首诗体现的是一个沉醉于春季美景,悠闲闲步于田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体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忧愁,只好倚杖在近郊闲步的老者形象。
2. [ 人物形象 ] 阅读下边龚自珍的两首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6 分 )漫感①绝域参军计怅惘,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一买卖,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②凄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①此诗写于西北边境混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
②分:猜想。
“剑气箫心” 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切写照,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如何的诗人形象?请联合诗句详细剖析。
答:又有胆识、刚柔相济的诗人形象。
( 诗人形象包含双方面特色。
能联合详细诗句,紧扣诗人形象特色剖析即可)3. [ 光景形象 ]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以下问题。
(6 分 )池上早秋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须更愁悲。
诗歌前两联描述了一幅如何的画面?请联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答案:诗歌的前两联描述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涟漪,荷花点点,菱芰点缀,秋风徐来,栏杆生凉,斜阳照篱的初秋荷塘图。
江苏省徐州市运河高级中学2022_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徐州市运河高级中学2022-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小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词最早开始于民间,所以在语言上有些粗糙,但是语言上也很直白、大胆,而文人写词就比拟典雅、含蓄。
在中唐或晚唐,大多数情况下,文人写词仅是游戏的态度,因为他们的主要精力用来写诗和写文章。
词在当时属于艳科、小道,是业余的时候创作的。
文人词的创作长期处于“尊前〞“花间〞的环境中,带有鲜明的娱乐消遣功能,所以就形成了“作闺音〞“为艳科〞的特色。
到了李煜,他创作后期的词的内容变得很真实,他用词写一个亡国之君内心真实的、深刻的、深远的痛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词帝,“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为宋词开启了抒情言志的大门。
宋人以歌妓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词作,除了延续宫体、花间风格之外,还有一些是写歌妓与文人之间存在感情上的联系,甚至有些歌妓在词人生命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譬如,著名词人晏几道,早年过惯了富贵公子的生活,后来家道中落,生活一落千丈。
黄庭坚曾评价晏几道:“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而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一句话,晏几道实在、单纯、重情义。
正是这样的人,写情词是第一等的好。
大家熟知的?临江仙?,“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小苹〞即是一位歌女。
晏几道在写这首情深意长的感伤之词时,背后寄予的是自己身世的巨变与个人的切肤之痛。
虽为艳词,但真挚深婉,表达了士大夫的仕途沉沦飘荡。
词,不仅是在歌舞升平、瓦栏歌肆之间,与歌妓之间推杯换盏的文学创作,更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文学。
我们知道,宋代的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北宋都城汴京、南宋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
【金版学案】高中语文 第17课宋词四首同步试题 粤教版必修3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第17课宋词四首同步试题粤教版必修3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赏析:“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
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
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故垒.(lěi)还酹.(ɡuō)强虏.(lǔ)B.暮霭.(ǎi) 憔.悴(qiáo) 舞榭.(xiè)C.纶.巾(lún) 骤.雨(zhòu) 凝噎.(yē)D.狼居胥.(xū) 巷.陌(hànɡ) 公瑾.(jǐn)解析:A项,酹lèi;C项,纶ɡuān;D项,巷xiànɡ。
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杨州 今霄 强虏 怀瑾握瑜B .仓皇 暮蔼 峰火 铤而走险C .骤雨 戍角 憔悴 兰舟催发D .惨戚 黍离 舞榭 良晨美景解析:A 项,杨—扬,霄—宵;B 项,蔼—霭,峰—烽;D 项,晨—辰。
宋词导读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宋词导读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宋词中“柳永”被誉为“词中之龙”,下列哪首词不是柳永的作品?A. 《雨霖铃》B. 《蝶恋花》C. 《念奴娇》D. 《满江红》答案:D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哪位词人之手?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晏殊答案:A3.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是哪位词人的名句?A. 李煜B. 秦观C. 陆游D. 柳永答案:C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首宋词?A. 《水调歌头》B. 《念奴娇》C. 《如梦令》D. 《青玉案》答案:A5.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哪位词人的名句?A. 辛弃疾B. 李清照C. 苏轼D. 晏殊答案:D6.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哪首宋词?A. 《水调歌头》B. 《念奴娇》C. 《如梦令》D. 《青玉案》答案:A7.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哪位词人的名句?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柳永答案:D8.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出自哪首宋词?A. 《虞美人》B. 《蝶恋花》C. 《念奴娇》D. 《青玉案》答案:A9.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哪位词人的名句?A. 李煜B. 秦观C. 陆游D. 柳永答案:A10.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哪首宋词?A. 《水调歌头》B. 《念奴娇》C. 《如梦令》D. 《青玉案》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宋词中的“豪放派”代表人物有______和______。
答案:苏轼、辛弃疾2.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______的《满江红》。
答案:岳飞3.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______的名句。
答案:李清照4.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______的《山园小梅》。
答案:林逋5.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______的名句。
高中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第17课宋词四首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第17课宋词四首试题 2019.091,《琵琶行》序言中有“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一句,说明了诗人的写作动机。
对诗人的写作动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是为了排遣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
B.是为了抒发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C.既是为了表达对琵琶女悲惨遭遇的同情,又是为了抒发自己与琵琶女共有的“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D.以上三种都不是,写此诗只是一种偶然事件引起的灵感的触发。
2,下列几组中最能体现“歌行体”的主要特点的一组是(1)篇幅较长(2)篇幅较短(3)音节、格律有严格规定(4)句法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化(5)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6)讲究对仗、声调和韵律A.(2)(3)(4)(6) B.(1)(3)(4)(6)C.(1)(4)(5) D.(1)(3)(5)3,阅读下面的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A.前两句着力描绘水色与光影的变幻,写得绮丽缤纷,“铺”字化静为动。
B.诗人触目所见,将色彩、形体及光影三者的动荡变幻集于一身,活画出秋日暮江既明艳又朦胧的独特的美。
C.三、四句所见所感,诗人巧妙地选择了线条、形体、色泽三者交替描绘的笔法,饱含深情地赞叹了夜景的美丽,尤其是“可怜”一词和两个比拟句,不纯写景,而是情寓景中,工致入画,余味无穷。
D.白居易现存七百六十五首五、七言绝句,数量之多,唐人无出其右,但其中写景传情之上乘佳作,确乎太少了,但这首绝句却不失为白氏五、七绝中的力作。
《唐宋诗醇》评之曰,“写景奇丽,是一幅暮色秋江图。
”4,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
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
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二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词之所以微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词在初起的时候,本来就是那些个诗人文士写给美丽的歌女去唱歌的歌词,没有想把我的思想怀抱理想志意都写到词里边去。
他最初本来没有这种用心,没有这种想法。
写美丽女子的爱情,就是写美丽女子的爱情。
可是,奇妙的事情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思想文化教养性格的种种不同的背景的,不管你是欣赏诗歌,还是创作诗歌,都无法避免,你就是你,你无论是解说,无论是创作,都带着自己的背景在其中了。
微妙的事情发生在哪里呢?就是在这些个诗人文士,当他用游戏笔墨为了娱宾遣兴给歌女写歌词的时候,无法避免地把自己的性格思想,在不知不觉之中,隐意识的,自己完全都不知道的,流露表现在爱情的歌词中去了。
这是很微妙的一件事情。
而且,我们有一句俗话说,观人于揖让,不若观人于游戏。
我们要观察一个人,看他揖让进退,他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表现得彬彬有礼——当然,因为那是要给大家看的。
可是,当他游戏的时候,因为不用端着架子,不用装腔作态了,所以,不知不觉反而把他更真的自我表现出来了。
词就是有这样一种微妙的作用。
就是说他本来没有要写自己理想志意的用心,只是给美丽的歌女,写一些漂亮的爱情的歌词。
可是他不知不觉地就把他最深隐的本质,这不是拿腔作调说出来的什么伦理道德,而是他自己真正的感情人格的最基本的本质,无意之中,不注意之间就流露表现出来了。
词既有这样一种微妙的作用,因此,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就为词的性质下了这样几句定义,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说词这种文学体式是“要眇宜修”。
“要眇宜修”出于《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是写湘水上的一个神灵具有一种要眇宜修的美。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呢?《楚辞》有王逸的注解《楚辞章句》,说“要眇”是“好貌”,是一种美好的样子。
又说:“修,饰也。
”修,是说这种美是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
洪兴祖的《楚辞补注》说“要眇宜修”是形容娥皇的“容德之美”。
关于湘君究竟是什么样的神仙,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简单的说,洪兴祖以为写的是娥皇,我们知道,娥皇、女英是舜的两个妻子,舜死了,娥皇女英泪滴洒在竹子上,成为斑竹;后来她们死了,成为湘水之神。
这究竟是不是可靠,《楚辞》的湘君是不是娥皇,我们今天来不及考证,至少洪兴祖认为,“要眇宜修”所写的美好,是一种女子的魅力,而且是从内在到外在的容德之美。
《楚辞·远游》上还有“神要眇以淫放”一句,洪兴祖注解说“要眇”是“精微貌”。
把两处“要眇”出现的注解结合起来看,我们知道“要眇宜修”的美,是写一种女女性的美,是最精致的最细腻的最纤细幽微的,而且是带有修饰性的非常精巧的一种美,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就是说词有这样一种美。
(摘编自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在初起时,并不承担言志功能,它仅仅只是一种诗人文士写给歌女的歌词,其主要为歌女的歌唱服务。
B.写词的诗人文士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文化教养个性等背景在写词过程中不自觉地流露于其创作的歌词中。
C.人们平常所表现出的彬彬有礼其实是端架子,装腔作势的假象,缺乏挖掘个体身上最深隐本质的可能性。
D.最初的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文士身上最深隐的本质往往不是什么伦理道德,而是他们自己真正的感情人格。
2、下列关于“要眇宜修”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要眇宜修”出自于《楚辞·九歌·湘君》中的一句“美要眇兮宜修”,是对湘水上的神灵所具有的美态的形容。
B.王国维认为词具有“要眇宜修”的特点,所以其境界就无法与诗的境界媲美,王国维指出“诗之境阔”而“词之言长”。
C.在《楚辞章句》中,王逸注解“要眇”为“好貌”,“修”有“修饰”的意思,“要眇宜修”指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
D.洪兴祖认为“要眇宜修”和娥皇有关,这点虽然没有得到确认,但洪兴祖把“要眇宜修”与女性联系分析的理解有一定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微妙处在于诗人文士主观上并不想要把思想志意完全容纳进去,但客观上却无法避免地将其本质流露出来。
B.人在游戏中往往是不设防的,因此诗人文士用游戏笔墨为歌女写歌词的过程中,就不自觉地将自己性格思想表现出来。
C.王国维认为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和词各有特色,各有长短,各具特色。
D.娥皇女英的典故的可靠性不会影响人们对词的美感的诠释,词具有一种女性的美,具有最精致最细腻最纤细幽微的美。
答案;
1. C(C 选项中的“人们平常表现出的彬彬有礼其实是端架子、装腔作势的假象”和原文中“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这一信息是存在出入的。
选项有意模糊了其范围和程度,从而存在错误。
)
2. A(A 选项中的因果关系不当。
王国维的评价中并没有指出,词“要眇宜修”的特点对其境界的限制,只是客观地表述诗和词的不同特点。
3. A(A 选项中“诗人文士主观上并不想要把思想志意完全容纳进去”,意思是诗人文士仍然是希望把思想志意部分地融入,这一判断显然存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