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案课程(全册)

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案课程(全册)

七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1 二元一次方程组第1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一个解含义。

会检验一对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渴望和兴趣。

教学重点1.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

2.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难点方程组的一个解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小亮家今年1月份的水费和天然气费共46.4元,其中水费比天然气费多5.6元,这个月共用了13吨水,12立方米天然气。

你能算出1吨水费多少元。

1立方米天然气费多少元吗?二、建立模型。

1. 填空:若设小亮家1月份总水费为x元,则天然气费为_____元。

可列一元一次方程为__________做好后交流,并说出是怎样想的?2.想一想,是否有其它方法?(引导学生设两个未知数)。

设小亮家1月份的水费为x元,天然气为y元。

列出满足题意的方程,并说明理由。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3 .本题中,设一个未知数列方程和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哪能个更简单?三、解释。

1.察此列方程。

.46=+y x 4 6.5=+y x ()6.51213,4.461213=-=+y x y x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点?讲二元一次方程概念。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3. 检查 ⎩⎨⎧==4.451y x ⎩⎨⎧==4.460y x ⎩⎨⎧==3.461.0y x ⎩⎨⎧-==200100y x 是否满足方程4.46=+y x 。

简要说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4. 分别检查⎩⎨⎧==4.2026y x ⎩⎨⎧==4.451y x 是否适合方程组⎩⎨⎧=-=+6.54.46y x y x 中的每一个方程? 讲方程组的一个解的概念。

强调方程组的解是相关的一组未知数的值。

这些值是相互联系的。

而且要满足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写的时候也要象写方程组一样用{括起来。

5. 解方程组的概念。

四、练习。

1.P23练习题。

2.P24习题2.1B 组题。

新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目标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一个解含义。

会检验一对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渴望和兴趣。

教学重点1.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

2.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难点方程组的一个解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小亮家今年1月份的水费和天然气费共元,其中水费比天然气费多元,这个月共用了13吨水,12立方米天然气。

你能算出1吨水费多少元。

1立方米天然气费多少元吗?二、建立模型。

1. 填空:若设小亮家1月份总水费为x元,则天然气费为_____元。

可列一元一次方程为__________做好后交流,并说出是怎样想的?2.想一想,是否有其它方法(引导学生设两个未知数)。

设小亮家1月份的水费为x元,天然气为y元。

列出满足题意的方程,并说明理由。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3 .本题中,设一个未知数列方程和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哪能个更简单?三、解释。

1.察此列方程。

.46=+y x 4 6.5=+y x ()6.51213,4.461213=-=+y x y x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点?讲二元一次方程概念。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3. 检查 ⎩⎨⎧==4.451y x ⎩⎨⎧==4.460y x ⎩⎨⎧==3.461.0y x ⎩⎨⎧-==200100y x 是否满足方程4.46=+y x 。

简要说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4. 分别检查⎩⎨⎧==4.2026y x ⎩⎨⎧==4.451y x 是否适合方程组⎩⎨⎧=-=+6.54.46y x y x 中的每一个方程?讲方程组的一个解的概念。

强调方程组的解是相关的一组未知数的值。

这些值是相互联系的。

而且要满足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写的时候也要象写方程组一样用{括起来。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4篇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4篇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4篇,希望大家喜欢。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1“地球和地球仪”【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教学过程】(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

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学生活动)(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

(提问)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

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总结:找不到该点,40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0的经线有2条。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亚洲及欧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学会世界上不同时区之间,时间的相互换算。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换算能力3.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讲授式教学用具:投影仪,亚欧地形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泰国景观、蒙古人摔跤、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二、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

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先进性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 、地方时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二)展示目标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1.日本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②纬度位置③海陆位置2.日本的领土范围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3.日本的地形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③日本的平原是什么?4.日本的气候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5.日本的资源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四)合作探究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2.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 七 年级 数学 学科主备人: 年 月如:设甲的速度为每时行xkm ,乙的速度为每时ykm ,通过分析和95 x +95y =18 23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四)练习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解这个方程组,得图中黑白相间的线表示铁路,其他线表示公路。

上表,列方程组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2).长为x 米,宽为2a 米的矩形,面积为 平方米。

(3).长为3a 米的矩形,面积为平方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在这里,求矩形的面积,会遇到 ,32,2,a x a x x a ⋅⋅⋅ 这是什么运算呢?因式都是单项式,是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对于引例中的问题,我们可以借助于图示帮助得出结果。

ax x a =⋅)1( ax a x 22)2(=⋅ 2)3(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求各个图示给出的矩形的面积。

学生活动:图(1)所示的矩形面积为m(a+n)=ma+mn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 a + 3b )( a - 3b ).22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a+-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a+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的最大公约数。

对于字母,取各项都有的,指数最低的。

如:2b)+8xy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

湘教版体育七年级下册全部教案

湘教版体育七年级下册全部教案

湘教版体育七年级下册全部教案
第一课:踢毽子
目标:研究踢毽子的基本动作和规则
- 动作:
- 站立姿势:双脚并拢,身体保持平衡
- 踢毽子动作:用脚尖踢毽子,注意力度和方向控制
- 规则:
- 不允许使用手接触毽子
- 尽量不让毽子落地
第二课:跳绳
目标:研究跳绳的基本技巧和协作能力
- 技巧:
- 单人跳绳:双脚交替跳过绳子,注意节奏和呼吸
- 双人跳绳:两人同时跳绳,配合动作,注意不要踩到绳子- 协作能力:
- 配合动作和节奏,互相合作完成跳绳动作
第三课:篮球投篮
目标:研究篮球的投篮技巧和团队合作
- 技巧:
- 站位:通过队友传球,站在合适的位置
- 投篮动作:用合适的力量和方向投篮
- 团队合作:
- 通过传球和站位,配合队友完成投篮动作
...(继续编写其他课程的教案)
总结:
在这个学期的体育课上,学生们将学习到踢毽子、跳绳、篮球投篮等多种体育运动的基本动作和规则。

通过学习这些运动,他们将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锻炼身体健康。

希望学生们在体育课上能积极参与,享受运动的乐趣。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很实用!)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很实用!)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1.1亚洲及欧洲(1)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讲授式教学用具:投影仪,亚欧地形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泰国景观、蒙古人摔跤、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二、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

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先进性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四、作业:目标检测相关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 七 年级 数学 学科 主备人:年 月重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难点把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教学方法课型教具教学过程:一、探究尝试:1.走路、骑车、乘车等是学生熟悉的事件,通过行程问题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课题十分自然。

甲、乙两人从相距18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9/5时相遇.如果甲比乙先出发2/3时,那么在乙出发后经过3/2时两人相遇,求甲、乙两人的速度.学生面对新问题,非常好奇兴奋,并积极思考,教师要抓住时机,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动手实验,积极探索解题方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通过图示进行分析:如:设甲的速度为每时行xkm,乙的速度为每时ykm,通过分析和探究得95x+95y =1823x+32(x+y)=18要使学生懂得对不同问题要辅以不同的教学工具来解决,比如行程问题用图示法,配套问题用列表法都十分适宜。

本题是行程问题,讲解时,应把问题分解成两个相遇问题,充分利用图示,引导学生找出两个等量关系.在讲解此例前,还应复习一下相遇问题的基本等量关系。

2.完成下列练习题(1)班上有男女同学32人,女生人数的一半比男生总数少10人,若设男生人数为x人,女生人数为y人,则可列方程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数的和为10,其差为2,若设甲数为x,乙数为y,则可列方程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补充例题例1、(P19 B组 7题)学生先练习后教师讲解个案修改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二)整体感知本章含有两个主要思想:消元和方程思想。

所谓方程思想是指在求解数学问题时,从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人手,找出相等关系,运用数学符号形成的语言将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或方程组),再通过解方程(组)使问题获得解决,方程思想是中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它的应用十分广泛。

(三)复习通过提问学生一些相关问题,引导总结总结出本节的知识点,形成以下的知识网络结构图。

(四)练习1.2x-5y=18找学生写出它的五个解。

2.4(x y1)3(1y)2yx223--=--⎧⎪⎨+=⎪⎩分别用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求出它的解来。

答案:{x2y3==3.1号仓库与2号仓库共存粮450吨,现从1号仓库运出存粮的60%,从2号仓库运出存粮的40%,结果2号仓库所余的粮食比1号仓库所余的粮食多30吨。

1号仓库与2号仓库原来各存粮多少吨?答案:设1号仓库存粮x吨,2号仓库存粮y吨。

{x y450(10.6)x(10.4)y30+=-=--解得{x240y210==4.用1块A型钢板可制成2块C型钢板,1块D型钢板;用1块B 型钢板可制成1块C型钢板,2块D型钢板。

现需15块C型钢板,18块D型钢板,可恰好用A型钢板,B型钢板各多少块?答案:设用x块A型钢板,用y块B型钢板。

{2x y15x2y18+=+=解得{x4y7==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李大叔估计平均每只母牛1天约需饲料18~20kg,每只小牛1天约需饲料7~8kg。

你能否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分析:设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约需饲料xkg和ykg。

根据两种情况的饲料用量,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组(1)解这个方程组,得(2)这就是说,平均每只母牛1天约需饲料_______kg,每只小牛1天约需饲料_______kg。

饲养员李大叔对母牛的食量估计_______,对小牛的食量估计________。

(3)答案(1){30x15y67542x20y940+=+=(2){x20y5==(3)20,5。

较准确,偏高。

(二)探究2据以往的统计资料,甲、乙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比是1:1.5,现要在一块长200 m,宽100m的长方形土地上种植这两种作物,怎样把这块地分为两个长方形,使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的比是3:4(结果取整数)?问题中要达到的结果是“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的比是3:4”,而为达到这一点就需要适当确定两个长方形。

本题具有开放性,即它的答案不唯一。

分析:如图8.3—l,一种种植方案为:甲、乙两种作物的种植区域分别为长方形AEFD和BCFE。

设 AE=xm,BE=ym,根据问题中涉及长度、产量的数量关系,列方程组(1)解这个方程组,得(2)过长方形土地的长边上离一端约_______处,把这块地分为两个长方形。

较大一块地种_______种作物,较小一块地种_______种作物。

(3)答案(1){x y200100x:1.5100y3:4+=⨯=(2)15x105172y9417⎧=⎪⎨=⎪⎩(3)106m,甲种,乙种。

注:还有其他方案,例如画出与这块土地的长平行的一条线,将这块土地分割为两个长方形。

这条直线的具体确定方法,可以通过列方程组产生。

(三)探究3图中黑白相间的线表示铁路,其他线表示公路。

如图8.3—2,长青化工厂与A,B两地有公路、铁路相连。

这家工厂从A地购买一批每吨l 000元的原料运回工厂,制成每吨8 000元的产品运到B地。

公路运价为1.5元/(吨·千米),铁路运价为1.2元/(吨·千米),这两次运输共支出公路运费15 000元,铁路运费97 200元。

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费的和多多少元?问题中的一些已知条件是用图及其标注数据给出的。

分析:销售款与产品数量有关,原料费与原料数量有关。

设产品重x吨,原料重y吨。

根据题中数量关系填写下表。

产品x吨原料y吨合计公路运费(元)铁路运费(元)价值(元)(1)题目所求数值是______,为此需先解出______与______。

(2)由上表,列方程组(3)解这个方程组,得(4)因此,这批产品的销售款比原料费与运输费的和多___元。

(5)答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单项式乘法法则:1.出示投影1:(1)现有长为x米,宽为a米的矩形,其面积为平方米。

(2).长为x米,宽为2a米的矩形,面积为平方米。

(3).长为2x米,宽为3a米的矩形,面积为平方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在这里,求矩形的面积,会遇到,32,2,axaxxa⋅⋅⋅这是什么运算呢?因式都是单项式,它们相乘,是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对于引例中的问题,我们可以借助于图示帮助得出结果。

axxa=⋅)1(axax22)2(=⋅axax632)3(=⋅2.探索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法则:(1) 怎样计算:224(3)x y xy z⋅-学生活动: 交流讨论.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把各因式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结合,然后相乘.归纳单项式乘法法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把系数相乘,同底数的幂的指数相加.三、做一做:1. p 35 例8.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写出完整解答)点评:1、先确定结果的符号;2、系数对系数,指数对指数,系数相乘,指数相加。

3、每个单项式相乘,法则仍适用,结果必为单项式。

运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完成解答。

2. P35 例9.个案修改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课题多项式与多项式的相乘本课(章节)需课时,本节课为第课时,为本学期总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的相乘的意义;2、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3、会进行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的过程,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以及“整体”和“转化”的数学思想;2、通过对乘法法则的探索,归纳与描述,发展有条理思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乘法法则的过程中,体会“整体”和“转化”的思想,体验学习和把握数学问题的方法,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及其应用难点探索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灵活地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课型教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1. 问题引入:求各个图示给出的矩形的面积。

学生活动:图(1)所示的矩形面积为m(a+n)=ma+mn图(2)所示的矩形面积为b(a+n)=ba+bn图(3)所示的矩形面积为(m+b)(a+n)二、探索多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师生互动:呈接上问,另一方面,图(3)所示的矩形面积是图(1)、(2)所示矩形面积之和。

所以有:)()())((nabnamnabm+++=++个案修改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推导平方差公式. 1. 出示投影1: 计算:(1)( x + 2 )( x - 2 ); (2)( 1 + 3a )( 1 - 3a ); (3)( x + 5y )( x - 5y); (4)( a + 3b )( a - 3b ). (5)()()a b a b +-2、学生活动:先独立完成,再相互交流订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各自的发现. (1) 两个因式的特点: (2) 运算结果的特点: (3) 概括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与它们的差的积,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

即:二、探究新知:1、范例分析 P43 例1至例3 例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1212-+x x (2)()()y x y x 22-+ 解:原式=221)2(-x 解:原式=22)2(y x -=142-x =224y x -注意题目中的什么项相当于公式中的 a 和 b ,然后正确运用公式就可以了。

例2 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1))212)(212(y x y x +--- (2)()()b a b a +---44(3)(y+2)(y-2)(y 2+4) 解:(1) )212)(212(y x y x +---=22)21()2(y x --=22414y x - (2)()()b a b a +---44=22)4(b a --=2216b a -(3)(y+2)(y-2)(y 2+4) =(y 2-4)(y 2+4) =(y 2)2-42=y 4-16例3 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02×98 解: 102×98个案修改22()()a b a b a b +-=-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初中七年级数学学科主备人:年月成的。

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a 2,b 2,矩形的面积是ab ,所以有等式: (a +b)2=a 2+2ab +b 22. 我们利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计算出:(a +b)2=(a +b)(a +b)=a 2+ab +ab +b 2=a 2+2ab +b 2(a -b)2=(a -b)(a -b)=a 2-ab -ab +b 2=a 2-2ab +b 23.引导学生观察公式两边的特点,归纳: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即:(a +b)2=a 2+2ab +b 2(a -b)2=a 2-2ab +b2这两个公式叫做乘法的完全平方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