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非党化” “军队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错误 危害及应对之策
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国家化”化掉了什么

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国家化”化掉了什么近些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大肆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这对我们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构成了严重挑战。
“三化”的根本要害在于否定军队从属于政党的属性,认为军队应该是超党派、超政治倾向,只由国家而不由政党掌握与指挥的。
这是一种政治幻觉,与实际情况不符。
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与过去君主政治下那种个人主宰国家及社会所不同的是,政党组织成为国家和社会的管理者。
在政党政治条件下,军队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与政党发生密切关系。
只要实行政党政治,军队就必然受执政党掌控,也必须为执政党服务。
一、认清军队“非党化”的谎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并没有“非党化”。
人们往往认为,西方军队是“非党化”,因为美国宪法明文规定“军队不属于某一个政党”,“总统是武警部队总司令和最高统帅”。
从宪法的字面看,它是一支“非党化”军队。
实际上,西方军队只是形式上“非党化”,本质上并没有“非党化”。
首先,军队统帅出于政党,是执政党的领袖。
在西方国家,不论是美国的总统还是英国的首相,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的领袖。
因此,总统和首相统帅军队,实质上就是资产阶级政党统帅军队。
其次,直接控制政权和军队的上层官僚绝大多数是执政党的政治家。
西方国家,不论是实行内阁制还是总统制,都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出来组织政府。
执政党组阁,组的是“政党内阁”。
这就决定了政府(国家)对军队的领导,在本质上是执政党的领导。
第三,政党之间轮流执政不等于就是非党化。
在西方国家,轮流上台的政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不论各政党如何轮流,国家和军队始终是在资产阶级执政党的领导之下。
在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中,军队不可能“非党化”。
当今世界,除少数国家没有政党或者禁止政党活动,因而不实行政党政治外,绝大多数国家实行政党政治。
这些政党成为政治生活的“中心”和国家政权的“核心”。
目前,世界上的“政党政治”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一党制。
认清军队“三化”本质,确保军队听党指挥

认清军队“三化”本质,确保军队听党指挥摘要:本文从国家、政党和军队之间的关系入手,剖析“三化”的本质,揭示西方国家鼓吹“三化”的真正意图,从而让我们对这个问题能有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三化”;关系;本质;军队一、正确认识“三化”的重要意义面对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逐步增强的中国,美国越来越感到压力,它深感自己的霸权和霸主地位受到了极大地挑战和威胁,所以,美国马上把国家战略方向转向中国,提出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与此同时,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区别,我国与美国的隐蔽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和智囊库兰德公司,很早就提出了对华战略的“三步走”和《十条戒律》,加紧对我西化、分化,并把军队作为渗透破坏的重点。
他们借民主政治之名极力鼓吹所谓的“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简称“三化”),肆意攻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可以说,“三化”只是西方对我西化、分化的多种手段中的一种,但是它却具有极大地欺骗性、迷惑性与蛊惑性,我们如果不进行深刻地理性思考,不进行好的思想教育,就很容易掉进美国的陷阱当中去,这正是美国想要看到的结果。
所以针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提出的“三化”,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二、国家、政党与军队之间的关系要解决“三化”的问题,让我们从理论层面来看看,国家、政党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不同的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形式来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同阶级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政党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而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都是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从根本上从属于阶级和政党的利益。
所以,一切鼓吹军队非政治性或非政党性的言论都是荒谬的,都是带着迷惑性面具的伪命题,都具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2.透过现象看本质既然美国如此的鼓吹军队“三化”,那么美国的军队是否做到了“三化”。
划清中国特色基本军事制度与西方军事制度的界限

划清中国特色基本军事制度与西方军事制度的界限“金星闪耀在军旗上,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重新设计我军军旗时,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军旗上要有五角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这一设计其实是一个新兴执政党带有鲜明象征意义的制度奠基。
胡锦涛主席最近强调指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军的根本原则和永远不变的军魂,是我国的基本军事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总结历史、洞察现实,精辟揭示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在我国军事、政治制度体系和军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
从制度层面深刻认识“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本质和危害,自觉划清中国特色基本军事制度与西方军事制度的界限,对于抵御西方敌对势力鼓噪的错误思潮的侵蚀,进一步打牢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思想基础,在履行新的历史使命中永葆我军本色,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世界上没有军事制度的“通则”——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军事制度是由国情军情决定的军事制度的基本问题是军队由谁领导和怎样领导的问题。
《孙子兵法》的“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醒目开篇,宋太祖赵匡胤的“兵权之所在,则随之以兴;兵权之所去,则随之以亡”的执政箴言,都深刻阐明了军事制度的极端重要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作为一种国家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为其服务的上层建筑。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军事制度,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现实国情军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世界上没有普世的、通用的军事制度。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形式的演变,军事领导制度经历了由君主政治下君权至上制度向政党政治下政党掌握军队制度的演变。
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下,军事领导制度表现出不同形式。
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及两党或多党体系下,政党不拥有自己特定的武装力量,而主要是通过政府这个中介环节来掌控军队。
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的化”反动政治观点,不断强化军魂意思

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反动政治观点,不断强化军魂意思近来,有的人以西方国家体制为参照系,在涉及军队与政党、国家、人民等重大关系问题上散布所谓「公器公用」和「文明社会规则」等观点,其实质还是「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错误观点。
其目的是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采取各种手段对我军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这种形势下,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冲击和影响,特别是抵制“军队非党化”等错误的政治观点,进一步强化“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意思,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观点的由来。
“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并不是一个新话题。
从理论来源上看,它是资产阶级关于军队、国家、政党、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一些西方学者对此早有论述。
如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1957年所著的《军人与国家》一书中,就明确主张军人要脱离政治,保持政治中立和政党中立。
西方国家把其执政党通过国家政府掌握兵权的军事领导制度,称作“军队国家化”,这是一个具有迷惑性的政治幻觉。
在我国,“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观点也很早就出现过。
最典型的就是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看法。
当时,蒋介石向共产党提出了把人民军队交出去的所谓“军队国家化”要求,我们党则认为,这种“军队国家化”,说到底就是“要把人民的军队化为军阀的军队”,为争取中国和平民主的新前景,我们党进一步提出,实行“军队国家化”必须首先实现“国家民主化”,组建民主联合政府,然后国共两党再把武装力量交给新的民主国家,或者两者同时进行,但这遭到了国民党的拒绝,并以发动全面内战来回答。
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问题曾一度趋于沉寂。
但进入新时期后,它们又再次被重提和热炒起来,这其中有着复杂的背景。
苏东剧变后,敌对势力加紧对我推行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而包括“多党制”和“军队国家化”在内的所谓“民主化”,就是其西化、分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队国家化

军队国家化有人认为,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是中国政治发展特别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最主要障碍。
其中在“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中,“军队国家化”最具蛊惑性。
那么这个所谓的军队国家化到底是一个真命题还是一个伪命题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军队国家化的涵义吧。
军队国家化即军队不专属于特定人士拥有,无政党派系分别,属全国人民所拥有的,使全国军队,皆受国家的编组,尊重军令与政令的统一。
从这个内涵看来,似乎军队国家化的确是我国军事制度改革的方向。
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样定义军队国家化是别有用心的。
这些人有意搅乱政党与国家、军队的关系,把军队的政治属性与国家属性对立起来,以军队的国家属性否定军队的政治属性,进而否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下面是我们小组从几个方面对军队国家化的错误进行的分析结论。
1.“军队国家化”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军队国家化”错误地认为,既然军队是国家的,共产党就应该交出军队搞“国家化”。
“军队是国家的”能不能和“军队国家化”划等号?军队能不能脱离执政党而成为纯粹的国家军队?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
毫无疑问,军队自产生以来,就是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军队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队在国家机器中的地位非常突出。
列宁指出:“最能表明这个国家机器特征的有两种机构,即官吏和常备军。
”从这个意义上说,军队是国家的,具有国家性质。
然而,“军队是国家的”并不能和“军队国家化”划等号。
军队不仅具有作为国家机器一部分的国家性质,还具有从属于执政者的政治性质。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现代国家通常是由执政党领导的,军队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体现执政党的意志。
包括军队在内的国家机器作为“器物”必须有人来执掌和使用,这个“人”就是执政者。
执政者离不开军队的支撑,执政必须“执军”;但同时,军队的国家机器职能作用的发挥,只有在执政者的领导下才能实现。
脱离执政者领导,军队的国家性质必然发生根本变异。
历史和现实都说明,在政党政治条件下,军队能否有效地置于执政党的掌控之下,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民族的命运。
“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错误、危害及应对之策

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有何良策
首先,坚定理想信念,打牢思想根基。 其次,抓住关键环节,强化军魂意识。
再次,忠实履行使命,当好坚定柱石。
二、听党指挥——人民军队忠实履行历史使命的必然
时间
党的任务
军队的任务
为党巩固执政地 革命战争年代位提供重要的力 量保证 建国初期
为维护国家利益 推翻“三座大山” 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抵抗日本帝国主 拓展提供有力的 义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 战略支撑 建设新中国 巩固国防,保卫领土主权完整,反对任 何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
二、党旗下的军魂——热血铸就
听党指挥是武警部队永远不变的警魂。
国旗护 卫队
南京路 上八连
王立伟
陶 谦
于连合
白呼和
听党指挥——人民军队忠实履行历史使命的必然
武警部队职能使命的特殊要求决定了要听党指挥。
发展不平衡
就业难
看病难
教育不公平
房价过高
分配不公
腐败
忠诚使命
献身使命
不辱使命
听党指挥——做捍卫党的领导的忠诚卫士
让青春在党旗下闪光
毛概演讲:
第八组
组员:李俊 陈健 王星 张弛 张保山
让 青 春 在 党 旗 下 闪 光
一、党旗下的复兴———光 荣坚韧 二、党旗下的军魂———热 血铸就
三、党旗下的步伐———坚 定自信
“忠诚于党、热爱人民、 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 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 观,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加 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课 题,它是从思想上、政治上、 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 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必然要 求,也是我们每一个革命军人 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 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重要途径。
如何应对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的渗透

如何应对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的渗透枫默鬼哥謶m | 浏览2571 次推荐于2016-10-09 04:07:22 最佳答案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特别是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以来,西方更加注重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传播便利,抓住中国“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的历史条件,加大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力度。
当前,在新的舆论环境下,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需高度警惕,有效应对。
新舆论环境下的意识形态安全挑战新媒体空间可以说已成为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
目前敌对势力通过直接发声或培植代理人发声的方式,在网络上传播大量威胁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特别应引起关注的在以下四方面。
1侵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动摇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中国总体意识形态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
敌对势力借助网络工具把颠覆中国的总体意识形态作为靶心,辐射各个社会领域。
在内容上,主要是大肆传播和扩散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潮,挤压、替代、混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动摇社会主义根基。
在方式上,主要是借助新媒体传播的特性,增强这些错误理论和思潮的欺骗性、隐蔽性。
这些方式借助网络,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蛊惑性,更易于使部分民众产生对西方制度的崇拜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
2否定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瓦解人民对党的政治认同敌对势力通过网络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一个重要指向,就是千方百计地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从上破坏共产党的权威,从下瓦解公众对共产党的认同,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其一是宣扬所谓“普世价值”。
其二是丑化中国共产党形象。
其三是挑起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不信任。
3污蔑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弱化军人对党的忠诚度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柱石,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所在。
长期以来,敌对势力一直把从根本上削弱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对解放军意识形态渗透的核心内容。
警惕“军队国家化”的错误思潮

警惕“军队国家化”的错误思潮2015-06-11李辽宁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思潮,对这个问题的理论分析和回答直接关系到人民军队的政治性质及其与国家的关系,关系到是否坚持党对于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重大问题。
为此,需要深刻剖析“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论调的实质及其危害。
一、军队和国家的本质特性关于国家的产生,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进行过深入的论述。
他详细考察了人类社会早期不同的家庭形式和氏族社会的发展历程。
当氏族社会发展到一定时候,财富被当作最高的价值而受到赞美和崇敬,古代氏族制度被用来为暴力掠夺财富的行为辩护。
这时候,“所缺少的只是一件东西,即这样一个机关,它不仅保障单个人新获得的财富不受氏族制度的共产制传统的侵犯,不仅使以前被轻视的私有财产神圣化,并宣布这种神圣化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最高目的,而且还给相继发展起来的获得财产从而不断加速财富积累的新的形式,盖上社会普遍承认的印章;所缺少的只是这样一个机关,它不仅使正在开始的社会分裂为阶级的现象永久化,而且使有产者阶级剥削无产者阶级的权利以及前者对后者的统治永久化。
而这样的机关也就出现了。
国家被发明出来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07页)这就是国家产生的秘密。
“可见,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
……确切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
”(同上书,第170页)军队的产生是与国家同步的,在国家产生之前是不存在军队的,有的只是氏族社会自己组织为武装力量的居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钓鱼船”,社会主义红色江山就能永不变色。
谢谢大家!
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有何良策
三、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 治化”和“军队国家化”有何 良策
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有何良策
首先,坚定理想信念,打牢思想根基。 其次,抓住关键环节,强化军魂意识。 再次,忠实履行使命,当好坚定柱石。
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有何良策
所谓“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错在何处
一、所谓“军队非党化、非政治 化”和“军队国家化”错在何处
所谓“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错在何处
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由来。
“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 队国家化”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从理论 来源上看,它是资产阶级关于军队、国 家、政党、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一些 西方学者对此早有论述。如美国政治学 家亨廷顿1957年所著的《军人与国家》 一书中,就明确主张军人要脱离政治, 保持政治中立和政党中立。西方国家把 其执政党通过国家政府掌握兵权的军事 领导制度,称作“军队国家化”,这是 一个具有迷惑性的政治幻觉
思远县中队专题教育第三小课辅导
“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和“军 队国家化”的错误、危害及应对之策
授课人:思远县中队 陈子勤
教育目的
通过教育,引导全体官兵充分认清各种 错误观点和消极思想的危害性,始终牢固树 立忠诚于党的军魂意识,切实端正热爱人民、 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的价值取向,确立崇尚 荣誉的道德追求,自觉做当代革命军人核心 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模范实践者,永远做 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鼓吹“军队非党化、非国家化”和“军队国家化”居心何在
台湾美丽岛事件
“美丽岛事件”又称“高雄事件”,是台湾党外势力直 接领导的、与国民党当局展开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政治 较量。
1979年9月 ,党外政论性刊物《美丽岛》在台北创刊。 该刊不仅言论激烈,而且来势凶猛,仅社务委员就达70名, 几乎网罗了当时所有的知名党外人士,党外人士想借办刊物 集结力量为创造实质性政党的目的十分明显。
民进党的政治资本 美丽岛事件也成为民进党的政治资本。虽 然美丽岛事件时民进党尚未成立,民进党内有 许多人都曾参与过这次政治事件。民进党以此 突显自己在争取民主、推动改革方面的功绩, 反映出当时国民党执政的专制统治。 黄信介郑庆隆、陈水扁有期徒刑14年施明德 郑胜助无期徒刑林义雄、江鹏坚、张政雄有期 徒刑12年吕秀莲吕传胜、郑冠礼有期徒刑12年张 俊宏郭吉仁、尤清有期徒刑12年陈菊高瑞铮、张 火源有期徒刑12年姚嘉文谢长廷、苏贞昌有期徒 刑12年林弘宣张俊雄、李胜雄有期徒刑12年
治本
三、夸大了西方军事领导制
化质
度的普适意义
鼓吹“军队非党化、非国家化”和“军队国家化”居心何在
二、鼓吹“军队非党化、非国家 化”和“军队国家化”居心何在
鼓吹“军队非党化、非国家化”和“军队国家化”居心何在
鼓吹“军队非党化、 非国家化”和“军队
国家化”居心何在
挑拨军队脱离党的领导 搞垮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遏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所谓“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错在何处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接控制军队
执政党领袖
美国总统 国家武装力量总司令
美国国防部长
美国பைடு நூலகம்队
所谓“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错在何处
军军
队队
一、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
非国 党家
国家军队学说
化化
、的
二、掩饰了资产阶级领导军
非反
队的本来面目
政动
1979年11月30日,《美丽岛》杂志与“台湾人权委员会” 联合向台湾当局申请于12月10日在高雄举办纪念“国际人权 日”集会游行,遭到拒绝。《美丽岛》杂志决定不理会台湾 当局的态度,按原计划照常举行集会游行,并准备了一些木 棍,以应付可能进行的镇压。他们还派出宣传车,沿街号召 民众准时参加。
鼓吹“军队非党化、非国家化”和“军队国家化”居心何在
“忠诚于党、热爱人民、 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 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 观,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加 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大课 题,它是从思想上、政治上、 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 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必然要 求,也是我们每一个革命军人 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 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重要途径。
亨廷顿
所谓“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错在何处
“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 三者的关系
“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是相互联系、 相互配合的三个错误政治观点,其核心内容都是关于军队领导 权问题,根本目的都是企图割裂党与军队的密切联系,否定共 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改变我国的现行政治制度。其中, “军队非党化”处于这三种观点的首要与核心位置,“军队非 政治化”是“军队非党化”的理论支撑,而“军队国家化”则 是对“军队非党化”的延伸和补充。三者的内容虽然各有侧重, 但彼此却有着密切关联,本质是完全一致的。