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论述类文本阅读(配合教学案用)
论述类文本阅读初中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并分析论述类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论述类文本的定义及特点2. 论述类文本的构成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论述类文本的构成要素。
2. 教学难点:论述类文本的阅读策略,如何准确识别并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篇论述类文本,引导学生思考论述类文本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掌握论述类文本的构成要素。
3. 合作探讨:分组让学生讨论如何阅读论述类文本,分享各自的阅读策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详细阐述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方法,如何准确识别并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5. 实践演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对给定的论述类文本进行阅读分析,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强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所学,总结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选择一篇论述类文本进行阅读分析,写出分析报告。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点、构成要素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阅读策略的应用能力。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的能力。
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第一篇: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删繁就简三秋叶,求同存异二月花——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教学设计华南师大附属中学李芸教学目标:掌握现代文阅读部分的一般论述类文本(必考)的阅读方法,重点是快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书切戒太慌张,涵咏工夫兴味长。
——南宋·陆九渊)做题切戒太慌张,涵咏工夫兴味长。
把握文意方动笔,磨刀不误砍柴忙。
二、具体过程(一)明确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三步骤,指出本节重点是第一步(从标题入手梳理思路),及该步骤的具体用时。
(二)针对“标题入手,梳理思路”进行具体指导 1.按图索骥明确论述类文章文体特征,包括“针对何问题”“论述何观点”“怎样论述”。
2.删繁就简、求同存异(1)以2007年语文高考广东卷《创新与想象》一文为例,要求学生在3—5分钟内画出大概的思路层次图。
(2)请学生到黑板上公布自己的答案,进行集体讨论,重点是总结规律:如何“快”。
注意引导他们如何删繁就简、求同存异。
(3)当场梳理、总结学生的思考,形成数条规律。
不求全尽,但求能有学生的独立思考。
大致如下:关注文体,抓“总分”(“分总”)构思。
关注位置,抓总起句、总结句等的位置。
关注标志词,筛选重要语句中的关键词,比如关联词、反复出现的同(或近)义词等。
注意有详有略,比如“总说为主,阐述(例)次之”等。
3.咬文嚼字,消除难点(1)再以2008年语文高考广东卷《诗与直觉》一文为例,要求学生限时完成思路分析,把握文意。
(2)在学生普遍反映困难的情况下,再进一步指导学生:①平时要多关注相对较难的层进式结构的论述类文本。
②巩固“从标题入手”的观念,本文关键词依旧是“诗(诗境)”“直觉”。
③学会使用“概念替换”,例如将文中看似眼花缭乱实则皆为“直觉”的诸多表述,替换成“直觉”,降低阅读难度。
④若有时间,可考虑介绍“句式变换”(如何掌握表述不同实则大意相同的句子)。
论述性文本阅读初中教案

论述性文本阅读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论述性文本的基本特点和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论述性文本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论述性文本的基本特点:逻辑性、论据性、观点明确等。
2. 论述性文本阅读策略:快速浏览、找出中心论点、分析论据、判断论证过程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论述性文本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论述性文本,尝试找出中心论点、分析论据等。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一篇论述性文本的阅读分析。
4. 交流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阅读分析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阅读分析和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6.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论述性文本阅读题目,让学生课后练习。
四、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激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等。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和分析的深度。
六、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选取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论述性文本。
2. 辅助工具:投影仪、白板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强调论述性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适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阅读方法。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复习教案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复习教案教学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论述类文本的的阅读品质,引导学生捕捉信息点,合理筛选相关句子,培养学生阅读过程的敏感意识以及准确地提炼文本主旨的能力。
通过练习训练强化审题意识,文本意识,规范答题语言,减少答题过程的随意性。
教学设计:1、首先通过论述类文本的专题考试,摸清学生的问题所在,针对问题组织教学。
2、通过教师的示范阅读,指导学习者掌握阅读文本的基本方法。
3、当堂检验教学效果。
4、当堂练习,巩固提高学习现代文阅读文本的方法教学内容及步骤:1、教师示范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强化阅读的同时要有思考,及时概括段意。
2、学生在老师的示范阅读后完成文本后的试题。
3、对照学生在专题考试中的答案以检测学习效果并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4、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个文本,并完成文本后试题并对照《五·三》中的作业。
5、课堂小结。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复习课讲义不可无“我”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
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掉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②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
“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
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提出问题:①②艺术活动中的“我”、“非我”的含义③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
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如何实现化“我”为“非我”的过程?④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他是有目的的,她是为感染人、打动人儿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读者注:创作的目的)。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篇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授课学案学生姓名:授课教师:周艾班主任:薛小丹科目:语文【篇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授课学案学生姓名:授课教师:周艾班主任:科目:语文【篇三: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策略教案最强版】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复习策略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近年江苏语文高考论述类文本考查情况:波兹曼的诅咒(2005年)纯朴的嗜血者(2008年)说“异”(2009年)谈“静”(2010年)“捧”与“挖”(2011年)笑的价值(2012年)论名声(2013年)乾坤草亭(2014年)五年高考考题回顾2010《谈静》16.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17.作者认为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的原因是什么?18.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 2011《捧与挖》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16.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证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递进关系?17.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2014《乾坤草亭》16.请简要说明第三段中“个”的含义。
(6分)17.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
(6分)18.请结合对文末“不离亭子,不在亭子”的理解,阐释“乾坤草亭”的内涵(6)议论文的观点表述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1)文题即观点。
一般议论文的文题只是个“话题”,它的观点围绕着这一话题来展开,但有的话题往往就是作者的观点。
(2)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因为议论文必须要达到“观点明确”这一最起码要求,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的议论文都是开门见山提出观点,这就给我们一个提示:阅读这种文章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文章开头内容。
(3)有的议论文观点的提出必须要通过几个分论点来表述,所以观点往往会在文章的最后提出,带有一定的总结性和归纳性。
(4)有的议论文因为话题范围较大,内容多,形式散,观点提出分散在文章的几个部位,而非集中在某一处。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了解类文本的概念和常见的类文本的特点;2.掌握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通过阅读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类文本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思考能力;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类文本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类文本的相关知识;2.交流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思辨和思考能力;3.阅读实践法:通过读一些经典的类文本作品,引导学生进行类文本阅读的实践。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类文本,引发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的背景知识。
2.概念讲解:介绍类文本的概念和特点,并与其他文本类型进行区分。
3.基本方法和技巧:向学生介绍类文本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寻找关键词、理解上下文、抓住核心观点等。
4.阅读实践:选择一些经典的类文本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5.思考和总结:引导学生对类文本阅读进行思考和总结,总结出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技巧。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回答问题,了解他们对类文本的理解和阅读能力是否有提高;2.通过学生的阅读作业和写作练习,评价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七、教学资源:1.教材: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类文本相关章节进行教学;2.课件:准备相关的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讲解;3.课外阅读材料:准备一些经典的类文本作品,供学生进行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五篇范例]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五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1fe1fbf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0.png)
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五篇范例]第一篇: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教案论述类(实用类)文本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很多同学问:我不知如何理解句子的含义? 我觉得答的很好了,为什么得不到满分?如何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呢?学生的困惑?近几年江苏省关于此考点的命题多考查什么? 2010年江苏论述类《谈静》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 2009年江苏卷论述类《说“异”》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2008年江苏卷论述类《纯朴的嗜血者》“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这句话如何理解?” 探求结论本考点近几年在江苏高考中只在论述类文本中考查所考重要句子的位置全在结尾处,是观点句所考重要句子基本都属于“内涵较丰富的句子、结构较复杂的句子”技法1由位置而句子: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具体地说: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过渡句——就要联系其上下的文字作分析。
由语境而句子:句不离篇真题回顾(2001年全国卷)门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
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
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
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请说明“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修辞技法2 由修辞而句子:根据修辞特点把握句子含意。
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写作一些警策句子的真正目的。
例2:2010江苏论述类《谈静》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
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
静与闲也不同。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1. 导言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技能之一,而论述类文本阅读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技巧和策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目标- 理解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和特点;- 掌握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提升学生的文本分析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论述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教学内容- 论述类文本的定义和特点;- 论述类文本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论述类文本的理解和分析;- 论述类文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论述类文本的写作和论述能力。
4.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 利用一段引人入胜的短篇故事或例子,引发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 介绍论述类文本的定义和特点,帮助学生了解论述类文本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分析论述类文本的典型结构和组织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论述类文本的逻辑关系和思维路径;- 解释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划重点、归纳总结、提问等。
第三步:阅读- 提供几篇经典的论述类文本给学生阅读,要求他们注意文本的结构和思路,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标注、概括或提出疑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第四步: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所阅读的文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论证逻辑和论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第五步:练习- 提供一些论述类文本的片段或题目,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撰写小短文;-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进行文本理解和分析;- 指导学生在文本中找出重要论点和论据,并进行论述和支持。
第六步: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 强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练习。
5. 教学评价- 在课堂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表现;- 布置一些作业或小测验,考察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学生的学习笔记、小组讨论和写作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 1.了解考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 求。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 2. 掌握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 必备技能。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 一考试(江苏卷)说明》要求
• 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 等;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访 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这一点常常就是命题者考查对作者观点把握程度的命题 角度。
• 3.分析文中所运用的材料。论述类的文章, 总是要运用材料的。不过,运用的具体情况 则比较复杂。有的是用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有的用来反驳别人的观点,有的用来表述某 种看法。从运用的角度来说,有肯定的,也 有否定的,还有局部肯定局部否定的,都要 分辨清楚。
• 学生答案展示
• 学生1: ①充分尊重历史;②以科学、严肃、严 谨的态度从事研究;③遵循学术准则。答题不规范
• 学生2: ①有着良好的操守;②遵循学术的准则, 不对学术亵渎和辱没;③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希望。
• 学生3:答学题者不:规范社会的良心 ,思想、操守和道德
是社会的榜样,当社会误入低俗、浮躁的歧途, 学者的呐喊和力挽狂澜是社会走出泥淖的希望。
• 2、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中国 的经典作品?请分条概述。A
• (1)文化传承的需要
• (2)变化个人的气质
• (3)转移社会的风气(或提高全 民文化素质,或养成社会文化风 气)。(3点,每点2分。共6分)
二、 1、根据文意,概括有必要对“八 卦研究”进行棒喝的原因。(6分)B
学生答案展示 学生1: ①研究历史人物的学者放弃操守、品格,让人不
• 学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要接受多种文化;②接受异质文化的
时候,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文化
的精神;③有选择地读书,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
典;④阅读本民族的经典,传承文化,改变气质,
转移风气;⑤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
典的风气。
遗漏信息
参考答案
• (1)现代社会多元文化交错,一个人不可 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 (2)无须拒绝外来文化的影响(接受异质 文化)。 (3)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 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解 在一起。(3点,每点2分。共6分)
• 考查材料可以选论述类文本,也可 以选实用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3题, 18分。其中包含简答题和表述题。
•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 1.理解 B •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 •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 2.分析综合 C •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阅读要领
•
阅读论述类的文章,应该从理解重要词语、重要句
子到对文章进行鉴赏、评价,全面观照,但应注意下列
几点:
• 1.归纳内容要点。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言语的转化, 即读者用自己的话语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能力 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论述类文本阅读检测,往往要 从归纳内容要点的角度来出题。
• 2.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观点态度,是文章内容的核 心,是文章的灵魂。能分析作者的观点,包括能分析作 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说明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
• 4.注意表达技巧。论述类文章运用表达技巧 主要是为说理服务的,所涉及的技巧主要是 谋篇布局的技巧和修辞技巧等。鉴赏此类表 达技巧,不要脱离所说之“理”作孤立分析。
方法点拨
• (1)读文审题,明确信息角度。阅读时要求平 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 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 意。阅读前可提出设问:文章对论述的问题有什 么见解和主张?运用了那些材料?阅读时要边读 边划出关键词句。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要阐述 的概念术语,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等。
•
学术:社会的标杆 ,研究科学、严肃、严
谨 ,是研究并解决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 的
方式,是一种崇高的象征。
缺少整合
参考答案
• ①学术是社会的标杆,学术研究应遵循科 学、严肃、严谨的准则;
• ②学者应该有高洁的操守、高尚的学术品 格以及高级的学术趣味:
• ③学者是社会的良心,应该具有高度的社 会责任感,是整个社会的航向和榜样。
实战演练
一、《经典可改变气质》
1、结合文本,谈谈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应该如何对 待多元文化?请作简要评述。(6分)B
• 学生答案展示:
• 学生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①多读经典文本, 传承文化;②适当接受创新类文本。 选错区间
• 学生2:①要保护和发扬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 ②中西文化的结合;③学习文化精神。答非所问
• (每点2分,若只答“学术是社会的标杆, 学者是社会的良心”,只得2分。)
三、人与自然无法和谐吗
• 1.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吗?为什么?结合 文章简要阐明。(6分)B
• (2)扣住问题,细心查找信息。读文和审题时 角度意识强便于扣住目标,找到题目与原文对应 的区域和文字,有方向地查找和深入理解。 查 找信息一定要细心、周全,尽可能不偏移信息区, 不漏掉信息点。
回顾现代文解题步骤
• 步骤一:审清题意 • 步骤二:确定区间 • 步骤三:筛选信息 • 步骤四:概括整合
屑;②研究政治、经济、文化问题多如牛毛,不应研究 “八卦”;③学者是社会的良心,学者是社会的航向和 榜样。 答非所问 学生2: ①才能维护学术的尊严;②才能保护学者的形象; ③才能还学者和学术的本来面目。 未依文意 学生3: ①“八卦研究”是一种放弃学者操守、放弃学术 品格、同样让人不屑的行为,折射的是学者学术品位的 下滑、学术趣味的低级。 ② “八卦研究”不遵循学术 的准则 ,不科学、不严肃、不严谨 ; ③学术媚俗 ,追
逐名利使人们对学术、学者的印象下滑,不利于学术起 到社会标杆的作用。缺少整合
参考答案
• ①“八卦研究”学术品位低下,学 术趣味低级;
• ②不遵循学术的准则,缺乏科学、 严肃、严谨的研究态度;
• ③浮躁媚俗,哗众取宠,不择手段, 追逐名利,失去了学术的尊严。 (每点2分)
• 2、作者认为学者和学术的本来面目应该是怎样 的?(6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