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银匠》文本细读教学简案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侯银匠教案语文版2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侯银匠教案语文版2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掌握探究题的解答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感悟人性美。
掌握小说中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学会探究题的解答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指导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准备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睦邻友善等。
作为父母更是为儿女操碎了心,儿女们又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侯银匠》这篇小说,感受一下女主人公的鲜明形象和性格。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2.生难字词(1)字音砧.(zhēn)噗.噗(pū)镯.子(zhuó)簪.子(zān)寒碜.(chen) 廊檐..(lánɡ yán) 账簿.(bù) 錾.(zàn)掸.(dǎn) 毽.子(jiàn)(2)词义【砧】挫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
【小定】旧时缔结婚姻的初步手续,男家向女家用饰物等作为定礼。
【寒碜】丢脸,不体面。
【做脸】增添光荣。
【廊檐】廊顶突出在柱子外边的部分。
【掸】用掸子或别的东西轻轻地抽或拂,去掉灰尘等。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自读自悟,自悟自得。
2.熟读小说,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出嫁前:1~10;出嫁:11;出嫁后:12~21。
交流展示:本篇小说的情节有:选女婿、打陪嫁首饰、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1.朗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交流展示:小说主要讲述了侯银匠为女儿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的故事。
2019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侯银匠》教案 语文版

6 侯银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积累重点词语。
2.理清小说的情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分析侯银匠和侯菊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说: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
不管是哪个行当,有绝活的人就会受到对别人的尊重。
今天,我们就要认识一个手艺人--侯银匠。
他是一个普通银匠,能够在这个行业中站住脚,靠的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汪曾祺的小说《侯银匠》,探寻其中的秘密吧。
二、自主预习1.走进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2.写作背景。
小说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高邮为背景,反映了那个时代下层劳动人民的苦乐交织生活,表现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
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
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
汪曾祺小说中流溢出的美质,首先在于对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
3.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会写括号内的汉字。
掸土(dǎn)铁砧(zhēn)毽子(jiàn)寒chen(碜)羡慕(xiàn mù)银镯(zhuó)簪子(zān)梳jì(髻)坠脚(zhuì)噗噗一笑(pū)钥匙(yào shi)焖饭(mèn)錾(zàn)4.理解词义。
砧:捶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
抓子儿:小儿游戏之一。
用手抛抓果核、石子或装有沙泥的小布包以比赛胜负。
小定:旧时缔结婚姻的初步手续,男家向女家用饰物等作为定礼。
银五半半:这里指侯银匠的银首饰。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侯银匠》教案 语文版

精品6 侯银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积累重点词语。
2.理清小说的情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分析侯银匠和侯菊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说: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
不管是哪个行当,有绝活的人就会受到对别人的尊重。
今天,我们就要认识一个手艺人--侯银匠。
他是一个普通银匠,能够在这个行业中站住脚,靠的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汪曾祺的小说《侯银匠》,探寻其中的秘密吧。
二、自主预习1.走进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2.写作背景。
小说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高邮为背景,反映了那个时代下层劳动人民的苦乐交织生活,表现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
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
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
汪曾祺小说中流溢出的美质,首先在于对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
3.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会写括号内的汉字。
掸土(dǎn)铁砧(zhēn)毽子(jiàn)寒chen(碜)羡慕(xiàn mù)银镯(zhuó)簪子(zān)梳jì(髻)坠脚(zhuì)噗噗一笑(pū)钥匙(yào shi)焖饭(mèn)錾(zàn)4.理解词义。
砧:捶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
抓子儿:小儿游戏之一。
用手抛抓果核、石子或装有沙泥的小布包以比赛胜负。
小定:旧时缔结婚姻的初步手续,男家向女家用饰物等作为定礼。
银五半半:这里指侯银匠的银首饰。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侯银匠》教案 语文版

20206 侯银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积累重点词语。
2.理清小说的情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分析侯银匠和侯菊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说: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
不管是哪个行当,有绝活的人就会受到对别人的尊重。
今天,我们就要认识一个手艺人--侯银匠。
他是一个普通银匠,能够在这个行业中站住脚,靠的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汪曾祺的小说《侯银匠》,探寻其中的秘密吧。
二、自主预习1.走进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2.写作背景。
小说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高邮为背景,反映了那个时代下层劳动人民的苦乐交织生活,表现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
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
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
汪曾祺小说中流溢出的美质,首先在于对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
3.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会写括号内的汉字。
掸土(dǎn)铁砧(zhēn)毽子(jiàn)寒chen(碜)羡慕(xiàn mù)银镯(zhuó)簪子(zān)梳jì(髻)坠脚(zhuì)噗噗一笑(pū)钥匙(yào shi)焖饭(mèn)錾(zàn)4.理解词义。
砧:捶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
抓子儿:小儿游戏之一。
用手抛抓果核、石子或装有沙泥的小布包以比赛胜负。
小定:旧时缔结婚姻的初步手续,男家向女家用饰物等作为定礼。
银五半半:这里指侯银匠的银首饰。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侯银匠教案语文版(1)word版

6 侯银匠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掌握探究题的解答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感悟人性美。
掌握小说中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学会探究题的解答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指导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准备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睦邻友善等。
作为父母更是为儿女操碎了心,儿女们又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侯银匠》这篇小说,感受一下女主人公的鲜明形象和性格。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2.生难字词(1)字音砧.(zhēn) 噗.噗(pū) 镯.子(zhuó) 簪.子(zān)寒碜.(chen) 廊檐..(lánɡyán) 账簿.(bù) 錾.(zàn)掸.(dǎn) 毽.子(jiàn)(2)词义【砧】挫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
【小定】旧时缔结婚姻的初步手续,男家向女家用饰物等作为定礼。
【寒碜】丢脸,不体面。
【做脸】增添光荣。
【廊檐】廊顶突出在柱子外边的部分。
【掸】用掸子或别的东西轻轻地抽或拂,去掉灰尘等。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自读自悟,自悟自得。
2.熟读小说,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出嫁前:1~10;出嫁:11;出嫁后:12~21。
交流展示:本篇小说的情节有:选女婿、打陪嫁首饰、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1.朗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交流展示:小说主要讲述了侯银匠为女儿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的故事。
2018秋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侯银匠》教案

6 侯银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积累重点词语。
2.理清小说的情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分析侯银匠和侯菊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说:“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
”不管是哪个行当,有绝活的人就会受到对别人的尊重。
今天,我们就要认识一个手艺人——侯银匠。
他是一个普通银匠,能够在这个行业中站住脚,靠的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汪曾祺的小说《侯银匠》,探寻其中的秘密吧。
二、自主预习1.走进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2.写作背景。
小说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高邮为背景,反映了那个时代下层劳动人民的苦乐交织生活,表现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
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
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
汪曾祺小说中流溢出的美质,首先在于对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
3.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会写括号内的汉字。
掸.土(dǎn)铁砧(zhēn)毽.子(jiàn)寒chen(碜)羡慕..(xiàn mù)银镯.(zhuó)簪.子(zān)梳jì(髻)坠.脚(zhuì)噗.噗一笑(pū)钥匙..(yào shi)焖.饭(mèn)錾.(zàn)4.理解词义。
砧:捶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
抓子儿:小儿游戏之一。
用手抛抓果核、石子或装有沙泥的小布包以比赛胜负。
小定:旧时缔结婚姻的初步手续,男家向女家用饰物等作为定礼。
新侯银匠小说分析

于平淡处见真淳——细读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教学目标:1、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抓细节、品语言,训练学生更细腻深入地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调动自我情感体验与人生阅历提高个性解读文本的能力2、揣摩品味文本内容的丰富意蕴及其表达效果,感受人物形象的丰富性、汪曾祺参差错落的叙事语言饱满的情感张力3、读小说,品人生,了解和感受苦乐交织的凡俗人生,发现人物身上的人性美人情美,收获人生智慧教学重点难点:1、深入揣摩作品平淡的语言中传达的丰富意蕴,并由此感受侯菊的善与美2、通过品读细节,品味语言,初步感知汪曾祺的语言及叙事的个性特征教时安排:一课时授课时间:2009年5月14日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从年龄导入:十六七岁的同学们,与“侯菊十六那年下了小定”形成对比,从早嫁女的风俗引入对作品淳朴民风的感受二、细读《侯银匠》(一)感受民风淳朴问:这是一篇反映解放前作者故乡高邮生活场景的一篇小说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小说,找找文中除了早早嫁女的习俗外,还有哪些传统的习俗或今日生活中不再有的生活场景?请同学自由讨论文中像侯银匠手工制作银首饰的场景描写、媒人提亲、开头民谣、准备嫁妆首饰甚至以地契为压箱底的习俗、改装花轿“走水”的场景、融洽的大家庭的生活方式等比比皆是适当让同学作点分析这些风俗描写的作用小结:他小说取材最多而且写得最好的都是旧日的市井和乡村生活,其中有很多民俗描写,或大段渲染,或不经意写来汪曾祺:“风俗和人的关系,大体有三种:一种是以风俗作为人物背景一种是把风俗和人结合在一起,风俗成为人的活动和心理的契机一种是,有时看起来是写民俗,实际上是在写人”小说里写风俗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从对风俗建构中体现生活在这样风俗氛围中的一群人的生存状态,这才是小说的最深层意义过渡到对文中重要人物侯菊人物形象的分析(二)教学重点:细读文本,感受侯菊的人性人情之美1、文本细读,感受侯菊的美与善小说反映现实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汪曾祺曾说“我有个朴素的古典的中国式的想法,就是作品要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人性,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相信同学们读完小说与我们年龄相仿的侯菊肯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问:细读文本,作者笔下的侯菊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预设:1、能干引导同学细读文本,哪些地方体现其“能干”,如何表现?教学个性设计:第3段,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撑”的品味四字短语的表现力第9段的改装花轿的场景描写,手巧心灵,体会“想得好”的深意第14段烧饭“竟”,与大嫂二嫂的比较,与开头民俗的中“你家女儿”的对比等2、有主见从品读叙述人语言过渡到品读侯菊的语言教学个性设计:通过“爹做主”的神情心理的揣摩,引入到对陪嫁银首饰的不满,向父亲索要金器时的牢骚话,再到要花轿的意图,表现她对未来婆家生活如何立身早有打算,精明、务实,有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3、精明重点放在如何得体处理婆家的复杂的人际关系过渡:在春暖花开的时节里,侯菊坐着自己精心改装的鲜亮簇新的花轿里,在老银匠不舍与担忧的泪水里,嫁到陆家,开始了人生中更为重要的阶段问:离开相依为命的父亲,嫁到开粮行的陆家,陌生的环境,更为复杂的人际环境,小小的侯菊能适应吗?妯娌关系:婆媳关系:夫妻关系教学个性设计:①婆媳关系(学生首先找到)体会“米柜钥匙”“粮行帐簿”对侯菊的信赖以及再次体会侯菊的能干、主见、会打算、精明等特点②妯娌关系引导同学从13、14段感受侯菊的自立自足、乐于奉献等协调家庭的能力与精神③夫妻关系“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改为“以后你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体会不同读出夫妻相知、琴瑟和谐的温馨意境4、“宜其室家”的传统美过渡:侯菊凭着自己的智慧,不仅在陆家站住了脚,而且还成了当家媳妇作者“才”字蕴涵了什么丰富的情感意味?(赞叹与微叹)引导同学关注18段侯银匠愧疚心理描写,齐读此段由“桃子”引入《诗经桃夭》,在此基础上,完成对侯菊人物形象的总结,上升到传统女性的善与美“桃子”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小结:在侯菊的身上寄寓了作者对传统女性的人格理想:在传统道德观念的浸染下自然淳朴健康在家里,孝敬父母,体贴父母勤劳能干,精打细算对命运不屈服,对人生态度积极到婆家,通情达理,尊老爱幼,乐于奉献,任劳任怨“宜其室家”板书三、延伸拓展品味汪曾祺的《受戒》片段:“歪荸荠,这是小英最爱干的生活秋天过去了,地净场光,荸荠的叶子枯了,——荸荠的笔直的小葱一样的圆叶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哔哔地响,小英子最爱捋着玩,——荸荠藏在烂泥里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荸荠她自己爱干这生活,还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请同学朗读,通过品味语言与细节,感受其中的人情人性之美并营造氛围调动同学课下阅读的兴趣“高邮湖烟波浩淼的湖水,湖边紫红的芦芽,灰绿色的蒌蒿,雪白的丝穗,碧绿的沙洲孕育了和尚明海和小英子天真浪漫的青涩爱情、十一子和巧云的真挚勇敢的美妙姻缘美丽的景色、健康的人性,汪曾祺笔下的理想境界在召唤着你们”四、布置作业(任选一题)1、延伸阅读:课外阅读汪曾祺的《受戒》或《大淖记事》,写下自己的读书随笔并与同学交流2、写一则读后感:《异代同龄人侯菊带给我的思考》侯银匠1.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精品】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侯银匠教案语文版1

6 侯银匠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掌握探究题的解答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父亲对女儿深深的爱,感悟人性美。
掌握小说中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学会探究题的解答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指导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准备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睦邻友善等。
作为父母更是为儿女操碎了心,儿女们又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侯银匠》这篇小说,感受一下女主人公的鲜明形象和性格。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2.生难字词(1)字音砧.(zhēn)噗.噗(pū)镯.子(zhuó)簪.子(zān)寒碜.(chen) 廊檐..(lánɡ yán) 账簿.(bù) 錾.(zàn)掸.(dǎn) 毽.子(jiàn)(2)词义【砧】挫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
【小定】旧时缔结婚姻的初步手续,男家向女家用饰物等作为定礼。
【寒碜】丢脸,不体面。
【做脸】增添光荣。
【廊檐】廊顶突出在柱子外边的部分。
【掸】用掸子或别的东西轻轻地抽或拂,去掉灰尘等。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自读自悟,自悟自得。
2.熟读小说,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出嫁前:1~10;出嫁:11;出嫁后:12~21。
交流展示:本篇小说的情节有:选女婿、打陪嫁首饰、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1.朗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交流展示:小说主要讲述了侯银匠为女儿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女儿改装花轿、出嫁后出租花轿、逐渐成为陆家的当家媳妇、最后父亲在女儿出嫁后很孤独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汪曾祺短篇小说《侯银匠》之文本细读
备教手记:
当前高中生在高考应试的能力框架内,以解题为切入口粗读了不少文学作品,且课内阅读的文学作品也多有删节,这都在追求教学内容精练、高效的同时,削减了作品的文学意韵,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文学文本的细腻、深入、真切的感知、阐释、分析的能力。
当前高中文学欣赏课亟待充实“文本细读”的内容。
2008年高考江苏卷的文学作品阅读选用了汪曾祺的短篇小说《侯银匠》,但限于考试容量,对原始文本进行了诸多删改。
倘能引领和指导学生对删改前后的文本加以比较阅读,将别有一番发现,或可觅得短篇小说的艺术三昧,并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训练更细腻深入的文学感受力和鉴赏力。
为此,设计如下教学:汪曾祺短篇小说《侯银匠》之文本细读。
教学目标:
1、揣摩品味被删节的文本内容的丰富意蕴及其表达效果,感受小说主题的复调特征、小说场景描写对塑造人物和推进情节的作用、汪曾祺参差错落的叙事语言饱满的情感张力。
2、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更细腻深入的感受文本,培养学生通过表层语言深入探究问题实质的学习能力。
3、读小说,品人生,了解和感受普通市民苦乐交织的凡俗人生,发现人物身上的人性美人情美,收获人生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揣摩原作传达的人物复杂的、立体化的情感,并由此探得作品深刻的、复调式的主题。
2、领会删节所带来的场景模糊以及连带的人物形象单薄的损失。
教学时数:1课时
课前预习:
给学生印发汪曾祺《侯银匠》原文与2008高考江苏卷删改文本《侯银匠》的对照资料。
请同学们将左边的删改文本与右边的原始文本细加对比,思考:
1、选取三两处内容,看看在删改前后文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2、总体而言,你认为删改文本对作品的艺术效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教学过程:
1、导入
以毕淑敏赞叹优秀文学作品的一段话导入,激发学生对作品的鉴赏热情与虔敬之心。
2、知人论世谈作者
①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谈谈对作者汪曾祺的了解。
②教师扼要补充介绍汪曾祺其人其作。
3、细读原文谈体会
(此环节可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状况,或则由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讨论文本删改带来的差异;或则由教师先预设以下问题,交由学生讨论,教师再适当给予点拨或补充。
)
问题一:你认为哪些文字的删除对表现侯菊这一人物形象损失最大?未删的原文传达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三处文字的删节对塑造侯菊损失最大。
即:
①她挑中夫婿的主要指标“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教过我英文”;这表现她在婚姻和未来生活把握上的早慧。
②向父亲索要金器时的牢骚话;表现她对未来婆家生活如何立身早有打算,精明、务实,有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③改装花轿的具体情形。
主要写她的心灵手巧。
间接地表现了银匠对她的熏陶、对她的培养的成功。
问题二:瞻前顾后看侯菊,这是个怎样的大姑娘形象?
明确:精明能干,勤劳,贤惠,有着大大超过其年龄的成熟的生活智慧。
问题三:你认为哪些文字的删除对表现侯银匠这一人物形象损失最大?未删的原文传达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三处文字的删节对塑造侯银匠损失最大。
即:
①起始段写银匠店的情形;这是全文定调和侯银匠性格、生活状况的主要交代。
②一面说着“孩子还小孩子还小”一面却又热心给女儿物色人家;对女儿的终身大事、终身幸福负责。
③女儿嫁后后悔让女儿“过早懂事,过早当家”觉得“对不起女儿”。
写慈父内心深处的隐痛。
也表现了生活得失相随、苦乐交织的人生哲理。
问题四:还有其他需要特别留意分析的删节文字吗?
4、在上一环节中,师生共同总结在细读原文过程中对小说艺术技巧的发现:
①关于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